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理論綜述

電子商務理論綜述

發布時間:2024-06-28 23:22:23

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文獻綜述

第三方物流文獻綜述摘 要:本文以國內外學者對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現狀為基礎,首先對第三方物流的定義進行 匯總。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第三方物流所面臨的問題,然後,基於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論述 了一些解決辦法: 包括第三方物流的選擇與評價標准, 信息共享, 政府政策以及激勵策略等。 關鍵詞: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信息共享;物流外包;核心競爭力;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1. 第三方物流研究背景 1.1 第三方物流定義。第三方物流(TPL)概念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源於管理學中的英文 單詞 Outsourcing,又稱外包物流,由於物流外包後,物流的提供方與需求方形成一種契約 關系,所以第三方物流又稱契約物流。關於第三方物流的一個較為認可的普遍解釋為:由供 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來管理物流或部分物流作業的一種運作模式。 我國國家標准 《物流術 語》中, 將第三方物流定義為: 「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 (網路)由此可見,第三方物流的「第三方」是獨立於供方和需方,即所謂的第一方和 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有一定的物流基礎設施或專業的物流管理知識的服務型企業。如今, 關於第三方物流的國內外定義並無太大差異,本文也不做詳細區分。 1.2 第三方物流發展前景。當今社會,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 來越激烈,專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於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在核心競爭力的競爭變得越發明 顯,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把精力專注於核心競爭力上,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物流以其復 雜性與特殊性,成為外包的熱門對象,尤其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呈現出空前的發展速度。復 雜性表現在:物流活動的多樣性,包括運輸、倉儲、包裝、分配等;物流管理的復雜性,需 要協調物流內部部門的業務利益沖突,又要配合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銷售部門或銷售商; 物流財務統計與成本控制的模糊性等。特殊性表現在:自營物流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很 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很難實現;一般情況下,物流並非企業核心競爭力,且管理物流需 要投入太多精力; 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化的物流管理經驗, 或強大的基礎設施, 為物流外包企業帶來巨大的規模效應和眾多增值服務,等等。 2. 我國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問題及研究現狀 2.1 存在的問題。 我國第三方物流和外國相比尚處於發展階段,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國際 市場競爭環境的一體化與專業化趨勢, 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但由於我國第三方物 流市場的不成熟,許多問題也相繼出現並引起人們的重視。李瑞彩、張琨、李松將這些問題 歸納為如下五點:(1)交通運輸利用不充分;(2)物流業管理體制不完善;(3)物流企 業專業管理人才缺乏;(4)我國物流業對現代科技手段的忽視;(5)企業核心競爭力需 要加強。而劉靜將這些問題歸納為四點:(1)物流觀念比較落後;(2)基礎設施落後缺 乏專業人才;(3)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與服務水平低;信息化標准化水平低。總之,他 們對問題的歸納沒有太大出入, 只是觀察的視角與側重點不同。 這些問題的歸納是從中國整 體物流業的角度考慮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若從大而全的觀念出發,必然在可行性、實用 性、以及在詳細程度上有所欠缺,所以,大多數學者還是從不同的側重點,基於一定的工具 和理論,對不同問題進行建模和論證,具體研究情況,下文將做詳細綜述。 2.2 第三方物流研究現狀。目前,關於物流與外包企業之間關系的研究已經很多,但現在面 對的問題是: 由於不同外包企業業務活動的特殊性, 使之需要有相對應的物流管理與服務配 套,所以當前的大多數研究是基於案例展開的,這種研究勢必缺乏一般性。韓超群,基於演 化博弈的角度, 研究了第三方物流與製造企業之間的關系, 指出雙方的合作關系是普遍存在 的,博弈雙方的支付矩陣相關,並受到初始狀態影響;於淼從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特點為切入 點,證明第三方物流與外包企業之間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於物流外包所形成的委託—代理關系, 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所形成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 險,委託代理雙方的相互不信任,對此問題的分析與研究,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論證:從總 體上,江榕提出了六點解決辦法: (1)加強物流市場環境規范與整頓,制止失信行為發生; (2)加強對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調查與評價,審慎選擇和評價第三方物流企業; (3)加強信息交流與共享,優化決策制定; (4)建立完善的監督激勵和績效考核制度,用制度來降低代理成本; (5)規范物流業務外包合同的簽訂和執行管理,避免先天的物流外包風險; (6)理順政府和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拓展行業協會的職能。 總之,關於第三方物流的種種問題,當前的研究層出不窮,下文將詳細介紹在第三方 物流的選擇與評估、第三方物流的監督激勵與績效評價、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 信息共享模式,三個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上的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詳細贅述。 3. 第三方物流的選擇與評估 對物流服務提供商的選擇與評價, 是打算進行物流外包的企業首當其沖的問題, 是決定 這個企業物流服務質量與成本優劣的先決條件, 但是, 目前的選擇缺乏統一的指標評價標准。 桂曉梅將選擇步驟總結如下: 具體的評價指標, 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對於定性指標難以確定具體的標准, 僅憑定量指標, 在完整性與全面性上又有所匱乏。 所以很多學者都採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或者利 用一定的分析工具與方法, 把定性指標量化。 由於現在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供應鏈上的 競爭,把第三方物流納入供應鏈范疇,基於供應鏈建立指標評價體系變得愈發重要。