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與條件
電子商務發展宏觀環境分析:
1.政治環境分析
中國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並採取了多項的措施,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這里主要強調四個文件。比較綱領性是2005年文件,國家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的若干意見,以及由國家信息化加快推進信息化發展的任務分工等等文件,對我們電子商務的推進有深遠的影響,此外有很多的文件不一一列舉,信息化十一五規劃,有關互聯網管理的各種文件,互聯網的白皮書、促進網路購物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等。從去年8月起工業和信息發展、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國家工商總局六個部委決定聯合起草並共同的實施電子商務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目前已經廣泛的徵求意見,規劃工作已接近完成,預計將在不久進行發布。
2007年,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我國首部《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間,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電子商務的發展引發國家層面的關注。
截至2010年12月,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61億,使用率提升至35.1%,上浮了 7個百分點。2010年用戶年增長48.6%,增幅在各類應用中居於首位。政策、市場等多重利好是推動網購用戶規模保持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勵和規範文件,對網路購物的扶植和促進力度明顯加大。市場層面,傳統企業加速進軍網路零售市場,帶動了網貨市場的繁榮和服務水平升級
「到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大幅提高並取得明顯成效。」 在國家《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時候,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目標。
不過,蓬勃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給各界包括政府對電子商務的持續推動帶來了難點。由於電子商務的大規模發展與運營,整個電子商務系統也日趨復雜,並向著社會化、生態化和復雜化的方向發展。
2. 經濟環境分析
中國目前GPD總量世界第二,人均GDP世界第95。
2010年國內經濟結構轉型起步,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979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1.9%,二季度增長10.3%,三季度增長9.6%,四季度增長9.8%中2010年陝西生產總值預計10012億元增長14.8%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會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看,每年不低於32%的速度發展,到2010年我們網路交易額已經達到4.5萬億,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到達18萬億,年均增長率預計42%。將會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之多。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網民整體互聯網應用呈現出三大特點,其中之一是:,商務類應用用戶規模繼續領漲。網路購物用戶規模增幅居於首位,網上支付、網上銀行等商務類應用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更多的傳統經濟活動已經步入了互聯網時代。 大學生是二手教材的主要購買者,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之一。二手教材不僅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廉價這一利益點,而且購買二手教材有助於綠色環保,這與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國政府乃至社會倡導的綠色消費切合。
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提高5.4個百分點。
商務類應用用戶規模繼續領漲。網路購物用戶規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應用。網上支付、網上銀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更多的經濟活動已步入了互聯網時代。 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繼續穩步增長,網民總數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底提高5.4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7330萬,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佔全球網民總數 的23.2%,亞洲網民總數的55.4%。 隨著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人們會越來越依賴電子商務來進行經濟活動。
在年齡結構方面,中國網民年齡結構更加優化。2010年,3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佔比均有所上升,整體從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目前的41.8%。10-19歲年齡段的網民所佔比例下降較多,與該年齡段實際人口數下降有關。
3.安全環境分析
對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以前的技術難題現如今已經不再是難題。目前不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安全問題,不僅包括信譽安全,也包括購物安全,支付安全,物流安全。 技術上有三大發展。
第一就是電子商務的應用不斷普及和深化。
第二個電子商務服務業在蓬勃的發展,涌現出一些品牌電子商務的信息平台,交易平台,而且這些平台正向專業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在支付行業、認證行業、物流行業都相應的互相融合發展。
第三個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不斷的完善,在基礎條件方面,互聯網得到廣泛的應用,寬頻建設在迅速的展開,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不斷的出台。 在安全方面,電子商務也有了跨越式的發展。
2. 什麼是網路營銷微觀環境中企業內部條件
互聯網已經成為面向大眾的普及性網路,其無所不包的數據和信息,為上網者提供了最便利的信息搜集途徑。同時,上網者既是信息的消費者,也可能是信息的提供者,從而大大增強了網路的吸引力。層出不窮的信息和高速增長的用戶使互聯網路成為市場營銷者日益青睞的新資源,企業上網成為20世紀90年代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網上的市場營銷活動也從產品宣傳及信息服務擴展到市場營銷的全過程。
網路營銷環境的五要素
互聯網路自身構成了一個市場營銷的整體環境,從環境構成上來講,它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要素:
(一)提供資源
信息是市場營銷過程的關鍵資源,是互聯網的血液,通過互聯網可以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指導企業的網路營銷活動。
(二)全面影響力
環境要與體系內的所有參與者發生作用,而非個體之間的互相作用。每一個上網者都是 互聯網的一分子,他可以無限制地接觸互聯網的全部,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要受到互聯網的影響。
(三)動態變化
整體環境在不斷變化中發揮其作用和影響,不斷更新和變化正是互聯網的優勢所在。
(四)多因素互相作用
整體環境是由互相聯系的多種因素有機組合而成的,涉及企業活動的各因素在互聯網上通過網址來實現。
(五)反應機制
環境可以對其主體產生影響,同時,主體的行為也會改造環境。企業可以將自己企業的信息通過公司網站存儲在互聯網上;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信息,自己決策。 因此,互聯網已經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工具,而是獨立成為新的市場營銷環境。而且它以其范圍廣、可視性強、公平性好、交互性強、能動性強、靈敏度高、易運作等優勢給企業市場營銷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網路營銷環境的內容
根據營銷環境對企業網路營銷活動影響的直接程度,網路營銷環境可以分為網路營銷宏觀環境與網路營銷微觀環境兩部分。網路營銷微觀環境是指與企業網路營銷活動聯系較為密切、作用比較直接的各種因素的總稱,主要包括企業內部條件和供應商、 營銷中介、顧客、競爭者、合作者以及公眾等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網路營銷的上下游組織機構。不同行業企業的微觀營銷環境是不同的,因此,微觀營銷環境又稱行業環境因素。網路營銷宏觀環境是指對企業網路營銷活動影響較為間接的各種因素的總稱,主要包括政治法律、人口、經濟、社會文化、科學技術、自然地理等環境因素。
