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需:小學一年級科普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一、 教學目的:
1、通過讀新聞、觀看影像等形式引起同學們對科普知識的興趣。
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識,並逐步培養對科普知識觀察和學習的興趣。
二、 課前准備: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科普知識的新聞。
2、選定及訓練好班會主持。
3、請同學們收集科普知識,並預先准備朗讀自己找到的科普小知識。
4、老師准備幾個有趣的科普知識,用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5、准備好科普知識的錄像(最好是老師之前講到的幾點哦~聽與看結合)。
三、 活動過程:
(一)主持讀有關科普知識的新聞以引入主題。
1、主持人讀新聞。
2、主持人:大家聽了這則新聞有什麼感想呢?
3、同學們議論,各抒己見。
4、主持小結:
「下面,我們要看看大家都知道哪些科普小知識,誰先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給大家?」
(二)找幾個小朋友朗讀或者說說自己帶來的科普小知識
主持人作小結:
「大家都講得很精彩,下面有請我們的**老師給我們講一些有意思的科普知識,你一定會大開眼界噢!」
(三)老師講解自己帶來的科普知識
(四)在小朋友興致都很高的時候,最好播放一些畫面給大家看,可以加深印象,相信這次的班會培養目的已經完全達到啦!
(五)小結:
1、同學們小結:通過這次活動,你懂得了什麼?
2、班主任小結:科普知識豐富多彩,更多的有趣知識等著大家以後的學習和多觀察。。。。
(五)課外延伸
寫一個感想之類的。
大概幫你設計了一下,具體還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豐富一下,以前做過好多年班長,經常幫老師做這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2. 急求科普活動節方案一份,要有創意!
小崑山學校第四屆學生科普節活動方案
指導思想:
為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通過動手動腦、寓教於樂的科普活動,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小不斷萌發奇思妙想。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環保意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營造和諧校園。
科普節主題:科技伴我成長
科普節工作組成員:楊 軍、吳輝方、吳文軍、高慰勛、俞同生、陳 靜、曹倚麗、向愛明
時 間:2006年11月份
一、11月7日召開校第四屆科普節推動工作會。
二、科普節活動方案
1、科普知識宣傳學習活動:
活動對象:1——9年級各班全體學生
活動內容:各班主任利用午會課、班會課等,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
黑板報:科技伴我成長(11月13日前完成)
2、科普競賽活動項目:
1、科幻畫比賽(一~八年級) 11月28日前上交政教處
2、電腦科普小報製作(四~八年級) 11月28日前上交政教處
3、WORD英文、漢字輸入比賽(三~八年級) 11月23日中午12:20
4、紙折飛機(一、二年級) 11月23日中午12:20
5、探雷接力賽(一、二年級) 11月17日中午12:20
6、滑坡車比賽(四年級) 11月17日下午1:00
7、橡筋動力飛機(五、六年級) 11月24日下午2:00
8、紙筒承重(七、八年級) 11月24日下午2:00
9、「金點子」創意大賽(九年級必參,其它年級選參)11月28日前上交政教處
三、各項目參賽要求:
1、科幻畫比賽 (11月28日前上交政教處)
(一、二年級)畫在鉛畫紙上,尺寸不小於8K,每班至少上交一份。
(三~八年級)利用電腦繪畫, JPG格式,11月28前完成。
負責人:楊 軍
2、電腦科普小報 (11月28日前上交政教處)
參賽對象:四~八年級每班至少上交一份電腦小報。
競賽要求:內容圍繞主題,對有關科普知識進行排版並配有插圖,可網上查找,電腦小報名必須另外自定。A4紙尺寸,於11月28日前完成。
負責人:楊 軍
3、WORD英文、漢字輸入比賽 (比賽軟體請到校園網站「教師頻道——課件軟體資源庫」下載)
比賽時間:11月23日中午12:20
比賽地點:4號樓三樓電腦房
參賽對象:三~八年級每班兩人,男女不限。(一人中文打字、一人英文打字)
競賽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比速度和准確度。
負責人:陳 靜
4、紙折飛機
比賽時間:11月23日中午12:20
比賽地點:1號樓勞技室
參賽對象:一、二年級每班4人,男女不限。
比賽規則:1、在規定時間內(30分鍾),用指定材料當場製作,並用彩色水筆裝飾機身。
2、採用留空計時,每人飛2次,選擇最好成績記分。
負責人:曹倚麗
5、探雷接力賽:
比賽時間:11月17日中午12:20
比賽地點:大操場
參賽對象:一、二年級每班男女同學各2人。
比賽規則:1、在指定雷區使用探雷器找出真雷和假雷各3個。並在記錄卡上相應編號旁畫「√」或「×」。
2、共設四個雷區,每個隊員探一個雷區,完成後將記錄卡傳遞給下一隊員。
3、每班限時20分鍾,視探雷准確數及時間短者為勝。
負責人:吳輝方
6、滑坡車比賽:
比賽時間:11月17日下午1:00
比賽地點:1號樓大廳
參賽對象:四年級每班4人,男女不限。
比賽規則:1、用指定材料,在規定場地內比誰滑得遠,最多可加五枚一元硬幣。
2、每人共滑2次選擇最好的成績記分。
負責人:高偉勛(事先下發比賽專用材料並指導拼裝)
7、橡筋動力飛機。
比賽時間:11月24日下午2:00
比賽地點:大操場
參賽對象:五、六年級每班4人,男女不限。
比賽規則:1、用指定材料,在賽前拼裝調試好。
2、採用留空計時,每人飛2輪,選擇最好成績記分。
負責人:吳文君(事先下發比賽專用材料並指導拼裝)
