『壹』 如何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
合作社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推進自身的信息化建設:
(1)構建合作社產供銷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隨著合作社的合作鏈條由以生產環節為主向產供銷全程延伸,根據銷售訂單合理安排種植計劃,嚴格按照訂單的要求進行生產管理、庫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在保證農產品高產的同時必將帶來成員的高效益。所以,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必將成為合作社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信息化和管理科學化。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產管理上,並且沿著產業鏈將信息化延伸到市場銷售環節,通過建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環節的基本信息體系,實現產供銷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全吻合,使生產、流通、加工及銷售環節有機聯系起來,能有效解決合作社產業發展中生產與市場脫節的問題。該系統作用范圍將擴大至合作社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過程,且以網路應用為主,具有網上交易及實時管理等特點,能夠監控從生產到市場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合作社的帶動能力和市場銷售能力。
(2)構建合作社溯源管理系統。合作社是覆蓋農戶最廣、涉及農產品最多、實現農產品安全的關鍵環節,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問題和責任追究等問題,需要面向合作社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證據,消費者要求可信賴、准確、及時地追溯產品及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系統將通過集成電子標簽和條碼及讀寫器等設備,以發出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請求為起點,以創建完整的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報告為終點,實現基於產品批次編號、原料批次編號、合作社成員分組等多角度質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系統將為消費者提供網路、條碼掃描、語音電話和手機簡訊等多種追溯所購買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方式,並具有消費指南提供、安全提示、與合作社門戶網站鏈接等功能。
(3)構建合作社信息服務系統。加強和完善合作社信息網路建設,因地制宜地挖掘和整合現有的信息收集、加工、發布網路和渠道,選擇能夠適應農業和農村需求特點的「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信息技術和網路設備,建立健全合作社信息服務體系,及時收集、分析、預測、公布各種有效信息,形成「傳播信息—指導生產—幫助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同時,結合各合作社的特點實現有效的組織管理和准確、快捷的服務,對其在資金、生產、供銷、技術、信息、加工、貯運等各個環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使信息採集、信息發布、動態監測、分析、管理、決策與空間信息管理融為一體,實現所有資源、信息在各個不同合作社的共享,實現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和開發形成面向合作社的信息服務產品,豐富合作社的服務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成員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合作社上的應用,促進合作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
(4)構建合作社基礎信息資源管理與決策支持平台。研究專業化生產和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和產、供、銷對接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建立面向合作社的決策支持平台,實現面向合作社的基礎信息管理支持、生產支持和流通支持。平台將在大幅提高成員管理、產量管理、品質管理和資金管理等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實現產前根據訂單需求協同安排種植計劃,降低合作社賣難風險,產中做到精細組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銷售上能夠擴大市場信息半徑和交易半徑,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採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實現農戶空間位置分布、行政村鎮分布、種植品種分布等空間信息的數字化和可視化表示,對種植面積、農戶聯系方式、往年交易記錄等屬性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為合作社日常業務管理和決策支持提供基礎數據;建立農產品種植計劃協同管理系統、基於良好農業規范的標准化種植管理系統和合作社產銷對接等系統,實現對合作社的產前、產中、產後和流通環節的全面信息化支持。
(5)構建合作社門戶統一管理平台。合作社門戶網站建設初具規模,但相似或相同產業內各個網站之間,缺乏統一、規范的服務標准和信息共享協議,尚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況,各網站之間缺少溝通、信息資源無法共享、項目重復建設、信息量小、設計不夠精細和規范、缺乏個性和專業特色、信息時效性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建立統一的網路規范或原則,將現有的合作社網站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資源共建,構建區域內的合作社統一管理平台,形成區域內和產業內合作社上下貫通、資源共享、統一對外的服務網路,在提高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同時,促進該區域的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通過此平台,合作社可以展示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共享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價格和供求等信息;合作社之間可以進行技術服務經驗交流和業務合作洽談,實現生產在社、營銷在網、業務交流和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