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鳳陽電子商務產業園

鳳陽電子商務產業園

發布時間:2024-08-01 06:24:39

『壹』 鑱氱劍鐗╂祦浜虹墿錛氭柊鏃朵唬鍐滄潙鐗╂祦鈥滈嗗ご浜衡濃斺斾弗瀹忔槍

鏂版椂浠e啘鏉戠墿嫻佺殑闈╂柊棰嗚埅鑰呪斺斾弗瀹忔槍涓庝弗浣欏北


鍦ㄦ敼闈╁紑鏀劇殑嫻娼涓錛屼弗瀹忔槍錛岃繖浣嶅畨寰藉嚖闃沖皬宀楁潙鐨勫簞紼兼眽錛屼互鍏舵敼闈╃簿紲炴垚涓烘柊鏃朵唬鍐滄潙鐗╂祦鐨勮鐪兼槑鏄熴1978騫村啲澶滐紝閭18鏋氶矞綰㈢殑鎵嬪嵃錛岃薄寰佺潃涓鍥藉啘鏉戞敼闈╃殑璧風偣錛屽跺涵鑱斾駭鎵垮寘璐d換鍒剁敱姝よ癁鐢燂紝鑰屼弗瀹忔槍鐨勫悕瀛楋紝渚塊晫鍒誨湪浜嗗巻鍙茬殑閲岀▼紕戜笂錛岃崳鑾蜂簡鈥滄敼闈╁厛閿嬧濆栫珷錛屾垚涓轟漢姘戝ぇ浼氬爞鐨勮崳鑰琛ㄥ槳銆


灝忓矖鏉戠殑鏁呬簨錛屽歸偖鏀誇笟鑰岃█錛屾槸涓嬈℃繁鍒葷殑鍚紺猴紝瀹冭佽瘉浜嗚屼笟鍦ㄦ敼闈╀腑鐮磋導鎴愯澏錛屽媷浜庡壋鏂幫紝涓嶆柇鎺㈢儲鏂扮殑鍙戝睍璺寰勩傞殢鐫鏃朵唬鐨勮繘姝ワ紝涓ュ畯鏄岀殑鏁呬簨騫舵湭姝㈡ワ紝浠栫殑鍎垮瓙涓ヤ綑灞辨帴榪囨帴鍔涙掞紝寮曢嗗皬宀楁潙姝ュ叆浜嗙數瀛愬晢鍔′笌鐗╂祦鐨勬柊綰鍏冦


2014騫達紝騫翠粎5宀佺殑涓ヤ綑灞辯殑絝ュ勾鍥炲繂涓錛岀埗浜茬殑鏀歸潻綺劇炶鍞ら啋銆備粬鍥炲埌灝忓矖鏉戱紝寮曞叆鐢靛晢涓庡揩閫掞紝寮鍚浜嗕竴涓鍏ㄦ柊鐨勭瘒絝犮備弗浣欏北錛岃繖浣嶅皬宀楁潙鏂頒竴浠g殑棰嗚埅鑰咃紝鎴愪負浜嗗皬宀楁潙鍏氬斿斿憳錛岃礋璐i潚騫村伐浣溿佽劚璐鏀誨潥鍜屼駭涓氬彂灞曪紝浠栨繁鐭ワ紝灝忓矖鏉戠殑瀵岃曚箣璺闇瑕佷竴鑴夌浉鎵匡紝浠栬獡璦瑕侀氳繃鑷宸辯殑鍔鍔涳紝寮杈熶竴鏉℃柊鐨勮嚧瀵屼箣璺銆


鐒惰岋紝灝忓矖鏉戠殑鍙戝睍騫墮潪涓甯嗛庨『銆傛潙姘戜滑瀵逛簰鑱旂綉鐨勮繍鐢ㄨ繕澶勪簬鍒濈駭闃舵碉紝鍐滀駭鍝佺殑閿鍞鎴愪負鍥版壈銆備弗浣欏北鏁忛攼鍦版崟鎹夊埌榪欎竴鏈轟細錛屼粬棣栧厛鍦ㄦ潙閲屽紑璁炬窐瀹濈綉搴楋紝灝嗛棽緗鐨勪簲璋鋒潅綺杞鍙樹負璧勬湰銆傚備粖錛"鍑ら槼蹇閫掔墿嫻佷究姘戞湇鍔′腑蹇"鐨勭墝瀛愬湪鏉戝ご閱掔洰錛屼弗瀹忔槍鍜屽効濯沖紶闈欏叡鍚岀粡钀ワ紝鏉戞皯浠鍦ㄨ繖閲岃交鏉炬帴鏀跺拰鍙戦佸揩閫掞紝蹇閫掓垚涓轟簡榪炴帴鍩庝埂銆佷績榪涘彂灞曠殑妗ユ併


涓ヤ綑灞辨繁鐭ワ紝灝忓矖鏉戠殑鏈鏉ラ渶瑕佺戞妧鍒涙柊鐨勯┍鍔錛屼粬鍊″肩殑"浜掕仈緗+澶у寘騫"鐞嗗康錛屾f槸瀵圭埗浜叉敼闈╃簿紲炵殑寤剁畫銆備粬鍧氫俊錛屽彧鏈夐氳繃縐戞妧鍒涙柊錛屾墠鑳藉甫棰嗗皬宀楁潙璧板嚭涓鏉$﹀悎鏂版椂浠g壒鐐圭殑瀵岃曚箣璺錛岃繖姝f槸瀵規敼闈╂渶濂界殑綰蹇靛拰瀹炶返銆


涓ュ畯鏄屼笌涓ヤ綑灞辯殑鏁呬簨錛屾槸鍐滄潙鐗╂祦鍦ㄦ柊鏃朵唬鐨勭敓鍔ㄥ啓鐓э紝浠栦滑浠ュ疄闄呰屽姩璇犻噴浜嗘敼闈╃殑鍔涢噺錛屽睍紺轟簡鏂版椂浠e啘鏉戦嗗ご浜虹殑鏅烘収涓庡媷姘斻備粬浠鐨勬晠浜嬶紝灝嗙戶緇鍦ㄧ墿嫻侀嗗煙嬋鑽¤搗鏀歸潻鐨勬稛婕錛屽紩棰嗗啘鏉戠墿嫻佽屼笟璧板悜鏇村姞綣佽崳鐨勬湭鏉ャ

