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跨境電商新政實施 多款化妝品不讓賣了
自4月8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新政正式實施,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行郵稅計征稅款,而是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這一變化意味著,原本行郵稅特有的稅額50元以內免徵的優惠,將不再適用於跨境電商保稅進口。
與稅收新政相配套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也在4月7日晚間公布。清單之外的商品,將無法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業內普遍認為,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優勢將逐漸消失,監管要求已逐漸接近一般貿易。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表示,稅改後,跨境電商的商品被定性為貨物,導致後續所有法律法規都適用上世紀90年代的規則,這對行業來說是一種挑戰。在過去,各試點城市對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商品並未視為一般貨物,執行的是備案制。
一名檢驗檢疫業內人士表示,跨境電商通關制度的核心並非在於是否核驗通關單,而是進境檢驗。在備案後,商品通常不實施檢驗,只進行風險監測。然而,新政實施後,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這對企業來說意味著門檻的提高。
豐趣海淘CEO任曉煜分析稱,保稅備貨模式的門檻較以往提高不少。跨境電商對傳統品牌強控的層層批發體系有較大沖擊。如果按貨物正常貿易監管,正規供應鏈渠道會有優勢,但依靠零售掃貨的企業將面臨挑戰。
不過,也有檢驗檢疫人士表示,在正面清單內的商品仍會按現有政策執行,進區出區的手續不會有太大變化。關鍵在於正面清單,不在清單上的商品將難以通過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正面清單的公布對跨境電商行業產生了較大影響。首先,大量不在正面清單上的商品將無法通過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方式批量進口。這包括首次進口的化妝品、生鮮、不屬於普通食品的保健品以及未經注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等。
對於化妝品來說,雖然大部分已經在國內有過銷售,但稅改後化妝品走保稅備貨模式最具優勢,綜合稅率僅為11.9%,遠低於60%的行郵稅率。然而,對於保健品來說,由於備案時間較長且要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跨境電商可能無法拿到原產地證明、成分翻譯等詳細單證資料,短期內可能會面臨較大沖擊。
② 跨境電商稅收出新規,海淘族要交哪些稅
為了實現稅負公平,下月8號起,國家將對跨境電商實行新稅制,此外,大部分個人海淘所繳納的「行郵稅」的稅率也將作出調整。消息一出,不少海淘已經在朋友圈裡宣布,漲價是必然的。今後便宜的海淘將一去不復返。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稅制改革後,海淘到底需要多繳多少稅。進口商品,怎麼買更劃算?
在解讀新稅制之前,必須要把海淘「分個類」。消費者購買海外商品,除了自己出國遊玩時購買,主要還有兩種方式,一類是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另一種則是通過個人代購買家「人肉」運輸或直郵回國賣給消費者。
在4月8日前,通過跨境電商平台銷售的貨品和個人海淘都是徵收行郵稅,這原本是為了個人隨身行李或者親友間偶爾寄遞自用物品設計的稅種,稅率很低。大部分商品的行郵稅稅率僅為10%,稅額低於50元,也就是貨值大約500元以下的郵寄物品還直接免稅。以國外某著名品牌的眼影為例,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需徵收行郵稅36.5元,稅額低於50元,可以免徵。此外,即使是海關監管較為嚴格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進口試點城市,90%以上的包裹進境都不用交稅。
而4月8日後,通過跨境電商平台購物將不會設置免稅額度,同時明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限值以內進口的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超過單次限值或者累加後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以及完稅價格超過2000元限值的單個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征稅。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自海關放行之日起30日內退貨的,可申請退稅,並相應調整個人年度交易總額。
③ 哪些跨境電商進口商品不受稅收新政策的影響
4月8日,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實施。沒想到,一個針對跨境電商的稅收政策,卻掀起了陣陣漣漪,各種說法瞬間刷爆「朋友圈」。微信和網路上流傳的一些個人出境購物的說法靠譜嗎?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個人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5000元不變,超過部分按新行郵稅標准征稅
「今天竟然被稅了,海關告訴我領隊沒有免稅額度,買一塊錢東西也要繳稅。」9日,微信「朋友圈」里這條消息被廣泛轉發,發布者表示,餅干、面膜、口紅等隨身攜帶的商品清點下來,貨值6000元被繳稅1916元。由於發布者以「親身經歷」敘述事情經過,令很多人深信不疑。
「有缺化妝品的嗎?去機場航站樓撿吧,現在寧可扔了也不願被稅。」新規實施的首日,網上還曝出了有人在入境時扔化妝品的事件,而且「有圖有真相」。這些傳言,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以後出國還要不要買買買?回國入境時會不會被高額征稅?
