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子路北尚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8

子路北尚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8

發布時間:2021-05-15 06:27:03

① 北京西單大悅城具體在什麼位置

商場也是酒店,在西單商場和西單購物中心的對面。。。。是兩年前新開業的一個綜合性商務場所。。。 位置就在,西單商業街上路西側。。。在西單路口的西北角上~!! 具體的您可以用Google地圖看一下

②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77公斤級舉重冠軍

史載赫史載赫慶祝勝利 姓名:史載赫
國籍:韓國
項目:舉重
韓國舉重力士史載赫於2008年8月13日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舉行的男子舉重77公斤級決賽中,成功完成抓舉163公斤,挺舉203公斤,最終以綜合366公斤奪得了金牌。這是韓國舉重選手自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來時隔16年後再次獲得的奧運舉重金牌。史載赫還在抓舉比賽上打破自己的記錄,創造了韓國新紀錄。

③ 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短的)

1、莫輕易,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英語名言警句。——岳飛
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蕭繹
4、歡娛不惜時光逝。——英國
5、時間比理性創造出更多的皈依者。——湯姆·潘恩
6、「年」教給我們很多「日」不懂的東西。——愛獻生
7、時間是審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練的法官。——莎士比亞
8、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培根
9、時間能使隱躲的事物顯露,也能使燦爛奪目的東西黯然無光。——義大利
10、時間是最好的醫生。——英國
12、時間能緩解極度的悲痛。——英國
13、時間會使鋼鐵生銹。——匈牙利
14、時間是最偉大、公正的裁判。——俄羅斯
15、時間能揭露萬事。——英國
16、時間是一條金河,莫讓它輕輕地在你的指尖溜過。——拉丁美洲
17、光陰潮汐不等人。——緬甸
18、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朝鮮
19、辛勤的蜜蜂永遠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20、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④ 廣州市中山路的歷史演變

中山路,是一條橫跨廣州市東西向的主幹大馬路,是一條南北向的軸線,而中山路(惠愛路)則為古城的東西向軸線,是古城唯一貫穿東西方向的道路。唐代這一軸線東接行春門 (現在倉邊路附近),西接有年門(至現在的人民公園起義路附近);宋代隨著東城、西城的擴大形成,這一軸線東邊延伸至大東門(宋代稱東門,即越秀北路與中山路交界處),西邊延伸至西門(現稱西門口,即人民路與中山路交界處)。明、清古城范圍與宋代基本相同,中山路這條東西向軸線和北京路軸線形成的「十」字形再加上環形的城牆、護城河,共同構成廣州古城核心區的基本骨架。今天的北京路和中山路曾是唐代廣州主幹道,至今中山路大東門和西門口還保留著古廣州的東、西兩個城門口的遺址;而以今日廣州越秀區地域為主,古城曾由北至中山路、南達惠福路及大德路、西抵人民路、東達解放路形成蕃坊區,為外來商人居住和經商的主要場所。

中山路,演繹著歷代的王朝和商業的興衰。解放後的兒童公園(目前已搬遷)所在地為西漢的南越國宮署,今財政廳所在地為隋唐廣州刺史署,後為南漢宮殿區。中山路內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古跡兩處:一是西漢的南越國宮署遺址,二是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另有陳家祠、萬木草堂、城隍廟、仁愛教堂、古當鋪等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山路建築形象中西結合、新舊結合,多元文化的滲透帶來不拘一格的建築特點,街道兩旁建築形式多採用最具嶺南建築特色的騎樓。

中山路,原名惠愛街,在明清時期已經是貫通大東門(越秀路口)到正西門(人民路口)之間的一條主要街道,沿街分布有廣州主要的官署衙門,如清代的布政司、巡撫部院、廣東都司等。1919年(民國8年),惠愛街拓寬改建為近代馬路,兩側興建騎樓,定名為惠愛東、惠愛中路、惠愛西路。1921年(民國10年),向東開辟大東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民國14年),築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1926年(民國15年),延伸修築了東山口至黃埔的中山公路,因該公路按照孫中山《建國方略》中的「實業計劃」意圖建築,故此得名。20世紀40年代後期,原中山公路東段(東山口至楊箕)易名為中山一路,百子路、大東路、惠愛東路、惠愛中路、惠愛西路和正西門以西的新路則分別被命名中山二、中山三、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中山七路。

1950年後,中山七路西門口至陳家祠高基段幾經改造及開辟擴展,後再向西延展至三聖社(今荔灣路南段一帶);1960年後,為配合珠江大橋通車,建成了中山八路,直抵珠江大橋東廣場。現在的中山路(東起中山一路,西至中山八路),比原來的惠愛路延長了,東邊從大東門延伸到黃埔大道,西邊從西門口延伸到黃沙大道,全長9002米.
古道綻新顏

