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電子商務源於英文 Commerce. 簡寫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它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集「金融電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貿信息網路化」為一體,旨在實現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和諧統一,貿易活動全過程的電子化、網路化和數字化。它給傳統的交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交易方式和思維習慣,帶動了經濟的變革,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起源於2世紀7年代的EDI應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起源於Internet的商用發展。我國政府從2世紀9年代初相繼實施「金橋」(國家信息化建設)、「金卡」(國家金融信息化建設)、「金關」(國家外貿處理信息化建設)、「金稅」(國家稅務信息化建設)等一系列「金」字工程。盡管電子商務在我國蓬勃發展,但電子商務的優越性在我國經濟領域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體現,許多電子商務的實踐還只停留在網上發布信息、瀏覽信息等初級階段,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
2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信息基礎設施薄弱
要想真正實現網上交易,要求網路有非常快的響應速度和寬頻,必須在硬體、軟體上提供對高速網路的支持。而我國由於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等因素,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後,已建成的網路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相距甚遠。網路擁擠,等待時間長,帶寬明顯不夠,電信服務費用高。
2.2 物流現代化程度不高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基礎,網下實物的傳遞沒有高度發展的物流業支持是不可能的。例如在網上下訂單只需要幾分鍾,而送貨卻需很長時間,這是客戶所不能忍受的。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交貨速度是當前物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的倉庫周轉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這種滯後的物流與電子商務商流的快速、低成本不相適應,嚴重製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
2.3 電子商務立法迫在眉睫
當前,法律規范和市場信用不健全,使得交易權利和信息安全缺乏有效的保護。相關標准規則不完善以及網路基礎設施、技術和管理等等這些軟、硬體環境因素影響了我國電子商務向更深層次發展。要解決信息化社會所帶來的一切新的問題,使信息社會始終處於良性、有序的發展之中,就必須把信息社會納入規范化、法律化的軌道,運用法律手段對新的社會關系予以規范和調整,而僅靠傳統的法律體系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信息社會的需要,這就需要制定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法律制度。
2.4 企業現代化水平低
企業的發展與現代化程度直接關繫到電子商務的基礎。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還處在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普遍存在著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結構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與建設成本過高、經營管理中運用計算機網路不充分等問題。國家企業中的信息處理能力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1%,國家重點企業中7%認為信息化投資不足,用於信息技術和設備投資累計僅占總資產的.3%,與發達國家大企業8%-9%的水平相距甚遠,有62%的企業還認為缺乏專業信息技術人才。
Ⅱ 馬雲預言:未來10年,電商或將被淘汰!那哪個行業即將代替它
新零售行業或許將代替電商。
原話出處
原話來自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雲棲大會發表回主題演講時談道答:「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
新零售
新零售,英文是New Retailing。即個人、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
(2)2016互聯網題廣東省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新零售的未來展望
隨著"新零售"模式的逐步落地,線上和線下將從原來的相對獨立、相互沖突逐漸轉化為互為促進、彼此融合,電子商務的表現形式和商業路徑必定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當所有實體零售都具有明顯的"電商"基因特徵之時,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將不復存在,而人們現在經常抱怨的電子商務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嚴重沖擊也將成為歷史。
Ⅲ 2016到底干什麼掙錢
明確答案:
在2016年,掙錢的機會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房地產、高科技產業以及創意產業等領域。
詳細解釋:
互聯網產業
2016年,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網路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電子商務、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等細分領域都有巨大的盈利空間。比如,開設創新型的電商店鋪,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精準營銷,或是開發熱門互聯網應用,都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金融行業
隨著金融市場日益繁榮,金融行業的投資機遇也層出不窮。除了傳統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互聯網金融、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新興領域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在風險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的前提下,金融行業的專業人才將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收入來源。
