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對電子商務人員進行績效考核
考核不但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主要手段,而且是防止業務活動中非職業行為的主要手段,在采購管理中也是如此。可以說,績效考核是防止采購腐敗的最有力的武器。好的績效考核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采購人員主觀上必須為公司的利益著想,客觀上必須為公司的利益服務,沒有為個人謀利的空間。 ?跨國公司有許多很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其中的精髓是量化業務目標和等級評價。每半年,跨國公司都會集中進行員工的績效考核和職業規劃設計。針對采購部門的人員,就是對采購管理的業績回顧評價和未來的目標制定。在考核中,交替運用兩套指標體系,即業務指標體系和個人素質指標體系。業務指標體系主要包括:(1)采購成本是否降低,賣方市場的條件下是否維持了原有的成本水平;(2)采購質量是否提高;質量事故造成的損失是否得到有效控制;(3)供應商的服務是否增值;(4)采購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其他部門,尤其是營運部門;(5)采購管理水平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 當然,這些指標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如采購成本可以細分為:購買費用、運輸成本、廢棄成本、訂貨成本、期限成本、倉儲成本等。把這些指標一一量化,並同上一個半年的相同指標進行對比所得到的綜合評價,就是業務績效。 應該說,這些指標都是硬的,很難加以偽飾,所以這種評價有時顯得很「殘酷」,那些只會搞人際關系而沒有業績的采購入員這時就會「原形畢露」。在評估完成之後,將員工劃分成若干個等級,或給與晉升、獎勵,或維持現狀,或給與警告或辭退。可以說,這半年一次的績效考核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對個人素質的評價相對就會靈活一些,因為它不僅包括現有的能力評價,還包括進步的幅度和潛力。主要內容包括:談判技巧、溝通技巧、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評價都是與業績的評價聯系在一起的,主要是針對業績中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方面,如何進一步在個人能力上提高。為配合這些改進,那些跨國公司為員工安排了許多內部的或外部的培訓課程。 在績效評估結束後,安排的是職業規劃設計。職業規劃設計包含下一個半年的主要業務指標和為完成這些指標需要的行動計劃。這其中又有兩個原則:第一是量化原則,這些業務指標能夠量化的盡量予以量化,如果質量事故的次數、成本量、供貨量等。第二是改進原則,大多數情況下,僅僅維持現狀是不行的,必須在上一次的績效基礎上,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要依具體情況而定。 在下一次的績效考核中,如不出現不可抗力,必須以職業規劃設計中的業務指標為基礎。
❷ 電子商務部的績效考核方案
一、對考核結果的認知有偏差,沒有理解員工業績和組織業績之間的差別,片面追求考核結果的一致性。一般情況下,員工績效好,組織的績效必然好,員工績效差,組織績效必然差。不過這種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差。主要原因在於不同員工對組織績效的作用不同,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由於這種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組織績效好壞並不必然和員工績效好壞聯系。例如,公司總經理對公司的作用和前台秘書對公司的作用截然不同,總經理和前台的績效也不同步,總經理績效好,公司績效必然好,但是前台績效好公司績效未必好,因此員工績效和組織績效之間會有一
二、考核者對績效考核這一工具理解不透,認為考核只是人力資源部的事,自己是完成人力資源部布置的任務,對考核工作敷衍了事,執行過程中機械執行。考核期初,考核者沒有重視考核指標的設置,沒有根據公司給本部門下達的經營任務並結合本人對任務的理解給下屬設定考核指標,指標值設定也很輕率,缺乏和下屬的有效溝通,管理者只起到了傳聲筒的作用。由於下屬對工作目標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執行結果當然無法達到管理者的預期。執行過程中,管理者缺乏對過程關注,不能及時指導下屬工作,對下屬執行中的出現的問題和成果不能及時記錄,考核缺乏基礎資料。由於考核者平時不注意積累下屬的績效結果,考核期末憑主觀打分,一些平時表現好但臨近考核期出問題的員工往往考核結果較差,而平時業績差臨時表現好的員工往往考核結果較好,造成考核結果失真。長此以往,員工往往會在期末努力表現而忽視了平時工作績效的改善。
三、公司計劃編制不合理,經營目標頻繁變動帶來的考核目標頻繁變動。公司計劃是績效考核的基礎,沒有計劃就沒有考核。公司在編制計劃階段時對外部環境認識不清,對內部自身的能力也認識不清,編制計劃方法又不當,忽略了一些關鍵經營管理活動。計劃執行過程中,隨著各項業務的開展,原來沒有預料到的事件浮現出來,公司經營計劃被迫修改,從而導致原來設定的考核目標的變更。頻繁的指標變更削弱了員工對考核嚴肅性的信心,員工不是考慮如何實現考核指標,而是更多考慮如何更改考核指標,考核因此失效。
