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促進就業、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手段。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加速培養造就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對於更好更快地推進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現就建立城鄉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促進就業為宗旨,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堅持城鄉統籌、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完善培訓政策,健全培訓體系,進一步提升培訓層次,擴大培訓規模,促進勞動者穩定就業、高質量就業,為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提供大量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標和要求
統籌城鄉發展,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調動社會、企業以及勞動者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讓每位新成長勞動力享受一次技能培訓,在勞動者職業生涯中能享受多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提高勞動者整體技能素質,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全市每年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4萬人,其中新成長勞動力1萬人,培訓合格率達95%,培訓後就業率達85%。
三、工作措施
1、健全培訓制度。健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在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戰略新興產業、公共公益服務等相關崗位,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法落實職業資格准入。鼓勵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推行企業新錄用人員先招用、再培訓、後上崗的崗前培訓制度。建立現代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以企業為主體,緊密結合崗位實際需求,實施在職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探索培訓資金直補企業和勞動者的辦法,促進職業技能培訓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2、完善培訓政策。建立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全職業生涯、全過程銜接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讓城鄉每一位勞動者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能得到政府提供的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城鄉勞動者在勞動年齡段可參加專項能力、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6個等級職業培訓,享受6次培訓補貼。獲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和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分別按照300元/人、600元/人、1000元/人和1200元/人的標准各補貼一次;參加高級技能培訓取得技師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按照政府購買高技能人才培訓成果補貼政策,分別給予2000元/人或2500元/人的補貼。對於轉型升級需要和產業發展需要的緊缺型工種,勞動者可以每年參加一次培訓。
3、健全培訓體系。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功能定位,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社會各類培訓資源,建立需求導向、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管理規范、進退有序、保障監管到位的職業培訓體系,通過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聯合一批,優化職業技能培訓資源配置,形成競爭有序的職業技能培訓市場,構建企業為主體,公辦職業培訓機構為主導,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抓好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培養示範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平台支撐,不斷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
4、創新培訓模式。建立培訓形式多樣化、培訓內容模塊化、培訓時間自主化的適合城鄉勞動者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一是針對新成長勞動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加大現代製造業、醫葯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所急需工種的「訂單式培訓」,引導其掌握技能、技能就業、素質就業。 二是針對空崗資源開展技能人才「儲備式」培訓。針對滯留在低端、低效、低薪崗位的勞動力,通過了解培訓需求、空崗信息,及時掌握潛在的崗位資源信息,提前做好技能人才培訓儲備,從而更好地實現技能培訓與崗位資源的有效對接。三是加快在職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針對技能崗位需求,開展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級的技能提升培訓,通過提升在職職工的技能水平促進其職業發展,推動企業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四是針對初高中不再繼續升學的畢業生開展「定向委託式」培訓,經企業面試合格的,委託技工院校進行1-3年技工教育,企業、學員、院校三方簽署就業和委託培養合同,畢業後直接入職委託培養企業,在指定崗位工作,有效緩解當前職業教育與產業用工需求脫節的矛盾。
