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應用教育信息化促進課程改革的創新
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 我代表黨委、 行政向大家拜個年, 恭祝大家新春快樂、 合家幸福, 在新的一年中身體健康、 事業有成。 今天的會議,對常熟教育而言, 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次會議, 是進入「十一· 五」 的第一個重要會議, 既是「十· 五」 工作的總結會,又是「十一· 五」 的動員會, 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安排會, 可以說, 是一個承上啟下、 繼往開來的會議, 是一個總結成績、 鼓舞鬥志、 明確目 標、 奮發進取的會議。。 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日 益提高, 教育、學校、 教師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注, 新聞媒體頻繁開展系列報道, 堅持了正確的輿論導向, 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可以說, 經過「十· 五」 的快速發展, 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日 益迫切。 人民呼喚優質教育。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從幼兒園、 小學、 初中、 高中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能夠生動活潑地發展, 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種思想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也是教育發展的推動力。 人民群眾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市場, 就是教育發展的目 標。 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 常熟教育, 已經到了重新定位、 再樹新標的歷史時刻, 所以說, 建設現代教育名城時不我待!常熟教育, 經過多年的能量積聚和近幾年的奮力沖刺,已經跨上了一個很高的平台。 要實現躋身江蘇教育第一方陣, 領跑蘇州教育的奮斗目 標, 就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大力實施教育均衡化、 優質化、 多元化、 信息化、 國際化戰略, 積極構建全民教育、 終身教育、 優質教育體系, 確保各項教育事業的全面、 協調、 可持續發展。 常熟教育, 已經到了轉軌提速、 再創輝煌的關鍵時期, 所以說, 建設教育名城責無旁貸!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 是一面鮮明的旗幟, 一個具體的目 標具有豐富的內涵, 具體來說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比例最直接地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是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最主要的核心指標。 到 201 0 年, 1 00%的公辦幼兒園達到蘇州市示範幼兒園標准, 60%達到省示範幼兒園標准; 1 00%的完小成為常熟市示範完小, 1 00%的中心小學成為蘇州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 超過 45%的中心小學達到省實驗小學標准; 獨立初中 1 00%建成省示範初中。 規模高中 1 00%建成三星級以上優質高中, 其中 50%建成省四星級高中。 力爭2 所高中達到五星級標准。 整個基礎教育實現優質資源全覆蓋。 50%的職業學校達到省重點學校標准, 職教中心成為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基本形成以職教中心校為龍頭, 並有 3 所以上重點職業學校為支撐的職業教育新格局。 基本建成優質、 開放的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新一輪的均衡發展是高水平的均衡, 是在優質化前提下的均衡化。 到 201 0 年, 實現高標准、 高水平、 高質量普及1 5 年教育,高中段教育入學率達 98%以上; 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體系不斷優化, 基本滿足人力資源和勞動力市場需求,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70%以上; 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超過1 5 年。 各類教育基本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質量觀、 人才觀, 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特長, 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流動兒童少年、特殊兒童、 貧困家庭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關注和保障。優質教育的核心是優質的師資, 現代教育名城需要現代教育大師、 名師來支撐。 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質好、 理論根底深、 業務能力強、 管理水平高的校長隊伍, 校長要形成先進的辦學理念、 清晰的辦學思路、 明確的辦學目 標, 到 201 0 年, 蘇州市名校長、 十傑校長要達到 1 0 名 , 常熟市名 校長要達到 1 5 名 ; 建立一支為人師表、 依法執教、 教書育人、 敬業愛崗、 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全體教師自 覺遵守師德規范, 努力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科研型教師、 學者型教師不斷涌現。 到 201 0 年, 在職特級教師要達到 1 5 名, 蘇州市名教師要達到 20 名, 蘇州市學術帶頭人、 學科帶頭人要達到 1 00 名, 市級以上骨幹教師的比例要達到 30%。去年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為民辦教育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省委李源朝書記指出: 「民辦教育辦得越多, 公辦教育就能辦得越好」 。 「十一· 五」 期間, 在堅持義務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 社會力量辦學為補充的同時, 積極貫徹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 積極鼓勵各類社會資本、 國外資本出資辦學、 捐資助學, 推動非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的發展。 