『貳』 蚌埠有幾個區

蚌埠市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

『叄』 濟南有商河嗎

商河縣城新貌商河概況 商河縣,隸屬山東省濟南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南臨徒駭河。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8′-117°26′、北緯37°06′-37°32′。東與惠民、陽信交界,西與臨邑毗鄰,南與濟陽接壤,隔黃河距省會濟南70千米;北與樂陵相連。全境南北最長處51千米,東西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62.68平方千米。截止2008年底,全縣總人口607202人,男女性別比為100:105.5,非農業人口75558人,占總人口的12.4%,農業人口526644人,占總人口的87.6%,2008年全縣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10人。
縣人民政府駐商河縣明輝路119號。郵編:251600。代碼:370126。區號:0531。拼音:Shanghe Xian。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商河縣轄2個街道、5個鎮、5個鄉:許商街道、玉皇廟街道、龍桑寺鎮、殷巷鎮、懷仁鎮、鄭路鎮、賈庄鎮、孫集鄉、沙河鄉、韓廟鄉、張坊鄉、白橋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商河縣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屬齊國麥丘邑。公元596年置滴河縣、屬棣州。公元1086年改滴河縣為商河縣。金元屬滄州。明、清屬濟南府。民國初年屬岱北道、濟南道、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屬魯北、冀南、冀魯三專署,渤海行署二專署和濼北專署。建國初,屬德州專署。1958年商河、樂陵並為一縣,初稱商河縣,後更名為樂陵縣,先後屬聊城、淄博專署。1961年商河與樂陵分治,恢復商河縣、復歸德州地區, 1990年1月改屬濟南市。
隋置滳河縣,因有滳河水流經得名。宋(1086年)改為商河縣,河在縣南,故名。
春秋戰國時屬齊國麥丘邑。公元596年置滴河縣、屬棣州。公元1086年改滴河縣為商河縣。金元屬滄州。明、清屬濟南府。民國初年屬岱北道、濟南道、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屬魯北、冀南、冀魯三專署,渤海行署二專署和濼北專署。建國初,屬德州專署。1958年商河、樂陵並為一縣,初稱商河縣,後更名為樂陵縣,先後屬聊城、淄博專署。1961年商河與樂陵分治,恢復商河縣、復歸德州地區,1990年1月改屬濟南市。
1996年12月25日,撤銷商河縣賈庄鄉,設立賈庄鎮(魯政函民字〔1996〕61號)。
2002年底,全縣轄7個鎮、14個鄉,962個行政村:商河鎮、懷仁鎮、尹巷鎮、龍桑寺鎮、鄭路鎮、玉皇廟鎮、賈庄鎮、韓廟鄉、沙河鄉、趙奎元鄉、燕家鄉、常庄鄉、張坊鄉、牛堡鄉、胡集鄉、展家鄉、錢鋪鄉、岳橋鄉、楊庄鋪鄉、白橋鄉。全縣總人口59.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5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747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商河鎮 66616 龍桑寺鎮 15878 殷巷鎮 29267 懷仁鎮 32289 玉皇廟鎮 38512 鄭路鎮 35577 賈庄鎮 19161 牛堡鄉 18683 孫集鄉 30645 常庄鄉 26052 燕家鄉 19987 沙河鄉 19461 韓廟鄉 29926 趙魁元鄉 29517 張坊鄉 21589 胡集鄉 29429 揚庄鋪鄉 22260 錢鋪鄉 21095 岳橋鄉 19387 白橋鄉 25851 展家鄉 23607
2001年,全縣總面積1162.68平方千米。轄21個鄉鎮,962個行政村。年底全縣總人口59.0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3萬人。
2002年,全縣總面積1162.8平方千米。轄7個鎮、14個鄉,962個行政村。年底全縣總人口59.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5萬人。
2003年,全縣總面積1162.68平方千米。轄21個鄉(鎮)、947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年底全縣總人口59.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1萬人。少數民族9842人。
2005年11月,經濟南市政府同意並報省政府批准,商河縣撤銷錢鋪鄉,商河鎮,以原錢鋪鄉和商河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許商街道辦事處;撤銷楊庄鋪鄉,玉皇廟鎮,以原楊庄鋪鄉和玉皇廟鎮的行政區域設立玉皇廟街道辦事處;撤銷牛堡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孫集鄉;撤銷常庄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龍桑寺鎮;撤銷燕家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沙河鄉;撤銷趙奎元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殷巷鎮;撤銷胡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賈庄鎮;撤銷岳橋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白橋鄉;撤銷展家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鄭路鎮,同時在被合並的鄉鎮駐地成立了合並後歸屬鄉鎮的為民服務中心。自此,全縣由21個鄉鎮合並為5鎮5鄉和2個街道辦事處:許商、玉皇廟兩個街道辦事處,賈庄、龍桑寺、懷仁、殷巷、鄭路五個鎮和白橋、沙河、孫集、張坊、韓廟五個鄉。
[編輯本段]地理資源
商河縣全境均為黃河沖積平原,平坦寬廣,極目無際。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古有漯水南駛,篤馬北流;今有徒駭、土馬、德惠、臨商、商中、商樂等十條河縱橫交錯,排灌兼用。全境均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0℃,年平均降水量611.5毫米,無霜期為193天,雨熱同季,宜糧棉生長。

(1)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162平方公里,已利用土地面積為10.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3.82%。其中耕地面積6.62萬公頃,水域面積1.3萬公頃。

(2)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石油探明儲量為4900萬噸,天然氣儲量為10億立方米。