根據歷史記載,越秀區是古城商都發祥地,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路一帶是廣州最早的商貿區。在繁盛時期,這里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型大小店鋪。放眼遠望,兩旁騎樓店鋪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鱗次櫛比,一派繁華商都的氣象。歷經歲月的洗禮,這里的老字型大小,一度成為了廣州的代名詞。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山四、中山五路仍有20多家名聲遠播海外的老字型大小,包括建於乾隆初年的致美齋醬園,道光五年(1825)的三多軒(原址在附近的高第街),咸豐末年的新以泰,光緒年間的孔旺記、滄洲臘味店、惠如樓、妙奇香,還有大學鞋店、艷芳照相館、李占記鍾錶店、新大新百貨公司、新陶芳大酒家、一樂也理發店、華北飯店等在全國都頗有名氣的老字型大小。中山路上的商鋪、食肆隨著秦、漢、南越王國等朝代至今的推移而不斷更新,商業歷史悠久,傳統商業、手工業豐富,至今仍是繁榮商業帶。今年95歲的許氏家族第六代長房許錫栐(魯迅夫人許廣平的老侄子)說,中山路最繁華的地段要數北京路和中山路的交匯處,那裡雲集了許多的老字型大小,總是飄盪著誘人香氣的「致美齋」永遠都是門庭若市;接修高檔名貴時鍾、懷表和手錶的「李占記」給人一種很有技術含量的感覺;還有在廣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艷芳照相館」給魯迅及夫人許廣平、兒子周海嬰拍過照片……解放後,中山路這條古道綻新顏,商業、旅遊業、飲食業、娛樂業都得到發展,是廣州繁華的商業區域。

,經營范圍是清真食品,每天三茶兩飯五市營業,同年開始參與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接待服務工作。還有具華北風味的華北飯店,具客家風味以鹽焗雞馳名的東江飯店,以及利南飯店、妙奇香飯店、西園飯店、惠愛餐廳等等。
中山路上還有不少有名望的大醫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於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該學院前身之一為成立於1866年的博濟醫學堂,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西醫學府,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學醫和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博濟醫學堂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年,由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成立華南醫學院,1954年廣東光華醫學院並入,學校先後改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成新的中山大學,其附屬醫院也隨之更名。中山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如今是聞名遐邇、醫術高超的一所重點醫院。此外,位於中山二路106號(中山二路和東川路交界處)的廣東省人民醫院亦是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心血管專科是醫院的重點學科。中山路上還有原東山區人民醫院……

考古新發現

1998年9月2日,廣州中山四路兒童公園的隔壁,原市文化局、後是拆遷工地門前,張貼著廣州市人民政府的一張通告,宣告這一帶共48萬平方米的范圍是「南越國宮署遺址文物保護區」,今後未經批准不得動土。

原來,繁華的現代街道,竟沉睡著千年的南越古國。一道紅漆大門遮住的一處所在如一葉幽蓮在這里悄然開放,兩千年前的南越國御花園在這里橫空出世。

早在兩千年前,秦始皇派50萬大軍浩浩盪盪南下廣州(過去稱番禺),攻打三年,終於一統嶺南。當時任秦朝南海郡尉、統掌嶺南的趙佗伺機而動,實施民族政策,於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存在93年,共歷五主。南越國宮署就是當年南越國五代君主居住的宮殿.

1974年底,廣州市文化局職工在挖防空洞中發現了秦代造船工場遺址;1995年和1997年的兩次重要考古發現,分別發現了南越國時期的大型地下石構水池和南越國王宮御苑,這些發現,被認為是嶺南地區考古方面的突破性發現。2000年在廣州市兒童公園發現南越國宮殿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面積共15萬平方米,而宮署的核心區域為48萬平方米,東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廣州大廈門前,被專家們稱為東方的「龐貝」古城,這范圍已被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區。目前,廣州市正按申報要求,包括南越國宮遺址、西漢南越王墓和在西湖路發現的西漢南越國「水關」(水閘)三處遺址,以「南越國」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走進南越國宮署遺址,只見欄桿圍著的南越國宮署走道遺跡,一條彎彎曲曲的棧道頗為神秘。從棧道拾級而下,你彷彿超越時空,看到兩千年前的南越國御花園,那彎月形大石池,長約150米、底寬13米的曲流石水渠,黃黑白的卵石設置為改變水流速度而湧起粼粼碧波,石渠末端,通過一道木暗槽,悄然流入石渠之端,由北而南,突又折向西,即引起一道天然的漩渦,迂迴澹然。這卵石帶通常鋪在古代皇宮房檐下的地面上,是用來接雨水的「散水」。漢代建築結構中以卵石作「散水」是有階級限制的,如果在宮殿屋檐四周地面全部鋪上「散水」,是皇宮的標准,只鋪兩邊是王的標准。從這個現場看,宮殿北面和東面都鋪了卵石 「散水」,按照中國建築對稱的規律,尚未出土的西面和南面也應該鋪有。也就是說,這座宮殿是南越國依照漢皇宮建造的。從規模看,它可能是南越王辦公的地方。

