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子商務中的不良現象和原因
網路虛擬空間是現實生活的擴展和延伸,現實生活中誠信缺失問題也在同時影響著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仍有許多受人詬病的問題存在,主要表現在:
(一)網路欺詐在我國電子商務行業中,由於經營人員和所售商品等信息的開放度和透明度不高,導致電子商務經營人員與網路購物者兩者之間掌握的信息不對稱,這給一些抱著欺詐消費者心態的不法電商經營人員有了可乘之機,從而產生了網路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2013年5月,中商協會與北師大電商研究中心就中國電子商務的誠信狀況做了首次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曾對一些網站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等持有過懷疑態度的被調查者佔71.1%;曾遇到網上商品信息失實失真的被調查者佔56.4%;還有被調查者曾遇到在線服務所承諾的不能兌現等問題的佔40.9%。不法人員進行網路欺詐的手段有以下幾種:1、電商經營者信息虛假不法電商經營者在網上發布虛假的商品信息、公司地址和名稱,當購物者把錢款匯到發布者所指定的賬戶後,發布者立即攜款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他們的信息都是不真實的,因此,當消費者受騙後去報警大都也是無從查處。2、電商貨品信息虛假網路購物可以讓人足不出戶,淘盡自己想買的東西,但與實體店購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能對所需商品進行直觀的甄選、查驗,只能通過賣方所提供的信息決定商品是否買入,很難了解商品的真實信息。一些不法電商經營者就利用此特點,在網上發布的所售商品信息與實際商品有著很大出入,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這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二)低劣的售後服務質量電商的售後保障服務是讓很多消費者擔心的問題,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在簽訂電子商務訂單前往往做出一定的承諾,一旦貨物發生質量問題,賣家卻是以一種非常躲閃、不正面回應的態度應對顧客,並拒絕幫助解決問題,更有甚者直接把責任推給廠家。從目前我國電商經營狀況上來看,很多電商經營人員並沒有設置專門的售後服務中心,導致權益受損害的消費者尋求不到解決方法。有一些電商經營人員雖然設立了售後中心,但服務條件差、態度差、服務質量低,給消費者購物帶來不小的心理陰影。
(三)網購者的個人信息容易泄露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客戶的支付信息、訂貨信息等包含個人隱私的信息均需要在網路上進行傳送,這樣就很容易導致網購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竊取。有的電商經營者會要求網購者在其網站注冊登記,填寫個人信息,因此,諸如身份證號、銀行賬號、手機號、交友賬號等信息很容易被不良電商經營者因商業目的或其他目的泄露出去。據調查,有40.9%的被調查者因電商活動而被別人竊取了個人信息;有66%的被調查者曾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泄露出去。電商經營者私自泄露網購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或因保密不當致使他人信息被竊取,這種行為違反了誠實守信原則,同時也違反了法律所規定的保密義務。
二、電子商務活動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影響電子商務活動中購買者信任的影響要素分析由於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誠信缺失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造成了致命的影響,因此需要了解影響消費者信任的因素,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以保證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1、建立信任測度模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TanSuthvrland綜合性地考慮了多學科的研究情況,建立了一個多維度信任模型。這一模型說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信任應該包括信任傾向、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本文在此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信任分為消費者購買信任、廠家或賣家的銷售信任,並通過以下模型進行問卷調查分析。2、樣本選取原則考慮到電子商務是新興的購物方式,CNNIC的報告顯示,電子商務的購物人群以中年以下人群佔比最大,筆者傾向於選取50歲以下的人群進行分析,這有助於數據更具有代表性且真實有效。筆者選取了福州地區的187人進行調查,分別採用了電子問卷和紙質問卷,且內容完全一致,其中有效問卷163份,佔全部問卷的87.17%,符合分析要求,具體統計性數據見表2。3、回歸分析將交易成功與消費者信度要素聯系起來,通過建立回歸方程,分析各要素與被解釋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得到表3結果。4、分析結果通過計算發現,信度的各個指標都對交易的達成起到積極作用,不同之處在於對交易達成的重要性有所區別。其中對第三方的依賴是消費者最為看重的,這也表明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環境的依賴性較高;對服務的感覺也較高,表明消費者逐漸注重個人體驗,在消費層次和質量上都有新的追求。