8、紙筒承重:
比賽時間:11月24日下午2:00
比賽地點:1號樓實驗室。
參賽對象:七、八年級每班4人,男女不限。
比賽規則:1、自帶刀、尺膠水、筆,使用統一指定材料(一張8K試卷紙)。
2、紙筒高度不低於8cm,形狀不限。
3、比承重能力(砝碼),承重多者為勝
負責人:俞同生
9、「金點子」創意大賽(11月28日前上交政教處)
比賽要求:根據平時學習及生活的經驗,對身邊熟悉的各種用品用具進行改進,寫出方案,繪出圖樣。
負責人:向愛明
四、其它說明:
1、具體各項目比賽時間、地點若有變化,以一周工作安排或另外通知為准。
2、電腦科普小報及電腦科幻畫完成後請交政教處共享文件夾,並建立班級參賽作品文件夾。
如:「三(1)班參賽作品」。每個作品文件名統一為:「作品名+姓名+班級」。
3、教育學生文明參賽,比賽技能、比賽誠信,教師只能指導不能代為完成,否則不記分。
4、各班若需參賽詳情咨詢,請直接和各項目負責人聯系。
小崑山學校政教處 2006-11-6
「小叮咚在行動」科普節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學校正在研究的主課題是《以主體性教育為核心,創建學校特色的研究》,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研究;科普實踐活動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研究;學校管理中發揮師生主體性的研究。科普教育是我校的特色項目,為了進一步彰顯我們的辦學特色,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學習教育活動,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勇於創新、敢於挑戰的科學精神,學校從2005年11月7日—2005年12月2日舉行第二屆「小叮咚在行動」科普節活動。
領導小組:
組 長:羌杏鳳
副組長:謝幼煒、錢志群、柳國良
組 員:盧慶平、王 軍、徐建琴、唐文廣、謝春紅、
劉萬里、朱煥祥、巢荷芬、謝閏國
活動主題: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放飛理想、奮發向上
一、宣傳發動 、創設氛圍
1、開幕式。
負責人:羌杏鳳 時間: 11月7日
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宣布科普節開幕。
2、布置櫥窗。
負責人:王軍及各年級組長 時 間:11月15日前
在學校櫥窗和年級組櫥窗中布置有關科普方面的內容。
二、活動階段
1、學習知識 —— 「我們了解身邊的科學」
負責人:唐文廣、劉萬里 時間:11月7日——11月30日,每周兩次。
在午休時間,利用「小叮咚」電視台進行科普知識講座,觀看科普電視片。
2、動手實踐——廢舊物品與再生資源
負責人:柳國良 、謝春紅 時間:12月25日前
圍繞「廢舊物品與再生資源」開展科技綜合實踐活動。
3、美好心願 ——開放型科普知識競賽
負責人:柳國良 時間:11月25日前
3—6年級舉行開放型科普知識競賽,各班發放五張試卷,組成小組答題,
按得分高低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輔導老師獎。
4、科學夢想——「繪畫、辦報我能行」
負責部門:教導處、教科室 時間:11月22日前
組織科學想像畫繪畫比賽、編輯科普手抄報或電腦繪畫報。
3——6年級各班以小組合作進行,在11月20日前至少選送5份交教科室。一、二年級可以學習繪制簡單的電腦科普畫。
5、創造發明 ——「我是小小發明家」
負責人:朱煥祥、巢荷芬 時 間:11月25日前
各班上報發明創造作品,全校評比,評出一、二、三等獎,參加新北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對有發明的學生和指導老師給予特殊獎勵。
三、總結表彰
1、小結——「科普活動,我能行」
負責人:柳國良及各班主任 時 間:11月30日前
學生配合專題日記七,書寫自己在科普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3——6年級每班在11月30日前至少選送3份。專題日記必須用電腦列印,後附學生所在的年級、班級、姓名和輔導老師的姓名。
40歲以下的老師必須在11月30日前上交一篇用電腦列印的有關這次活動的教育隨筆或輔導手記。
2、閉幕式、表彰
宣布第二屆科普節閉幕,並對活動中的優勝學生、優秀輔導老師表彰。
2005、11、7
3. 中醫科普宣傳實施方案 中醫基礎知識宣傳實施方案怎麼寫
網路一下就行了
4. 中小學科普基地實踐活動方案怎麼寫 急急急。。。。。。。
基地復,無法為當地大中專制院校提供課外實習基地和小學環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導游素質較低,所以生態園很難發 體現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科普功能,進一步營造旅遊產品的精品形象。 8 生態園整體規劃方案 8.8 生態園
5. 學校正在開展「我愛科學」科普周活動,請你為班級設計一份活動方案
一、活動宗旨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弘揚科學精神,激發科學興趣,培植科學素養,推進素質教育。
二、活動主題
我愛科學,我愛祖國。
三、活動口號
放飛夢想,成就未來。
四、活動內容
讀一本科學童話故事書,講一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繪制一幅科學幻想畫,製作一件模型。
五、參加對象
一年級—八年級。
六、活動時間
2008年5月4日—5月30日
七、活動組委會
為確保本屆科技節達到預期目標,成立2008年科技節組委會,負責本屆科技節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
6. 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模式
邵南小學2006~2007年度
科普教育工作計劃