(3) 水利資源

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為36769萬立方米,大氣降水徑流總量為6867萬立方米,內河、溝渠和坑塘攔蓄庫容為5228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1763萬立方米,引進黃河、徒駭河、德惠河水可利用量為19777萬立方米。
[編輯本段]經濟狀況
1998年商河縣國內和平總值達29.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億元,增長9.87%;第二產業增加值7.8億元,增長28.4%;第三產業增加值7.0億元,增長1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19元,增加186元。
全縣共有縣屬工業企業34處,鄉屬工業企業152處,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186處。1998年完成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14.1億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棉紗7189噸,棉布1265萬米,水泥3.12萬噸,白酒1983噸,服裝103萬件,混合飼料2255噸,皮鞋2.57萬雙,地毯15400平方米,玉米澱粉884噸。
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2.5億元,比上年增加15.7%;糧食總產量12.26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全縣瓜菜經濟作物面積猛增到41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75萬噸。1998年造林合格面積6000畝,林木覆蓋率達到18.0%。全縣大牲畜存欄36萬頭,生豬存欄45萬頭,羊存欄43萬只,家禽存養550萬只,肉類總產量6萬噸,禽蛋總產量4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4.5億元。
[編輯本段]種植業生產
1、糧食生產:商河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等。2004年商河縣小麥播種面積70萬畝,總產28萬噸。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達到20萬畝,總產9萬噸。玉米播種面積75萬畝,總產32萬噸。2005年我縣糧食生產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小麥播種面積72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的面積達到40萬畝以上,小麥總產30萬噸,玉米播種面積76萬畝,總產33萬噸。2006年2月份,我縣被山東省政府評為「糧食生產先進縣」。
2、棉花生產:商河縣是種棉大縣,棉花一直是商河縣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30萬畝左右,1990年被國家農業部批復為優質棉基地縣。2004年全縣棉花平均畝產79公斤,總產1.9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5%和10.7%。2005年全縣棉花平均畝產82.17公斤,總產1.65萬噸,又創新高。2006年,我縣又承擔了農業部的「優質棉花基地提高」項目,這必將有力的促進我縣棉花生產再上新台階。
3、蔬菜生產:大蒜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蒜苔總產8萬噸,蒜頭總產27萬噸,兩項實現產值7億元;成為山東省近幾年新崛起的大蒜主產區,蒜區主要分布在白橋、岳橋、楊庄鋪、玉皇廟、鄭路、錢鋪、孫集7個鄉鎮,中心產地白橋鄉是濟南市的"科技興農示範基地",農業部命名的"中國大蒜生產第一鄉"。商河所產大蒜肉質脆嫩,香辣味濃,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無污染,無公害,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內蒙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商河大蒜以「商玉寶」牌商標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並被濟南市質檢局、濟南市蔬菜辦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整個蒜區形成了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區域化布局、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大蒜產業化生產格局。2004年商河縣蒜薹總產10萬噸,蒜頭總產20萬噸,大蒜產值4.8億元,大蒜加工冷儲企業發展到42家,產品涉及蒜片、蒜蓉、蒜米等,其中蒜片年產量8000噸,可消化大蒜3萬噸,商河縣冬暖式大棚發展到6.2萬畝。其中大棚彩椒面積2萬畝,成為我國目前較大的以色列彩椒生產基地之一;展家鄉的「展旺」牌黃瓜、玉皇廟鎮的黑皮東瓜等蔬菜品種,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是十分暢銷,供不應求。當前淺水藕種植以其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省工省力的特點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全縣已形成了佔地1.5萬畝的淺水藕生產基地,成為商河縣東北部鄉鎮群眾增收致富的首選項目。全縣蔬菜產業逐步轉到既注重規模更注重效益的發展軌道上來。2004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34萬畝,總產量118萬噸,總產值11.35億元,蔬菜出口創匯600萬美元。目前,大蒜、黃金梨等5個產品正在積極認證綠色食品,還有10多個農產品正在積極認證無公害農產品。
[編輯本段]畜牧業生產
商河是一個畜牧大縣,有著悠久的畜牧飼養傳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做大做強畜牧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大力發展畜牧業。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加大對畜牧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小額貸款、貼息補助、設立獎勵基金等形式,支持農民建設養殖小區和購買優良畜禽。2003年縣里成立了農業發展信用擔保中心,全年擔保發放貸款1000萬元,帶動鄉村兩級投入5000多萬元。2004年縣政府拿出30萬元獎勵資金對2004年度全縣畜牧園區建設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2005年縣政府又計劃拿出50萬元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用於鼓勵在畜牧園區建設上做出突出成績的鄉鎮、村,以此調動各級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的積極性。同時加大了畜牧養殖的宣傳力度,使發展畜牧增收致富的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通過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的工作,使全縣蘊藏的土地寬滿、糧食飼草資源豐富的優勢轉變成了巨大的產業優勢,全縣以培植養殖大戶、建設畜牧小區為重點的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得到空前發展。截止目前,全縣大牲畜存欄35萬頭,其中肉牛存欄33萬頭,年出欄20萬頭,生豬存欄45萬頭,年出欄75萬頭,羊存欄30萬只,年出欄50萬只,肉禽存欄500萬只,年出欄1200萬只,蛋禽存欄200萬只,年產鮮蛋3。07萬噸。全縣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牧養殖園區發展到324個,其中佔地100畝以上的6個,佔地30畝以上的36個,佔地10畝以上的223個。2004年全縣實現畜牧業產值14.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5%,農民人均純收達到3411元,增長16.6%,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全縣各鄉鎮大力推行戶均拿出一畝致富田建設畜牧小區,重點扶持發展畜禽養殖大戶和集約規模畜牧小區,推廣小區養豬、園區養牛、大棚養雞、林下養鵝、坑塘養鴨等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實現畜牧業發展的無縫覆蓋。集約規模畜牧業快速發展。去年全縣畜禽養殖小區達到480個,其中佔地10畝以上的規模養殖園區387個,年收入過3萬元的畜禽養殖大戶達到14000戶,實現畜牧業產值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5%。
[編輯本段]農業三化
1、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迅猛崛起。年銷售收入5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50家,其中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12家,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雨潤肉食、五得利麵粉、宏業棉紡、瑞海農產、商玉寶菜業、鑫海源良種豬等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帶動能力明顯增強。
2、標准化:建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完成了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監測和部分認證工作,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個,標准化生產基地達到20萬畝以上,其中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一個。
3、信息化:完成了全縣21個鄉鎮(合並前)和縣農業局的農業信息網站建設工作,並全部實行了三免一獎,計劃到2006年底,完成4-5個鄉鎮的「四專」和農業龍頭企業的信息網路建設,在電子政務開展的基礎上,把電子商務開展起來[2]。
[編輯本段]發展布局
"一個中心,兩條軸線,四個片區"。
1.一個中心:位於明輝路以北、田園路以西、富民路以南的區域,形成以商貿、金融和信息產業為主的縣城中心區。
2.兩條軸線:(1)商中路為縣城的南北軸線。(2)明輝路為縣城的東西軸線。
3.四個片區:(1)北部片區:位於富民路以北,佔地約3.2平方公里,其職能主要以電力、化工、紡織、機械為特色的工業 生產和物資集散地。(2)中心片區:位於富民路以南、長青路以北,佔地為4.8平方公里。由商業金融中心及居住區構成,是縣城經濟活動中心,是商業金融和信息產業中心。(3)南部片區:位於長青路以南、南環路以北,佔地約7.0平方公里。由行政辦公區、文教科研區、體育中心、居住區和西部民營經濟(或其他無污染的一類工業)園區組成,是行政、文教、科研、衛生和體育等設施集中分布的綜合性新區。(4)生態旅遊區:位於縣城建設用地以南,以生態綠化、觀光農業、旅遊度假、科研教育為主的生態、綠化區佔地約9.2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商河縣位於山東省會濟南東北部,地處三市四縣交界,北依京津、商河縣南依省會、東和濱州市的惠民、陽信毗鄰,西北與德州的臨邑、樂陵接壤,是濟南市北跨黃河在魯西北的經濟輻射中心。全縣面積1162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有5鎮5鄉2個辦事處。
省道248線(商河至濟南段為雙向六車道一級路)縱貫南北,316線橫跨東西,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170公里,公路密度列全省之首,北接德濱高速公路,南到濟青、京福高速7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50公里,全縣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總里程達69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規劃中的黃河北鐵路、濟商高速公路在商河縣交叉過境。 商河交通區位
許商公園、商業街、大型超市、二星級酒店、電視台、醫院等場所能夠滿足居民的生活、娛樂、醫療等需要。
1、氣溫:
冬天最低氣溫 –18.1℃
夏天最高溫度 36.6℃
全年平均溫度 12.6℃
2、光照:
(1)日均7.5小時
(2)春、夏季日均8.4小時
(3)冬季日均6.3小時
3、風:
(1)全年主導風向 西南風(WS),其次是東北風(EN)
(2)年平均風速 3.2M/S
4、降水量
(1)年平均降水量611.5mm
(2)年平均降雪量8mm
(3)降水變化為單峰型,以7月份最多,平均為205.3mm
[編輯本段]民俗風情
商河縣與母親河——黃河息息相關,一脈相連,全境位於黃河沖積平原,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孕育了這片金色的土地。據史書記載,商河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勤勞淳樸的商河人民為建設美好家園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創業之歌,創造了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燦爛文化。 商河鼓子秧歌始於明清,以其粗獷豪放,氣勢磅礴,剛健挺拔的舞姿;變幻莫測,威武雄壯的舞蹈陣容成為漢 族北方舞蹈的代表。商河縣也因此被文化部命名為「鼓子秧歌之鄉」。商河「鼓子秧歌」多次參加全國民 間舞蹈大賽,榮獲幾十項桂冠,譽滿全國,名揚世界。1999年,商河「鼓子秧歌」代表山東省參加國慶50周年大典,不僅展現了 商河人奮發圖強的風姿,也為齊魯大地贏得了殊榮。著名作家曹革非以商河鼓子秧歌為主線,創作了長篇小說《清水幻象》。 2005年12月,商河鼓子秧歌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編輯本段]鼓子秧歌
山東,古稱齊魯。商河戰國時為齊國麥丘邑,漢代置縣,隸屬多變,1989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原屬德州地區商河縣劃歸濟南市。同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商河縣奎台鄉劃歸德州地區樂陵市。
商河人民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年復一年,世代相續,血汗滋潤了土地,勞動改變了一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艱難歲月里,鑄就了勞動人民刻苦耐勞、勇敢剛直的性格,人們飽經磨礪而不甘自餒,在這蒼涼浩瀚的魯北平原上,生於斯,長於斯,歌哭於斯,發展了生產,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民間歌舞-商河鼓子秧歌。
所謂秧歌,它是民間歌舞的統稱,但必須以舞為主方稱秧歌。早在建國初期,全國各地的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他們發現商河的民間歌舞豐富多彩,五十年代末山東的專家根據全省情況,篩選出商河、膠縣、海陽三縣的民間歌舞統一定名為山東三大秧歌,即商河鼓子秧歌、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當時商河民間歌舞形式很多,有傘鼓舞、花鞭鼓、鳳陽花鼓、花棍、採茶、小車、大頭、高蹺、信子、龍燈、獅包、燈官、虎牛斗、荷花燈、獨竿橋、二人轉、旱船、跑驢、趕腳、行車、馬叉、前場、撮擂子、背媳婦、搖葫蘆、打杈、哈哈等三十餘種,其中「傘鼓舞」的舞蹈形式最完整,文化內涵最深邃,就重點挖掘整理,並逐漸把「鼓子秧歌」作為「傘鼓舞」代名詞,叫的人多了,習慣成了自然。
鼓子秧歌因其人數眾多,組織嚴密,形式完整,舞技強悍遒勁,場陣磅礴恢宏,既寓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又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被譽為「民族民間文化的奇葩,齊魯文化的驕傲」,「是我國漢族男子舞蹈陽剛之美的集中表現,是舞蹈文化的瑰寶」,「在全世界范圍的民間舞中也是極為少見的」。1955年、1980年、1989年、1992年、1996年、2002年六次代表山東省和濟南市參加全國民舞大賽,五次獲最高獎。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舞蹈),1999年又去北京參加了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在天安門前的演出活動,盛譽海內外。
[編輯本段]鼓子秧歌起源
鼓子秧歌的起源和明清之際動盪的社會背景有關,即鼓子秧歌起源於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和抗清運動。
理由如下:
一、和武術的淵源。鼓子秧歌中有某些武術的動作和招數,典型的有踢腿和蹲馬步。這才其它任何秧歌中是沒有的。但考武術中形成最早的是少林功夫,而少林派武功的真正形成是在宋朝。這便是鼓子秧歌決不能在許商時代就能出現的證據。
二、秧歌的類比。我國民間秧歌的種類很多,但與商河鼓子秧歌最為相似且最早的是王國維在《中國戲劇史》中記載的南宋的伢鼓。這也說明在宋朝之前沒有鼓子秧歌。但伢鼓僅是征戰中迷惑敵人的「戲法」,和鼓子秧歌沒有遞嬗關系。
三、商河民間武術之謎。要想探討鼓子秧歌起源,須先弄清商河民間武術。《商河縣志》的「大事記」中多次記載了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起義者是有武術有組織的。清朝禁止民間習武,但民間仍以秘密形式習武,他們應該是把武術融進了秧歌的。
四、鼓子秧歌的武場。現在研究鼓子秧歌的忽略的一點就是,解放前的鼓子秧歌對之外,每村都還有武場,在正式表演秧歌之前,是要表演武術的,由此進一步說明了鼓子秧歌同民間武術的關系。
五、流傳下來的鼓子秧歌圖譜中有很多戰陣的名字,如「力殺四門」「闖王進京」等,可以看出其相成過成中留下的時代印記。
因此,鼓子秧歌的起源不會早於明初的移民。可以說,明初移民使各地民間文藝有了一個較大的碰撞和融合,有了這種土壤,便孕育了鼓子秧歌,到明末清初有了適合她成長的「氣候」鼓子秧歌也便發芽成長了。
[編輯本段]商河名吃