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古代宮殿考古專家劉慶柱認為,宮殿一定不止一個大殿,有沒有類似北京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呢?根據目前的線索,埋藏在地下的南越王宮應該有很多座!而每座都是一組建築群。南越王宮殿是模仿西漢長安城建造的,長安城裡有未央宮、長樂宮、明光宮、桂宮等多座宮殿,未央宮是皇帝朝會諸侯群臣的場所,而長樂宮則是皇帝辦公和帝後居室。南越王墓曾出土過一枚印有「長安宮器」的印章,現在出土的一號殿會否是長安宮呢?南越國一號宮殿經發掘陶罐上的「長樂宮」字樣確認其為「長樂宮」,宮殿坐北朝南,面積近600平方米,整體製作十分考究。在一號宮殿的西南面,又清理出另一座宮殿的東南角部分。後者的結構與鋪砌形式與一號宮殿基本相同,在其「散水」面上出土了一塊戳印有「華音宮」三字的陶器殘片。據此,專家指出,這座宮殿很可能就是「華音宮」。「長樂」、「華音」,2200多年前的南越國,就已經用如此優美的文字為其宮殿命名。如今,人們從「長樂宮」和「華音宮」這兩個美麗的名字或許可以猜想在王國鼎盛時期,宮中日夜歡歌,韶音裊裊。

石渠的末端是一座石板平橋,北邊的橋頭還保留著9塊步石,渠底發現了樹葉和果核,證明了專家們關於古園林的猜測。令人眼前彷彿出現兩千多年前御花園景色:綠草如茵的園中有橄欖樹、柚子樹、茉梨花、素馨花;彎曲的小溪貫於園中,流水潺潺,流過小石橋下;小溪邊有一片沙地,一隻大烏龜從小溪斜口爬出,爬到沙地扒開一個洞,產下一窩龜卵後又用沙埋住;東北面又傳來少女戲水的笑聲……這可不是子虛烏有的想像,而是根據御花園石渠的文物情況產生的合理想像。土與木是我國古建築的主旋律。而南越國宮苑卻以石構為主,木構為輔,出土了大量石構件,打制精工,規格多樣,與北方秦漢苑囿的土台木構風格大異其趣,相反與西方古建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被認為是東、西方(中國與印度洋沿岸、波斯)文化,越族文化與北方漢文化和其他地區文化交流的見證和典範。

中山路改造

改革開放後,中山路變化很大。舊中山路道路狹窄,路邊房屋低矮陳舊,不但難以適應廣州市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州的城市形象。廣州市在中山路建設了地鐵一號工程,使中山路成為路面上和地底下的通途,汽車、電車和地鐵在地面上下並駕齊驅,交通方便。

但自廣州市中山路擴建工程及1992年地鐵動工以來,路面要擴寬到38米,沿線的古老騎樓、建築物被拆除,代之以新的商務樓面。中山路沿線的老店被相繼拆除,原有的濃郁商業氣氛驟然降溫。身處其中的老字型大小致美齋、大學鞋店、寶生園、艷芳照相館、廣州瓷器、東江飯店等,面臨被拆除並全部永遷的困境,新星電影院、新華電影院也被拆除,一批又一批老字型大小先後告別原址、撤離中山路。其中新陶芳酒樓原來位於北京路和中山路交界處,商業氣氛濃厚,老顧客相當多,後來由於地鐵建設而搬遷到中山七路,租金可比原址,但人流量和商業氣氛大不如前,老顧客也懶得舍近求遠,新陶芳很快就出現高額虧損,幾年前不得不停止營業,品牌亦不復存在。老字型大小「艷芳照相館」經理張國慶說,艷芳照相館原址在中山五路,後來中山五路規劃改建搬到光塔路,結果連續5年虧損,2000年 3月搬到朝天路至今,日子仍過得十分艱難。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使城市空間迅速更新,在城市化的名義下對舊城進行拆建使得傳統街巷和民居被拆掉,城市的地方特色正在逐漸消失,城市個性在城市改造中進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原廣州園林建築規劃設計院副院長、近80歲的許錫勤說,曾幾何時,當城市建設遭遇老字型大小時,大多一搬了之,從而導致老字型大小的沒落,進入生死榮枯的命運輪回。中山路的具嶺南建築特色的騎樓建築也會因為拆建新大廈而失去原來的中西結合、新舊結合、多元文化的建築特點。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黎顯衡也說,前後十年間,共有29家老字型大小從中山路上消失了,老字型大小式微從拆遷開始。商鋪類老字型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相對固定的地緣人緣優勢,長期積淀而成的特定的人文環境,是它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遭遇拆遷,老字型大小大多被安置到內街小巷和城郊,百年辛苦創業得來的環境、文化優勢盪然無存,經營效益大受影響並日趨式微。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元素,如果老字型大小沒落,城市就像一種斷了根的沒落。於是有政協委員提案呼籲,希望以後能有機會給這些老字型大小重回中山路。黎顯衡還說,廣州是歷史文化名城,老字型大小是廣州的名片,一個城市沒有名片是有缺陷的。保護老字型大小是名城保護規劃的一部分,政府應有規劃保護廣州老字型大小。