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素質教育,本著「抓普及、促特長」的原則,大力開展科普工作。本年度,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擴展范圍,在校內外、課內外廣泛開展科普活動,把科普教育活動納入學校的整體規劃。
學校從培養學生興趣和愛好入手,首先更新領導小組,配備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的兼職指導教師,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組建科技興趣活動小組;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指導到位,做到了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活動內容涉及到自然、理化、生物、藝術等學科,及日常生產和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慾望,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科技活動制度:
①科普活動要以「抓普及、促特長」為宗旨,以「培養興趣、提高能力」為目的;
②領導小組要及時做好督查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務必輔導到位;
③活動內容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由簡到繁,逐步增加科技含量;
④各小組要有活動計劃,做到活動經常化、制度化;
⑤學校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證活動經費和政策、技術支持;
⑥把科普教育活動納入學校的整體規劃,與教師考評相結合,與學生成長記錄袋相結合;
⑦對成績突出的個人或小組,要給予適當獎勵;
⑧學校和指導教師要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教育,確保無安全事故發生。
二、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 ×××
三、指導教師及分工:
×××---第一中隊兼職輔導員
×××---第二中隊兼職輔導員
×××---第三中隊兼職輔導員
×××---第四中隊兼職輔導員
×××---第五中隊兼職輔導員
×××---第六中隊兼職輔導員
四、小組成員名單
第一組(第六中隊)——
第二組(第五 中隊)——
第三組(第一中隊)——
第四組(第五中隊)——
五、輔導員情況簡介
⑴ ***:男,1966年生人,大專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現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及自然學科教學工作,曾多次被評為縣級模範班主任和優秀教師。所指導的科普興趣小組,連年取得豐碩成果,如:1998年的「簡便蛋夾」、1999年的「藝術像框」和2005年度的「橡皮筋動力車」、小製作「小桃籃」、「拉花」等,均受到參觀人員的好評。
⑵ ***:男,1983年參加工作,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現擔任中年級語文和常識課,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和少先隊優秀輔導員。自領導科普活動小組以來,取得了很多科技成果,如:瓶膽積垢的清除、皮衣劃痕的去除……在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時,以激發興趣入手,經常做一些有趣的實驗,使學生懂得,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
⑶ ***:女,1990年參加工作,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一直擔任高年級數學和英語、美術課,多次取得個人科技成果獎,並被評為縣級首批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且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指導設計、改進了部分民間手工藝製作和交通工具模型,增加了其藝術性和科技含量。
⑷ ***:1998年參加工作,一直擔任中年級主要課程,並兼任自然科學課。工作幾年來,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平時注重以培養學生興趣、培養創新精神為主要教學理念,被評為青年教學能手。
⑸ ***:1961年生人,中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多次被評為縣鎮級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指導低年級科普興趣活動小組,主要以泥塑作為課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⑹ ***:中專學歷,1999年參加工作,曾連續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今年起開始指導科普興趣小組。
五、各隊活動計劃
第一組(四 中隊):
活動宗旨: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志。長期以來,出於實現教育公平的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和許多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困難群眾的受教育問題。反映在科普教育上,則是它們對面向科技困難群眾進行科普的特別關注。
2006—2007年度
「科普」活動安排
一、活動主題:樹立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社會——科普,你我共參與。
二、活動內容:
