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黑龍江綠色食品推廣方案

黑龍江綠色食品推廣方案

發布時間:2025-02-05 17:16:08

1. 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有哪些優勢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企業數、產銷額等六大指標年均增長率均超過12%。監測面積、產品數、企業數分別佔全國的25.8%、29.2%、12.5%。正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我省從「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間,綠色食品多項指標始終居全國首位。
在正視成績同時,我們看到,綠色食品原有競爭優勢有的在弱化,而新的競爭優勢,如產品創新和區域品牌建設等還沒有完全確立,而在外省份加快發展和注重培育競爭優勢的市場業態下,當前我省綠色產業優勢位次有所後移。
1996年到2010年,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階段:第一階段(1996~2002年),處於產業競爭全國強勢中的首位,第二階段(2003~2005年),處在強勢中的第二位;第三階段(2006~2010年),排序已降到第五位。從附表中可以看出,盡管我省綠色食品始終處在強勢集群中,但在不同年份發展位次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綠色食品產業在全國中的排序位次已開始後移。
從分析看,在第一階段由於資源優勢、政策支持及「起步早」等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省綠色食品其處於強勢集群的首位;第二階段由於市場需求規模擴大,對其產業發展和保持競爭優勢起了促進作用;第三階段產品、技術與管理創新和政策支持、特別是科技進步決定著產品深加工和市場開發的程度,已成為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這一階段,我省對綠色食品產業的支持力度相對於其他省份有所下降,特別是科技進步及轉化為生產力又相對滯後,使其在同一層次中的地位下降。此外,量大鏈短,精深加工層次不夠,營銷體系建設滯後,品牌小、多、雜,名優新特產品比重不多等也成為競爭優勢弱化的主要因素。此外,產品結構和市場的地區結構不合理制約著競爭優勢的發展,在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的銷售中,省外市場佔60%左右,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進一步分析,在上升的銷售中,主要產品是初級品和初加工品,省內市場約佔35%左右,比較穩定,國際市場銷售呈下降趨勢,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了產品結構中,深加工產品的比重較低,是競爭優勢淡化的因素之一。
為確保綠色食品產業優勢地位,應採取以下措施及發展策略:一是科學發展,轉變產業發展方式。要針對量大鏈短等精深加工的「短板」等問題,從科學發展,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入手,加快推進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延伸、由綠色食品向有機食品延伸、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延伸;實現綠色食品大省向綠色食品強省跨越。二是科技創新,增加產業科技含量。科技創新是提高產業發展水平的核心,是保持和發展競爭優勢的動力源泉。要組織引導技術人員深入綠色食品領域,學習和引進國際技術標准,加快完善我省綠色標准體系;以綠色食品標准化基地和科技園區為突破口,開展產學研對接,開展綠色新品種、新技術試驗與推廣;緊盯國內外市場,大力開發專用麵粉、大米、制酒玉米等專用型綠色食品以及兒童營養食品、老年營養食品、婦女保健食品等營養健康類綠色食品。三是實施精品戰略,創立激勵保護機制。要搞好品牌整合尊重品牌建設和整合規律,把區域內的綠色食品或者同類產品整合到地理標志品牌之內,統一標准,統一形象,集中宣傳。要引導中小企業要積極向名牌產品企業靠近,通過聯營聯牌,貼牌生產,引導產品向優勢品牌聚攏,借名開拓市場。加大綠色食品品牌推介力度,把黑龍江綠色食品打造成地理標志產品,在國內外得到廣泛認知、認同。大力培育綠色食品品牌經營主體,搞好綠色食品品牌評選認定,形成激勵機制;建立相應的監督舉報體系和打假維權聯系制度,對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經濟和刑事責任的處罰,為培育馳名品牌創造良好的環境。
對於政府而言,要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保護名牌產品,對省級及國家級品牌實施保護,建立相應的監督舉報體系;相關部門要建立打假維權聯系制度,為企業的品牌經營保駕護航,對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經濟和刑事責任的處罰,為培育馳名品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政府還應考慮運用財政、金融等支持性政策,推動區域性品牌戰略的實施。
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為「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產品生產消費的主導產品。今天介紹一下無公害農產品的相關知識。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並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圖案主要由麥穗、對勾和無公害農產品字樣組成,麥穗代表農產品,對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豐收,綠色象徵環保和安全。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分為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產地認定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產品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實施,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的產品方可申請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政府行為,認證不收費。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需要經過申報、材料審核、現場檢查、專家評審、頒發證書等程序。
