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考試試題: 請簡述電子商務的起源.
電子商務的起源:
廣義的電子商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40年代,電報剛剛問世時,商人們為了加快貿易資訊傳遞,採用莫爾斯碼點和線的形式在電線中傳輸貿易資訊,這標志著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進入了新紀元;後來利用電話、傳真等傳遞商貿資訊的活動應該是電子商務活動的開端。現代商務一直與電子技術密切地聯絡在一起。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和應用實施在世界上始於70年代末。可把電子商務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即始於80年代中期EDI電子商務和始於90年代初期Inter電子商務。
1、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電子資料交換,他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電子化商業貿易工具,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網路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早在70年代末就出現了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雛形的電子資料交換EDI和電子資金傳送EFT,而實用的EDI商務在80年代得到了較大的發展。EDI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增值網路VAN(Value Added Neorks)實現的,通過EDI網路,交易雙方可以將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詢價單、報價單、訂購單、收貨通知單和貨物托運單、保險單和轉帳發票等報文資料以規定的標准格式在雙方的計算機系統上進行端對端的資料傳送。
到了90年代,EDI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應用EDI使企業實現了「無紙貿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減少了由於失誤帶來的損失,加強了貿易夥伴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在國際貿易、海關業務和金融領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2、Inter的發展 :
現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是國際網際網路Inter技術成熟後才開始的。 1990年,Inter進入以資源共享為中心的實用服務階段;
1991年,美國 *** 宣布Inter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
1992年,Inter主幹網上計算機發展到4500台;
1993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在Inter上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處理圖文、聲像等超文字物件能力的網路技術,是Inter具備了支援多媒體應用功能;
1995年,Inter上的商業資訊量首次超過了科教資訊量,這既是Inter此後產生爆炸性發展的標志,也是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起步發展的標志。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Inter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從資訊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資訊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網際網路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這個王國,因此而使電子商務成為網際網路應用的最大熱點。 Inter電子商務是主要以飛速發展的遍及全球的Inter網路為架構,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資料庫為依託的全新商業模式。
已經發給你了,請接收
電子商務起源
電子商務並非新興之物。早在1839年,當電報剛出現的時候,人們就開始了對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的討論。當貿易開始以莫爾斯碼點和線的形式在電線中傳輸的時候,就標志著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的新紀元。
電子商務是在與計算機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的互動發展中產生和不斷完善的,近年來依託於計算機網際網路絡(即網際網路Inter),隨著其爆炸性發展而急劇發展的。
電子商務最初起源於計算機的電子資料處理(EDP)技術,從科學計算向文書處理和商務統計報表處理應用的轉變。字處理(WP)軟體和電子表格(SPREAD SHEET)軟體的出現,為標准格式(或格式化)商務單證的電子資料交換(EDI)開發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 或企業的采購,企業商業檔案的處理,從手工書面檔案的准備和傳遞轉變為電子檔案的准備和傳遞;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資料資料的交換,又從磁帶、軟盤等電子資料資料物理載體的寄送轉變為通過專用的增值通訊網路的傳送,近年來更轉移到通過公用的網際網路(Inter)進行傳送。銀行間的電子資金轉帳(EFT)技術與企事業間電子資料交換(EDI)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早期的電子商務或稱電子商貿(EC,Electronic Commerce)。信用卡(Credit Card)、自動櫃員機(ATM)、零售業銷售終端(POS)和聯機電子資金轉帳(POS/EFT)技術的發展,以及相應的網路通訊技術和安全技術的發展,導致今天網上持卡購物(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與企業之間網上交易(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這兩種模式的電子商務得到飛速地發展。
1991年美國 *** 宣布網際網路(Inter)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1993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在網際網路上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處理資料圖文聲像超文字物件能力的網路技術,使網際網路具備了支援多媒體應用的功能。1995年網際網路上的商業業務資訊量首次超過了科教業務資訊量,這既是網際網路此後產生爆炸性發展的標志,也是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起步發展的標志。
1996年2月,VISA與MASTER CARD兩大信用卡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制定保障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安全電子交易的SET協議(SET協議的制定得到了IBM、Microsoft、Netscape、GTE、VeriSign等一批技術領先的跨國公司的支援)。SET協議適用於B to C的模式,圍繞客戶、商戶、銀行,或客戶、商戶、收單行或開戶行以及其他銀行相互關系確認身份(把數字加密技術用於數字簽名和頒發電子證書),藉以保障交易安全。
1997年12月,VISA與MASTER CARD兩組織共同建立安全電子交易有限公司,即SETCO,專門從事管理與促進SET協議在全球的應用推廣,該公司並被賦予代表上述兩大銀行卡國際組織管理頒發具有最高權威等級的根認證機構(Root CA)的特許權力。在R-CA之下,建立分層結構的認證體系,即分層逐級而下的品牌認證機構(Brand CA)、地區 *** 認證機構(Geo-political CA),以及持卡人認證機構(CardHolder CA)、商戶認證機構(Merchant CA)、支付閘道器認證機構(Payment Gateway CA)。但SET協議操作起來過於復雜,成本較高,使用的廣泛性尚差,還有待於改進。
1994年美國網景公司(Netscape)成立,該公司開發並推出安全套接層(SSL)協議,用以彌補網際網路上的主要協議TCP/IP在安全效能上的缺陷(如TCP/IP協議難以確定使用者的身份),支援B to B方式的電子商務。SSL協議支援按X.509規范製作的電子證書,藉以識別通訊雙方的身份,但SSL協議缺少數字簽名功能,沒有授權,沒有存取控制,不能抗否認,使用者身份還有可能被冒充的風險,這就是SSL協議在安全方面的弱點,在實踐中也證明,由SSL協議構築的安全防線曾有被黑客擊中攻破的例項。