(二)電子商務活動誠信缺失的原因網路經濟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席捲全球,網路成為商務的媒介,信用、誠信危機成為網路經濟發展的屏障,網路上充斥著謊言、虛假、陷阱、騙局。據統計,每年全球發生在網路上的投資金額詐騙達十幾億美元,究其原因主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一是目前我國缺乏誠信機制,電商交易可信度低。現實生活中欺詐行為每天都有發生,而電子商務因其所獨具的網路虛擬性成為一種無需見面的交易模式,讓很多人在思想觀念上都較難接受。「無奸不商」這種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早早埋下,人與人、消費者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更多的是防範,相互之間的信任很難建立,這些都是電商發展路途中的心理障礙。二是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不夠完善,極大地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需要法律作保障,電子商務也不例外。不夠完善的立法必然會導致對違背道德、誠信之人的仲裁不力,對嚴於遵守誠信道德者的保護不夠到位,其直接結果就是失誠收益大而成本低,守信收益小卻成本高,如此一來,失誠失信的不良之風將會蔓延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這不僅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有可能敗壞整個社會風氣。三是政府監管不嚴,網路經營門檻低。由於我國還沒有制定相關的《電子交易法》對網路經營應具備的程序和條件進行一定的判斷和裁定,因此,網路經營許可的認證還有許多問題。現實操作中,耳熟能詳的淘寶網和京東網等大型的交易類網站對申請經營的認證都只是在乎形式。電子商務經營人員因網路的虛擬性,讓網路經營者的身份辨認難度提高,甚至出現多種身份或出現冒用他人身份的情況。另外,政府有關部門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經營活動缺少有效的監管。一方面嚴重影響了人們對電商的信任和理解,另外也使得電子商務在誠信交易方面存在著不小的隱患,同時極大阻礙了電商的大規模發展。
三、如何解決我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誠信缺失問題
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誠信體系已經成為發展電子商務的重中之重,要從根本上改善並解決電子商務現存的誠信缺失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成為目前新型的商務交易活動之一,其每次的交易都牽涉到諸多方面,有參與交易雙方、物流公司、電商網站、銀行、工商、稅務及其他多個部門和機構,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與之相應的信用責任需要承擔,並與社會各方組織機構努力合作才能營造出一定的誠信環境。要想建設一個誠信社會,應該做好以下幾點:1、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宣傳力度西方國家企業有較強的信用意識,較為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同時,其保密技術也較為先進,這些都為電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我國則是另一番景象,薄弱的信用基礎,信用意識管理的缺乏等多方面因素使我國的電商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為了提高電子商務在交易主體上的積極性,加速建設電商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加強培訓力度和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成員的誠信觀念,力爭以最快速度使社會信用體系深入人心。2、建立個人和企業的監管機構與信用評價電商銷售模式與其他交易模式一樣,在交易活動進行中牽涉的個人、有關機構和部門都會遇到一些風險: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品牌風險、支付風險及售後技術風險等,這些風險在各種商務模式中均會存在,在電商模式中也存在著,要想最大限度防範以上風險,必須建立以政府為依託的監管體系,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信用信息互通。3、進一步加強政府信用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包括了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及政府信用,其中,政府信用建設要根據取得群眾信任,服務整個社會的要求,對行政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努力建設高效、公開、誠信、透明的政府,努力向服務型政府靠攏。