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校本培訓實施方案

校本培訓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06 17:53:46

1. 山東省小學課程實施水平匯報材料

郭店小學課程實施情況匯報

2007年12月27日,《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頒布後,我們本著"積極貫徹,科學規劃,穩步推進"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開始全面實施課程標准。現將我們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教師培訓,促使理念轉變。
任何改革,必須從革新觀念開始,才能帶來行為的轉變。

1、健全學習制度,讓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我們認真組織教師學習研究《方案》,對《方案》中的每一項評價標准與要求,都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解析,明確課程實施標准與要求,分析目前課程實施中我校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制定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並寫出自查報告。

2、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學習意識。充分利用校本資源,每周五定為學習日,對教師特別是老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年輕教師會自製課件,老教師會上網查詢資料,進行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

二、認真落實課程方案,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1、科目開設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劃,開設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並開全課程,開足課時。特別是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沒有隨意增減任何一門課程課時。

2、嚴格遵守課程方案,學生在校時間不超6小時。節假日按照國家規定執行。實行平時考試無分數評價,按等級評價學生。規范使用教輔資料,沒有亂征訂的現象。

3、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評價。學校推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學生的品德與公民素養、學習與實踐能力、審美與表現能力、運動與健康狀況等分類評價、分項表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在不同的方面發展自己的特長。開設了多種活動興趣小組,書法小組、足球小組、舞蹈小組、象棋小組、少年拳等。

三、強化課程實施,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程實施質量和水平

1、開展課堂教學交流與研究活動。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堂教研課。上課後,及時進行說課、評課,總結經驗,找出不足。

2、通過開展每天上下午各30分鍾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等方式,大力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集體體育鍛煉不少於1小時。認真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建康標准》,按照標准測試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嚴格控制學生作息時間。學生早上到校時間不早於7:30,上課時間不早於8:00。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睡眠時間不少於9小時。

四、突出學校特色,創造性實施新課程

在規范辦學行為、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基礎上,我們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每位學生都能做到講普通話、寫規範字。加強學生的品格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讓我們學會堅強」教育活動。

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每位教師至少擔任3門以上課程,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對音體美課程、地方課程及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2、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制還不夠健全,評價方法還需進一步的完善。

3、由於我們地處農村,家長文化素質較低,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還不到位,對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帶來較大的壓力。

2. 關於加強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

大布聯校
關於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
全市農村小學校長會議召開之後,大布聯校立即組織召開了全鄉小學校長會議,聯校校長丁祖傑傳達了本次會議精神,副校長馬須剛帶領大家學習了聊城市教育局關於加強全市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為貫徹本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促進我鄉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持續、快速發展,促進我鄉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我鄉鎮實際,制訂了大布聯校關於加強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
一、加強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學校常規管理的中心工作,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聯校要切實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
1.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2.規范辦學行為。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和《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考試管理規定》的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和家庭書面作業總量,提倡布置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因地制宜開發學校課程,形成學校特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3.加強常規教學管理。做到八個精心:一是精心制定學期(學段)教育教學計劃。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要符合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校情、學情,具體可行。二是精心開發課程資源。在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同時,開設一定數量的校本課程,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三是精心備課。備課內容主要包括研究課程標准和教材,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科學設計課堂作業。採取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和資源,開展網上研究與備課。四是精心上課。要著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度。五是精心進行作業設計。加強對學生作業設計的研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書面作業全批全改。六是精心組織考試與評價。試題命制要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實驗操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七是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教育教學活動。八是精心進行教育教學反思。教師要總結教育教學活動的經驗,明確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對教師的評價,重在促進教師的發展,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對學生的評價,應強調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評價不僅要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
二、加強隊伍建設
教育要發展,關鍵看學校;學校要發展,關鍵看隊伍。一支高素質的校長隊伍、教師隊伍和教研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校長要做先進教育思想的領導者,認真學習,深入思考,積極踐行,帶領教師團隊大膽實踐,勇於創新;要做學校發展的設計師,也要做教育教學的實幹家;要扎實做好提升教師素養、強化教學管理、優化課程結構、打造高效課堂、振興閱讀工程、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的工作;要抓班子,帶隊伍,團結帶領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各學校領導班子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引領指導廣大教師的教學改革;要帶頭抓教學、搞科研,在教育教學上率先垂範;要轉變工作作風,准確角色定位,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宏觀上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方向,細節上強化教學的領導和管理,監管各項教學常規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發展,就要依靠教師。一是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要教育帶領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愛生樂教。二是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理論素養、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要有計劃地開展園丁讀書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三是重視骨幹教師的培養。要有計劃、有層次、多渠道地培訓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示範、帶動、輻射作用。要為青年骨幹教師提供展示的舞台,通過讀書演講、專題辯論、教育沙龍、技能比賽等活動,讓他們活躍在校園文化生活之中,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文體活動注入生機和活力。
3.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學校要堅持不懈地抓教學改革,向科研要質量。聯校建立教研室,學科教研員要認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研究教育現狀、分析教學現象、明確教育方向,引領和管理教育教學工作。各學校要認真學習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家思想,踐行大師理念,用名家大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教研室、學科組、備課組、年級組、課題組、專題研究小組等,都要定主題、定任務、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力求扎實有效,務本求實,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以教育科研引領學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加強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和途徑。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學校都應重視教學研究工作,加強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習規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導和優化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校本教研。各學校要以本校為教學研究基地,以教育教學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和學校全面發展為目的,積極開展校本教研,進行實踐性研究活動。校本教研應與常規教研、教育科研、校本培訓等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員的作用。各學校應建立健全有利於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運行機制,制定、完善相關制度,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案例分析、反思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校本教研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
2.加強區域教研。要建立健全區域教研機制,完善教研網路,轉變教研方式,加強鄉鎮各學校的教研交流與合作,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重視學校之間的校際交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活動,通過示範課、專題講座等形式,充分發揮大布鄉中心小學資源優勢,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發展。
3.加強教育科研。教育發展,要以科研為先導,實施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策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科研要堅持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常規教研為載體,把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融入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課題研究得到良性發展。開展小課題研究,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研究思路,提高科研促教的實效性。
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的外在體現。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努力提升辦學品味,既是學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先進的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保障。各學校要對育人環境精心布置,在環境文化建設中注入鮮明的文化內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力爭做到校園整潔、優雅、大氣,文化氣息濃郁,給學生以精神激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學校要制定規范、完善的各項制度,努力做到「凡常規,皆有制」,保證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要全,內容要細,執行要嚴。要重視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讓學生樹立正確觀念,自主建立並不斷完善以人為本的班級制度文化,促進班級健康發展。
3. 加強行為文化建設。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的全體師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展現出來的行為狀態和精神風采。學校所有人員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體現的是校風校貌,是學校的文化內涵。學校要以班級活動為有效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與自主管理能力,倡導同伴關愛、自主獨立的優良班風,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4.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學校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德育教育和養成教育為重點,以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突出文化素養的滲透和培養,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要培養「團結合作,民主開拓,實干奉獻」的學校精神,要把學校的願景和教師的願景相融合,使全校教職工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共同體,推動學校的全面發展。
五、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實施方案的規定,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認真落實聊城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中小學普及「四操、三球、一跑、二藝」活動的實施意見》,積極開展「4312」體衛藝普及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正確處理三維目標與「雙基」的關系,必須加強「雙基」教學,防止「雙基」的淡化和三維目標的虛化。要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體會基礎知識中蘊涵的一般方法和規律。教學中要讓學生關注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各個學科的實驗要做到應開盡開。要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豐富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學校要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學校工作的切入點,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多種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學會傾聽,善於思考,敢於提問,合作學習,自主讀書,認真書寫,自評互評,搜集資料,動手操作,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舉止文明,誠實可信,尊重他人,守時惜時,懂得感恩,勤儉節約,遵守秩序,勤於動手,鍛煉身體,講究衛生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布聯校
2010-8-19

3. 貴州省是什麼時間實施新課程標準的

省教育廳關於印發《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2010-07-09

各市(州、地)教育局:
按照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總體部署,結合我省實際,經省政府同意,我省將從2010年秋季起,在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級全面啟動課程改革實驗。為積極穩妥地做好實驗工作,完成實驗任務,達到實驗目標,促進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和諧發展,為培養和造就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具備較高素質勞動者及專門人才打下良好基礎,我廳組織制定了《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將《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試行)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

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
(試行)

