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商務對傳統商務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1、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一方面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
另一方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的特點,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
3、電子商務使企業可以以相近的成本進入全球電子化市場,使得中小企業有可能擁有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資源,提高了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
4、電子商務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流通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接交易成為可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方式。
5、電子商務一方面破除了時空的壁壘,另一方面又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各種社會經濟要素的重新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這將影響到社會的經濟布局和結構。
(1)電子商務對傳統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對企業生產加工過程的影響:
1、改變了生產方式。傳統經營模式下的生產方式是大批量、規格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線生產,是產品的全程生產,外協加工工序較少。基於電子商務的生產方式是顧客需求拉動型的生產。
2、縮短了生產與研發的周期。首先,電子商務的實現可大大提高信息和資金等的轉移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生產周期,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其次,電子商務環境下,廠商總是用自己全新的技術和產品贏得市場,以在競爭中獲得勝利。
3、減少企業庫存,提高庫存管理水平。
2. 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活動的區別
電子商務是區別於傳統商務的一個以網路為交易和支付平台的新興銷售渠道。回傳統商務有很多的中間環節,答生產商-代理商-經銷商-終端門市-消費者,但電子商務由於解決了支付環節和快遞物流業相配套,可以直接由生產商直接到消費者,不需要經過中間環節,所以成本較傳統商務來說較低,更快捷!
3. 簡述電子商務對傳統稅收的影響。
電子商務對傳統稅收概念和原則的挑戰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及其特點,對稅收概念和稅收原則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在現有國際稅收制度下,收入來源國對營業利潤征稅一般以是否設置「常設機構」為標准。傳統上以營業場所標准、代理人標准或活動標准來判斷是否設立常設機構,電子商務對這三種標准提出了挑戰。
在OECD稅收協定範本和聯合國稅收協定範本中,常設機構是指一個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場所。只要締約國一方居民在另一方進行營業活動,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如管理場所、分支機構、辦事處、工廠、車間、作業場所等,便構成常設機構的存在。這條標准判斷在電子商務中難以適用,如果一國管轄權范圍內擁有一個伺服器,但沒有實際的營業場所,是否也構成常設機構呢?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技術出口國,為了維護其居民稅收管轄權,認為伺服器不構成常設機構;而澳大利亞等技術進口國則認為其構成常設機構。
在傳統商務活動中,如果非居民通過非獨立地位代理人在一國開展商業活動,該非獨立地位代理人有權以非居民的名義簽訂合同,則認為該非居民在該國設有常設機構。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國際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是否構成非獨立地位代理人呢?各國對此也存在爭議。OECD財政事務委員會主任奧文斯認為,若ISP在一國以外,而通過它進行的活動,在該國范圍內,則不應將其視為常設機構;如果在一國范圍內,但ISP代理客戶進行活動只是其正常業務的一部分,那麼,該ISP也不成為常設機構;只有當在一國的ISP活動全部或幾乎全部代表某一非居民時,該國才可將ISP視為常設機構。
如果一個人沒有代表非居民簽訂合同的權利,但經常在一國范圍內為非居民提供貨物或商品的庫存,並代表該非居民經常從該庫存中交付貨物或商品,傳統上認為該非居民在一國設有常設機構。在電子商務中,在一國范圍內擁有、控制、維持一台伺服器(伺服器可以貯存信息、處理定購),是否構成常設機構呢? 美國與其他技術進口國就此又存在意見分歧。
(二)電子商務的所得性質難以劃分
大多數國家的稅法對有形商品的銷售、勞務的提供和無形資產的使用都作了區分,並且制定了不同的課稅規定。然而在電子商務中交易商可以將原先以有形財產形式表現的商品轉變為以數字形式來提供,如網路全書在傳統貿易中只能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生產、銷售、購買網路全書被看作是產品的生產、銷售和購買。現在,顧客只需在互聯網上購買數據權便可隨時游覽或得到網路全書,那麼政府對這種以數字形式提供的數據和信息應視為提供勞務還是銷售產品?怎樣確定其所得適用的稅種和稅率?
