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子商務是如何實現稅收的
電子商務實現稅收的方式:
(一)積極參與制定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制度以及相應的實施細則,與相關部門合作,實施多方監控。
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對新興的網路貿易的約束已顯得力不從心,應及時對由於電子商務的出現而產生的稅收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稅法條款的修訂、補充和完善,對網上交易暴露出來的征稅對象、征稅范圍、稅種、稅目等問題實時進行調整。稅務機關應聯合財政、金融、工商、海關、外匯、銀行、外貿、公安等部門,共同研究電子商務運作規律及應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解決方案,並通過縱橫交錯的管理信息網路,實現電子商務信息共享,解決電子商務數據信息的可控性處理,建立符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稅收征管體系。
(二)建立網上交易經營主體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制度。
在現有的稅務登記制度中,應增加關於電子商務的稅務登記管理條款。積極推行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即納稅人在辦理了網上交易申請、登記手續之後必須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電子商務的稅務登記,取得固定的網上稅務登記號,所有從事網上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凡建有固定網站的都必須向稅務機關申報網址、經營內容等資料,納稅人的稅務登記號碼和稅務主管機關必須明顯展示在其網站首頁上。作為提供網上交易平台的電子商務運營商,在受理單位和個人的網上交易申請時,還應要求申請人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傳真件,並向工商機關和稅務機關進行驗證。這樣既可從戶籍管理的出發點確保稅收監管初步到位,同時也有利於提高網上交易的信用度。
(三)建立電子商務稅款代扣代繳制度。
電子商務交易的方式適合建立由電子商務運營商代扣代繳稅款的制度,即從支付體系入手解決電子商務稅收征管中出現的高流動性和隱匿性,可以考慮把電子商務中的支付體系作為監控、追蹤和稽查的重要環節。在確認交易完成並由電子商務平台運營商支付給賣方貨款時,就可以由交易系統自動計算貨款包含的應納稅款,並由運營商在支付成功後及時代扣代繳應納稅款。如果從事網上經營的單位和個人自建網路交易平台的,則應通過銀行、郵局等金融機構的結算記錄進行代扣代繳,凡是按稅法規定達到按次徵收或月營業額達到起征點的,一律由金融機構代扣代繳應納稅款。
(四)進一步加大稅收征管投入力度,培養面向「網路稅收時代」的稅收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與稅收征管,偷逃與堵漏,避稅與反避稅,歸根結底都是技術與人才的較量。電子商務本身就是一門前沿學科,圍繞電子商務的各種相關知識也在不斷發展,而目前我國稅務部門大多缺乏網路技術人才,更缺乏相關的電子商務知識。因此,稅務機關必須利用高科技手段來鑒定網上交易的真實性,審計追蹤電子商務活動流程,從而對電子商務實行有效稅收征管。通過立法,建立稅務機關與銀行、電子商務交易平台運營商之間的網上交易數據共享機制,通過在運營商交易平台安裝稅控器,用信息技術對電子支付進行有效監控,獲得納稅人真實的網上交易數據等等,使稅收監控走在電子商務的前面。
B. 電子申報的產生背景
(1)稅收e化(稅收電子化)的需要
近幾年各級稅務機關認真實施「科技興稅」的戰略,稅收e化是重要的措施和目標,而稅收e化的關鍵是及時、准確、全面地採集納稅人的申報信息。尤其是1994年稅務機構分設後,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只有採用先進的申報手段,才能既保證數據准確、完整、及時的採集,又使納稅人辦稅方便,節約申報時間。
加強稅務稽查,採用先進的計算機選案方法,需要全面、准確地掌握每個納稅人的經營情況及更多的申報信息,只有使用電子申報方式才能為計算機選案採集准確、完整、充分的原始數據,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詢方法以及有效的數據保存手段。
(2)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標志信息技術革命的Internet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Internet正在把個人、企業和政府緊密聯系起來,政府利用網路的巨大溝通優勢,為民眾服務已是大勢所趨。在 1999年的「政府上網年」,政府、部委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網路與民眾溝通。政府電子化,尤其是稅收電子化已是必然趨勢。
(3)企業、納稅人的需要
稅制改革後,企業不僅申報每戶企業的信息,還要申報發票(增值稅)和職工(個人所得稅)的信息,信息量大量增加。此外,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申報的信息已經使電子信息可以採取多種電子申報方式。
國內納稅人中個體工商戶占很大比例,個體戶主要為核定徵收,申報信息比較簡單,因此可以採取電話或銀行卡等電子方式申報。沈陽市在1993年進行了試驗,效果良好。
(4)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
電子商務是Internet發展的必然產物,電子商務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需要一種新型的申報方式與其相適應。而電子申報的電子化及淡化時間空間概念的特點恰恰可以滿足這一需要。因此,應積極推進申報方式的改革——從紙質申報方式向電子申報方式的轉化,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 (1)技術的發展,為電子申報的應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以及電子商務技術(加密技術、電子簽名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實現電子申報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作為電子商務及電子申報基礎的電子簽名也逐漸被各國法律所認可。同時,電話、計算機硬體價格的下降,促進了電話、計算機的普及,為電子申報的應用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2)稅收e化的發展為電子申報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軟、硬體基礎