楊浩軍 基於供應鏈管理視角,通過六個質量維度:服務人員溝通質量、服務可靠性、服務響應性、 服務時間、服務質量、服務柔性,建立了第三方物流質量評價體系;王偉、劉巍、郭志強基 於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環境,總結出影響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若干指標,建立了基於可 拓理論與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價體系, 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 價選擇提供定量化的依據。總之,鑒於市場競爭環境的復雜多變,以及不同企業的不同運營 特徵與優勢,這些指標評價體系中所選用的指標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隨時作出調整:如以電 子商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和以傳統運輸服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在指標選擇上會有很大出 入。 4. 第三方物流的監督激勵與績效評價當今社會,企業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供應鏈上的競爭,而第三方物流的運作越來越呈 現出供應鏈上的運作特徵。相對於第三方物流公司,無論上游的供應商或下游的需求商,都 處於信息劣勢一方,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愈發嚴重, 第三方物流公司與物流外包商之間 的信用危機十分嚴重。 做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選擇與評估, 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 題;但要想真正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研究此類問題的學者認為,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 的監督激勵與績效評估策略。朱占峰基於供應鏈環境,建立合理的委託代理模型,通過論證 外包企業和 TPL 企業之間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合同的可能性, 在理論上論證了物流外包的合 理性。對於是否能夠通過科學的績效激勵措施,提高 TPL 公司的努力水平,朱占峰沒有作出 進一步論證。 梁靜通過把物流外包企業看作是 「委託人的委託人」 從多委託代理理論出發, , 建立了相關-委託代理數學模型,對信息共享與不共享兩種環境下,以及主委託人對努力水 平不同偏好條件下的激勵情況進行論證, 為不同信息共享程度下的績效激勵制度的建立提供 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在實際情況下, 由於眾多外在與內在因素的影響, 無論是信息共享水平, 還是主委託人的偏好,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在採取相應的激勵制度前,對這些因素的 認識與把握, 同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如果物流外包商和 TPL 企業之間能夠建立良好的 合作夥伴關系, 增強相互信任的程度和更深層次上的信息透明度,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會 事半功倍。邢文鳳、傅文利、翟春娟通過對第三方物流以關系為中心的治理模式的研究,並 且通過對傳統的以合約為中心的進行治理的績效問題的比較, 提出了以關系為中心進行治理 的傾聽-核對-發運模式,然後進一步探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策略。 5. 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信息共享模式不管是道德風險還是逆向選擇, 大多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這也是處理信息的能力成 為物流外包商選擇 TPL 的一個關鍵因素的原因之一, 同樣一個 TPL 企業內部各環節的相互溝 通,運作效率的提高,服務質量的改善,以及部分增值服務的提供,同時獲得核心競爭力, 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信息共享的有效實現。 所以, 很多學者從不同層面探討了信息 技術、 信息共享手段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的應用, 以及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的建立及其重要 性。 牟春燕依託於信息技術與供應鏈管理思想, 闡述了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重要 性。這些技術有,電子數據交換(EDI)、地理信息系統(GIS),其中地理信息系統有包括全 球定位系統(GPS)、條形碼技術與自動識別技術(BC)、射頻技術(RF)、自動分揀系統 (ASS)、自動存取系統(AS/RS)等。畢勝進一步指明信息技術是是實現物流自動化、系統 化、智能化不可或缺的條件,信息化是物流公司未來的必由之路,第三方物流是隨著網路技 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並與網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互支持而提高。 李虎把第三 方物流信息系統的重要性總結為如下幾點: (1)可以實現信息流動的准確性與及時性; (2) 實現物流各個環節的有效溝通,通過信息共享提高運作效率;(3)大量可得信息有助於企 業正確決策;(4)提高企業服務水平、贏得客戶信賴,進而不斷降低物流成本。同時,畢 勝、李虎還對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做出了詳細分析,但都沒有從供應鏈的角度,以第 三方物流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為依託, 對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特徵進行分析。 而 梁靜等人, 通過對供應鏈中共享信息以及共享模式的探討, 總結了信息共享的 4 種模式以及 特徵對比。這四種模式是:(1)點對點共享模式。點對點共享模式又分為 EDI 模式與數據 介面模式;(2)信息集中管理模式。信息集中管例模式將信息集中在一個公共資料庫中, 各企業根據許可權對其進行操作,完成與多個合作夥伴的信息交流;(3)第三方模式。由第 三方信息企業提供公共資料庫。 第三方企業可主動的從外部其它信息來源去收集、 加工與供 應鏈相關的信息,向供應鏈企業提供額外的信息服務,從而可能人為的介入信息處理過程。 (4)綜合共享信息模式。將點對點模式和信息集中管理模式綜合起來,以一個主要的信息 平台為核心進行構建,在不同信息共享區域採用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點對點模式,適合在 信息數據明確, 數據標准統一, 共享范圍小的情況, 實現點對點的數據傳輸, 信息安全性高; 信息集中管理模式, 對供應鏈上企業間的信息系統要求不高, 但卻需要有對基礎設施要求較 高的公共資料庫,並實現對不同企業的不同數據標準的兼容,信息集成難度較高;綜合信息 共享模式,可以針對不同的信息共享需求,企業間的信息系統,以及不同的安全需求,採用 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操作靈活性高,但仍然需要公共資料庫。 6. 總結無論是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供應鏈上企業競爭的加劇,還是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 突飛猛進, 都迫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外包非核心業務, 全心全意致力於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而物流越來越成為眾多企業外包的對象。 物流外包的種種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尤其 對我國,處於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初步階段,政府政策不健全,物流基礎設施差,管理技術落 後,而且嚴重缺乏物流專業技術人才。針對物流外包問題的種種研究越來越多,無論是物流 外包企業,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應該勇於創新,不斷改革,共同致力於我國第三方物流 市場的蓬勃發展。