此外,稅收協定和各國稅法對不同類型的所得有不同的征稅規定。例如,非居民在來源國有營業利潤(即出售貨物所得),只有通過非居民設在該國的常設機構取得時,該國才有權對此征稅。而對非居民在來源國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和勞務報酬,來源國通常只能徵收預提稅。但目前電子商務使所得項目的劃分界限更加模糊,因為商品、勞務和特許權在互聯網上傳遞時都是以數字化的資訊存在的,稅務當局很難確定它是銷售所得、勞務所得還是特許權使用費。如軟體的銷售,軟體公司以為,他們賣軟體,從理論上說正如賣書一樣,是在銷售貨物,這是一種貨物銷售所得。然而從知識產權法和版權法的角度看,軟體的銷售一直被當成是一種特許權使用的提供。各國就如何對網上銷售和服務征稅的問題尚未有統一意見。?
(三)稅收管轄權面臨的難題
首先,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將弱化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外國企業利用互聯網在一國開展貿易活動時,常常只需裝有事先核准軟體的智能伺服器便可買賣數字化產品,伺服器的營業行為很難被分類和統計,商品被誰買賣也很難認定。加之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服務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供服務一方可以遠在千里之外,因此,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各國對於收入來源地的判斷發生了爭議。
其次,居民(公民)稅收管轄權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目前各國判斷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管理中心或控制中心為准。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出現、國際貿易的一體化以及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企業的管理控制中心可能存在於任何國家。稅務機關將難以根據屬人原則對企業徵收所得稅,居民稅收管轄權也好像形同虛設。
此外,電子商務還導致稅收管轄權沖突。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並行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和居民(公民)稅收管轄權,並堅持地域稅收管轄權優先的原則。然而,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將弱化來源地稅收管轄權,比如通過互相合作的網址來提供修理服務、遠程醫療診斷服務,這就使得各國對所得來源地判定發生爭議。電子商務的發展還促進跨國公司集團內部功能的完善化和一體化,使得跨國公司操縱轉讓定價從事國際稅收籌劃更加得心應手,利用國際避稅地避稅、逃稅的機會與日俱增。如一些國際避稅地,已在國際互聯網上建立網址,並宣布向使用者提供「稅收保護」。美國作為電子商務的發源地,則基於其自身利益,明確表態要加強居民稅收管轄權。因此,地域稅收管轄權雖然不會被拋棄,但其地位已開始動搖。
【望採納】
4. 電子商務對傳統法律的的影響有哪些
電子商務對傳統法律的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一、行為規范方面。
1、電子服務商的設立不規范,其設立的條件、程序以及經營的范圍缺乏相應規范;
2、從事電子網路經營活動的主體資格缺乏規范。傳統的民商事主體需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方可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由於網路的虛擬性,物理主體一旦進入虛擬空間,物理上的特徵全都消失。
電子商務主體在電子商務平台上以虛擬的形式出現,這個主體是否是一個合格的行為主體人們無法確認。再由於網路市場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性,使得電子商務經營商從事的經營活動多樣化,可以不受行業、部門、區域的限制,如果適用傳統民商事主體嚴格規定的經營范圍,便不足以體現網路市場的特點,不利於電子商務便捷性、高效性的發揮。
二、取證方面。
由於網上虛擬如何界定證據的概念,一直是我國法律上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並未對證據的概念作出明文規定,學術界一般參照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的規定來解釋民事證據。該條款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於是,我國許多學者據此得出「證據就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這樣的證據定義。 暫且不論這樣的證據定義是否科學,單就其用於電子證據而言,就顯得更難以讓人信服。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人們經常面對並且普遍接受的電子證據包括電子郵件、電子公告、電子聊天、電子數據交換與電子簽名等,那麼,試問它們中哪一個屬於事實呢?再者,由於電子數據只能處於一種虛擬的環境中,它們很容易遭受篡改、且不易被發覺,司法人員又如何確保他們所用的電子數據必然是真實的呢?如果上述回答是否定的話,則顯然那種認為「(電子)證據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電子形式的)事實」的觀點不能成立。
三、認證方面。
認證是指法官對證據的認定,它主要包括採納與採信兩個方面,即可采性認定與證明力認定兩個方面。我國法律對於證據的採納標准與採信標准只作了形式上規定,而未作實質性規定。依照我國學理的主流意見,某一證據必須具有關聯性、合法性與真實性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證據證明力的大小取決於確實性與充分性。上述標准似乎理應當然適用於電子證據。