4、建立信用獎勵懲罰機制建立電子商務健康完備的誠信體系一定要以信用獎勵懲罰機製做依託,尤其要建立對誠信行為或失誠失信的獎勵懲罰機制: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的法律法規是立國之本,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和實施的保障,世界各國對信用管理制度都比較重視,均頒布了一系列的關於電商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在此方面我國還稍有欠缺,沒有制定與電商進程同步相適應的法律章程,我國還需加快對誠信信用的立法工作。二要建立獎懲機制。賦予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實行獎懲的權力,對信譽度優良的企業及電子商務經營者給予優惠政策,採取例如免年檢、授予店鋪「誠信經營者」稱號等措施予之獎勵;對失誠失信的企業和個人應對其採取相應的行政處罰,對他們進行監管,並將失誠失信行為的不良記錄進行傳播,讓電子商務活動中其他的企業和經營者引以為鑒。
(二)提高全社會公民的誠信意識,培養誠信消費的習慣在我國,目前信用評價及監管體系均不是很健全,人們誠實守信的意識和誠信的消費習慣都較為薄弱,由於失信的成本低廉,或者說有時甚至不存在,使得有些人與「誠信」二字愈行愈遠。與傳統商務模式相比,電子商務更需要人們在這個虛擬空間中更多的誠信。
四、我國電商誠信機制建設的具體措施
建立系統全面的社會誠信機制是解決我國電子商務活動中失誠失信問題的關鍵,然而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一項復雜龐大的工程,它牽涉到我們國家的多個方面,所以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以期構建和諧穩定的電商誠信機制。根據我國的當前國情及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國電商誠信機制建設應分三步走:
(一)採取試點實驗首先是需要獲得政府批准及各個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協調,在一些信息化建設較為發達及電子政務工作做得比較好的省市區選擇3至5個點做實驗,進行區域化的可行性研究和實驗,目的是為了取得經驗,大致測得全國的數據標准,為以後推廣工作奠定基礎。
(二)完備實驗數據在試點地區取得成功後便可以對信用咨詢、服務企業進行引入,再對數據進一步完善,提高數據的可適度和可用度,同時,要整合一些金融企業的數據,以利於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的數據整合實驗。
(三)初步完成資料庫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統一的、合理的整合方案和數據標准,迅速完成全國范圍內的信用資料庫的建設,增值信用信息和加工信用數據,基本上完成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和建設。綜上所述,每一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中國的電商行業也是機會與風險並存。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及我國經濟的騰飛,要想提高貿易效率,增加貿易機會,減少貿易成本,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一定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通過對客戶的調查、數據的分析及事前的風險控制,降低企業及電商經營者的投資運營風險,這將有助於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穩定我國的電商行業發展,促進國家經濟的不斷騰飛,也能使我國早日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❷ 跨境電子商務與國內電子商務的區別
1、業務環節的差異
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環節更加復雜。需要經過海關通關,檢驗檢疫,外匯結算,出口退稅,進口征稅等環節。在貨物運輸上,跨境電商通過快遞方式出境,貨物從售出到國外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更長,因路途遙遠,貨物容易損壞,且各國快遞派送能力相對有限,集聚增長的郵包也易引起貿易摩擦。國內電子商務發生在國內,以快遞方式將貨物送達消費者,路途近,到貨速度快,貨物損壞概率低。
2、交易主體差異
電子商務交易主體一般在國內,國內企業對企業,國內企業對個人或者國內個人對個人。而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題肯定是關境之間。可能是國內企業對境外企業,國內企業對境外個人或者國內個人對境外個人。交易主體遍及全球,有不同的消費習慣,文化心理,生活習俗,這要求跨境電商對各國流量引入,各國推廣營銷,國外消費者行為,國際品牌建設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復雜性遠遠超出國內的電商。
3、交易風險差異
國內企業只是產權意識比較薄弱,大量的無品牌,質量不高的商品和假貨仿品充斥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時有發生。在商業環境和法律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很容易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國內電子商務行為發生在同一個國家,甲乙雙方對商標,品牌等知識產權有統一的認識,侵權引起的糾紛較少,及時產生糾紛,處理時間較短,也比較方便。
