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單元或主題信息化教學方案的初步設計
單元教學設計框架
1.教學內容分析
l 學科、教材版本、年級、課時的說明
l 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分回析,畫出各內答容之間的概念圖,提煉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
2.單元整體目標分析
3.各教學內容的教學形式安排
教學內容
教學形式及課時安排
任務設計
教學環境
2. 哪位前輩知道信息化建設方案怎麼寫啊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這里有很多範文 http://www.fw123.net/fanwen/special/a8/ 你可以找一些類似的方案 然後結合實際情況 針對現實狀況所表現出的問題 給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然後 拿出一套比較合理、完善的計劃和執行方案 基本上就可以了 範文 格式僅供參考 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為加快豐城市商務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和農民掌握市場信息的能力,使商務公共服務更大范圍地覆蓋農村,為農民增加消費提供信息服務和購銷便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據商務部《關於實施「新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的通知》(商信發[2006]162號)結合 市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宗旨,全面推進 市新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農村信息化應用水平,為農民獲取和發布信息服務,為政府採集信息服務,推動農村流通發展,拉動農村消費市場,幫助農民引福致富。 (二)發展目標 建立全市商務信息服務網站,並逐步建立覆蓋全市農村的公共商務信息服務網路,將商務信息服務推廣到農村基層,提供商品、市場商務信息,提供商務信息化能力培訓,促進農村流通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三)實施原則 1、建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農村基層為重點,以農民受益為核心,以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為前提,以點帶面,總結經驗,逐步開展。 2、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工程要充分考慮信息化推廣特點。一是要擴大和規范信息源;二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傳播渠道;三是要培育提高信息化應用能力。總體思路是「擴大源 頭,建立渠道,提高能力,幫助受益」。 3、根據農村基層信息化實際情況,鼓勵開展多種類型商務信息服務形式進行試點,總結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廣。 二、實施形式和內容 (一)主要形式:①建設商務信息服務站;設立市商務信息服務站,負責本市農村商務信息服務試點工作的組織管理。站長由商業管理辦主任兼任,配備工作人員一至三人。主要任務一是組織人員培訓;二是查詢、整理與發布信息;三是組織開展農副產品購銷對接服務;四是建立與維護本地信息發布平台及農副產品流通資料庫,為新農村商網建立專門資料庫提供基礎數據;五組織專家解答農民在農副產品流通遇到的問題;六是根據本市實際情況,開展其它相關的商務信息服務。②建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點。結合「一村一品」產業特色,在農副產品集散地、流通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等地方設置信息服務點。村級商務信息服務點的主要任務:一是從互聯網收集農副產品商務信息傳遞給農民;二是協助農民將供求信息上傳到市服務站工作平台;三是收集當地農副產品的品種、產量、上市時間、銷售價格等信息和流通主體的信息,並上傳到市服務站工作平台。四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其它相關的商務信息服務。③依託新農村商網,建立面向本地區農民的網路信息平台。建設豐城金橋商務網站,作為市服務站工作人員和信息員的工作平台,主要任務是圍繞本地區主要農副產品,收集、整理、發布相關政策、供求、產銷價格、產品加工與介紹信息,開展咨詢互動與購銷信息對接服務,建立當地農副產品流通動態資料庫,為新農村商網提供基礎數據。 (二)主要內容:1、建設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點50個。在31個鄉鎮(街道)設立50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點。根據農村實際,圍繞農民在新農村商網上查詢信息和發布信息這一目標,擬對每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點各配備一套電腦、列印機、傳真機、電話機等設備。2、支持兼職鄉鎮商務信息助理和村級信息員。每個鄉鎮聘任1-2名鄉鎮幹部作兼職商務信息助理。聘用50名人員作村級信息員。主要任務是:負責本鄉鎮商務信息服務的組織實施,開展本鄉鎮、村直接面向農戶的各項農業信息綜合服務。組織培訓和收集農民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需求信息,並利用網路媒體向農民發送生產、生活資料市場信息,組織本鄉鎮設立的村級商務信息服務點的工作。3、培訓農戶骨幹基本商務信息應用能力。對全市126名種養大戶和574名農戶骨幹進行培訓,並為培訓合格人員頒發「農村商務信息員培訓合格證書」。主要任務是:培訓農戶骨幹使用互聯網,提高其掌握和利用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開展經營的能力,更好地開展經營,帶動其他農民致富。4、建立信息資源體系,培育涉農網站的農產品專門資料庫,為農民提供農村商務信息,建立 市農產品專業資料庫。設計、建設、開通豐城金橋商務網站,作為商務信息服務體系的職能部門,主要任務是:擴大農村商務信息來源,增加服務方式,開辟面向「三農」的服務欄目,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查詢和發布等服務。5、依託農副產品綜合市場,開展公共信息服務,在城區的主要農副產品集散地進行試點。主要任務是:在新老城區的農副產品集散地設立三個公共信息查詢服務系統,通過信息發布欄、演示屏等形式,向廣大農戶提供實時農產品公共商情信息及綜合信息服務。 三、實施步驟 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採取試點推動、分期實施的建設模式。分三年共建設一個信息服務站,五十個信息服務點,每年建設二十個,在驗收合格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逐步推進。2008年首先開展如下工作: (一)2008年1-3月,成立豐城市商務信息服務站,開通豐城金橋商務網站。發展鄉鎮信息助理,建設好村級信息服務點,分層次、分批次組織好基礎知識的培訓工作。 (二)2008年4-5月,對試點情況進行調研總結,並在此基礎上,著手准備下一步試點推廣工作。 (三)2008年下半年至2008年底,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爭取將40%的行政村納入試點范圍。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請求豐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試點鄉鎮和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試點工作的統籌領導和協調。由豐城市商業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市「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和管理工作。 (二)制定標准。制定各鄉、鎮(農業協會、農副產品集散地)試點的標准和驗收辦法,年終按照驗收辦法組織考核驗收(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三)資金使用。嚴格按照商務部財政部《公共商務信息服務專項管理資金管理辦法》商財發[2006]362號文件執行,統籌好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專款專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3. 如何制定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
其設計過程主要包括:
(1)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2)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
(4)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設計;
(5)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選擇和設計;
(6)教學評價設計。
在環節(3)中已涵蓋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設計;在環節(4)和在環節(5)中則包括了情境創設和資源提供的要求。
「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學習情景與學習任務設計、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原則和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和課堂管理與幫助設計等要素,
常用的典型教學模式
1.傳遞—接受教學模式
傳遞—接受模式適用於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教師控制教學過程,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不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包括: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等五個主要環節。