1、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節約資源,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
2、崇尚科學,反對愚昧迷信;
3、科學生產,健康生活。
三、活動計劃:
1、宣傳「全國科普日」:每年9月份第三個公休日。
2、第一階段:節約能源教育
3、科技製作
4、科技作品展評
5、活動總結
7. 學校正在開展「我愛科學」的科普活動,請你為班級設計一份活動方案.
不知道要求是怎樣的
但是可以參考
1、介紹一位科學家
2、中國航天歷史
3、原子的發現
4、放射性和未來能源
。。。。太多了
很多話題啊 不過最好有文字+圖片 有視頻最好了
8. 海伊斯科普課程的實施主要由什麼組成
海伊斯科普課程的實施是由「計劃—做—回憶」三個環節以及其它的一些活動組成的。「計劃—做—回憶」這三個環節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的部分,通過這些環節兒童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參與活動的打算,也能使教師密切地參與到整個活動過程之中。
海伊斯科普課程始於 1962 年,當時它是在美國密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學校學前教育科研項目的一部分。由韋卡特等人帶動的這種早期教育課程,是美國「開端計劃」中第一批通過幫助處境不利的學齡前兒童擺脫貧苦的學前教育方案,也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實驗設計方案————兒童被隨機抽取和分配,並允許研究者通過對參與該方案的兒童今後生活狀況的考察來追蹤該方案的作用,因此,這一研究方案的研究能顯示海伊斯科普課程對兒童的短期和長期的利處,諸如更佳的入學准備,學業失敗的減少,更低的留級率,更高的就業率以及更低的福利救濟等。海伊斯科普課程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將美術、音樂、運動和計算機運用等納入課程,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以推廣和運用。
與其他課程模式不同的是,海伊斯科普課程不要求購置和使用特殊的材料,作為典型的教育方案,它的唯一的花費在於為兒童設置學習環境。在發展水平較低,缺少資源的國家,材料可以來源於自然、家庭廢棄物及其他一些「開發性」材料。對教師來說,雖然課程最初很難實施,但一經掌握,教師就會很自如輕松。海伊斯科普課程依據兒童發展理論和早期兒童教育實踐,多年來,在眾多的學前教育方案中,它是一種一直能高質量地服務於兒童有系統、有組織的教育方案。
海伊斯科普課程的設計者聲明該課程的理論基礎是皮亞傑的兒童發展理論。海伊斯科普課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課程的設計者將其關注點放在對兒童進小學做好准備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都出自於對課程內容的相當傳統的看法。課程設計者在學前數學、學前科學和學前閱讀等方面制訂了有序的計劃,鼓勵兒童按程序學習。在第二個階段,海伊斯科普課程設計者接受了兒童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觀點,嘗試把那些代表該發展階段水平的技能教給兒童。但是在這一階段,課程設計者運用的是教兒童皮亞傑式的任務和方法,通過提問那些已知答案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兒童還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主動。第三個階段,皮亞傑有關兒童作為知識建構者的思想在課程中得以體現,即強調教師通過直接和表徵的經驗,以適合兒童發展水平的方式幫助兒童增強認知能力,而不是通過教皮亞傑式的技能去加速兒童的發展。從那時起,課程設計者將兒童看成是主動學習者,認定兒童能在其自己計劃、進行和反應的活動中獲得較好的學習。
海伊斯科普課程的實施是由「計劃—做—回憶」三個環節以及其它的一些活動組成的。「計劃—做—回憶」這三個環節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的部分,通過這些環節兒童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參與活動的打算,也能使教師密切地參與到整個活動過程之中。在「計劃時間「教師給與兒童表達自己想法和打算的機會,通過讓兒童做他們自己決定做的事情,使兒童體驗獨立工作的感受以及與成人和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在計劃制定出來以前,教師和兒童反復討論計劃,幫助兒童在其頭腦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實施其計劃的概念。對教師而言與兒童一起決定計劃,也為他們鼓勵兒童的想法、提出更好的建議,並了解和估計兒童的發展水平和思維方式等提供了機會。「工作時間」占日常活動的時間最多,在這段時間中,兒童進行他們計劃的項目和活動,對材料進行研究,學習新的技能,嘗試自己的想法,教師則是鼓勵、指導和支持兒童活動、設置問題情境,並參與兒童的討論。「回憶時間」是三個環節中的最後一個環節,通常在整理和收拾時間之後。在回憶時間中,兒童與教師一起回憶和表述工作時間的活動,回憶可以通過講述活動的全過程,重溫兒童在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繪畫表現活動中所做過的事情等方式進行。
除了「計劃—做—回憶」這三個環節,海伊斯科普課程中還有其它的活動。例如,在小組活動時間里,兒童運用教師選擇和提供材料進行活動,在此活動中,教師根據特定的關鍵經驗觀察和評價兒童;戶外活動時間里,除了活動身體以外,還讓兒童在戶外嘗試工作時間的想法;集體活動時間里,給兒童提供參與大組活動、交流和表達思想、嘗試和模仿他人想法的機會,如歌唱、律動、演奏樂器、討論問題等等。
9.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工作進展與科普基地建設的總體設想