一般來說,關聯性和充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事實問題,電子證據是否具有關聯性與充分性同傳統證據相比並無特別之處。但是,合法性標准與真實性標准肯定會構成我國判斷電子證據可采性的難題,確實性標准也肯定會構成判斷電子證據證明力的難題。任何國家面對新生事物所做出的法律應對都不可能脫離本國的法律環境,因此各國的做法雖有相通之處,但差別也很明顯。從世界范圍來看,為消除電子商務糾紛中的證據障礙,一些國家、組織和個體通過立法、司法、判例和理論研究等方式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對策,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通觀解決電子證據障礙的現行做法,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立法途徑、司法途徑與合同途徑三種。
5. 電子商務與傳統的商務有什麼區別
中國網庫王海波在電子商務大會上曾經做出一些關於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模式有什麼區別,電子商務將傳統商業活動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傳遞方式利用網路科技整合,企業將重要的信息以全球信息網(www)、企業內部網(Intranet)或外聯網(Extranet)直接與分布各地的客戶、員工、經銷商及供應商連接,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經營優勢。電子商務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交易虛擬化
通過Internet為代表的計算機互聯網路進行的貿易,貿易雙方從貿易磋商、簽訂合同到支付等,無需當面進行,均通過計算機互聯網路完成,整個交易完全虛擬化。對賣方來說,可以到網路管理機構申請域名,製作自己的主頁,組織產品信息上網。而虛擬現實、網上聊天等新技術的發展使買方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廣告,並將信息反饋給賣方。通過信息的推拉互動,簽定電子合同,完成交易並進行電子支付。整個交易都在網路這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
2.交易成本低
電子商務使得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具體表現在:
(1)距離越遠,網路上進行信息傳遞的成本相對於信件、電話、傳真而言就越低。此外,縮短時間及減少重復的數據錄人也降低了信息成本。
(2)買賣雙方通過網路進行商務活動,無需中介者參與,減少了交易的有關環節。
(3)賣方可通過互聯網路進行產品介紹、宣傳,避免了在傳統方式下做廣告、發印刷產品等大量費用。
(4)電子商務實行「無紙貿易」,可減少90%的文件處理費用。
(5)互聯網使買賣雙方即時溝通供需信息,使無庫存生產和無庫存銷售成為可能,從而使庫成本降為零。
(6)企業利用內部網(Intranet)可實現「無紙辦公(OA)」,提高了內部信息傳遞的效率,節省時間,並降低管理成本。通過互聯網路把其公司總部、代理商以及分布在其他國家的子公司、分公司聯系在一起,及時對各地市場情況作出反應,即時生產,即時銷售,降低存貨費用,採用產效快捷的配迭公司提供交貨服務,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7)傳統的貿易平台是地麵店鋪,新的電子商務貿易平台則是網吧或辦公室。
3.交易效率高
由於互聯網路將貿易中的商業報文標准化,使商業報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間完成傳遞與計算機自動處理,將原料采購,產品生產、需求與銷售、銀行匯兌、保險,貨物托運及申報等過程無須人員干預,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傳統貿易方式中,用信件、電話和傳真傳遞信息、必須有人的參與,且每個環節都要花不少時間。有時由於人員合作和工作時間的問題,會延誤傳輸時間,失去最佳商機。電子商務克服了傳統貿易方式費用高、易出錯、處理速度慢等缺點,極大地縮短了交易時間,使整個交易非常快捷與方便。
4.交易透明化
買賣雙方從交易的洽談、簽約以及貨款的支付、交貨通知等整個交易過程都在網路上進行。通暢、快捷的信息傳輸可以保證各種信息之間互相核對,可以防止偽造信息的流通。例如,在典型的許可證EDI系統中,由於加強了發證單位和驗證單位的通信、核對,假的許可證就不易漏網。海關EDI也幫助杜絕邊境的假出口、兜圈子、騙退稅等行徑。
6. 電子商務對傳統商務活動的影響是什麼
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價格體系的沖擊
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利用信息網路盡可能多地將各方購物要求匯集起來,以大批量訂貨取得采購價的最大優惠。而且還可以通過網路直接與生產商聯系並藉助生產的供貨渠道和庫存網建立起自己的超級連鎖銷售集團。這就極大地降低了運作成本使其能以低價位向傳統零售商挑戰。
傳統商業的創建一般需要實物基礎設施的支撐,如倉庫、店鋪、辦公樓、商品展廳等。而網路的虛擬性可以減輕企業對這些實物基礎設施的依賴,網路商店可以不受貨架的大小多少以及地點的限制,面向全球銷售任意數量的商品,這種成本的降低就意味著價格可以很低。
由於互聯網具有信息透明的特徵,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在網上商店比較商品價格,甚至有的網站和軟體自動幫助消費者進行比較,商家再也不能利用消費者不了解行情而獲取高額利潤了。
電子商務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商業營銷觀念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路實施的一種雙向溝通,企業在掌握消費者需求之後生產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互聯網的發展加速了市場從規模性營銷過渡到細化營銷的過程,規模不再是企業的唯一優勢,一些規模比較小的公司也能與大公司共同受眾以及網路等各種資源,而且具有個性化的、快速的營銷優勢。
在當前的信息時代,傳統商業企業要想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就應當進一步掌握消費者的時實際需求,充分結合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銷售服務,樹立全新的營銷理念,充分利用互聯網路與老客戶進行聯系,發展更多潛在的新客戶。通過收集、整理網路信息,並進行總結、歸類、分析,使營銷活動更加個性化,進一步提升營銷效率。
