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業互聯網目前都有哪些不錯的模式
模式一、農村電子商務
在互聯網+農業大潮中,電子商務企業自然是排頭兵。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目前,有24個省市31個地縣在阿里平台設立了「特設館」,在淘寶網正常經營的注冊地為鄉鎮和行政村的網店更是達到163萬家,其中經營農產品的網店已經接近40萬個。其中,褚橙、三隻松鼠等品牌藉助網路營銷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傳統農產品幾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積累和宣傳推廣效果。
與此同時,各類互聯網龍頭公司也進軍農業。阿里自2003年開始實行淘寶村,2012年的「遂昌模式」,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戰略,2015年建立「智慧農村」。同時,還在25個省250各縣近6000個村點開展農村貸款。此外,京東F戰略實施——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生鮮電商,「一縣一中心」在全國建立自營「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服務店」以實現家電渠道順利下沉。目前已在全國1500個縣落地生根,包括電商、物流和金融在內的各項服務。
模式二、農業眾籌模式
「互聯網+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農村電商僅僅是一個開始。
作為熱度飆升的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眾籌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陌生,但在農業領域運作眾籌,尚屬新鮮。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藉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總體來說,農業眾籌可以貫穿於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農業育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同時,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後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去。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極有吸引力。
農業眾籌與電商存在本質區別。電商單純是將現成的產品拿到網上賣,而農業眾籌則是在產品形成之前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創意,這種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和可選產品,為用戶提供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服務,是新農業革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
現在,各種各樣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站也在興起,全國涉農的網站已經超過了3000個,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村村通網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資源。
要讓農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種各樣的的應用服務,讓農民獲取有用的涉農信息,直接幫助其生產和銷售,這就能讓農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後,還得「易用」,對於不具備高深的信息技能的農民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目前互聯網+農村信息服務類的公司還不是很多,其一是農村網路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農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人數較少,即使使用的人數當中,還存在這一批僅是用來作為日常看電視、打電話等的一種工具,真正用於上網獲取信息資源的還較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網路化的鋪開,農村信息服務也會大受歡迎。再加上農村市場龐大,信息量也是無窮的。對於任何一個領域,畜禽養殖、各類種植、二手市場等等都可以開辟出一片天地。
但這種模式對於非常廣闊而分散農村市場,需要長期的扎實的工作來穩步推進,而且,農村市場的渠道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擁有先發優勢後,後來者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擁有互聯網上的農村渠道網路資源,就等於掌握了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關鍵點,未來可以大展拳腳。
模式四、農村金融模式
對於農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外,他們還迫切希望解決發展產業上缺資金、技術、能力的難題。讓各類三農客戶特別是貧困農民貸款進得來、貸得到、辦得快、還得起。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目前,針對農村金融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郵政銀行自2007年正式掛牌以來,搭建「銀政、銀擔、銀保、銀企、銀協」合作平台,破解貸款難、貸款貴難題。同時,採用因地制宜地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先後將大型農機具、大額農業訂單、涉農直補資金、土地流轉收益等納入抵質押物范圍,形成了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等10條產品線。
除了郵政銀行,還有其他的具有定向金融服務的企業誕生。這些企業多年來深深根植於農村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積累了海量的農戶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如今變成了企業重要的資產——大數據資源。憑借大數據對農戶信用的判斷能力,這些大型涉農企業紛紛涉足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為農戶提供信用貸款,如大北農的農銀貸、農富貸等產品,村村樂的村村貸、村村融等產品。這些平台為千家萬戶的農民搭建了對接市場的大通道,解決他們產後通市場的問題。
當然,這些貸款方式都是在農民伯伯的財產權沒有充分完善的背景下創新出來的,而未來隨著農民財產權的理順以及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信農民貸款將不再是難題。
模式五、農產品品牌創建模式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品牌農業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商機。而農村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種營銷工具,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模式。目前比較出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有河北羊絨、山東博興的草編和土布、奉節臍橙、甘肅成縣核桃等等。
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村電商也必然會走上品牌化之路,但品牌化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打好品牌的「組合拳」也非常重要。同時,由於農產品電商的快速增長,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電商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上,而這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品牌依賴性,沒能完成品牌打造的產品,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企業在打造品牌過程中,要兼顧農產品的消費習性、文化特色和互聯網的個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品牌。
模式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目前農村物流網路很不健全。傳統物流僅僅依靠郵政來支撐。但隨著農村電商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農村網購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城政策的放開,各項渠道的打開,郵政的業務開始拓展,但負荷巨大,難免不產生紕漏。目前,郵政依託原有的郵政基地,打開郵樂網網購平台,通過郵政運送至千家萬戶。同時開發除農產品外的農村電商的新內容,如農資農具、數字農家樂、特色旅遊和招商引資等。此外,藉助「郵掌櫃」系統,在郵政網點、「三農」服務站、村郵站甚至利用投遞員等線下實體,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
此外,部分農產品由於自身特性,如:各類生鮮、豆製品、活的家禽和家畜等,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溫度。這類產品的運輸現階段只能依靠個人進行運輸,但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間浪費。因此,若能夠開展農村物流,對各類產品進行統一運輸,成立第三方運輸平台,這對於整個農村電商市場必定是一片叫好!