5、建立激勵機制。建立技能培訓促進職業發展和提高崗位待遇的激勵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企業技能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薪酬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在企業薪酬中充分考慮技能所做貢獻的因素,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使高技能人才與其他相應專業技術人才在工資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企業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可與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工資福利待遇。技工院校高級工班畢業生試用期、見習期工資待遇及定級工資,均參照大專學歷畢業生待遇確定。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貼制度,按照《關於在市區企業實施技師政府津貼制度的通知》(泰人社發[2013]101號)文件,企業技師、高級技師分別按每月100元/人、200元/人發放政府津貼,引導勞動者向更高技能等級目標努力。完善勞動力市場價位機制,定期發布本地區不同崗位、不同技能等級的工資價位,形成社會重視技能人才、積極參與職業培訓的良好環境。
四、責任保障
1、政府引導,部門配合。建立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委、教育、科技、財政、住建、農委、國資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總工會、團委、婦聯等社會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對全市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對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和總結,推廣先進工作經驗,及時解決、協調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優秀集體進行表彰。
2、企業為主。企業是職業技能培訓的主體,也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主體。要突出企業培訓的主體地位和主要作用,落實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責任機制,指導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將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列入企業發展規劃,建立內部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完善職工培訓機制。強化行業、企業與社會培訓機構的緊密聯系,適應經濟和產業發展需要,全面推行校企聯合的基地化培訓模式,建立不同行業、不同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多形式、多層次、多對象的基地化培訓。
3、資金保障。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渠道籌措資金的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機制。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失業保險基金對職業培訓的支持力度,擴大補貼范圍,完善和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合理提高培訓補貼標准。鼓勵企業成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徵收和使用管理。強化對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監察,促進政府、企業應投入的職業教育培訓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培訓標准制定、教材題庫開發、師資培訓、質量督導、職業技能競賽、評選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資金支持。
4、構建城鄉均等化的培訓服務體系。制定相關制度,在政策上保障終身職業技能培訓與城鄉培訓服務均衡發展。依託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系統,完善市、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網路,全面推行職業技能培訓實名制管理,提高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培訓服務新模式,積極發揮網路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等為載體的開放靈活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實現資源配置、職業分析、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能力開發五位一體的信息共享應用服務。
五、監督管理
1、完善技能培訓與崗位有效對接機制。策應轉型升級需要,精選培訓專業,確保培訓與意向相吻合、培訓與就業相掛鉤、培訓與技能相聯系,補貼政策向轉型升級、產業發展需要的工種(專業)傾斜。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加強培訓學校與合作企業的有效對接。在培訓專業設置方面與企業用工需求對接。提升培訓質量,加強技能培訓與技能鑒定對接。培訓機構積極推薦培訓學員就業,加強學員與企業對接。
2、嚴格職業培訓考核體系。積極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大力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嚴格規范考核發證程序。健全以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為重點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完善「統一標准、自主申報、社會考核、企業聘任」的考評機制,進一步突破比例、年齡、資歷和身份界限,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完善多層次職業技能競賽工作機制,每年舉辦行業、地區性職業技能競賽。