電子商務降低了企業成本,拓展了銷售渠道
在當前的電子商務時代的營銷中,產品從研發、設計、生產直到消費者獲得,這個過程與環節得到了簡化,這為商家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從而為提升產品質量以及服務品質提供了成本空間。此外,商家利用互聯網以發布、篩選以及獲得各種資訊的成本非常低,並可讓廣大消費者快速了解產品信息。電子商務使顧客購買行為日趨個性化,生產者對市場機會的反應更加敏捷,生產者與顧客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在增加,中介商的作用被削弱。
同時,顧客在交易中的主導權會更加突出,而生產者的市場營銷戰略會強調如何更方便、及時地滿足顧客的特定購買慾望。它最大特點是避開傳統銷售渠道中批發、零售等中間環節,使生產商與消費者直接接觸。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建立起無中介的銷售渠道,使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雙向交流就變得很容易,客戶隨時與廠商聯絡、訂貨,然後讓廠商送貨上門,使生產商不通過零售商而最終完成商品流通過程,既降低了流通費用和交易費用,又加快了信息流動速度。
電子商務改變了企業的組織結構,加快了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
電子商務會導致傳統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系統的運用,使企業的中層管理層變得多餘。企業中間管理層將從層次型的(金字塔)結構轉向基於信息的扁平結構,為企業組織結構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傳統商業模式下的人員編制等級多,針對市場變化反應比較遲鈍,當市場行情出現變化之後,第一現場的人員必須立即層層上報,而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信息誤報或遺報等問題,然而有關決策人員卻不知道這些情況,等到決策人員對這些信息進行商討然後做出決策之後,再逐層向下傳達,所以信息傳遞太慢並且不全面,使得企業對市場出現的變化的反應遲鈍甚至誤導,這對傳統商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而在電子商務模式下,是一種趨於扁平化的人員編制,管理人員、輔助人員以及邊緣工作人員相對要少很多。因為信息傳遞層級比較少,信息遺漏也就少了很多,從而可以確保信息傳遞的真實、可靠、全面以及有效性,同時還能使其對市場出現的變化及時反應。此外,電子網路手段將取代傳統的采購、信息收集、傳遞、尋盤、購盤、還盤、磋商、談判等,使從事這部分職能的組織結構將不復存在。反之,電子貨幣及網上結算的逐步實現和物流運輸的迅速、准確,將使商務過程更簡便、更快速地完成,並可跨越時空的限制。
7. 電子商務對傳統商務的影響是什麼
商業,是一種有組織的提供顧客所需的物品與服務的一種行為。中文之「商業」含義指社會分工出現的有組織的貿易行為,現代概念指流通領域的所有產業,多與貿易合稱「商業貿易」。大多數的商業行為是通過以成本以上的價格賣出商品或服務來贏利,如微軟、索尼、IBM、聯想、通用都是營利性的商業組織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業行為只是為了提供運營商業所需的基本資金,一般稱這種商業行為為非營利性的,如各種基金會,以及紅十字會等。
電子商務或EC(英語: E-Commerce)是指在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 (Intranet) 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
而廣義上的電子商務—電子業務或EB(英語: E-Business)則是指對整個商業活動實現電子化,也就是指應用計算機與網路技術與現代信息化通信技術,按照一定標准,利用電子化工具(有時甚至指整個電子媒介領域,包括廣播、電視、電話通訊等等)來實現包括電子商務(或電子交易)在內的商業交換和行政作業的商貿活動的全過程。
8.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隨著電子信息的迅猛發展,人類正疾步跨入信息社會。網路經濟正以人們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發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作為網路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商務已經走入人們的視野並對傳統會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電子商務,即EB或EC,它是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商貿或商務活動。電子商務是在企業、客戶、供應商、銷售商等商業鏈條中鋪設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把各個環節連接在一起,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使用戶把握稍縱即逝的商機,贏得新經濟中的競爭優勢。據一項調查顯示,截止到2000年3月底,我國已有消費類電子商務網站1100多家,交易額達4億元。據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內,電子商務貿易額將佔到全球貿易額的1/4.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呂新奎在『98國際電子商務論壇上發表講話認為國民經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是基礎,金融電子化是保證,電子商務是核心。由此可以看出,電子商務的發展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也正在建立企業與外部聯結的網路化信息系統,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活動,這就意味著企業大多數的業務數據和會計數據完全電子化和無紙化,這必將給傳統會計帶來深刻的影響。
