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
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範文
“三下鄉”活動把組織活動與機制建設結合起來,既抓住當前效果,也考慮長遠利益,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範文,歡迎閱讀!
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範文一
根據中共勐海縣委宣傳部(海宣發〔20xx〕5號)關於《20xx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勐海縣農業和科技局充分發揮縣域科技資源優勢,以科技“三下鄉”活動為載體,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採取縣、鄉聯動,充分利用趕場日,周密計劃,精心安排,與宣傳、文化、衛生、公安、司法等,結合部門職能認真開展為期一周的科技“三下鄉”活動,實地深入基層為“三農”服務,拉近了與廣大群眾的距離,受到群眾歡迎,有力的推動了勐海縣新農村建設,圓滿完成預定的活動目標。現將20xx年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把科技下鄉活動落到實處
我局始終把科技下鄉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工作實際,成立以科協主席楊海瓊為組長,局機關、農業技術服務推廣中心、甘蔗、農環、水產、植保等站所協同配合並抽調其骨幹力量組成科技三下鄉活動小組,明確職責分工,順利組織開展下鄉活動。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專題研究科技下鄉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根據我縣農業生產現狀及技術推廣趨勢編印了相應的技術資,內容涉及食品安全法及相關知識、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規程、馬鈴薯、玉米技術、甘蔗新品種簡介、蔗區土壤與甘蔗科學施肥等。有計劃、有重點、有特色地開展科技下鄉活動。
二、科技三下鄉工作完成情況
(一)科技三下鄉活動日程及內容
按照預期的活動日程及鄉鎮趕場日,我局於20xx年2月9日至28日分別到西定巴達、格朗和鄉、布朗山鄉、勐遮鎮、勐阿鎮,開展“三下鄉”活動。活動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由科協主席楊海瓊同志帶隊,參與活動的3個局屬成員單位共計5人,分別向五個鄉鎮的群眾,大力宣傳涉及農業技術推廣、茶葉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甘蔗種植管理、科普等方面的知識。
(二)活動形式
在5個鄉鎮村科技“三下鄉”活動會場掛布標,設置農業專家咨詢台、現場講解台,為群眾講解農業知識,耐心解答。
(三)活動成效
這次活動中,我局領導和科技人員與群眾面對面,心連心,一一解答群眾咨詢的問題,講解科技知識,引導群眾學科學、用科學,做依靠科學致富的技術型新型農民,讓農業科技普及推廣,人人皆知,接受群眾咨詢500餘名。群眾索取資料的積極性、認可度很高,讓群眾滿意而歸。累計為群眾發放水稻旱育秧技術手冊、玉米生產技術手冊、馬鈴薯生產技術手冊、茶葉技術栽培、蔗區土壤與甘蔗科學施肥、勐海縣甘蔗技術推廣站甘蔗新品種簡介,科普知識宣傳掛歷等宣傳技術材料8000餘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在歲末年初,通過“三下鄉”活動,讓全縣廣大農民科技意識明顯增強,形成了各級幹部抓科技,專業人員推科技,廣大群眾用科技的良好格局,達成了科技興縣富民的共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
三、經驗啟示
通過這次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深深感覺到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全面提速的重要途徑,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實現了由部門參與向社會廣泛參與的轉變,由注重數量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的轉變,此項活動深入民心,深受群眾歡迎。同時,在開展“三下鄉”活動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主要是受資金限制開展的活動規模還不夠大,影響還不夠深遠,活動的形式還不夠。
四、下一步必須要做好的工作
我局農業科技“三下鄉”要想使其真正能夠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立足農村,服務農民,把"三下鄉"活動不斷推向深入,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從提高農民群眾整體素質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重要意義,切實轉變觀念,樹立長期作戰思想,以實際行動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要進一步貼近實際。“三下鄉”要持之以恆服務“三農”,就要繼續堅持把“三下鄉”活動同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結合起來,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同全面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結合起來,同農村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把主要精力、人力、物力放到偏僻山區上,關心和幫助最需要救助的人,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三要進一步健全制度。幫助農村建設報刊圖書閱讀室,注重抓教育、抓培訓,培養一批農村文化科技骨幹。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農民的心坎上。
四要進一步變"三下鄉"為常下鄉,把集中活動與經常性工作結合起來,把行政動員與長效機制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改進創新。
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範文二