根據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總體部署,按照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05]6號)的精神和要求,為做好實驗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立足貴州省實際,學習借鑒國內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行實驗省(市、區)的有益經驗,積極探索,穩步推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促進基礎教育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全面實驗《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努力構建符合國家課程改革要求、具有貴州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
(二)研究探索在我省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普通高中學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途徑,通過課程改革,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建設;為國家進一步修訂完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提供經驗。
(三)提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管理及課程建設能力,形成開發和共享課程資源的機制;建立與普通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五)促進高中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實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培養目標。
(六)建立符合新課程要求和我省實際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探索建立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錄取制度。
(七)推進全省高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步伐,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發揮普通高中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為培養和造就適應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三、基本原則
(一)積極進取與實事求是相統一的原則。充分認識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必要性、緊迫性和重要意義,克服畏難情緒;客觀分析、積極應對課程改革實驗中必然出現的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正確處理改革目標與現實可行性之問的關系,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取得實驗的經驗和成果。
(二)目標達成與循序漸進相統一的原則。普通高中課程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考試與評價制度等諸多方面要達到的改革目標,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堅持不懈地探索、實踐和完善,循序漸進地實現改革目標,完成改革任務性。
(三)整體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統一的原則。全省普通高中要同時全面進入課程改革實驗鑒於普通高中學校在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方面存在的差異,要在整體推進的前提下,區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進行分類指導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
(四)政府統籌與群策群力相統一的原則。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是各級政府的職責。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向政府匯報,在政府的統籌領導下,通過制度建設和廣泛宣傳,形成學校、社會和家長群策群力、共同參與、通力合作推進課程改革的工作機制。
四、保障措施
為保證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順利實施,需要在組織領導、政策支持、經費投入、制度建設、師資培訓、專業指導、輿論宣傳等方面做好准備並提供有力保障。
(一)統一領導,加強指導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體現國家意志,實驗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影響面大、社會關注度高,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專業指導。
1、成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對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進行決策和部署,在經費投入、政策支持、制度建設、師資培訓、輿論宣傳等方面提供保障,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監控。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中的重大事項由領導小組研究決定(領導小組名單另文下發)。
各市(州、地)、縣(市、區、特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切實加強對本地區實驗工作的領導和管理,負責實驗工作在本地區的推進。
2、組建專家指導組
組建「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專家指導組」。專家指導組成員主要由有關高校、各級教育科研和教研機構的專家以及學校的學科教師代表組成,在省實驗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進行改革買驗工作的專業研究,為行政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為全省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提供專業指導和業務支持。專家指導組要切實跟蹤實驗工作,加強專業指導,總結實驗工作經驗,收集、整理、反饋信息,為各地和學校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指導(專家指導組名單另又下發)。
3、其他指導舉措
(1)省、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課程改革實驗樣本校,通過樣本校實驗工作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輻射和指導全局。
(2)省、市(州、地)、縣(市、區、特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普通高中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實驗工作的網路平台,收集信息,聽取意見,把握進程,介紹動態,咨詢答疑,形成暢通的溝通渠道,同時利用網路推介教學經驗,豐富課程資源,指導課程改革工作。
(3)各普通高中學校要成立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統籌負責學校新課程的規劃、實施、管理與評估等工作。學校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下設學科組,各學科組提出本學科課程的開設方案,報學校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審定後實施。
(二)經費保證,政策傾斜
省、市(州、地)、縣(市、區、特區)要設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專項經費,主要用於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課程資源開發、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教育教學科研、監控與評價、評優示範、交流研討、總結經驗等各項工作,確保課程改革順利實施。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主動地商財政、人事、編制等有關部門,爭取經費支持。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核定或調整普通高中學校的人員編制,按規定配齊、配足教師,達到新課程教育教學的要求。
(三)專題研究,區域推進
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確定不同階段實驗工作的重點課題,通過專題研究促進重點和難點問題的逐步解決,推進實驗工作。加強市(州、地)、縣(市、區、特區)之間和學校之間的合作研究和資源共享,發揮示範性普通高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實驗工作的區域整體推進。
(四)建設隊伍,提高水平
通過制度創新,採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城鎮高中與農村高中之間、示範性高中與一般高中之間的教育教學合作,建立教師定期交流和課程資源共享制度。
(五)監控評估,專項督導
建立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監控與評價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評估標准及評估方案。省、市(州、地)、縣(市、區、特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專項調研和階段評估,監控課程改革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反饋情況,總結經驗,以進一步明確改進思路和措施,推動實驗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把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督導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督導工作范圍,推動課程改革順利實施。
(六)優化環境,正確導向
採用多種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宣傳,不斷優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社會環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徵求和聽取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研究,及時反饋,將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吸納到實驗工作當中;主動通報工作情況,爭取社會各界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會各界關心、理解和支持實驗工作的良好氛圍
五、重點工作
(一)組織學習培訓
市(州、地)、縣(市、區、特區)教育行政部門和普通高中學校要堅持「全員培訓」、「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組織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研人員、全體高中校長和教師接受普通高中新課程培訓。
培訓工作要充分利用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項目」進行。
培訓工作要注重實效,做好「四個結合」,即: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相結合、理念更新與課例分析相結合、專家講座與教師示範教學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培訓,使受訓者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深刻領會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按照新課程理念創造性地進行學校管理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根據課程改革進程的需要,負責組織相關人員的一級培訓。各市(州、地)實驗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二級培訓。各普通高中學校組織開展校本培訓。
(二)創新管理制度
省制定定出台有關課程設置與管理的指導意貝,並在全省范圍內督促和指導實施。市(州、地)及縣(市、區、特區)做好對本地區普通高中學校的督促和指導工作。學校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制定具體的課程方案和課程計劃,組織實施新課程。學校在按照課程方案要求開設必修課程的同時,要結合實際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計劃,創造條件開好各類選修課程;要積極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開設好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切實加強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考核、評價及學生校外活動的管理。
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校要成立選課指導機構,編制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幫助和引導學生選課。選課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選擇課程的權利,注意防止教師和家長包辦代替。學校要充分發揮現有教師、場地、設備等教育資源的效益,積極探索建立適應模塊化教學特點、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認真研究解決學生選課給學校常規管理帶來的新問題。
建立學生學分管理制度。學校要根據課程方案的要求確定學生獲取各類學分的辦法和制度,遵循客觀、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的標准和程序,規范操作過程,使學分管理體現學生學業發展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學校教研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支持新課程的咨詢和指導體系,組織和引導教師研究解決實施新課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三)改革課堂教學
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實效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積極進行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既要繼承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合理內核,又要切實推進教師教學萬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四)加強課程資源建設
根據教育部有關新課程實驗教材選用的規定和要求,結合我省實際,選擇確定我省使用的各學科實驗教材。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之間、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之間資源共享制度,積極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院、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教學合作關系.利用各方面的師資、設備和場所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
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場地和設施設備,以及報刊、雜志、電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多樣性課程資源,積極開發利用學校所在地區的工廠、農村、部隊、社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為新課程實施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
充分利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建立省、地、縣三級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資源網。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開發課程資源。
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非物質又化遺產」等社會教育資源。
(五)推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
全面實行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按照目標多元、方式多樣、過程結果並重的原則,建立綜合性的、動態的學生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發揮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
推進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的改革,制定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方案和高中學業水平監控與測試方案,充分體現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要求與方向,合理設置考試科目,嚴格按照學科課程標准和省提出的課程安排指導意見確定考試范圍,既要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的高中學業成績水平,又要有利於高等院校選拔新生,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由省統一組織實施。
在建立學生學分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模塊考核辦法,建工公正有效的模塊考核制度,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既要保證獲得學分的真實可信,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進一步建立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學校評價機制,引導學校圍繞辦學理念、發展規劃、學校管理、課程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發展、辦學條件等方面進行經常性、制度性的自我評價。
六、分類要求
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在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根據分類指導的原則,學校在保證開設各學科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模塊,滿足學生獲得116個必修學分的基礎上,選修模塊開設的比例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但所有學校至少要開30%以上的選修I模塊,滿足學生3年中在選修I中獲得22個以上學分,在選修Ⅱ中獲得6個以上學分。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至少要開設70%以上的選修I模塊,滿足學生3年中在選修I中獲得28個以上學分,在選修Ⅱ中獲得8個以上學分。在選修模塊的選擇上,省將提出指導性意見,供各地學校進行課程設置時參考。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課程設置的監控,重點幫扶條件較為薄弱的學校。所有學校都應通過實驗,促進自身發展,逐年提高選修模塊開設的比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他相關實施意見、方案等,另行制定下發。

