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岩為什麼叫黃岩
去冰江公園看看黃色的石頭你就知道了
黃岩石與黃岩縣傳說黃岩即黃色的岩,是古寧溪八景之一,名叫「黃岩枕流」。《光緒黃岩縣志》載,這塊石頭在明嘉靖年間已為沙石所沒。但他們發現了宋代殘篇。原來在宋代,黃岩如一塊桂黃色的寶石鑲嵌在水晶中:「四山峭壁,黃岩屹立其中,清流紺寒,深不可測。日色與水光相射,晶瑩若玻璃,瀲灧欲絕。觀者至欲結廬其上,美其名曰:『黃岩枕流』」。史料記載,在公元690年8月即唐代武則天天授元年將永寧縣改為黃岩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黃岩來歷的神話傳說
在黃岩西部山區上鄭鄉坑口村後門有一塊山叫黃岩山,相傳山上有一塊大黃石來歷不凡。說早年有一個得道仙人,雲游到括蒼山麓,看到這塊突兀崢嶸的大黃石,驚嘆不已,說山冠黃石,必然神奇,這里是東南靈氣所在,這一帶日後一定要興旺發達。他打算在黃岩山之域造一座象樣的城池。但四周都是崇山峻嶺,怪石凌空,深澗巨壑,難以找到一片可以造城的平地。怎麼辦呢?不要緊的,仙人自有「仙法」,能夠移山填海。這些巍然屹立的巨石,仙人用「仙法」將它們變成一群群活的牲畜。他想趕走這群牲畜,造出一片平地來。
一個初一之夜,天上星月無光。仙人揮動神鞭,要將這群大大小小的牲畜趕到溫州那邊去。他想趕掉大大小小的石頭都變成「烏豬」、「白羊」,山頂的大黃石變成了一頭黃牛,山腰的大黑石變成了一頭黑馬。仙人舉起神鞭一揮,滿山的石頭都奔跑起來,朝著仙人鞭指的方向跑去。山頂上的大黃石「哞」的一聲吼叫,震得高山顫抖,峰巒搖晃!只見它一躍而起,騰開四蹄,直向溫州跑去。原來這塊大黃石是一頭鎮山的大黃牛,是群畜的首領。仙人立在山巔,揚鞭指揮,他想在天亮以前趕掉這群牲畜,再移山填海。
不料,仙人正在得意的時候,從溫州方向走來一個老頭子。原來他是永嘉山裡的山神土地,正在李家山一帶巡山護路,猛聽得東南角上一聲巨響,抬頭一望,見許多烏豬,白羊狂奔而來,為首的一頭大黃石(大黃牛)快要過崗了。他搶步上前,兩手一攔,大黃牛一嚇,從山上滾下來,跌倒在山下的溪潭裡。烏豬、白羊也嚇得停止了奔跑。
土地爺攔住了牲畜,定神一看,只見那個仙人還在山頂上揮動鞭子,手舞足蹈。土地爺很生氣,氣呼呼地走上去。斥責仙人把石頭趕到他們的山界,仙人還想硬幹一下,舉起神鞭,對著山腰上的大黑馬抽了一鞭,誰知這匹馬把頭一昂,蹲下後腿,卻不動身,——原來土地爺在旁邊制止著,跑不動。仙人想再抽一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雞叫聲。雞啼了,天快亮了;仙人知道天機已被土地爺泄露了,在黃岩山造城的計劃無法實現了!他自問理虧,又怕土地爺到地藏王那裡去告狀,一時愧憤交加,就掛鉤自盡了。經過日月經天,山河變遷;相傳現在上鄭的馬家山,就是當年那匹鞭打不走的大黑馬,坑口後山上的仙人吊鉤,就是當時仙人上吊的地方,村邊那塊高大的雞冠岩,就是那天早晨啼叫的公雞。現在在我鄉聖堂的黃岩溪倒卧在溪中央的大黃石,即黃岩引以為名的「黃岩石」,就是當年從山頂上滾下來的那頭大黃牛。這一路下來,劈山斷岩,造成了道深凹的山谷,就是現在的黃岩溪。黃岩石近年已被溪砂埋沒,只剩下頭頂一部分。據說當年岩上有許多仙人用指甲刻成的文字,誰也認不得。據史料記載,唐朝開國軍師徐茂公經過這里,也只認得七個字,但具體那些字、也沒有記載。據台州志載,我們現在發現了繁體「縣」只有一半,缺少「系」邊。「黃岩縣」兩個半字。
再說,將永寧縣改為黃岩縣的事,據傳武則天執政後,有一天夜裡做夢,只見來到一個地方,四面環山,一塊大黃石屹立在溪中,溪水深不可測,她就走上其石遊玩。一覺醒來,夢中景色清淅可見,武則天就把夢中見到的景色繪成地圖,交給上管婉兒,叫她尋找夢中的仙景,後經多方查找,在永寧縣的黃岩溪,找到這塊大黃石,並向武則天匯報,武則天就下旨將永寧縣改為黃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