網路營銷環境是指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的各種外部條件,即與企業網路營銷活動有關聯因素的部分集合。營銷環境是一個綜合的概念,由多方面的因素組成。環境的變化是絕對的、永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在營銷中的運用,使得環境更加變化多端。雖然對營銷主體而言,環境及環境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但它也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可通過營銷環境的分析對其發展趨勢和變化進行預測和事先判斷。企業的營銷觀念、消費者需求和購買行為,都是在一定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形成並發生變化的。因此,對網路營銷環境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要進行網路營銷環境的分析,首先必須掌握構成網路營銷環境的五要素。
3. 市場環境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市場環境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互聯網作為一種手段和新型的交易平台,對於商業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互聯網上所
進行的商務活動,也對中國商業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企業市場環境,企業經營的微觀環境,及商業交往中的人際交往環境,都與傳統的市場經濟中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電子商務對市場環境
紀寶成說「市場是一種以商品交換為內容的經濟聯系形式。」從此可以看出,市場形成的真正因及其表現形式是「商品交換」。隨著商業的發展環境的改變,商品交換手段和交換技術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商品交換。
1、互聯網把全球市場連成了一個整體,電子商務使傳統的商務市場可以延伸到各個地域。在傳統商業模式下,企業市場的擴張是隨著商業網點布置而實現的,有許多局限性。而電子商務環境下,市場上能夠以數字形式傳輸文件、貨幣等,實體貨物也可以在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路中送達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大大延伸了市場的地域。
2、電子商務環境下真正實現了市場的細分,實現了一對一的服務。
在傳統的市場體系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是縱向結構,其中經營者是中間環節,由於經營者會本能的封鎖信息,造成信息的不對稱,所以會增加經營的成本和風險。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生產者可以直接和最終用戶見面,這就減少了中間環節,即節省了費用,又減少了風險,還可以根據消費者提出的特殊要求,實行一對一的個性服務。
3、電子商務使市場活動的效率大大提高。
電子商務的大部分信息都以光速在互聯網上處理和傳輸,在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工作效率比傳統方式提高了無數倍,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完善,市場活動的效率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
在B2C即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中,企業無需再提供豪華的辦公場所,雙方是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交流、交易,於傳統的模式相比,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企業經營環境的虛擬化
首先,有形的店鋪被無形的「網頁」所取代;其次,所有商品不再能用手去接觸,而是由圖片或文字來介紹;再次,基於資料庫的智能應答系統和站內搜索引擎代替了人工服務。
2、企業經營內容的平面化
所有供應者所提供的各類商品可以在一個界面中顯示出來;同時,關於某種商品的所有信息也以在一個界面中顯示出來。這使消費者可以得到全面、准確、可信的關於某一商品或服務的信息。
3、企業經營方式的個性化
在傳統的生產方式中,企業不能完全了解顧客的需求,只能假設自己的產品有多少潛在用戶,並且產品要考慮大眾化口味,這就導致產品產生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的現象。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不再盲目的猜測市場的需求進行批量生產而導致成本浪費。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服務,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服務。
三、電子商務對企業人際關系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形成了一種新的人際交往方式即網路人際交往,它主要指從事商業活動的各方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交往,網路人際交往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已呈現出明顯的影響,它不僅是傳統商業人際交往方式的重要補充,而且構成了網路時代商業人際交往的一個嶄新的平台。
1、克服了傳統商業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擴大了人們的交往空間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人們的商業交往領域由傳統的以物質為基礎的平台,擴展到了以信息為基礎平台;以物理空間延伸到了虛擬空間,並且全部的貿易交易過程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大大提高了交往的效率。
2、消除了傳統的商業人際交往中的社會因素,使顧客間可以平等的參與交往
在傳統的商業人際交往中,由於顧客在社會地位、職業、文化層次等方面的差異,
使得顧客在交往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有著差別。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使每個顧客都有可以平等的以一種開放的姿態保持與企業的交往,大大提高了顧客的參與意識與參與程度。
4. 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如何解釋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
電子商務作為新興行業,有著強大的發展需求。
5. 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對企業的市場營銷的影響的例子,急求
808街
只要企業能以趣味化、娛樂化來吸引大眾眼球和市場關注,以利他性和價值認同來誘導客戶購買,以創新手段來改變客戶固有的看法,打破已有的市場平衡,並在互動和娛樂中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關注,就能創造新的商機,贏得更大的發展。
營銷是企業經營核心,是企業圍繞其經營目的和利潤實現而展開的一系列策略和促銷過程。創新、求變、與時俱進是營銷發展的精髓。
近年來,隨著網路等電子新媒體的普及和媒體的社會化,人們的社會交往和信息溝通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營銷關注的重心也隨之開始轉移,逐漸從以產品為中心,發展到以人(顧客、消費者)為中心、以4I組合為基礎。
營銷重心的轉變:從關注產品到關注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學者尼爾?博登
(Neil
H
Borden)
研究發現:產品的銷售會受到多種「市場變數」(或稱「要素」)的影響,企業在營銷過程中要綜合考慮這些要素,才能獲得最佳的市場營銷效果。尼爾?博登將這個「綜合考慮多種要素」的過程定義為「市場營銷組合」(Marketing
mix)。
1960年,傑羅姆.麥卡錫(McCarthy,
E.,
Jerome)
在博登提出的12個影響要素的基礎上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將它們概括為:產品
(Proct)、價格
(Price)、渠道
(Place
of
distribution)
和促銷
(Promotion)。由於這4類組合要素打頭的英文字母都是「P」,故被稱為以4P為基礎的營銷要素組合。後經菲利普?科特勒
(Kotler,
Philip)等人大力宣傳和推廣,4P組合的概念逐漸為世人所接受,成為指導企業營銷實踐的准則。
以4P為核心的營銷組合強調:企業在營銷中要注重開發產品的功能,產品要有獨特的賣點,要把產品質量和滿足需求放在首位;企業要根據產品的市場定位、贏利預期和品牌溢價來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要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路的建立,通過適當的渠道策略來調動經銷商和銷售渠道的積極性;通過各種促銷措施(如讓利、打折、幸運抽獎、累計積分等)來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慾望,從而促進消費增長。
4P組合的關注重心是產品,這是特定時代和競爭的產物。隨著環境和技術的發展,以4P組合為核心的營銷理論在實踐(特別是在營銷傳播實踐中)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戰。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市場趨於飽和,競爭日趨激烈,消費者成為企業營銷爭奪的核心。這時經營者逐漸意識到:如果營銷只關心企業自身的商品/產品,那隻是「一錘子買賣」;如果將營銷的重心放在顧客身上,抓住消費者的心,他/她將會再三光顧你的企業。而以4P組合為中心的營銷模式由於過於強調自身的產品,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當時營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於是,營銷關注的重心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從產品轉向了人。
1990年,羅伯特.勞特朋
(Robert
F.