[編輯本段]著名人物
孟雲卿(約725~?)字升之,平昌(今商河縣西北)人。唐天寶初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後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朴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
上官雲相(1895~1969)字紀青,懷仁鎮小街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科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國民政府參軍等職。在蔣介石發動的數次「圍剿」紅軍的戰爭中擔任重要指揮職務。抗戰期間,任第三戰區司令部總參議兼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時參與製造「皖南事變」。1945年後歷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華北「剿總」副司令等職,參與反共內戰。國民政府第一次授銜陸軍中將,後晉升上將。1949年初去台灣,1969年8月8日在台北病逝。
張北華(1911~1975) 原名張訓榮,又名張恩堂、張維之,鄭路鎮營子村人。1930年在省立青州師范讀書時參加中國共產黨, 建國前歷任共青團濟南市委書記、中共山東省委秘書長、中共山東省委臨時書記、徐州市市長、市委書記,建國後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工會主席,中共甘肅省委常委、省監委書記等。曾在延安參加中央黨校的整風,1945年出席了中共七大。1975年7月2日病逝於蘭州。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東信遺址位於懷仁鎮東信村南200米處,南臨古沙河500米,距商河城15公里。現存遺址高出地面約4.9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27米,面積810平方米,約為原址的三分之一。先後從遺址選撿的器物有青銅器、石器、骨蚌器、陶器四種。經省文物專家考察, 遺址文化層底層為晚商文化,厚1.8米,中層為春秋戰國文化,上層為漢唐文化。為商代至秦漢時期的村落遺址。
古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北懷仁鎮與張坊鄉交界處,距縣城13公里。遺址佔地9000平方米,城牆殘跡歷歷可見,院落、大型建築似有其型。城中間略低,東面有古城牆,長100多米, 高2.7米,最寬處10多米。南面有高2.7米的點將台。遺址周圍多次發現陶盆、石夯、石磨、瓷罐、鐵獅等文物。曾挖出一堵完好的牆壁,牆壁用青磚白灰壘制,磚長0.5米,寬0.3米。據考證,為東周、東漢至北宋時的城邑。
梁王冢遺址位於鄭路鎮梁王冢村西北500米處,距縣城20公里。遺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遺址頂部和邊沿斷面處,均有古建築遺址、遺物暴露,多為鬲足、鬲沿、瓦片等。據專家鑒定,此冢系春秋以前遺址。
元代古墓位於縣城西北角商中河東岸。此墓由前室、中室、後室和左右耳室組成。前、中室頂部被毀、四壁殘存;中室壁繪一車一馬,底部有磚砌式棺床,呈八角狀,系斗拱、立柱仿木製建築結構;四塊墓表傾倒於主室底部,其中一塊刻有「徐總管」,右側刻有「至元二年正月初二日記」,另一塊刻有「徐總管之墳」,另兩塊刻有「張氏」、「妻張氏」[1]。
互聯網路
在商河縣是以縣政府網站為政府信息發布平台,創辦於2005年年末,平台集合了全縣近80家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每家都有專職聯絡員。在網站建設上,我們堅持高標准嚴要求,精益求精,先後召開多次座談會,討論研究網站工作,提出修改設計意見,保證網站改版升級工作順利進行,新網站於當年11月5日開通試運行。網站功能由原來的單一信息發布升級到信息發布、在線辦事、公眾參與、個性化定製、網站群管理五大功能,網站系統與政府信息公開系統實現了無縫整合。在網站建設上,我們堅持技術先進,適度超前,選擇利用現代最高安全的JSP語言技術和大型穩定的Oracle資料庫作為平台載體,運行商河縣政府門戶網站。學習並借鑒先進地區建站經驗,結合商河縣實際情況,制定了多種先進網站模塊,譬如在線訪談、政民互動等,保障了網站在功能上有良好的拓展。在網站建設上,我們牢固樹立以社會和公眾為中心理念,突出政務特色,強化服務功能,努力把政府網站建設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平台,宣傳推介商河的平台,傾聽社情民意、聯系群眾的平台,打造服務政府、效能政府、服務公眾的平台。目前縣政府網站設有走進商河、政務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公共服務等8個主欄頁,70多個二級欄目。為展現商河縣的資源優勢和農業大縣優勢,宣傳推介商河,搭建網上招商引資平台,設置了三農、企業、投資者三大頻道,全面宣傳了商河縣的資源優勢,介紹了投資項目和有關產品信息,加強了同各地的信息溝通和交流。
商河縣地方綜合生活門戶性網站是 商河信息網,開始名字為商河信息港,為了給商河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現改名為商河信息網。商河信息網正式創辦於2006年7月中旬,是集分類信息、新聞、房產、黃頁、同城購物、團購、博客、相冊、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地方生活門戶網站。發展至今,本站以成為商河本地互聯網第一生活門戶網站;為商河本地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為本地商家提供更全面的推廣、宣傳服務,為商河互聯網的發展助跑,帶動商河本地經濟發展。
同時地方服務性門戶網站具有代表的是商河一家人網站創辦於2006年7月份,是集供求、新聞、便民服務及互動為一體的服務性門戶網站,在商河的互聯網發展中給各行帶來巨大的影響。從創辦至今已有近4年的歷程,是商河本地建站最早、影響力最大的行業性網站,也是具有良好口碑網站,是發布房屋買賣租賃、車輛轉讓、求職招聘信息的網路平台。商河一家人始終保持與網路時代同步,快速獲得各方關注,給商河本地市民帶來最便捷的服務。

