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輸血不良反應的幾種類型及其機制
本文對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如非溶血性發熱反應、溶血反應、過敏反應和大量輸血的不內良反應進行了綜述,並對這容些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機制進行了闡述。非溶血性發熱反應主要與體內產生抗白細胞或血小板抗體及細胞因子的釋放有關。溶血反應主要是由於輸入血型不合的供體血所致,後果嚴重,過敏反應則主要由於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引起。
2. 輸血不良反應的幾種類型及其機制
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之後,受血者發生了與輸血有關的新的異常表現或疾病。根據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的緩急和臨床表現,將輸血不良反應分為急性輸血反應和遲發性輸血反應兩種類型。急性輸血反應是指發生於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24小時內的輸血不良反應。1.輕度反應是由於輸入的血漿中含有某種蛋白所引起的輕度超敏反應,組胺在局部皮膚過多釋放。【臨床表現】患者在輸血數分鍾內出現局部皮膚反應,最常見的是皮疹和蕁麻疹,常常伴有皮膚瘙癢。2.中重度反應
是由於庫存的血液成分釋放出細胞因子和(或)所輸血中的白細胞與患者血清中的抗體發生反應導致致熱原釋放引起的。又被稱為非溶血性發熱反應。在需要定期輸血的患者中,發生率約為1~2%。【臨床表現】患者一般在輸注血製品30~60分鍾內出現發熱、寒戰、面色潮紅、蕁麻疹、皮膚劇烈瘙癢、煩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現輕微呼吸困難及頭痛。3.有生命危險的反應包括急性血管內溶血、細菌污染及敗血症休克、液體超負荷、過敏性休克和輸血相關肺損傷。【臨床表現】發熱、寒戰、心率增快、低血壓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頭痛、煩躁焦慮、腰背疼痛、少尿、血紅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識清楚,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症狀可以在輸血開始後幾分鍾內出現,而對於意識不清或處於麻醉狀態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壓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現。一般在輸注開始後迅速出現症狀,也可延遲至數小時後發生。表現為突起高熱寒戰和低血壓。胸悶、心悸、呼吸困難、不能平卧,肺內出現濕羅音。常在輸血開始後數分鍾後產生。典型表現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低血壓、休克、呼吸困難、呼吸窘迫,患者常焦躁不安。如不及時處理,很快發生致命的後果。一般在輸血開始後1~4小時發病,表現為快速的呼吸衰竭,肺部x線檢查見彌漫性陰影。遲發性輸血反應是指發生於輸血後數日、數周或數月的輸血相關不良反應。基本可以分為兩類:輸血傳播性疾病和其他遲發性輸血反應。【臨床表現】多有發熱、黃疸、溶血性貧血、偶有血紅蛋白尿。
3. 出現輸血不良反應怎麼辦
一般輕微的停止輸血後,會逐漸改善!
嚴重的醫院會予以對症治療!
輸血不良反應,按以下程序處理:立即停止輸血,改輸等滲鹽水,維持靜脈通道,首先報告值班醫師或經治醫師,及早採取相應檢查和治療措施。
①若主要表現為寒顫、發熱,而無血壓下降,可能為發熱反應.可給解熱鎮靜葯,並作對症處理,如寒顫時保暖,發熱時物理降溫;
②若表現為蕁麻疹、皮膚潮紅發癢、一般無血壓下降和發熱者,可能為過敏反應,可給抗組織胺葯和鎮靜葯.大多數可以緩解,個別病例伴有呼吸困難、哮喘,喉頭水腫、血壓下降者(注意與循環過荷引起的肺水腫鑒別,後者頸靜脈怒張,大量泡沫痰,病人多為幼兒或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甚或過敏性休克者,按過敏性休克處理,必要時行喉插管或氣管切開;
③若為肺水腫,則應立即停止輸血輸液.半坐位,四肢輪流扎止m帶,吸氧,利尿.必要時可放血;
④若症狀來勢凶險,腰痛(處於麻醉中可無明顯腰痛),血壓急劇下降,或伴有手術創面廣泛滲血,應疑及溶血反應或細菌污染反應.應立即通知輸血科,並報告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迅速成立搶救和特護小組,同時抽取受血者和血袋內余血標本作離心觀察札漿顏色、測定游離血紅蛋白、復查血型、交叉配血試驗、檢測尿常規及血紅蛋白、細菌塗片和細菌培養及葯物敏感試驗.以便快速診斷和及早救治.並密切注意觀察和記錄尿色和尿量,
⑤若隨後出現葡萄酒色或醬油色血紅蛋白尿.或報告有血型錯誤或血漿呈紅色,應盡快採取抗休克和保護腎功能措施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必要時緊急換血:
⑥若報告血液塗片發現細菌,病人高熱、有中毒性休克徵象.應盡早採取抗休克措施和靜脈滴注大劑量高效抗生素.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換血。及時作好病案記錄並妥善永久保存各種病案文書資料(尤其是輸血同意書、配血報告單及各種檢查結果等)、
4. 輸血不良反應怎麼辦
.輕度反應是由於輸入的血漿中含有某種蛋白所引起的輕度超敏反應,組胺在局部皮膚過多釋放。