Lauteerborn)
針對當時市場環境和消費者地位的變化,提出以顧客為中心的4C營銷組合理論,即客戶
(Customer)、成本
(Cost)、方便
(Convenience)
和溝通
(Communication)。勞特朋等人認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營銷組合關注的重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而應該是顧客。企業應更多地關注顧客的需求和望
(Customer
needs
and
wants),
研發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關注顧客滿足這些需求所要(願意)付出的成本
(Cost
to
satisfy)
,提供方便的購買和體驗環境
(Convenience
to
buy),並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和交流過程
(Communication)(舒爾茨,田納本,勞特朋,1992*)。以4C為基礎的營銷組合突破了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思維定式,一經提出,立刻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學術研究和企業實踐關注的熱點。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於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和網路營銷應運而生。這時又有學者根據網路媒體雙向、互動、開放的特點,提出了所謂「新4C」營銷組合理論,即:連接
(Connection)、溝通(Communication)、商務
(Commerce)和合作
(Co-Operation)。新4C組合強調:企業的營銷傳播活動應以網路為樞紐,藉助於更方便、快捷的電子媒體,
將企業與顧客連接在一起,在滿足客戶需求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將企業的營銷訴求與顧客的需求「整合」到一起。新4C組合是網路和電子商務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大大地促進了在線購物和網路營銷的發展。
隨著時代發展以及市場環境變化,2000年左右舒爾茨
(Don
E.
Schultz)、艾登伯格
(Elliott
Ettenberg)
等人又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以關聯
(Relevancy)、反應
(Respond)、關系
(Relation)
和回報
(Return)
為基礎的新營銷要素組合,即4R營銷組合理論。4R組合強調:企業要多從顧客和消費者的角度去傾聽和了解他們的需求,
並及時做出反應(制定或修訂營銷策略)來滿足顧客需求,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市場的壯大和可持續發展;企業要著眼於建立與客戶之間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讓顧客從被動的推銷對象轉變為企業經營和營銷的主動參與者,把單純的銷售轉變成一種互利共贏的關系,
建立起企業和顧客之間的共存共生關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正確處理各類營銷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注重實效,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營銷價值。
808街
6. 微觀經濟環境對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有哪些影響
一、改變企業組織的結構。
在以往的企業組織結構中,上情下達、下情上呈由中層管理者起作用,而實施電子商務的企業由網路承擔,這就為企業組織結構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條件。電子商務減少了經濟活動的中間層,縮短了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時間滯差,加快了經濟主體對市場的反應能力,使信息傳遞效率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另外,由於網路辦公、電腦會議的普及,公司的組織結構將成為一種象徵性的虛擬,類似網路中的一個網站。而這種具有流動性特點的虛擬組織結構將更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瞬息萬變。
二、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貿易服務方式,它以數字化網路和設備替代了傳統紙介質,這種方式突破了傳統企業中以單向物流為主的運作格局,實現了以物流為依據、信息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運作方式。在這種新型運作方式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企業供銷鏈的有效建立,進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這就需要企業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水平,從而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
三、改變企業的營銷管理。
以往的批零方式將被網路代替,人們直接從網路上采購,傳統的人員推銷失去大部分市場,廣告宣傳也為適應新的傳播媒體而改變。管理界對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定位,將更加依賴於上網者的資料以及對網路的充分利用。企業的市場調研、產品組合和分銷等一系列營銷管理活動將會因電子商務而發生改變。當前,網路營銷正成為營銷學的一個分支,它使顧客有了更多、更廣泛的選擇,同時幫助企業掃清向國際市場拓展業務的障礙。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網路與傳統營銷的組合方式進行管理,效果顯著,營銷費用明顯降低,營銷預算更加方便、准確。
四、影響企業的結算方式。
企業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系統實現電子付款,進行資金結算、轉賬、信貸等活動。目前主要的信用傳輸安全保障和認證問題還未得到全面解決,但是紙貨幣流被無紙電子流所代管而引發的結算革命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企業應該順應這種趨勢,做好改變傳統結算方式的准備.
五、改變企業競爭方式。
電子商務改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成本結構,使上游企業或下游企業改變供銷合同的機會成本提高,從而進一步密切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電子商務不僅給消費者和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消費與開拓銷售市場的機會,而且也提高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場所,從而提高了企業把握市場和消費者了解市場的能力。電子商務促進了企業開發新產品和提供新型服務的能力,使企業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費者的偏好和購買習慣,同時可以將消費者的需求及時反映到決策層,從而促進了企業針對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研究與開發活動。
7. 怎麼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一、電子商務營銷的興起
電子商務營銷是指商務流程電子化的一種營銷活動。在Internet網上進行的電子商務營銷活動包括網上的廣告、訂貨、付款、客戶服務和貨物遞交等銷售、售前和售後服務,以及市場調查分析、財務核計及生產安排等多項利用Internet開發的商業活動。
電子商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電子商務也稱作電子交易(E-Commerce),是指企業在網路(主要指Internet網)上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進行交易。從廣義上講,亦稱作電子商業(E-Business),是指公司利用網路進行的全部商業活動,包括市場分析、客戶聯系、物資調配等,目的是創造目標市場滿意,使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營銷這一種營銷方式與郵購、電話電視購物等方式並列,從屬於直接營銷這一概念。他的先進性體現在買者作出購買決定的自由度、交易自由化程度、交互能力、購買決定對計算機的客觀依賴性、成長為完整的電子市場的潛力等。