那麼,4月8日以後是不是個人出境購物沒有免稅額度?買一元錢的東西真的也要繳稅?
「這個說法是毫無根據的,無論是到境外旅遊、出差還是探親訪友,回國時個人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5000元並沒有變化。」財政部有關人士表示,這次調整的主要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稅收政策,以及行郵稅政策。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合理數量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
「如購買的物品價值超過5000元人民幣,則對超出部分按行郵稅征稅。」這位人士解釋說,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具體按照自4月8日起實施的新的行郵稅稅目稅率徵收。
新的行郵稅稅率由原來的四檔10%、20%、30%、50%調成三檔,稅率分別為15%、30%、60%。15%這檔稅率,商品包括計算機、照相機、食品、飲料、玩具、游戲品等;30%這檔稅率,商品則包含衣服、自行車、攝像機等;60%這檔,商品包括眼影、香水、高檔手錶等。
由此來看,按照那位「發布者」情況,隨身物品6000元,如果個人自用、數量合理,扣除5000元免稅額剩下1000元才需繳稅,稅款肯定到不了1916元。還有,化妝品中的護膚品行郵稅稅率30%,也是按隨身攜帶物品5000元以上才征稅。幾百元一瓶的護膚品「寧可扔了也不願被稅」的說法,可信度也不是很高。
當然,如果這位「發布者」攜帶大量不是自用的化妝品入境,可能也要面臨高額繳稅。去年10月,就有媒體拍到中國遊客在韓國機場購買大量化妝品的照片,照片中化妝品成堆地放在地上,旁邊還擺放著不少包裝箱和包裝袋,數量之大令人咋舌。這顯然已經超過了「自用」范圍,如果像現在海關查得這么嚴,當事人需繳的稅款不是個小數。
跨境電商單次交易限額2000元、個人全年2萬元,可享零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打七折
還有傳言說,「居民旅客回國攜帶行李單次2000全年2萬以上全額交稅」。這個可能是以訛傳訛,把針對跨境電商的稅收政策跟個人入境的稅收政策「混為一談」了。
跨境電商稅收新政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行郵稅徵收,而是在購物限值內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稅率可以享受七折優惠。單次交易限值為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2萬元。二是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不再設免徵額。
新政實施後,市場影響有多大?
記者調查發現,這兩天不少跨境電商的促銷手段,已經開始從以前的「包郵」擴展到了「包稅」,力圖在新一輪稅收政策調整面前吸引顧客、搶得先機。
在新政實施之前,很多跨境電商平台都藉此大打「稅收牌」進行促銷,吸引消費者提前囤貨,天貓國際等跨境電商平台上的商鋪紛紛打出「再不買就漲價了」等「甩貨」標語。
蜜芽寶貝是一家專門從事母嬰用品的綜合性跨境電商平台,4月8日蜜芽宣布從上午10點起,平台上所有在售的跨境品牌奶粉將全部上線,且推出「奶粉包稅專場」「紙尿褲包稅專場」「服裝滿199減60」等促銷政策,吸引消費者購買。另一家跨境電商波羅蜜也在8日宣布對用戶提供過渡期補貼政策,所有用戶通過保稅區下單後即可獲得一張「包稅券」,該券可對稅金進行全額減免,且單筆減免金額不設上限。
綜合性的跨境電商平台網易考拉海購,則在首頁推出了專門針對奶粉的「考拉不漲價」活動,針對不同品牌的奶粉發放不同額度的「省稅補貼券」,如在海外版的美贊臣專場,用戶可領取「滿299減40」和「滿399減50」的補貼券,一些銷售更火爆的奶粉品牌如愛他美等,沒有提供補貼券,卻明確標明「本商品價格已含稅」,同時要求「單次限購2件」。
不過,雖然4月8日後不少網站宣傳有「包稅」的政策,但商品價格還是出現了一定的上漲,有些商品價格雖然沒變,但原有的優惠券等促銷手段不能再用了。家住北京朝陽區的楊女士平時主要在網上購買母嬰用品,奶粉和紙尿褲是她主要的采購商品。「4月1號,我給寶寶買的日本產花王紙尿褲3包一件的價格是309元,9號到網上一看,雖然不用繳稅,但價格變成了330元。幸好上個月提前買了15包紙尿褲,夠孩子用上幾個月了。」
「當前我國對一般進口消費品只徵收17%的增值稅,打七折後的最終稅率等於11.9%,略高於之前10%的行郵稅稅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斌認為,此次跨境電商稅收政策調整對普通居民影響不大,不會給消費者增加太大負擔。但由於取消了免徵稅額, 500元以下的商品稅負有所增加。像食品、保健品、奶粉、紙尿褲等,增加的稅負是體現在價格上,還是會被跨境電商自行消化,仍有待觀察。
也有一些「剁手黨」可能覺得額度不夠用:個人年度交易限值才2萬元,買一個包包就好幾萬元,「超標」了怎麼辦?實際上,超過這個限額消費者仍可以購買,只不過要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繳稅,不能再享七折優惠。
④ 如何看待4月8日實施跨境電商稅收政策
