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拓撲圖

電子商務拓撲圖

發布時間:2022-09-18 16:09:29

1. 網站怎麼製作

電子商務網站的定義:除展示企業形象和產品外,可以在網站上直接實現買賣功能的網站。
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建立部署自己的網路交易平台,無論是B2B、C2C類型,均期望通過INTERNET的交易管理和銷售平台,給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電子商務網站的實現具備如下戰略意義:
實現網路交易和業務
以最短的供應鏈、最快的反應速度、最低的成本和個性化產品來提高客
戶滿意度,改善銷售狀況,開辟新的銷售渠道。
實現多點信息互動
利用網路覆蓋能力,連接各分支機構,建立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信息交
互、資源共享網路。
建立完善的交易體系
圍繞產品、定貨、運輸、交付等各個業務環節,進行有效管理。發生交
易,直接實現產品利潤。
以完整的倉儲物流作為支撐
靈活、簡單、易管理的倉儲和物流系統,可以幫助企業有效的組織貨
源,調節產品時間差,保證市場需求,減少資金佔用。
加強客戶關系的管理
通過電子商務過程,收集客戶基本信息,並對業務流程信息進行分析,
完善服務體系並加強客戶關系。

1 目標規劃

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首先要有一個關於要建網站的想法,一般來說,建一個商務網站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服務對象、建站的目的、開發目標、應用領域、規格描述、實現要求等等。

2 系統分析

包括對網頁主題意義的分析;對網頁內容的分析;對製作者已有資源的分析;對網站的軟硬體環境的分析;對網頁可能訪問者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的網站建設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進一步明確建站的目標。

3 系統設計

一般網頁設計類似於軟體開發的設計,有自頂向下、自底向上和不斷增補等設計方法。主要任務是網頁內容的設計,包括網頁的信息組織結構、外觀、內容分塊、導航與鏈接、目錄結構等的設計。系統設計是網站具體實現前的准備,對網頁的實現進一步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對網頁的整體效果、局部細節能有更明確的想法。這個過程是整個網站規劃中的關鍵。

4 網站實現

網站的實現包括網頁的實現和WWW伺服器的實現兩部分。前者主要使用HTML語言,另外用到JavaScript、圖像製作、CGI編程等具體的技術;後者則用到各種基於不同操作系統的WWW伺服器軟體的安裝、調試。這個階段是整個過程中最主要也最耗時的一部分。

5 網頁發布

這個階段網頁製作接近尾聲,主要工作是把做好的網頁發布到網路上(Internet或Intranet),對網頁作最後的修改、測試,保證網頁能在網路上正常地運行。

6 網頁調試

網頁發布後將對網頁進行各個方面各種情況的測試,包括網頁能否在任何不同的瀏覽器中瀏覽;對於任何不同的訪問者都表現正常,JavaScript、CGI程序能否正常工作等等。這個階段稱為網頁的試運行期,此時應把網頁的各種缺陷盡量彌補,使網頁更為完善。

7 維護與管理

這個階段網站進入正常運行期,主要工作是及時更新網頁過時的信息,及時對訪問者的留言作出反饋,進一步完善網頁,不斷採用新的技術更新升級網頁,使網頁的訪問更迅速,外觀更美觀,信息資源更豐富。

2. b2b,b2c,c2c都是什麼意思

O2O、P2P、B2C、C2C、B2B這些術語都是什麼意思?關注互聯網的朋友們一定經常能夠遇到這些英文縮寫的詞彙,可是這些縮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為大家全面解釋一下,這些令人費解的詞彙。

應該怎麼理解「+」除了對「互聯網+」的互聯網部分做一個解構,這里也簡單的說說其中的「+」。這個「+」可以看作是連接與融合,互聯網與傳統企業之間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這個「+」之中。這裡面會有政府對「互聯網+」的推動、扶植與監督,會有企業轉型服務商家的服務,會有互聯網企業對傳統企業的不斷造訪,會有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不間斷的探討,還有連接線上與線下的各種設備、技術與模式。如果去翻閱資料,還會有更多內容在裡面。總之,這個「+」即是政策連接,也是技術連接,還是人才連接,更是服務連接,最終實現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對接與匹配,從而幫助完成兩者相互融合的歷史使命。在技術上,「+」所指的可能是WiFi、4G等無線網路,移動互聯網的LBS,感測器中的各種感測技術,O2O中的線上下線相連接,場景消費中成成千上萬的消費,人工智慧中的人機交互,3D列印中的遠程列印技術,生產車間中的工業機器人,工業4.0中的一是智能工廠、智能生產與智能物流。這里不再一一列舉,將來還會有更多更新的技術來為「互聯網+」服務。本篇文章主要談什麼是互聯網+,事實上除了對其做了一個定義,大部分聊的還是與「互聯網+」相關的內容,這算是筆者的一點研究。或者說,筆者認知的「互聯網+」就是今天我寫的這樣的,不一定是准確而全面的,期待更多的相關人士與我探討。對於文末「+」的部分所提到的那些技術,是業內人士司空見慣的,不過對傳統企業從業者來說可能還是很新鮮的。關於這些技術的具體情況,我會在另一篇的文章中展開敘述,希望各位關注「互聯網+」的朋友持續關注。

3. 電子商務中的B2B,C2C,B2C是什麼意思

B2B
=
Business
to
Business.
有時也寫作BtoB,即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
商家(泛指企業)對商家的內電子商務,即企業與企業之容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通俗的說法是指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供需雙方都是商家(或企業、公司),她(他)們使用了Internet的技術或各種商務網路平台,完成商務交易的過程。這些過程包括:發布供求信息,訂貨及確認訂貨,支付過程及票據的簽發、傳送和接收,確定配送方案並監控配送過程等。有時寫作B
to
B,但為了簡便乾脆用其諧音B2B(2即two)。
B2B的典型是阿里巴巴。B2B按服務對象可分為外貿B2B及內貿B2B,按行業性質可分為綜合B2B和垂直B2B。
C2C
=
Consumer
to
Consumer
C2C同B2B、B2C一樣,都是電子商務的幾種模式之一。有時也作CtoC,即消費者對消費者的交易。
不同的是C2C是用戶對用戶的模式,C2C商務平台就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在線交易平台,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
C2C的典型是淘寶網。