為了更好地恢復中山路沿線昔日的輝煌,廣州市政府決定興建中山路商業街,在中山路地鐵上蓋空置的地塊統一建設一批兩層高檔臨時商鋪,力求使其原有商業網點的城市功能得以恢復。據當時越秀區商業局負責人介紹,越秀區為貫徹「興商富區,優二強三」的經濟發展戰略,把建設中山五、中山六路繁華商業帶作為該區發展「一區一路四帶十街」的其中一個商業帶。同時作為中山路形象工程試驗段的樣板工程:中山五路——大小馬站——新民路——北京路口和中山六路—— 連新路的高檔商鋪已經建成,出現了一排漂亮的以鋁合金和玻璃為材料建成的威利斯廣場等商場,主要經營服裝、皮鞋、手袋、化妝品、珠寶首飾、鍾表、日用百貨、文化用品、電信器材等,區域內利用中山路段空置地鐵建設高檔臨時商鋪近1000多間,面積達13500多平方米。這些整齊的高檔臨時商鋪造型簡潔,裝修華麗、色調明亮,一座比一座漂亮,深受群眾的歡迎。一位阿婆說:「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路又旺起來了,我們真高興。前段時間看到這個往日那麼繁華的地方變成僻靜的工地,感到很不好受,買什麼都不方便,現在就好了,臨時商鋪也有很多東西賣,也變得熱鬧繁華。」

但高檔臨時商鋪只是一種過渡。後來,在中山五路與解放路交匯處,一棟數十層的中旅商業城已經拔地而起,以獨一無二的建築見長,外部採用三段式結構,古典純石裙樓,現代玻璃幕牆,古巴比倫空中城堡;內部則呈現瑪雅時期的岩洞壁畫,古羅馬廊柱,中世紀歐洲城邦,濃縮各國風情的小街……體現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築風格,共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建築精品,裡面有百佳、華聯等大型超市。中旅商業城與雙線地鐵交匯站同層、同位經營,每天有百萬人流。隨後建起中山四路與德政中路交匯點建起外觀統一的商業走廊——東興順購物中心,由中山四路沿街旺鋪、大塘城工業品市場、德政街市和東興順停車場四大物業組成,面積達18000平方米。那時,沿著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往西面走,接二連三的是東興順購物中心、威利斯廣場、浚泰商業城等。

位於中山三路33號廣州中華廣場,雄踞於中山三路與較場西路交界處,處於地鐵烈士陵園站上蓋,廣場北與廣州著名的公園「烈士陵園」相對、東與廣州最大的休閑廣場英雄廣場為鄰。地下負一層與地鐵烈士陵園站A出口相接,多路公交車路經此地,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出行暢然無阻。中華廣場由中國著名設計大師精心設計,地擁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是集購物、飲食、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購物廣場,其東面設有全國最長的戶外觀光電梯直達七樓,顧客置身其中,便可盡覽越秀區美景,廣場內部的裝飾設計融合中西建築的藝術精華,外觀華麗堂皇,內里典雅明朗,陽光透過呈菱形的中庭上方的鋁合金光棚,滲透庭內各層,使之通透明亮,視野開闊,賞心悅目。內樓層功能明晰,商品結構齊全,名牌產品雲集,進駐的商戶已達千多戶。

位於中山五路68號的五月花廣場定位為針對年輕人消費,集吃、喝、玩於一身的「一站式銀座商場」,由廣州麗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總佔地面積為5782平方米,地上十三層,地下四層。其中地下三、四層為136個車位的停車場,地下二層至四層為商場,五層為美食廣場,六、七層為電影院,八層為酒樓,九、十層為商場,從十一層至十三層為會議展覽中心和辦公樓。五月花商業廣場六樓,是全城最新的五星級現代化星級影城,這新型影城就這樣代替了已經消失的新華電影院、新星電影院;裡面可照各種藝術照的影樓也彌補了艷芳照相館、凌煙閣照相館的搬遷,新興發型屋替代了原來的一樂也理發店,大小超市也替代了原來中山路的功能單一的商鋪。 相對這些新崛起的大型商廈,中山路遺留下來的老字型大小在改革開放後變化也很大。1989年,由廣州市房地產公司重建了一個18層嶄新的新大新商廈,新大廈落成時有人提議改名字,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在老字型大小大新百貨公司前加上個「新」字,含義是:「新大新」要不斷引領時尚,推陳出新!新大新公司本部地處市中心繁華的商業地段——北京路與中山五路交界處,商圈輻射力強,南來北往的顧客絡繹不絕。公司年營業額從1990年開業初的117億元,發展到後來的年銷售額超10億元,實現了一年一級跳的奮斗目標。

1993年4月,市飲食集團與港商合作,由港方投資港幣700萬元,對回民飯店進行全面裝修改造。1994年1月28日開業,同時改名為「廣州市五羊回民飯店」,成為廣州市第一家穗港合作經營的少數民族飯店,座位700個。2000年7月,經過裝修改造,回民飯店的門面具有鮮明的伊斯蘭教風格、寬闊氣派,設有9個包間和一個回民大廳,座位350個,經營三茶兩飯市。回民飯店除了把傳統的招牌、名牌菜點發揚光大外,也根據回族群眾的口味,不斷創新出特色菜,最著名的有:涮羊肉、鍋燒羊肉、鳳肝拼羊片、茄汁羊脯、焦羊脯、鳳巢綿羊絲、脆皮牛丸、茄汁牛柳、脆皮火鵝、掛爐鴨等等,風味跳出傳統製法,吸收了粵菜的調味與烹飪技術,使回族同胞能品嘗到更豐富的清真菜式。