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主要包括證券市場、在線交易(如食品百貨、鮮花禮品、家用電器等)、家庭銀行、旅遊服務、在線信息服務、在線游戲、書籍報告、應用軟體及電腦產品等。
目前,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從事電子商務營銷的企業已在世界經濟領域嶄露頭角。據統計[1]至1996年底,美國《幸福》雜志評出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已有半數在網上開展營銷[2]。在營銷的廣告支出方面,福布斯的調查表明:1995年互聯網的廣告費用為0.37億美元,到1996年升至3.12億美元,估計2000年將達到50億美元。1998年美國股市的超級明星是亞馬遜(Amazon)網上書店,一年中這家公司的股價上漲8倍多,年終每股突破300美元大關,使其市場資本總值達到180億美元,超過了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著名郵購公司西亞斯。
除了Internet的迅速發展推動電子商務外,各國政府對電子商務的格外重視也是重要因素。當前電子商務在信息安全性、交易體制、法規建設等方面還不能令人滿意,加強政府部門對發展電子商務的宏觀規劃和指導,並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規環境已成為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不可忽視的方面。美國政府於1997年初提出了《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該文件就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提出了美國政府的總體政策,內容涉及「原則」、「財務問題」、「市場准入問題」等方面。目前,美國政府已按照這個政策框架展開國內立法和國際談判工作。
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營銷已隨著Internet的發展逐漸興起。1994年前後,由我國政府批准建成了CERNET、CSNET、GBNET和CHINANET等四大互聯網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上網用戶為117.5萬[3]。我國企業已在嘗試利用Internet開展電子商務營銷。1996年2月28日,四川茂青茶廠積壓的1.6萬公斤茉莉花茶,通過Internet廣告招商,結果達成交易,成為國內有記載的第一次成功交易[4]。當然這種廣告營銷只是其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國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已陸續開通銀行安全支付系統,結合Internet完成ISP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結算。隨著國內結算體系的逐漸完善和與世界接軌,電子商務營銷將在全世界范圍迅速興起。
二、電子商務營銷在我國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前面介紹了電子商務營銷的興起和發展前景,下面從技術可行性和環境可行性兩方面對電子商務營銷在我國的發展進行研究。
1.技術可行性
技術可行性主要是討論目前企業、消費者和公共設施所擁有的技術水平是否以支持大規模的電子商務營銷實施。討論主要分為通訊網路技術和安全技術兩個方面。
(1)通訊網路技術實現
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網路模式:Internet、Intranet(企業內部網)、Extranet(企業外部網)。企業主要利用TCP/TP協議建立用於企業管理和通信的應用網路,這就是Intranet。而各個企業之間遵循同樣的協議和標准,建立非常密切的信息交換體系,從而大大提高企業協同生產的能力和水平,這就是Extranet。
附圖{圖}
由圖1可以看出電子商務不僅是買賣和軟硬體信息,而且是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上將買家和賣家、廠家及合作夥伴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消除了時間和空間帶來的障礙。
(2)安全技術問題
安全問題是電子商務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通過TCP/TP網路,不可能用通常的方式確認與你通信的人的真實身份,任何一個人,可以使用一些技術手段,竊看到網上傳輸的信息,並可以替代和修改這些信息。電子商務中主要面臨以下四個安全問題:
第一,保密性問題
在電子商務過程中,網上傳遞的是一些極敏感的信息,如信用卡號、產品報價等,顧客不願這些信息被人竊取。
第二,認證問題
在Internet上,交易雙方互相不能見面,所以必須有方法確定對方身份。
第三,完整性問題
交易中傳輸的數據不僅不能被竊聽,同時也不能被修改。例如:在一筆轉賬交易中,轉入賬號不能被替換。
第四,不可否認性問題
交易過程一旦結束,交易的任意一方都不能單方面否認發生過這筆交易。必須有不可偽造的電子單據來證明每次交易。
目前國內外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有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層)、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安全電子交易)等協議和標准。SET協議是世界上兩家最大的信用卡公司MasterCard International和Visa International合作開發的,其1.0版於1997年6月正式推出,由於它是專門針對電子交易設計的,較好的解決了認證和安全問題,很快被行業接受(已經被IETF接收為國際標准)。我國基於SET的安全支付體系於1998年3月6日在中國銀行開通,並完成了ISP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結算。雖然目前中國銀行的網上業務僅對北京用戶開放,發放的數字化證書截止3月底也僅有6個[6],但這畢竟標志著網路營銷中安全快捷的結算功能已具備了顯示可行性。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營銷所需的技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無論是通訊網路技術還是安全技術,都已走完了「技術實現」階段,現在正進入「技術開放和普及」階段;技術人員現在面臨的工作是通過技術手段來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及安全性,從而拓展營銷的市場范圍。
2.環境可行性
網路營銷所處的環境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部分。宏觀環境包括思想觀念、經濟體制和政策、法律體系、人口情況、技術情況等因素。微觀環境包括從事網路營銷的企業本身,其市場中間商、顧客、競爭對手和所面對的公眾等直接影響企業為市場服務能力的行動者。宏觀和微觀環境中的眾多因素對網路營銷的實現起著重要作用。
(1)宏觀因素分析
第一,在思想觀念方面,逐步樹立信息化意識、以市場為中心意識和網路意識
朱鎔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科教興國,重點扶持和發展信息產業。」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綱要》)明確強調發展以信息產業為發展重點的第三產業,並指出:「要顯著提高國民經濟信息化程度,繼續加強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這充分說明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是適應我國信息化的國家意志。
目前,我國企業已廣泛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經營信息化改造工作。對於用計算機來進行購、銷、調、存的統計分析,財務管理,對於條碼技術和POS技術,我國企業已不陌生。對於EDI和MRPⅡ等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也有部分企業在使用。企業已體驗到信息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這為信息化營銷方式的引入作了很好的鋪墊。