『肆』 蚌埠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地理概況

地貌質地

蚌埠市北與濉溪縣、宿州市、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鳳陽縣相連,東與明光市和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西與蒙城縣、鳳台縣搭界。京滬鐵路從境區中部縱貫南北,淮河自西向東流過境南,轄區大部分處於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市區北部與固鎮縣、五河縣交界,東部與鳳陽縣毗鄰,南部與鳳陽縣接壤,西部與懷遠縣相連。蚌埠地區位於中朝准地台南緣的淮河台坳中部,次級構造單元為蚌埠台拱。該區構造輪廓是以太古代變質岩所構成近東西向的復背斜為基礎,背斜北翼為新生代斷陷盆地,全區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發育,並有北西向線性構造。地層屬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區。區內地層發育不全,基岩露頭零星,地表為大面積沉積物覆蓋。岩石地層除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外,主要為侵入岩和變質岩。地貌區劃以淮河為界,分為兩部分,淮河以北為淮北平原區,淮河以南為江淮丘陵區,呈現北部開闊平坦,南部崗丘起伏之涇渭分明的地貌景觀。淮北平原區區域上宏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水系呈北西—南東流向,平行展布,地貌上處於淮北平原的南緣;江淮丘陵區區域上宏觀地勢相對高起,丘陵主要分布在沿淮以南市郊,表現為北東向崗丘起伏,溝谷縱列之手掌狀的地貌景觀。
蚌埠地區地勢最高處為塗山主峰,海拔高度為338.20米,最低處為淮河河漫灘,海拔高度為15.30米。丘陵地帶最大切割深度為280米,一般為30~80米。

水文

蚌埠地區地區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自懷遠縣南湖村東1公里處入境,流經懷遠縣南端、蚌埠市區北端和五河縣南端,在五河縣東卡村以東出境,境內全長150.7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區北岸長16.8公里,南岸長28公里,河床寬600~800米,年平均徑流量263億立方米。
淮河以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澮河、北淝河、澥河、渦河、芡河等;淮河以南較大的自然地表水僅有天河、龍子河等。人工河道有茨淮新河、懷洪新河等,均位於淮河以北。蚌埠市區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北淝河、龍子河和天河。北淝河是淮河支流,境內長10公里;龍子河位於市區東南,河道長10公里,寬300~500米,正常水位時,水深約2米,水面面積6平方公里,已開發成為天然養殖水域,兼為蓄水灌溉的湖窪水庫;天河位於市區西南,市區境內長16公里,寬600~1000米,其中湖窪長9公里,形成自然天河湖,水面面積14平方公里,蓄水量2000萬立方米。
較大的湖泊有位於五河縣的香澗湖、沱湖、天井湖和位於懷遠縣的四方湖等,其中,沱湖是水產養殖的重點湖泊。
蚌埠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埋藏淺、水質好、儲量大,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三個縣區。

氣候

蚌埠市氣候屬於溫帶,位於南端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編輯本段]蚌埠交通
蚌埠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通八達。
蚌埠港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為全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新港年吞吐量達百餘萬噸,擁有數個千噸級泊位。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京滬鐵路淮河橋
蚌埠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原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現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省長江以北的鐵路。蚌埠是京滬線和水蚌線的交匯點。蚌埠火車站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並經水蚌線、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蚌埠站現日接發圖定列車146列、其中動車組列車18列,且是安徽省唯一有進藏列車的車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
蚌埠東站現為一等貨運站,擁有華東地區大型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大型的集裝箱貨場。
蚌埠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京福高速公路(合肥——徐州)、寧洛高速公路(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已建成。蚌淮高速公路(蚌埠——淮南)、徐明高速公路(徐州——明光},蚌連高速公路(蚌埠——連雲港),蚌埠繞城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設中。
4C級標准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
現代化的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未來前景