4. 小學生研究性學系方案

一、問題提出
1、關注知識經濟時代的呼喚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不管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實現、還是綜合國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全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人們大聲疾呼: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求知。從根本上講,應該學會創造!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克服片面的書本教育的弊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培養出21世紀的創新人才,是我們教育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
2、滿足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
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他們不滿足於對書本知識死記硬背。隨著生活空間不斷擴大和知識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對人生、對社會、對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認識。他們不滿足於單純的書本知識的接受性學習,具有探究社會生活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拓展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並服務於社會,全面關注他們的發展需要,成為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探究性學習"正是基於這一需要進行的一項教學改革,是面向未來人才培養的新的實踐和探索。
3、著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長期以來,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學習方式單一,不利於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片面傾向,表現在重視知識結果獲得的單一的接受性學習、偏重認知領域的認知性學習,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機械的決定性教學等方面。走進中小學課堂,不難發現,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偏重於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運用,僅僅立足於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上的局限性,極大地制約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難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小學生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其針對性之一就是轉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打開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
4、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新生長點
我校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省級實驗學校,又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一貫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十五」期間,我校的無錫市級立項課題「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研究」卓有成效,因而,我們現在提出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研究」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更是新時期深化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新生長點。
二、研究背景
1、課題提出
本世紀,隨著全球性科學技術發展的高潮和國際間的激烈競爭的來臨,對人才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改革陳舊的不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教育部頒布了新的「課程標准」。「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利用圖書館、網路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學習」。「新課標」的頒布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步入學校和家庭,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作為信息交流平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其信息傳遞時效快,交互性、共享性強,信息保存的格式和操作范圍自由度大等優勢,使學習者具有了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靈活性。它為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和學習方式提供了條件。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外方便。國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第11條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在此,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2、研究現狀
放眼國際社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跨學科知識融合正在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使各學科的界限逐步軟化,而現階段我們的小學教育由於受傳統文化習慣和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科中心主義仍然穩居至尊地位,致使學生們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風氣長期盛行。課程改革不僅要解決學什麼的問題,更關鍵的是要解決怎麼學的問題。探究性學習正是基於這種需要而產生。作為一門國家課程,研究性學習目前只在高中階段開設,但從學生發展、人才成長規律來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應從小培養,探究性學習從小學階段開設已是大勢所趨。上海市二期課改實驗中部分小學的成功經驗也說明小學開發各具校本特色的探究性學習深受學生歡迎,小學開設探究性學習課程完全有可能。
3、研究價值
實施創新教育,旨在開發每個人的創新潛能,培養其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現和開拓個人生命的價值,從而使整個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開發和提升。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嶄新的課程形態,已引起國內外教育專家的高度重視,它的開發與實施勢必在實施創新教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它已成為教育領域亟待研究的課題。
現代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促使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硬體建設的不斷升級換代,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不斷優化提供了極為優越的基礎性條件。同時,也為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學生通過更多的信息渠道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創設了更加積極的活動平台。這就需要我們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慾望,提高創造性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生存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界定
1、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教育信息技術是以通信、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信息處理為核心的,包括硬體――技術設備,軟體――與硬體配套的教學資料,潛件――各種觀念、方法、理論體系等。當前我國教育信息技術的研究與實踐,主要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兩方面。
2、探究性學習:主要指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情感和態度、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3、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區別於中學的研究性學習,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小學階段的探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智慧潛能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為著眼點,構建一種適合學生興趣和自我發展的開放性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並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它具有以下特點:(1)自主性:重視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與創造中主動學習;(2)探究性: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培養;(3)開放性: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習目標、內容、方式、學習時空等),發現和開發學生的多方面智慧潛能;(4)過程性: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5)實踐性:強調學生通過一系列主體實踐活動親身經歷探究過程。
四、理論依據
1、創造心理學。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智力可以分為記憶和思維,在創造力中所發現的最重要成分就存在於發散思維中。發散是一種並不按常規習俗的老路而採取不同解決的思維形式。心理學家斯坦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講的"探究"就是指探索和研究,探索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
3、發現學習理論。美國著名的認知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理論,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讓學生探索、研究,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產生探索、解決問題的願望;有助於學生形成遷移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態度和創造思維;可以使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4、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准下,個體以解決自己遇到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有效產品的所需要的能力。判斷一個人的智力,要看這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環境下的創造力。他還強調智力並非像我們以往認為的那樣是以語言能力和數學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
五、課題的實施原則
1、開放性原則。讓孩子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勇於探索,不斷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從孩子的視角進行思考,盡可能讓學生主動探索,開動腦筋;盡可能讓學生大膽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可能讓學生表達歸納,評價思辨;盡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深化體驗等等。
2、實踐性原則。讓孩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不僅僅重視實踐結果,更重視學生實踐的過程。在學生實踐後有了一定的體驗,再進行教育、教學,促進其養成的良好探究習慣。
3、綜合性原則。探究的主題不應是單一學科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必須應用多學科交叉的知識,特別是盡可能與人文、社會等相結合。因此,要打破學科界限,突出學科間交叉,以及關心人、關心社會這一人文精神的培養。
4、因材施教原則。探究能力是通過後天的教育與培養習得的,但並不排除先天因素和原有智能水平的影響。對不同的孩子的不同狀況應給予不同的鼓勵和表揚,確保他們的主動參與、敢於質疑的習慣養成。
5、主體性原則。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我要探究」,指導他們逐步學會自定目標、自我激勵、自主學習、自我反思、自我探索。學生能說的,老師不說;學生能做的,老師不做;學生能想的,老師不提醒等。
六、研究目標
1、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體系、操作體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為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探索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和培養方法。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自主創新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3、推進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4、探索學校教育教學新亮點,形成學校教育教學特色。
七、研究內容及操作
(一)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體系
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源於學生的生活領域,對象和范圍可以來自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基本特點是開放性和具有可探究性。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確定,也可以由教師提供選題建議;可以來源於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也可以產生於家庭或社會生活實際;可以是對自然現象的探究,也可以是對社會問題的探討。我們把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構架定為四大領域:學科領域、生活領域、自然領域、社會領域。
1、學科領域。小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主要在各學科教學中進行,因而,在學科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是小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最主要的途徑。教師應在學科教學中動態捕捉資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開展一系列探究性活動。小學各門學科都能開展探究性學習。
2、生活領域 。生活領域的問題是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中親身感受到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從自我生活中提出具有可探究性的主題或課題,從而使他們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反思自我,發展自我。如消費觀念、學習習慣、近視眼成因分析等探究。
3、自然領域。自然領域的問題是與學生的社區直接相關的自然現象或問題。自然探究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涉及與人的存在環境相關的自然事物或現象的問題的探究,如水資源研究、綠化問題、垃圾污染、空氣狀況的調查研究等。
4、社會領域。社會領域可供學生探究的問題非常廣泛,它涉及社會或社區的歷史變遷、社區文化、社會經濟、社會政治等。這一領域的探究是圍繞社會現實生活來展開的,直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操作體系
1、課堂教學滲透探究性學習方式
(1)目標定位:①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對象充滿好奇心,有濃厚的探究興趣與探究意識以及強烈的表現慾望;②能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具有批判精神,敏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勇於質疑問難;③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具有豐富的時空想像力、獨立的自主判斷力和鮮活的思維發散力;④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困難具有頑強的學習意志力和耐挫品質,勇於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2)研究范圍:①語文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②數學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③科學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④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⑤藝術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研究。
(3)操作要點:①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探究的主體。②要講究有效的學法指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教會學生調節與控制自己學習活動的本領。③要激發持續的探究興趣。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取各種手段,持續地給予強化,不斷地滿足需要,以增強學生探究積極性。④要組織合理的組織形式。以小組合作為主,同時做到個體探究、小組探究和全班集體探究相結合。⑤要構建開放的學習時空。把教室小課堂與自然社會大課堂以及網上虛擬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下進行探究性學習。
2、學科中的主題式探究性活動研究
即在學科中找到一個主題,展開探究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著重對以下三種主題式探究性活動進行研究:
(1)主題深化式探究: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分成若干階段,將主題逐步推進、深化。
(2)主題輻射式探究:圍繞一個主題,開展與主題相關的活動。
主題輻射式與主題深化式的區別在於:主題輻射式要求活動盡可能豐富、多樣,只要和主題相關即可,活動無需特別的組合排列;主題深化式的形式不一定很多,但是活動之間必須能夠銜接、推進、深化主題。
(3)主題立體式探究:確立一個主題,將之分解為若干個子主題,子主題再分解為若干個次子主題。學生從中自由選擇一個次子主題,自行完成。主題的分解由師生共同完成,以學生主動提出為主,教師進行補充和歸納。
3、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研究
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自主地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關於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問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探究的體驗,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小組合作為主,同時做到個體研究、小組研究和班級集體研究相結合。基本操作程序可分為三個階段:活動准備階段、實踐探究階段、交流匯報階段。
(1)活動准備階段。本階段要採取多種形式,創設問題情景,明確研究任務,具體包括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成員分工等一系列師生准備工作。
(2)實踐探究階段。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進入具體的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探究,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實踐探究的過程包括收集資料、實地調查、參觀采訪、處理信息等。
(3)交流匯報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自己或小組經過實踐、體驗所取得的收獲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具體包括總結成果、展示匯報、交流評議等。
(註: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常常較多地佔用課余時間,而課內則較多地進行階段匯報、探究方法交流、探究成果展示或總結評價等活動。我們把這一類活動稱為探究性學習的長作業形式,一學期重點探究1~2個活動即可。其餘可結合一些探究性學習的短作業形式進行。所謂短作業形式常常由於課題作業的簡單且容易探究和解決,通常只需要學生預先在課外收集一些相關的信息、練習一些相關的操作等,有些學習活動也是可以在課內完成的。)
(三)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管理體系
1、抓好決策管理
由課題領導小組審定課題方案,制定實施規劃,確定課題小組,完善課題實施網路。各課題組根據課題實驗總方案,制定子課題研究計劃,確定子課題研究目標任務。教研組把課題實施貫穿於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把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2、抓好過程管理
學校自上而下,明確責任,分層管理,做到過程研究與終結成績相聯系,宏觀、中觀、微觀相結合。
一要規范計劃制度。學校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課題組、教研組組成的三級管理網路。校長室為課題實施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課題規劃、落實經費、推廣成果等。教科室主要具體落實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教導處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協調教研組研究活動。教科室、教導處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支持。課題組、教研組主要承擔課題的實施工作,落實子課題的研究。學校領導做到「五個帶頭」:帶頭承擔課題研究,帶頭學習科研理論,帶頭深入課堂聽課,帶頭上教改示範課,帶頭總結經驗、撰寫論文。要求課題實驗教師期初上交一份課題實施方案和實施計劃;期中開展有關課題研究的展示活動;期末上交一份課題研究總結報告。提倡全校教師人人都要參與課題研究,每學期要做到五個「一」:即閱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做好一本業務摘記、參與一個課題的研究、上好一堂課題匯報課或匯報活動、寫好一篇教科研論文。
二要拓展教學資源。學校要創造條件,增加投入,添置課題研究所需的圖書資料、器材學具等;還應通過通過多方渠道,拓展校外教育教學資源,發揮社區教育優勢,開辟校外活動基地,取得社會與家長的支持。
三要加強師資培訓。一方面要通過「教科講座」、「教科沙龍」、「校刊導向」等一系列校本培訓提升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輔導,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培訓,籍以形成素質全面的師資陣容。
3、抓好評價管理
一是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共同完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明確的研究課題;有課題研究規劃;能較為系統地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科研方法;研究過程有階段分析、原始記錄;有階段性經驗總結;論文在一定范圍內交流、發表、獲獎。評價方式為(1)現場考核,結合各個層次的匯報課,考察其操作中是否體現了課題思想、目標。(2)資料展示,包括課題研究方案、計劃、原始材料記錄、階段情況分析等。由考評小組根據材料的完整、規范進行考評。(3)成果交流,每學期舉行論文交流會,並組織評定。對於那些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教改實驗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不僅給予物質的獎勵,還採取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
二是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突出四個「重視」:
1、重視激勵。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所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和維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重視過程。要關注學生探究成果的質量,如它的科學性、可行性、新穎性,更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包括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等,要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和對過程中的評價。
3、重視實踐。要評價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去,聯系生活實際,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發展能力。
4、重視體驗。要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親自參與探索性活動、開展人際交往,以及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所傳授的經驗。
對學生的評價還應突出三個「強調」: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一個指導老師,也可以是一群老師組成的一個小組;可以是學生個人,也可以是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探究活動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
2、評價內容的豐富性。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內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態度;二是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生對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3、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小論文、調查報告、收集的圖片和資料等)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匯報、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式。
八、研究步驟和方法
1、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准備階段(2007.9-2008.1)。
制定學校課題計劃和方案,籌建課題組,對實驗教師集中進行理論培訓,儲備必要的理論資料。
第二階段:課題論證階段(2008.1-2008.12)。
修訂方案,開題論證。組建科研小組,落實各級子課題方案,著手開展實驗,不斷完善實施方案。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09.1-2010.12)。
這個階段是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各子課題全面展開研究,積累資料並完成階段性專題實驗研究報告。
第四階段:總結推廣階段(2011.1-2011.12)。
對課題研究情況和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匯總各類材料,撰寫研究報告,推廣研究成果,申請評估鑒定。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文獻研究法主要採用於課題准備階段,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檢索學習,結合本校實際,完善研究方法,確定方案設計,指導課題研究。
2.經驗總結法。 重視資料積累,按研究內容寫出階段性總結,進行歸納整理,便於成果推廣。
3.教育調查法。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當前小學生探究現狀及開展課題研究後的情況,在學習、生活中的實踐操作情況,以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我體驗內化的情況。
4.個案研究法。通過觀察調查,對有代表性的部分學科、教師、學生作跟蹤研究,填寫個案卡,並寫出個案研究報告。
九、課題組成員及子課題研究分工(略)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組織保證。學校成立了一支由一把手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全面負責,各業務部門負責人組織落實,骨幹教師具體實施,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協同研究的網路化科研隊伍。參加本課題的教師,大多參加過無錫市級「九五」課題的研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可供借鑒。
2、管理保證。成立了由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課題組、教研組組成的三級管理網路。校長室為科研工作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科研規劃、落實經費、推廣成果等。教科室主要負責科研工作的具體落實,組織實施課題研究;教導處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協調教研組研究活動。教科室、教導處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支持。課題組、教研組主要承擔課題的實施工作,落實子課題的研究。
3、機制保障。為了進一步規范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他們從事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評價激勵措施,通過細致、規范的考核,對教師的科研工作加以引導、激勵、改進、鑒定,從而強化群體科研力量。對於那些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教改實驗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不僅給予物質的獎勵,還採取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如職務晉升、優先外出學習、優先評優晉級等,使教師獲得榮譽感和滿足感。
4、經費保證。多年來,我校一直優先保證教育科研活動經費,每年添置必要的科研設備及圖書資料,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各級教科培訓。每學期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不少於3萬元。
十一、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
2、展示個案課型。
3、教師課題研究的論文結集。
4、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展示。