中山路還散發著書香。位於中山四路42號的廣州圖書館,於1982年1月2日開館。1969年在中山四路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旁建成的「星火燎原館」是農講所的附館,後由廣州市委決定籌建廣州圖書館,並於1982年1月2日開館,是廣州市政府主辦的公益性文化設施,是一座集學習閱讀、信息交流、展覽講座等綜合文化功能和數字化網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公共圖書館。館舍建築面積17700平方米,閱覽座位1400多個,設13個閱覽室、 6個外借處和聯合圖書館、分館、流通站、汽車圖書館等57個館外社區服務點,在全國較早建立了盲人電子閱覽室。現有藏書50多萬種230多萬冊(件),其中四分之三對外開放。形成了廣州地方文獻、港台文獻、藝術設計資料、音像資料等資源特色。廣州圖書館網站於2000年開通。館內區域網集成了電子圖書、期刊論文、報紙文章、標准、專利、法律法規、商貿等電子資源和資料庫一批,自建了廣州人物、地方法規規章等特色資源庫。建設和維護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州市分中心「廣州數字文化網」。自行研發了小型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和新型圖書監測儀,在本地區擁有眾多用戶。截至2006年底,館藏圖書80多萬種 361多萬冊,其中四分之三對外開放,形成了廣州地方文獻、港台版近代歷史文獻、藝術設計資料、音像資料等資源特色。引進電子圖書、報紙、期刊、標准、專利、法律法規、商貿等豐富的數字資源,自建廣州人物、地方法規規章等特色資源庫。萬木草堂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著名學堂,位於廣州中山四路文德路交界的長興里3號。原為邱氏書院,建於1804年,為三間三進、兩天井、硬山頂的青磚祠堂式建築,並有一後樓,面積663平方米,是廣東省邱氏子弟到省城應試的居住處。中法戰爭後,康有為為了宣傳其維新變法思想和培養變法人才,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租借「邱氏書院」作為講學堂,創辦了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開展政治活動,成為戊戌變法策源地。1983年,萬木草堂被列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廣州市投入1300萬元遷出40多戶居民,對草堂進行全面修繕。2006年,廣州市城市復建公司結合中山四路復建工程,根據「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又投入230多萬元對萬木草堂舊址建築進行了全面的修繕,舊址主體建築基本恢復原貌。2007年9月修繕完工後,但一直被周邊臨建和違建圍蔽。有關部門清遷了有礙觀瞻的周邊建築,百年草堂得以「重見天日」。2008年6月14日,在中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修繕一新的萬木草堂免費重新向公眾開放。

2000年初,廣州市政府將中山五路大小馬站這片舊城區內唯一尚存的成片古書院群納入首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並對這批書院進行復建、改造和開發,將其建設為展示嶺南建築、文化的旅遊景點。古書院群的保護、復建、改造工程完工後,百座古書院和3條書坊街將重現羊城,成為廣州中心地帶文化、旅遊景區的一大「精品」。整個保護區古書院群的保護,將建設成為類似上海「新天地」一樣檔次高又有文化品位的歷史風貌區。根據規劃,該區域綠化面積由零提高到 25%,分別在中山五路、教育路和西湖路打開三個出口,在葯洲遺址北側開辟一個城市小公園,還將開辟兩個休閑廣場。屆時將形成書院群與周邊南越國宮署遺址、北京路步行街、葯洲、南越國水閘、大佛寺等文化商業景點空間整合的最佳觀光線路。同時形成北通地鐵、南連北京路的地下空間,並在地下建大型停車場。將來,清磚建就的一棟棟三益書屋、賴氏書室、平所書院等兩進、三進的古書院成片成群,彷彿散發出一縷縷書香。

醫學界的改革也在進行。1985年,中山醫學院改名為中山醫科大學,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成新的中山大學。教育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教育部與廣東省在3年內投資12億人民幣,把新中山大學建設成為一流的高水平大學。改革開放以後,原中山大學和原中山醫科大學在廣東省經濟飛躍發展的驅動下,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1993年開始,教育部、衛生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原中山大學和原中山醫科大學。兩校分別通過「211工程」項目驗收,各學科建設項目、公共服務系統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圓滿完成。兩校的合並,實現了強強聯合,並順利開展,「985工程」建設,使學科設置更加齊全,辦學力量更為壯大。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從1982年開始,連續5屆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疾病研究合作中心。