② 電子商務中稅收問題與對策文獻綜述範文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應運而生的網路經濟(電子商務是其組成部分),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現存的生活方式,並觸及了現行的法律(包括稅收法律)、制度、體制等社會規范。因而,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十分關注網路經濟的發展,並適時研究、制定、完善本國和國際的經濟貿易法則,以適應網路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經濟全球化。

現行的稅收制度是建立在傳統的生產、貿易方式的基礎之上並與之相對應的。而有別於傳統商務的電子商務的出現,已使現行稅收制度的一些規定不適用或不完全適用於電子商務,並涉及國際稅收關系和國內財政收入等一系列有關稅制和稅收征管的問題。

一、國際上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與制定

目前,各國(主要是電子商務較為發達的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和國際性組織對生產商務的稅收問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已有少數國家頒布了一些有關電子商務稅收的法規,一些國際性組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已就電子商務稅務政策形成了框架協議並確立一些原則。具體而言,電子商務涉及的稅收問題,主要是:是否對電子商務實行稅收優惠,是否對電子商務開征新稅,如何對電子商務征稅。

1 是否對電子商務實行稅收優惠。這一問題首先是由美國提出的。美國是電子商務應用最早、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到目前為止,美國已頒布了一系列有關電子商務的稅收法規,其要點是:免徵通過網際網路交易的無形產品(如電子出版物、軟體等)的關稅;暫不徵收(或稱為延期徵收)國內「網路進入稅」(InternetAccessTaxes)。美國國內在對電子商務免徵關稅問題上達成一致後,於1998年,美國依仗其電子商務主導國的地位,與132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訂了維持網際網路關稅狀態至少一年的協議;1999年,美國又促使世界貿易組成員國通過了再延長維護網際網路零關稅狀態一年的協議。

然而,美國在是否對國內電子商務暫不征稅(主要是銷售稅)的問題上,至今未達成共識。目前,在美國圍繞對國內電子商務征稅的問題,已形成兩大陣營,雙方各執已見:一些聯邦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正在醞釀提出永遠(而不是暫時)禁止聯邦、各州和地方政府對網路征稅的法案。據分析,提出這一法案的理由是,在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中以直接稅(所得稅)為主(佔全部財政收入的90%以上),免徵電子商務交易的稅收,對聯邦政府財政收入影響甚少,(雖然電子商務在美國的發展十分迅速,但1999年網上交易額約200億元,僅佔全部零售業總額1‰)卻可以促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產生新的稅源。而一些州、地方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則對此持疑義,提出對電子商務以及其它遠距離銷售(如郵購、電話和電視銷售)征稅(美國多數州、地方政府及其立法機構支持這一提議),其理由,一是免徵電子商務的稅收(主要是銷售稅)將危及州和地方政府的14財政收入(在州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中銷售稅等間接稅佔50%左右),有可能迫使州和地方政府改徵其它稅種;二是免徵電子商務的稅收將使傳統商務處於不平等競爭狀態,有違稅收「中性」、「公平」的原則。據報載,2000年,美國的一些州政府,如密西根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已規定納稅人在填寫1999年所得稅表時須列明其網路花費金額,並以此支付地方銷售稅。佛羅里達州和其他一些州已在醞釀類似的做法。除上述兩種對立的意見外,一些國會議員提出了一種妥協、折中的方案,即:將對電子商務3年內不征稅的期限延至5年,以給美國政府足夠的時間研究制定適合各種商務的稅收政策並協調聯邦政府與州、地方政府的關系。凡種種爭論,在美國尚無最後定論。

美國制定對電子商務實行稅收優惠的政策,一是避免不必要的稅收和稅收管制給電子商務造成不利影響,加速本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至於州、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因免徵電子商務稅收而減少的部分,可通過聯邦政府的轉移支付予以彌補);二是為美國企業搶占國際市場鋪平道路。目前,在世界上從事電子商務的網路公司中美國企業約佔三分之二;在世界電子數字產品交易中美國佔主要份額(僅1997年美國出口電子軟體達500億美元)。若免徵電子數字產品關稅,即可使美國企業越過「關稅壁壘」,長驅直入他國而獲利;三是美國國內的相關法律(美國聯邦政府稅法與州及地方政府稅法,州與州之間稅法不盡一致)、征管手段等尚不統一和完善,難以對電子商務實行公正、有效的監管,故而美國政府制定並堅持對電子商務實行稅收優惠政策。而作為世界經濟大國、電子商務最發達國家的美國,其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趨向,對各國及國際間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制定將產生重要影響。

在電子商務發展規模上稍遜於美國的歐盟成員國,於1998年6月發表了《關於保護增值稅收入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報告》,並與美國就免徵電子商務(在網際網路上銷售電子數字化產品)關稅問題達成一致。但歐盟也迫使美國同意把通過網際網路銷售的數字化產品視為勞務銷售徵收間接稅(增值稅),並堅持在歐盟成員國內對電子商務交易徵收增值稅(現存的稅種),以保護其成員國的利益。

在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剛剛開展尚未起步。發展中國家,對國際上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制定的反應多為密切的關注。發展中國家大多希望、主張對電子商務(電子數字化產品)徵收關稅,從而設置保護民族產業和維護國家權益的屏障。