經過近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逐步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體制改革使企業從政府架構中脫離出來,個人也因此告別了「大鍋飯」、「鐵飯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最快地了解信息,運用信息,誰就掌握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因為Internet電子商務營銷,將為人們提供最快捷的信息傳輸通道,把企業、個人和市場相互溝通起來。
網路意識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大約在3年前,北京大學的一位學生,為挽救生命垂危的同窗,向Internet發出了求援信息,很快全球1000多位醫學專家在「網上會診」,患病的學生因此而脫離險境。這一事件在社會上引起較大震動,人們開始明白虛擬空間並不虛,它聯系著現實的種種利益。我國的商家、學者、普通百姓都開始關注Internet,各種網路刊物大量涌現,網路意識成為市場生存意識。
第二,在法律環境方面,努力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是我國營銷實現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下面從保證營銷正常進行和營銷的超法律性兩個方面來分析。
保證Internet正常運作的法規並非一片空白。在我國有大量與之相關的信息方面的法律。它們都零散分布於相關的法律當中,因而,在這些法律所管轄的范圍內講「立法真空」是不恰當的。只是這些法律在Internet這個領域中實施,在取證、援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只要有計算機和法律兩方面的技術支援,這些法律在虛擬空間是可以實施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具體包括:
對公民信息自由權的保護體現在我國的《憲法》、《教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如我國《憲法》第40條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護等。
對消費者獲取信息權的法律保護表現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產品質量法》等,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都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現在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
對企業商業信息權的保護體現在我國的《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關於證券、財務方面的法規等。
以上所舉法律法規的立法意圖同Internet營銷是沒有很直接聯系的。但是,它們在客觀上為營銷的各個利益主體提供了隱私權、獲取信息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保障。
營銷的超法律性指由於所涉及的技術以極高的速度更新變化,使得原有立法無法完全涵蓋這一領域的內容。大致包括:
文本的法律效力問題。如:以網路通信為傳遞方式的合同、公證文件等法律文本的認可和接受的條件:電子簽字及其他身份認證手續的可接受性。
知識產權的界定問題。如:把文字、圖像、圖形、聲音等傳統形式表達的作品轉化成二進制數字編碼是不是原作品著作權人的專利;建立站點編寫文本文件時往往要利用他人作品的片段,這種過程中的著作權關系如何界定和處理。
合理保護隱私權問題。營銷過程中,企業能得到許多個人信息。對這些信息如不加以保護,個人的隱私和利益將受到迅速侵害。如:某人的個人資料及電子郵件地址一旦被人倒賣,他的郵件箱中很快充斥無數的廣告電子郵件,他的正常通信會受到干擾。如何界定合理的隱私權,在網上追蹤、記錄、分析顧客的瀏覽,購買行為的合法性都屬於這一范圍。
行為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問題。ISP、上網營銷的企業和網上消費的顧客這三者都是隨Internet才產生的主體。這三者對營銷過程中產生的病毒傳播、誹謗、反動言論傳播、交易信息傳遞失真、延時等事件各自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我國與Internet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原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推出的電子公告板管理辦法和網際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等。這些法令和條例都只是與營銷間接相關,涉及上面提到的四方面內容的仍是空白。
第三,政策環境方面,我國至今未提出一套完整的政策框架
我國對外既沒有虛擬空間市場拓展政策,也沒有本國市場保護政策。但是,目前我國的貨幣是非自由兌換的,除了如香港等地區外,公民使用的一般不是國際通用信用卡,因而,國內的網上消費者一般不可能直接參與非本國的網頁購物活動。外國公司不能在中國的網上實現銷售,市場沒有被侵佔。
我國與網上營銷相關的政策主要體現在通信政策。現行的通信設施建設與經營中既有有利於營銷發展的,也有不利的。有利的部分包括:網路建設主體明確歸口為信息產業部;初步開放市場,打破中國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利部分包括:通信資費的確定依然是政府行為而非市場行為,通行資費定價方法抑制網路高速化,這種定價方法是造成網路速度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的原因之一;非公平的競爭環境,使網上營銷無法得到高質量的服務。
綜上所述,網上營銷所面對的政策環境不容樂觀,中國電信市場還不具備公平競爭的環境,電子商務營銷高速發展的時機未成熟。
(2)微觀環境分析
菲利普·科特勒把公司微觀環境中的行動者分為以下6種,包括公司、供應商、營銷中介、顧客、競爭與公眾等。下面就這6種行動者的情況來分析網上營銷所面臨的微觀環境。
第一,公司與供應商
我國的企業已充分認識到應用計算機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1996年我國PC機的銷量達210萬台,排在美國、日本之後居世界第3位,比1995年增長74%,其中非家用購置達178.5萬台,586以上的PC機佔85%。計算機在企業普及速度快、檔次高,為網上營銷提供了物質基礎。
企業自行建立網路和站點費用較高。企業向ISP租用空間,開設站點的費用彈性很大,根據功能的多少由5000元/年至10萬元/年不等。有了ISP這種彈性收費就有更多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開展網路營銷。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權威統計,截至1997年10月31日,我國已有1000多家國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其中5%建立了企業計算機網路。共有4066個單位在CN(China)下注冊了域名,展開了網上營銷,數量雖不多,但在我國與Internet連通僅4年,對企業開放僅3年。這么短的時間內,有這么多企業開始認識並利用網路進行營銷,說明在中國已有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營銷中介
營銷中介包括金融中介、營銷服務中介和實體分配機構等等。
前面在技術可行性分析中,已經說明了支持網上營銷的基於SET的安全支付系統在我國仍處於試點階段,這是結算中心一方的情況。支持這個系統還要考慮客戶一方的情況。客戶的支付工具是信用卡。到1995年末我國銀行信用卡發行了14113817張,比上年增長了67.50%。從總量上看,信用卡發行量大於上網用戶數。因而客戶一方的環境是樂觀的,結算中心的問題一旦解決,整個系統就可以運作起來支持網上營銷。
營銷服務中介包括接入服務提供者——ISP和線路提供者——信息產業部門。在我國,對公眾開放允許進行經營性活動的Internet級的ISP主要是CHINANET。CHINANET的網路建設起步於1995年,目前骨幹網已通達全國省會城市,干線速率為2Mbps,國際出口總容量為84.6Mbps[7]。
實體分配機構對所銷售的產品進行分配。網上產品分為信息產品和非信息產品。若是信息產品可通過網路直接傳輸,不需實體分配機構;若是非信息類產品則需要送貨上門實體分配機構。由於目前我國的勞動力富餘,自組送貨隊伍有一定的經濟可行性,依賴原有的網路或連鎖店代存、顧客自取等也是可行的辦法。
第三,顧客
網上營銷在中國的普通百姓中普及存在3個難題,姑且稱之為「會用」、「敢用」、「樂意用」。
現在普通顧客要參與網上營銷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路應用方面的知識。對於年輕一代來講,學習這些知識的難度不是太大。中國65%以上的網路人口是20~30歲的年輕人。對於其他年齡層次的顧客,學習這些就有些困難。有沒有不要具備那麼多知識就能參與網上營銷的途徑呢?另外,如何讓大約5100萬有線電視用戶參與到網上營銷中來?