4. 電子商務系統的結構

電子商務整體結構分為電子商務應用層結構(簡稱應用層)和支持應用實現的基礎結構(三層),基礎結構一般包括三個層次和兩個支柱。三個層次自下而上分別為網路層、傳輸層和服務層,兩個支柱分別是安全協議與技術標准、公共政策與法律規范。前三個層次為基礎層次,其上就是各種特定的電子商務應用,可見三個基礎層次和兩個支柱是電子商務應用的條件。為不失一般性,在此僅對電子商務的基礎結構作概括說明。
1、網路層(網路平台)
網路層是電子商務的硬體基礎設施,是信息傳輸系統,包括遠程通信網(telecom)、有線電視網(cable TV)、無線通信網(wireless)和互聯網(internet)。遠程通信包括電話、電報,無線通信網包括移動通信和衛星網,互聯網是計算機網路。對這些網路基本上是獨立的,研究部門正在研究將這些網路連接在一起,到那時傳輸線路的擁擠將會徹底改變。
這些不同的網路都提供了電子商務信息傳輸線路,但是,當前大部分的電子商務應用還是基於Internet。互聯網路上包括的主要硬體有:基於計算機的電話設備、集線器(hub)、數字交換機、路由器(routers)、數據機、有線電視的機頂盒(set-top box)、電纜數據機(cable modem)。
經營計算機網路服務的是Internet網路接入服務供應商(IAP)和內容服務供應商(ICP),他們統稱為網路服務供應商(ISP)。IAP只向用戶提供撥號入網服務,它的規模一般較小,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有限,一般沒有自己的骨幹網路和信息源,用戶僅將其作為一個上網的接入點看待。ICP能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可以提供專線、撥號上網,提供各類信息服務和培訓等,擁有自己的特色信息源,它是ISP今後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力量。
2、傳輸層(信息發布平台)
網路層提供了信息傳輸的線路,線路上傳輸的最復雜的信息就是多媒體信息,它是文本、聲音、圖像的綜合。最常用的信息發布應用就是WWW,用HTML或 JAVA將多媒體內容發布在Web伺服器上,然後通過一些傳輸協議將發布的信息傳送到接收者。
3、服務層(電子商務平台)
這一層實現標準的網上商務活動服務,以方便交易,如標準的商品目錄/價目表建立、電子支付工具的開發、保證商業信息安全傳送的方法、認證買賣雙方的合法性方法。
4、應用層(電子商務各應用系統) 1、公共政策與法律法規
公共政策包括圍繞電子商務的稅收制度、信息的定價(信息定價則圍繞誰花錢來進行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信息訪問的收費、信息傳輸成本、隱私問題等,需要政府制定的政策。其中,稅收制度如何制定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例如,對於咨詢信息、電子書籍、軟體等無形商品是否征稅,如何征稅;對於汽車、服裝等有形商品如何通過海關,如何征稅;稅收制度是否應與國際慣例接軌,如何接軌;關貿總協定是否應把電子商務部分納入其中。這些問題不妥善解決,則阻礙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法規維系著商務活動的正常運作,違規活動必須受到法律制裁。網上商務活動有其獨特性,買賣雙方很可能存在地域的差別,他們之間的糾紛如何解決?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統一的法律系統進行仲裁,糾紛就不可能解決。那麼,這個法律系統究竟應該如何制定?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其效力如何保證?如何保證授權商品交易的順利進行,如何有效遏止侵權商品或仿冒產品的銷售,如何有力打擊侵權行為,這些都是制定電子商務法規時應該考慮的問題。法規制定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電子商務活動能否順利開展。
2、安全協議與技術標准
安全問題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核心問題。如何保障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一直是電子商務能否正常開展的核心問題。作為一個安全的電子商務系統,首先必須具有一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路,以保證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傳遞;其次必須保證資料庫伺服器的絕對安全,防止網路黑客闖入盜取信息。電子簽名和認證是網上比較成熟的安全手段。同時,人們還制定了一些安全標准,如安全套接層(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HTTP協議(secure-HTTP)、安全電子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等。
技術標準是信息發布、傳遞的基礎,是網路上信息一致性的保證。如果沒有統一的技術標准,這就像不同的國家使用不同的電壓傳輸電流,用不同的制式傳輸視頻信號,限制了許多產品在世界范圍的使用。EDI標準的建立就是電子商務技術標準的一個例子。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業務服務層,另外在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過程當中,衍生了一系列的相關配套的服務諸如倉儲,快遞等業務,共同支撐電子商務系統的運轉。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發達,電子商務在中國應用的程度越來越高,電子商務銷售額在總銷售額的比重突破1%的,並呈強勢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電子商務行業,目前國內較為知名的有:淘寶、拍拍、有啊、京東、第九大道、當當、卓購商城、ecvv、凡客等企業。
針對電子商務的行業獨特性,開發適合電子商務網站庫存管理的專門系統流程必不可少,在這一方面,行業聲譽較高的有網店管家,經過8年的時間開發,網店管家為淘寶大賣家的一致選擇,為5千多個賣家提供庫存管理服務,其中淘寶賣家2600多家。 企業、組織與消費者是Internet網上市場交易主體,他們是進行網上交易的基礎。由於Internet本身的特點及加入Internet的網民的倍速增長趨勢,使得Internet成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新興市場。一般說來,組織與消費者上網比較簡單,因為他們主要是使用電子商務服務商提供的 Internet服務來參與交易。企業上網則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很復雜的。這是因為,一方面企業作為市場交易一方,只有上網才可能參與網上交易;另一方面,企業作為交易主體地位,必須為其他參與交易方提供服務和支持,如提供產品信息查詢服務、商品配送服務、支付結算服務。因此,企業上網開展網上交易,必須進行系統規劃建設好自己的電子商務系統。
電子商務系統是由基於Intranet(企業內部網)基礎上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站點和企業經營管理組織人員組成。
(1)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而跨越時空的信息交流傳播是需要通過一定的媒介來實現的,計算機網路恰好充當了信息時代的公路。計算機網路是通過一定的媒體如電線、光纜等媒體將單個計算機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連結起來的,在網路管理軟體的統一協調管理下,實現資源共享的網路系統。
根據網路覆蓋范圍,一般可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和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由於不同計算機硬體不一樣,為方便聯網和信息共享,需要將Internet的聯網技術應用到LAN中組建企業內部網(Intranet),它的組網方式與Internet一樣,但使用范圍局限在企業內部。為方便企業同業務緊密的合作夥伴進行信息資源共享,為保證交易安全在Internet上通過防火牆(Fire Wall)來控制不相關的人員和非法人員進入企業網路系統,只有那些經過授權的成員才可以進入網路,一般將這種網路稱為企業外部網(Extranet)。如果企業的信息可以對外界進行公開,那麼企業可以直接連接到Internet上,實現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的開放和共享。
企業在組建電子商務系統時,應該考慮企業的經營對象是誰,如何採用不同的策略通過網路與這些客戶進行聯系。一般說來,將客戶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對於特別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企業允許他們進入企業的Intranet系統直接訪問有關信息;對於與企業業務相關的合作企業,企業同他們共同建設Extranet實現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對普通的大眾市場客戶,則可以直接連接到Internet。由於Internet技術的開放、自由特性,在Internet上進行交易很容易受到外來的攻擊,因此企業在建設電子商務時必須考慮到經營目標的需要,以及保障企業電子商務安全。否則,可能由於非法入侵而妨礙企業電子商務系統正常運轉,甚至會出現致命的危險後果。
(2)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功能完整的電子商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基礎是企業內部信息化,即企業建設有內部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一些相關部分的有機整體,在組織中發揮收集、處理、存儲和傳送信息,以及支持組織進行決策和控制。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最基本系統軟體是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它負責收集、整理和存儲與企業經營相關的一切數據資料。
從不同角度,可以對信息系統進行不同的分類。根據具有不同功能的組織,可以將信息系統劃分為營銷、製造、財務、會計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等。要使各職能部門的信息系統能夠有效的運轉,必須實現各職能部門信息化。例如,要使網路營銷信息系統能有效運轉,營銷部門的信息化是最基礎的要求。一般為營銷部門服務的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客戶管理、訂貨管理、庫存管理、往來帳款管理、產品信息管理、銷售人員管理,以及市場有關信息收集與處理。
根據組織內部不同組織層次,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可劃分為四種信息系統:操作層、知識層、管理層、戰略層系統。操作層管理系統是支持日常管理人員對基本經營活動和交易進行跟蹤和記錄,如銷售、接受、現金、工資、原材料進出、勞動等數據。系統的主要原則是記錄日常交易活動解決日常規范問題,如銷售系統中今天銷售多少,庫存多少等基本問題。知識層系統是用來支持知識和數據工作人員進行工作,幫助公司整理和提煉有用信息和知識。信息系統可以減少對紙張依賴,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和效用,如銷售統計人員進行分析和統計銷售情況,供上級進行管理和決策使用,解決的主要是結構化問題。管理層系統設計是用來為中層經理的監督、控制、決策以及管理活動提供服務,管理層提供的是中期報告而不是即時報告,主要用來管理業務進行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充分發揮組織內部效用,主要解決半結構化問題。戰略管理層,主要是注視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制訂和規劃的長期發展方向,關心現有組織能力能否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以及企業的長期發展和行業發展趨勢問題,這些通常是非結構化問題。
(3)電子商務站點
電子商務站點是指在企業Intranet上建設的具有銷售功能的,能連接到Internet上的WWW站點。電子商務站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直接連接到Internet,企業的顧客或者供應商可以直接通過網站了解企業信息,並直接通過網站與企業進行交易。另一方面,它將市場信息同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連接在一起,將市場需求信息傳送到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然後,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組織經營管理活動;它還可以將企業有關經營管理信息在網站上進行公布,使企業業務相關者和消費者可以通過網上直接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情況。
企業電子商務系統是由上述三個部分有機組成的,企業內部網路系統是信息傳輸的媒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信息加工、處理的工具,電子商務站點是企業拓展網上市場的窗口。因此,企業的信息化和上網是一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直接影響著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
(4)實物配送(物流系統)
進行網上交易時,如果用戶與消費者通過Internet定貨、付款後,不能及時送貨上門,便不能實現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系統,如果沒有高效的實物配送物流系統支撐,是難以維系交易順利進行的。
(5)支付結算
支付結算是網上交易完整實現的很重要一環,關繫到購買者是否講信用,能否按時支付;賣者能否按時回收資金,促進企業經營良性循環的問題。一個完整的網上交易,它的支付應是在網上進行的。但由於電子虛擬市場尚處在演變過程中,網上交易還處於初級階段,諸多問題尚未解決,如信用問題及網上安全問題,導致許多電子虛擬市場交易並不是完全在網上完成交易的,許多交易只是在網上通過了解信息撮合交易,然後利用傳統手段進行支付結算。在傳統的交易中,個人購物時支付手段主要是現金,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可以面對面的進行溝通和完成交易。網上交易是在網上完成的,交易時交貨和付款在空間和時間上是分割的,消費者購買時一般必須先付款後送貨,可以採用傳統支付方式,亦可以採用網上支付方式。
上述五個方面構成了電子虛擬市場交易系統的基礎,他們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缺少任何一個部分都可能影響對網上交易的順利進行。Internet信息系統保證了電子虛擬市場交易系統中信息流的暢通,它是電子虛擬市場交易的順利進行的核心。企業、組織與消費者是網上市場交易的主體,實現其信息化和上網是網上交易順利進行的前提,缺乏這些主體,電子商務失去存在意義,也就談不上網上交易。電子商務服務商是網上交易順利進行的手段,它可以推動企業、組織和消費者上網和更加方便利用Internet進行網上交易。實物配送和網上支付是網上交易順利進行的保障,缺乏完善的實物配送及網上支付系統,將阻礙網上交易完整的完成。