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尤其是一些像農業這樣相對落後的傳統產業,藉助互聯網之力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主要思路是用農業思維和互聯網相結合,而不是用互聯網思維去結合農業,根據農業自身的特色,將互聯網看成是一種工具,實施新型農產品、農業現代化變革,這種變革,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將有大量非農行業的企業跨界而來。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絕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以最新的互聯網行業之長,補最傳統的農業之短,甚至是創造全新的產業模式,農業企業家們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挖掘與互聯網的最佳切入點,實現企業升級。
2. 打造共享互贏的精準扶貧協作新模式,應該怎麼做
在有針對性的扶貧協作中,政府、企業、社會共享、共同努力,努力將對口扶貧協作從單向輸出轉變為雙向溝通、共享共贏的新模式,在高質量扶貧協作過程中打響共享品牌。從「共享稻田」到「共享市場」的市場化「共享」效益越來越顯著,「共享稻田」開啟了消費共享的新特徵。
3. 大學生創業與電商扶貧
電商扶貧總結 採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電商扶貧總結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電商扶貧總結 電商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對於貧困戶增收意義重大,作為扶貧部門更有必要、有責任把此項工作抓好抓實。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關於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快電子商務扶貧步伐,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新模式。結合XX縣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精或芹燃神,針對XX縣貧困狀況,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工程支持XX縣精準扶貧工作? 一、要確定目標任務 以全縣321個建檔立卡的行政村為單元,以73個貧困村和15個老區村為重點對象,以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扎實抓好黨政推動、市場運作、基礎配套、協會牽引、示範試點等關鍵環節的工作。2015—2017年,全縣70%以上的貧困村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產品,交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全縣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動寬頻。2018—2020年,全縣貧困村基本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實現「三有一能」目標,即縣有農村首信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貧困戶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自產產品、購買生產生活資料,交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全縣貧困村寬頻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網路全面覆蓋。 二、要採取可行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進體系。縣、鄉鎮建立健全電商扶貧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電商扶貧的方案設計、政策制定、協調指導、工作推進、檢查考核等工作。層層成立電商協會,形成政府、協會、駐村工作隊共同推進電商扶貧的工作機制。 (二)建立網店服務體系。完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功能及配套設施,為貧困村和老區村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IT外包、美工、客服、代運營等專業服務,健全上下游服務鏈;建立電子商務創業園,為貧困村和老區村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三)建立網貨供應監管體系。按照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要求,確定特色主業、主打產品,加工適宜網路銷售的優質產品。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從事網貨生產,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認證一批網貨供應定點企業,為網店提供充足豐富的貨源。加強農特產品網貨監管,制定農特產品加工標准,指導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按標准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從源頭保證網貨供應流通環節質量監管,建立網銷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流通環節進行監測,杜絕質量隱患。 (四)建立網路物流體系。加快貧困村及老區村寬頻建設,採取有線無線結合的辦法,擴大網路覆蓋面。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在貧困村設立服務網點,鼓勵發展面向鄉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提高網貨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規劃、方案,整合現有培訓資源,構建由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高等(職業)院校及電商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電商扶貧人才培訓體系,實現電商扶貧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全覆蓋。 (六)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圍繞「三有一能」目標,建立電商扶貧統計通報制度,重點考核網店數量、銷售量、交易額及帶動貧困村、老區村、貧困戶外銷農特產品,衫虛以及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情況。 