2 是否對電子商務開征新稅。1998年,一些國家政府和一些專業人士,在聯合國會議上提出,除對電子商務交易本身征稅外,新開征「比特(Bit電子信息流量的單位名稱)稅」。此提案一經提出,即遭致美國、歐盟的反對:美國政府多次提出報告,強調國際稅收制度不應阻礙電子商務的發展,對電子商務不應開征新稅(如「比特稅」);1998年,歐盟通過決議,原則上同意不向電子商務開征新的稅種,強調現行稅法應公平適用於電子商務;OECD於1998年發布了「電子商務:課稅框架條件」的報告,雖未明確表示反對開征「比特稅」,但著重指出,各國應實施公平的、可預見的稅收制度,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目前,世界各國在是否對電子商務開征新稅這一問題上的意見已趨於一致,即不同意開征「比特稅」。

實際上,對電子商務徵收「比特稅」存在諸多問題:根據電子信息流量,能否區分有無經營行為(目前,網際網路提供一些免費服務)?能否區分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能否區分經營的收益?答案是:根據電子信息流量是無法區分上述問題的。何況,一個網路公司的電子信息流量大,即表明該公司使用通信線路時間長、支付使用通信線路的費用多,而費用之中已含有稅款。在筆者撰寫此文的前幾天(2000年2月7日),據報載:美國的「雅虎網站」受到「電腦黑客」的攻擊。在攻擊的高峰時刻,「雅虎網站」每秒種收到的查詢請求高達「1吉比特」,比一些網站一年收到的信息量還要多!如按信息流量徵收「比特稅」,「雅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路公司將不堪重負(注:雅虎網站在正常情況,每天訪問該網站的次數約3.5億次)。此一例,可作為不宜開征「比特稅」之佐證。

3.如何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這主要涉及有關常設機構、勞務活動發生地、電子交易數據法律效力、轉讓定價等有關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

(1)常設機構的認定。現行的稅法,對常設機構有明確的定義,即:常設機構是指一個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經營的固定場所(包括分支機構、工廠、車間、銷售部和常設代理機構等)。而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往往是通過在一國(地)的網際網路提供商的伺服器上租用一個「空間」(即設立一個網址)而進行網上交易,它在伺服器所在國(地)既無營業的固定場所,也無人員從事經營。在國際稅收中,一國通常以外國企業是否在該國設有常設機構作為對其營業利潤是否征稅的界定依據,而現行稅法關於常設機構的規定已不適用電子商務交易中常設機構的認定。對此,有的國家提出把網址或伺服器視為常設機構,在網址或伺服器所在國(地)征稅,其依據是:一是企業租用的伺服器是相對固定的,企業對其擁有處置權;二是企業租用的伺服器可被看作類似位於一國(地)的銷售機構;三是企業通過租用的伺服器在一國(地)進行了經營活動,因而可把網址定為常設機構。對於電子商務交易中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在國際上尚未定論。

(2)勞務活動發生地的認定。如今,網際網路的普及使人們可以坐在家中的電腦前,為另一國(地)的消費者提供諸如會計、法律、醫療、設計等勞務,而不需要象傳統勞務活動那樣,在另一國(地)設立從事勞務活動的「固定基地」,也不需在另一國(地)停留多少天。因而,現行稅法有關勞務活動的「固定基地」、「停留時限」的規定,已不適用於電子商務交易中的勞務活動。因此,對獨立個人和非獨立個人,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勞務活動發生地的認定,則需重新予以確定。由此可見,由於電子商務交易方式的特點(不受或較少受空間地域的限制),已使常設機構、勞務發生地的認定發生困難。

(3)轉讓定價問題。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交易轉讓商品更為容易,更易於跨國公司將利潤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因而,各國對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轉讓定價問題日益關注。歐、美等國和OECD對此進行研究,指出,電子商務並未改變轉讓定價的性質或帶來全新的問題,現行的國際、國內的轉讓定價准則基本適用於電子商務。但是,由於電子商務擺脫了物理界限的特性(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使得稅務機關對跨國界交易的追蹤、識別、確認的難度明顯增加。因此,各國在補充、修改、完善現行有關轉讓定價准則的同時,應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設施(包括硬體、軟體、標准等)的建設,提高對電子商務的電子數據核查的數量和質量。

(4)數字化產品性質的認定。對於通過網路下載的數字化產品(如電子出版物、軟體等)的性質如何認定?在1998年10月召開的OECD財政部長會議上,歐盟提出了鑒於大多數國家實行增值稅體制,因將數字化產品的提供視同勞務的提供而徵收增值稅的提議,並且迫使美國接受了此提議。歐盟的提議明確規定:通過網路提供勞務,如果消費者或供應者的任何一方在歐盟國境之外的,以消費者所在地為勞務供應地;如果消費者和供應者都在歐盟境內,則以供應者所在地為勞務供應地。這實際上是歐盟對美國提出的免徵數字化產品關稅政策的回應和對策。

(5)稅收征管體制問題。現行的稅收征管體制是建立在對賣方、買方監管(或者說是以監管賣方、買方為主)的基礎上的。而在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中,稅務機關無法追蹤、掌握、識別買賣雙方「巨量」的電子商務交易數據並以此為計稅依據。對此,歐、美等國提出建立以監管支付體系(金融機構)為主的電子商務稅務征管體制的設想。電子商務交易中的雙方(賣方、買方),必須通過銀行結算支付,其參與交易的人不可能完全隱匿姓名,交易的訂購單、收據、支付等全部數據均存在銀行的計算器中。以支付體系為監管重點,可使稅務機關較為便利地從銀行儲存的數據中掌握電子商務交易的數據並以此確定納稅額。歐、美國家為此還設計了監控支付體系並由銀行扣稅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模型。