新辦幼兒園原則上以民辦為主。 幼兒教育和高中教育可實行更為靈活、 開放的辦學模式: 鼓勵和支持部分學校在不改變公辦學校性質、 不涉及產權流轉的前提下, 按民辦學校機制運行; 允許部分學校整體轉制為民辦學校; 允許部分學校經有權部門批准後進行股份制改造,與非公有資本合作辦學。 到 201 0 年, 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 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教育信息化水平最直接地體現了教育現代化水平, 現代教育名 城提供的是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技術裝備水平的同時, 著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大力開發網路課程、 網路教學, 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 能夠通過信息網路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 到 201 0 年, 所有中 小學全部成為 蘇州 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 30%以上成為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 國際化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國際化水平反映了一個地區教育的開放程度和教育資源的多元化水平。 「十一· 五」 期間, 要加強與國內外學校的交流合作, 加快引 進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教育手段; 吸引國內外知名教育機構來常投資辦學; 鼓勵、 支持各學校依託國際友城, 與國際知名 學校締結國際友好學校,開展合作辦學, 這方面, 希望職教中心要積極爭取, 主動出擊,尋找合作夥伴, 進行實質性的探索; 到 201 0 年, 建設 1 —2 個教師、 學生海外交流、 培訓基地; 有條件的學校都要積極引進外籍教師, 吸納外籍學生。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 目 標遠大, 任務艱巨。 現在,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光榮地落在我們在座各位的肩膀上。 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 人生就是為一大事來, 為一大事去! 能夠承載這樣的歷史使命, 完成偉大的壯舉, 將是今後我們人生旅程中最值得回憶和驕傲的一件大事! 我們倍感壓力, 也倍感榮幸。 為了早日 實現這一歷史性的目 標, 我們首先要做到三個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爭先的勇氣和善抓機遇的意識。 搶得先機就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全體教育工作者要繼續發揚勇於爭先、 敢於拼搏的精神, 發揚人爭先進、 事爭一流, 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要用新一輪的思想解放來審視和對待發展中的困難和矛盾, 要善於在優勢中找差距, 在困難中找機遇; 在考慮問題和謀劃工作的時候, 要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 勝人一籌。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通過改革來推動, 需要通過創新來實現。 我們要進一步放大視野、 開闊胸襟、 拓寬思路, 學習借鑒、 兼收並蓄, 取他人發展之長, 創常熟教育之新; 要在全面規劃、 通盤考慮的基礎上, 瞄準增長點,盯住突破口, 大膽想、 勇敢闖、 堅決試, 千方百計加快發展步伐。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奮發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 勁可鼓, 不可泄。 我們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態, 樹立不說則已, 說了就干, 不幹則已, 干就干好的工作追求; 樹立大提高、 大發展信心, 作好吃大苦、 耐大勞的准備, 腳踏實地, 勤奮工作, 謀求實效。同志們, 2006 年是「十一· 五」 的起步年、 奠基年。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2006 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對全面實現「十一· 五」 奮斗目 標, 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2006 年全市教育工作具體要做到「 啃住一個目 標, 突出八大重點」 。即: 「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 建設現代教育名城需要數量眾多的現代名校來支撐。 「十一· 五」 期間, 我們要打造一批常熟現代教育名校, 打造一批現代教育名師。 各校要以推進建設現代教育名城為總目 標, 切實增強機遇意識、 發展意識、 品牌意識,對照現代教育名 城的內涵和指標要求, 正確定位, 明確具體目標, 制定可操作計劃, 既要在面上統籌兼顧, 全面提升; 又要結合本校實際, 凸現發展特色, 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底蘊深厚、 質量一流、 特色鮮明、 家長嚮往、 社會公認的現代教育名校。要把教學質量視作教育的生命和靈魂。 只有高質量的教育, 才是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才能為建設現代教育名城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是我們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 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所形成的共識。 我們要繼續堅持 「質量中心」 意識, 堅持「科研先導」 策略, 認真配備普通高中師資, 力求達到師資力量的優化組合; 進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培優力度, 擴大高考高分段學生群體和「拔尖學生」 群體; 進一步加強對高考改革的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增強高考復習的針對性, 確保大面積豐收、 尖子生更尖, 爭取再出狀元 。 2006 年, 高考本二以上達線人數要力爭突破2000 大關, 總錄取人數要力爭達到 3200 人, 總錄取率達到 90%以上; 職業教育要升學與就業兩手齊抓, 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超過 95%, 並不斷提高就業質量, 普通高校單獨招生考試本科錄取要達到 1 60 人,總錄取率超過90%;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57%, 總體質量在蘇州大市要處於領跑態勢, 實現「十一· 五」 的「開門紅」 。 