假的商品和服務已充斥整個商品市場,在虛擬空間,假的可能性更高,故需要健全法規,培養顧客對網上商家的信任感,使顧客敢於參與購物和宣傳。
有人認為:網上營銷的推廣有悖於人們以逛街為樂的購物習慣,因而不可能有大的發展。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競爭的加劇,人們留給逛街購物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文化、體育休閑的時間越來越多。網上購物能同時提供給顧客大量的文化休閑活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樂意用」。
第四,競爭與公眾
網上營銷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不十分普及。在同一行業內只有數量不多的幾個企業上網,競爭不是很激烈。在某一市場內競爭者不多的情況下,企業應當抓緊時機建立和鞏固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至於公眾,如媒體公眾,政府機構等。
綜觀網上營銷的微觀環境,顧客是存在最大問題的因素。在目標市場中普及網路知識,培養顧客的信任感,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是在具體進行網路營銷時應加以注意的要點。
三、在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營銷的決策建議
電子商務營銷是市場營銷發展的一個方向,能實現營銷成本的降低和營銷質量的提高,最終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營銷,目前在通訊網路技術和安全技術方面已走完「技術實現」階段,現正進入「技術開放和普及」階段;而宏觀和微觀環境方面,思想觀念、經濟體制和政策、法律體系、人口情況以及從事營銷的企業本身,都還存在不完善的情況,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和影響營銷的實現。
目前,美國的亞馬遜(Amazon)網上書店的年銷售額以34%的速度遞增,1997年銷售額達1.48億美元,1998年則可望突破5億美元。但是,亞馬遜從創立至今還沒有賺過一分錢,而西亞斯1997年的總利潤是12億美元。1998年亞馬遜公司的股價上漲8倍多,成為美國股市的明星。對於這種「亞馬遜現象」,美國股市分析家莫衰一是。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美國投資者看好網上商業的巨大潛力是其走紅的主要原因。
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營銷要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目標市場消費者的行為特徵、本企業的經濟實力、營銷環境狀況等因素來制定本企業營銷目標,選擇適合上網交易的產品,利用網路工具進行營銷策劃,選擇合適的營銷金融中介開展網上交易,並利用網上工具進行數據統計和評估,及時調整策略,贏得市場主導地位。在現階段,結合國情,跟蹤技術,踏實試點,推廣發展,同時保護市場資源和民族文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發展的根本。
8. 電子商務內部環境是什麼
電子商務內部復環境是指無形方面制的(非硬體設施設備)。
電子商務內部環境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技術環境、經濟環境、法規環境、政策環境等。
相關延伸:
電子商務環境是以企業為中心的電子商務的一種基本形式。從系統角度看電子商務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社會經濟、技術系統。
9. 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一、電子商務營銷的興起
電子商務營銷是指商務流程電子化的一種營銷活動。在Internet網上進行的電子商務營銷活動包括網上的廣告、訂貨、付款、客戶服務和貨物遞交等銷售、售前和售後服務,以及市場調查分析、財務核計及生產安排等多項利用Internet開發的商業活動。
電子商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電子商務也稱作電子交易(E-Commerce),是指企業在網路(主要指Internet網)上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進行交易。從廣義上講,亦稱作電子商業(E-Business),是指公司利用網路進行的全部商業活動,包括市場分析、客戶聯系、物資調配等,目的是創造目標市場滿意,使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營銷這一種營銷方式與郵購、電話電視購物等方式並列,從屬於直接營銷這一概念。他的先進性體現在買者作出購買決定的自由度、交易自由化程度、交互能力、購買決定對計算機的客觀依賴性、成長為完整的電子市場的潛力等。
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主要包括證券市場、在線交易(如食品百貨、鮮花禮品、家用電器等)、家庭銀行、旅遊服務、在線信息服務、在線游戲、書籍報告、應用軟體及電腦產品等。
目前,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從事電子商務營銷的企業已在世界經濟領域嶄露頭角。據統計[1]至1996年底,美國《幸福》雜志評出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已有半數在網上開展營銷[2]。在營銷的廣告支出方面,福布斯的調查表明:1995年互聯網的廣告費用為0.37億美元,到1996年升至3.12億美元,估計2000年將達到50億美元。1998年美國股市的超級明星是亞馬遜(Amazon)網上書店,一年中這家公司的股價上漲8倍多,年終每股突破300美元大關,使其市場資本總值達到180億美元,超過了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著名郵購公司西亞斯。
除了Internet的迅速發展推動電子商務外,各國政府對電子商務的格外重視也是重要因素。當前電子商務在信息安全性、交易體制、法規建設等方面還不能令人滿意,加強政府部門對發展電子商務的宏觀規劃和指導,並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規環境已成為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不可忽視的方面。美國政府於1997年初提出了《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該文件就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提出了美國政府的總體政策,內容涉及「原則」、「財務問題」、「市場准入問題」等方面。目前,美國政府已按照這個政策框架展開國內立法和國際談判工作。
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營銷已隨著Internet的發展逐漸興起。1994年前後,由我國政府批准建成了CERNET、CSNET、GBNET和CHINANET等四大互聯網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上網用戶為117.5萬[3]。我國企業已在嘗試利用Internet開展電子商務營銷。1996年2月28日,四川茂青茶廠積壓的1.6萬公斤茉莉花茶,通過Internet廣告招商,結果達成交易,成為國內有記載的第一次成功交易[4]。當然這種廣告營銷只是其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國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已陸續開通銀行安全支付系統,結合Internet完成ISP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結算。隨著國內結算體系的逐漸完善和與世界接軌,電子商務營銷將在全世界范圍迅速興起。
二、電子商務營銷在我國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前面介紹了電子商務營銷的興起和發展前景,下面從技術可行性和環境可行性兩方面對電子商務營銷在我國的發展進行研究。
1.技術可行性
技術可行性主要是討論目前企業、消費者和公共設施所擁有的技術水平是否以支持大規模的電子商務營銷實施。討論主要分為通訊網路技術和安全技術兩個方面。
(1)通訊網路技術實現
