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花園飄逸的華影幽香——記桂花園小區樓組長盛新華
精神,出類拔萃的稟賦,獨特的才智,性格——一個真正的、獨立自主的婦女理應有這些力量所構成,給自己和無數其他人的生活指出方向。 ——岡察洛夫
在她身上體現出一位新時代共產黨員與群眾緊密相連的風范,有一種精神在社區中奮發向上,有一股熱血在樓組中激情澎湃,有一縷陽光在桂花園里溫暖如春,有一泓清泉在自治中噴涌而出。
她,就是武西社區黨的第一支部書記、靜安區人民代表,桂花園小區樓組長盛新華老師。這位社區中英模人物,以黨建引領群眾,發動居民在營造社區環境中,增強自治功能,為民服務作表率。她全身心地投入,不辭辛勞付出,甘為孺子牛,是美麗家園自治建設引領者、綠色環保倡導者、惠及百姓服務者,人們無不為她服務為居民事跡而感動、而贊美,而傳頌。
小區就是我的家
"今天我為他人服務,日後他人為我服務",在桂花園小區志願者深有感觸道。
"授人玫瑰,留有餘香;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些年來,志願服務在這里蔚然成風,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
在這里,『』小區是我家,服務為大家『』的理念已根植民心,樓組長盛新華老師深情地說:"生活在這里157戶人家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和諧大家庭。小區是社會最基層最活躍的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健康有活力,社區就和美了。若能把鄰里陌生人都變成熟人,那在營造社區自治良好環境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1年,盛新華老師從衛生系統退休以後,她不受世俗觀念影響,婉言謝絕了不少單位聘請,答應並承諾居委會請她擔任樓組長這一角色。當時有不少人邀請她外出工作,她回答人家也爽快:"我要遵守自已做樓組長的諾言,其它什麼工作都不幹了"。
有人對她熱衷於樓組長、樂意做小區聯絡員這些"婆婆媽媽"的活不思理解。而她卻理直氣壯地認為:小區是我家,作為自治家園中的一員,就要從自己做起,把身邊事做好,全身心地投入到為居民服務中去,這也是一位共產黨員退休後為社區應盡的義務。
盛新華老師為人真誠、幽雅純朴,做事認真、追求完美,如同桂花園美麗名字,總是飄逸著陣陣幽香。她對小區懷有深厚情感,致力於根植社區做一些力所能及工作。回到小區後,她首先熟悉情況,著手開展調查,把握小區第一手資料。
在小區排摸細察中,她發現鄰里間因是商品房緣故,如同陌生人,根本沒有什麼往來。她還發現一些老人白天呆在家裡很孤獨,苦於小區沒有活動地方,連得歇歇腳坐的地方都沒有,還談得上什麼走出家門,融入小區,缺乏群眾自治交流平台。於是,她以問題為導向,根據老百姓需求醞釀出一套自治美麗樓組計劃。她無所畏懼地尋尋覓覓,終於找准了樓組工作發力點。
我們都有老的一天,為老人多想想,也是為自己明天想一想。能為大家做點事,是我的幸運,要讓這道光閃閃發光,給居民帶來幸福快樂。樓組長盛新華老師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努力做的。她以為老服務作為工作切入點,想方設法盡力讓老人能走出家門。可小區公共空間有限,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經她縝密思索,考慮到老人安全性,謀劃在小花園中添置幾只椅子,可又離居民窗前和道路較近遭反對。經反復協商後,為不影響上下班高峰期路人行走,規定了擺椅子時間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這樣使老人有了聊天坐的地方,交流小區哪些事也方便多了。自這一舉措實施後,深受老人歡迎,出來這里坐坐的人也多了起來,心胸豁達開朗多了,椅子也從6張增至9張,有增無減呈遞增趨勢。
如今老人從家門走了出來,由老夥伴相伴聊聊不再孤單,但對盛新華老師眼裡看來,在小區議事協調方面還是有不足地方。她全力以赴協調中,最終物業部門經理同意騰出一間原來作為雜物間用的房,盡管面積不大,經過清掃整理,小區擁有作為睦鄰點的地方,這里也成了社區自治實驗點。在這里有了服務平台,每逢佳節喜氣洋洋,元宵節包湯圓、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重陽節吃糕點等,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採的群眾活動。
2014年,以業委會主任、物業經理、樓組長、志願者等為核心成員的精神文明共建小組成立。伴隨著志願服務團隊也應運而生,從起初11人發展到60多人,有文藝、美食、營養餐服務、讀書會、老夥伴結對、綠化認領、健康手指操,後勤保障等12支志願服務小組,為居民送來溫馨服務。
垃圾分類成功秘訣
希望被激情點燃,期待被熱情驅動,樓組長盛新華老師立下軍令狀:奮戰100天,我將竭盡全力做成垃圾分類這件事。人們聽了她這一番話語都捏了把汗,擔心這么艱難事能在短期內做成嗎?有人也投來質疑目光,畢竟上海垃圾分類做了20來年,真正做成做優案例並不多,不知盛新華老師葫蘆里買的什麼葯,有何尚方寶劍?