不斷提高小學教學質量。 執行好小學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制度, 加強對小學教學質量的跟蹤調研; 2006 年小學畢業班畢業考試和非畢業班期中考試, 語文、 數學、 英語全科合格率達到 90%以上。 繼續提高初中教學質量。 抓好初中各年級教學, 切實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 2006 年屆初中畢業生是參加課改實驗後的第二屆畢業生,要在總結上屆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對考試方式、 命題要求、 試卷難度等各個環節的研究和管理, 力爭使今年全市中考全科跟蹤合格率達到 70%, 優秀率達到 30%, 初升高比率超過97%。教育布局調整經過多年的努力和近三年的沖刺, 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多年的實踐也表明, 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 對於全盤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育布局調整, 合民情、 順民意、 得民心! 今年是我市教育布局調整的又一個關鍵之年。 我們一定要牢牢確立全市「一盤棋」 意識, 奮力突破資金和拆遷的「瓶頸」 , 既在工作上落實維護穩定的各項措施, 又在輿論上形成促進穩定的良好氛圍, 加快推進尚湖高級中學、 實驗中學、 石梅小學的改造和擴建, 加快明日 星城小學建設和義庄小學、 福山中心小學的易地新建。 要以布局調整為契機, 進一步加大改造薄弱學校的力度。要加強對薄弱學校的調研和督導, 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和扶持。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資金支持師資支撐, 為全面提高薄弱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時, 要繼續撤並村校, 力爭使全市小學調整到 90 所以內。 要以布局調整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拓展。 今年周行幼兒園要確保成功創建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 使我市的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數量達到 20 所; 義庄小學、 顏港小學、 王莊小學要積極為創建省實驗小學做好前期准備工作; 實驗中學等 3 所初中要抓緊做好省示範初中的創建准備工作, 確保順利通過驗收, 使我市的省示範初中數量達到 23 所; 尚湖高級中學要邊建設邊抓緊做好創建三星級普通高中的准備, 省中要啟動爭創五星級普通高中工作。 同時, 職教中心要爭創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碧溪職中、 練塘職業技術學校、 白茆職中要努力創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要加快名教師名校長隊伍建設步伐, 著力構築人才高地, 繼續實施骨幹教師研修計劃, 促進優秀人才可持續發展。 針對不同的對象, 認真制定培養規劃,實行分類培養。 辦好第二屆名教師培訓班, 積極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級、 省級培訓和出國培訓, 加快「雙師型」 教師培養, 放大英語骨幹教師和「雙語教學」 骨幹教師的群體, 輻射全市中小學。 充分發揮特級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 打造一批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層次教育人才。 要努力提升學校領導幹部的治校水平和專業素養。 積極與中央教科所聯合舉辦中小學正職校長培訓班, 要通過理論研討、 讀書活動、 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 進一步引導學校領導幹部注重對科學管理、 人本管理的理性思考, 不斷提高學校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要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業務素養, 要積極鼓勵全體教師參與學歷進修, 2006 年,普通高中、 中等職校教師的本科率要達到 98%和 82%, 初中教師本科率要達到 73%, 小學教師大專率、 本科率要分別達到 80%和 20%, 幼兒園教師大專率、 本科率要分別達到 82%和 1 5%。 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 推動教師培養模式創新, 大力推進教師教育的專業化。 要以創建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 先進學校為契機, 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要認真總結教師教育的成功經驗, 以新理念、 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 全面開展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 努力提高在職教師的專業水平。 要以深入實施校本培訓為重點, 從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入手, 建立高效、 務實的校本培訓機制, 不斷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 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認真研究教師流動和交流幫扶的各種政策, 包括制訂有利於農村學校發展的教師流動政策。 鼓勵城區學校骨幹教師到農村掛職、 支教, 有計劃的選送一批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脫產培訓,新聘任的教師要優先安排到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學校任教。 要把到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的經歷作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 評選優秀教師、 特級教師的必備條件。 要通過教師隊伍的互幫互帶推動常熟教育實現高位均衡。要進一步貫徹中央8 號文件精神,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實效性、 時代性為目 標, 不斷加強德育工作的體驗性、 實踐性和滲透性, 進一步發揮德育工作的核心保障作用。