我國稅收e化經過十多年的發展,e化水平大大提高,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金稅工程順利實施,全國己有40多萬一般納稅人使用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發票信息的採集用IC卡、軟盤、OCR的方式。國稅系統己建成覆蓋總局、省局、市級、縣級四級計算機主幹網路,總局至省級地稅局己聯網,許多省的地稅局也建成省級、市級、縣級三級計算機主幹網路;在城市級因地制宜地建立城市級計算機廣域網;有些地區還實現了與工商管理局、銀行的連網。以「征管信息系統」為主的業務電子化己全面開展,稅收e化的條件己具備。截至2000年底,全國稅務系統共擁有中小型機844台、伺服器1.5157萬台、PC機近25萬台。這一切都為電子申報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軟、硬體基礎。
(3)人員、組織、資金上的保障
稅務幹部的計算機知識及業務知識決定電子申報的推廣效果。截至2000年底,全國稅務系統內共有計算機技術人員2.6萬名,他們大部分工作在一線,有較強的計算機專業及稅收業務的知識和實踐。系統內業務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幾年有很大提高,稅務總局每年組織計算機應用培訓,並對考試合格人員頒發「稅務系統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考試證書」,從人員上保證電子申報的順利推廣。從稅務總局到省、市、縣稅務局都相應設立了信息中心,部署、管理稅務系統的計算機應用工作,為電子申報的推廣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自94年以來,在稅收電子化方面的投資每年都在10億以上,僅2000年,全年的電子化工程投資總額就達到20.6719億元。
(4)法律上的保障
2001年5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稅收征管法》中第二十六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這說明電子化的申報數據已經具有法律效力。
(5)納稅人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部分納稅人的財務電算化水平大大提高,信息化意識大大增強。大多數的大、中企業已經採用計算機核算其經營活動,進行帳務處理,加工會計報表,並在互聯網上進行商貿活動。企業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為納稅人採用電子申報提供了可能。
C. 中國電子商務的研究背景
扶持小企業小賣家在同一個競爭平台下公平競爭,事實證明效果不錯,阿里巴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D. 電子商務法的立法背景
《電子商務法》起草的背景是,網路欺詐、電商價格戰、虛假促銷、售後服務不當、個人信息被泄露,電子商務引發的合同問題、知識產權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納稅問題,以及圍繞互聯網支付、理財發展越來越熱的互聯網金融問題,伴隨中國網購市場的高速發展,正變得越來越突出。
電商立法主要解決目前出現的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虛擬財產保護、支付等問題。同時對於第三方平台的監管也要有法可依,提高電商行業准入門檻,維護消費者權益和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7.85萬億元,同比增長30.8%;網路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1500萬人。到「十二五」末,中國網民總數將達7億人,電子商務交易額、網路零售交易額將分別增長至18萬億和3萬億元以上,中國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電子商務產業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最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但是與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實踐相比,中國至今尚未對電子商務進行專門立法,實踐中規范、指導電子商務發展主要依靠部門規章。電子商務現有法律法規亟待梳理、補充、修改和完善。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加強立法。
201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發布了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工信部發布了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商務部先後發布了關於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關於「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等。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
E. 電子商務發展背景
1.起點:1995.1 中國電信開始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Internet)接入服務。
1995.4 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網站。
1995.8.15 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復「中國商品訂貨系統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建設全國 計算機網路交易體系。
2.萌芽:1996.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開通。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IECC)成立
1997中國商品地火系統、中國商品交易市場、中國商品交易中心等相機運營。
1998 聯想、海爾等企業電子商務起步
北京、上海等城市電子商務工程啟動
阿里巴巴、8848等電子商務網站開通。
3.成長與發展:1999年開始,中國電子商務進入成長和發展期。
電子商務初見成效:①2006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1,,00億元,比2005年增長48.6%
②2006年網上消費總額打2767億元,比2005年增長47%.
