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姓呂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1、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庄襄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
2、呂臣(約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陳勝起義軍將領,陳勝被庄賈殺害後,呂臣組織蒼頭軍重建張楚政權,並誅殺叛徒庄賈。後與英布聯合抗秦,又先後投奔項梁、劉邦。漢朝建立後,繼承他父親的新陽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3、呂公
(生卒年待考),齊國始祖呂尚後裔,單父人(今山東東單)。漢高祖劉邦岳父。呂公當時與沛縣(今江蘇沛縣)縣令關系很好,為躲避仇家糾纏,舉家自單父遷居沛縣。呂公有相人之術,其長女名呂雉,他常對人說「此女有大富大貴之相」。
沛縣縣令曾為其子求婚,但遭到呂公婉言謝絕。在一次沛令舉行的酒宴上,呂公與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相遇。呂公見劉邦氣度非凡,因而特別敬重他。呂公又見劉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後,對劉邦說:「我從年少的時候,就好給人相面。
我相過的人太多了,但是沒有一位像你的相貌這樣高貴的,願你多多自愛!」不久,由呂公作主,將女兒呂雉嫁與劉邦,她就是後來的呂後。呂公之妻呂媼對呂公將女兒嫁與劉邦之事非常生氣,怒沖沖地說:「你平素總是說我這個女兒不尋常,應該嫁與貴人。
而今為何這么輕易地就把女兒打發了?」呂公一笑:「婦道人家懂得什麼?」呂雉嫁給劉邦後生有一子一女。傳說有一次,她帶兩個孩子在田中勞作,一個過路老人向她求些水喝,呂雉見老人餓了,就又給他做了些吃的,老人非常感激,就給她相面:「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貴人。」
又給其一子一女相面說:「夫人所以能夠大貴,是因為這個男孩子的緣故。此女也是大福大貴之相。」呂公後來被劉邦封為臨泗侯,呂雉的哥哥呂澤和呂釋之也跟隨劉邦參加了楚漢戰爭,因功分別受封為周呂侯和建成侯。
4、呂雉
(公元前291~前180年),女,名雉,字娥妁,呂皇後(呂後),漢高祖劉邦之妻,今山東省單縣南)人。著名西漢初期女政治家。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代理朝政,專政達十六年之久,為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女執政者。
早年,其父呂公為避仇遷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欣賞劉邦非凡的氣度,把女兒許配給他。公元前205年劉邦為項羽所敗,呂雉和劉邦的父母被俘,做了兩年的人質。公元前203年秋呂雉歸漢後,留守關中。劉邦稱帝後,呂雉被立為皇後,子劉盈為太子。
呂後為人有謀略,漢朝初,呂後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了統一的局面。公元前195年劉邦死,漢惠帝劉盈立,尊呂後為皇太後。
漢惠帝仁弱,實際由呂後掌政。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崩,立少帝,呂後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呂後逐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一出太後。」呂後先後掌控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雉,武則天,慈禧)的第一個。
呂後當政內,創自劉邦的休養生息的黃老(道家)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後詳問劉邦身後的人事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
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呂後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於乘劉邦之死,曾下書羞辱呂後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呂後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終於化干戈為玉帛。
呂後晚年因沒有子孫,怕漢高祖的子孫欺凌呂氏,故大封外戚諸呂為侯。公元前180年呂後逝世,終年六十二歲,與漢高祖合葬長陵。後諸呂欲為亂,被周勃、陳平等誅平。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們對歷史的評價都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套,所以兩千年來,儒家思想成為評價歷史功過的一把鐵尺,因而對呂雉的評價毀多於譽。實際上應該從歷史人物對當時和以後的社會影響來評論,所謂「民為天,社稷次之、君輕之。」
5、呂溱
(生卒年待考),字濟叔,江蘇楊州人。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l038年)戊寅科狀元。呂溱中狀元後,通判亳州。值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因參與進秦院宴飲事受牽連,出知蘄、楚、舒三州,後復修,起居注。
宋皇祐四年(公元l052年),依智高反叛,呂溱勸宋仁宗不要封鎖消息,而應「一方有警,使諸道聞之,共得為備。」進知制誥,又出知杭州,入為翰林學士,呂溱上疏論宰相陳執中貪戀富貴,行為姦邪。後陳執中罷相,呂溱以侍讀學士之職知徐州,赴任前,宋仁宗賜宴資善堂。
任滿徙成德軍,因與興都轉運使李參不和,及豪侈放任,簡於政事被彈劾,貶知和州,分司南京。宋神宗即位,呂溱起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期間,呂溱精識過人,辨訟立斷,豪惡為之斂跡,政績頗佳。
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後,呂溱不幸逝世於任,終年五十五歲。朝廷追贈禮部侍郎,宋神宗詔書中有「呂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節,絕跡權貴,故中廢十餘年,人無言者……」對呂溱家貧子幼,宋神宗詔令朝廷優厚安撫。
呂溱開朗敏捷,善於議論,其言論頗為當時名流所推許。然而,又很持重,在杭州接送賓客,不過數語,人稱之為「七字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