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 誠信教育、 遵紀守法教育、 倫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廉潔文化教育等貫穿於教育的各個階段, 貫穿於青少年成長的全過程。 要不斷加強德育科研,創新德育途徑和方式方法, 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特別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提高全體師生的心理素質和法制意識。 充分利用蔣巷村野營基地等社會實踐基地, 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要進一步規范並創新有效的德育管理機制,進一步呼籲並爭取家庭、 社會各方關心青少年培養, 努力形成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合力, 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要全面推進職業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創新, 做強做優職教中心, 逐步形成常熟職業教育集約發展新優勢。 積極探索建立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完善技術崗位就業准入制度; 深化職業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改革, 推行工學結合、 校企結合的「訂單式」 人才培養模式; 要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職教中心的現代農業、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要積極創建「 省緊缺人才培訓基地」 , 全市職業學校要創建省、 蘇州市示範專業 2-3 個, 成人教育要進一步完善網路, 不斷提高服務「三農 」 的水平, 創建蘇州市「社區教育實驗區」 1 個, 蘇州市「現代農民教育中心」 、 「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 各1 個, 依託基地積極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計劃、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學校的穩定和安全問題, 關乎生命, 關乎全局。 責任重於泰山, 穩定壓倒一切。 各校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責任感, 緊緊圍繞「建設平安常熟, 創建平安校園」 的總體目 標, 按照「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 的方針, 深入開展安全教育, 要與當地公安、 衛生、 工商、 城管等部門密切聯系, 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 進一步落實校園安全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 「重視重視再重視, 盡心盡心再盡心」 , 做到警鍾長鳴, 防微杜漸, 確保全年學校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確保學校全體師生生命和財物安全。進一步加強宏觀思考和戰略研究,認真謀劃好未來工作。 開始實施《常熟市教育事業「十一· 五」 規劃》 , 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加強分類指導和規劃, 推動各校制訂並實施教育事業「十一· 五」 規劃。 強化教育宏觀管理和服務, 深化教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務信息化。 大力推行校務公開, 拓寬民主參與管理的渠道, 完善學校自 律和監督機制, 同時, 要認真落實好免費義務教育的政策, 切實解決好在實施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全年繼續創建「蘇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 1 0 所以上, 並開始實施 「蘇州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和「江蘇省依法治校先進學校」 的創建活動。 要強化教育督導評估工作, 堅持督政與督學相結合,加大督政的力度, 認真開展教育經費落實情況的專項督查。教育關繫到千家萬戶, 寄託著家庭、 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必然受到廣大群眾和社會的極大關注, 因此,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積極主動地抓好宣傳輿論工作。 要更加主動地推進信息的公開和宣傳, 要全面而深刻地向人民群眾宣傳教育的方針、 路線和各項政策措施; 要大力宣傳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偉大成就, 宣傳青少年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 宣傳各級黨委和政府、 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 支持和幫助, 宣傳教育系統的廣大幹部和教職員工為推進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所付出的艱苦努力。 要更加主動地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批評, 歡迎監督, 歡迎批評, 進而標本兼治,推進工作。 要更加主動地加強對教育熱點問題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對布局調整、 施教區域劃分、 招生政策、 教育收費等社會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要及時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爭取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機關和各學校都要加強和新聞媒體的溝通,歡迎他們更好地為教育發展鼓勁、 為教育改革正名, 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建設性的社會輿論環境。同志們, 歲月 流光溢彩, 佳節紛至沓來。 在滿懷喜悅和希望邁入新春之際, 在充滿信心和期盼跨入「十一· 五」 之際, 我 們堅信,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在各鎮( 場) 黨委、 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在教育系統一萬多名 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一定會早日 把我市打造成一個底蘊豐厚、 實力雄厚、 品位高雅的現代教育名城。最後, 再次祝願各位領導、 各位同志身體健康, 事業進步,合家幸福! 衷心祝福我們的事業繼往開來, 再創輝煌!