三、要抓好重點工作 (一)寬頻網路建設。縣工信委等有關部門按照「寬頻中國」戰略要求,研究制定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措施,推動光纜入鄉、進村、到戶,實現貧困村、老區村互聯網全覆蓋。 (二)物流快遞支撐。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扶持物流企業在鄉鎮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老區村建立快遞服務點,開展集中收購、集中配送,到2017年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功能輻射到村。 (三)網店規模壯大。採取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方法,幫助貧困戶開辦網店,銷售農產品。通過與當地電商龍頭企業、網路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協會開展貧困戶網店「一對一「對接,幫助貧困戶提高網店運營效益。對暫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村,鼓勵鄉鎮幹部、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村在校大學生以及致富能人,在鄉鎮電商服務站、縣電商服務中心或電商創業園內開設網店,代銷農特產品。 (四)網路品牌培育。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支持農產品「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加強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建立電商扶貧農特產品目錄庫,對全市優質特色農產品種養規模、產量產值、品質特色開展調查摸底統計,確定主導品牌,編制特色主導產品目錄。引導支持每個鄉鎮至少培育一戶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龍頭企業,進行認證掛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務支撐。將電商扶貧納入扶貧小額貸款支持范圍,對開辦網店、從事網貨生產銷售的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生產銷售網貨產品且效果明顯(以銷售貧困戶產品為主)的企業和網店,給予免抵押、免擔保、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的小額信貸支持,政府按基準利率全額貼息。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在鄉鎮設立服務網點,村設立金融服務代辦點,改善農村網店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條件。 (六)試點示範引領。按照全省貧困地區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工作安排,盡快制定各縣、鄉鎮電商扶貧路線圖,確定時間表,高標准、高質量地做好試點工作。實施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做好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工作。積極爭取與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京東集團「千縣燎原」和蘇寧「農村電商」計劃的對接,利用大平台提升我縣電商扶貧質量水平。 四、要強化組織保障 (一)組織領導。電商扶貧工作實行「省上指導、市州協調、縣負總責、鄉村落實」的工作體制,在市、縣電商扶貧推進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各鄉鎮和貧困村、老區村為具體實施單位,要整合鄉鎮電商和扶貧工作力量,抓好電商扶貧各項工作的落實。貧困村、老區村「兩委」班子、雙聯單位和駐村工作隊要配合做好電商扶貧項目實施、政策宣傳、組織培訓和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 (二)責任分工。扶貧部門負責貧困村、老區村、貧困戶基本情況、需求清單和規劃計劃的制定,以及綜合協調、進度通報、監督檢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做好電商大平台引進、本土平台培養、網貨促銷、物流配送、人才培訓、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等工作;農牧部門負責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評價制度等工作;農工辦負責把電商扶貧作為駐村隊和幫扶單位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駐村幫扶年度考核;工信等有關部門負責做好協調電信、移動、聯通、鐵塔、廣電網路等企業加快貧困村寬頻網路建設工作;工商、質監、食葯監部門負責做好網上銷售產品的資質認證、質量安全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大網路市場監管力度等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做好電商扶貧配套資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財政獎勵扶持辦法。 (三)技能培訓。以縣為主體,做好電商扶貧的系統培訓和專項培訓。把電商扶貧培訓納入「兩後生」培訓范圍,列入年度計劃,加大培訓力度。採取「走出去」與「引進來」、課堂教學與現場觀摩、專家理論講解與店主現身說法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務求培訓效果,提高培訓質量。以縣(區)為主體,加強對網店經營者的專業培訓,重點對網上開店、網店裝修、客服、運營推廣、產品拍照美化及店鋪管理維護工具等操作技能進行培訓,幫助掌握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產品的一般流程,並能獨立運用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確保每個貧困村、老區村至少培訓2名電商應用人才。 (四)考核獎懲。商務、扶貧等部門要建立健全電商扶貧部門協作機制,對電商扶貧工作進行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底考核,推動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全市電商扶貧成效突出的「明星網店」和「誠信網店」,給予獎勵;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損害定西電商扶貧形象的行為,採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予以懲罰。 (五)宣傳引導。加大電商扶貧的宣傳力度,在報紙、電視、廣播和網路等主流媒體上開辟專欄,進行跟蹤式專項宣傳報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靈活運用微博話題、微信欄目,對電商扶貧工作持續開展宣傳報道。依託「四雙」行動,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群眾在電商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電商扶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電商扶貧的濃厚輿論氛圍。 篇二:電商扶貧總結 寧都探索以電商扶貧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寧都縣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受交通區位、發展基礎等因素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遠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針對這一現實,寧都縣搶抓機遇,以電商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探索精準扶貧新機制,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得益於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寧都縣先後被列為全國創建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試點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縣。專家認為,寧都縣這一探索實踐為貧困地區開展精準扶貧提供了有益借鑒。 電商挺進紅土地 老區煥發新活力 寧都縣賴村鎮蓮子村位於縣城西南部24公里處,地理位置偏僻,是傳統的農業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7畝,經濟條件較差。全村8800餘人,有近三成都是貧困人口。長期以來,村裡的青壯年大多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輝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在村頭開了個「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讓村民們體驗到了電子商務帶來的甜頭。 蓮子村年近六旬的貧困戶宋有亭把自家產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務站,「毛芋仔在市集上賣1.5元/斤,在網上能賣到3元/斤,價格翻了倍,前幾天我剛賣出去20斤。」宋有亭說。 「服務站可以為村民提供網路代購、代銷等服務,目前上線的農副產品有農家自產的土雞蛋、紅薯和芋頭,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麥芽糖等。」宋建輝介紹說,開業一個多月來,服務站幫助村民代購代銷270餘筆,累計交易金額3600多元。 宋建輝經營的「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是寧都縣與中國郵政聯合打造的農村電商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可為村民開展農副產品代銷、小額取款、代繳水電費、寄遞服務、手機充值等業務。目前,寧都縣已建成「農村E郵」村級服務站49個,計劃今年建設100個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除了「農村E郵」服務站之外,寧都縣還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縣城建立縣級運營中心,在鄉村設立服務分中心或服務站,並在其相關電商平台開展寧都產品在線銷售;與京東集團合作,建設寧都生鮮農業「京東產地直供」、「京東產地直發」電商基地;與飛天麥光光集團合作,建設鄉級電商服務分中心4個、村級服務站21個。 「縣、鄉、村三級電商進農村服務網路的建設,打通了農業小生產與電商大市場的最後一公里。」寧都縣商務局局長寧蔚生說,寧都縣地處贛江源頭,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獨具特色的綠色無公害產品。有了電商平台,農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銷本地農副產品,實現農副產品增值。 在寧都,「虎蛙稻」大米、寧都黃雞、小布岩茶、寧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產長期「深藏閨中」。如今,這些土特產品搭上了電商平台,「E路」暢銷,日漸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據統計,目前寧都縣所有土特產均已實現網上銷售,全縣有各類土特產網店近500家,已有81家農業企業、2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輻射帶動貧困群眾800餘人從事電商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寧都縣委書記王四華說,過去由於地處偏遠、信息不暢,寧都農村優質的農產品難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場。電子商務大大縮短了農產品交易的.時空距離,對促進農產品銷售、提升產業效益、激活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扶持 孵化 服務走出電商扶貧路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不僅要讓農村因電商『活』起來,更要讓貧困群眾因電商『富』起來。」 王四華說,寧都縣將電商產業發展與扶貧有機結合,探索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借力電子商務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脫貧之志,掌握脫貧之技,實現脫貧致富。 今年18歲的廖竹生,出生在寧都縣對坊鄉一個貧困家庭,由於先天疾病,他的雙手手腕無法伸直,屬於三級肢體殘疾。貧困的家境、殘疾的身體曾經讓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夢都沒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電腦前經營著一家屬於自己的網店。 