四、績效考核指標設計沒有根據公司科層結構、員工崗位職責要求來設計,不同層面的考核指標串位。公司是一個有著嚴格上下級的科層結構的組織,不同層次的員工承擔的責任不同,相應的考核指標也應該不同。國有企業一般喜歡搞安全指標一票否決制,出現問題人人都要承擔責任,即使業績再好也無濟於事。民營企業喜歡讓每一個人都承擔利潤指標,忽略了不同員工對利潤的貢獻度不同,有的員工甚至除了自己的工資獎金外,基本不會對利潤產生任何影響。
五、公司經營計劃和考核脫節,績效考核指揮棒不能引導員工行為向公司要求的方向努力。筆者曾經有一個客戶,在咨詢結束後,組織機構按照方案設計進行了調整,考核也按照考核方案要求的程序開始實施,但是實際考核結果卻不能反映員工的實際績效結果。筆者仔細翻閱了客戶的考核檔案,發現在考核方案執行過程中,客戶只是執行了方案規定的程序,但是對於方案中的考核指標卻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採用,考核指標依然是公司以前的考核指標,帶來的結果就是考核指標的內容和公司經營計劃內容脫節,不能反映公司業績的變化,也不能反映公司組織結構變化帶來的職責變化。
六、片面追求定量化,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現象。公司在執行考核方案過程中,為了避免主觀因素對考核結果的影響,力求使用客觀性指標考核員工,但是忽略了指標的重要性和關鍵性,考核指標只覆蓋了員工的部分非關鍵工作,關鍵工作卻被忽略了。指標設置失衡的直接後果就是引導員工做好了非關鍵工作,但對於關鍵工作卻缺乏考核,員工給予關注不夠而不能很好完成。例如對宣傳工作比較典型的考核指標是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的次數。這一指標設置優點在於好衡量和考核,缺點在於忽略了效果。好的宣傳需要有詳細的規劃,要針對受眾確定不同的宣傳方式、渠道,並且要根據受眾的反應結果來確定宣傳的效果,單純的文章數量並不代表宣傳效果好。
七、績效考核管理泛化,公司一切事務都納入績效管理,導致參與績效考核的內容過多,沖淡了關鍵績效指標。考核考核管理實際是期望通過考核這種活動,不斷激勵員工向公司需要方向努力。但是公司里事務有的可以通過正強化來引導,員工只要做好就給予獎勵。但是有的只能是採取負強化甚至懲罰的方式來禁止這種行為出現,把所有行為都納入考核不利於突出重點。
❸ 電子商務運營團隊績效考核方案
電商來運營有運營專員、運自營經理、運營總監,不同的運營崗位績效考核表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電商運營專員績效指標有:營業額完成率、引流完成率、推廣費用率等,再給每個指標設置不同的權重和目標值。當然運營人員除了考核關鍵績效(KPI)也要考核一些行為指標,如執行力,工作主動性等。總的來說還是考核KPI為主,行為績效為輔。具體詳見下方鏈接。
網頁鏈接
❹ 電商薪酬及績效考核方案
電商團隊的績效設計會根據企業電商團隊規模和電商工作開展成熟度分為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績效管理方式,如下圖所示!
❺ 電商運營績效考核表
電商運營績效考核表主要分為三部分:關鍵績效指標(KPI)、行為績效考核、回當月考核附加分答
關鍵績效指標主要有:店鋪營業額完成率、毛利潤完成率、引流量等;
行為績效考核主要有:執行力、責任心、主動性等;
當月附加分考核主要指:未列在考核表當中但當月有重要貢獻或工作失誤。
詳細表格請見:網頁鏈接
❻ 電子商務部績效KPI
一、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關鍵績效指標是用於衡量工作人員工作績效表現的量化指標,是績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80/20」的規律,即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三、KPA(Key Process Area)意為關鍵過程領域,這些關鍵過程域指出了企業需要集中力量改進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這些關鍵過程域指明了為了要達到該能力成熟度等級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每個KPA都明確地列出一個或多個的目標(Goal),並且指明了一組相關聯的關鍵實踐(Key Practices)。實施這些關鍵實踐就能實現這個關鍵過程域的目標,從而達到增加過程能力的效果。KRA(Key Result Areas)意為關鍵結果領域,它是為實現企業整體目標、不可或缺的、必須取得滿意結果的領域,是企業關鍵成功要素的聚集地。
四、1、KPI是對重點經營活動的衡量,而不是對所有操作過程的反映;
每個職位的工作內容都涉及不同的方面,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更復雜,但KPI只對其中對公司整體戰略目標影響較大,對戰略目標實現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進行衡量。
2、KPI是組織上下認同的;
KPI不是由上級強行確定下發的,也不是由本職職位自行制定的,它的制定過程由上級與員工共同參與完成,是雙方所達成的一致意見的體現。它不是以上壓下的工具,而是組織中相關人員對職位工作績效要求的共同認識。
❼ 電商績效考核方案
電商團隊的績效設計會根據企業電商團隊規模和電商工作開展成熟度分為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績效管理方式,如下圖所示!