任寶成 郭峰 徐海軍 張大鵬 韓樹聰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總結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工作的進展與取得的效果,根據科技場館類科普基地標准,分析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已經具備的條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科普基地建設的指導方針、發展目標、總體部署、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科普基地;建設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以下簡稱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作為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除了承擔重要實物地質資料的收集、保管、提供服務利用外,還負有科普和輔助地質教學等職責。根據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建設要求,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不僅在科普資源、科普設施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鮮明特色,而且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基於這種情況,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建設規劃要求,籌劃建設實物地質資料科普基地,對於進一步豐富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類型,發揮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領導下,筆者和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有關處室的同志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提出了科普基地建設的總體設想和初步方案,希望得到指正完善。
一、科普工作進展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自2005年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投入運行以後,就開始組織科普活動。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內容:①開展參觀交流活動,主要是為地質礦產行業的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以實物地質資料為主的參觀交流服務;②建立基礎地質教學實習基地,開展輔助教學服務,先後與華北科技學院、中國地質大學、防災科技學院、北京化工大學等大專院校開展合作;③開展大型「地球日」活動,連續多年圍繞「4·22世界地球日」主題,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包括科普講座、現場互動講解等,主要面向周邊大專院校學生,今後將擴大到面向中小學生;④日常科普活動,自2010年地球資源展廳作為科普日常活動場所布展開放以來,每年開放260天以上,舉辦科普講座8場,聽眾達1000人次,舉辦科普培訓2場,參加人數200人次。科普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受眾人數逐年增加
2005年參觀人數為300人次;2006年為600人次;2007年為1000人次;2008年為1500人次;2009年「4·22世界地球日」參觀人數達2000人次,全年達到5000人次;2010年「4·22世界地球日」當日達到3000人次,全年超過10000人次;2011年「4 ·22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動周參觀人數近8000人次,全年參觀人數突破15000人次。
2.科普內容不斷豐富,活動形式日趨多樣
除了利用現有科普資源以外,還製作了系列主題的科普展板和業務成果展板20餘塊,在科普活動期展出;隨著科普條件的改善,活動形式逐年更新且多樣,從2009年2項、2010年4項到2011年增加到5項。
3.教學基地運行逐漸成熟
華北科技學院教學實習基地已掛牌3年,每年為60名地質專業學生提供岩石礦物實習教育,其他院校的科普教學協作基地掛牌工作正在進行中。
4.科普活動效果越來越明顯
隨著科普活動的開發,活動效果越來越明顯:①科普活動得到廣泛好評,通過科普活動,觀眾提高了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②為一些院校提供了便利的教學實習場所和服務,既保證了實習效果,又節省了時間和經費;③拓展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功能,提高了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建設科普基地已具備的條件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結合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服務需要,不斷完善科普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15萬元人民幣完成視覺標識系統設計;投資45萬元人民幣配備了地球資源展廳展示設備;投資80多萬元人民幣用於系統採集科普展示所需的礦物晶體標本和化石標本;2010年投入基建資金526萬元人民幣建成室外大標本展示園及相關配套設施等。2011年以後,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將每年財政撥付資金的2% 用於科普經費投入,保證科普工作常態化進行。