4、適用規則差異
跨境電商比國內電商所需要適應的規則更多更細更復雜。首先是平台規則。跨境電商經營藉助平台除了國內的平台,還可能在國外平台上開展交易,各個平台均有不同的操作規則。
5、跨境電商要以國際一般貿易協定和雙邊多變的毛衣謝頂為基礎。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國內電子商務主要是在國家之內達成的一種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主要的客戶群體也是國內。
(2)中日電子商務中信任感差異的比較擴展閱讀: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跨境電子商務不僅沖破了國家間的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同時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對企業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極大地拓寬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大大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企業間的互利共贏;對於消費者來說,跨境電子商務使他們非常容易地獲取其他國家的信息並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參考資料:跨境電子商務-網路
❸ 為什麼不同的SSL證書的價格差異那麼大
SSL證書的價格差異大的原因:
第一、品牌不同
安全可靠的https證書都是由受信任的CA機構頒發的,當然,這些機構在各自的技術和服務上還是有差別的,所以造成了價格不盡相同。經過多年的發展,每個品牌所針對的客戶群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服務於高端行業的Digicert,價格都是成千上萬的,對於小型企業可能就不適用。而比較親民的品牌如Comodo,就便宜得多,幾百元左右。
第二、類型不同
從產品類型上講,SSL證書有域名型DVSSL證書、企業型OVSSL證書、增強型EVSSL證書三種。一般來講,這三種證書價格區間無外乎以下幾種:
1、域名型DV SSL證書價格100~1000元,驗證網站域名所有權,顯示安全鎖和https,適合個人和一般企業網站;
2、企業型OV SSL證書價格1000~4000元,驗證域名所有權和企業主體信息,顯示安全鎖和https,適合中小型企業和電子商務等網站;
3、增強型EVSSL證書價格2000~10000元,驗證域名所有權和企業主體信息,顯示安全鎖、https和企業名稱,適合大型金融平台、政企平台等,安全級別最高。
❹ 什麼是電子商務信任機制
"信任機制」可以解釋為誠信且有責任的公司,作為電子商務,如今很難有一家網購公司能做到這四個字
❺ 信任是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最大的成本
電子商務的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並沒有見到真實的東西,其實對於買家來說在沒有收回到東西答的時候買的只是一張圖片,如果確保圖片的真實性,這個就涉及的信任問題了,所以買家一般會參考別人的購買評論,現在市面上會有一些信用方面的認證和評級,比如說企業的AAA評級,質量表面的ISO認證,都是幫助企業來識別企業信用的,也可以幫助消費者建立信任感,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信用管理中心他們就是專門給企業做評級的,他們評級過的企業的實力和產品都還不錯,可以幫助大家選擇。
❻ 人際信任度在人口學變數上的差異研究在spss上怎麼做
獨立樣本t檢驗
1.在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之前,要先對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滿足正態性才能進一步分析,不滿足可以採用數據轉化或非參數秩和檢驗;
2.在菜單欄上執行:分析-比較均數-獨立樣本t檢驗;
3.將要比較平均數的變數放到檢驗變數,將分組變數放到分組變數,點擊定義組;
4.打開的對話框中,設置組1和組2的值分別是分組類別,然後點擊繼續。
單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前提:不同水平下,各總體均值服從方差相同的正態分布。
方差齊性檢驗:採用方差同質性檢驗方法(Homogeneity of variance)
在spss中打開你要處理的數據,在菜單欄上執行:analyse-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
打開單因素方差分析對話框
在這個對話框中,將因變數放到dependent list中,將自變數放到factor中,點擊post hoc,選擇snk和lsd,返回確認ok
統計專業研究生工作室原創,請勿復雜粘貼
❼ 一片關於中日企業文化比較的論文
2 中日企業文化的比較分析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的觀
念,淵源於中國儒學倫理,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
諧、互助、團結、合作、忍讓,它是日本企業成為高效
能團隊的精神主導和聯系紐帶。
2.1 中日企業理念的比較
2.1.1 日本企業的靈性主義
靈性主義是在強調價值觀、經營信念的確立和
驅動下,靈活地、隨情順勢地完成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過程,從而面對復雜的、多變的企業狀況及出現的問
題,得以選擇正確的認識角度和最佳的處理方法。