房地產行業
雖然房地產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但在一些新興城市或特定區域,依然存在巨大的投資機會。例如,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的地區,房價上漲的空間較大。同時,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普及和房地產業的結合,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盈利點。
高科技產業
高科技產業是創新的主要源泉,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生物科技等領域,技術發展迅猛,企業需求量大。參與高科技項目研發或者成立相關初創企業,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獲利空間。
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是充滿創新和創造力的產業,包括設計、藝術、影視製作等。隨著消費升級和文化需求的增長,創意產品的市場價值不斷提升。提供獨特、高質量的創意產品或服務,能在市場上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在2016年想要掙錢,可以關注以上幾個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機遇,結合自身優勢和興趣進行選擇。當然,任何行業的成功都需要專業知識、市場洞察力和持續努力的支持。
Ⅳ 為什麼互聯網電商新零售巨頭都在浙江、廣東、福建
2016年是傳統超商巨頭的互聯網轉型之年,實體零售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從來沒有像今年這么頻繁與緊密。
面對沃爾瑪、永輝、三江購物、聯華超市等實體企業先後擁抱互聯網,擁有8家上市公司、中國最大零售超市店鋪、太平洋咖啡、萬象城等超過6000家實體店鋪在內的華潤集團,也於日前宣布正式殺入電商這片紅海。
12月28日,華潤集團旗下企業華潤網路正式推出綜合電商平台及基於互聯網的移動生活服務平台「華潤通」。「如果把華潤集團比作一架飛機,實業加資本是它的兩個發動機,互聯網和國際化是兩側的機翼,而華潤通則是飛機地下的跑道平台。」華潤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羅熹如此比喻道。
打通閉環生態鏈
眾所周知,實體商業要打通線上線下資源,最基本的方法便是為線下消費者提供可以線上購物的互聯網平台。目前多數超商選擇打造線上線下生態鏈的做法都是與成熟的電商平台進行合作。與之相反的是,華潤集團選擇自建O2O平台。
從內容上來看,作為華潤集團綜合電商平台和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平台,華潤通整合了華潤集團旗下大大小小的產業板塊,除華潤旗下品牌華潤萬家、萬象城、太平洋咖啡、便利商店等不同業態的零售業務以外,華潤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房地產以及金融服務也包含其中。
「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創新華潤的商業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從而推動各項業務向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攀升,形成各方共贏的生態圈,是華潤始終在思考並積極探索的方向。」在當天的華潤通上線發布會上,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表示,通過華潤通這個電商平台,可以打通線上線下華潤、外部合作夥伴、與客戶之間的聯系,產生巨大的聚合效應,從而更好地推動華潤轉型升級。
對於此前的嘗試,羅熹坦言,華潤集團的電商板塊在商業上來說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總結過往的運營模式,電商平台除了要實現客戶通、積分通、境外通等場景後,還應盡快解決平台的規模效應、金融服務、數據挖掘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綜合電商平台的店多、客多、貨多、錢多的 四多局面,實現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
面對電商紅海,相比其他較為成熟的平台,華潤通的底氣來自哪裡呢?對此羅熹表示,華潤的核心優勢還是在於其龐大的產業資源。
「為什麼華潤敢於殺入紅海?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件順勢而為的事。並不是說華潤需要花很大的成本來建立平台,畢竟建立線上平台本身與建立線下網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事情,我們在已有的線下基礎上可以為客戶構建出豐富的生活化場景。」
雖然對比起其他競爭對手,華潤通起步並不算早,但由於其背靠的集團本身體系龐大,橫跨多個不同領域,優勢在於各個產業之間的整合融合度更高,更容易實現閉環效益;其次是可以通過對客群數據的分析,多維度滿足不同板塊的需求。
線上線下引流效應
今年以來,實體零售與電子商務頻頻「聯姻」,前有沃爾瑪牽手京東、國美在線與大潤發飛牛結盟,後有阿里巴巴投資三江購物、易果生鮮入股聯華超市,實體與線上的界線越發模糊。
目前超商行業版圖處於重構階段,洗牌正在加速,外資漸退出、內資大分化、電商走向融合,供應鏈價值才是競爭核心。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商超或淡出第一陣營,而內資業績下滑、倒閉或為常態,商超電商滲透率由6%提升至13.6%。
與此同時,電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顯現,即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京東、阿里方面的爭奪只會更加激烈。「電商早期的優勢在於受到資本的熱捧,而資本比較看重企業的成長性,隨著商品品類的毛利不斷下滑,線上與線下聯合可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不同於時下趨勢所向的「互聯網+」,華潤此次提出的方向是「+互聯網」。有分析指,華潤通與互聯網結合的運營模式並非放棄線下、只攻線上,而是利用「線上+線下」的優勢互補、互相引流。
據羅熹透露,華潤通結合線上線下的全場景優勢,打造「身邊」概念,用戶可以獲得身邊的本地優惠及精選推薦。此外華潤通設計的服務產業生態圈將還包括向用戶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務功能。
面對不少實體商業都在縮減線下板塊、開始往輕資產方向轉型,華潤未來會否逐漸把發展重心轉移到線上呢?對此,羅熹一再強調打造線上平台的成本並不算高,更看重線下眾多實體資源。「線下資源不存在減少的問題,只有一個轉型的問題,就是線下門店的方式、功能是要轉型的。過去我們線下購物人滿為患,未來的線下很可能主要就是提供一個體驗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