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網路模式:Internet、Intranet(企業內部網)、Extranet(企業外部網)。企業主要利用TCP/TP協議建立用於企業管理和通信的應用網路,這就是Intranet。而各個企業之間遵循同樣的協議和標准,建立非常密切的信息交換體系,從而大大提高企業協同生產的能力和水平,這就是Extranet。
附圖{圖}
由圖1可以看出電子商務不僅是買賣和軟硬體信息,而且是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上將買家和賣家、廠家及合作夥伴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消除了時間和空間帶來的障礙。
(2)安全技術問題
安全問題是電子商務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通過TCP/TP網路,不可能用通常的方式確認與你通信的人的真實身份,任何一個人,可以使用一些技術手段,竊看到網上傳輸的信息,並可以替代和修改這些信息。電子商務中主要面臨以下四個安全問題:
第一,保密性問題
在電子商務過程中,網上傳遞的是一些極敏感的信息,如信用卡號、產品報價等,顧客不願這些信息被人竊取。
第二,認證問題
在Internet上,交易雙方互相不能見面,所以必須有方法確定對方身份。
第三,完整性問題
交易中傳輸的數據不僅不能被竊聽,同時也不能被修改。例如:在一筆轉賬交易中,轉入賬號不能被替換。
第四,不可否認性問題
交易過程一旦結束,交易的任意一方都不能單方面否認發生過這筆交易。必須有不可偽造的電子單據來證明每次交易。
目前國內外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有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層)、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安全電子交易)等協議和標准。SET協議是世界上兩家最大的信用卡公司MasterCard International和Visa International合作開發的,其1.0版於1997年6月正式推出,由於它是專門針對電子交易設計的,較好的解決了認證和安全問題,很快被行業接受(已經被IETF接收為國際標准)。我國基於SET的安全支付體系於1998年3月6日在中國銀行開通,並完成了ISP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結算。雖然目前中國銀行的網上業務僅對北京用戶開放,發放的數字化證書截止3月底也僅有6個[6],但這畢竟標志著網路營銷中安全快捷的結算功能已具備了顯示可行性。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營銷所需的技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無論是通訊網路技術還是安全技術,都已走完了「技術實現」階段,現在正進入「技術開放和普及」階段;技術人員現在面臨的工作是通過技術手段來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及安全性,從而拓展營銷的市場范圍。
2.環境可行性
網路營銷所處的環境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部分。宏觀環境包括思想觀念、經濟體制和政策、法律體系、人口情況、技術情況等因素。微觀環境包括從事網路營銷的企業本身,其市場中間商、顧客、競爭對手和所面對的公眾等直接影響企業為市場服務能力的行動者。宏觀和微觀環境中的眾多因素對網路營銷的實現起著重要作用。
(1)宏觀因素分析
第一,在思想觀念方面,逐步樹立信息化意識、以市場為中心意識和網路意識
朱鎔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科教興國,重點扶持和發展信息產業。」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綱要》)明確強調發展以信息產業為發展重點的第三產業,並指出:「要顯著提高國民經濟信息化程度,繼續加強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這充分說明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是適應我國信息化的國家意志。
目前,我國企業已廣泛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經營信息化改造工作。對於用計算機來進行購、銷、調、存的統計分析,財務管理,對於條碼技術和POS技術,我國企業已不陌生。對於EDI和MRPⅡ等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也有部分企業在使用。企業已體驗到信息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這為信息化營銷方式的引入作了很好的鋪墊。
經過近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逐步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體制改革使企業從政府架構中脫離出來,個人也因此告別了「大鍋飯」、「鐵飯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最快地了解信息,運用信息,誰就掌握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因為Internet電子商務營銷,將為人們提供最快捷的信息傳輸通道,把企業、個人和市場相互溝通起來。
網路意識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大約在3年前,北京大學的一位學生,為挽救生命垂危的同窗,向Internet發出了求援信息,很快全球1000多位醫學專家在「網上會診」,患病的學生因此而脫離險境。這一事件在社會上引起較大震動,人們開始明白虛擬空間並不虛,它聯系著現實的種種利益。我國的商家、學者、普通百姓都開始關注Internet,各種網路刊物大量涌現,網路意識成為市場生存意識。
第二,在法律環境方面,努力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是我國營銷實現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下面從保證營銷正常進行和營銷的超法律性兩個方面來分析。
保證Internet正常運作的法規並非一片空白。在我國有大量與之相關的信息方面的法律。它們都零散分布於相關的法律當中,因而,在這些法律所管轄的范圍內講「立法真空」是不恰當的。只是這些法律在Internet這個領域中實施,在取證、援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只要有計算機和法律兩方面的技術支援,這些法律在虛擬空間是可以實施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具體包括:
對公民信息自由權的保護體現在我國的《憲法》、《教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如我國《憲法》第40條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護等。
對消費者獲取信息權的法律保護表現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產品質量法》等,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都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現在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
對企業商業信息權的保護體現在我國的《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關於證券、財務方面的法規等。
以上所舉法律法規的立法意圖同Internet營銷是沒有很直接聯系的。但是,它們在客觀上為營銷的各個利益主體提供了隱私權、獲取信息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保障。
營銷的超法律性指由於所涉及的技術以極高的速度更新變化,使得原有立法無法完全涵蓋這一領域的內容。大致包括:
文本的法律效力問題。如:以網路通信為傳遞方式的合同、公證文件等法律文本的認可和接受的條件:電子簽字及其他身份認證手續的可接受性。
知識產權的界定問題。如:把文字、圖像、圖形、聲音等傳統形式表達的作品轉化成二進制數字編碼是不是原作品著作權人的專利;建立站點編寫文本文件時往往要利用他人作品的片段,這種過程中的著作權關系如何界定和處理。