5. 【工作方案】幼兒園開學工作方案

一、目標要求

為了保證學校開學工作順利有序進行,保證學生接送工作及時、安全,促進我校開學事項的穩步推進,杜絕一切安全事故發生。

按照上級部門有關文件精神和安排,做到開學工作順利有序、安全穩定開展,奠定平安校園的基礎。要求全體教師按照學校開學工作方案及人員安排,認真完成各自工作安排任務,圓滿完成本學期開學工作。

二、實施方法:

1、召開行政會,研究部署新學年工作。總務人員准備開學前期工作,做到師生報到注冊當天住宿伙食按時到位。

2、全校教職工按要求到校,開展校本培訓及其他相關工作;教師提前備好一周的課。

3、班主任要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再次通知學生及家長到校注冊時間。

4、學生報到注冊,檢查教師備課本。

三、工作落實:

1、教務處做好課本、作業本發放,進行課程安排、任課教師人員調整;安排好學生報到注冊教師人員,安排課程表等。

3、總務處准備好學生報到冊、發票、收據等票據。准備伙食儲備、學生宿舍清潔。

4、辦公室、德育處協調安排學校值周表。

5、電工、水暖工排查學校各處水電線路安全隱患。

6、保管員、電教管理員盤查清點學校假期財產保管情況,進行認真登記。

四、工作要求:

1、各部門人員必須要按時到校開展自己的工作,不得無故請假、曠課、遲到、早退。

2、各處室工作人員要各負其責,盡職盡責。

3、各處室負責人員要服務熱情,按時到位。

五、總結: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開拓創新,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

圍繞校長室和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意圖,開展工作,強化年級組建設,強化發展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6. 自修學習《怎樣做課例研修》後的收獲