3、構建三位一體監管防控體系。切實規范民生資金運行,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培養高素質技能勞動者。一是對培訓過程實施第三方監管,人社部門委託第三方監管機構隨時隨機抽查課堂授課情況,第三方不與培訓機構直接接觸,監管結果作為申請補貼的主要依據。二是對培訓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加強對培訓管理機構監管,對培訓授課真實性進行審查,控制管理漏洞。三是加強考核發證管理,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按照鑒定規范和工作流程嚴格考核發證,財政部門和培訓管理機構對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過程進行不定期巡查。加大對參培人員的管理力度,參培人員惡意曠課、曠考的不再享受我市相關培訓政策。
4、加強資金撥付審核。規范培訓補貼資金審核撥付,建立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序和監管措施,形成內部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財政部門事中、事後對職業技能培訓監管,確保培訓效果和資金使用效率及安全。進一步加大對培訓機構的指導力度,規范培訓機構的業務和財務管理。
Ⅱ 如何科學有效的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進行培訓
堅持將市場作為主要導向,不斷提升培訓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對一個地方農民技能培訓工作事故具有成效的衡量,主要是通過就業率的高低所決定的。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合理的質量品牌,通過利用就業促進培訓工作是完善農民技能培訓的重點。要逐漸樹立起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可以用落實就業目標的方式客觀衡量教育工作的具體成效。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第四,從企業發展需求作為切入點,完善好崗位培訓的相關工作。客觀的引導用工單位認識到提升職工素質對企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將重視技術革新與重視農民工崗位培訓共同重視起來,對自身條件並不具備的,可以將其委託給職業培訓部門來代為培訓。
Ⅲ 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全省就業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我市年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提高農民就業競爭力,引導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平等就業。根據省下達給我市的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和農村勞動力培訓任務,結合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擴大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的;以勞動力市場及鄉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為依託;以培訓促進就業,創業促進就業為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地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就業。逐步形成市場配置、政府促進、管理規范、流動有序、素質准入的城鄉統籌就業的新格局。
二、領導機構
為加強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成立「東方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如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主任由符海榮同志兼任,辦公室人員從市人社局分管股室抽調,具體負責轉移就業培訓的日常工作,協調各有關部門,統籌、指導和監督各培訓機構組織實施各項培訓工作,並向領導小組負責,確保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工作思路及任務分解
(一)工作思路。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堅持兩個不變,提高一個標准」,即培訓目標不變、基本做法不變、注重提高培訓標准。實施「政府推動、部門主抓、機構培訓、農民受益」的運行機制。
(二)任務分解。根據年省下達我市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為5100人,全年將組織勞動力培訓265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700人。各鄉鎮年培訓、轉移任務和工作安排詳見附件。
四、加大資金投入,整合使用相關資金
我市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經濟落後,觀念陳舊,參與培訓的主動性不強,為此,職業技能培訓以政府相關培訓資金扶持為主,用人單位和個人分擔為輔的投入機制,為滿足大規模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的需要,除充分利用就業再就業扶持資金外,整合「陽光工程」等其他單位的短期涉農培訓資金,扶貧資金等,加大地方配套資金的投入。
五、培訓內容及培訓方式
(一)勞動預備制培訓。對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的人員(農村「兩後生」),發動組織其參加6至12個月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充分利用技工院校的教學資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過訂單、定向培訓等新型方式,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有計劃地加快培訓一批高素質的後備技能人才。