經過努力,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已基本具備了科技場館類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的條件要求。
1.科普場地
(1)室內展廳
擁有600m2的「地球資源展廳」,其布局獨立,有方便公眾參觀的專用出入口,該展廳全天候對外開放。
(2)室內配套場所
擁有岩心觀察廳和岩心圖像掃描室600m2、科普長廊200m2、科普報告廳約200m2。
(3)室外場地
擁有15000m2的大標本展示園,設有集中接待場地、停車場和公共綠地等。
2.科普資源
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已經收藏了礦產勘查、地質科研、科學考察等取得的大量實物地質資料,成為科普資料豐富的源泉。主要包括:全國著名礦山和大陸科學鑽探等重要岩心約15×104m;來自青藏高原等重要標本10992件以及約25000件光(薄)片;2個「金釘子」剖面系列標本;珍貴古生物化石標本30餘件。地球資源展廳陳列的各種典型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300餘塊。大標本園陳列有148塊大型標本,這些標本來自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6個著名礦山,礦石類型有金礦、銅礦、鐵礦、鉛鋅礦等;展出的標本都有編號、名稱、產地及詳細的介紹。
隨著業務工作進展,藏品和展品還將進一步豐富和更加完善。通過這些可以反映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地層分布、古生物演化、重大地質環境事件等。
3.標識系統
2009年編成中英文雙語模式的視覺標識系統(VIS),並在已有的科普場所進行了安裝使用。
4.圖文系統
圖文展板逐漸規范和豐富,表達通俗易懂,易於公眾理解;各種用於科普活動的宣傳展板和宣傳手冊都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5.網路系統
建有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設有「實物相冊」、「數字化虛擬在線展廳」等科普專欄,網頁的內容與科普基地設施建設、科普最新動態同步更新。網站開設讀者服務熱線和實物地質資料科普論壇,便於與在線觀眾互動,及時解答公眾提出的科普問題。
6.科普工作機構與人員保障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技開發部負責科普工作,其他相關處室協助配合。目前參與科普工作的專職和兼職人員有34人,其中具有地質本科學歷人員25人。此外,還邀請退休的地質專家和青年志願者充實科普教育隊伍。
7.科普受眾人數保障
近幾年來,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不斷加強與屬地大專院校和周邊中小學校的聯系,已覆蓋學生近10萬人,到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參觀的人數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初步建立起與周邊院校的教學科研、學生地質專業實習、「4 ·22地球日」科普活動的聯動機制,保證了參觀人數的基本穩定。
8.設施建築標准
所有科普服務基礎設施均按有關要求建設,具有防火、抗震等功能,符合國家關於科技場館類科普基地相關公共設施、科研場所安全標准。
三、科普基地建設的指導方針與發展目標
1.指導方針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及《國土資源科學技術普及行動綱要》,以地球科學和礦產資源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岩心、標本等各類實物地質資料為素材,以現代展示和傳媒技術為手段,以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為依託,堅持向社會開放服務的理念,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履行公益科普服務職能,促進社會人文的科技化發展。
2.發展目標
依託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庫藏資源和業務工作,通過實物地質資料科普展廳、大標本科普基地和科普門戶網站、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的集成運作,實現地學科普服務的數字化、網路化及社會化。至2015年,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人才隊伍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服務能力全面增強;建立了科普基地的長效發展和保障體系,實現了科普管理和服務的現代化;將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化地學科普基地。
四、科普基地建設的總體部署和重點任務
1.總體部署
圍繞201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加強下列5個方面的建設,構築強有力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的支撐體系。
(1)科學規劃布局
配合實物地質資料庫二期工程配套建設2000m2科普展廳,採用文、圖、表和聲、光、電多媒體形式進行布展,充分展示以礦床為主、以古生物及其他地學知識為輔的地球科學科普知識。
(2)完善設施配套
完成大標本基地基礎設施的配套,配合展示內容,促進地球資源科普軟硬體配套建設。
(3)充分整合資源