2.九段教學模式
九段教學模式是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M·加涅將認知學習理論應用於教學過程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加涅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旨在影響學習者內部心理過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學程序應當與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相吻合。根據這種觀點,他把學習活動中學習者內部的心理活動分解為九個階段,相應地教學程序也應包含九個步驟:引起注意-闡述教學目標-刺激回憶-呈現刺激材料-提供學習指導-誘發學習行為(反應)-提供反饋-評價表現-促進記憶與遷移。「九段教學策略」由於有認知學習理論作基礎,所以不僅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建立起學與教之間的聯系,再加上其實施步驟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因此影響和應用都比較廣泛。
3. 引導—發現教學模式
該模式適用於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獨立活動,有利於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經驗的儲備,比較適用於數理學科。包括:提出問題-產生假設-驗證假設-總結結論等四個環節。
4. 掌握學習
掌握學習(Mastery Learning)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盧姆(B. S. Bloom)提出的,旨在把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個別需要和學習特徵結合起來,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掌握所教內容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包括:學生定向-常規授課-揭示差錯-矯正差錯-再次測評等五個環節。
5. 拋錨式教學模式
拋錨式教學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是由溫特比爾特認知與技術小組(The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CTGV)開發的。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在多樣化的現實生活情境中(或在利用技術的虛擬的情境中,)運用情境化教學技術以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遠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拋錨式教學中的核心要素是「錨」,學習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錨」來進行設計。教學中使用的「錨」一般是有情節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要設計得有助於教師和學生進行探索。在進行教學時,這些故事可作為「宏觀背景」提供給師生。由於該模式在全球范圍內產生較大的影響,並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
6. 隨機進入教學模式
由於事物的復雜性和問題的多面性,要做到對事物內在性質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真正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全面而深刻的意義建構是很困難的。因為從單一視角提出的每一個單獨的觀點雖不是虛假的或錯誤的,但卻不是充分的,往往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為克服這方面的弊病,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對同一教學內容,要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下、為不同的教學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現,應避免內容的過於簡單化。在條件許可時,盡可能保持知識的真實性與復雜性,保證知識的高度概括性與具體性的結合,使知識富有彈性,以靈活適應變化的情境,增強知識的遷移性和覆蓋面。作為教學內容的知識源泉應該是高度聯系的知識整體,而不是各自為政的、分割的。換句話說,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這就是所謂的「隨機進入教學」。隨機進入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呈現基本情境 -隨機進入學習 —思維發展訓練 (由於隨機進入學習的內容通常比較復雜,所研究的問題往往涉及許多方面,因此在這類學習中,教師還應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小組協作學習-學習效果評價。
7. 支架式教學模式
支架式教學模式來源於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最鄰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一個發展水平)和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可見,兒童的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即教學可以創造最鄰近發展區。因此教學絕不應消極地適應兒童智力發展的已有水平,而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不停頓地把兒童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建構主義者正是從維果斯基的思想出發,借用建築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作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所謂腳手架是指教師所能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從現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的形式。支架的例子包括教師揭示或給予線索,或幫助學生在停滯時找到出路,通過提問幫助他們去診斷錯誤的原因並且發展修正的策略,激發學生達到任務目標的興趣及指引學生的活動朝向預定目標。通過這種腳手架的支撐作用,不斷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支架式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搭腳手架—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獨立探索 —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在以上幾種教學模式中,傳遞—接受教學模式和九階段教學模式主要體現了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引導—發現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模式及隨機進入教學模式特別強調情景創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策略,因而,具有更鮮明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特徵。除了上述幾種模式外,近些年在信息化教學實踐中,已逐漸探索和形成了很多信息化教學模式。
4. 怎樣做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
做信息化教學設抄計方案的方法:
1、教襲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2、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
4、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設計;
5、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選擇和設計;
6、教學評價設計,在環節3中已涵蓋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設計;在環節4和在環節5中則包括了情境創設和資源提供的要求。
5. 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怎樣設計
其設計過程主復要包制括:
(1)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2)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
(4)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設計;
(5)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選擇和設計;
(6)教學評價設計。
在環節(3)中已涵蓋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設計;在環節(4)和在環節(5)中則包括了情境創設和資源提供的要求。
「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學習情景與學習任務設計、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原則和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和課堂管理與幫助設計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