合理保護隱私權問題。營銷過程中,企業能得到許多個人信息。對這些信息如不加以保護,個人的隱私和利益將受到迅速侵害。如:某人的個人資料及電子郵件地址一旦被人倒賣,他的郵件箱中很快充斥無數的廣告電子郵件,他的正常通信會受到干擾。如何界定合理的隱私權,在網上追蹤、記錄、分析顧客的瀏覽,購買行為的合法性都屬於這一范圍。
行為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問題。ISP、上網營銷的企業和網上消費的顧客這三者都是隨Internet才產生的主體。這三者對營銷過程中產生的病毒傳播、誹謗、反動言論傳播、交易信息傳遞失真、延時等事件各自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我國與Internet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原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推出的電子公告板管理辦法和網際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等。這些法令和條例都只是與營銷間接相關,涉及上面提到的四方面內容的仍是空白。
第三,政策環境方面,我國至今未提出一套完整的政策框架
我國對外既沒有虛擬空間市場拓展政策,也沒有本國市場保護政策。但是,目前我國的貨幣是非自由兌換的,除了如香港等地區外,公民使用的一般不是國際通用信用卡,因而,國內的網上消費者一般不可能直接參與非本國的網頁購物活動。外國公司不能在中國的網上實現銷售,市場沒有被侵佔。
我國與網上營銷相關的政策主要體現在通信政策。現行的通信設施建設與經營中既有有利於營銷發展的,也有不利的。有利的部分包括:網路建設主體明確歸口為信息產業部;初步開放市場,打破中國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利部分包括:通信資費的確定依然是政府行為而非市場行為,通行資費定價方法抑制網路高速化,這種定價方法是造成網路速度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的原因之一;非公平的競爭環境,使網上營銷無法得到高質量的服務。
綜上所述,網上營銷所面對的政策環境不容樂觀,中國電信市場還不具備公平競爭的環境,電子商務營銷高速發展的時機未成熟。
(2)微觀環境分析
菲利普·科特勒把公司微觀環境中的行動者分為以下6種,包括公司、供應商、營銷中介、顧客、競爭與公眾等。下面就這6種行動者的情況來分析網上營銷所面臨的微觀環境。
第一,公司與供應商
我國的企業已充分認識到應用計算機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1996年我國PC機的銷量達210萬台,排在美國、日本之後居世界第3位,比1995年增長74%,其中非家用購置達178.5萬台,586以上的PC機佔85%。計算機在企業普及速度快、檔次高,為網上營銷提供了物質基礎。
企業自行建立網路和站點費用較高。企業向ISP租用空間,開設站點的費用彈性很大,根據功能的多少由5000元/年至10萬元/年不等。有了ISP這種彈性收費就有更多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開展網路營銷。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權威統計,截至1997年10月31日,我國已有1000多家國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其中5%建立了企業計算機網路。共有4066個單位在CN(China)下注冊了域名,展開了網上營銷,數量雖不多,但在我國與Internet連通僅4年,對企業開放僅3年。這么短的時間內,有這么多企業開始認識並利用網路進行營銷,說明在中國已有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營銷中介
營銷中介包括金融中介、營銷服務中介和實體分配機構等等。
前面在技術可行性分析中,已經說明了支持網上營銷的基於SET的安全支付系統在我國仍處於試點階段,這是結算中心一方的情況。支持這個系統還要考慮客戶一方的情況。客戶的支付工具是信用卡。到1995年末我國銀行信用卡發行了14113817張,比上年增長了67.50%。從總量上看,信用卡發行量大於上網用戶數。因而客戶一方的環境是樂觀的,結算中心的問題一旦解決,整個系統就可以運作起來支持網上營銷。
營銷服務中介包括接入服務提供者——ISP和線路提供者——信息產業部門。在我國,對公眾開放允許進行經營性活動的Internet級的ISP主要是CHINANET。CHINANET的網路建設起步於1995年,目前骨幹網已通達全國省會城市,干線速率為2Mbps,國際出口總容量為84.6Mbps[7]。
實體分配機構對所銷售的產品進行分配。網上產品分為信息產品和非信息產品。若是信息產品可通過網路直接傳輸,不需實體分配機構;若是非信息類產品則需要送貨上門實體分配機構。由於目前我國的勞動力富餘,自組送貨隊伍有一定的經濟可行性,依賴原有的網路或連鎖店代存、顧客自取等也是可行的辦法。
第三,顧客
網上營銷在中國的普通百姓中普及存在3個難題,姑且稱之為「會用」、「敢用」、「樂意用」。
現在普通顧客要參與網上營銷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路應用方面的知識。對於年輕一代來講,學習這些知識的難度不是太大。中國65%以上的網路人口是20~30歲的年輕人。對於其他年齡層次的顧客,學習這些就有些困難。有沒有不要具備那麼多知識就能參與網上營銷的途徑呢?另外,如何讓大約5100萬有線電視用戶參與到網上營銷中來?
假的商品和服務已充斥整個商品市場,在虛擬空間,假的可能性更高,故需要健全法規,培養顧客對網上商家的信任感,使顧客敢於參與購物和宣傳。
有人認為:網上營銷的推廣有悖於人們以逛街為樂的購物習慣,因而不可能有大的發展。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競爭的加劇,人們留給逛街購物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文化、體育休閑的時間越來越多。網上購物能同時提供給顧客大量的文化休閑活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樂意用」。
第四,競爭與公眾
網上營銷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不十分普及。在同一行業內只有數量不多的幾個企業上網,競爭不是很激烈。在某一市場內競爭者不多的情況下,企業應當抓緊時機建立和鞏固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至於公眾,如媒體公眾,政府機構等。
綜觀網上營銷的微觀環境,顧客是存在最大問題的因素。在目標市場中普及網路知識,培養顧客的信任感,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是在具體進行網路營銷時應加以注意的要點。
三、在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營銷的決策建議
電子商務營銷是市場營銷發展的一個方向,能實現營銷成本的降低和營銷質量的提高,最終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營銷,目前在通訊網路技術和安全技術方面已走完「技術實現」階段,現正進入「技術開放和普及」階段;而宏觀和微觀環境方面,思想觀念、經濟體制和政策、法律體系、人口情況以及從事營銷的企業本身,都還存在不完善的情況,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和影響營銷的實現。
目前,美國的亞馬遜(Amazon)網上書店的年銷售額以34%的速度遞增,1997年銷售額達1.48億美元,1998年則可望突破5億美元。但是,亞馬遜從創立至今還沒有賺過一分錢,而西亞斯1997年的總利潤是12億美元。1998年亞馬遜公司的股價上漲8倍多,成為美國股市的明星。對於這種「亞馬遜現象」,美國股市分析家莫衰一是。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美國投資者看好網上商業的巨大潛力是其走紅的主要原因。
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營銷要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目標市場消費者的行為特徵、本企業的經濟實力、營銷環境狀況等因素來制定本企業營銷目標,選擇適合上網交易的產品,利用網路工具進行營銷策劃,選擇合適的營銷金融中介開展網上交易,並利用網上工具進行數據統計和評估,及時調整策略,贏得市場主導地位。在現階段,結合國情,跟蹤技術,踏實試點,推廣發展,同時保護市場資源和民族文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