(二)勞務輸出培訓。組織有外出務工意願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勞務輸出培訓,積極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牢固樹立培訓促進就業、就業引導培訓、維權穩定就業的思路,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大力開展「訂單工」培訓,在確保培訓合格率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確保培訓後的.就業率,努力做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三)技能提升培訓。為適應勞動力市場已由單純的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轉變的特點,企業對勞動力的專業技能逐步提高的現狀,加強外出務工農民的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青年的文化、技能水平,使其在短期內獲得實用技術,提高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業局、科技局、民宗委、農綜辦、科協、扶貧辦等部門採用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相結合。聘請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村莊)舉辦農
業技術培訓班,對農民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並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操作示範,有針對性的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做到學以致用。
(五)就業創業培訓。對有技術和資金,並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工、參加失業登記的大學生、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組織參加創業培訓,加強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小額貸款,後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幫助其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六、組織實施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把它當作一項「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去組織實施,努力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進程,強化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扎扎實實抓好農村勞動力培訓組織工作。
(二)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勞動力資源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局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的總體要求,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建立村、鄉鎮、市三級農村勞動力資源台帳,全面准確地掌握我市勞動力資源狀況。各鄉鎮要以鄉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為依託,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調查力度,開展專門調查或藉助市裡針對農村的各項調查活動,深入社區、農村逐戶調查登記,了解本鄉鎮農村富餘勞動力狀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提供依據,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具有針對性。
(三)營造聲勢,加大輿論宣傳引導力度。通過電視、板報、專欄、印發宣傳資料,設立咨詢服務台等形式營造轉移就業致富的社會輿論氛圍,引導農民離鄉離土轉移就業。各鄉鎮要加大對農村轉移就業培訓工作的宣傳力度,要走村入戶做深入細致、簡明易懂的宣傳發動工作,把政府的優惠政策和各種就業信息及時傳遞給農民,使之家喻戶曉。同時,要善於發現和宣傳一批務工緻富典型,採取「現身說教」等宣傳形式,以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幫助農民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拓寬思路。通過營造「外出打工光榮,勞務輸出快富」的濃厚輿論氛圍,引導社會各方面都來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七、其他要求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是政府開展的「民心工程」,是實現農民增收的「富民工程」,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各鄉鎮及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緊密配合,努力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扎扎實實做好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為構建和諧東方而努力奮斗。
Ⅳ 培訓計劃方案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培訓計劃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進一步提高各分公司維修人員的維修技能,熟悉各種設備的內部構造及工作原理,進一步做到科學地檢修和維護保養,延長設備壽命,改善設備運行狀況,達到節能降耗,及時消除設備隱患,保證安全生產,杜絕設備事故發生。特對本公司維修人員制定培訓方案。
一、培訓內容
1、知識培訓
1)安全生產知識(由各分公司安全員進行培訓)
主要針對各分公司生產過程及檢修過程中易對維修人員造成傷害的各種因素(如高溫介質、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的特性及危害因素等)進行培訓,包括如何採用各種防範措施(包括如何置換及達到何種程度方可進行檢修等),以便做到在維修人員正常巡檢及設備檢修過程中避免受到傷害,以增強維修人員的安全意識。
2)化工基礎知識(由各分公司工藝主任進行培訓)
主要包括各分公司不同車間的工藝流程及重點工藝參數對維修人員進行培訓,使維修人員對了解和熟悉整個生產情況,方便在正常維護和檢修過程中能對不同設備的工藝條件有個大概了解,做到檢修時心裡有數,不至出現傷害事故。