中山路沿線短短距離之內有四處大型開放空間:政府斥巨資改建改善的英雄廣場、廣州圖書館前綠化廣場及農講所前綠化廣場、人民公園綠化廣場、陳家祠綠化廣場。這種空間格局在全國有名的商業街當中都是較為罕見的。其中人民公園的地鐵出口改建為綠地廣場,擴展至中山路,新廣場上地鐵口建起像鳥巢似的上蓋,裡面有購物商場。據主設計人、高級建築師袁山介紹,地鐵二號線與一號線在此交匯,這里的人流量達每日10萬人次至之多,成為廣州市人流壓力最大的地鐵出入口。為及時疏散人流,臨中山五路一側設兩個地鐵出入口,廣場還設小坡度的下沉式廣場,由北京路商業步行街來的人流可由此換乘公交車和地鐵。廣場下建設一大型地下多功能商業城,突出高檔次、多功能的經營特色,該地下商業城建設成為一個吸引遊客游覽購物的標志性景點,與亞洲地鐵第一站——公園前站相互輝映。通過利用地鐵二號線和公園前站的一號線交匯所匯集的巨大人流優勢,促進了人民公園廣場地下商場及鄰近的中山路、北京路、起義路商業的繁榮發展。

市政府擴建中山路後,中山一路拓寬至50米,兩邊行車道各12米,兩邊的人行道各5米:中山三路至中山七路拓寬至38米,兩邊行車道各12米,兩邊的人行道各7米。現在,中山路的行車時速由以前的20公里提高到現在的30公里,日均車流量108萬輛。為確保中山路沿線的商業價值,方便行人來往,在20米以上寬的路口全部設置過街行人橫道線,路口中間劈為過街行人安全島,在中山路地鐵站里設置與沿街物業連接在一起的通道,為方便殘疾人來往,路口人行橫道線處還設置專門的斜坡。

今日的中山路不僅商業繁華,還變得寬闊通暢,裝扮得更加美麗,成為旅遊購物的好去處。修整一新的人行道鋪上高檔彩色耐磨磚,進口瀝青鋪就的黑色行車道使路面噪音減少,夏季也不再有強烈的反光。馬路兩旁的綠樹成蔭,分高低兩層的立體式綠化,給喧鬧的都市、古老的中山路帶來大自然清新的氣息。

⑤ 內江酒匯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內江酒匯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2015-08-27在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內江市市中區棬子路140號9幢2單元21號。

內江酒匯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10023562482930,企業法人高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內江酒匯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互聯網零售:酒,飲料,服裝,食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內江酒匯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外財不富命窮人的故事主人公是子路還是顏回

外財不富命窮人的故事主人公是顏回。

相傳,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家鄉教學,其中很有名的高徒也在其中,那就是著名的儒家代表,孟子、顏回、曾子等等。當時由於學生們家境貧窮,有很多丟失筆墨紙硯的情況,每當孔子追問是誰所偷,大家便異口同聲說是顏回偷盜。孔子批評他,他也不分辨,只是依舊苦讀詩書,本分做人。

經過多次的觀察,孔子發現顏回不象偷盜之人,於是便想出一個辦法:在一次放學的路上,孔子用紅紙封上一錠金子,上書「天賜顏回一錠金」,並丟到顏回回家的必經之路旁,在遠方觀察顏回的舉動,顏回看見金子,並沒有裝入口袋,而是在金子上加上一句:「外財不富命窮人」,然後丟之路旁,揚長而去。

(6)子路北尚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8擴展閱讀:

「天賜顏回一錠金,外財不富命窮人」不僅對仗工整,也體現了顏回高風亮節的品質。孔子見狀,大為贊賞,對顏回的人品看的一清二楚,自此誰再誣陷顏回偷盜,便嚴加懲治,並把這件事情講給眾人聽。顏回高尚品德加之勤奮好學的精神,終於成為中國儒家的四大代表之一。

這句話的原有的的含義是指:品行端正的人懂得自力更生,不會迷失在被橫來的財富里。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這句話的意思發生了改變。如今的釋義為:註定貧窮的人即使有了財運,也是沒辦法享受的。