根據楚雄市教育局《〈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於2014年4月21日全面啟動了《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研修工作。半年多來,西舍路鎮中心小學在市教育局領導的帶領下、在各團隊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各個研修團隊抓住重點,立足課堂,精心組織,認真實踐,反復研究,不斷總結,終於圓滿完成了《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研修的所有研修活動。現將我校開展課例研修工作的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一脈相承,明確方向
我校接到楚雄市教育局《〈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後,根據通知要求,派出了由謝應平副校長為隊長、學校骨幹教師為隊員的團隊到市培訓中心參加2014年4月2日、3日的輔導員培訓。在市教師培訓中心的專家的培訓指引下,找到了我校在第一輪《怎樣做課例研修》研修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結合我校的實際,明確了開展第二輪《怎樣做課例研修》校本研修工作的方向。
二、領導重視,機制健全
1、成立領導小組。為使我校《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研修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為了加強對校本研修工作的統籌和領導,西舍路鎮中心小學成立了以周永星校長為組長,以謝應平副校長為副組長,以中心小學各科室成員、完小校長、各級骨幹教師為組員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此次課例研修工作的統一領導。
2、成立七個研修團隊。為了能更好的開展此次課例研修工作,我校特成立了專項負責課例研修工作的中心小學研修團隊。組長由分管教學工作的謝應平副校長當任,組員則是由到市上參加過輔導員培訓的魯學玲、代東川和周丕超老師組成。中心小學課例研修團隊具體負責課例研修工作的集中培訓、研修主題的審核以及對各個研修團隊的檢查考核等工作。我鎮下屬有9個完小,地域跨度廣,教師緊缺,教師工作量大,交通不是很便利。根據這我校的這一實情,結合開展課例研修工作的要求,經中心小學研修團隊研究決定,將我校下屬的9個完小因地制宜地分為7個研修團隊來開展此次的課例研修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研修團隊:清水河完小 隊長 李海忠(完小校長) 骨幹教師 李洪聰 組員 完小的所有教師
第二研修團隊:安樂甸完小、達諾完小 隊長 蘭萬華(完小校長) 骨幹教師 胡武 組員 完小的所有教師
第三研修團隊:保甸完小 隊長 周華(完小校長)骨幹教師 李德富 組員 完小的所有教師
第四研修團隊:平山完小 隊長 朱付軍(完小校長)骨幹教師 車艷 組員 完小的所有教師
第五研修團隊:龍崗完小 組長 王彥興(完小校長)骨幹教師 王必美 組員 完小的所有教師
第六研修團隊:新華完小、德波苴完小 組長 李洪明(完小校長) 骨幹教師 周丕超 組員 完小的所有教師
第七研修團隊:中心完小 組長 郭丕高(完小校長)骨幹教師 李文倩 組員完小的所有教師。
3、實行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團隊包干制。為了達到市上對此次課例研修工作的目標要求,為了讓此次的校本研修工作更有實效性,避免出現第一輪課例研修中出現的問題,也為了加強對各個研修團隊研修工作的統籌和領導,學校領導班子經實行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團隊包干制。具體情況是:周永星校長負責聯系第七研修團隊,王恆順書記負責聯系第五研修團隊,謝應平副校長負責聯系第三研修團隊,王天明副校長負責聯系第一、二研修團隊,楊春有主席負責聯系第四研修團隊,李宏軍主任負責聯系第六研修團隊。要求負責領導要時刻關注所負責研修團隊的所有研修活動開展情況並盡可能的能適當參與研修活動進行指導,各個研修團隊要及時向負責聯系領導上報課例研修開展的進度及情況。
三、集中培訓,扎實有效
根據楚雄市教育局《〈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我校於2014 年4月21日全面啟動了《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研修工作後,迅速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各個研修團隊,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並組織進行了扎實有效的集中培訓。
1、在2014年4月24日晚上(星期五),由中心小學研修團隊組織,對各個研修團隊的組長和骨幹成員進行了二期培訓。首先讓各個研修團隊的具體負責人和骨幹教師明確了此次校本課例研修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和具體開展方式及要求,其次讓他們知道自己在此次研修工作中所承擔的角色及重任。
2、在2014年4月25、26日,我校組織了全鎮所有教師在中心完小進行了《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研修的集中培訓(三期培訓)。在集中培訓活動上,學校領導組織了開班典禮,做了培訓動員講話。謝應平副校長總結和分析了第一輪研修的成果、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並學習了《西舍路鎮〈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研修實施方案》;魯學玲做了「課例研修活動的設計與主題的確定」、「觀察量表的設計與應用」、「理論總結和研修報告的撰寫」、「課例研修上交材料、考核方法的說明」等內容的培訓學習。代東川老師做了「課例研修方案的撰寫」、「課例研修的觀課、議課、課前會議、課後反思與改進課堂教學策略的確定」和「『三實踐兩反思』模式應注意的問題及初步創新」等內容的培訓。此次的集中培訓,細化了研修過程,明確各個階段的任務,讓全校教師對課例研修「三實踐兩反思」模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課例研修帶給教師自身的益處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明確了校本課例研修的目的和要求。
四、規范材料,頗花心思
根據楚雄市教育局《〈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此次的校本研修活動不再組織教師進行統一的考試,直接採取市級和學校綜合考核評價的辦法進行,因此,所涉及的材料之多,要求之高,都是在條件設施簡陋、教師緊缺的村下各個研修團隊難以解決的。於是,中心小學研修團隊通過研究決定統一為各個研修團隊提供了相對規范、完整、便於操作的研修材料模板。根據市上考核通知的要求,中心小學研修團隊細心的為各個研修團隊提供了以下模板材料:個人學習成果冊2本∕人,團隊研修活動過程材料2本∕團隊(囊括了整個研修過程中需要的所有材料)。同時,為規范材料,對各種材料的編輯整理做出了具體的要求。可謂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五、主題確定,嚴審把關
研修主題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課例研修的成敗,因此,中心小學研修團隊對各個團隊的研修主題進行審核把關。要求各個研修團隊在規定時間內將各自經過多次討論、反復斟酌確定的研修主題上報中心小學研修團隊進行審核,審核通過方可進行研修。一個研修主題,就凝聚了大家共同的心血,也喚起了各個研修團隊全體教師的研修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也從源頭就掌控了研修的正確方向。
六、宏觀調控,掌握動向
為了能更好的統籌和領導各個研修團隊的研修活動和協調學校其他各個方面的工作,中心小學研修團隊根據課例研修工作開展的要求和學校工作的具體情況,時刻對各個研修團隊的研修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對各個階段開展的工作具體的做了時間的限制。具體情況是:主題一的研修主題必須在2014年5月10日前上報中心小學研修團隊審核,所有研修活動及材料的撰寫和收集整理必須在2014年6月15日前完成。主題二的研修主題必須在2014年9月30日前上報中心小學研修團隊審核,所有研修活動必須在2014年10月31日前完成,包括兩個研修主題所有材料的撰寫和收集整理及對團隊成員的研修過程考核。2014年10月31日前,各個研修團隊必須將兩個研修主題的所有材料上交中心小學研修團隊進行考核。
七、反思總結,交流成果
為了進一步推進課例研修工作的開展,為了深入的了解各個研修團隊開展課例研修的具體情況,也為了盡可能的拓寬各個研修團隊的研修成果,我校在2014年秋季學期開學之初的校本培訓上,組織開展了各個研修團隊對研修主題一的成果交流會。交流會上,中心小學研修團隊組織評委進行了現場量化考核打分,成績計入對各個研修團隊的綜合考核評價中。學校領導還針對交流中各個研修團隊研修中透露出的問題進行了指導,提出了改進措施。通過開展成果交流會,在對比中,讓各個研修團隊看到了優點和不足,讓所有教師分享到了除自己團隊的研修成果外的其他有價值的研修成果,可謂一舉多得。
八、考核評估,有據可依
為了體現對各個研修團隊及個人考核的公平、公正、科學合理,避免出現架空各個研修團隊,直接由中心小學「暗箱操作」的嫌疑的現象,中心小學研修團隊特製定了較為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案。將占考核成績中40%的學校考核分為4塊進行,分別為集中培訓考核3%,對團隊考核佔10%,對個人考核佔15%,對教師的個人材料考核佔12%,並分別制定了相對科學合理的考評細則。確保對各個團隊和個人的研修考核,有據可依。
九、成績喜人,問題依存
在此次的校本課例研修中教師參與積極,學習認真,研修過程扎實,研討之風熱烈,最終學校教研有發展,教師有收獲,學生得受益。
1、順利完成教育局規定的培訓目標。《楚雄市<怎樣做課例研修>第二輪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中校本培訓的目標是:鞏固成果,反復實踐,開放課堂,分享經驗,增強實效,提高水平。學校根據「目標」開展西舍路鎮中心小學第二輪校本培訓工作,現已達到了目標。
(1)鞏固成果。經過第二輪的培訓,我校教師已掌握《怎樣做課例研修》理論部分精髓,鞏固了第一輪研修成果,深入開展課例研修,持續開放課堂,深度研究課堂教學,獲得部分教學策略,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取得了研修成果。達到了「鞏固成果」這個目標。
(2)反復實踐。在第二輪培訓中,我校把「三實踐兩反思」模式作為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的常態模式,通過組織教師全員參與,教師們自己發現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應用課前會議、主題選擇、觀課活動、觀察量表、課後會議、反思總結等團隊活動形式,教師們自己分享成功經驗,形成教學改進策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主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同時,通過反復實踐,反復研修,建設優秀的研修團隊、構建有發展性的研修制度,形成和諧生態的研修氛圍。
(3)開放課堂。新一輪課例研修就是要開放課堂,要讓教師組成團隊參與課堂教學,形成學生為主體的開放課堂,讓教師團隊來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讓問題解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教師在開放的課堂中形成學習共同體。我校通過把「三實踐兩反思」模式作為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的常態模式,通過組織教師全員參與,教師們自己發現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應用課前會議、主題選擇、觀課活動、觀察量表、課後會議、反思總結等團隊活動形式,教師們自己分享成功經驗,形成教學改進策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主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達到開放課堂目的。
(4)分享經驗。教師的專業成長其實就是思維的突破。教師們敞開心扉,在真誠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分享他人經驗,突破自己的思維,不斷成長。新一輪課例研修就是要在開放的課堂中,讓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自己的經驗,各抒己見,在圍繞主題(問題)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形成解決主題的策略,為教師們在自己的教學中遇到同樣的問題提供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把經驗升華為教學智慧。
(5)增強實效。第二輪培訓,我校在主題的選擇上已有新的突破,七個團隊均圍繞主題深入持續地開展「三實踐兩反思」研修活動,對確定的研修主題(問題)進行研究,形成解決研修主題的策略和方法,為改進教學行為提供有效的方法,增強研修實效,提升研修水平。
(6)提高水平。各研修團隊把研修與學校的課改熱點、難點結合起來,以課改熱點、難點為研修內容,以研修活動推進課改,把更新觀念、創新方法、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作為研修的目標,不斷提升研修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對「研修團隊」有了更深的認識。西舍路鎮中心小學第二次研修活動共組建七個研修團隊。每個團隊根據所選定的主題開展研修。研修過程中團隊成員有分工有合作,不存在邊緣教師,最終到達了研修目標。在自主與合作過程中,團隊成員對「研修團隊」有了更深的認識。
3、教師之間相互包容,和諧發展。人人都有性格,人人都有長處,人人都有短板。通過幾個月時間里的課例研修的開展,教師在課例研修活動中的交流討論,增進了教師間的溝通了解,增進了情誼,也讓每一位教師在交流中得到了成長,形成了教師之間相互包容,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4、過程大於結果。過程讓事物變得豐滿,結果讓事物有了歸宿,不是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能修成正果的。課例研修也是一樣,不是每次的研修都能成果顯著,但是教師參與了研修自己有了思考,有了提升。
5、方法多於問題。開展課例研修全過程可謂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組合成研修團隊就遇到了棘手的問題。第二研修團隊(安樂甸完小和達諾完小)和第六研修團隊(新華完小和德波苴完小)兩個完小的教師人數少,不足以組成一個研修團隊開展課例研修工作,就分別將兩個完小組成一個團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各研修團隊靠著團隊的力量逐一解決。
當然,在課例研修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各個研修團隊的成員大多是本完小的教師,缺少一些專業教學理論做指引,導致研修不盡如意。
2、教師緊缺,教學任務繁重,加之研修的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反思的時間較少、不夠深入。
3、由於各個團隊的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對課例研修的認識和相關理論學習研究不夠,所以造成各個團隊的研究成果也參差不齊,有很好的深度和廣度、具有推廣價值的研修成果很少。
總之,雖然此次課例研修活動各個團隊開展得很艱難也很累,但大家都覺得雖累卻值得,因為受益很多。雖說有成績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但課例研修它確實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它是幫助我們走出困境之門的鑰匙。通過此次校本研修活動,大家都一致認為:在今後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可以繼續採用課例研修「三實踐兩反思」的模式來開展學校教研工作。只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讓教師來反復實踐和反思,不計較開展次數的多少,每次都讓每一位教師覺得研有所得、研有所值,就一定能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針對性的解決「課例研修」和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讓老師在「課例研修」成果中受惠。