3)設備基礎知識(由各分公司設備主任進行培訓)
主要對各種設備的內部構造及工作原理進行培訓,使維修人員對不同設備的結構有所了解,熟悉各種設備的工作原理,明白哪些零部件是經常損壞或需要平時重點進行維護保養的,哪些設備是平時重點關注的等等。
2、技能培訓(設備主管人員)
主要針對主要設備的檢修及其它檢修過程中注意的問題及檢修技巧進行講解,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軸瓦的分類及軸瓦間隙的測量和軸瓦的刮研
2)設備的安裝及找正要點
3)密封的分類及機械密封常見問題及處理
4)運轉設備的主要構造及主要故障的判斷和處理措施。
3、日常維修保養的重點及如何做好計劃檢修
1)日常維修保養重點(做到「四懂三會」,按時巡檢,能科學地通過看、聽、摸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准確判斷設備存在問題,及時消除隱患。並做好潤滑油、易損件)
2)怎樣做好科學地計劃檢修(根據平常設備檢修情況,對易損件制定檢修周期,從而制
定設備檢修計劃,到運行周期對易損件進行檢查更換,同時做好設備隱患排查整改台帳,對平時無法處理的問題利用檢修時間進行處理,做好備品配件的管理及維護。)
二、主要措施
1、各分公司要開會強度培訓的重要性,不能流於形式走走過程,,要切實貫徹公司培訓工作各項要求,正確引導職工端正學習態度,轉變觀念,積極參加培訓。
2、各班組培訓負責人要結合工作實際,搞好培訓需求分析,按需培訓,突出重點,實現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並且把握好培訓的計劃性和應急性,對明顯影響安全生產和企業發展的問題優先解決,加大培訓力度。
3、除集中培訓外,平時還可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如「一日一題」、「一題一訓」的日常培訓,同時還可開展技術比武、以師帶徒等活動,以現場形式多樣、事半功倍的培訓方式為重點手段。
4、搞好培訓工作的考核獎罰,注重培訓效果檢查。使培訓有計劃、有方案、有落實、有記錄、有考核,以達到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為目的。對培訓不及格的,進行補考,考試成績與工資掛鉤等。
5、各分公司建立好職工培訓檔案。在搞好培訓的同時,填寫好培訓記錄。
巴依里煤礦20xx年安全宣傳、教育、培訓計劃為了加強煤礦職工安全意識、法律法規、提高煤礦職工的安全生產操作技能。煤礦根據實際情況,特製定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宣傳、教育、培訓的內容:
1、有關煤礦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煤礦職工的權利和義務;
2、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行政機關關於安全生產方面規范性規定及煤礦企業有關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3、與職工本職工作有關的安全知識(崗位操作規程等);
4、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編制學習,各種事故徵兆的識別,發生緊急危險情況時的應急措施和撤退路線;
5、生產設備、安全裝置、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自救設備的使用和有關急救方面的知識;
6、歷年事故案例教育;
7、有關行政機關規定的其它內容。
二、宣傳、教育、培訓的范圍:安全培訓計劃表煤礦企業必須對所有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並遵守下列規定:
1、新進煤礦的井下作業職工,接受安全教育、培訓的時間不得少於72小時,考試合格後,必須在有安全工作經驗的職工帶領下工作滿4個月,然後再次考核合格,方可獨立作業;
2、對調換工作和採用新工藝的作業人員必須重新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作業;
3、對「三違」、回爐的職工必須進行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作業;
4、所有生產作業人員,每年在職教育、培訓的時間不少於是20小時;
5、教育、培訓按計劃進行,培訓的時間、地點、內容、考核結果應記錄在案。
三、宣傳、教育、培訓的時間、要求:
1、每季度開展一次集中教育培訓。
2、每季度開展一次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活動,另附活動通知。(安辦)
3、每季度開展一次黑板報評比、班組活動評比、安全獎罰總結,並記錄在案。(25日前交回安辦匯總)(安辦、工會、井口)
4、每季度開展一次「勞動安全無事故」競賽活動。(工會、井口)
5、開展好每年六月份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另附活動通知。每周一題(安全警句),每周一通知井口指導員或核算員。(安辦、井口)
6、組織好每年清明節的掃墓活動、「9.14」及其他事故案例教育。(安辦)
7、每月兩篇廣播稿,職工自檢書。井隊於每月20日前交回安辦。
8、開展好各項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安辦)
9、各種記錄本台帳,各井口指定負責人應及時保管、交回安辦,以備案。
10、做好每月事故統計上報工作,及時開展事故調查,分清責任。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根據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和省區政府轉發省農委、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20xx年全省農民工培訓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社區將積極組織和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業與成人教育等資源,按照「培訓為就業服務、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原則,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努力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為「加快發展、富民強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現提出實施教育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的工作方案。
一、培訓的目標任務