B. 什麼是學校信息化
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各個領域愈來愈被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由於政府的重視,部分學校的硬體建設速度超過軟體建設速度,每個教師擁有了夢寐以求的手提電腦,每間課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平台。從個別的電教室到完整校園網的建立以及城域教育網的迅速興起,這種趨勢使得教育信息化的課題擺在學校發展的重要日程上。
華東師范大學祝智庭教授認為,教育信息化應被看作為一個過程,其主要特點是在教育過程中廣泛應用以電腦多媒體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本文試圖從實踐的角度,圍繞觀念、素養、方法三方面,闡述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各階段的特徵及相應措施,為制定確實可行的信息化實施方案提供較為有力的論證。
一、信息化的准備
現代教育信息化准備階段,以硬體建設為基礎,以現代教育觀念的形成、信息化教學的逐步呈現為其主要特徵。這一過程中,各學校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提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開始展現出強大的功能與魅力。雖然教學過程中還不能普遍使用電腦多媒體技術,但是局部的信息化教學以全新的手段和狀態,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教育信息化打下了基礎:
●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包括:電腦室的建設與管理;電腦科組的成立;學會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創新的課程目標與理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與實踐;學科評價的初步探索等。受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這一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尚未充分考慮教學信息化的實際需要,信息技術還不能迅速成為一門求知的工具,學生們在為將來而學。
●局部信息化教學。關於信息化教學的概念,專家們尚未有統一的定論。更多的一線教師傾向於把信息化教學(局部的)作為一種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利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這一時期,電教室的建設與管理是重點,教師們在這里主要進行研討課活動,並且積累、推廣了大量信息化教學的經驗。同時,隨著整個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學校在網站建設、電子備課方面也取得進展,綜控室的建設得到加強。通過與城域教育網的互聯,學校獲取外界信息、加強信息交流的能力大大提高。
●教師隊伍培訓。學校電腦科組成立後,專業電腦教師逐步取代業余電腦老師。以電腦科組為骨乾的電教小組在校本培訓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他們在研討課中讓其他教師「眼見為實」,大力倡導以電腦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帶頭將學校融入信息社會之中,形成教育信息化的觀念。學校以「培訓班」的形式,使得多數教師逐步達到國家現行的「中級」水平,即能掌握一般教學應用軟體並具備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但是,由於硬體建設的滯後,多數教師非常無賴地將「中級」證書作為評定職稱的依據,而且因為不能迅速地學以致用,導致了重復培訓。
●分步建設,循序漸進。由於國家的倡導,學校盡管財力有限,仍然竭盡全力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在網路硬體建設未完成之前,我們的工作還不能稱為完整意義上的信息化實施,靠移動盤實現信息與知識的慢速共享,還只能叫機械化。這種艱難的探索,客觀上強迫學校形成了一種超前意識,為了不搞重復建設,充分利用、開發有限資源,必須尋找理論與技術的支撐。這樣,為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春天,讓校園網從一開始就發揮最大的效益,信息化的領導意識、網路管理人才以及信息化實施能力已經初步具備。
二、信息化的實施
校園網的建成,是信息化工程進入發展時期的標志。除了校園網,學校內的廣播系統、通訊系統、電子閱覽系統等也必須具備,以便形成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系統工程。對學校而言,這項系統工程將逐步改變傳統校園的含義,它可以實現教師去集體備課室的零距離,可以第一時間讓學生了解印度洋海嘯或者伊拉克戰爭,大大增強校園的開放性。如何應用校園網的強大功能,成為信息化進程中要縝密規劃的第一個方案。我們要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堅持教育本位;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堅持應用與開發(二次)相結合,不能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擴大教育成本;要樹立全局觀念,將信息化作為改革的目標,把改革作為信息化的動力。