此外,國際上在討論、研究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時,還涉及到電子商務交易數據的法律效力(歐美等國已通過立法,確認了電子商務交易數據的法律效力並可將此作為納稅憑證)、對電子商務徵收間接稅(增值稅)是實行消費地原則還是實行來源地原則(大多數國家傾向實行來源地原則,即由供應方———賣方所在的國家征稅,其理由是,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很難確定消費者所在地)、電子商務交易中的避稅與反避稅等一系列問題。

綜上所述,概括而言,電子商務涉及的稅收問題可主要分為二大類:

一是由電子商務涉稅概念的重新認定而引發的問題,即由於電子商務「虛擬化」而出現的「交易空間」概念模糊所引發的有關稅收規定的重新界定問題。在現行稅收法規中不適用電子商務的規定,幾乎都涉及「經營場所」、「經營地點」等物理意義上概念。而這必將導致稅收管轄權重新確定和選擇的問題。目前,世界各國確定稅收管轄權,有的是以行使屬地原則,有的是以行使居民管轄權原則為主,有的是二者並行行使。如果以居民管轄權原則進行稅收管轄,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先進的產品和服務優勢,將會不公平地從發展中國家獲取收益,而發展中國家的涉外稅收幾乎為零。如果以所得來源地原則進行稅收管轄,電子商務的虛擬化會使所得來源地確認困難,屬地稅收管轄權行使的難度增加。

二是由電子商務交易「隱匿化」而引發的問題。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傳統商務的紙質合同、帳簿、發票、票據、匯款支付等均變成了數字流和信息流,而稅收征管電子化相對滯後於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稅務部門如何追蹤、掌握、審計有別於紙質交易憑證的電子數字交易數據,進而對交易隱匿的電子商務進行公平、有效的管理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現在,國際上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在一些問題上已達到一致,或趨於一致,有些問題則尚未定論。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網路和通信新技術的採用,還會出現一些涉及電子商務稅收的新問題,因此,國際上關於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還將繼續深入,我們應予以密切關注。

二、關於研究、制定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意見與建議

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正處於由概念到現實的轉變過程中,據我國有關部門統計,1999年全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約2億多元,其支付手段有網上支付,也有到貨付款,交易額大體與2個大型商場的年營業額相當。在此,我們結合我國電子商務具體狀況,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制定,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即,我們首先應對是否同意WTO一致通過的免徵網路交易(無形產品)關稅的決議作出決策,我們應採取何種對策?是否免徵網路交易(無形產品)關稅?是否視無形產品為有形產品繼續徵收關稅?或是比照歐盟的做法將無形產品視為勞務徵收增值稅?還是把無形產品交易的收益定為特許權使用費而徵收預提稅?這需要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在綜合分析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和民族產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盡快作出回應。

2.我國應制定對國內電子商務實行稅收優惠的政策。目前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應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但不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征稅上。因此,在一定時期內,我國不應對我國尚十分幼稚的電子商務進行征稅。在國際上普遍對電子商務進行免稅的情況下,我國對電子商務征稅,不利於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另外,以我國目前的技術水平(國際上也是如此),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稅收成本高,技術上也無實現可能。此外,我國尚未建立一支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熟悉稅收政策的具有綜合素質的稅務隊伍。更重要的是,我國還未建立健全與電子商務相關的配套法律。

從電子商務的具體運作形式和發展進度看,全球性電子商務暫時不會對我國稅收收入產生強烈沖擊。電子商務涉及到的有形實物交易,仍可以通過海關進行稅收管理。對於網路上的數字化產品,如軟體、資料庫產品、音像產品等,亦可採取相應措施進行稅收征管。

國際上對電子商務不征稅將持續二三年的時間,我國應利用這段寶貴時間,抓緊制定、建立我國的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其中不僅應制定有關電子商務的優惠政策,還應制定對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關的高科技產業的優惠政策。

(1)對建立電子商務交易中心,提供電子貿易服務的企業(網路服務商)給予稅收優惠,如免徵營業稅;
(2)對以電子商務為載體的新型服務行業,給予供政策優惠,如減免營業稅;
(3)對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型產品銷售或服務加大鼓勵力度(如提高出口退稅稅率),提高國際經濟競爭力;
(4)對企業進行內部技術更新、提高自動化程度、信息化程度的投資;尤其企業進行BtoB電子商務建設,給予稅收優惠,如實行投資抵免;
(5)對通過電子商務直接銷售自產商品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如減征有關的稅收;
(6)利用稅收政策,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主體的高技術產業,包括生命科學、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空間技術、海洋開發技術、環境技術等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產業的發展。總之,對我國剛剛起步的電子商務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既不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又可以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迅速發展。

3 在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同時,還應加強稅收征管電子化建設和建立高素質的稅務隊伍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說,在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確定之後,稅收征管電子化和高素質稅務隊伍建設就是決定的因素,這是以電子商務為特徵的網路經濟對稅收工作的必然要求。

(1)應適應經濟信息化和稅收征管信息化的要求,統一和制定符合現代網路經濟和網路社會特點的稅收征管業務規程。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不僅提供了高技術產品和信息承載處理手段,而且以此為基礎,誕生了高效的管理科學。它能改變組織結構、增強管理功能、革新管理思想、完善管理辦法。我們應運用這一科學,建立新的稅務信息系統運行和管理體制,形成新的稅收管理模式。