7. 關於陝西省新教改的實施 幫幫忙..

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三個面向」的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確定的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立足我省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富有時代特徵的陝西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全面提高我省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為陝西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構建西部強省地位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則
(一)實事求是的原則。結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實際,正確處理好課程改革目標與現實可行性之間的關系,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態度,客觀、科學地對待和處理課程改革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
(二)因地制宜的原則。針對我省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方面存在的顯著差異,在全省同步進行改革的前提下,應區分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允許差異化的發展,各地、各校應根據各自不同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新課程實施工作。
(三)以校為本的原則。普通高中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尊重普通高中在課改工作中的自主權和首創精神,切實做到「以校為本」,充分發揮學校實施新課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探索以學校為基地實施新課程的有效途徑和形式。
(四)科研引領的原則。新課程改革是一項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堅實的教育科研支撐。要切實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對實驗工作進行理論指導和專業引領,要採取有效措施,激發、調動和保護廣大教職工實驗新課程、探索新課程、研究新課程的熱情與積極性。
三、目標任務
(一)結合陝西實際,創造性地實施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各科課程標准(實驗)》,努力構建具有陝西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
(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積極探索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途徑,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有個性的發展,滿足陝西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要。
(三)探索學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方式與途徑,提高新課程實施的水平,為國家新課程的實施、推廣、完善和發展提供實踐經驗,為普通高中新課程的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完善提供實證性意見和客觀依據。
(四)構建我省高中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效機制,提高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建設與管理課程的能力,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逐步建立以校為本、聯校開發與共享課程資源的機制,營造課程實施的交流平台。
(五)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探索與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創建學校新的課程文化。
(六)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新課程理念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和教學水平監控體系,建立學生學業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定相結合的評價制度,探索建立與高中新課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七)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形成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促進全省普通高中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八)以課程改革為動力,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推動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內涵發展,使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水平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
四、組織與領導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廣、影響面大、社會關注度高。因此,必須加強對新課程實驗工作的組織與領導。
(一)充實陝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由省政府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省政府主管秘書長及教育廳、財政廳、發改委、人事廳負責人任副組長,教育廳辦公室、人事處、資金處、發展處、督導室、基教處、高教處、師資處、體衛藝處、德育處和省考試管理中心、省教科所、電教館、教育裝備中心、教材中心等處室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和領導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各項保障措施,全面部署實施課程改革工作。
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中的重大改革報請省人民政府同意。
(二)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辦公會議制度,由省教育廳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定期召集。廳基教處、辦公室、人事處、規劃處、資金處、高教處、職成處、師資處、督導辦、體衛藝處、德育處、省考試管理中心、省教科所、省電教館和省裝備中心等處室和單位負責人為辦公會議成員。辦公會議研究制訂各項政策和保障措施,就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成立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家指導組。指導組成員主要由省內有關高師院校、教科研單位的專家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代表組成,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小組領導下,進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理論研究,為行政決策提供咨詢,為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教師培訓等工作提供指導和專業支持。專家指導組辦公室設在省教科所,具體處理日常工作。
(四)各市、縣(市、區)都要建立在當地政府統籌領導下,參照省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的構成單位,充實和完善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領導機構和專家支持組織,明確職責,積極穩妥地推進高中新課程的實施。
(五)省、市、縣三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小組要加強對普通高中學校新課程實施工作的指導;要充分調動學校和師生自主參與新課程實驗、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的積極性;要充分發揮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的作用,並組織好對高中新課程實施工作的過程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反饋情況,總結經驗,獎勵先進,通過改革使每一所學校逐步建立起與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學校管理制度。
五、實施重點
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新課程實驗的研究
1. 成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項目研究組,組織力量對普通高中課程實驗中的各項工作開展專題研究,為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決策提供服務;以教育科研促課程改革,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到高中新課程實驗中;加強對高中學校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和專業引領,努力解決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2. 建立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制度,重點在制度建設、課程開設、課程管理、評價改革、校本教研、師資建設、設備配置、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為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成功經驗。
(二)組織新課程實驗的教師培訓
1. 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指導組統一組織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培訓,堅持「全員培訓」和「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採取「統一規劃,集中培訓,分段實施,研訓一體」的措施,在教育廳對全省普通高中校長、各地市教育局長、教研室主任進行通識培訓的基礎上,各地市要組織好對學科教師、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研員的學科課程標准培訓和學科教材培訓。
2. 充分發揮國家、省級培訓的作用,積極開展市級、縣級培訓和校本培訓,並注意做好「四個結合」,即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相結合、理念更新與課例分析相結合、專家講座與名師示範教學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培訓,使受培訓者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深刻領會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逐步按照新課程理念進行學校管理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3. 優化整合各類培訓機構的資源和力量,高等院校、教研部門、科研部門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職,共同做好培訓、咨詢、指導等工作。培訓者要先接受培訓,要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把握高中新課程的精神實質,研究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和解決思路,真正成為新課程實施的先行者,並在指導和服務於基層學校的過程中成長為新課程的專家。課改實施後,省教育廳將組織普通高中新課程講師團赴各地講課和指導培訓。
4. 堅持「邊改革、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將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始終貫穿於新課程實驗的全過程。培訓要求新、求實,努力更新培訓觀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和手段,要充分發揮案例研究和課例觀摩課在課改培訓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課改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 加快網路資源建設,充分發揮網路手段在高中課改培訓中的積極作用。省電教館和教科所要進一步完善陝西教育網和教研網站建設,加快資源建設步伐;要指導市縣相關部門做好教師利用網路資源學習、掌握高中課改知識的具體規劃和實施辦法。普通高中學校要加強和完善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等設施設備建設,引導並鼓勵教師利用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獲取各種高中課改資源。
(三)加強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建設與管理
1. 各普通高中都要成立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統籌負責學校新課程的實施、管理與評估。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下設各學科課程小組,各學科課程小組提出本學科的開課方案(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的學科、模塊、時間、任課教師,課程說明,以及選修課注意事項等),報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審定後實施。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在此基礎上編制學生選課指導手冊,指導和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科學、合理地選課。
2. 嚴格按照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的要求實施課程,學校在按計劃開設好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年度計劃,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好各類選修課程。各普通高中要按課程方案的要求開齊必修課程。省級標准化高中和新課改樣本學校要在選修課程開設方面為其他普通高中充分發揮示範、帶動和幫扶作用。
3. 積極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開設好通用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切實加強通用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考核、評價及學生校外活動的管理,在保證課程開設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保障活動課程的安全有效,防止活動課程學科化、課堂化的傾向,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新模式和新途徑。
4. 加強對實驗教材選用的指導與管理,統籌安排新課程實驗教材在全省的使用。編制《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選用指導意見》,提高學校實施課程、建設課程和管理課程的能力。積極引進、開發並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包括網路資源在內的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建立校際資源交流與共享機制,發揮課程資源的最大效能。
(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與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建設
1.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積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切實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意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2. 建立並完善學生選課指導制度,促進基於模塊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適應新課程需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逐步建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制度。
3. 建立學生學分管理制度。學校要根據課程方案的學分要求形成學年學分分配表。堅持客觀、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的標准、程序,規范操作過程,嚴禁學分認定中的營私舞弊、弄虛作假行為。
4.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根據新課程實施的需要,進行教師、場地、設備等學校現有人力和物力資源的重組和優化,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效益,探索建立適應模塊化教學特點、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組織和管理機制。
5. 加強學校教研組織的建設與重組,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課程發展的專業咨詢、指導和進修體系。組織並引導教師及時解決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五)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
1. 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場地和設施設備,引進、開發與利用好報刊、雜志、電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多樣性課程資源。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努力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利用和爭取學校所在地的工廠、社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為新課程實施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與成人教育的融合與滲透。農村學校要結合農村建設和發展的實際,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