國家建設中的京滬高速鐵路,京福高速鐵路,將設蚌埠南站。蚌埠高鐵客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沿線七大客運站之一,站房規模20000平方米,道場共24股線路,設7處500米的長站台,可同時停靠13對列車。正在籌備待建的京福高速鐵路也將從蚌埠南站引出。作為未來京滬高鐵與京福高鐵的聯結站和安徽省境內規模最大的高鐵樞紐,蚌埠高鐵客站定位為全國一流的標志性建築。預計2015年停靠列車40對(其中4對始發),2020年停靠列車73對(其中8對始發),2030年停靠列車92對(其中11對始發)。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蚌埠市經濟實力有了較大增強。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已形成以加工業為主,擁有機械、紡織、輕工、化工、醫葯、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能生產400多大類、上萬種產品。近年來,蚌埠市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資產重組步伐,著力實施「創牌造艦」戰略,工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優勢產業逐步形成,涌現出一批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安徽豐原集團、八一化工集團、華光玻璃集團、蚌埠卷煙廠等企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平板玻璃、壓鑄機、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製品、卷煙等產品產量、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和對(鄰)硝基氯化苯產量、質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蚌埠夜景
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600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32.90億元,增長24.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9.81億元,增長22.8%。二是固定資產投資超全年目標。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5.71億元(超額完成全年350億元目標),增長40.5%。三是消費市場平穩運行。全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26.98億元,增長18.5%。批發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83.49億元,增長18.9%,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3.48億元,增長16.9%。四是出口下降。全市實現外貿進出額38470萬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完成33385萬美元,下降6.7%,進口5085萬美元,增長38.8%。五是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市完成財政收入76.79億元,增長16.7%,完成年初預算105.2%。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1.72億元,增長15.3%,完成年初預算103.4%。中央財政收入42.69億元,增長19.6%。市本級財政收入44.66億元,增長14.8%。六是存貸雙增,引進內資提速。全市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77.78億元,增長19.8%;各項貸款余額335.63億元,增長13.0%。全市實際引進內資249.0億元,其中省外資金203.9億元,分別增長38.3%和41.6%。實現引進外資26794萬美元,增長15.5%,外商直接投資24069萬美元,增長14.5%。七是縣域經濟呈較快增長。三縣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94億元,增長49.4%,高於全市25.1個百分點。
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經過多年培育,在裝備製造及汽車零部件、光伏、生物質、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擁有上市公司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培育的檸檬酸、燃料乙醇、乳酸、汽車空調電磁離合器、濾清器、天然氣壓縮機、消防車、起重機、太陽能電池及設備、導電膜玻璃等30多個龍頭產品在全國乃至國際具有技術和規模競爭優勢。同時,蚌埠還是國家甲級開放城市,口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機構齊全。現已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400多家,並已與1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蚌埠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投資環境

蚌埠擁有非常寬廣的投資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加工製造業領域,有壓縮機、消防車、起重機、船舶、環保設備等機械裝備製造類項目;有浮法玻璃、電阻式觸摸屏等玻璃深加工類項目;有檸檬酸、生物乙烯、生物醫葯等精細化工項目;有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新興電子等新材料、新能源項目;有煙草、食品、釀造、紡織等輕工業項目。在現代農業開發領域,有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科技園、畜禽標准化養殖小區等一批合作項目。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有以大禹、雙墩、楚漢文化為突破口的旅遊開發項目;有古玩玉器市場、玻璃製品市場、農機大市場、生豬交易市場等項目;有金融、保險等服務類項目等等。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
蚌埠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蚌埠市是國務院批準的促進中部崛起、享受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安徽省委、省政府關於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順利實施,為蚌埠在內的3市設立了每年5億元的項目扶持資金和每年10億元的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我市也制定了20多項支持性、鼓勵性的優惠政策,涉及投資項目資金補助、高新技術項目資助、投資上規模現金獎勵、投資主導產業資金補貼等方面。蚌埠有良好的承載環境。現有省級開發區6個,特色產業園6個。圍繞產業基礎和產業特色,重點推進光伏產業園、汽車工業園、船舶工業園、電子工業園、糧食加工園、精細化工產業園等專業園建設,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提供載體支撐。蚌埠有良好的政務環境。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大力優化投資軟環境,相繼建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訴受理中心,完善了外來投資「一站式」審批服務,先後出台了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實行「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實行全程代理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行政問責制,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中部審批環節最少、服務意識最強、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今年我們在全市開展了「企業服務年」活動,努力為外來投資商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
讓蚌埠走向世界,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讓世界了解蚌埠,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作為安徽一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不斷繁榮、社會全面進步的城市,蚌埠將以開放的姿態竭誠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前來探討政務、考察商務、觀光旅遊、投資置業。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一)割據
史前時期,今蚌埠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傳說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懷遠縣境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並生啟(公元前21 世紀,啟建立夏朝,為華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戰國時期, 今一市三縣地域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的邑地。
(二)曲陽縣 鍾離縣 泗水郡
秦王朝 建立後統一實行郡縣制,今淮河南岸懷遠、蚌埠地域屬九江郡曲陽、鍾離等縣分領,今淮河北岸懷遠、蚌埠、固鎮、五河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三)懷遠縣 鍾離縣 泗州
後迭經變更,歷經西漢、東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至南宋寶佑五年( 1257年),始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今懷遠縣及蚌埠市區西部、 固鎮縣一部,今蚌埠市區東部屬濠州鍾離縣;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軍及五河縣。
南宋 、金對峙時期,今固鎮縣先為宿州蘄縣、靈璧縣及泗州虹縣分領,後為宿州、靈璧、荊山、五河等縣分領。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鍾離縣;今固鎮縣為宿州及靈璧、五河、懷遠縣分領,五河縣屬泗州。
(四)鳳陽府
明 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今蚌埠市區西屬懷遠縣,東屬鳳陽縣;今固鎮縣分屬宿州及懷遠、靈璧、五河、鳳陽縣。
清 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五)鳳陽縣 懷遠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後屬安徽省淮泗道。同時廢蚌埠三縣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劃屬靈璧縣,淮河以南劃屬鳳陽縣;今固鎮縣仍為宿縣、靈璧、五河、懷遠等縣分領。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後直屬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翌年撤銷,仍屬鳳陽縣。
1932年,懷遠縣、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四區、第四專區,五河縣先後改屬第七區、第六專區。淪陷時期,蚌埠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偽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勝利後,懷遠縣改屬安徽省第十專區,鳳陽縣先後改屬安徽省第九專區、第五專區,五河縣屬安徽省第四專區。
(六)蚌埠市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籌備處,脫離鳳陽縣,轄原屬鳳陽縣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區。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蚌埠市、懷遠縣、 五河縣屬皖北行署,今固鎮縣分屬宿縣、五河、靈璧、懷遠4個縣。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屬安徽省;上述4縣改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改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仍屬宿縣專區。
1964年10月,析宿縣、懷遠縣、五河縣、靈璧縣各一部分地區置固鎮縣,屬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
1983年7月,懷遠縣、 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改劃屬蚌埠市至今。
2003年蚌埠市東市區更名為龍子湖區,中市區更名為蚌山區,西市區更名為禹會區,郊區更名為淮上區

