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秦池酒業為何興,為何衰,涉及什麼財務活動
1995年11月8日,秦池以 6666萬元的最高價擊敗眾多對手,勇奪CCTV標工。
在此基礎上,全國各地商家紛紛找上門來,在很短的時間建立起布滿全國的銷售網路。在有利條件下,秦池的價格,物流資金等有了更大的迴旋空間,單產利潤也提高了,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國市場的宏大格局。
秦池已通過典型的秦池模式造就了廣闊市場,通過擴大產品銷量降低了單位產品的廣告費用,產品成本不升反降,再加上品牌效應對價格的影響,利潤率自然提高了。
這一年秦池銷售額比1995年增長500%以上,利稅增長600%。秦池完成了從一個地方酒廠到一個全國知名企業的大轉變。
1996年11月8日,秦池集團以3.2億元的天價衛冕標王。要消化掉3.2億元的廣告成本,秦池必須在1997年完成15億元的銷售額,產、銷量必須在6.5萬噸以上。1997年,盡管秦池的廣告仍舊鋪天蓋地,但銷售收入比上年銳減了3億元,實現利稅下降了6000萬元。1998年回月~4月,秦池酒廠的銷售額比 1997年同期下降了5,000萬元。1996年底和1997年初加大馬力生產的白酒積壓了200車皮,1997年全年只賣出一半,全廠叨多條生產線現在也只開了4、5條,全年虧損已成定局.曾經輝煌一時的秦池模式成為轉瞬即逝的泡沫。
❷ 1.什麼是秦池模式2.秦池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一、模式:來以大手筆的廣告投入源為特徵的秦池模式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後迅速被市場套牢,隨後進入動盪的盤整期,進而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了無聲息。想當初,首奪標王的壯舉,曾使名不見經傳的秦池酒廠聲名鵲起,而二奪標王卻將秦池陷入「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的尷尬境地。
二、原因:
1、首奪標王帶來的巨大的品牌效應與經濟效益,使秦池人放鬆了對經營風險的防範心理,出於對市場形勢過於樂觀的估計以及對不奪標王會引起市場萎縮的擔心,秦池人終於決定二度爭奪標王。王卓勝帶領著秦池人走上了一條不成功便成仁的不歸路。
2、未將精力主要用於調整產品結構,進行技術改造。由於秦池是靠廣告在群眾心中打出的品牌,如果不以連續不斷的廣告來支持,一段時間後,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就會為競爭對手所取代。
3、只重廣告不注重營銷。一報紙披露了秦池的實際生產能力以及收購川酒進行勾兌的事實。這組報道被廣為轉載,引起了輿論界與消費者的極大關注。由於秦池沒有採取及時的公關措施,過分依賴於廣告效應,因此,在新聞媒體的一片批評聲中,消費者迅速表示出對秦池的不信任。秦池的市場形勢開始全面惡化。
❸ 曾經的「標王」今天的「秦池酒」會不會在去用勾兌來坑害消費者
勾兌是一種工藝,飛天茅台也必須經過勾兌這一工藝,不懂得可以去網路版。當年信息閉塞,沒有權互聯網等,我們唯一獲取信息的渠道就是媒體,而一些無良媒體大肆攻擊秦池從四川購進原酒然後勾兌,大家都知道天下最好的酒出自於四川貴州,而從四川購進原酒也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了,所以說秦池選擇在四川而不是山東買原酒也算是良心企業了。
❹ 一代標王秦池酒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秦池之敗,在某種意義上,是其傳媒整合策略的紊亂所導致的。
首先,秦池在傳媒面前始終展現的是"強者"的形象,似乎唯有這樣才可以與其標王身份相符。豈料,中國傳媒歷來有同情弱者、欽佩思想者的傳統,對於強者,大抵是畏而不敬。秦池在日後的新聞危機中幾乎沒有獲得一點同情分,這自然與其 一貫的傳媒形象有關。
其次,在勇奪標王、掀起新聞熱浪之後,秦池患上了"炒作依賴征",以為只要通過一輪又一輪 的新聞炒作,便自然能夠誘發一波又一波的熱銷高潮。因此,企業長久處在新聞的焦點中心,最終 引起了公眾的反感,一旦出現輿論反彈,其新聞波便對企業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殺傷。
一代「標王」的悲喜劇
秦池再度加冕標王兩個月後的1997年1月,當希望藉助央視平台狂砸3.2億並欲實現15億營收目標「美夢」的姬長孔興沖沖地赴北京領取「中國企業形象最佳單位獎」的時候,暴風雨突然而至:一則關於「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系列新聞報道,把秦池推進了無法自辯的泥潭。
一個從未被公眾知曉的事實終於尷尬地浮出了水面:秦池每年的原酒生產能力只有3000噸左右,他們從四川收購了大量的散酒,再加上本廠的原酒、酒精,勾兌成低度酒,然後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銷往全國市場。
這樣的片段對於剛剛蟬聯標王的秦池來說意味著什麼,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經濟參考報》的報道刊出在1997年1月中上旬,它們迅速像滾雷一般地傳播到了全國各地,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里,這則報道被國內無數家報刊轉載,並給沉浸在再奪標王喜悅之中的秦池以最凶險、最猝不及防的一擊。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秦池二十年:一代「標王」的悲喜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秦池
❺ 秦池酒業是怎麼失敗的
大搞廣告宣傳-----生產斷檔-----從各地拉酒來以後隨意勾兌--------被爆光---------沒有處理好這次危機-----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