5. 企業電子商務安全問題分析

企業電子商務安全問題分析:一、電子商務的概念及特徵 1.電子商務的定義 :電子商務,迄今為止尚無統一的定義;專家們的觀點也不盡相同。因此,人們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可謂五花八門。一,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是指從售前服務到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自動化; 二,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商業技術,在滿足組織、交易商和用戶方面所進行的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服務速度需求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它還意味著應用計算機網路搜尋和獲取信息,用以支持個人.和公司的決策制訂過程; 三,有人認為,電子商務就是通過電子手段來完成整個商業貿易活動的過程。從最初的電話、電報到電子郵件甚至20多年前開始的EDI(ElectronicData Interchange),都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某種形式;發展到今天應包括通過網路來實現從。原材料的查詢、采購,產品的展示、訂購、銷售,到商品的進出口、儲運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貿易活動在內的較完整的電子商務概念。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簡單說來就是指實現整個商務活動的電子化。具體說來,電子商務是一種通過網路技術的應用,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的最新方法。這不僅指基於Internet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Internet、Intranet和區域網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並創造新的商機的所有商務活動,包括從銷售到市場運作以及信息管理。 電子商務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一種開放性、互動式交易活動,它包括詢價、訂貨、支付、送貨四個環節,涉及商品提供者、購物服務提供者、消費者等多種角色。就目前發展水平而言,只要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環節在網上完成,即可視為電子商務的雛形。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與傳統商業的運作模式完全不同,如圖1所示。因此,它具有下列所述特徵; (1)開發成本低 通過Intranet技術和EDI技術,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可以更好地交流,進行協同工作,以利於降低開發成本。 運作成本低通過將有形的環境轉化為虛擬的環境,簡化了作業流程,提高了運作效率,減低了運作成本。通過Internet技術發布廠商網頁,可以提高企業形象,為顧客提供最新的商品信息,開拓潛在的市場和銷售渠道,增加營業收入。 通過Internet強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可以創造新的服務,為顧客創造新的價值,同時還可以得到更多的有關顧客個人的信息,有利於提高顧客滿意度。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機制。在這個虛擬化的市場中,消費者能獲得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購物時選擇餘地加大。 基於Internet技術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其開發成本和運作成本較低,這就使得以較低價格銷售成為可能。這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購物價格相對低廉。 採用電子支付手段購物,簡化了若干中間環節,消費者能以更為方便快捷的方式購買商品。 企業可方便從網上獲取商情,還可通過採用EDI技術,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文件的傳遞速度大大加快,減少由於文件錯漏造成的商業損失,降低文件處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傳統中間商的功能將會改變,例如,提供安全驗證、電子現金服務,為客戶收集和分析市場信息等等。我國1993年引入電子商務的概念,後來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及許多企業陸續加入對電子商務的探索與研究,目前呼籲發展電子商務的報道、學術論文在各大廣播電視台以及報刊雜志上隨處可見。盡管如此,我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仍處於嘗試與起步階段,與美國相比晚了好幾年,離真正的起飛階段還有較大距離。美國電子商務自t998年聖誕節開始進入起飛階段,當年在Internet上商品銷售總額為149億美元,占總零售額的0.5%;1999年網上商品銷售總額為360億美元,占總零售額的 2%。而我國1998年在Internet上商品銷售總額占總零售額不足萬分之五,我國電子商務在體系、組織、法律、模式、技術、管理等方面均未成型,要想實現起飛,必須認真分析現階段發展電子商務所存在的若干問題。筆者個人認為,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將會遇到下列一些問題。 電子商務的發展從一定規模上可以說取決於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電子商務是基於信息網路通信的商務活動,為此,需要建設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經過幾年艱難探索和積極努力,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國家九大骨幹互聯網路紛紛擴容、提速,除計算機網路外,國家的電話網、電視網同樣發展迅速,並基本實現了多網互聯。現在中國通信網已經構成了「五網格局」,包括電話網、數據網、移動網、圖象網和多媒體網,一切形式的信息載體(聲、像、圖、文)都可以用多媒體網支持,再加光纖、微波、衛星通信等信息傳播手段,為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手段。 目前世界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極不平衡,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了比較完善的程度,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正在起步階段。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晚,網路基礎薄弱。網路速度慢,互聯網出口帶寬不足,網路速度太慢,嚴重製約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隨著我國Internet用戶直線上升,但傳輸速度卻沒有相應跟上,撥號上網速度之慢難以想像,網上購物變成了漫長的等待,將電子商務迅捷的特性瞬間化為烏有。另一方面,上網用戶相對較少,網路利用率低,致使網路資源大量閑置和浪費。投資效益低,嚴重製約著網路進一步發展。我國網路傳輸速度不僅太慢,而且太貴,上網資費過高,抵銷了電子商店所給予的優惠,先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難以承受。由於價格過高,交易冷清,一批網路服務提供商因虧損已退出。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近幾年來的調查報告,網路速度太慢和網費太貴一直是網民對互聯網不太滿意的兩個首要原因。2001年CNNIC發布的數據表明用戶認為當前互聯網最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是:速度太慢占 46.41%,收費太貴佔20.83%。由於設施落後,網路傳輸的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包括軟體、線路、系統的不可靠。商業電子化和金融電子化也太差。目前全國性的金融網還未形成,金融業自身的電子化還未實現,商業電子化又落後於金融電子化,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目前已經開展的電子商務業務用的都是土洋結合的方法——信用卡。借記卡、儲蓄卡、郵局付款和貨到付款等多支付方式混合使用,有的甚至用的是網上查詢、網下交易的辦法。網路基礎設施與能力薄弱,人均計算機擁有量低,關鍵性信息產品及電子商務所需要的最前沿的網路技術直接從國外引進嚴重受限,是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Internet是—個開放型的網路,它的安全問題是人們最為關心的。雖然在技術上有很多防範措施,但目前在黑客頻頻光顧企業的網站並進行破壞的情況下,人們將自己的銀行帳號和密碼送到網上時,心裡不免還是有幾分擔心。
由於網路的虛擬性,交易雙方並不見面,其交易完全通過網路進行,因此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受到特別的重視。面目前在信息的真實性、客戶身份的合法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支付信息的不可否認性;整個網上交易的合法性等都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特別是安全認證問題和網上支付的安全性還不能夠完全消除人們的疑慮,將嚴重製約電子商務的正常發展。據調查表明,目前中國的贓物者最關心的是網上交易的安全可靠性,CNNIC發布截至2000年12月31日的數據為31.20%的用戶認為目前網上交易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解決網上購物、交易;結算中的安全問題是建立電子商務各主體間的信任的關鍵,只有具備足夠高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屯子商務系統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和歡迎。 安全的電子商務系統,首先必須具有—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路,以保證交易信息安全、迅速的傳遞;其次是保證資料庫伺服器絕對安全,防止黑客闖入網路盜取信息。對於中國來說,網路產品幾乎都是「舶來品」,本身就隱藏著不安全隱患,加之技術、人為等因素的影響,不安全因素更加突出。因此,網上交易需要由一個權威的第三方來擔任的信用認證機構確認買賣雙方的身份。這個就是電子商務的安全證書認證中心(CA中心),這是保證網路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的重要措施。CA中心的作用在於確保網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統故障、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確保交易內容、交易雙方帳號、密碼不被他人識別和盜取、確保交易合同的完整性,防止單方面對交易信息的生成和修改。這個第三方可以是政府部門,也可以是行業主管部門,也可以是交易雙方共同信任的其它組織。由於CA是電子交易環節中的資格認證權威機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許多單位都在競爭CA角色。我國的安全認證體系剛剛起步,目前國內的認證比較混亂,參與方過多,在技術標准上的不統一,這將為今後的交叉認證帶來不便。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並不完善,競爭有可能會出現無序的狀態、因此政府應加強管理,協調不同體系的兼容性,使我國的以中心早日步入正軌,以增強用戶對電子商務交易的信心。 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買賣雙方可以互不見面,其信用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是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就目前而言,我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還未普遍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現金交易還佔主導地位。買方擔心付款後能否收到貨物或能否收到滿意的貨物,賣方擔心發貨後能否按期如數收到貨款。據CNNIC於2001年發布的調查結果表明:用戶經歷過「已經訂了貨並付了款後,而未收到貨物」的情形佔15.68%;用戶一般採取的付款方式為,貨到付款(現金結算):42.02%,郵局匯款:23.66%,網上支付:13. 14%,信用卡(或儲蓄卡):12.73%;對於高額「超過1000元的產品」用戶希望採取的付款方式則為,貨到付款(現金結算):55。45%,郵局匯款:5.14%,網上支付:8.03%,信用卡(或儲蓄卡):17.31%;有32. 03%的用戶認為目前網上交易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占本項目的第一位。由此可見,信用問題對於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顯得多麼重要。 電子商務的核心內容是信息的互相溝通和交流。交易雙方通過Internet進行交流、洽談確認,最後才能發生交易,利用電子商務進行交易得以最終實現的關鍵環節是支付環節。這時對於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完成交易的雙方來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介入是必須的。銀行起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服務,屬於商業行為。網上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服務的發展和創新。網上支付的目的在於減少銀行成本、加快處理速度、方便客戶、擴展業務等,它將改變處理的方式,使得消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通過互聯網獲得銀行的支持服務,而無需再到銀行傳統的營業櫃台;但是,我國銀行網上支付還是「小兒科」。據介紹,我國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提供網上支付的時間並不長,業務量也較小。 1998年4月,招商銀行推出了網上支付業務,當時主要提供企業對企業的資金結算;同年5月,招商銀行與首都電子商城等商家合作,開通企業對個人的網上支付業務,同期開通此項服務的還有中國銀行;到i999年8月,中國建設銀行也向社會推出了網上銀行支付系統,其它商業銀行也在進行系統的開發,但還未推出真正的網上支付業務。 已經開展的電子商務,使用了多種支付方式,信用卡、儲蓄卡、郵局匯款和貨到付款,在多種方式中,貨到付款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首屆網上購物測試指出,網上購物的支付環節中,有85%的網上商店和90%以上的網民選擇貨到付款方式,選擇網上支付的網民不到6%。為什麼多花錢的貨到付款備受青睞,而電子商務支付環節中最具代表性的信用卡網上支付卻受了冷落呢?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狀況截然相反。主要是由於我國信用體制不健全造成的,要解決信用度的問題。貨幣電子化,就是不論在何處,顧客都能夠通過銀行信用卡支付貨款。顧名思義,信用卡持有者就必須講信用,但我國目前還未建立信用機制,因為惡意透支的人太多,銀行只好嚴加防範,這就制約了計算機聯網實時結算,使通過互聯網付款難以到達目的。