建制沿革

史前時期,蚌埠[3]地域上居住的淮夷氏族,已過著農耕漁獵的生活。相傳原始社會末期,今蚌埠地域東部曾建立鍾離古國,西部曾建立塗山古國。至春秋戰國時期,先屬魯,繼屬吳,再屬越,後屬楚地。後經歷代演變,至民國36年(1947年)1月設市,直屬安徽省所轄。
一、秦至南北朝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實行郡縣制後,今蚌埠地域分屬九江、泗水兩郡。其東部(今鳳陽縣境內)設鍾離縣。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今蚌埠淮河北歸屬沛郡,淮河南歸屬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復改為九江郡,並在蚌埠西部(今懷遠縣境內)設置當塗縣。
王莽新政時期(公元8~23年。以下省略「公元」二字),今蚌埠地域淮河北更屬吾符郡,淮河以南更屬延平郡,並將鍾離縣改為蠶富縣,當塗縣改為山聚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今蚌埠地域淮河以北為沛國所轄,淮河以南為九江郡所轄;東、西部各復改為鍾離縣、當塗縣。
三國時期,今蚌埠屬魏地。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淮河以北隸於譙郡;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廢鍾離、當塗二縣,淮河以南隸於淮南郡。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制,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揚州,為淮南郡所領,並復立鍾離縣;淮河以北屬豫州,為沛國所領。
東晉百餘年,戰亂不止,蚌埠地域建置更迭頻繁。淮河成為東晉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角逐的界河。淮河北於東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為羯族石氏所建立的後趙所控制;晉穆帝昇平三年(359年),又為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佔據,後於晉廢帝太和五年(370年),再為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所統轄。今蚌埠西部屬當塗縣,於東晉成帝年間僑置於江南;今蚌埠東部於東晉安帝年間設鍾離郡,治燕縣;西南設馬頭郡,治虞縣。
南北朝劉宋後廢帝元徽元年(473年),淮河南岸鍾離、馬頭兩郡皆歸徐州。南齊武帝永明六年(488年),改徐州為北徐州,轄蚌埠東部鍾離郡,治燕縣;轄西部馬頭郡,治己吾縣。南梁初期承南齊制,後期江淮州郡先後為東魏、北齊所取。東魏武定六年(548年),蚌埠北部設連城縣,為睢州所轄。武定七年(549年),今蚌埠地域置楚州,治鍾離城。北齊控制江淮時,將楚州更名為西楚州,州、郡同治鍾離縣;並在西部設荊山郡,治荊山城,領馬頭縣。南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將西楚州改為北徐州,郡、縣未變。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今蚌埠又為北周所佔,北徐州復改西楚州。
二、隋至兩宋時期
隋開皇二年(582年),西楚州改為濠州;廢荊山郡,馬頭縣改為塗山縣。大業三年(607年),又將濠州改為鍾離郡,領鍾離、塗山縣。今蚌埠北郊則屬彭城郡谷陽縣域。
唐武德三年(620年),鍾離郡復改濠州。武德七年(624年),塗山縣並入鍾離縣,為濠州所領。至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後,今蚌埠淮河以南屬淮南道監察,淮河以北屬河南道監察。天寶元年(742年),濠州再改為鍾離郡。乾元元年(758年),鍾離郡又改為濠州。貞元四年(788年),濠州隸屬河南道監察。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領今蚌埠淮河以北地區。
五代十國時期,今蚌埠淮河以北為宿州轄地,先後為後梁(907~923年)、後唐(923~936年)、後晉(936~946年)、後漢(947~950年)所統治;淮河以南為濠州轄地,先後為吳(907~937年)、南唐(937~958年)所佔據。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奪取今蚌埠整個地區,淮河以北由徐州轄,淮河以南由濠州轄。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今蚌埠淮河北隸於新置靈璧縣,為淮南東路宿州所轄;淮河以南只存鍾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陷汴京,取淮北,宿州初為山東西路領,至金大定六年(1166年)改屬南京路。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金兵渡淮攻取濠州。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軍收復濠州,宋、金仍以淮河為界。今蚌埠淮河以南置鍾離縣,為淮南西路濠州所轄。寶佑五年(1257年),蚌埠西部重置荊山縣,為淮南西路懷遠軍所轄。咸淳七年(1271年),今蚌埠東北置五河縣,為淮南東路淮安軍所轄。
三、元至民國時期
元,今蚌埠屬河南行省政區。至元四年(1267年),淮河北靈璧縣改隸於泗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五河縣改隸於臨濠府,今蚌埠淮河以南地區盡屬臨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縣劃歸泗州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臨濠府改為濠州;廢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今蚌埠淮河以南皆屬濠州鍾離、懷遠縣境。
明洪武二年(1369年),鳳陽建中都,鍾離縣更名中立縣,翌年再改名為臨淮縣。洪武六年(1373年),撤中都設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年),中立府遷新城改名鳳陽府,臨淮縣亦改名鳳陽縣;蚌埠西部仍為懷遠縣,東北為五河縣。三個縣明初均為中書省鳳陽府所領。永樂元年(1403年),鳳陽府為南京直隸。
清初,鳳陽府為江南省領。順治十八年(1661年),今蚌埠全境皆為江南左布政使鳳陽府所轄。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府改隸於安徽布政使鳳潁六泗道。雍正二年(1724年),今蚌埠淮河以北從鳳陽府劃入泗州直隸州。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一塊屬蚌埠,並首設獨立行政機構三縣司,脫離鳳陽、懷遠、靈璧三縣,直屬鳳陽府。
民國元年(1912年),蚌埠三縣司廢,河南岸改屬鳳陽縣,置二區公署;河北岸小蚌埠屬靈璧縣,一直到民國35年。民國3年,恢復道制,蚌埠河南岸屬安徽省淮泗道鳳陽縣轄。民國18年,蚌埠曾成立市政籌備處,但翌年即撤銷,仍屬鳳陽縣所轄。民國21年,鳳陽縣辦自治區,蚌埠系其第七區。民國24年,蚌埠與三鋪合為鳳陽第二區。翌年,鳳陽縣被安徽省第四督察區所領,蚌埠受其轄。民國27年,鳳陽縣名義上為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區所轄,因日軍侵佔,九區各縣淪陷,鳳陽由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區兼管。
民國27年10月,日偽在蚌埠組建偽安徽省維新政府,鳳陽縣直屬偽省維新政府管轄,偽縣維新政府設於蚌埠。民國29年3月,偽安徽省維新政府更名偽安徽省政府,偽府仍設於蚌埠。民國33年,偽安徽省政府設8個行政督察區,蚌埠為鳳陽縣轄,隸屬第一行政區,並為區治地。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軍隊李品仙部到蚌埠接防。11月,成立蚌埠市政籌備處,翌年接管市區行政。民國36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為安徽省直轄市。
民國38年1月蚌埠解放,先屬江淮解放區轄,4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蚌埠遂隸屬皖北行署。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銷皖北行署,蚌埠市為安徽省直轄。1956年,安徽省置蚌埠專區,專員公署駐蚌。1958年11月起,蚌埠市隸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1961年3月撤銷蚌埠專區,此後至1985年,蚌埠市一直屬安徽省直轄。
[編輯本段]氣候環境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濕潤,處於秦嶺——淮河天然氣候分界線上。蚌埠作為非省會城市擁有獨立的省級氣象中心——淮河流域氣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環境也為省內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是國內唯一入選2005年度公安部先進基層單位的110指揮台。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龍子湖廣場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蚌埠市風景秀麗,名勝薈萃。市東龍子湖風景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近有湯和墓、水上樂園、淮河風情園、龍子湖雙龍橋公園(龍子湖橋頭公園),東鄰明皇陵、中都城、龍興寺、白石山森林公園;西郊荊塗二山隔河相對,相傳大禹曾會諸侯於塗山,還在此娶塗山氏為妻。現存有禹王宮、啟母石以及荊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相傳和氏璧的出處)等諸多名勝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市轄區:
蚌山區 面積 83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南山路。
(轄 天橋街道、青年街道、緯二路街道、勝利街道、黃庄街道、宏業村街道、龍湖新村街道、雪華鄉、燕山鄉)
龍子湖區 面積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萬。郵政編碼233000。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路。
(轄 東風街道、治淮街道、東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延安街道、長淮衛鎮、李樓鄉)
禹會區 面積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233010。區人民政府駐紅旗一路。
(轄 大慶街道、張公山街道、緯四街道、朝陽街道、釣魚台街道、秦集鎮、長青鄉)
淮上區 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萬。郵政編碼233002。區人民政府駐淮上大道。
(轄 淮濱街道、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鄉)
縣:
懷遠縣 面積2400平方千米,人口130萬。郵政編碼233400。縣人民政府駐新城區。
(轄 城關鎮、新城區、五岔鎮、雙橋鎮、魏庄鎮、萬福鎮、包集鎮、蘇集鎮、龍亢鎮、河溜鎮、唐集鎮、常墳鎮、馬城鎮、孝義鄉、褚城鄉、古城鄉、徐圩鄉、蘭橋鄉、陳集鄉、淝河鄉、淝南鄉、找郢鄉、荊芡鄉)
五河縣 面積1580平方千米,人口 73萬。郵政編碼233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新集鎮、沫河口鎮、小溪鎮、雙忠廟鎮、小圩鎮、東劉集鎮、大新鎮、頭鋪鎮、武橋鎮、澮南鎮、申集鎮、朱頂鎮、沱湖鄉、臨北回族鄉)
固鎮縣 面積1363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233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轄 城關鎮、王莊鎮、連城鎮、濠城鎮、新馬橋鎮、劉集鎮、湖溝鎮、任橋鎮、石湖鄉、楊廟鄉、仲興鄉)
開發區:
蚌埠新城綜合開發區、蚌埠高新技術開發區 蚌埠高鐵新城開發區