2. 合理利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努力形成學校的課程資源體系。建立省、市、縣、校四級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資源網,形成課程資源共享機制。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開發課程資源,逐步實現學校與社會教育資源的接軌與共享。
3. 學校要在自主建設技術課程教室、購置技術課程教學設備的同時,積極與當地的職業技術院校、工業技術企業、農業技術企業聯合辦學,利用他們的師資和技術設備資源,落實通用技術等選修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活動。
(六)推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
1. 探索高中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引導學校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構建並形成發展性的評價制度。探索符合模塊課程特點的多樣化的考試方式,形成校內學分認定的規則和程序。
2. 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准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提高實施、開發、創新課程的能力,發揮評價對實施新課程的促進作用,努力營造實施新課程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3. 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學校自我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普通高中學校評估機制。引導學校圍繞辦學理念和發展規劃、學校組織與管理、教師隊伍建設與學生發展、學校環境與辦學條件以及學校與社區等方面進行經常化、制度化的評價。使普通高中評估成為保障新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4. 組織力量開展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和考試制度改革的研究,制定《陝西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六、選修課開設要求
考慮到全省各級各類普通高中學校在辦學基礎和辦學條件方面存在的較大差異,我們對選修課開設提出三類不同要求。
(一)選修課開設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學校要求)
1. 高一年級學生班額在64人以下;
2. 能夠開設各學科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課和40%的選修Ⅰ模塊,能滿足學生3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和在選修Ⅰ中獲得22個學分;
3. 學校開設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能滿足學生在選修Ⅱ中獲得6個學分;
4. 參與新課程的教師要全部參加新課程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能夠承擔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必修課程和選修模塊的教學工作;
5. 學校條件性資源能保證新課程開設的需要,並能夠重視教學過程中素材性資源的開發和生成;
6. 學校建立教師全員參與的校本教學研究制度,活動能夠正常開展;
7. 學校建立並全面實施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學生綜合評價制度;
8. 學校有整潔的環境、穩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校風與改革氛圍。
(二)省級標准化高中需要達到的要求
1. 能夠開設各學科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課和60%的選修Ⅰ模塊;
2. 能夠開好本省地方課程和若干門類校本課程;
3. 學校具有學生跨班級選課學習的條件;
4. 學生3年中獲得的選修學分高於28個學分(其中在選修Ⅰ中獲得的學分高於22個學分,在選修Ⅱ中獲得的學分高於6個學分);
5. 教師教學方式能服務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選擇性學習,學生學習新課程的自覺性和選擇性明顯提高;
6. 素材性資源受到重視和有效的開發利用,學校數字化課程資源能對教師教學提供有效幫助;
7. 學校校本教學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師普遍重視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三)省級示範高中需要達到的要求
1. 能夠開設各學科課程標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課和選修課;
2. 能夠基本按照學生選課要求開設高質量的選修課程,並形成學校的特色課程或優勢研究性學習項目;
3. 學校具有學生跨班級選課學習的條件,學生選課最低於開班人數可少到30人,並能允許部分優秀學生跨年級選課;
4. 學生3年中獲得的選修學分高於36個學分(其中在選修Ⅰ中獲得的學分高於28個學分,在選修Ⅱ中獲得的學分高於8個學分);
5. 教師能正確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課程教學,學生普遍學會自主學習和有選擇性的學習;
6. 新課程所需要的條件性資源完備,素材性資源受到普遍重視和生成利用,學校擁有能不斷更新和服務便捷的數字化課程資源;
7. 學校校本教學研究制度成效顯著,教師合作探究蔚然成風,反思教學已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
以上三類要求是我省對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選修課開設的條件劃分。全省各普通高中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對照三類要求作好改革規劃和具體的工作計劃,努力形成自己的課程特色,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
七、保障措施
為保證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需要各方面在政策支持、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制度建設、師資培訓、專業指導、輿論宣傳等方面做好准備並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供政策保障。為保障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努力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主要領導同志的理解與支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保障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有關的教師編制、經費投入、教學管理、督導評估、招生考試、條件裝備等配套政策制定好、落實好。省教育廳將定期交流各市有關信息,研究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和政策,共享資源和信息,推動各市課程改革工作的協調發展。
(二)落實課程改革專項經費。省教育廳將每年安排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專項經費,用於高中新課程組織、培訓、項目研究、課程資源的引進與開發、實驗推進以及檢查督導等各項工作。各市、縣(區)和普通高中學校也要根據當地實際,相應設立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專項經費,確保上述各項工作措施的有效實施。
(三)合理編制班級和配備教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學生實際人數和新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指導和督促學校合理編班,從2007年秋季招收的新生開始,把每班的學生人數限定在64人以內;同時爭取各級人事、編制部門的支持,按照學校實際班數和學生數,落實教師編制,為學校配備相應的教師。學校要有計劃地從工科院校、高師院校以及職業技術學院遴選優秀畢業生,通過教育科學和高中新課程培訓,充實高中技術課教師隊伍,以滿足技術課教學的需要。
(四)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按照新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和《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裝備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化建設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指導和支持普通高中加強校舍、圖書、體育場館、器材設施、實驗儀器、電教設備及各種軟體資源等方面的建設工作,不斷優化學校教育資源,努力使每所普通高中都能具備實施新課程方案所需的基本條件。
(五)重視師資培訓。要把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工作作為今後一個時期我省高中校長培訓和教師繼續教育的重點。從新課程改革和廣大學校、教師實施新課程的實際需要出發,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師培訓標准,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規劃,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培訓資源開發以及培訓評估和經費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不斷加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培訓質量。
(六)加強課程改革的專業研究和指導。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實現教研重心下移,市一級要逐步建立起面向全體普通高中學校的教研網路,發揮業務指導作用,加強教研工作的協作與對口支援,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教育質量較高地區以及樣本學校的示範作用。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項目的研究工作,針對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開展研究,對課程改革實踐進行指導。高中學校要主動加強與各級教研機構和高等師范院校的聯系,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形成自己的專業咨詢和專家指導隊伍。省教育廳將積極利用陝西教育網和省教科所教研網站,收集新課程實驗的有關信息,介紹改革動態,咨詢答疑,建立暢通的課程改革實驗信息溝通渠道。
(七)強化評估與督導。要建立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評估監控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省教育廳制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評估標准及評估方案》,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好對本地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專項調研和階段評估。將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納入對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和對普通高中辦學水平評估,監控各地新課程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反饋情況,總結經驗,獎勵先進,鞭策後進,確保每一所學校新課程實驗都能積極、穩妥、有序地進行。
(八)加強輿論宣傳。課改宣傳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向學生及其家長和全社會廣泛深入地宣傳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目的、任務和意義。爭取社區、家長的積極配合,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課程實驗的新機制,形成領導重視,群眾理解,全社會對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廣泛理解與支持的環境,努力營造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確保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各項目標的實現。
八、實施步驟
(一)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
1. 啟動、組織各種形式的研修活動
舉辦由市、縣教育局長、基教科(股)長、普通高中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並邀請縣(區)主管教育的副縣(區)長參加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研修班」,通過領導報告、通識培訓、學校實施新課程改革操作層面的培訓以及專家解說新課程標准等形式,使受培訓者充分認識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深入領會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精神實質。各有關處室和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啟動以下方案或意見的研究制定工作。
(1)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
(2)陝西省普通高中實施新課程高考改革方案
(3)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裝備建設工作指導意見
(4)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化建設工作指導意見
(5)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分管理指導意見
(6)陝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指導意見
(7)陝西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
(8)陝西省普通高中選課指導方案
(9)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校本評價指導意見
(10)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11)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選用指導意見
(12)陝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2. 確立樣本校聯系制度,每個市根據各地實際,分別在城市、農村、企事業辦學校等,確立2—5所各種類型的樣本學校,樣本學校可分別就選修課程開設、課程資源開發、校本教研、學分管理、選課指導制度等各個方面有側重地進行研究、學習和模擬實施,在改革中形成教育行政部門和專家能夠在學校層面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
3.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要制定本學校實施新課程的准備工作方案。各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對轄區內所有普通高中學校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2006年以前不能達到新課程實驗條件要求的學校,要通過布局調整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使高中教育的布局更加合理,滿足普通高中新課程對學校建設和辦學規模的要求。
(二)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1. 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省內有關新聞媒體,特別是《陝西教育》、《陝西教育科學研究》、《中教論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動態》和《陝西教育網》等教育刊物與網站,向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廣泛、深入宣傳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內容、措施及外省的改革動態。市、縣教育部門要積極向各級政府領導宣傳新課程改革,深刻認識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目標任務、課程結構的設計以及課程制度建設等重要問題,同時向高中學校和社會廣泛宣傳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社會認知程度。
2. 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對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實施新課程改革觀念轉變、認識程度、硬體設施以及選修課程的開設能力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調研,為指導各學校積極應對新課程及制定有關政策提供參考情況。
3. 省教育廳組織部分市、縣教育行政人員、教研人員和高中校長考察先期試驗省區的實驗情況,對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借鑒外省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4. 省教育廳完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各項政策。
5. 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督查力度,指導各普通高中學校嚴格按照省教育廳提出的選修課開設要求,合理規劃、認真實施,努力創造條件滿足新課程實驗的條件要求。各項准備工作必須在2007年8月就緒。
6. 各市要組織全市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動員大會暨通識培訓會;各校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陝西省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及其解讀,特別是要利用寒假組織開展高中新課程首期全員通識培訓工作。在此基礎上,各地、各校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實施方案。