而且,國人購物大多以眼見為實,如果看到網上的照片便付款,買來的東西不是那麼回事或者杳無音訊怎麼辦?而對動輒上千萬元的BtoB電子商務,最怕遇到身份不明,沒有信用的交易夥伴所設下的欺詐陷井。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當前的信用度與一個市場經濟發達,講求信用的商業社會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只有完善有關法律制度才能早日共同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好處。其次,網上支付的安全性也是困擾網民的重要原因。中國老百姓信賴和習慣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並不完全適應網上購物的生活方式。一些有遠見的電子商務公司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另外,辦理網上支付卡頗費周折,須填表、下載指定的軟體、進行相應的操作等等,如果不是網蟲或非用不可,恐怕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耐心,除了辦卡手續繁、效率低,網上結算速度也慢,在線的資金劃轉少則幾天,多則十幾天,落後的支付手段是消費者要在支付後的一個月才能拿到所購商品,使人們參與電子商務的熱情受到影響。 方便快捷,價廉物美,本應是電子商務的特點和優勢,贏得客戶最有效的武器。但目前給人們的感覺是網上購物既不方便又不便宜,這里以網上購書為例。假如你想要在北京圖書大廈的網上書店買書,就得先成為首都電子商城的會員。在會員申請的登記表中,除要填寫一般的個人資料之外還需輸入自己的信用卡號;此外,會員還必須親自到圖書大廈去簽一個類似授權書的文件才能算正式入會。如此復雜繁瑣的手續往往使人望而卻步。除了手續復雜之外,支付手段的落後也造成電子商務難以推廣。目前大多數在線商店仍採取收到郵局匯敦後再發貨的古老方式。這與過去的郵購方式並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只適應於賣方偏好。 網路銷售的商品應該比正常渠道出售的便宜,因為它減少了普通零售業租用店面的費用和營業員的工資開銷。假若商家不讓利,顧客憑什麼要費那麼多的事去網上購物呢?而我國國內的網上商店,除了少數對軟體和書打折以外都保持著零售價。有資料表明,在美國,在線商店均以—定的折扣率來吸引顧客;如著名的網上書店 Arnazon.com的折扣率通常為40%。我國要推行電子商務,如不做到物美價廉,則難以推廣。以實物商品為內容的電子商務活動,除了信息流、資金流的處理以外,最終完成交易必然依賴於物流系統。我國遼闊的地域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商品的配送的巨大困難。很多城市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專業的配送企業,本來網上購物就圖個快捷、方便,然而,目前的配送環節大多過程冗餘,造成送貨不及時,退貨不容易。誠然,要求每個電子商務企業都建立自己的配送機構是極不現實也不必要的,但如果與現有的社會體系保持暢通的在線聯系,應該成為電子商務企業重視與解決的問題.新建一個全國性的配送系統將是困難的,其所需的大量資金投入構成了進入的壁壘。盡管許多快遞公司號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實際上相去甚遠。多數新興的快遞公司只是區域性的,規模較小,以僱傭民工來降低成本,對於如今貨到付款方式佔了很大比重的實際情況,消費者的認可程度低,同時也給快遞公司的管理帶來了難度。郵政系統擁有全國性的大網,這是其優勢所在,但郵政網路是以普通郵件寄遞為主組建的,並不是針對專門的物流服務而組建起來的,因此,不經過改造,也是難以提高其運作的效率。從目前來看,郵政特快專遞的資費過高,且時限並不能完全保證,也閑置了其在電子商務體系中應當發揮的更大作用。物流是一個有運輸、儲存、配送、包裝、裝卸搬運、配送加工和信息處理七大功能構成的多功能體系。而配送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真正高效率的電子商務活動,需要一個更加完善的物流體系,才能體現出其高效率、低成本的特性。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實際上顯示屏幕上展現的商品與實際商品會有所出入,由於在購買前與商品缺乏實際接觸,顧客有可能對購買後的物品不滿意,如果沒有無條件退貨制度,很難樹立顧客對網路商店的信任。如果網路商店對技術支持缺乏安排,沒有解決好產品安裝和使用方面的技術問題,很難想像顧客會放心購買。 電子商務發展需要一個強大的軟硬體環境和深厚的社會環境作支持。但目前,我國人們的電子商務意識還很淡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不完全清楚;商家信譽低,造成人們對使用電子商務的擔心。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意味著機遇和挑戰,更重要的是觀念的徹底革新。既要克服對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害怕傾向,又要克服認為搞不搞電子商務無所謂的消極或抵觸情緒,同時也要防止對電子商務認識不夠深刻的傾向。 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多數公眾文化素質不高,現代通信和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多數公眾難以跟上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必須在各個層次上普及上網技能和電子商務知識,才能在中國大規模推進電子商務應用。因此,必須盡快宣傳普及電子商務的有關知識,增強商業信譽,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其二,電子商務對於任何國家都是一種新生事物,從理論上講是—個邊緣學科,發展電子商務需要跨學科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懂得計算機技術,又要掌握有關金融、商務方面的知識。我國目前對這樣的人才相當短缺,現在已有十來所高校設置了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專業代號列入目錄外),並開始招生,但有關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還是顯得相對落後。 電子商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在虛擬社區中進行的商務活動,具有不同於傳統商務活動的特殊性,它與傳統的法律制度、社會規則之間必然發生沖突。我國現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法制不夠健全,假冒偽劣商品時常干擾市場秩序,服務水平較為低下,消費者權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護。上述因素都會阻礙電子商務的廣泛開展。特別是電子支付安全、隱私權保護、電子簽名、商業合同認證、糾紛調解、網上打假等問題的解決還缺乏相應的游戲規則和制度參照坐標。有關法規體系不健全也阻礙了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 近年來,隨著網路、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用Internet從事商務活動已經成為現實。目前經濟全球化與網路化已成為一種潮流,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注這一商務發展的大趨勢,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就應運而生了。在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的發展非常迅速,全球電子貿易額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電子商務將成為21世紀經濟的新增長點。電子商務以其相對低廉的成本、簡化的貿易流程、超越時空限制的經營方式和預期的巨大利潤,吸引著世界各國眾多廠商。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已有幾十萬家公司, 1500多家銀行介入這一領域。1998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53億美元,1999年為265億美元,2000年達433億美元,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平均年增長達70%左右。電子商務是通過高度開放性的互聯網開展商業活動的,其用戶遍及全球。互聯網在為電子商務提供有效通信方式的同時,由於其缺少必要的監管和完整的網路安全體制,使電子商務在安全上面臨一定的威脅,影響了電子商務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因此,其安全性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安全問題己成為電子商務的核心問題。企業網路安全的核心是企業信息的安全。為防止非法用戶利用網路系統的安全缺陷進行數據的竊取、偽造和破壞,必須建立企業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服務體系。關於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性的定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的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計算機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其中物理安全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的物理保護以免於被破壞和丟失,邏輯安全是指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三要素。 信息安全的隱患存在於信息的共享和傳遞過程中。目前,瀏覽器/伺服器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企業網路信息系統中,而其基礎協議就存在著不少的安全漏洞。 一種基本的安全系統——網路安全系統,也稱為防火牆系統,可以設置在公用網路系統和企業內部網路之間,或者設置在內部網路的不同網段之間,用以保護企業的核心秘密並抵禦外來非法攻擊。隨著企業網上業務的不斷擴大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網路的安全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用戶認證、信息的加密存貯、信息的加密傳輸、信息的不可否認性、信息的不可修改性等要求,要用密碼技術、數字簽名、數字郵戳、數字憑證和認證中心等技術和手段構成安全電子商務體系。 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網路協議是TCP/IP協議,而TCP/IP協議恰恰存在安全漏洞。如IP層協議就有許多安全缺陷。IP地址可以軟體設置,這就造成了地址假冒和地址欺騙兩類安全隱患;IP協議支持源路由方式,即源點可以指定信息包傳送到目的節點的中間路由,這就提供了源路由攻擊的條件。再如應用層協議Telnet、FTP、SMTP等協議缺乏認證和保密措施,這就為否認、拒絕等欺瞞行為開了方便之門。 對運行TCP/IP協議的網路系統,存在著如下五種類型的威脅和攻擊:欺騙攻擊、否認服務、拒絕服務、數據截取和數據纂改。
黑客攻擊的目標不相同,有的黑客注意焦點是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有的關心是安全局、銀行或者重要企業的信息中心,但他們採用的攻擊方式和手段卻有一定的共同性。一般黑客的攻擊大體有如下三個步驟:
信息收集→對系統的安全弱點探測與分析→實施攻擊。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為了進入所要攻擊的目標網路的資料庫。黑客會利用下列的公開協議或工具,收集駐留在網路系統中的各個主機系統的相關信息。·SNMP協議 用來查閱網路系統路由器的路由表,從而了解目標主機所在網路的拓撲結構及其內部細節。·TraceRoute用該程序獲得到達目標主機所要經過的網路數和路由器數。 ·Whois協議服務信息能提供所有有關的DNS域和相關的管理參數。 ·DNS伺服器 該伺服器提供了系統中可以訪問的主機的IP地址表和它們所對應的主機名。 ·Finger協議 可以用Finger來獲取一個指定主 機上的所有用戶的詳細信息(如用戶注冊名、電話號碼、最後注冊時間以及他們有沒有讀郵件等等)。 ·Ping實用程序 可以用來確定一個指定的主機的位置。 ·自動Wardialing軟體 可以向目標站點連續撥出大批電話號碼,直到遇到某一正確的號碼使其MODEM響應。在收集到攻擊目標的一批網路信息之後,黑客會探測網路上的每台主機,以尋求該系統的安全漏洞或安全弱點,黑客可能使用下列方式自動掃描駐留網路上的主機。 ·自編程序 對某些產品或者系統,已經發現了一些安全漏洞,該產品或系統的廠商或組織會提供一些「補丁」程序給予彌補。但是用戶並不一定及時使用這些「補丁」程序。黑客發現這些「補丁」程序的介面後會自己編寫程序,通過該介面進入目標系統,這時該目標系統對於黑客來講就變得一覽無余了。
·Internet的電子安全掃描程序IIS(InternetSecurity Scanner)、審計網路用的安全分析工具SATAN(Security Analysis Toolfor Auditing Network)等這樣的工具,可以對整個網路或子網進行掃描,尋找安全漏洞。這些工具有兩面性,就看是什麼人在使用它們。幫助發現其管理的網路系統內部隱藏的安全漏洞,確定系統中那些主機需要用「補丁」程序去堵塞漏洞。黑客也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收集目標系統的信息,獲取攻擊目標系統的非法訪問權。黑客收集或探測到一些「有用」信息之後,會對目標系統實施攻擊。黑客獲得了對攻擊的目標系統的訪問權後,又可能有下述多種選擇: ·該黑客可能試圖毀掉攻擊入侵的痕跡,並在受到損害的系統上建立另外的新的安全漏洞或後門,在先前的攻擊點被發現之後,繼續訪問這個系統。 ·可能在目標系統中安裝探測器軟體,包括特洛伊木馬程序,窺探所在系統的活動,收集黑客感興趣的一切信息·該黑客可能進一步發現受損系統在網路中的信任等級,黑客就通過該系統信任級展開對整個系統的攻擊。 ·黑客在這台受損系統上獲得了特許訪問權,那麼它就可以讀取郵件,搜索和盜竊私人文件,毀壞重要數據,破壞整個系統的信息 網路在沒有防火牆的環境中,網路安全性完全依賴主系統的安全性。在一定意義上,所有主系統必須通力協作來實現均勻一致的高級安全性。子網越大,把所有主系統保持在相同的安全性水平上的可管理能力就越小,隨著安全性的失策和失誤越來越普遍,入侵就時有發生。 防火牆有助於提高主系統總體安全性。 防火牆是讓所有對系統的訪問通過某一點,並且保護這一點,對外界屏蔽保護網路的信息和結構。它是設置在可信任的內部網路和不可信任的外界之間的一道屏障,它可以實施比較廣泛的安全政策來控制信息流,防止不可預料的潛在的入侵破壞。 防火牆系統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個人機、主系統或者是一批主系統,專門用於把網點或子網同那些可能被子網外的主系統濫用的協議和服務隔絕。 防火牆可以從通信協議的各個層次以及應用中獲取、存儲並管理相關的信息,以便實施系統的訪問安全決策控制。 防火牆的技術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包過濾技術、代理技術和狀態監視技術。 包過濾防火牆的安全性是基於對包的IP地址的校驗。在Internet上,所有信息都是以包的形式傳輸的,信息包中包含發送方的IP地址和接收方的IP地址。包過濾防火牆將所有通過的信息包中發送方IP地址、接收方IP地址、TCP埠、TCP鏈路狀態等信息讀出,並按照預先設定的過濾原則過濾信息包。那些不符合規定的IP地址的信息包會被防火牆過濾掉,以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6. 工業產權與知識產權有何區別