區分普通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主要方法是看其在銷售時是否加貼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通過辨別標志的真偽,來判斷該產品是否是無公害農產品。揭開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產品或包裝上留有16位防偽數碼,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查詢該產品是否為無公害農產品。一是1066958878簡訊息查詢方式。將標識上的16位防偽數碼編輯成一條簡訊息發送至1066958878,數秒鍾後系統會回復一條簡訊可知標志的真偽。二是通過互聯網查詢。登陸http://www.aqsc.gov.cn的防偽查詢欄目,在防偽標識查詢框內輸入產品數碼,確認無誤後按「查詢」鍵,即可迅速得到鑒別結果。
我省是無公害農產品大省,全省已累計有1.45億畝耕地完成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評,佔全省耕地的近70%,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超過9000個。
肇源縣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總體思路,全力擴大基地規模、打造綠字型大小農產品品牌。目前全縣經過認證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等綠字型大小農產品標識已發展到350個(其中綠色食品發展到22個、有機食品發展4個),檢測面積達到210萬畝,基本實現了耕地的全覆蓋。
政企聯手 350個「三品」標識掀起綠色風暴
肇源縣通過宣傳發動、基地帶動、申報推動等措施幫助企業申請「三品」標識:利用媒體播發標准化種植及技術規程;邀請大專院校、業務部門的專家學者舉辦「三品」培訓班60多場次,使綠色無公害食品技術宣傳入戶率達到90%以上;大型基地的成功認證也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
2006年以來,肇源縣先後在省里爭取80多萬元資金,加大「三品」的環境監測力度、完善相關軟體設施、健全基地安全設備,先後成功申報了5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准化基地和230萬畝「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推進生產基地」。這2個大型基地一體化認證的成功申報,使企業實現了由原來的基地、產品分開申報綠標到基地產品統一申報的轉變,極大地簡化了申報手續,同時,節省了大量經費。在基地內申請綠標,每個可節省1.5萬元的申報費用。大型基地申報當年,全縣就獲得了200多個無公害認證和8個綠色認證。立陡山的大米、文國的肉雞、把家河的江魚、古龍的雜糧、復興的蔬菜,當地有名的優質農產品,全都有了綠色標識……一場「綠色風暴」,席捲肇源。
農產品加「綠」 企業與農戶雙贏
綠字型大小農產品的品牌認證,使肇源的「小米雜糧」、「江魚蔬菜」等從過去的「小家碧玉」變成了「大家閨秀」。如何讓這些「大家閨秀」靚裝遠嫁,肇源縣從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入手,精心打造市場主體。
「肇源大米」自2009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以來,品牌知名度上了新台階,帶動基地農戶增收3800元。「綠色標識使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一斤普通大米只能賣到1.25元,而獲得綠色標簽後,身價就會翻一倍,甚至幾倍、十幾倍。」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截至2011年底,肇源縣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准化基地已發展到63萬畝,實現產值12億元;全縣綠色食品龍頭加工企業已有29家。這些綠色大龍頭的勁舞,有力支撐全縣 「坐地消化綠色水稻基地產品,水稻原糧加工不出縣」目標的實現。
綠色品牌 為企業贏得市場一路綠燈
憑借綠色食品品牌打造,肇源縣通過幾年的努力,率先打破了「原字型大小農產品質優價不優」的魔咒,走出了一條產業新路。天源食品公司是該縣罐頭廠改制後成立的企業,以前老罐頭廠生產的番茄罐頭隨著國際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在俄羅斯市場佔有率逐漸下降。天源食品公司在加大技術和工藝改造力度的同時更加註重綠色品牌的培育,先後申請了「雙燕」牌番茄醬、整番茄罐頭、美味黃瓜等一系列綠色食品品牌,打出了「綠牌」,不但穩定了俄羅斯市場,還打入中東、非洲、歐洲、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市場,2011年實現外貿出口2800噸、創匯300萬美元。

閱讀全文

與黑龍江綠色食品推廣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綠色食品推廣方案 瀏覽:328
電子商務企業的特點 瀏覽:711
面膜七夕策劃方案 瀏覽:462
市場營銷中的直接產品 瀏覽:604
市場營銷論文範文下載 瀏覽:443
某某企業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713
大型公益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417
超市雙11活動促銷語 瀏覽:86
intitle網路營銷培訓 瀏覽:766
優秀作品頒獎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32
成都網路營銷seo 瀏覽:37
網路營銷崗位競聘書 瀏覽:239
公司基層管理人員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308
杭州夢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08
農業產業工人培訓方案 瀏覽:561
廣東電網公司新員工培訓方案設計研究 瀏覽:496
英語培訓學校經營方案 瀏覽:45
西安網路營銷發展 瀏覽:364
園藝產品網路營銷 瀏覽:600
綠瘦網路營銷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