8. 誰能傳我一份小學德育體系方案和小學生行為習慣校本教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建立體系、形成序列、注重養成、突出創新」為思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主要內容,為能形成「團結、活潑、嚴謹、求學」的班風,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成為時代發展需要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計劃。立足學校實際,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致入微,持之以恆。進一步加強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結合年級組實際情況全面落實「文化育人,和諧發展」的教育思路,創建「溫馨教室」;構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氛圍。學校的工作計劃是本計劃的基礎。目的是為學生負責,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學期的班級工作。

二、重點工作:

(一)行為規范工作:

1、工作目標

大力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行為規范訓練,提升養成教育的質量。

2、工作重點

(1)以「美麗的校園,我的家」為主線,抓實抓細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2)以學校校舍改建為契機,倡導學生以愛護學校為榮,損壞學校為恥。

(3)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通過教師當面輔導、紅領巾值日崗、少先隊隊風隊紀評比、年級組進行行為規范自我評價等制度,逐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提高自律能力。

(4)繼續組織學生參與「行規示範員」、「行規示範班」的爭創活動,使養成教育更有針對性,不斷提高學生在校一日規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計劃

1、工作目標

深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質量。

2、工作重點: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長的思想工作,調動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積極性,對本班學生和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2)不斷豐富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和形式。本期組織開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完成經驗總結,參加評比。

(3)不斷豐富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

A對一些特殊家庭學生做到重點上門家訪,對重點指導的學習型家庭做到上門指導,弘揚師德,讓師愛在學生家庭中閃光。

B、深入開展學習型家庭的創建工作。根據學校學習型家庭的創建目標,引導更多的家庭成為學習型家庭。

(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發揮德育課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國的重要節日,民族傳統節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紀念日,開展專題教育活動。

2、通過三維目標的落實,將民族精神教育有機地融入各科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德育基地活動,加強實踐體驗。

(四)、進一步推進校園、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創建「溫馨教室」。

1、充分發揮各班學習園地、黑板報、家校小報、小隊報等宣傳陣地的作用,營造和諧規范、積極進取的育人氛圍。

2、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爭創年級組特色文化,班級特色文化。創建「溫馨教室」。

(五)繼續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誠信品質教育。將生命教育與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機結合,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

本班共計36名學生,大家面臨小學畢業,課堂氛圍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少數雖然學生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但是作業的質量有待加強。少數學生學習方法不夠靈活,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較差。有近12個同學學習基礎不夠扎實,還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六年級的學生已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自製力又較弱,這種自身的矛盾要求教師應用新的工作方法,讓工作更有針對性,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三、德育理念: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四、奮斗目標:

有目的、有計劃,查漏補缺,扎扎實實搞好復習計劃,迎接畢業升學考試。

五、本學期工作重點:

1、努力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向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成為有禮貌、講文明、守紀律、講衛生的好少年。

2、狠抓後進生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能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3、加強對特長生的教育和培養,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美術、奧數、舞蹈體育、英語等興趣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做出成績。

4、加強學生辨是非的能力培養,由「他律」逐漸向「自律」過渡。

5、少先隊工作中,落實好雛鷹爭章活動,讓雛鷹爭章活動真正為學生的成長起到有效的作用。把園地由後黑板移到北牆壁,騰出後黑板作為學生的學習園地。

六、工作措施:

1、加強德育教育:利用各種有利的時間和活動(個體談話、班隊課、小型體育競賽、社會實踐、公益勞動或活動)施加影響,對學生講清意義,並做好總結,使其真正能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示;利用思想品德課,主題班會課的作用指導學生應該怎麼做,不應該做什麼。

2、後進生工作要加強,它是班級穩定和班風建設的重要因素: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幫一;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經常表揚,增強其自信心;與家長聯系,做好家長的工作樹立信心,共同確定幫助他們的辦法;多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對症下葯,以達到良好效果。公務員之家

3、形成競爭氛圍,互相幫、趕、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互幫、互學、互比的良好學習風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經常召開班幹部會,指導他們的工作方法,提高他們工作的能力,同時讓他們獻計獻策,共同建設班級。

5、協調好與其他任課老師的關系,共同對學生給予教育。

市重點中學新學期德育教育計劃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新時期的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德治校,強化管理,爭先創優,堅持綜合治理,培養學有所長、全面發展、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高素質人才,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

小學中年級德育教育安排部署

一、指導思想: 德育工作的開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落實《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綱要<試行>》……

中心小學校德育研修培訓計劃

本學期要認真組織教師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學習。進一步實施校本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完善廣大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知識層次,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教師成為……

中學德育團隊寒假工作計劃打算

一、指導思想 根據市區寒假工作的要求,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為宗旨,開展各種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寒假活動,指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度過一個「安全、健康、愉快、有益」的寒假……

閱讀全文

與校本培訓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活動策劃方案學校雙旦活動 瀏覽:123
北京電子商務創業園 瀏覽:851
免費下載小學校本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504
答謝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52
合作贊助策劃方案 瀏覽:949
月餅營銷方案人情消費 瀏覽:607
雷勵中國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29
南京綠燈俠電子商務 瀏覽:365
電大電子商務概真題論 瀏覽:896
網路營銷期末綜合題 瀏覽:46
徒步活動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538
超市dm策劃方案 瀏覽:975
上海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 瀏覽:14
電子商務績溪調研 瀏覽:913
傳統企業轉型如何應對電子商務 瀏覽:141
新加坡市場營銷碩士 瀏覽:71
安財貿市場營銷口號 瀏覽:661
電子商務運作教材 瀏覽:863
有促銷活動的蝴蝶形象 瀏覽:643
洽談會策劃方案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