知識產權(從現在起,我們將採用知識產權一詞的縮略語"IP")是一個法律術語,它是指工業產權和版權以及相關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以及地理標志的保護。工業產權還包括實用新型、商業包裝和集成電路圖的布圖設計或拓撲圖的保護,在存在此種保護的條件下,還包括反不公平競爭的保護,其中包括/或對未披露信息/商業秘密的保護。IP實際上是一種產權或資產;盡管它象知識那樣是無形的,但卻與有形資產或不動產具有完全相同(或更高)的價值。由於技術和創造性作品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IP資產的價值業已升值。IP包含了新的設想、獨創性的表現形式、具有顯著性的名稱和使產品與眾不同和富有價值的外觀。IP的交易(或"被許可")往往是以其本身的權利來進行,而不是以某一基本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來進行交易;一般是通過從一個權利人向另一權利人讓與專利或其他IP使用許可的方式進行。
對為什麼IP之於電子商務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電子商務對於IP又是重要的這一問題的答案有若干理由。電子商務往往涉及到銷售以IP及其使用許可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這一點要比其他商業系統更為突出。音樂、影片、照片、軟體、外觀設計、培訓單元、系統等等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進行交易。在這種情況下,IP乃是交易過程中主要的價值成分。IP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易的有價值的東西必須通過使用技術安全系統和知識產權法律加以保護,否則它們將會被偷盜或剽竊,那樣會使整個電子商務行業毀於一旦。

此外,IP與電子商務工作的產生息息相關。使網際網路運作的各種系統、軟體、網路、設計、晶元、路由器和開關、用戶界面等等都是IP的形式並往往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商標是電子商務企業的基本組成部分,因為作為網基商業基本組成部分的品牌、客戶認可和信譽均受商標法和不公平競爭法的保護。

電子商務企業和與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是以產品或專利使用許可為基礎的。這是由於創造一種產品需要如此之多的不同技術,所以公司往往把一些產品部件的開發外包出去,或者通過使用許可安排分享技術。如果每家公司非要單獨開發和生產每件產品的所有技術成分,高技術產品的開發又將談何容易。電子商務經濟要仰仗各公司進行協作,通過使用許可授權分擔業務的機遇和風險。許多這樣的公司都屬於中小型企業。

最後,IP通常對於電子商務具有很大價值;因此,是否對你的IP進行保護,將影響到對你電子商務企業的評估。許多電子商務公司都象其他技術公司那樣擁有提高企業價值的專利組合和商標。

