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商務是在網上自己創業嗎
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行為均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客戶端/服務端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
電子商務是網際網路爆炸式發展的直接產物,是網路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網際網路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徵,並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以互聯網為依託的「電子」技術平台為傳統商務活動提供了一個無比寬闊的發展空間,其突出的優越性是傳統媒介手段根本無法比擬的。
2. 商務局對電子商務企業有哪些服務
商務局對電子商務企業有:
1、 一是注重專業培訓。結合「小微企業服務月」活動,充分發揮縣電子產業園人才實訓基地的作用,聯合經信委、團縣委等相關部門組織100餘家小微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班,幫助小微企業轉變經營理念,增強電商發展的積極性、實效性。同時,圍繞規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三年全覆蓋目標,緊抓全市電子商務輪訓契機,組織全縣近260家企業分批次赴市局參加專題電商培訓,切實為規上工業企業發展電商提振信心。
2、 二是搭建實戰平台。開展以「互聯網+未來」為主題的資源對接會,積極為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搭建實戰平台。通過邀請知名第三方電商平台及涉及運營、IT、金融、視覺、物流、服務等領域的服務商23家,與全縣150家傳統企業進行一對一無縫對接,為縣傳統企業提供一站式、高質量、低成本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
3、三是開展對口幫扶。建立電商強弱企業對口幫扶機制,定期組織歐詩漫集團等龍頭電商企業的專業電商團隊精英走訪縣域傳統企業,通過座談交流、現場指導等形式,積極引導傳統企業大膽實踐電子商務,為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答疑解惑。今年以來,累計組織專業電商團隊走訪幫扶傳統企業80家次,全力助推電子商務加速發展。
3. 三門「三步走」培育壯大小微跨境電商產業
當前,跨境電商正迎來快速發展期。三門縣局積極謀劃,通過幫扶提升、規范發展、資源對接三步走策略,搭建綜合性縣域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以高品質服務助推轄區內小微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
在幫扶提升方面,三門縣局通過密集走訪調研跨境電商小微創業園區及重點跨境電商企業,建立了企業現有國際注冊商標擁有情況和計劃申請情況的工作台賬。現場指導小微企業跨境電商落實出口退稅申報等政府優惠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同時,組織舉辦了小微跨境電商境外商標注冊和保護實務培訓,詳細介紹了省、市知識產權獎補政策及國際商標注冊的好處,並著重講解了國際商標注冊流程和注意事項。截至目前,共舉辦了兩期培訓,共有60家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共計130餘人參加,10家初步注冊意向企業提交了國際商標注冊申請。
在規范發展方面,採取了法律講座、政策宣傳、常態化溝通等方式,重點在不正當競爭行為、廣告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對小微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法律法規培訓。建立了小微跨境電商日常聯絡制度,加強了政策傳遞和動態溝通,督促指導跨境電商履行消費者權益、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義務,依法承擔產品和服務質量責任,提升跨境電商整體規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共開展了兩次法律講座和一次政策宣介會,惠及小微跨境電商企業150餘家。
在資源對接方面,三門縣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縣域小微跨境電商提供行業信息、專業培訓、資源整合等服務性舉措。通過舉辦跨境電商經驗分享會、「資源共享・交流」沙龍分享會、小微跨境電商孵化培育等活動,邀請了杭州頭部跨境電商、亞馬遜跨境電商孵化團隊、縣域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等分享跨境電商發展的成熟經驗,解讀戶外運動品類等跨境電商商機和資源,促進跨境電商園區生態鏈持續改善,服務小微跨境電商企業能力得到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共舉辦了三場專場活動,培訓小微企業電商人員近300人,幫扶零基礎電商開設網店3家。
4. 注冊資金100萬的電子商務公司算小微企業嗎
小微來企業不是以注冊資金來認定源的,而是根據稅收和營業額來計算的。
小微企業在稅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門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三個標准:
一是資產總額,工業企業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
二是從業人數,工業企業不超過100人,其他企業不超過80人;
三是稅收指標,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
符合這三個標準的才是稅收上說的小微企業。
網路零售業:
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5. 小微電商是什麼意思
小微電商是在網路上售賣零食、服飾、美妝等一系列物品的企業。是電商行業中最大的企業,創造和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是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 小微企業有什麼企業
小微企業有以下類型的企業:
1. 電子商務企業。這類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進行商品銷售或服務提供,規模較小但運營靈活。
2. 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涉及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服務。
3. 服務業小微企業。包括餐飲、物流、零售、咨詢等服務業領域的小型企業。
4. 製造業小微企業。這類企業規模較小,但生產的產品種類繁多,涵蓋了輕工製造、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
詳細解釋如下:
電子商務企業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小微企業類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選擇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這類企業通常規模較小,但運營靈活,能夠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利用網路平台拓展業務。
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這些企業通常專注於某一高新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研發能力,能夠開發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由於規模較小,它們能夠迅速調整戰略,適應科技發展的潮流。
在服務業領域,服務業小微企業占據了很大比例。這些企業包括餐飲、物流、零售、咨詢等各類服務型企業,它們通常規模較小,但服務質量高,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這些企業在提高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製造業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企業生產的商品種類繁多,包括日用百貨、電子產品等。盡管規模較小,但它們在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小企業通常具有靈活的生產能力,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迅速調整生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