●教學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學信息化,校園網的第一功能是在教學中的應用。發展階段的重、難點都是教學信息化應用策略的研究與實踐。首先,學校可以借鑒推普工作的做法,要有相關制度要求教師在實踐中「必須用」。其次,加強研究,解決「怎樣用」。這方面已有經驗積累,但遠遠不夠。我們還要結合課程改革,進一步探討信息化教學的各種方法,特別是研究學的方法,始終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避免把多媒體平台變成教師的替身,努力為學生創設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教育創新。再次,構建管理平台,依靠校園網,優化備課、檢查、評價等常規管理,其目的是通過網路化減輕以往工作的繁瑣,讓教師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教學研究。
●資源庫的建設。信息化的核心在於資源共享。針對實際工作的分工或者應用的需要,資源庫應該既容易儲存又便於檢索、下載。比如,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我們可以組織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有計劃、分階段地將所有課程的教學教案或電子教案、試題設計、教學方法等,分章分節地開發出來(當然也可以部分購買),進行系統儲存。然後,通過專業管理員的培訓指引,教師要能夠在數秒鍾的時間內檢索、下載到所需信息資源。這個過程中,要作重解決三個問題。第一,繁重的錄入工作不可避免,必須發揮集體的力量合作完成,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一蹴而就。第二,討論撰寫教案重要還是研究教法重要。筆者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所需要的教案可以從資源庫中下載並加以更正,把時間用來撰寫教學後記更有價值。當然,三年以下教齡的教師除外。第三,利用互動中產生的信息資源完善資源庫。比如「更正的教案」是否應該取代原有教案?或者同類教案並存,以供選擇?我們可以採用「管理+專業+研究」的策略,以科組為單位決定取捨。這樣,「建設」的「過程性」就體現出來,說明資源庫是在利用中不斷充實完善的。
另外,在建設資源庫的同時,我們要將網站、資料室以及文學社等部門重點加以整合,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還要完善學校管理、德育、科研、後勤等相關信息資源的建設,樹立全新的資源觀,做好長遠規劃,為信息化實施提供能源寶藏。
●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的關鍵還是管理。一是對系統和設備的管理,二是管理信息化。前者的目標是確保信息渠道的暢通,包括關鍵功能室、安全、故障、效率、網線、以及IP地址、郵箱等的管理。如果渠道不暢通,整個系統就會變成聾子的耳朵。學校需要改變以往「場室管理」的做法,靠專業人員組成得力的機構,按特殊崗位重新分工。後者的目標是高效與創新。如何保證學校管理層的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每個部門或者每個師生,或者又怎樣第一時間收集到下邊的信息,這就需要依靠校園網構建一個管理平台。網路下的管理,僅僅具備服務意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技術支撐。學校領導只有參加培訓,才能進一步了解校園網的功能與作用,才能建好並用好這個平台,才能制定、落實相關可行的制度。信息化過程中,整個管理機制終將發生變化,諸如通知的發布、文明班評比以及教師績效考核等。我們要堅持管理與應用結合,應用與評價掛鉤。只有這樣,才能加快信息化步伐。
三、信息化展望
展望未來,可以減少信息化的彎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校園網將成為教育的中心,校園將更加開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將通過網路實現統一,為人類的終身教育提供美好前景。那時,信息技術將與「衣、食、住、行」並列,信息技術教育將「從娃娃抓起」,成為必修課;社會普及程度極高,包括家長學校的課程都將以信息化為主;教師培訓的難度、規模會更大,教師職業的地位、整體競爭力將大大提高;甚至可以預見,全社會教育體制也會隨之改變。
所有這些告知我們,學校信息化進程必須走在社會的前邊,信息化過程中的學校教育改革是全面性、革命性的。站在信息化的門口,讓我們繼續以人的發展為目標,精心規劃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實施方案,做信息社會的排頭兵吧。
C. 如何在學校現有條件基礎上推進信息化工作
都需要進抄一步完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考核與評價問題,優質資源無法共享的現狀\r\n教師培訓作為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舉措、系統規劃與管理,制約這些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瓶頸、貧困地區和基礎薄弱學校而言、素質和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對於經濟發達地區而言,經費的投入與保證仍然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部分培訓者的觀念、校本培訓問題,但軟體資源相對缺乏面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區域信息化推進工作的迅速發展。\r\n缺乏對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整體,造成一些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硬體浪費嚴重,缺乏對區域教育信息化中投資-效益監督與管理的有效機制,技術和硬體設備已不是突出問題,是傳統教育觀念與現行教育評價-管理體制的束縛,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教師信息素養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前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障礙和瓶頸。而對於那些邊遠