⑦ 東方三大殿的北京故宮太和殿

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現今的匾額為復製品。 太和殿面闊十一間, 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而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小獸依次為騎鳳仙人(但不算在內),後面依次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只是九個小獸。
曲阜孔廟位於曲阜城區的中心,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聖廟。大成殿為曲阜孔廟的主殿後設寢殿,仍是前朝後殿的傳統形式。前庭中設杏壇,此處原是孔子故宅的講學堂,後世將它改為孔廟正殿。
大成殿建於雍正七年(1729),重檐歇山,面闊九間,用黃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龍柱10根,高浮雕蟠龍及行雲纏柱,為它處殿宇所少見。內外懸3副對聯。 門外為清世宗書「德冠生民溯地辟天開咸尊首出,道隆群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聯; 前後內金柱分懸清高宗書「覺世牖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聖人」和「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對聯。 孔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庵,陳列著大量碑碉石刻,特別是這里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據史料記載, 如皋文廟始建於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原址在今人民公園西側,即中禪寺故址附近。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縣今曾易佔在廟內建大成殿教堂。南宋初年,文廟被移建到縣城西南隅,即今胡公祠故址。元末毀於兵燹。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巡鹽御史吳樓、焦璉,知縣黎堯勛移建文廟於現址,興建大成殿、東西兩廡、明倫堂、齋館、號房、射圃等。明清兩代,先後進行六十多次修繕、擴建,形成了規模宏大、而已完整的建築群。根據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繪制的一幅《如皋學宮圖》可以看到當時文廟恢宏的氣勢和精妙的布局。
大成殿脊高13米,上蓋九脊單檐,面闊五間共13米,進深三間九檁12米。前有迴廊、月台,四周繞以青石雕欄。雕欄的蓮花紋飾,雕刻正中為主建築大成殿。殿東、西兩廂為東廡、西廡,是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
大成殿前是戟門,門前立戟,以示庄嚴。戟門東是名宦祠,以紀念如皋歷史上功績卓著的官員。門西是鄉賢祠,紀念歷史上如皋籍有名望的人士。鄉賢祠西為教諭署,教諭署北為訓導署。
戟門前是欞星門,門兩側分別豎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石碑。欞星門東為儒學門,內建奎光樓,專供藏書之用。奎光樓北有敬一亭、忠孝祠。
文廟大門東側豎立崇正學牌坊,西側豎立育真才牌坊。牌坊外側分別是東雲路巷和西雲路巷。每條巷的兩端建有牌樓。
文廟大門前鑿有泮池,池東架文定橋,池西架武定橋。池北設石欄,池南是屏牆,牆外為射圃