盛新華老師心中有本譜,她想:通過垃圾分類,既能提升居民環保意識,檢驗居民素養水準;又增強群眾自治觀念,提高社區自治能力,這何樂而不為呢。這件事是桂花園小區精神文明共建小組成立以來,做的第一項改善生活環境的事,大家熱情很高,齊心協力,沒有什麼辦不成做不好的事。況且還擁有一支11人剛組成的環保志願服務團隊,這件事涉及家家戶戶,也是每位居民應盡的職專責和義務。
2014年6月13日,垃圾分類"綠色帳戶"試點在桂花園正式啟動。在3個月有限時間結點里,由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組成的「聯合小組」,挨家挨戶對居民做宣傳動員。對垃圾有序實行「八分類」——有毒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廢紙、玻璃、塑料、塑料袋、紡織品和其他垃圾,取得了初戰告捷的成效。
桂花園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後,樓組長盛新華老師以她擅長做表格統計特技,從源頭按標准分類,按時間接點抓進度。她發動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採用《綠色賬戶積分光榮榜》方式,精準統計每天垃圾分類的量化數據。結果她可喜地發現,我們在行動人家每天遞增10人,垃圾分類參與率已達到90%,這是一個不斐的績效。
2014年8月18日,桂花園正式實施垃圾分類。盛新華老師和志願者們在起步階段採用人叮人辦法,手把手教居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也就是每天不厭其煩地指點、勸說、提醒,居民們從不適應到基本適應、再適應,最終堅持下來,養成了約定俗成好習慣。如今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7.5%,綠色帳戶積分活動參與率躍升95.3%。
盛新華老師坦言垃圾分類成功秘訣是:"下恆心,用苦功,要被居民所接受"。目前,97%以上的居民做到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干濕垃圾一次分類到位,可以回收垃圾進一步細分。從垃圾分類到睦鄰點、自治實驗點,以及美麗樓組建設中,盛新華老師都留下了閃光足跡。給人留下了美化社區居住環境,共建宜居生態社區美好印象。
在這片綠色凈土中
認領一方凈土,增添一片綠色。漫步在桂花園24層樓4層裙房屋頂花園上,你會感受到小小田園中的鄰里情。在這500平方小天地開設的"袖珍農場",長有香菜,蕃茄、茄子、缸豆、辣椒等豐富的蔬菜。而這些種植的菜蔬有編號、有認領家庭、有結對老人,這是多麼和美的願景。
花兒遇上了春天開的有多美麗,在這"一米花園"中有迎春花、玫瑰花、香椿、艾草、枇杷樹等花草果木,花園里的澆水、施肥、養護等都由綠化志願者負責。在這美麗樓組遇上盛新華老師有多開心,天時地利人和,這里也成了觀花聊天休閑地。
盛新華老師活躍在樓組里,貼近百家心、是位凝心聚力好把手,她將居民美好生活願望化為一種志願力量。桂花園別開生面舉辦的兩屆採摘葡萄、桂花志願活動,深受居民歡迎。她們親手釀制的葡萄酒、桂花蜜和製作香草袋等,有部分產品還參與公益義賣,義賣所得款用於小區公共服務。
老人們從家中走出來,在黨員志願者帶領影響下,紛紛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對小區有了全面認知和歸宿感。志願者服務團隊年齡結構也發生了向年輕化發展態勢,為營造小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注入了新的生機。
樓組長盛新華老師擔任武西社區黨的第一支部書記,她以一面黨員一面旗的楷模要求,積極組織黨員志願者為有需要幫助的困難老人結對,開展送餐、講故事、慶生吃面條、除草植綠等助老服務。堅持每周為30餘名75歲以上老人提供營養米糊和營養午餐,還組建了老年合唱隊參加月月演,在小區形成敬老、愛老,助老濃濃的氛圍。
樓組里的居民擁有雙重角色,既是小區的主角,又是服務對象,自從有了睦鄰點議事會,一些居民群眾身邊事、煩心事、團難事,也就在檯面上擺出來迎刃而解。如樓道整治,涌現出一大批志願者,而且每個樓層都安排了志願者,樓道變得干凈整潔,無一堆物。
睦鄰點這一平台搭建,成了居民交友聊天好去處,鄰里之間互動起來,小區的事也成了大家心頭事,越來越多居民開始自發參與到社區事務中。有時地方排不過來,盛新華老師還把自己家的客廳納入了睦鄰點,居民排練就放到她家客廳里。在這個小家時常會傳出她彈鋼琴及合唱隊演唱聲。
樓組自資金在小區自治中應運而生,由自資金管理小組專項管理,專款專用,有帳薄、會議記錄等。主要用於樓組公共事務,每半年公布經費收支情況。如動用自治金,需召開小組會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表決執行。
為倡導奉獻、友愛、互助、綠色,環保理念,桂花園發動居民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在屋頂花園建設中,她們沒要政府部門資助,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綠化環境。還制定了《一米花園自管公約》,規定了志願認建認養的權利與義務,為在這片綠色凈土中,播撒了幸福快樂種子。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