我社區今後一個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目標任務。有關學校要強化服務「三農」的意識,從勞動力轉移培訓需要什麼、就業崗位要求什麼為著眼點,以積極主動、求真務實的精神,以承擔下崗失業人員轉移培訓為重要契機,培育並充分發揮職業學校技術培訓和推薦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努力適應我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需求。
結合區政府確定的勞動力轉移計劃,制定年度目標任務,分解任務指標,切實把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二、培訓的內容和重點
勞動力轉移培訓要以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和青壯年勞動力為培訓主體,以開展勞動力轉移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以進城務工人員在崗、轉崗為內容的崗位技能培訓為補充,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抓好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在開展引導性培訓方面,要注重對擬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新增勞務輸出人員開展勞動就業的公共知識和務工常識方面的多形式、多途徑的培訓。
在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方面,要以適應崗位技能要求為目標,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轉移就業的新增勞動力或青壯年農民工進行基本技能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培訓。對具備相應條件並有創業意向的下崗職工開展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指導。當前,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調整和把握培訓方向,確定勞動力就業培訓的重點領域。如勞動密集化程度高,吸納數量大的加工業、建築業等工種;以及就業方式靈活、就業門類繁多、就業彈性大的餐飲、家政服務、生活用品維修、營銷等服務業。在開展崗位培訓方面,要根據崗位要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開展在崗、轉崗、晉升等方面的培訓。有關學校和培訓機構要通過舉辦日校、夜校、周末學校等形式,對進城務工人員廣泛開展技能培訓、證書培訓和學歷教育,組織開展城市文明生活和農民工維權知識等方面的引導性培訓。培訓時間一般為公共知識培訓3-7天、職業技能培訓1-6個月,特殊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時間可根據需要適當進行調整。
三、培訓的組織和實施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類中等職業學校要做到「五個結合」,即堅持職業技能培訓與引導性培訓相結合,普通培訓與證書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面對面授課與運用現代遠程手段培訓相結合,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效性。
1、要全面推進「三教」統籌。探索初三、高三學生有序分流的辦學途徑。組織未能繼續升學並准備進入非農產業就業或進城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度培訓,掌握一定職業技能。
2.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力需求變化,適應一線及技能緊缺型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改革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管理模式,強化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組織開展學分制改革試點,推進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改革,實行更加靈活的學習制度,形成學分互認機制。
3、加強培訓基地建設。組織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積極申報成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勇於承擔培訓任務。。在充分發揮現有教育培訓資源作用的基礎上,加大扶持力度,改造和完善一批職業學校,建設一批勞動力培訓示範基地,形成一批優勢專業和特色工種,創立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精品培訓項目,培育推廣叫得響、記得住、有內涵的勞務品牌。。
4.創新培訓形式。積極探索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等有效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形式。訂單培訓主要是按照用工單位提出的用工數量和類別、技能標准、時限要求等,與用工單位簽訂培訓合同,按合同要求組織學員培訓,並向用工單位輸送經過培訓的合格勞動者。定向培訓主要是培訓單位通過開展市場調查和分析預測,明確培訓方向,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標准和培訓規模,開展儲備式培訓,並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推介培訓成果。
四、推進培訓工作的政策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社區要在當地政府統籌領導下,與農業、勞動保障、科技、建設、財政等部門密切合作,按照職責分工,廣泛動員組織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規模。研究解決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研究制定培訓計劃和扶持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培訓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有關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計劃,確定各階段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進度,明確各方面的工作職責,細化政策措施,加強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確保培訓工作有人抓、有經費、有目標、有考核、有實效。