7. 電子商務員考試都考什麼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電子商務師考試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採用百分制,兩項成績皆達到60分以上者為合格。其考試形式分為理論部分和技能部分兩個方面。理論考試部分以閉卷筆試或機考的方式進行,技能考試部分以上機操作、方案設計或答辯等方式進行。理論考試的題型分標准化和非標准化兩種,當前的發展推廣方向是前者,它一般有兩種組成方式:其一是全選擇題形式,共100道單選題,每題為1分,考試時間為90分鍾或120分鍾;另一種是80道單選題和20道判斷題的組合,每題為1分,考試時間為90分鍾或120分鍾。技能考試的題型不定,一般採用任務指示性考題,即指定相關的完成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時間里按照一定的步驟上機完成,題目雖然較少,但卻涵蓋了考試大綱中的所有內容,因此考試的時間定為120分鍾。 電子商務師考試已經制定了相應的考綱標准,它成為每個參與電子商務師考試者的指導綱領。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考試標准同樣按照四個等級劃分,不同的等級在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上要求的內容不同,其配分的比例也大相徑庭。 電子商務技術員考試大綱 一、考試說明 1.考試要求: (1)熟悉計算機系統和常用I/O設備的基礎知識; (2)熟悉計算機主要部件及其功能的基礎知識; (3)了解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及其安裝與操作方法; (4)熟悉常我常用辦公軟體的操作方法; (5)熟悉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系統的基礎知識; (6)熟悉電子商務理念、發展階段、特點以及基礎運作方式; (7)熟悉網上交易過程,了解網上支付、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統基礎知識; (8)掌握C與Java語言的編程基礎知識; (9)掌握HTML語言,了解XML語言,熟悉掌握Dreamweaver和FrontPage網頁製作工具; (10)掌握VBScript或JavaScript腳本語言,掌握ASP和JSP動態網頁製作技術; (11)掌握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和網頁設計的基礎方法; (12)掌握網站運營維護與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方法; (13)熟悉信息安全的常識,熟悉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的基礎知識; (14)了解電子商務有關的法律、法規要點,熟悉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要求; (15)能閱讀和理解相關領域的簡單英文資料; 2.通過本考試的人員能理解計算機和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熟悉使用常用辦公軟體;能按企業要求進行網站設計和網頁製作;能對電子商務網站進行日常運行管理和維護;具有助理工程師(或技術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3.本考試設置的科目包括: (1)計算機應用與電子商務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選擇題; (2)電子商務應用技術,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問答題。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 1:計算機應用與電子商務基礎知識 1.計算機系統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 1.1.1 計算機類型和特點 1.1.2 計算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1.1.3 計算機常用設備的功能和使用 1.2 計算機軟體基礎知識 1.2.1 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概念 1.2.2 操作系統基礎知識 · 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 · 操作系統的安裝與使用 · 常用微機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 · 圖形用戶界面和操作方法 1.3 程序設計語言基礎知識 · 程序語言的數據類型、運算符與運算 · 程序語言的控制結構和數據傳輸 · HTML、CSS(層疊樣式表)、XML語言基礎知識 · 面向對象編程、可視化編程基本概念 1.4 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 1.4.1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1.4.2 資料庫系統的結構 1.4.3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 ·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和特徵 · 資料庫的基本控制功能 1.4.4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基礎知識 1.5 多媒體基礎知識 · 多媒體的基本概念和運用 · 常用聲音、圖像文件格式 · 多媒體信息基本處理方法 · 簡單多媒體作品製作 1.6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分類、組成和拓撲結構 · WAN、LAN基礎知識 · 網路協議與標准(OSI/RM、TCP/IP) · 常用網路通信設備的基礎知識和應用 · 域名和IP地址 · Internet和Intranet基礎知識 1.7 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與常用辦公軟體操作方法 · 信息管理與信息處理基礎知識 · 文字處理基礎知識與文字處理軟體操作方法 · 電子報表處理基礎知識與電子報表軟體操作方法 · 演示文稿製作方法 · 電子郵件處理操作方法 · 網路信息搜索與瀏覽方法、常用檢索工具 2.電子商務基礎知識 2.1 電子商務基礎概念和基本業務流程 · 電子商務應用模式 · 電子商務應用的內容 2.2 電子商務及其發展 · 全球電子商務發展 ·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 2.3 電子商務的模式 · B2B模式 · B2C模式 · 其他模式 2.4 電子商務基礎環境 · 網路與信息傳播基礎設施 · 政策法規 · 技術標准 · 信息資源及其表現形式 · 貿易服務的基礎設施 · 電子商務服務 2.5 網上支付系統 · 網上支付手段 · 電子支付的概念和特徵 · 電子支付的方式和安全性 · 電子支付流程 · 電子支付工具 2.6 物流的基本概念 · 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 · 物流與供應鏈 · 現代物流模式 3.電子商務系統的開發與運行基礎知識 3.1 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及其建設 3.1.1 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領域 3.1.2 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建設的各個階段 3.2 網站建設基礎知識 · 需求分析 · 方案制訂 · 基本內容框架的確定 · 技術選擇 · 結構設計 · 網頁設計 · 網站測試 · 網站信息發布 3.3 系統運行管理基礎知識 3.4 系統維護基礎知識 4.電子商務安全知識 4.1 信息安全基礎知識 ·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 安全協議(SSL、協議、SET協議) · 信息加密技術與應用 · 數字簽名與應用 · 身份認證與識別 4.2 網路入侵及防範 4.3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4.4 計算機犯罪的類型與防範 5.有關的法律、法規 5.1 知識產權保護基礎知識 5.2 電子商務有關的法律、法規要點 5.3 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行為准則及職業道德要求 6.電子商務英語 ·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相關簡單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 2:電子商務應用技術 1.理解電子商務應用系統規劃 1.1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規劃內容與方法 1.2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可行性分析 · 需求分析 · 信息收集的方法 · 可行性研究 · 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2.理解電子商務系統體系結構設計 2.1 電子商務安全策略 · 系統總體安全策略 · 網路安全策略 · 網路安全策略 · 應用安全策略 2.2 電子商務支付及清算模式 · 支付工具 · 支付流程 · 資金清算模式 2.3 電子商務商務模式設計 · 贏利模式 · 物流方案 2.4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基礎 · 網站總體性能估算 · 資料庫、Web Server的選擇 · 應用伺服器的配置 3.電子商務網站的支撐技術 3.1 網路和通信技術 3.2 EDI技術 3.3 資料庫技術 3.4 電子商務軟體技術 4.電子商務網站技術與開發 4.1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 4.1.1 網頁設計 · 屏幕空間、響應時間、鏈接、框架 4.1.2 內容設計 · 文本編輯、可讀性、多媒體(圖像、視頻、三維圖形) 4.1.3 站點結構設計 · 主頁、導航、鏈接內部網頁 4.1.4 業務流程設計 4.2 網頁設計編程語言 4.2.1 HTML標記語言 4.2.2 C、JAVA語言基礎 4.2.3 VBScript或JavaScript腳本語言 4.3 動態網頁製作 4.3.1 ASP技術和JSP技術 4.3.2 資料庫鏈接技術 4.4 網頁製作工具 4.5 網站測試與優化 5.電子商務系統的運行與維護 5.1 電子商務信息的採集、處理和發布 5.2 常用網路維護工具的使用 5.3 系統維護和更新,改進系統的建議 5.4 數據備份與恢復 5.5 系統常見故障的排除 5.6 網路負荷、流量檢測 5.7 Web日誌管理 三、題型舉例 (一)選擇題 電子商務系統的安全威脅主要存在兩個方面: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威脅和商務交易的安全威脅。下面 不屬於商務交易安全威脅。 A.信息泄漏和篡改 B.身份假冒 C. 資料庫系統遭到攻擊 D. 交易否認 (二)問答題 閱讀以下關於商品交易網的敘述,回答問題[1]至問題[4]。 某公司需要建立一個商品交易網,並通過商品交易網在全國及世界進行網上商品銷售、該公司主要以計算機軟體、硬體產品及圖書、音像製品等信息類、知識類商品轉賣店為主,最終希望能建成產品豐富、類別齊全的規模化的電子連鎖商品交易系統。 該公司希望商品交易網能為用戶提供一個方便快捷、費用低廉、門類齊全的電子購物環境,並為公司帶來效益,所以對網站有以下要求: 1)網站應包括總公司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子公司、專賣店、分銷點的介紹及聯系方法。 2)能為消費者提供多種瀏覽查詢商品的方法。消費者可以按照商品的分類查詢商品,也可以按商品名稱、直銷價、商品的製造商、商品優惠率等限定條件方便地查詢感興趣的商品,並且能提供當日優惠商品、最新消息、暢銷排行榜、問卷調查、會員服務等信息。 3)消費者在整個過程中,可以方便地將商品放入購物車中,增減訂單中的商品。 4)能提供多種支付方式,方便客戶訂購。 5)需有應用加密子系統以保障交易和信息傳輸的安全性。 6)後台需要銷售分析系統、庫存管理子系統、結運算元系統、配送子系統。 [問題1]常用網頁布局有哪些類型?請問該公司的商品交易網應該如何布局?導航欄的內容應該如何設計才能比較合理? [問題2]請問當前流行的交易有哪些支付方式?哪些支付方式更適合該公司? [問題3]簡述安全性的基本概念。電子商務有哪些常用的安全協議?對於該公司,會員/客戶在網上進行電子訂購時,應如何保障網上訂購過程的安全? [問題4]簡述網上交易的過程,並根據該公司特點畫出消費者整個訂購過程的流程圖。

8. 中國科技網拓撲結構

一、《網路工程師考試大綱》
二、歷次考試的試題分析與解答,一般看看近三年的
三、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指定用書:
《網路工程師教程》雷震甲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軟體設計師教程》陳平 褶華 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註:《軟體設計師教程》不需全看,只要看:
第 1章 計算機系統知識
第 3章 操作系統知識
第 4章 系統開發和運行知識
第11章 標准化基礎知識
第12章 知識產權基礎知識

四、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輔導用書
《網路工程師考試輔導》雷震甲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軟體設計師考試輔導》陳平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以上這些就是網工考試的「最基礎」的復習資料,不可不看!