(2)應加快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建立與海關、金融機構、企業、工商甚至外國政府間的信息共享網路(目前這一網路已初步形成),對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活動進行有效監控。

(3)在城市一級建設現代化的、以廣域網路為依託的、充分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的稅收監控體系和稅收征管體系(目前,我國稅務部門已建立了國家、省、地(市)三級聯網的廣域網,並正向縣級稅務部門延伸),並以此為基礎建設完善的全國各級宏觀稅收徵收、管理、分析、預測、計劃信息庫,形成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分析、預測、計劃體系和機制。

(4)總結稅務部門已建設和運行的以增值稅發票計算機交叉稽核、防偽稅控、稅控收款機為主要內容的「金稅工程」的經驗,針對電子商務的技術特徵,開發、設計、制定監控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軟體、標准,為今後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管做好技術准備。

(5)加強稅務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使廣大稅務幹部既懂得信息網路知識,又熟悉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業務,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適應新形勢下稅收征管的稅務隊伍。

三、關於研究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思路和原則

目前,在我國研究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是「嚴峻論」,認為電子商務對現行稅收制度提出了嚴重的挑戰,應對現行稅收制度作較大變動;一種是「簡單論」,認為現行稅收制度完全適用於電子商務,無需作什麼修訂、補充。我們認為,二者都有失偏頗。我們認為,研究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原則和思路應是:第一,立足現行稅收法規並加以補充、完善,以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有別於傳統商務的貿易方式,其承載的內容仍然是現存社會中人們時常使用的商品、勞務。其內容實質未發生變化。現行的稅收法規及其體現的稅收原則是社會生產、貿易活動的社會規范,其基本上是適用於電子商務的,我們應繼續以現行稅收法規及其體現的稅收原則,去解釋、分析、研究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第二,認識和把握電子商務的特徵和本質,研究制定稅收征管的政策和措施。任何事物都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之中。電子商務亦不例外。盡管電子商務交易的「虛擬化」,使人感覺電子商務交易似乎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實際上電子商務只是縮短了交易的時間,取消和減少了物理意義上的場所如辦公樓、商店倉庫等而已),然而,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人(賣買雙方)、錢(貸款)、物(有形的、無形的)仍存在於一定空間和時間之中,絕不會因電子商務交易的「虛擬化」而「虛擬」得無影無蹤。任何事物在其相互聯系的環節中有主要環節。在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三個環節中,資金流是主要的環節。在研究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時,我們應抓准「人」、「錢」、「物」特別是「錢」這個環節(如歐美國家建立監管支付體系的征管體制的設想,即是一個有益的啟示),研究、制定相應稅收征管政策和措施。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人們既然能夠創造出傳輸巨量數字信息流的網路通信技術,也就能夠發明管理、控制數字信息流的方法與措施。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也為稅收征管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帶來了先進高效的現代管理技術。第三,當前在電子商務國際立法(包括稅收法規)的進程中,已呈現國際立法先於各國國內立法且歐美等發達國家居主導地位的趨勢,對此我們應予以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我們應利用多種渠道、廣泛收集各國研究電子商務稅收的文件和資料(歐、美、日等國已發布許多有關電子商務稅務政策的文件,如歐盟提出了「電子商務征稅指南」,日本公布了「電子帳簿保存法」,OECD頒布了「電子商務與稅收———階段性報告」,美國頒布了「全球電子商務選擇稅收政策」),緊緊跟蹤、掌握國際電子商務立法的進程和趨勢,從而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總之,只要我們確立了正確的思路和原則,關注世界和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調查電子商務的技術特徵,研究電子商務可能帶來的稅制和征管問題,同時加強相關部門的協作,加強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就能夠制定出適應電子商務內在規律又符合稅收原則的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

參考文獻:
1.《全球電子商務框架》,美國政府,1997年7月1日
2.《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綜合報告》,鄧壽鵬,1999年12月28日
3.《電子商務入門》,錢世德等編著1998年5月
4.《全球網路經濟》,蕭琛著,1998年10月
5.《論電子商務的稅收管轄權模式》,張秦,韓峰,2000-01-036.《稅收譯叢》,1999年2、3、4、5、6期

③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文獻綜述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1.電子商務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增長

電子商務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價格,提高效率,不斷創造出額外的商業機會,這些額外的商業機會一方面能降低價格,增加國際需求;另一方面是它能創造新的貿易,讓那些成本過高或執行困難的交易變得可行,另外,電子商務能作為傳統交易手段的補充,與有形貨物運輸一起完成交易。總之,電子商務由於突破了時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國傳遞和資源共享得以真正實現,滿足了國際貿易快速增長的要求,從而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電子商務導致貿易主體的變化

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下,貿易中介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使得市場上產生了大批「虛擬」企業。這種虛擬組織在功能和效果上己經遠遠超出了原有的中介公司,甚至可以迅速向全球范圍擴展。由於虛擬企業、網路公司在專業領域擁有卓越的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因此它們逐漸淘汰那些以信息不完全賺取差價的進出口業務中介。同時,電子商務技術簡化了國際貿易的流程,為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擴大了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

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交易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1.交易工具