2.爭取培訓資金投入。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實行政府、用人單位、社會和農民個人共同分擔的投入機制,加強與扶貧部門協調,在扶貧資金中安排一定數量的經費,用於貧困家庭學員的轉移培訓;與勞動等有關部門配合,督促用人單位在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所錄用農民工的培訓經費。要採取培訓券等方式,真正發揮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參訓者直接受益。按照有關部門核定的收費標准,由個人支付一定的培訓費用,有條件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對家庭經濟貧困的學員適當減免費用。
3.開展督導和表彰獎勵。,把勞動力轉移培訓情況列入考核幹部的重要內容,實行目標管理。對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實施情況組織檢查,適當時候將組織表彰農動力轉移培訓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要表彰獎勵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成效顯著的.學校、培訓機構及先進個人。要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農民工培訓的方針、政策、渠道、信息,宣傳先進典型,形成廣泛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良好環境。
一、報名條件
年齡18周歲-45周歲之間,具有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身體健康,五官端正,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人員。
二、報名程序
1、報名時間:20xx年3月20日起-4月20日止;
2、報名材料:考生攜帶身份證及學歷證復印件各一份(同時查驗原件),一張清晰證件照及電子照(U盤拷貝)至現場報名。
3、現場資格審核合格後,填寫《報名登記表》,領取教材,繳納教材及培訓費。教材費160元一套,培訓費290元/人(含景區交通費、船費、餐費、場租費、授課費等);繳費成功後,教材費概不退還,培訓費考核成績未通過者可以退還。
4、報名地點:旅遊管委會二樓旅遊行業管理局。
三、培訓形式
本學年將採取「名師帶徒+崗前培訓」的模式培訓。即學員報名成功後,本中心將相關教材資料發放給學員,學員通過自學或是「導師帶徒」完成學業,然後在規定時間參加考試,考試通過後在進行崗前課堂培訓,最後頒發正式「泰寧講解員證」及上崗證。
四、培訓組織
(一)導師帶徒階段
1、本中心將從各旅行社、旅遊企業挑選一批優秀資深講解員作為導師隊伍,學員可以自行選擇導師或是由本中心統一調配進行「導師帶徒」學習;1名導師帶1-2名學員,主要輔助新學員學習帶團技能技巧及相關專業知識。
2、報名成功後,本中心將為每位學員辦理一張實習證,方便進入景區實地學習,實習期結束後此證作廢;
3、學習結束,經考核綜合成績第一名的學員及導師享有免次年講解員年度培訓費優惠。
(二)崗前培訓階段
崗前培訓主要以課堂培訓為主,主攻文化基礎及業務相關知識。培訓課程安排見附件。
五、考核形式和時間
(一)考試形式
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滿分100分,筆試佔40%,面試佔60%,考試內容按《現場考試評分表》的各項內容進行。具體安排如下:
1、筆試內容:泰寧縣情相關知識、旅遊法、導游帶團業務相關知識等,考試時限1.5小時;
2、面試內容:模擬景點講解(泰寧縣景區)、知識問答、才藝展示等。
3、加分項(5分):平時表現良好獲得旅行社或是導師的一致好評可以給予總分額外加2分;學習期間,任選泰寧縣境內一景區能夠獨立完成導游詞二次創作的,提交至培訓中心,經審核評定為優秀的可以給予總分額外加5分。
六、資格證頒發
經考核,綜合成績達到分數合格線者頒發泰寧縣講解員證
平原縣職業中專是山東省「雨露計劃」培訓工作「基地學校」,自開展「雨露計劃」培訓工作以來,我校在省、市、縣扶貧辦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貫徹落實「雨露計劃」培訓工作的有關文件會議精神,按照「雨露計劃」培訓工作的總體安排和部署,堅持以教學培訓為中心,以提高貧困農民職業技能為重點,以促進農民就業致富為目標,加強教學培訓管理,探索培訓模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較好地完成了20xx年「雨露計劃」培訓工作任務。現將我校「雨露計劃」培訓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xx年「雨露計劃」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我校是省級重點職業中專,校園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實驗實習設備齊全。學校不斷創新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機制,堅持長短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實施訂單培養。開設機電、財會、電子、化工、數控技術、汽車維修與駕駛、計算機應用等12個專業,其中 機電、計算機、數控技術等專業為市級重點建設專業和示範專業。學校建有校內外實習培訓基地三處,其中興魯機械有限分司作為雨露計劃培訓工作實訓基地,承擔雨露學員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任務。
根據雨露學員的資格條件,結合平原農業、農村發展實際,20xx年「雨露計劃」培訓學員主要面向三唐、腰站兩個鄉鎮的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開設車工、鉗工、電焊工、電工、汽車駕駛與維修等五個培訓專業,挑選組織能力較強、業務精湛的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和教學工作,安排實訓車間和設備供學員實習使用。培訓期間嚴格教學、嚴格訓練、嚴格考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員學到一技之長,組織學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舉辦技能競賽。