五、還有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網路工程師考試沖刺指南》徐鋒(電子工業出版社),也需看!

再推薦一個網站吧
http://www.softexam.cn/bbs/show_topic.asp?subject=46656
裡面有些資料非常好的

還有
C++或者JAVA,你選一個語言學的精深一些
不需要太多,好好掌握一門語言就夠了
僅僅靠一種語言就可以實現需求的程序
特別是你想搞網路
那我更建議你學好JAVA
如果你將來想搞應用系統,那你就學C++

網路工程師級考試大綱
一、考試說明
1. 考試要
(1) 熟悉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2) 熟悉網路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3) 理解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方法;
(4) 熟悉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5) 熟悉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知識;
(6) 掌握網路安全的基本技術和主要的安全協議與安全系統;
(7) 掌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的基本原理;
(8) 掌握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標准化知識;
(9) 掌握區域網組網技術,理解城域網和廣域網基本技術;
(10) 掌握計算機網路互聯技術;
(11) 掌握TCP/IP協議網路的聯網方法和網路應用服務技術;
(12) 理解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13) 掌握網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 熟悉網路系統的基本性能測試和優化技術,以及可靠性設計技術;
(15) 理解網路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16) 理解網路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17) 了解有關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的法律、法規;
(18) 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英文資料。
2.通過本級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根據應用部門的要求進行網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網路設備的軟硬體安裝調試工作,能進行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網路資源;作為網路專業人員對系統開發進行技術支持和指導;具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能指導助理工程師從事網路系統的構建和管理工作。
3. 本級考試設置的科目包括:
(1) 計算機與網路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2) 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1. 計算機系統知識
1.1 硬體知識
1.1.1 計算機結構
· 計算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存儲器、I/O部件)
· 指令系統(指令、定址方式、CISC、RISC)
· 多處理器(緊耦合系統、松耦合系統、陣列處理機、雙機系統、同步)
· 處理器性能
1.1.2 存儲器
· 存儲介質(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光存儲器)
· 存儲系統
· 主存與輔存
· 主存類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驗、交叉存取、多級主存、主存保護系統)
· 高速緩存
· 輔存設備的性能和容量計算
1.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 I/O介面(中斷、DMA、通道、SCSI、並行介面、通用介面匯流排、RS-232、USB、IEEE1394、紅外線介面、輸入輸出控制系統、通道)
·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統基礎知識
1.2 操作系統知識
1.2.1 基本概念
· 操作系統定義、特徵、功能及分類(批處理、分時、實時、網路、分布式)
· 多道程序
· 內核和中斷控制
· 進程和線程
1.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
· 進程的狀態及轉換
· 進行調度演算法(分時輪轉、優先順序、搶占)
· 死鎖
· 存儲管理方案(分段與分頁、虛存、頁面置換演算法)
· 設備管理的有關技術(Spooling、緩沖、DMA、匯流排、即插即用技術)
· 文件管理
·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與安全性、恢復處理、保護機制)
· 作業的狀態及轉換
·作業調度演算法(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高響應比優先)
1.3 系統配置方法
1.3.1 系統配置技術
· 系統架構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
· 系統配置方法(雙機、雙工、熱備份、容錯、緊耦合多處理器、松耦合多處理器)
·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處理、實時系統、Web計算、移動計算)
1.3.2 系統性能
· 性能設計(系統調整、響應特性)
·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測試基準、系統監視器)
1.3.3 系統可靠性
· 可靠性計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 可靠性設計(失效安全、軟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統可靠性的分配及預估)
·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2. 系統開發和運行基礎知識
2.1 系統開發基礎知識
2.1.1 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 需求分析
· 結構化分析設計
· 面向對象設計
· 模塊設計、I/O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2.1.2 開發環境
· 開發工具(設計工具、編程工具、測試工具、CASE)
· 集中開發環境
2.1.3 測試評審方法
· 測試方法
· 評審方法
·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統測試)
2.1.4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 制定項目計劃
· 質量計劃、管理和評估
· 過程管理(PERT圖、甘特圖、工作分解結構、進度控制、關鍵路徑)
· 配置管理
· 人員計劃和管理
· 文檔管理(文檔規范、變更手續)
· 開發組織和作用(開發組成員、項目經理)
· 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
2.1.5 系統可審計性
· 審計方法、審計跟蹤
· 在系統中納入和可審計性
2.2 系統運行和維護知識
2.2.1 系統運行
· 系統運行管理(計算機系統、網路)
· 系統成本管理
· 系統運行(作業調度、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 用戶管理(ID注冊和管理)
· 設備和設施管理(電源、空調設備、設備管理、設施安全和管理)
·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手續、監控,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 安全管理
· 性能管理
· 系統運行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控工具、診斷工具)
· 系統轉換(轉入運行階段、運行測試、版本控制)
· 系統運行服務標准
2.2.2 系統維護
· 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 維護的實施(日常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遠程維護)
· 硬體維護,軟體維護,維護合同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 網路拓撲結構
· OSI/RM
·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 傳輸層協議(TCP、UDP)
·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 物理地址(單播、廣播、組播)
3.2 編碼和傳輸
3.2.1 調制和編碼
· AM、FM、PM、QAM
·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幀同步)
· 多路復用(FDM、TDM、WDM)
· 壓縮和解壓方法(JPE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 競爭系統
· 輪詢/選擇系統
·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存儲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幀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2 網路分類
· 按地域分類(LAN、MAN、WAN)
· 按服務分類(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
· 按傳輸媒體分類(電話、數據、視像)
· 按電信網分類(駐地、接入、骨幹)
3.3.2 LAN
· LAN拓撲(匯流排型、星型、環型)
· 訪問控制系統(CSMA/CD、令牌環、令牌匯流排)
· LAN間的連接、LAN-WAN的連接、對等連接、點對點連接
· 高速LAN技術(千兆乙太網)
· 無限LAN
3.3.3 MAN常用結構
3.3.4 WAN與遠程傳輸服務
· 租用線路服務、線路交換服務、分組交換服務
· ISDN、VPN、幀中繼、ATM、IP連接服務
· 衛星通信服務、移動通信服務、國際通信服務
3.3.5 網際網路
· 網際網路概念(網際互聯設備、TCP/IP、IP路由、DNS、代理伺服器)
· 電子郵件(協議、郵件列表)
· Web(HTTP、瀏覽器、URL、HTML、XML)
· 文件傳輸(FTP)
·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智能搜索)
· QoS、CGI、VoIP
3.3.6 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3.3.7 網路性能
· 有關線路性能的計算(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設計)
· 性能評估
· 排隊論的應用
3.4 網路通信設備
3.4.1 傳輸介質和通信電纜
· 有線/無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波、光、紅外線)
· 分配線架(IDF)、主配線架(MDF)
3.4.2 各類通信設備
· 線路終端設備、多路設備、交換設備、轉接設備
· 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NCU、TA、CCU、PBX)
3.5 網路連接設備
· 網際連接設備(網關、網橋、生成樹網橋、源路由網橋、路由器、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
3.6 網路軟體系統
3.6.1 網路操作系統
·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L、NDIS)
· 網路通信的系統功能調用(套接字API)
· RPC
· TP Monitor
· 分布式文件系統
· 網路設備功能
3.6.2 網路管理
·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 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SNMP、RMON、MIB-II)
· 網路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 網路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 Manager)
· 分布式網路管理
3.6.3 網路應用與服務
· WWW
· FTP文件傳輸
· 電子郵件
· Telnet
· 信息檢索
· 視頻點播
· 網路會議
· 遠程教育
· 電子商務
· 電子政務
· CSCW和群件
4. 網路安全
4.1 安全計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 私鑰和公鑰加密標准(DES、IDEA、RSA)
· 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 完整性(SHA、MD5)
· 訪問控制(存取許可權、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護
· 防火牆
· 入侵檢測
· VPN、VLAN
· 安全協議(IPSec、SSL、ETS、PGP、S-HTTP、TLS)
· 硬體安全性
· 計算機病毒防護
4.1.3 可用性
· 文件的備份和恢復
4.1.4 安全保護
· 個人信息控制
· 匿名
· 不可跟蹤性
4.1.5 LAN安全
· 網路設備可靠性
· 應付自然災害
· 環境安全性
· UPS 4.2 風險管理
4.2.1 風險分析和評估
4.2.2 應付風險的對策
· 風險預防(風險轉移、風險基金、計算機保險)
· 意外事故預案(意外事故類別、應付意外事故的行動預案)
4.2.3 內部控制
· 安全規章制度
·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 標准化知識
5.1 標準的制訂和獲取
5.1.1 標準的制訂和獲取過程
5.1.2 環境和安全性評估標准化
5.2 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5.2.1 標准
·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 國家標准(GB)
·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5.2.2 開放系統(X/Open、OSF、POSIX)
5.2.3 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STEP、XML)
5.2.4 安全性標准
·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標准
· 計算機防病毒標准
· 計算機防非法訪問標准
· CC標准
· BS7799標准
5.3 標准化組織
·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IETF、IEEE、IAB、W3C)
· 美國標准化組織
· 歐洲工業標准化組織
·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 信息化基礎知識
· 信息化意識
·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7. 計算機專業英語
·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1. 網路系統的設計和構建
1.1 網路系統的需求定義
1.1.1 應用需求分析
· 應用需求的調研(應用系統性能、信息產生和接收點、數據量和頻度、數據類型和數據流向)
· 網路應用的分析
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析
·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調研(伺服器的數量和位置、客戶機的數量和位置、同時訪問的數量、每天的用戶數,每次s 使用的時間、每次數據傳輸的數據量、網路擁塞的時間段、採用的協議、通信模式)
·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1.3 需求定義
· 功能需求(待實現的功能)
·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 可靠性需求(期望的可靠性)
· 安全需求(安全性標准)
· 維護和運行需求(運行和維護的費用)
·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網路系統的設計
1.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 收集信息
·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1.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 確定協議
· 確定拓撲結構
·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 確定結點(結點的處理能力)
· 確定網路的性能(性能模擬)
· 確定可靠性措施
· 確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調研,實現安全措施的技術和設備的評估)
·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訂選擇標准(成本、性能、容量、處理量、延遲),性能指標的一致性,高級測試的必要性,互連性的確認
1.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 業務過程的確認
· 安裝計劃
· 轉換到新網路的計劃
1.2.4 設計評審
1.3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1.3.1 安裝工作
· 事先准備
· 過程監督
1.3.2 測試和評估
· 連接測試
· 安全性測試
· 性能測試
1.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2. 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評價
2.1 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2.1.1 用戶措施
·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2.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 確定策略
· 設備的編址
· 審查的時間
· 升級的時間
2.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 外部合同要點
· 內部執行要點
2.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 數據的存儲與處置
· 備份
· 數據恢復
2.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 設備管理
· 軟體
· 網路配置圖
2.2 網路系統的管理
2.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 網路管理協議(SNMP 、MIB-2、RMON)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LAN監控器)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 線路故障檢查點
· 安全監視的檢查點
2.2.2 故障恢復分析
·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 排除故障要點
·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2.3 系統性能分析
· 系統性能分析要點
2.2.4 危害安全的對策
·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調查損失情況,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 入侵檢測要點
·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查殺病毒措施)
2.3 網路系統的評價
2.3.1 系統評價
· 系統能力的限制
· 潛在問題分析
· 系統評價要點
2.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 系統生命周期
· 系統經濟效益
· 系統的可擴充性
· 建議改進系統的要點
3. 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3.1 網路協議
·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 Web 服務(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設計
·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 容錯技術
· 通信質量
3.3 網路設施
3.3.1 xDSL數據機
3.3.2 ISDN路由器
· 介面
·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幀裝配/拆裝)、CLAD(信元裝配/拆裝)
· 介面
· 功能
3.3.4 遠程訪問伺服器
· 功能和機制
3.3.5 辦公室個人手持系統(PHS)
· 數字無繩電話的功能特性
3.3.6 中繼式HUB
· 倍速集線器(功能和機制)
3.3.7 L2、L3、L4及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虛擬網(功能與機制)
3.3.10 與其他協議的共存(多協議路由器、IP隧道)
3.4 網路應用服務
3.4.1 地址服務
· 機制、DHCP、IPv6(機制和傳輸技術)
3.4.2 DNS(功能、機制)
· 域名、FQDN
3.4.3 電子郵件(功能、機制)
· SMPT、POP、MIME、IMAP4、LDAP
· 郵件列表
· Web Mail
3.4.4 電子新聞(功能和機制、NNTP)
3.4.5 Web服務(功能和機制、HTTP)
3.4.6 負載分布(Web交換)
3.4.7 電子身份驗證(功能、機制、認證授權、電子證書)
3.4.8 服務機制
· 服務供應商、供應商漫遊服務、撥號IP連接、CATV連接、IP電話、網際網路廣播和組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通信、EZweb、主機服務提供者、EDI(規則、表單、Web EDI)、B2B、B2C、ASP、數據中心
4. 網路新技術
4.1 光纖網
· ATM-PDS、STM-PDS
·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4.2 無線網
· 行動電話系統(WLL、WCDMA、CDMA2000、TD-SCDMA)
· 高速固定無線接入(FWA)
· 802.11a、802.11b、802.11g
· 微波接入(MMDS LMDS)
· 衛星接入
· 籃牙接入
4.3 主幹網
· IPoverSONET/SDH
· IpoverOptical
·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務
·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服務)
· 本地IP網(NAPT)
· Ipv6
4.5 網路管理
·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 基於CORMBA的網路管理
4.6 網格結算