D. 簡述信息社會教育的時代特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對於學校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而計算機及網路技術是自印刷術發明以來對教育最具革命性影響的技術。計算機網路上的電子化課程知識更新可發生在一周之內,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加快知識更新速度。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自由探索,有利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另外,教育信息化能夠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把外部世界引人課堂,使學生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為接近的體驗。比如: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研製了一個網上虛擬實驗室軟體,允許學生通過遠程聯網獲取專業天文望遠鏡收集的觀測數據。新的技術手段創造出更多新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
一、人網建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信息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以前瞻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事實。在構建校園網之前,應先搞好人員的培訓。「機」是要靠「人」去掌握的。「校園網」的效益應該是「人」與「機」的乘積。
我們的做法是:(1)由各學科的骨幹教師組成一支探索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的隊伍,他們都是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的排頭兵。(2)設立教研組微機管理員、班級微機管理員,他們是信息化網路上的點(host)。(3)成立興趣小組,以帶動全校學生的信息化水平。
同時,為實現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的目標,學校根據自身實際,立足「校本培訓」。「校本培訓」的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師德規范,幫助教師確立素質教育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技能。從96年起,我校開辦了「青年教師進修學校」並建立一套良好的運行機制。首先是組織機制,由校長兼任進修學校校長,副校長兼任班主任;其次是激勵機制,我們採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激勵措施;第三是制約機制;第四是保障機制,規定每周四晚上和暑期15天至20天時間用於「校本培訓」;最後是考核機制,我們把培訓人員分成四類(學校管理人員、系統管理人員、信息發布人員、應用人員)進行考核。我們根據學校發展和教職工需要實行菜單式培訓,隨著培訓向更深層次發展,學校校本培訓發展成以在線自學為主。學校專門建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網站」,網站提供了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考核相關信息資料,對每個學員的在線學習、培訓,進行全程跟蹤和記錄,並和學校教職工總資料庫相連。
二、建設數字化「圖書館」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圖書館應該是各種信息的集散地,是同學們的「大課堂」、教師們的「終身學校」。圖書館不能僅僅停留在印刷型文獻的借借還還上,應該深入到文獻的內容之中,解析和細化出精髓所在,歸納、整理出趨勢性的預報、提示,同時,應充分地調動每一位讀者和利用者的主觀能動性,發現、收集和引導人的思維信息。開辟電子閱覽室不僅是增加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閱覽場所,它的意義在於創建了一種全新的互動式學習理念,為學習者提供了被學習的機會,學生在這里,不但是在接受知識(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自主的選擇過程),而且是在創造和傳遞經過加工的新的信息。
我校圖書中心在服務功能上擯棄了傳統的單一借、閱形式,向傳播知識、提供信息、交流情感、文化陶冶等多元化、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功能轉化;在服務手段上實現計算機的全流程管理和區域網的專網設置,采、編、流過程的科學監控和數據分析。在校園網上完善了包括電子出版物在內的圖書文獻管理系統,通過校園網做到所有節點、終端的實時登錄、互動式查詢。利用互聯網開展專題網站鏡像、文獻資源介紹。建立網上書屋,並聯系學校教改的重點,建立相關的專題資料庫及素材庫。同時,購置了大量的各類光碟學習軟體供學生隨意調用。
三、建設校園Web信息資源
學校的Web空間建設,應圍繞教育這根主線,在網上體現校園文化。我校Web數碼校園分成信息化辦公、校園管理服務、數碼圖書館(信息資料中心)、虛擬教學區、虛擬生活區幾部分。設置有以下模塊:學校介紹、新聞傳真、BBS、智能辦公系統、個人主頁管理、教學資源管理、休閑娛樂中心等。
1、學校介紹模塊 介紹學校發展概況、學校特色,展示學校圖片資料。學校各處室、各教研組及學校社團組織,設計製作自己的主頁。突出各組的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將主頁設計得精彩紛呈,春意盎然。並不斷補充、更新、完善,不時讓人獲得意外的驚喜。
2、教學管理信息模塊 智能網路辦公教學系統突出教工管理、學生管理與班級管理。可公布教工所在部門的個人資料。支持信息檢索,提供優秀的文學作品、科技作品,提供各種各類的文字、聲音、動畫、圖片等素材,支持教師利用網路上的資源進行備課,並製作適合不同學科的教案。