我縣20xx年培訓任務400人,實際完成培訓400人,舉辦培訓班5期,共舉辦專業講座100期次,學員實訓100期次。學員培訓結束時,學校對學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了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經考核,參訓學員考核成績全部合格,學校向培訓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二、主要的做法: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確保「雨露計劃」培訓工作順利開展,我們從五個方面入手精心安排部署好培訓工作:一是成立「雨露計劃」培訓工作機構。成立「雨露計劃」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培訓工作辦公室,配備工作認真、業務熟練的工作人員,並分工一名副校長專抓「雨露計劃」培訓工作。縣扶貧辦和學校以及生源鄉鎮聯動,深入研究我縣農業、農村發展情況,研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需的致富技能,對我縣雨露計劃培訓工作進行全面的安排部署,理清工作思路,探討培訓形式,想盡千方百計保證培訓工作有條不紊的順利開展。二是制訂「雨露計劃」實施方案。對「雨露計劃」實
施工作中的生源組織、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師資配備、培訓管理等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安排,實行目標管理,嚴格督查。三是大力開展宣傳「雨露計劃」。採取走村入戶、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宣傳「雨露計劃」的培訓專業、培訓時間、培訓內容、雨露學員報名資格條件、惠民政策等,我們共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增強了「雨露計劃」培訓工作的透明度,讓農民了解「雨露計劃」,積極主動參加培訓。四是完善培訓制度,加強規范管理。我們建立健全教學制度、學員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學員理論測試和專業技能考核辦法、學員實習制度、學員考勤制度等,確保雨露計劃實施落到實處。用制度引導學員端正態度,珍惜學習機會,認真參加培訓,盡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績。五是完善檔案資料。培訓工作辦公室按照《實施方案》中「七個有」的總體要求,認真做好培訓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按班次裝訂成冊,建立真實、完整和規范的培訓檔案,內容包括:上級文件、實施方案、工作總結、教學計劃、教材教案、培訓台賬、學員花名冊、學員成績、培訓現場照片與記錄等。做到條目清晰、認真及時、資料齊全、科學規范。
(二)落實培訓環節,狠抓教學管理,確保培訓質量
為了確保培訓質量,我們狠抓教學管理,落實好培訓工作環節,做到開班有計劃,授課有大綱,培訓有教材,實訓有基地,考核有措施。一是制訂培訓計劃。根據培訓〈實施方案〉,按照「雨露計劃」培訓工作的要求,科學制定教學計劃,確保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培訓
內容落到實處。二是選拔培訓師資。挑選德才兼備、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理論課的教學;選拔業務能力強、技能過硬的專業老師擔任技能實踐課的教學工作,配備組織管理能力強,有責任心的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具體負責學員的日常管理。同時,根據教學需要學校聘請具有一定資質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培訓教師、專家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作為雨露計劃培訓師資。三是合理選編培訓教材。選擇通俗易懂、針對性強的培訓教材,免費發放給參訓學員,確保每人一套。同時鼓勵教師在教學培訓中大膽刪減教材,研編校本教材,使教材更實用,更貼近當地農村實際。四是抓好教學常規管理。立足常規管理,嚴格教學,我們對理論課教學和專業實踐課的教學各環節都制定了考核評估辦法和細則,對教師備課及實習記錄等教學工作及時督導檢查。落實教學常規,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研討。立足專業,嚴格技能訓練,我們按照各專業工種技能要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技能訓練相結,半天理論課學習,半天時間讓學員頂崗實習,按照實訓課題技術要求,反復訓練,合格為止。配備專門實習指導老師,加強對學員的實訓指導,鞏固理論課成果,及時做好實訓記錄,從而保證了學員實訓效果。立足培訓質量,嚴格考核,我們實施考教分離,學員的考核成績與教師的薪酬掛鉤,每期考核,兌現獎懲,從而調動了積極性,保證了培訓質量。
(三)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為提高培訓率,確保培訓質量,不斷探索培訓形式,針對農村參訓學員的實際情況,我們保有過去上午理論課,下午實踐課的傳統教
學模式的同時,改進培訓形式,採取長、中、短期培訓並舉,白、夜班教學相補充培訓形式,農村學員白天工作能增加收入,晚上學習技能,提高了培訓率。
三、 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雨露計劃」培訓工作在省、市、縣扶貧辦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通過縣扶貧辦、培訓學校和鄉鎮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過認真的總結,我們找出了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學員對「雨露計劃」培訓工作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入。部分學員對國家的政策認識模糊,對培訓政策存在疑慮,仍然有反復報名和報名後又不來的現象。二是學員紀律意識淡薄,管理難度大。學員自我約束能力差,自身存在很多陋習,造成培訓過程中存在部分學員聽課接打手機、公共場所吸煙、中午飲酒等我行我素的現象。三是學員認知能力差異大,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不同,存在部分學員學得快一些,部分學員慢一些,影響了培訓效率。四是少部分學員難以保證培訓時間。學員離學校遠,因家庭原因又不能在學校住宿,每天彼於奔波,難以保證培訓時間。
我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剖析,有培訓經驗不足、培訓標准不高、服務意識欠缺、管理難度大、缺乏創新意識等多方面的原因。
今後,在實施「雨露計劃」培訓工作中,揚長避短,針對存在的問題專項突破:一是在宣傳力度上有突破。運用廣播、電視、新聞報紙、組建宣傳隊等方式進行深入宣傳,讓「雨露計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