大成殿後是明倫堂,堂名乃「太學明人倫之所在」之意。明倫堂東是居仁齋(又名經義齋),西是由義齋(又名治事齋)。
明倫堂後是尊經閣,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尊經閣後面是崇聖祠,祠內祀孔子的先人。尊經閣西是遺愛祠,遺愛祠後面是土地祠。
學宮四周圍以宮牆, 周長194.6丈,整個文廟建築,有殿,有堂,有藏書之樓,有棲士之舍。圓橋璧水,龍游玉帶,蜿蜒回繞;宮牆內外,嚴翼森峨。其構思之巧妙,結構之嚴整,設置之完善,規模之恢宏,名甲江淮。
由於歷史的變遷,如皋文廟由昔日的鼎盛漸趨衰微。1930年以後,如皋文廟改建為縣立實驗小學。解放後,更名為江蘇省如皋師范附屬小學。原來的文廟僅存一座大成殿。大成殿原為祭祖之用,專奉先賢據說曾經為孔子講學之地。 大成殿是孔廟正殿,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從祀。
孔子
孔廟最初由孔於故居改設,只祀孔子,僅是孔氏的家廟。孔於去世後,改孔子故宅為廟宇,弟子們陳列孔子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按時祭祀。東漢史晨謁廟時尚無容像。北魏時「廟屋三間,夫子在西面,東向;顏母在中間,南面,夫人隔東一間,東向」(《水經注》卷二十五)。東魏興和元年(539年)兗州刺史李埏又「修建容像,雕素十子」。此後,曲阜孔廟一直為塑像,歷代多次重塑。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成殿遭雷擊被焚,孔子像受損,雍正七年命內務府良工新塑。1966年10月,塑像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被毀,1979年臨時改用畫像,1983年按清雍正七年塑像資料重塑,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手執鎮圭。1984年9月孔子2535周年誕辰舉行像龕復原揭幕儀式。
四配
孔廟袝祭第一等。因有4人配享,故稱「四配」。漢高祖劉邦過曲阜,祭祀孔子,首以顏回配享。魏正始二年(241年)齊王曹芳因初通《論語》,遣官致祭國學,也以顏回配享孔子。唐總章元年(668年)命以顏回、曾參配享。開元八年(720年)以十哲袝祭後,顏回為十哲之首,曾參列十哲之後。宋元豐七年(1084年)又以孟子配享孔廟,位居顏回之次。崇寧三年(1104年)增王安石配享,居孟子之次。靖康元年(1126年)右諫議大夫楊時上言王安石學術荒謬,經朝廷允准削去王安石配享。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命增曾參、孔伋配享,始成四配之名。當時曲阜在蒙古政權統治下,至元延祐三年(1316年)御史中丞趙世延上言,孔廟南北祭禮不宜有異,曲阜孔廟才有四配之設。四配即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四配塑像位於孔子神龕前東西兩側,每兩位一龕,東為顏回、孔伋,西為曾參、孟軻。均著冕旒袞服,冕九旒,服九章,手執躬圭。像前木主書「某聖某子神位」。原塑像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毀,1983年按清雍正七年塑像重塑。
十二哲
孔廟袝祭第二等。因有12人,故稱「十二哲」。初名十哲,始於唐開元八年(720年)。國子司業李元瓘認為顏子配享為立像不合禮制規定,四科弟子閔損等列像廟堂不參享祀,而何休等22位先儒反沾從祀不妥,「豈有升堂入室之子獨不沾春秋配享之餘」,建議以四科弟子袝祭。朝廷接受他的建議,命以聖門四科弟子(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袝祭,均為坐像。顏淵升為配享後,宋端平二年(1235年)升孔伋僅補十哲之缺。咸淳三年(1267年)孔伋升為配享,升顓孫師為十哲之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朱熹位居十哲之後,乾隆三年(1738年)升有若為十二哲之一,居顓孫師之後、朱熹之前。十二哲配祀於大成殿內,位於殿內東西兩端,每端各6位:東面為閔損(子騫)、冉雍(仲弓)、端木賜(子貢)、仲由(子路)、卜商(於夏)、有若(子若);西面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顓孫師(子張)、朱熹(元晦)。
十哲原有塑像,明嘉靖九年(1530年)更定孔廟祀典,撤像改為本主。曲阜孔廟仍準保留塑像,增加朱熹、有若後也塑像奉祀。今曲阜孔廟東西各有6尊塑像,每兩尊為一龕。塑像者冕旒袞服,冕九旒,服九章,手執躬圭。像前木主書「先賢某子某神位」。原塑像為清雍正七年塑,「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毀,1983年重塑。 宋真宗末年,增廣孔廟,殿移後,此處設壇,周圍環植杏樹,故稱杏壇。
金代在其上建亭。
明代又改建成重檐十字脊亭,逐成現狀。東西兩廡各40件,供歷代著名先賢,先儒的神主,到清末共147人。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聖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後,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為清人吳雲所書,「帝出乎震,人生於寅」。橫額是清康熙帝於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巨匾。殿堂內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盪宏偉場面。
大殿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鏡」一架,原在遙參亭,1936年移此。
大殿重台寬廣,雕欄環抱。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有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
重台南有小露台,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又名介石,俗稱迷糊石。石北14米處,一古柏挺立,傳為唐代忠臣安金藏來泰山神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化為此柏,因名孤忠柏。
小露台南有石欄方池,跨道中通,名閣老池。池內及周圍有玲瓏石9塊,金大安元年(1209年)奉符縣(今泰安)令吳侃同母王氏所獻。均具有透、露、瘦、垢、皺、丑、秀等特點。
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台分上下兩層,雕欄環抱,站在大露台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台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曆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台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皇帝舉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里。池內及周圍9塊姿態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後,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並為「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今為泰山文物展室。宮前銀杏雙挺,高大擎雲,每年盛夏群鳥集棲,生氣盎然。 天貺殿碑立於岱廟天貺殿前西碑台上,現殘缺455字。立於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十一月。碑高3.50米,寬1米,厚0. 42米,楊億撰文,尹熙古書並篆額。碑文行書32行,滿行81字,共2184字,字徑2 .5厘米。額篆書「大宋天貺殿碑」,2行6字,字徑15厘米。碑座為正稜台形,上寬1.58米、下寬1.68米,上厚0.63米、下厚0.88米,高0.43米。該碑述得天書建天貺殿經過,是研究岱廟和天貺殿的寶貴資料。碑陰刻明天順五年(1461年)《重修東岳神廟碑記》,薛宣撰文,陳銓行書,李篆額。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朴、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殿兩側原有環廊百間,與仁安門兩側的東西神門連接,內繪十殿閻羅、七十二司。東廊中間有鼓樓,西廊中間有鍾樓,均毀於清末。1982年後,陸續重建環廊與鍾樓。今東廊內陳列歷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魏齊隋唐造像記刻石》、《大唐齊州神寶寺之碣》、《唐鴛鴦碑》、《唐經幢》、《宋升元觀敕牒碑》、《金濼庄創佛堂之記》、《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嶽真形圖碑》、《登岱八首》、《太極圖》、《谷山寺敕牒碑》、《頌岱詩》、《乾隆御制詩》、《望岳詩》、《築橋碑記》等名碑19塊。西廊內陳列漢畫像石48塊。1990年鍾樓更為鼓樓,辟為古幣展室。大殿東側北廊內1989年辟為封禪蠟像館,塑宋真宗、王旦、王欽若等19尊蠟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殿前院,古柏蔽蔭,碑碣林立:東有《宋封祀壇頌碑》、《金重修東岳廟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廟碑記》;西有《大宋天貺殿碑銘》、明太祖御制《封東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觀聖作之碑》、清康熙年間《重修岱廟記》等。

閱讀全文

與子路北尚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8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移動互聯網汽車行業無線營銷解決方案 瀏覽:9
關於電子商務的英文演講 瀏覽:165
電子商務起名食品 瀏覽:713
商場抽獎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69
培訓機構sem推廣方案 瀏覽:984
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基地 瀏覽:112
最專業的電子商務 瀏覽:805
書法培訓班辦班方案 瀏覽:864
零食店五一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758
國際市場營銷價格策略 瀏覽:514
幼兒園六一畫展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64
北大市場營銷數目 瀏覽:107
私立學校的營銷方案 瀏覽:934
葯店市場營銷計劃怎麼寫 瀏覽:960
新能源純電動客車推廣方案 瀏覽:655
幼兒策劃方案 瀏覽:487
文化營銷方案設計 瀏覽:847
建築施工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243
課程培訓方案表格 瀏覽:205
全方位電子商務分析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