去年10月,廖竹生報名參加了寧都縣電商產業園舉辦的免費電商培訓班,隨後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開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專櫃」的布鞋分銷網店。上個月,廖竹生的網店賺到了近3000元。「沒有電商的發展,沒有政府的幫扶,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說。 和廖竹生一樣,越來越多的寧都貧困群眾通過電子商務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電子商務正在寧都城鄉遍地開花。 作為深居贛南一隅的貧困地區,寧都縣起初發展電子商務的氛圍並不濃厚。當地幹部群眾反映,寧都電商產業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況下快速推進、異軍突起,關鍵在於當地黨委政府對電商產業的高度重視、高位推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扶持電商、孵化電商、服務電商,使電商產業迅速崛起並成為扶貧攻堅的有力推手。 ——扶持電商。寧都縣設立了電子商務專項發展資金,2014年縣財政安排了800萬元,重點扶持電商產業園發展壯大、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及電商人才培育等,促進電商產業加速崛起。同時,寧都縣出台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寧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寧都縣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在用地保障、財政支持、稅收扶持、價格優惠、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傾斜。 ——孵化電商。寧都縣因地制宜,通過市場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網商——飛天麥光光集團利用企業現有廠房改造建設縣電商孵化園,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開園,當年就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園內建有辦公樓、倉儲和人才公寓等4.1萬余平方米。寧都縣通過採取政府承租、企業建設和管理的模式,對入駐電商企業實行3年免租金、免水電費,有力地吸引縣內外電子商務企業入園創業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業和商戶入駐,從業人員超200人。 ——服務電商。寧都縣通過電商孵化園的集聚效應,瞄準國內電商龍頭企業招商,著力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的電商實體企業落戶寧都,鼓勵其在寧都建廠生產銷售產品。對引進的大型電商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的獎勵政策,每年評選一批龍頭示範企業,並對獲得省、市示範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獎勵,促進有實力、有潛力的電商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示範企業在寧都「生根」。 電商扶貧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幫助貧困戶實現減貧脫困。為此,寧都縣設立電商扶貧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全力推進扶貧開發與電商發展相融合,積極探索精準扶貧和科學扶貧新載體。 據寧都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揭曉鴻介紹,寧都縣從免費培訓、扶貧貼息、小額信貸、信息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幫助貧困群體、殘疾人從事電子商務,優先安置貧困戶到電商產業園落戶創業;廣泛開展貧困戶電商技能培訓工作,開展貧困群體專題培訓,提供「雨露計劃」資金補助;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安排適當產品、適當崗位幫助低收入、殘疾人群體實現就業。 飛天麥光光集團是一家從事孔明燈生產經營的企業,依託電子商務平台,這家公司把孔明燈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連續多年蟬聯孔明燈全球產銷量第一。業務做大之後,集團董事長劉鵬飛在家鄉寧都縣田頭鎮開辦了一家孔明燈線下加工廠,為周邊鄉鎮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依靠孔明燈加工、包裝等簡單勞動,一些老弱病殘、低保戶等農村貧困人口,如今一個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據統計,自電商扶貧開展以來,寧都縣注冊網店1000多個,有1000餘人實現電商創業,提供電商就業崗位2000餘個,2014年全縣實現網路零售總額近6億元,同比增長47%。 樣本效應初顯 發展亟待扶持 「寧都縣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實施以電子商務促進扶貧開發的新模式,引發了多重效應。」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智勇認為,寧都縣電商扶貧的探索與實踐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可為省內外其他貧困地區發展新興產業、創新扶貧模式提供有益參考。 拓寬扶貧手段,增加農民收入。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塗龍峰說,電子商務是扶貧工作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受勞動力、地形、交通、區位、物流等因素制約,寧都這樣的貧困地區發展其他產業較為困難,而電商可以快速把當地土特產優勢轉化出來,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揭曉鴻表示,作為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電商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方式和手段,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融入到扶貧鏈條中去,輻射和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扶貧開發工作提質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縮小城鄉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訪專家認為,發展電商扶貧不僅有利於助農增收脫貧,還能將扶貧工作融入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進程中去,為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打破地域發展不平衡創造條件。 