作者:春曉de稅悟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1749303/answer/947707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今日,跨境電商稅收新政實施,行郵稅也同步調整。據財關稅〔2016〕18號,2016年4月8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以及行郵稅政策同時進行調整。同時,4月7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瀕管辦、密碼局等11個部門共同公布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一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調整緣由
4月8日之前,個人自用、合理數量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在實際操作中按照郵遞物品徵收行郵稅。行郵稅針對的是非貿易屬性的進境物品,將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稅合並徵收,稅率普遍低於同類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雖然通過郵遞渠道進境,但不同於傳統非貿易性的文件票據、旅客分離行李、親友饋贈物品等,其交易具有貿易屬性,全環節僅徵收行郵稅,總體稅負水平低於國內銷售的同類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和國產貨物的稅負,形成了不公平競爭。為此,政策將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
二
新進口跨境電商稅收政策的基本概念
1.納稅義務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購買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個人。
2.代收代繳義務人: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企業或物流企業。
3.完稅價格:實際交易價格,宏戚帆包括貨物零售價格、運費和保險費。
4.新進口跨境電商稅收政策適用范圍
適用於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范圍內的以下商品:
(一)所有通過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交易,能夠實現交易、支付、物流電子信息「三單」比對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
(二)未通過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交易,但快遞、郵政企業能夠統一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子信息,並承諾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進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
(不屬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的個人物品以及無法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子信息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按現行規定執行。)
根據上述規定,電商企業未能接入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的交易,快遞企業不能提供三單信息的交蔽雹易,以及個人海淘,都還可以以行郵稅的方式計征。
三
新進口跨境電商稅收政策細則
針對保稅進口和直郵進口,稅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限值,單筆交易限值從1000元提升至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則提高到20000元。
第二部分是稅率的調整,行郵稅不再適用於跨境電商通道,而是改成進口跨境電商綜合稅形式,即徵收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也就是說,新稅制不再由行郵稅代替關稅和增值稅。
關稅方面,新稅制改革之後,具體來看,在限值之內(2000元以下),跨境電商關稅稅率暫設為0。如果超過限值,則對超過部分按照一般貿易方式繳納關稅。單個不可分割商品價值超過2000元(以奢侈品為代表)限額的,按照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全額征稅。
增值稅和消費稅方面,均按照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
增值稅納稅額為17%×70%=11.9%,消費稅為30%×70%=21%。
這就意味著,新稅制將取消50元免稅額,將現行的行郵稅制改為按一般貿易的70%徵收增值稅,或者說是在一般貿易基礎稅率上打7折。
跟行郵稅政策比對,新政策將單次交易仔改限值從1000元提高到了2000元;但把單個不可分割商品限值額從5000元,下調到了2000元。
按照調整後計稅方式,不同產品稅率有升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