根據伊犁州宣傳部《關於開展20xx年伊犁州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鞏留縣農業局領導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堅持“實際、實用、實效” 的原則,有序進並圓滿完成了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的各項宣傳、培訓工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高度重視,制定方案,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根據文件要求,鞏留縣農業局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以農業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局屬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領導小組,並立即召開部門會議安排部署“三下鄉”活動,,圍繞“科技興農、科技富民”這一主題,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安排專人負責制定實施方案。重點組織開展農資市場監管、各項惠農政策和農業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宣傳、講解等活動,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示範應用,強化農業科技“一站式”服務,確保廣大農民的科技應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上下動員,全員參與,進一步強化思想認識。為了確保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順利推進,該局召開了全體的幹部動員會,號召全體幹部結合工作實際立即行動,積極參與到科技下鄉活動中來,採取縣鄉集中、村隊巴扎以及進農戶家中等形式,全力做好農業相關政策法規、農業新科技新品種、惠農政策等方面宣傳講解的同時,開展好科技培訓、科技服務、科技試驗、科技總結等工作,保證活動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積累經驗、總結成果,為全方位謀劃好2016年農業科技下鄉的重點內容、主要形式以及關鍵舉措等提供保障。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進一步確保活動成效。一是惠農政策宣傳落實。該局幹部職工利用各類、宣傳、技術服務的契機,向全縣各族農牧民大力宣傳小麥農資綜合補貼等國家惠農政策和縣委一號文件惠農政策。累計宣傳講解惠農政策30餘次,參與農牧民1000餘人次。二是農業法規宣傳推進。圍繞依法治農、依法護農、依法興農的工作思路,力開展了農資市場大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測等農業綜合執法活動。重點對全縣90餘家種子、化肥、農葯等農資的質量安全進行了執法檢查,並聯合工商、質檢等部門開展了“春、秋季種子市場專項整治” 和“夏季農資打假行動”等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30人,懸掛橫幅13條,發放漢維哈宣傳資料5000份,現場接受信息咨詢120餘次。開展農資執法檢測10次,共接待群眾來訪投訴4起、辦結4起。三是農業技術服務指導。包鄉領導幹部按照不定期、不定時的工作原則深入到各自聯系的鄉鎮場,督導檢查農業工作推進情況,並為農牧民提供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服務;領導幹部累計深入聯系點100餘次,指導農牧民20000餘人次。四是開展農業科技試驗。重點在阿尕爾森鎮、塔斯托別鄉等鄉鎮場開展8個田間肥效試驗,重點完成了300個土樣、植株樣檢測實驗,分析化驗2400項次;累計培訓技術骨幹、農民及營銷人員2.3萬人次,廣播電視宣傳17條,牆體廣告宣傳300條。五是開展“綠葉”行動。以黨員幹部為服務主體,以業務工作為服務內容,成立了貝母、小麥等12個服務小組,按照“3+3”開展“綠葉”服務“三農”行動;舉辦田間課堂5期,主要培訓了貝母、小麥高產等培訓,累計培訓農牧民100餘人,現場解答生產難題5個,現場發放宣傳資料200餘份。六是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圍繞強農惠農政策、種養業關鍵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內容,因地制宜地對基層農技人員、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累計舉辦培訓136期,培訓農牧民1.6萬人次;其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19人,培訓農業技術員485人次;發放科技宣傳資料2.5萬份。
通過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積極調動了廣大農業幹部的積極性和服務基層的主動性。圍繞培訓新農民、學用新科技、推廣新成效的工作要求,結合農業局工作實際,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下鄉活動,大大提高了廣大農牧民學科技、用科技的水平和能力,確保以農業科技為支撐,加快科學種田的步伐,實現土地畝效益的大幅提升、農牧民純收入的大幅增加,為新農村建設、農牧民增收致富提高科技信息來源、科技應用指導支撐。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是豐富農牧民科技文化大餐的一條重要渠道和途徑,今後還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抽調業務骨乾和技能精英,成立貝母、糧食高產等多課題培訓小組,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培訓、科技下鄉活動。
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總結範文三
20xx年12月23日,永平縣農業局組織相關農技人員深入杉陽鎮興隆村開展20xx年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