寧蔚生說,隨著電商扶貧的深入開展,寧都農村的通訊、物流、公路等設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揭曉鴻則談到,電商扶貧把貧困群眾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中解放了出來,極大地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電子商務給貧困地區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王四華分析說,發展電商可以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擴大就業、促進生產、拉動消費,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貧困地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寧都縣進一步做深做細做精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臍橙、黃雞、白蓮、茶葉、油茶等農業特色產業生產標准化、品牌化、規模化;工業方面,寧都全縣已有10多家傳統製造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將「寧都製造」賣到了省內外;在第三產業方面,寧都立足客家文化優勢,將孔明燈、十字綉、寧都剪紙等特色工藝品搬到了網上銷售;此外,寧都縣電商經濟還帶動了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寧都縣一些電商企業從業人員指出,應當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當地扶貧幹部表示,呼籲上級部門從全局出發,制訂電商扶貧發展規劃,設立電商扶貧專項資金,制訂針對老區的電商扶貧優惠政策。有受訪專家建議,國家、省、市可以甄選一些縣(市),將其確定為電商扶貧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從體制機制上健全完善電商扶貧新模式。 ;
4. 社交電商如何幫助農村電商發展
微信抖音可幫助農民賣產品
消費扶貧,就是通過消費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是扶貧事業可持續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社交電商的介入更拓展了消費扶貧的渠道。
一直以來,貧困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農產品」上市。統計顯示,綜合電商比例,農產品上行比例大概處於4%至9%之間,而這個比例也反映出電商在農產品上行中遇到的困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姚廣輝在幾年的調研中得出結論,要讓非標准化的農產品賣出去需要依靠社交電商。傳統的電商流量很貴,社交電商最大的優勢就是流量優勢,而且傳播性也很廣,所以很多企業、品牌、農產品就依託於社交這種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營銷通了,產業、種植以及整個供應鏈就通了。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傑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互聯網+消費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脫貧戰略的重要模式創新,而互聯網+消費扶貧這種模式實質依託網路技術,使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流通在線化、數據化,提高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和交易的效率。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農產品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也認為,應當藉助微信、微博、直播,甚至是抖音等各種社交新方式助力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走出來。
社交電商企業和產品追溯平台解決消費痛點
而社交電商的歸宿還是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標准也依然未變,商品品質、用戶服務、供應鏈控制、消費體驗仍舊是永恆的話題也是競爭勝出的關鍵。近些年頻頻出現的「滯銷大爺」、「滯銷菠蘿」等事件給消費者和貧困地區農產品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導致部分貧困地區的優質區域品牌受到損害。
論壇發布的社交電商企業和產品追溯平台,將藉助科技力量解決社交電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智雲天地董事長侯寧介紹說,追溯平台要做到幾點:第一是生產經營責任主體可備案;第二是產品可跟蹤、可召回;第三是消費者可識別。要讓社交電商扶貧有序的、良性的去發展。
啟動儀式還簽訂了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合作協議。其中,深圳伍畝田、滴滴出行等企業和新疆達成了首期100頓大棗銷售合作,新疆大棗也成為了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的首個消費扶貧產品。社交電商企業和產品追溯平台將採取全社會化追溯辦法,保障消費扶貧產品的安全可靠。
六大舉措助力脫貧攻堅
在當天的論壇上,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社交電商專委會、中國社會扶貧網、縣學(北京)電子商務技術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起的「溫暖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正式啟動。
溫暖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主要內容為消費扶貧、媒體扶貧、營銷扶貧、培訓扶貧、數據扶貧、旅遊扶貧六個方面。發起單位將積極協調社交電商平台、各類媒體、行業專家、供應鏈企業通過幫助貧困地區建立農產品標准化體系、采購供應及溯源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和新型銷售體系,結合地方優勢資源,運用直播和社交工具挖掘農產品故事,動員大家為家鄉代言,通過農旅結合方式促進貧困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5. 如何看待電商扶貧