新型國際貿易用EDI取代了傳統的有紙貿易,EDI將日常往來的經濟信息,按協議通過網路進行傳送,使文件傳送速度提高了81%,而且文件處理成本和出現的差錯都有大幅度的降低。Intemet網上廣告代替了電視、雜志、等日常新聞媒介;E-mail和網路電話,比起以前的一些傳統工具既降低了成本和交易費用又節省了時間。

2.支付方式

傳統的貿易支付是通過開信用證、托收等方式支付,還要使用匯票、本票、支票等單證。而新型的國際貿易使用電子支付系統,電子商務網上銀行系統在網路上實行電子付款,即將資金存入電子銀行或者信用證公司的電腦中,交易達成後,在網路終端輸入信用證的號碼,在網路上進行資金結算、轉賬、信貸等服務。

3.交付方式

網路上電子商務的交付方式分為兩種:一是對有形產品的直接貿易方式,即買賣雙方通過網路傳輸進行商務洽談、訂貨、付款、開發票、收款等活動,然後在商定的地點進行實際產品的交割。二是對無形產品的直接貿易方式,就是進行網上支付和貨物運送的電子商務。這種完全國際電子商務能使交易雙方超越地理空間障礙進行電子交易,可以充分挖掘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潛力。

4.深化國際分工

第一,電子商務催生了彈性企業,使生產更具靈活性。第二,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促進跨國公司生產布局的全球化。第三,電子商務推動電子協作,提高貿易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推動世界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第四,電子商務導致發達國家之間的水平分工進一步發展,這又加速了產品和半成品在國家和地區間迅速流動。

④ 電子商務中的財務管理論文文件綜述怎麼寫

2.1電子商務的概念
對於電子商務的概念,目前國際上還未給出一個統一的定義,按照WTO的定義,電子商務就是公司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的產銷與財會等活動,其內涵不僅包括網路上的商品交易行為,同時也包括了所有通過計算機你與通信技術來解決問題、控製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擴大市場份額的商業運營活動,例如以網路技術實現企業物資的核對、進貨、樣品展示、訂單處理及發貨、網路付款等。
首先,電子商務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傳統商業的中間經銷商核心功能,從而為買賣雙方節約了成本,實現了買賣雙方的共贏。其次,電子商務的性質實際上就是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易市場,讓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得到了顯著地提高,極大提高了商業活動的效率。第三,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方面,其需要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發展為其插上翅膀,另一方面,其無法脫離「商務」這一傳統人類活動本質內容。最後,我們應該意識到,電子商務的概念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商務的電子化。現代電子商務早已脫離了初始階段將商品通過網路平台進行交易初級模式,而是發展成為了一種「企業全方位信息化革命」的高級模式。
即通過計算機與通信技術來解決問題、控製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擴大市場份額的商業運營活動 。
2.2電子商務的分類
2.2.1電子商務如果按照買賣雙方的身份進行分類,則可以分為三種,如圖2.1所示。

(1)公司與公司之間交易的模式(即Business-Business,或B2B模式)。簡單而言就是存在供需關系的企業之間利用互聯網進行商務談判、協議的簽訂以及貨物、資金的交割。據有關部門統計,2010年我國利用互聯網進行貿易往來的企業已經多達300多萬家,並且其數目仍在火爆增長中。
(2)公司與客戶之間交揚的模式(即Business-Customer,或B2C模式)。也就是說企業通過網路平台展示自身的產品與服務,有需求的客戶可以通過搜索平台訪問相關企業的商貿網頁獲得企業產品與服務的具體情況,從而進行選擇性交易。這樣的方式解決了企業如何在短時間內以較小的人力成本與成千上萬的客戶進行商談與交易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商貿交易的效率,並且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銷售渠道成本。由於其優勢明顯,在興起之後以井噴的速度發展。如圖2-3所示,據有關統計,2013年,我國以B2C模式進行交易的金額達到了 3749億。不可想像的是,在2005年,該交易額僅為20億左右。對於這種電子商務模式,我們可以舉出很多耳熟能詳的企業,如京東商城、蘇寧雲商、場迅網等等。
(3)客戶與客戶之間交易的模式(即Customer-Customer,或C2C模式)。這種模式是電子商務剛剛在中國起步時最為盛行的方式。其領軍平台莫過於阿里巴巴集團的淘蟲網了。即便是當下,阿里巴巴集團仍然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領頭羊。
C2C模式實際上就是普通人或者未正式注冊企業的小販利用自身的進貨渠道在如淘i網、易趣網等網路商務平台上開設網店,客戶與賣家通過即時通訊軟體進行溝通,談定之後利用電子支付平台進行交易。
如圖2.2所示,其展現了我國近些年來B2C模式、C2C模式交揚金額規模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電子商務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2.2.2根據賣家所提供的產品是否存在實物配送,可將電子商務劃分為間接電子商務方式和直接電子商務方式兩種。所謂間接電子商務就是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完成議價、產品和服務詳情的確定以及資金交割,而貨物的交割則通過物流公司配送的電子商務模式。反之,直接電子商務就是商家將虛擬產品在網路平台上展示,買賣雙方不僅在網上完成議價、產品和服務詳情的確定以及資金交割,同時產品的交割也是通過電子方式完成的。例如,人們在網上購買付費電影資源、軟體安裝包等。
2.3電子商務的特徵
我們知道電子商務並非簡單的商務電子化,相對於傳統商業活動,電子商務對交易雙方的利益分配、交為效率都起到了深刻的變化。因此電子商務具備有別於傳統商務的顯著特徵。
2.3.1國際化
首先,電子商務活動因其利用國際互聯網作為主要操作平台,因此,商務活動的各方參與者可能遍布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各方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商務溝通,而不會受到時空的限制。正是國際化的特徵讓電子商務極其適應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流,從而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增長。如圖2.3所示,據統計,2000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3000億美元,2006年交易金額為12.8萬億美元,到2010年全球電子商務總額將會達到29萬億美元左右,2011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則達到了 40.6萬億美元。