日本企業不是以目標管理法、成本利潤分析法
等理性工具作為管理基礎,而是將企業的價值觀念
及其信念作為經營管理的基石,再由此推導出具體
的經營管理規則、目標和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情
況,從而表現出其經營哲學的「靈性主義」特色。
2.1.2 中國企業的關系主義
中國企業管理的哲學基礎,直接淵源於傳統文化。
從管理觀念來看,中國人認為「天命之謂性,率
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為教
化至善的理念,確立了以「重生」為特徵的人本位。
人與人之間強調「倫理人」與「社會人」,「倫理」為「天
道」,人與人之間的和合關系,即共存共榮、同舟共
濟。管理管的是理,是「靈性」,是通過管「理」服人,
以己推人。所以,中國人強調管理中的教化功能,即
「曉之以理,明之以道」。
從管理目標來看,中國人強調致中和、求穩定和
求發展,在必然中求自由,提倡君子固而不比、致公
無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知仁達義。其表現是:仕
居其位,人盡其才,無盡其力,安居樂業,順理理通,
和諧安定。所以,中國企業多強調以群體大目標融
入個人小目標、人心的穩定和生產的常規化運轉,然
後才是企業的發展,個人的自我實現。
從管理對象來看,中國注重對人的管理,強調人
事共有一理、情理相融、同舟共濟、禮儀為先,從而達
到合理、合情、合法。所以,與西方的規格化、標准
化、獨立化管理特徵相比,中國企業更常運用思想政治工作來啟發人的內心道德自覺,以發揮組織的群
體影響。
與日本企業的靈性主義相比,中國企業並不完
全表現為那種隨情順勢的靈性態度,而是強調以理
通情,理在情中,反對缺乏靈魂式的變動不居。變的
靈活態度應以理為髓,以理為導,強調的是萬變不離
其宗、以不變應萬變的哲學方式。
2.2 中日企業價值觀的比較
2.2.1 日本企業具有團隊意識
1975年,日本豐田公司收到員工創造發明設想
的建議達38.1萬件,採用率為83%,為此支付獎金
3.3億日元,而當年僅製造部門的收益就達160億
日元。松下電器公司2 100名員工一年內提出創造
發明設想28萬項。這些數據表明了日本企業員工
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表明了企業員工強烈的
團隊主義意識和作風。
團隊主義的基本特點既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中
充分發揮「團隊」的整體效能,又要保持「團隊」內部
的「和」以及維護和發展整個團隊的利益。
日本人的「團隊意識」是個人在加入特定的集團
為存在前提的;個人與集團(團體)的關系幾乎維系
終身;集團(團隊)成員之間沒有硬性的「契約」,義務
和責任具有彈性。所以,日本企業員工常稱自己所
在的工作單位是「家裡的公司」,在公司供職的時候
也表現出很強的責任心和獻身精神。
2.2.2 中國企業具有集體主義意識
我國企業,從價值觀要素來分析,無疑表現為集
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其特徵為:(1)集體價值認同具
有多重性,即個人對集體的認同是多重的。小到非
正式團體、班組和車間,大至分廠、總廠,乃至國家、
社會,是同時作用於個人的價值認同的,這就使得人
們既體會到團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又使得歸屬、跟
定意向很難聚焦和集中;(2)集體意識的形成是雙向
的,即企業員工一方面具體地歸屬於某一特定團體
中,另一方面又受到理想化、更高層次集體目標的牽
引。現實歸屬與理想追求是並生運作的;(3)員工對
集團的向心力具有不完全性。由於集團認同的多重
性以及集體對個人的絕對優越化,我國企業職工對
集體的向心力,一方面隨著指向多重目標的過程中
散射和弱化了;另一方面,一部分向心力又返歸個人
自身,形成了集團向心力的不完全性。
與日本企業的集團意識相比,兩者的不同點為:
第一,日本企業的集團意識有著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這就是民族生存的危機感、擬家族關系、日
本式的以「誠」「忠」為核心的義理等。中國企業的集
體主義其民族文化背景則不盡一致,傳統文化中的
「孝」、「禮」多表現為一種外在倫理規范,同時又強調
一種「獨立人格」,「忠」也是有條件的,「忠」的對象具
有嬗變性。所以,日本的團隊意識具有較徹底的內
心認同與行為指向的一致性;中國的集體主義則表
現為心理與行為的非完全重合。
第二,日本企業的集團意識是以普遍化的大家
族關系為紐帶的,團隊精神具有相當的心理環境優
勢。例如,日本企業的非正式團體大都與工作目標
同歸趨,工作和生活領域的集團認同有機整合在一
起。中國企業的集體主義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緣連帶
的特點,在企業中,一方面表現為對普遍的集體價值
觀的認同,另一方面又表現為一定程度的非工作關
系的群體組合,這些「非正式組織」既有與工作目標
趨同的,表現為社會主義企業內部的團結、友愛、互
助精神,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剛性很強的「自我利益團
體」,從而滋生了我國企業內一些諸如「關系網」、「內
耗」等不良現象。
第三,日本企業以「非專業化的成功道路」等途
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集體價值取向與個性發展
之間的矛盾。中國企業由於人事制度的「結構性症
結」尚未完全解構,集體價值取向幾乎覆蓋了自我發
展需求,個性發展憑籍「機會獲取」、「位置優勢」等非
正式途徑來實現。
2.3 中日企業的經營觀念比較
2.3.1 日本企業的「經營即教育」
日本企業經營是以「人性」為導向的。日本企業
的經營者認為,技術的進步、產品的開發、質量和勞
動生產率的提高,包括最終利潤的實現,都是以人為