3、網路BBS模塊 安裝電子公告牌,供師生發布信息用。如我們開設了「教學論壇」,將當前教育戰線的熱點問題上網討論,我校近期由校長室發起,進行了「素質教育與學生『減負』」大討論,師生們紛紛將自己的看法與建議發表在網上,促進了教育教學研究與交流。另外開設了聊天室,供師生即時交流,開設網路會議室,在網上開會。
4、個人主頁管理模塊 提供FTP空間,鏈接師生的個人主頁,展示教師和學生的主頁風采,教師主頁中的多媒體課件可供下載便於互相交流。
5、站點服務模塊 提供FTP文件上傳服務、提供E-mail電子郵件服務及其他一些技術服務。
四、創造網路化的學習環境,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年年講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病,那麼,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點在哪裡?我們認為要在改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要在時間、地點和教學信息上有所突破,提供一個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僅僅起主導和組織作用的環境。
把計算機引入教學,為我們提供了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良好機會。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的交互性和個別化特點越來越多地受到學校現代化教學的重視,特別是網路和多媒體技術與教育理論結合的CAI環境,能真正改變學生和教師的位置,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思想。
我們創造的網路化學習環境,使全校師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瞬間找到所需的信息。學生可隨時利用網路探索世界,用網路連接世界,做到有需要就上網,有問題就查網。學生還利用網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他們可以利用網路大膽地對學校的工作和老師的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有些還可以直接與老師和校長發電子郵件,討論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由於每個班級都有主頁,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的E—mail賬號,有的學生還有個人主頁,因而在網上公共欄中同學們可以自由地發布各種社團活動的信息、問題征解,還可進行最佳班級主頁評比、個人主頁評比、學生自製專題網站、組織同學網上專題討論、發表優秀習作等活動。這些網路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網路技術、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探索現代德育的模式
現在Internet上有不少黃色的,甚至是黑色的信息,大量的是灰色的信息。這些信息肯定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對我們傳統的德育模式提出挑戰。這就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使德育工作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害怕挑戰,迴避挑戰,都是不可能的。我校迎接挑戰,積極探索。一是用好紅色網站,我們首先組織師生自由訪問「紅色網站」,用馬列主義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其次是我們在網上開辦「課外青年學生法校」、「業余黨校」、「共青團校」,開展虛擬的德育活動。再次是開辟健康的聊天室,由優秀學生幹部輪流值班與學生聊天。最後,開展網上心理咨詢。網上心理咨詢,由於是人一機一人的模式,學生肯把自己不願公開的心理困惑告訴心理輔導教師,以求得幫助,採用的方式可以發E-mail,或用網上聊天的形式。但這種模式與人與人心理咨詢的模式相比,缺少情感的交流。我校正在探索把這二種模式有機結合的新模式。
至此,我校的校園網形成以「硬體+軟體+現代教學模式」為特徵的第三代校園網。目前,我們已成立了「21世紀數碼校園與教育形態研究小組」,用不長的時間建設一個虛擬的(網上的)錫南高中(e—campus)。使真實的與虛擬的校園互動互補,必然推動錫南高中向更高的層次躍進。
E. 如何助推教育信息化發展
面對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區域信息化推進工作的迅速發展,對於經濟發達地區而言,技術和硬體設備已不是突出問題,制約這些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傳統教育觀念與現行教育評價-管理體制的束縛。而對於那些邊遠、貧困地區和基礎薄弱學校而言,經費的投入與保證仍然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缺乏對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系統規劃與管理,缺乏對區域教育信息化中投資-效益監督與管理的有效機制,造成一些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硬體浪費嚴重,但軟體資源相對缺乏,優質資源無法共享的現狀
教師培訓作為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舉措,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部分培訓者的觀念、素質和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考核與評價問題、校本培訓問題、教師信息素養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前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障礙和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