【臨床表現】患者在輸血數分鍾內出現局部皮膚反應,最常見的是皮疹和蕁麻疹,常常伴有皮膚瘙癢。
【處理方法】 ①減慢輸血速度。②給予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經以上處理,30分鍾內症狀緩解,可繼續以正常速度輸注,如30分鍾內無臨床改善或有惡化,則按照中重度反應處理。
【預防】 一般在輸血前30分鍾預防性給予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靜注,或異丙嗪50mg,口服[3]。
2.中重度反應 是由於庫存的血液成分釋放出細胞因子和(或)所輸血中的白細胞與患者血清中的抗體發生反應導致致熱原釋放引起的。又被稱為非溶血性發熱反應。在需要定期輸血的患者中,發生率約為1~2%。
【臨床表現】患者一般在輸注血製品30~60分鍾內出現發熱、寒戰、面色潮紅、蕁麻疹、皮膚劇烈瘙癢、煩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現輕微呼吸困難及頭痛。
【處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②通知患者的主治醫師和血庫;③將輸血器械及剩餘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隻手臂採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分析。④肌肉注射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與之相當的其他葯物)。口服(對乙醯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熱葯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⑤若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類固醇葯物。⑥一般經以上處理15分鍾後症狀改善,可換一袋血液重新緩慢輸注,密切觀察;如15分鍾內無臨床改善或有惡化趨勢,則按照有生命危險的反應處理。
預防】對於反復定期輸血患者、或者曾有兩次以上輸血相關的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者,應減慢輸血速度(每單位紅細胞3~4小時,濃縮血小板每袋2小時),並且可在輸血前60分鍾預防性給予退熱葯物,但如果有血小板減少,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果條件允許,可採用去除白細胞或過濾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3.有生命危險的反應包括急性血管內溶血、細菌污染及敗血症休克、液體超負荷、過敏性休克和輸血相關肺損傷。
(1)急性血管內溶血:是由於輸注血型不合紅細胞導致。患者血漿中抗體與輸注的異型血紅細胞發生溶血反應。主要見於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發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異型血(5~10ml)輸注也可以引起嚴重的溶血[4]。
【臨床表現】發熱、寒戰、心率增快、低血壓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頭痛、煩躁焦慮、腰背疼痛、少尿、血紅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識清楚,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症狀可以在輸血開始後幾分鍾內出現,而對於意識不清或處於麻醉狀態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壓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現。
【處理方法】 ①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注器械,以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路通暢。②保持呼吸道通暢,並給予高濃度面罩吸氧。③循環支持:輸注生理鹽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縮壓;如果需要可用強心劑及升壓葯支持血循環,如腎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④預防腎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壓穩定前提下用利尿劑,如速尿1~2mg/kg。⑤監測凝血狀態,預防及糾正DIC。⑥核查血液標簽及送檢樣本:將輸血器械及剩餘血液、新鮮的尿樣及從另一隻手臂採集的血樣(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庫和檢驗部門。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監測腎功能及血常規變化,檢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血氣分析、尿潛血、血紅蛋白尿及膽紅素水平。⑦如出現過敏反應症狀,如支氣管痙攣和哮喘等,靜注皮質類固醇葯物。
【預防】①正確填寫輸血申請單;②交叉配血;③標簽管理系統,正確標示血樣和血製品;④輸血開始前嚴格進行「三查七對」;⑤對於曾經有不明原因輸血後血管內溶血的患者,應篩查少見血型抗原的抗體,如Kidd、Kell及Duffy系統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