傳統的會計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的,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這四個假設是適應傳統的社會經濟環境,並為會計實踐檢驗,證明了其合理性的。但是,在互聯網走進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充斥於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時,以前會計假設所依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四個會計假設都面臨挑戰。
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會計主體假設從空間上界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核算范圍,只有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才有了空間歸屬。這個個體是有形的實體。而網路公司存在於網路計算機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結盟體,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固定的空間范圍。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中對會計主體作出新的界定或對會計主體假設本身進行修正是網路會計無法迴避的問題。
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持續經營假設指假定會計主體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存在清算和破產的可能。電子商務時代,由於會計主體變化頻繁,持續經營假設將不再適用。在網路會計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建新的會計體系或方法,是必須予以明確的問題。
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會計分期假設指為了在會計主體終止之前,能夠向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把經營過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在網路環境下,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會計核算從事後達到實時,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而無法成立。與此相應,在會計分期假設下的成本、費用的分配和攤銷,在網路會計中的必要性有多大,值得進一步探討。
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在網路經濟下,虛擬公司和網路銀行的發展,不在使用鈔票和單證作交易媒體,而是採用電子貨幣成為網上支付的主要方式。電子貨幣的出現,弱化了記賬本位幣的幣種惟一,使資金在企業、銀行間高速運轉,資本決策可瞬息完成,加大了貨幣風險,沖擊了幣值穩定,動搖了貨幣計量假設。
電子商務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它動搖了許多傳統的會計原則。
1.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資產計價時並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變現價值,而是根據它的原始購置成本計價。在電子商務時代,虛擬企業屬於臨時性的結盟組織,依靠網路實現統一經營,交易完成後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極短。所以,採用現行市價法或變現價值法作為計價基礎會更好地反映企業會計要素的現實質量狀況,提供准確的會計信息,更具有現實意義。
2.對權責發生制的影響。現行會計制度中,收入與費用的確定採用權責發生制,而不是收付實現制。在電子商務時代,虛擬公司存續的短暫性,決定了它不存在費用的跨期攤配問題,也不需要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因此,採用收付實現制相對權責發生制更為合理。
3.對配比原則的影響。傳統的配比原則要求當期的收入與成本、費用相對比,互相配合;而在電子商務時代的配比原則,不是要求各期間收入與支出的配比,而是要求組成虛擬公司的合作各方在收入和支出方面進行合理分配。
4.對財務報告的影響。會計報表的目的是向企業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會計信息要准確、全面、及時,然而當前的財務報表有很多的局限性。在電子商務時代,基於網路技術平台的支持,報表的生成將呈現自動化、網路化和非定時性,沖破了時空的限制,信息的披露更加充分,信息使用者隊伍更加壯大,信息的質量也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電子商務已經沖擊了傳統會計模式,會計環境的變化要求會計信息系統也要進行內部改革,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也必將實現信息化。
9. 電子商務對傳統商務的具體影響有哪些,分別在哪幾個方面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價格體系的沖擊:
大批量訂貨使得采購價最大優惠。而且還可以通過網路直接與生產商聯系並藉助生產的供貨渠道和庫存網建立銷售集團;傳統商業的創建一般需要實物基礎設施的支撐,如倉庫、
店鋪、辦公樓、商品展廳絡的虛擬性可以減輕企業對這些實物基礎設施的依賴. 網路商店可以不受貨架的大小多少以及地點的限制。這種成本的降低就意味著價格可以很低。由於互聯網具有信息透明的特點消費者可以很方便的在網上商店比較商品價格,商家再也不能利用消費者不了解行情而獲取高額利潤了。
二、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經營方式的挑戰:
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24 小時不分時區的提供客戶支持服務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刻到企業的網站查找信息.訂購商品在線商店可以一年365 天一天24小時經營而且商品的選購下單以及支付都可由顧客在網上自。社會產品的日益豐富全球市場已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消費者越來越挑剔他們需要的是個性化服務。利用互聯網的交互特性企業與消費者以進行雙向交流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為顧客提供咨詢與服務。
三、電子商務對傳統物流配送方式和交易區域的挑戰;
由於網上購物和在線銷售的出現消費者可以從互聯網上直接選購自己需要的商品。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和網上零售商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並營銷商品一部分商品的流通不再遵循傳統商品的購進、儲運、運銷的業務流程運轉,而對於經營實物產品的B Z C企業來說, 需要將成千上萬的商品快速、安全地送達到分布在全國甚至全球的數以萬計的終端消費者中
,使傳統的生產者一中間商一消費者的物流方式發生變化。物流配送開始向消費者末端延伸
,這不僅涉及商品配送體系的結構調整,也涉及到中間商職能的變化。傳統商業必須適應這中間商內容的變換, 及時調整角色。並且傳統商業受交易基礎條件的局限, 其交易范圍十分有限。一般交易的范圍限於本社區范圍內,用傳統方法進行全國或世界范圍的貿易, 效率低、成本高,顯然電子商務擴大了交易的范圍。
四、電子商務對商業企業管理模式的挑戰: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商業中的需要很多管理者從上到下管理的局面結束了,一切都由網路來進行虛擬管理因而更加省力且提高了勞動生產力。
五、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政策法規的挑戰:
現在各國的法律、法規是適應傳統商業貿易而建立起來的它無法解決網路交易過程中出的一些問題,發票等書面紙張文件將被電子文件代替。如何保證這些文字的真實合法性和安全有效性將是電子商務面臨的重要問題。簽字和認證的法律問題。各類合同、單據和法律文件必須有當事人的簽字方可有效而採用電子商務的簽字很難滿足此項法律要求。有必要加快立法步伐, 修訂有關貿易法規, 為電子商務的交易雙方訂立齊全的法律。
10. 電子商務對傳統企業的影響是什麼
1、改變企業組織結構。
電子商務會導致傳統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系統的運用,企業的中層管理層變得多餘。企業中間管理層將從層次型的「金字塔」結構轉向基於信息的扁平結構,為企業組織結構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電子網路手段將取代傳統的采購、信息收集、傳遞、尋盤、購盤、還盤、磋商、談判等,使從事這部分職能的組織結構將不復存在。
2、降低企業采購費用。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將使投資、金融和貿易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勢頭越來越迅猛,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加強與主要供應商的協作關系,並形成一體化的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體系從而降低了采購費用。
3、拓展了企業的銷售渠道。
電子商務可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能夠為客戶提供與傳統企業完全不同的全新服務方式。電子商務使顧客購買行為日趨個性化,生產者對市場機會的反應更加敏捷,生產者與顧客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在增加,中介商的作用將被削弱。
4、第四,掀起新的結算革命。
由於在線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關鍵環節,也是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隨著電子商務在交易環節上的突破,企業將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系統實現電子付款,進行資金結算、轉賬、信貿等活動。
5、第五,改變人們傳統的消費習慣。
據統計,上網者中6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全球用戶年齡平均在33歲左右,這些人的消費行為往往較為獨立,對商品和服務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對商品的質量、規格、式樣、造型以至包裝等會不斷提出自己的新的要求。
(10)電子商務對傳統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提供企業虛擬的全球性貿易環境,大大提高了商務活動的水平和服務質量。新型的商務通信通道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其優點包括:
1、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國際范圍內的通信速度。
2、節省了潛在開支,如電子郵件節省了通信郵費,而電子數據交換則大大節省了管理和人員環節的開銷。
3、增加了客戶和供貨方的聯系。如電子商務系統網路站點使得客戶和供貨方均能了解對方的最新數據,而電子數據交換(EDI)則意味著企業間的合作得到了加強。
4、提高了服務質量,能以一種快捷方便的方式提供企業及其產品的信息及客戶所需的服務。
5、提供了互動式的銷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時得到市場反饋,改進本身的工作。
6、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即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服務。
7、最重要的一點是,電子商務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