❽ 電子商務績效考核項目有哪些
一、對考核結果的認知有偏差,沒有理解員工業績和組織業績之間的差別,片面追求考核結果的一致性。一般情況下,員工績效好,組織的績效必然好,員工績效差,組織績效必然差。不過這種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差。主要原因在於不同員工對組織績效的作用不同,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由於這種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組織績效好壞並不必然和員工績效好壞聯系。例如,公司總經理對公司的作用和前台秘書對公司的作用截然不同,總經理和前台的績效也不同步,總經理績效好,公司績效必然好,但是前台績效好公司績效未必好,因此員工績效和組織績效之間
二、考核者對績效考核這一工具理解不透,認為考核只是人力資源部的事,自己是完成人力資源部布置的任務,對考核工作敷衍了事,執行過程中機械執行。考核期初,考核者沒有重視考核指標的設置,沒有根據公司給本部門下達的經營任務並結合本人對任務的理解給下屬設定考核指標,指標值設定也很輕率,缺乏和下屬的有效溝通,管理者只起到了傳聲筒的作用。由於下屬對工作目標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執行結果當然無法達到管理者的預期。執行過程中,管理者缺乏對過程關注,不能及時指導下屬工作,對下屬執行中的出現的問題和成果不能及時記錄,考核缺乏基礎資料。由於考核者平時不注意積累下屬的績效結果,考核期末憑主觀打分,一些平時表現好但臨近考核期出問題的員工往往考核結果較差,而平時業績差臨時表現好的員工往往考核結果較好,造成考核結果失真。長此以往,員工往往會在期末努力表現而忽視了平時工作績效的改善。
三、公司計劃編制不合理,經營目標頻繁變動帶來的考核目標頻繁變動。公司計劃是績效考核的基礎,沒有計劃就沒有考核。公司在編制計劃階段時對外部環境認識不清,對內部自身的能力也認識不清,編制計劃方法又不當,忽略了一些關鍵經營管理活動。計劃執行過程中,隨著各項業務的開展,原來沒有預料到的事件浮現出來,公司經營計劃被迫修改,從而導致原來設定的考核目標的變更。頻繁的指標變更削弱了員工對考核嚴肅性的信心,員工不是考慮如何實現考核指標,而是更多考慮如何更改考核指標,考核因此失效。
四、績效考核指標設計沒有根據公司科層結構、員工崗位職責要求來設計,不同層面的考核指標串位。公司是一個有著嚴格上下級的科層結構的組織,不同層次的員工承擔的責任不同,相應的考核指標也應該不同。國有企業一般喜歡搞安全指標一票否決制,出現問題人人都要承擔責任,即使業績再好也無濟於事。民營企業喜歡讓每一個人都承擔利潤指標,忽略了不同員工對利潤的貢獻度不同,有的員工甚至除了自己的工資獎金外,基本不會對利潤產生任何影響。
五、公司經營計劃和考核脫節,績效考核指揮棒不能引導員工行為向公司要求的方向努力。筆者曾經有一個客戶,在咨詢結束後,組織機構按照方案設計進行了調整,考核也按照考核方案要求的程序開始實施,但是實際考核結果卻不能反映員工的實際績效結果。筆者仔細翻閱了客戶的考核檔案,發現在考核方案執行過程中,客戶只是執行了方案規定的程序,但是對於方案中的考核指標卻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採用,考核指標依然是公司以前的考核指標,帶來的結果就是考核指標的內容和公司經營計劃內容脫節,不能反映公司業績的變化,也不能反映公司組織結構變化帶來的職責變化。
六、片面追求定量化,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現象。公司在執行考核方案過程中,為了避免主觀因素對考核結果的影響,力求使用客觀性指標考核員工,但是忽略了指標的重要性和關鍵性,考核指標只覆蓋了員工的部分非關鍵工作,關鍵工作卻被忽略了。指標設置失衡的直接後果就是引導員工做好了非關鍵工作,但對於關鍵工作卻缺乏考核,員工給予關注不夠而不能很好完成。例如對宣傳工作比較典型的考核指標是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的次數。這一指標設置優點在於好衡量和考核,缺點在於忽略了效果。好的宣傳需要有詳細的規劃,要針對受眾確定不同的宣傳方式、渠道,並且要根據受眾的反應結果來確定宣傳的效果,單純的文章數量並不代表宣傳效果好。
七、績效考核管理泛化,公司一切事務都納入績效管理,導致參與績效考核的內容過多,沖淡了關鍵績效指標。考核考核管理實際是期望通過考核這種活動,不斷激勵員工向公司需要方向努力。但是公司里事務有的可以通過正強化來引導,員工只要做好就給予獎勵。但是有的只能是採取負強化甚至懲罰的方式來禁止這種行為出現,把所有行為都納入考核不利於突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