9. 路過的電子商務高手,能否教教我怎麼製作網站呀。。

1、是網站結構,網站拓撲圖,網站需要實現什麼功能這些規劃好,形成書面穩當

2、網站域名的確定,服務空間等等
3、網站的設計過程頁面設計和資料庫設計調整
4、網站FTP上傳,清理多餘的代碼垃圾。,做優化等等

10. 重賞!!!!求服裝網站推廣的方案書

呵呵~~
網站推廣方法有很多!

大致上可分為兩種。

一 免費的
即在一些行業望站上或一些名氣較大的供求信息平台9如阿里巴巴,慧聰等)發布你公司的基本信息,然後附上網址。或與一些兄弟網站(即跟你關系好的公司,他願意跟你連接)做友情連接;再就是在搜索引擎中排名,一般只要你有了網站,各大主要搜索引擎,如網路 google, yahoo,等在一個星期到一個月之內,會主動收錄你的網站,這個你不必費心,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要想當你客戶在各搜索引擎中搜索你公司產品或搜索你公司名稱時,你的網站馬上能顯示或排名比較靠前,這就要花一點力氣,一般你在其他網站上發布的信息越多,你公司越容易被你客戶找到,你網站的結構越適合搜索引擎的脾氣,排名越靠前(當然,這一點與做網站的人有關,稍候會講到),這樣,你就努力在其他平台上發信息吧!

二, 收費的

大家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推廣你的網站,要想你的網站給你帶來實際的利益,還是投點資吧!
投資要的是回報,所以首先你要選好一個平台,既這個平台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有良好的社會口碑,通過無數人驗證,能確實給企業帶來收益,一個平台到底好不好,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去調查,通過朋友熟人獲取一些真實的信息。 目前,我可以給你推薦幾個好的平台,社會美譽度都不錯!如: 阿里巴巴, 網路,google, 還有你們的中國服裝網www.efu.com.cn 中國流量最大的服裝網,我想目前,就這些對你最有用吧!
再一個投資點是,買一個軟體,叫做商務快車,可以迅速向其他平台發布大量信息,效果也不錯,這個軟體,現在買可能還要2000元左右,也許1000多元,你可以砍價。
最後的方法是搜索引擎優化!就是在你的網站本身上下工夫,。搜索引擎搜索網站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只要你的網站的結構,代碼符合他的脾氣,那麼當你客戶搜索你產品時,你的網站就會靠前,但這一點不能做得太過分,否則會被搜索引擎認為是作弊,會封殺你的網站的!
現在很多公司都提供這種服務,費用不是很高!

好了! 網站推廣的方法基本上就這么多,希望你能很好地推廣你的網站!達到自己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拓撲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通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442
紅包裂變推廣方案 瀏覽:967
城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67
年度安全培訓計劃方案表 瀏覽:23
南昌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71
天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市場定位 瀏覽:363
線下營銷與網路營銷的關系 瀏覽:827
網頁的網路營銷價值 瀏覽:597
精準扶貧政策培訓宣講實施方案 瀏覽:641
消防培訓演練方案 瀏覽:351
網路營銷的發展現狀如何 瀏覽:238
電子商務能力 瀏覽:984
消費者偏好對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14
全區校園足球比賽策劃方案 瀏覽:336
食堂安全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03
寢室評比策劃方案 瀏覽:629
網路水果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27
關於慶祝五一勞動節的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337
大賽宣傳方案策劃書 瀏覽:350
幼兒園元旦活動系列方案策劃書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