主體,以人為質量,以精神潛能的發掘為前提。所以
「人才開發的利益大得無窮」,「企業的教育訓練投資
投入產出系數最大,是最核算的投資」,「職工能力的
提高與企業利潤呈幾何級數關系」。「經營即教育」
成為日本企業家們的共識。
「經營即教育」的企業思想包含著如下內容:(1)
企業和社會有一種無言的契約,應是社會對企業的
委託,實現這一重任,需要企業全員的共同努力
(2)企業經營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任務。(3)必須
依靠教育在企業員工中根深蒂固地植入「經營的目
的是為社會服務,利潤乃是服務的報酬」的思想
基於上述理念,日本企業都幾乎以「教育為本」。例
如,松下公司每年的教育投入占總數成本的10%。
松下幸之助提出「造物之前必須先造人」。整個豐田
公司的口號是,「既要造東西,又要造人」,推崇「以造
就人為根本」。
2.3.2 中國企業的經營特徵
從經營目的來看我國企業,具有以下特點:(1)
注重在創利潤的同時盡社會責任。這是由我國企業
性質決定的,企業不僅僅是贏利單位,同時兼具多重
任務。例如,承辦幾乎全部的社會公共事業項目和
生活設施,呈現出「企業辦社會」的特徵,名目繁多,
包括企業自願不自願的「贊助」等等;(2)從企業家的
角度來看,由於多重身份、多種因素的制約,他們在
經營中,對事業的追求遠大於對利益的追求。由於
企業家的經濟利益不是出於企業利潤,而是出自企
業成本,企業家作為國家所有權的代理人與管理者,
多把經營活動作為個人事業的追求,贏利的動機並
非很強或唯一。這就產生了雙重效應,一方面,企業
家自身多具有一種「利潤至上」的崇高追求;另一方
面,如果這種理想追求受多種因素、多重身份制約而
受阻的話,便造成「企業短期行為」等非正常現象;
(3)我國企業的「育人」功能也是很強的。社會主義
企業肩負著培養「四有」職工隊伍的職責。從企業模
式來看,終身用工制以及重視社會范圍的國家所有
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為企業教育提供了獨
特優勢。與日本企業「經營即教育」的思想不同,我
國企業更注重職工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保證企業
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
2.4 中日企業管理特徵比較
2.4.1 日本企業的全員參與管理
日本企業從管理形態來講,表現為一種全員參
與。這種全員參與表現在:(1) U型(先自上而下,
再自下而上)決策實質上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決策定奪之前的疏通,廣泛地征詢意見,有關人員反
復協商,目的即集中眾智、全員參與;(2)日本企業員
工的責任區劃是全面性的,並不是界定在特定范圍
內。日本公司雇員的責任是全面化的,不同於西方
企業具有特定的任務與責任區域,這也決定了在管
理過程中自然是全員參與;(3)日本企業也非常注重
引導企業中非正式組織發揮的管理效能,日本企業
中存在著許多非正式團體,如同窗會、同鄉會等,企
業一般鼓勵支持這些團體存在,並引導其自願組織
質量管理小組、攻關小組、合理化建議小組等,廣泛
地吸收其參加各級各類管理活動,讓他們發揮其管
理的功能,這是全員參與管理的突出表現。
日本企業全員參與管理的風氣,歸根到底是
為終身僱用制的確立,形成了所謂「勞資利益」或「
運」共同體,客觀上促成了全體員工對企業經營、
理、發展、繁榮的關心。
2.4.2 中國企業的管理特徵
我國企業由於文化、制度模式的強制約,管理
征具有獨特性。(1)管理目標的多元化。經濟目
並非我國企業管理的唯一追求,包括倫理目標、政
目標、人事管理、行政目標等等,都是企業追求的
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在特定時期,甚至超過了經
目標的追求強度;(2)企業管理活動的政治化色彩
濃。這表現在:企業一方面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
另一方面又是國家一級行政組織;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管理的一條主線;企業既有相對獨立許可權,又
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控制和影響;企業領導體制包
黨委思想政治系統,管理手段不僅有經濟性的,也
政治性的(如政治動員、行政命令、思想政治等);(
從管理的組織模式來講,偏重於「人事管理」。這
體表現在:人事部門在企業部門體系中居於突出
位、重要的地位;企業員工既關心生產、經營,更關
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培養、上下級信任的保持、自身
嚴得到社會承認、友誼與信任的發展、威信的提
等,企業中「人際網路效應」較強;人際因素往往覆
了其它管理因素(如客觀化、制度化、科學化因素)
3 中日企業文化比較中引發的幾點啟示
3.1 重視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理念的培育
企業理念包含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即一個
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所形成的對本企業生
經營的行為、員工工作行為以及企業公眾形象的
理等問題的總的看法。企業理念是長期形成的、
全面的價值觀念體系。它表現為一種比較穩定的
理定勢和文化積淀。其次,企業理念還包括企業
神,即企業群體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形成的信念
不懈追求。它是一個特定的企業基於自身的性
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長期培養形成
它是企業價值觀體系的外化。第三,企業理念還