電商模式擺脫了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不便等對農產品銷售的束縛,架起了偏遠地區農產品進入城市市場的「橋梁」,在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就業增收方面效果顯著。
同時,電商扶貧促進了農村產業發展。一方面,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使貧困地區農產品直接融入到市場經濟產業鏈和國際國內供應鏈中;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農產品生產銷售方式,賦能龍頭企業、合作社、個體戶等市場主體,形成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為農村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電商扶貧還為農村全面發展注入新活力。精準扶貧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從單純的給錢給物轉變為物質扶貧與技術扶貧、教育扶貧相結合。電商扶貧充分調動貧困戶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培養了數百萬的新型農民,吸引大批人才返鄉創業,為農村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5)互聯網扶貧營銷方案擴展閱讀
首先,完善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網路是天路,交通是地路。」電商扶貧發展離不開互聯網、交通、電力、物流和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的不足70%提升到98%,有96.6%的鄉鎮設立了快遞服務網點,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建立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實現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管理與物流配送網路全覆蓋。
第二,推出特色扶貧產品。
貧困地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品,如陝西柞水木耳、甘肅禮縣蘋果、雲南西盟山林百花蜜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制定產地認證、質量追溯、冷藏保鮮、分等分級、產品包裝、冷鏈物流等環節標准;開展「名特優新」「三品一標」「一村一品」等農產品認證,實施電商扶貧產品的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使電商扶貧產品滿足市場質量要求。
第三,健全服務支持體系。
一是基層扶貧隊伍帶動,通過組織貧困人口參與電商扶貧,讓貧困戶了解並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二是銀行和支付平台在小額信貸、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電商扶貧發展提供動力。三是電商協會等社會組織發展,為貧困戶提供電商產品集貨、分級包裝、品牌營銷、物流配送、售後保障等規范化服務,支持電商扶貧行穩致遠。
6. 周至縣攜手開創電商扶貧新局面了嗎
2017年5月,西安市委主要領導親自牽線搭橋,周至縣和趕街網的「手」握在了一起,正式締結農村電商戰略合作關系。這一開創性合作將以現代互聯網為紐帶,在周至繪就一幅電商扶貧的新畫卷,書寫一個浙江互聯網平台服務西北地區農村發展的新故事。
而與周至相鄰的寶雞眉縣剛剛舉辦了世界獼猴桃大會、中國獼猴桃年會暨第六屆中國陝西(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該縣每年有30%的獼猴桃通過電商銷售。
兩相比較,周至的電商產品比較單一,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區域電商產品的品牌化已是迫在眉睫。
對此,趕街網在這一問題上首先借鑒「新奇士橙」、西湖龍井、紹興黃酒等品牌的打造方式,規劃「周至獼猴桃」的品牌打造策略。同時,引入專業的品牌運作公司,進行品牌的頂層設計,做好規劃,打響周至的名牌效應。
同時,在擴大獼猴桃的品牌影響方面,周至還實施了縣委書記或縣長代言機制。由書記或縣長來代言周至獼猴桃,通過微博、微信,專業化團隊運作,打造「獼猴桃書記」或「獼猴桃縣長」的形象,來推動區域公共品牌的樹立。
據悉,為了在銷售模式上創新,趕街網准備以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O2O方式運作周至當地生鮮產品;同時,借鑒網路平台成熟的苗木花卉銷售模式,營銷周至苗木花卉,並通過對互聯網公共品牌的運營,打造出一批互聯網品牌企業。
目前,精準扶貧、全面脫貧已到攻堅階段,為配合電商進農村示範縣的驗收,農村電商勢必要把「電商扶貧」落到實處,通過農村電商的實施,真正讓農戶達到脫貧的效果。
據調查,截止到2016年年底,陝西省淘寶村數量為零。而在周至,還有很多村鎮有成為淘寶村的潛質,缺的就是一個真正的推手。如周一村,目前該村年網路銷售額約500萬元,但村民普遍缺少電商運營能力,店鋪優化提升亟待指導。
對此,周至縣聯合趕街網建立縣級服務中心及村鎮服務點,實現周至所有行政村的網點全覆蓋,加快落地「趕快」模式,用社會化的物流實現村村通,並推進趕街3.0APP落地,努力實現趕街改變當地人生活方式,讓鄉村更美好。
考慮到電商精準扶貧的效應,中小農戶精準匹配,今年周至將在全縣范圍內還將優選100名種植能手,進行品牌化、人格化包裝,通過入駐趕街「村貨上行」頻道,來推動農產品上行,並形成一批小而美的個人品牌,通過貧困戶的建檔立卡甄選貧困戶入圍,實現電商「精準扶貧」。
同時,為全面實施電商進農村體系,打贏脫貧攻堅戰,按商務部最新要求,周至還將打造電商進農村示範基地,並通過體系的實施,真正做到電商「精準扶貧」,實現所有行政村「網點全覆蓋,物流村村通」。同時,將培育陝西第一個淘寶村(電商村),全國首個獼猴桃淘寶村(電商村)。努力以周一村為樣板,由趕街進行貼身培育,目標在2018年度成為陝西省首個淘寶村(電商村)、全國首個獼猴桃淘寶村(電商村)。
據周至縣電商協會介紹,近年來,周至縣搶抓第三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機遇,創建了「一鎮一中心、一村一站、一戶一碼」的電商扶貧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希望通過本次與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合作,全面提升周至電商發展水平,促進全縣電商扶貧工作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