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2006年19家電子認證機構(CA)進20家網路銀行、物流『信用體系飛速發展。
電子商務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快速發展,新興業務模式和數字化產品不斷涌現。
電子商務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①2004年 中國政府發布《電子簽名法》
②2005年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
③《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將電子商務列入戰略行動計劃。
④ 2007年《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
F. 電子商務的背景和意義
子商務來項目背景:中國電子商源務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個時候電子商務只是一種概念。這一階段出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電子商務企業,如8848,易趣等。隨著人們對電子商務的逐漸認識,在新世紀產生了若干電子商務企業,涉及范圍從B2B以及B2C等多方面發展。隨著網路產業向縱深層次的不斷發展
G. 中國電子商務大賽的背景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國家信息化戰略發展,電子商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2號)提出加強電子商務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企業和公民的電子商務應用意識和改造和完善現有教育培訓機構,多渠道強化電子商務繼續教育及在職培訓,提高各行業不同層次人員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的要求。中國電子商務大賽已明確作為中國政府長期舉辦的重要賽事,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首屆電子商務大賽包括個人賽與團體賽兩部分組成。個人賽在全國社會尤其是相關領域引起廣泛影響。
H. 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背景是什麼
中國最近十年的外貿迅猛增長,幫助了阿里巴巴等一批國際商貿網站的崛起,版但接下來幾年,權隨著房地產及石油行業等利潤的上漲,外貿行業的利潤下降,更多的行業資本將流入到國內商貿及服務行業去,這也會對本地搜索與分類廣告帶來一定的發展契機,無論阿里巴巴、易趣或淘寶,這些的先行者只是集中精力在商貿行業,而服務行業相對是一片空白,如果本地搜索與分類廣告發展得好,也許其中會產生另一位電子商務的巨頭,畢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服務行業占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越來越重要。
I. 簡述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及產生的過程
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
(1)上世紀的後40年,電子信息技術和產業給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
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結束了以往依靠廉價石油發展工業的歷史階段,先後轉向全面接受以微電子為核心的高新科技,依靠適度規模的生產,依靠科學的管理和決策,依靠更多的智能投入。
(2)電子貿易早期發展的電子數據交換喝電子資金轉賬已顯得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電子數據交換主要依靠「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所經營的SWIFT網及其開通的業務,由於這些網路的覆蓋面有限,跨網傳輸不便,運作成本較高,於是商界紛紛要求發展一種覆蓋面廣、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的電子商務。
(3)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重大突破,誕生了商業化的國際互聯網Internet。這正好為電子商務在全球的創立提供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網路平台。
互聯網給全世界提供了最強大的網路平台,在互聯網上不僅能同時快速傳遞大量的信息(數據、文件),而且還實現了網路營銷、電子支付,提供各種新型的服務。
(4)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和全球經濟貿易的規模發展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經濟運作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運作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大大降低了人類社會活動與經濟活動的成本,提高了社會運作效率和企業經濟效益,對世界經濟格局和貿易體制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力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5)近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形成的多邊貿易體制、統一的貿易准則與規范,以及先後建立的相關國際組織,正好為電子商務在全球的有序發展創造了條件。
(6)世界主要的國家和組織對發展電子商務都持積極態度,並且採取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