括企業道德,即企業行為的一種倫理意識和道德
價,同時也包括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
研究表明,只有將企業理念作為整個企業運
的靈魂,企業才會有明確的目標、有機的協調,形
鮮明的個性,並為達成目標而將員工緊密凝聚在
起,使他們自然地融於這種文化中,體會和體現這種
文化,並為其不斷完善而進取。由此,企業理念成為
加強企業凝聚力的一塊磁石。因此,必須加強企業
理念教育,教育員工「一切以顧客為中心」,勇於創
新,注重品格修養,為企業、社會做貢獻。
3.2 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創建學習型
企業,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
「經營即教育」成為日本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
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只有具備高素質的人,才能
有高素質的企業。而員工的高素質,在很大程度上
取決於他的學習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在新的時
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企業
競爭惟一的優勢來自比競爭對手更高的能力。IBM
每年為內部員工在培訓方面的投入多達20億美元
以上,不僅創建了各類培訓學院,還建立了網上大
學;西門子公司把培訓看作是競爭的要素之一,它在
國內外共擁有600家各種培訓中心,每年參加各種
定期和不定期培訓的員工多達15萬人。在日本,新
員工首先被送入培訓機構學習和受訓,考試合格後
才能上班,這成為日本一些企業的一項制度。我國
的海爾、聯想、寶鋼等知名企業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
建立學習型組織。可以說,重視員工的學習培訓,關
注員工的全面發展,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在企業內
形成一種濃厚的團隊學習氛圍,並激勵員工把學習
能力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實現員工和企業共同發
展的目標,這正是企業文化所要求的,也是企業成功
的關鍵所在。
3.3 培養團隊精神,建立企業與員工的共同體
意識
「松下人」提出了這樣的信條:惟有公司每一位
成員親和協力,至誠團結,才能促進進步與發展,每
一個人都要記住這一信條,努力使本公司不斷進步。
我們應借鑒日本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長處,強調企業
是一個大家庭,企業要為員工盡心盡力,員工要為企
業盡職盡責,同事間要真誠合作,勞資雙方要進行思
想溝通,共同克服困難。同時,重視培養職工忠於企
業的觀念,樹立團隊精神,鼓勵員工入股,參與企業
民主管理,以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同當」的命運共同
體思想,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在
注重員工全面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員工關心企業
的發展,形成共同體意識。
3.4 ,
政治工作
從中日企業文化比較中不難發現,日本企業文
設的許多東西,都是日本人從我們這里拿去的。
深知,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具
富性和多樣性,因此,決定了中國企業文化建設
涵上的豐富性、獨特性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
傳統文化深受儒學文化的影響。儒學文化向來
人的思想品德、觀念、情操培養和修身養性:在
人的關繫上,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處理個
社會的關系中,提倡莊重自製,重視教育感化,
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很少強調私
比如,誠實、忠厚、善良、守信、求實、節儉、仁愛
。因此,我們應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強做人的
品德教育和做事的職業道德教育。
❽ 關於國與國之間的各種關系的區別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王巧榮表示,各種夥伴關系之間的差異並沒有明確定義。
1、戰略夥伴關系指在雙邊或多邊國際事務中,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夥伴關系涉及夥伴國間共同關心的所有問題。
2、「夥伴關系」分類
中國一直沿用「夥伴關系」定位雙邊關系。其名稱主要分為:夥伴關系、全面夥伴關系、合作夥伴關系、全面合作夥伴關系、戰略夥伴關系、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等。
(8)中日電子商務中信任感差異的比較擴展閱讀:
外交關系
1、正式外交關系
也稱為正常的外交關系,以雙方互派常駐使節為主要特徵。
2、半外交關系
也稱為不完全的外交關系,以雙方互派代辦級外交使節為主要特徵。
3、非正式外交
其特徵是兩個沒有正式建交的國家直接進行外交談判,並互設某種聯絡機構保持相互接觸。
4、國家間外交
可以通過任何方式來實現,但是正式外交關系的建立,通常是通過互設使館來實現的。國家之間也可通過直接接觸、簽定條約和換文的方式,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