結合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業務工作,採集系列礦物、礦石、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等標本,製作反映地球演化、礦產形成、地層分布、生物演化等為主題的科普讀物和影像作品。不斷豐富科普資源,為科普服務提供堅實基礎。
(4)加強組織建設
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的領導,完善科普工作的組織體系,落實責任;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制定科普工作計劃,為科普服務提供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5)充分挖掘人力資源
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引進或培養一批科普工作的專業人才,建設一支適應社會化需求的科普服務隊伍。
2.重點任務
(1)全面總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工作進展
按照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要求,做好科普基地申報工作。
(2)制定科普發展規劃
結合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整體規劃工作,制定「十二五」科普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3)精心組織實施具有重大反響的科普活動
通過「國際地球年」、「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等大型地學科普活動,廣泛宣傳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增強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積極開發大眾科普產品
在「十二五」期間,以館藏各類系列實物為主要內容,製作反映地球演化、地層和古生物及礦產成因等的圖文影像資料。
(5)加強網路科普宣傳
創新實物地質資料特色的地學科普網站,提高獲取地學科普資源的共享程度和傳播廣度。將地學科普網站建設成展示地學研究成果、傳播地球科學文化資源、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獲取地學科普產品信息等多功能一體的共享與交流的互動平台。
(6)開展教學實習與科普講座
圍繞周邊十幾所大學和中小學校近10萬在校生的科普教育需求,加大地學科普教育與普及力度,舉辦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圍繞地球與資源、資源與生命、地質與環境、地質與災害等與社會關系密切的地學科普主題,經常性地舉辦科普系列講座,提升青少年對地學的認知度和科學素質。拓展科普服務領域,建立與周邊院校課程相銜接的教學實習機制,開展地學教學實習服務。
(7)廣泛交流與合作
利用日益豐富的科普產品和服務網路,開展地球科學文化和科普資源的宣傳交流。與各類地質遺跡、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等地球科學文化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交流合作機制。
(8)進一步加強科普隊伍建設
以現在從事科普建設的技術部門為基礎,創建科普協會,培育並組建專業科普機構,不斷培養專業化人才,選拔兼職人才,建立科普志願者隊伍,健全各部門的聯動機制。重點引進或培養科普傳播、科普創作、科普管理、科普理論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充分調動離退休人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專業和技術特長。形成一支規模大、素質高的專職、兼職和志願者人才隊伍。建立「地學科普專家資料庫」,積極引導地學高級專家投入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9)完善設施
重點完善科普基地配套的軟硬體建設,建成科普閱覽室及科普環廊,為公眾打造休閑、開放、舒適的科普環境。
(10)重視品牌建設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將館藏管理服務與科普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專業特長,依託豐富的庫藏資源,挖掘和整合地學科普信息,運用現代技術開展科普創作。推出以典型礦山岩(礦)心、「金釘子」等重要地層剖面標本、大陸科學鑽探岩心為代表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展示精品,形成以實物地質資料為標志的科普服務品牌。提高地球科學文化的傳播能力,提升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的品牌效應。
五、科普基地建設的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將科普基地建設納入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總體工作規劃,成立科普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完善領導組織體制和協調機制;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工作的統籌管理,切實推進國土資源科普事業的發展。
2.穩定經費投入
建立科普經費保障機制,通過項目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支持科普設施建設和科普活動。
3.建立監測評估辦法
逐步建立適應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科普工作的科普工作評價機制,建立科普工作考核制度,確保科普工作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