『伍』 廣州新八區詳細資料

廣州市轄十區和兩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725.19萬人。200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東山區,將其區域並入越秀區;撤銷芳村區,將其區域並入荔灣區,新設立南沙區和蘿崗區。廣州市現轄荔灣、越秀、海珠、天河、白雲、黃埔、番禺、花都、南沙、蘿崗10個區,代管增城,從化2個縣級市,並入廣州市郊區。

蘿崗區
面積(平方公里) 389.06
人口(萬人) 14.12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開發區志城大道303號
區域范圍 從白雲區劃出蘿崗街道辦事處的區域和鍾落潭鎮紅衛、鳳尾、浦心、蟹庄、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和九佛、穗北兩個社區居委會的區域。從黃埔區劃出夏港街道辦事處、荔聯街道辦事處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兩個自然村,天河區新塘街道辦事處的玉樹村,增城市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
將來定位 廣州市東部城區未來的核心地區

南沙區
面積(平方公里) 544.12(不含海域面積)
人口(萬人) 14.14
區政府所在地 擬駐廣州南沙開發區黃閣鎮鳳凰大道1號
區域范圍 從番禺區劃出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以及靈山鎮的廟南村委會、七一村委會的區域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設立新南沙區。
將來定位 廣州市工業區

天河區
面積(平方公里) 125
人口(萬人) 48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員村天府路1號
區域范圍 現轄22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兩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新塘街道的玉樹村歸蘿崗區管轄。
將來定位 廣州市未來城市中心

白雲區
面積(平方公里) 747
人口(萬人) 70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政通路28號
區域范圍 現轄4個鎮、16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蘿崗街道辦事處、鍾落潭鎮紅衛、鳳尾、浦心、蟹庄、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和九佛、穗北兩個社區居委會的區域劃歸蘿崗區所有。礦泉街道劃歸越秀區管轄。
將來定位 依託機場發展物流,實現北優戰略

黃埔區
面積(平方公里) 105
人口(萬人) 18
區政府所在地 黃埔區大沙地東路333號
區域范圍 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夏港街道、荔聯街道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兩個自然村劃歸蘿崗區管轄。
將來定位 東部城市副中心

越秀區
面積(平方公里) 32.82
人口(萬人) 114.06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越華路183號
區域范圍 越秀區下轄22個街道辦事處。越秀區和東山區合並,將天河區登峰街、天河南街的楊箕、中山一路2個居委會的區域、沙東街部分區域,以及白雲區礦泉街所轄區域劃入新設立的越秀區。
將來定位 廣州市政治、文化中心

荔灣區
面積(平方公里) 62.40
人口(萬人) 70.54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中山七路328號
區域范圍 轄22個街道辦事處,荔灣區和芳村區合並,定名為荔灣區。廣州市最具
將來定位 嶺南特色的中心城區

番禺區
面積(平方公里) 661.87
人口(萬人) 75.37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清河東路319號
區域范圍 從番禺區劃出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以及靈山鎮的廟南村委會、七一村委會的區域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設立新南沙區。
將來定位 廣州新中心城區、科教資訊產業中心和航運中心

海珠區
面積(平方公里) 90.4
人口(萬人) 82.23
區政府所在地 寶崗大道1號
區域范圍 海珠區現轄18條街道:南華西街、濱江街、昌崗街、素社街、海幢街、龍鳳街、沙園街、江南中街、赤崗街、鳳陽街、琶洲街、官洲街、南洲街、華洲街、瑞寶街、江海街、南石頭街、新港街。區劃調整前後無變化。
將來定位 廣州市南部的經濟、流通和科技中心

花都區
面積(平方公里) 968
人口(萬人) 72
區政府所在地 新華鎮新都大道
區域范圍 花都區下轄新華、花山、花東、赤坭、炭步、獅嶺、北興、芙蓉、梯面、花僑、雅瑤11個鎮。
將來定位 廣州市工業發展區和重要交通樞紐

閱讀全文

與鳳陽電子商務產業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務培訓方案 瀏覽:730
繽果電子商務 瀏覽:952
工信局電子商務 瀏覽:714
網路營銷的大學有哪些特點 瀏覽:323
微信營銷廣告有哪些 瀏覽:924
農牧民科技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69
上海寶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英文 瀏覽:153
電商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 瀏覽:396
人力資源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怎麼樣 瀏覽:70
重慶廣告促銷方案 瀏覽:547
飯店春節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8
網路營銷的方式和特點是什麼 瀏覽:334
少兒培訓機構活動方案 瀏覽:316
實訓一網路營銷市場分析 瀏覽:26
教師期末工作結束培訓方案 瀏覽:721
教學培訓應急方案 瀏覽:3
雙十二機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7
廣州1601電子商務時尚島 瀏覽:354
烏魯木齊天山區金中電子商務 瀏覽:657
教育培訓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