加拿大北方電訊公司(Nortel)所屬Entrust公司開發公鑰基礎設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術,支援SET、SSL、IP sec及電子證書和數字簽名,可彌補SSL協議的缺陷,IBM、Sun Microsystems等公司均採用Entrust公司的PKI技術以支援B to B方式的電子商務進行安全結算。
在1997年底,全球網際網路上網使用者已達1億人,年增長率約為60%,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為70億美元,預測到2000年為2000-6000億美元,按最保守的預測年增長率為200%,大約於每大半年翻一番,發展之快,令人瞠目。全球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無疑為我國發展知識經濟和推進現代化事業提供了歷史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997年年底,國內網際網路上網使用者約為60萬人,1998年6月底達120萬人,年增長率為200%,高於全球上網使用者年增長率。1999年初最新數字為210萬人。這說明目前國內上網使用者基數雖少,但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從國內上網使用者希望在網上獲得的資訊來看(問卷調查有效答卷2494份),43.7%的使用者希望在網上獲得商業資信,26.1%的使用者希望在網上獲得金融證券資訊,這說明相當比例的上網使用者對未來起動電子商務還是寄予很大希望的。從目前情況來看,上海、湖南、江蘇、廣東、北京等地,中國電信、對外經貿部、中國商品交易中心等部門均在啟動電子商務,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電信、對外經貿部、公安部、海關總署、上海市等單位和地區均在考慮建設作為電子商務安全保障的認證中心,科技部、資訊產業部、國家內貿局等部門正在組織對電子商務的調研工作,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也在籌劃建設網上銀行。
C:是靜態的
電子商務師歷年考試試題及答案下載
:blog.sina../s/blog_62cd97670100fnck.
電子商務的作用可以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個部分。電子商務的直接作用有:第一,極度節約商務成本,尤其節約商務溝通和非實物交易的成本;第二,極大提高商務效率,尤其提高地域廣闊但交易規則相同的商務效率;第三;有利於進行商務(經濟)巨集觀調控、中觀調節和微觀調整,可以將 *** 、市場和企業乃至個人連線起來,將「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連線起來,既可克服「 *** 失靈」又可克服「市場失靈」,既為 *** 服務又為企業和個人服務。
電子商務間接作用有:第一,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高效化、節約化和協調化;第二,帶動一大批新興產(事)業的發展,如:資訊產業,知識產業和教育事業等;第三;物盡其用、保護環境,有利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電子商務具有如下特點:
普遍性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 *** 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方便性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業活動。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資訊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
整體性
電子商務能夠規范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將人工操作和電子資訊處理整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系統執行的嚴密性。
安全性
在電子商務中,安全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它要求網路能提供一種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如加密機制、簽名機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牆、防病毒保護等等,這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有著很大的不同。
協調性
商業活動本身是一種協調過程,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訊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
整合性
電子商務以計算機網路為主線,對商務活動的各種功能進行了高度的整合,同時也對參加商務活動的商務主體各方進行了高度的整合,高度的整合性使電子商務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不一樣的
依出題者結合
網上都可以找到,但不一定包含全部試題
⑵ 考試試題: 請簡述電子商務的起源.
電子商務的起源:
廣義的電子商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40年代,電報剛剛問世時,商人們為了加快貿易信息傳遞,採用莫爾斯碼點和線的形式在電線中傳輸貿易信息,這標志著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進入了新紀元;後來利用電話、傳真等傳遞商貿信息的活動應該是電子商務活動的開端。現代商務一直與電子技術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和應用實施在世界上始於70年代末。可把電子商務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即始於80年代中期EDI電子商務和始於90年代初期Internet電子商務。
1、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電子數據交換,他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電子化商業貿易工具,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早在70年代末就出現了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雛形的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傳送EFT,而實用的EDI商務在80年代得到了較大的發展。EDI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增值網路VAN(Value Added Networks)實現的,通過EDI網路,交易雙方可以將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詢價單、報價單、訂購單、收貨通知單和貨物托運單、保險單和轉帳發票等報文數據以規定的標准格式在雙方的計算機系統上進行端對端的數據傳送。
到了90年代,EDI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應用EDI使企業實現了「無紙貿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減少了由於失誤帶來的損失,加強了貿易夥伴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在國際貿易、海關業務和金融領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2、Internet的發展 :
現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是國際互聯網Internet技術成熟後才開始的。 1990年,Internet進入以資源共享為中心的實用服務階段;
1991年,美國政府宣布Internet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
1992年,Internet主幹網上計算機發展到4500台;
1993年,萬維網(World Wide Web)在Internet上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處理圖文、聲像等超文本對象能力的網路技術,是Internet具備了支持多媒體應用功能;
1995年,Internet上的商業信息量首次超過了科教信息量,這既是Internet此後產生爆炸性發展的標志,也是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起步發展的標志。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聯網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這個王國,因此而使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 Internet電子商務是主要以飛速發展的遍及全球的Internet網路為架構,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資料庫為依託的全新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