根據省農業廳20xx年度農業科技“三下鄉”活動的統一部署,永平縣結合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的實施,由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隊,組織縣農技站、農質站、園藝站、植保站相關農業技術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杉陽鎮興隆村啤大麥試驗示範基地,採取“農業專家+農技人員+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戶”的農技推廣模式,對興隆村100戶啤大麥種植示範戶就啤大麥中耕水肥管理、病害綜合防治及農葯安全使用技術、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科技增糧措施等進行了系統的培訓,並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500份。通過“三下鄉”活動的開展,使參訓群眾進一步掌握了啤大麥中耕水肥管理、病害綜合防治及農葯安全使用技術,了解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懂得了主要科技增糧措施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運用,切實提高了群眾的科技意識,激發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熱情
;Ⅱ 內蒙古農牧民科技服務協會機構成員
內蒙古農牧民科技服務協會的領導機構由多位知名人士構成,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背景。名譽會長由格日勒圖(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和王鳳歧(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擔任,他們的深厚背景為協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協會的首任會長韓杏田(自治區科委原主任、內蒙古政協第七屆常委)以其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的傑出貢獻,引領著協會的發展方向。顧問團隊中,劉鍾齡(自治區科協原副主席、內大生物系教授)、劉永安(自治區農委原總工、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圖門(自治區政協台港澳華僑聯合會婦青委員會原主任)、田勤學(自治區人事廳原助理巡視員)、蘇國棟(自治區人事廳副廳級、高級經濟師)、周亮德(自治區畜牧廳畜牧處原處長)、劉士富(內蒙古農牧場管理局原局長、副教授級高級農藝)等專業人士,為協會提供了寶貴的咨詢和指導。
協會的核心團隊包括徐鳳山(自治區科協原副主席、內蒙古政協第七屆常委、科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內蒙古農牧民科技服務協會第一屆常務副會長、法人代表、代理會長、教授級研究員)為會長,王辰(常務副會長、高級工程師)為秘書長,以及一系列的副會長和副秘書長,如肖飛(自治區科協學會部部長)、扎魯達(自治區畜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暴慶伍(自治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烏恩巴圖(內蒙古農機學會原會長、農大農業工程系系主任教授)、賈躍峰(自治區農牧業廳種植管理處處長)、郝福樓(自治區農牧業廳法規處處長、自治區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安振邦(內蒙古農大基礎部教授)、汪立勤(自治區科技廳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崔曉薇(自治區科技廳法規處副調研員)、袁長義(包頭市農業局原局長)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有著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秘書處則由王辰(高級工程師)擔任秘書長,李玉芳(常務副秘書長)、寧布(中科院草原研究所原研究員)、榮奮先(呼市科技局、高級農藝師)、陳安平(內蒙古蓯蓉研究所)、程鳳英(農大老幹部處副處長)、李建英(烏蘭察布市科技局原局長)、胡寶珊(內蒙古眾信通新科技研發中心主任)、張浩(內蒙古科技報事業部主任)、賈玉祥(呼和浩特市科技局)、趙淑琴(中國新農村雜志社記者)、娜仁(呼和浩特高清印刷廠廠長)、劉曉明(呼和浩特市蒙爍商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等專業人員組成,他們負責協會的日常運營和協調工作。辦公室主任李平生和副主任李金玲負責辦公室日常事務的管理。
這個機構成員的組成充分體現了內蒙古農牧民科技服務協會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農業、畜牧業、科技政策、農業工程、農業科技、科技管理、科技咨詢、科技推廣、農業科技企業等領域的廣泛影響力和深厚底蘊,為推動內蒙古農牧業科技發展和農民科技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Ⅲ 察素齊鎮的科技推廣
2008年2月21日上午,由自治區農牧業廳、呼和浩特市農牧業局、土左旗政府共同承辦的「2008年自治區農牧業科技下鄉活動暨科技入戶工程啟動儀式」在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隆重舉行,自治區農牧業廳、科技廳、婦聯、農牧業科學院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農牧業廳紀大才副廳長主持了活動儀式,農牧業廳黨組書記、廳長陶克同志作了重要講話。2008年全區農牧業科技入戶工程正式啟動,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兩級農牧業相關部門向當地農牧民贈送了科技圖書掛圖,科技小分隊深入科技示範戶進行了面對面的農牧業生產技術指導。
在啟動儀式上,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陶克鄭重宣布,今年將繼續為農牧民辦10件實事,具體實施方案為:在我區的60個旗縣,500個村,建設10萬個沼氣池;為150萬農戶提供免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對我區33個牧業旗縣的天然草原進行生產力監測,指導農牧民實施以草定畜;在全區12個盟市、150個水產養殖戶中開展送水產良種下鄉活動;在全區建設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示範片100萬畝,示範片較常規種植區畝增產15%以上;為全區奶牛補貼優質冷凍精液236萬支,配種能繁母牛118萬頭,使後代母牛個體單產提高0.5噸左右;在全區農村牧區開展農牧民科技培訓330萬人次;繼續培育100個新型農機服務合作組織;扶持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赤峰市發展蔬菜產業,支持烏蘭察布市發展馬鈴薯種薯基地、馬鈴薯加工業;推動了興安盟肉豬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