2.3.2工作環境的靈活性
可以說,只要你有互聯網操作平台,並可以通過這個平台與互聯網連接,你就可以參與到全球電子商務的浪潮中去。不需要辦公室,甚至商家和客戶可以在大街上辦公。
2.3.3交易流程標准化
電子商務企業的網路地址是一個銷售平台,同時也是一個廣告平台。客戶通過網站了解清楚後,要麼選擇離開,要麼選擇購買。購買的流程都是程序化設定好的,而無需商務現場指導。這樣極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電子商務商家也節省了大量的銷售人力成本、租金等。
2.3.4數字化
電子商務的商務活動記錄都是通過計算機信息語言保存的。甚至其交易協議、交易簽名都是數字化的。因此,為商務運營節約了大量的紙張,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和成本的節約。
2.3.5極大地降低了商務成本
首先,交易參與方從網路平台上查詢商務活動相關信息方便快捷,且信息量巨大,從而減少了其進行實地考察所需要的大量的差旅費用;其次,交易參與方可以利用網路的巨大信息量獲取相關資源,當對信息有效性難以確定時,可以通過開發人員發布的軟體進行信息檢索、蹄選,這完全代替了中介機構的功能,從而減少了中介費用;再者,網路平台的溝通的即時性,讓交易雙方的供需要求能夠及時得到共享,從而有效降低了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資金和貨物儲備需求,有效減少了企業的利息成本和倉庫管理成本;此外,電子商務平台本身是一個有效的廣告平台,在較小程度上降低了廣告促銷費用。最後,電子商務企業的大量「無紙化」運作方式亦在較小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實踐證明,對於大型跨國公司,如果將其原材料的供應環節採用電子商務模式來運作,可以有效降低釆購成本達到20% 30%。
2.3.6交易風險尚
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驚人,而我國的法律修訂跟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因此,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還有許多法律法規需要完善。同時,網上支付業務、電子數據的竊取、纂改等技術漏洞也提高了電子商務的交易風險。
2.4電子商務的基本流程
電子商務供應鏈環節包括生產企業、經銷企業、發明設計單位、物流企業、金融業以及客戶。在網路技術的支撐下,供應鏈的各個參與方的需求信息被共享於網路上,且各方信息實時有效,前所未有地減少了商務活動的流通環節,提升了商務活動的交易匹配率,促進了商務活動的運作效率,深刻地改變了整個商務活動的運作流程。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的內網與外部網路的連接並非直接連接,而是設有安全措施的,以有效降低內部信息泄露的風險。本節內容則是對電子商務的基本流程進行介紹:

根據圖2.4,電子商務交易的環節分有六個步驟:
第一步,客戶在網路平台上檢索所需產品信息,根據性價比與可信度進行產品的評價,選擇意向產品進入意向購買產品區進行候選,即放入電子商務平台的「購物車」中。
第二步,客戶選定待選產品後,進入「購物車」中,利用相關軟體對待選產品進行對比,從而最終確定所要購買的產品。此時,電子商務平台會自動生成客戶所需要支付的金額。
第三步,客戶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提供的即時通訊軟體與商家對產品交易的細節進行詳談。然而,並非所有的電子商務平台都提供這種即時通訊軟體進行溝通。
第四步,電子商務交易雙方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對雙方的信譽進行認證。
第五步,客戶設定自己的相關信息,主要包括收貨地址、收貨人姓名、收貨人聯系方式、支付方式以及所購買的產品的型號、數目。
第六步,客戶向電子商務企業支付貨款。支付方式有多種途徑。從收貨的時間前後分類,可分為貨到付款、預付款以及到貨確認後由第三方轉款三種方式。所謂貨到付款,即客戶收到貨品,確認無誤後,將貨款以現金或電子轉賬的方式支付給商家。如果是現金支付,則由物流企業承擔中間轉賬功能。如果是電子轉賬則由金融機構的電子支付平台承擔中間轉賬功能。所謂預付款,即客戶在確認購買產品後即以電子轉賬方式向電子商務企業支付貨款,付款後電子商務企業再向客戶發貨。
若客戶對收到的產品不滿意,可在規定時間內退回商品,待商家收到退回商品後再將客戶預付的金額進行回轉,期間產生的物流費用通常由客戶承擔。所謂到貨確認後由第三方轉款方式,指的是客戶在確認購買產品後即將所需金額轉給第三方電子支付機構,然後第三方支付機構向電子商務企業下達訂單,商家收到訂單後即向客戶發貨,待客戶收到產品並確認無誤後即向第三方支付機構發送收貨確認通知,最後由第三方支付機構將貨款轉給電子商務企業。第三種支付方式是最復雜的也是最安全的。
這六個步驟敘述起來很繁瑣,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是很方便快捷的。因為任何一項交易流程的完成都不需要雙方派出相關工作人員約定時間地點進行談判,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任何一項交易流程都只需要通過網路系統的各個工作站進行人機交互操作就可以瞬間完成,其交易效率較之傳統產品買賣要高得多。也就是說,傳統的商務活動的弊端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已經越來越凸現出來。作為現代企業,如果不去主動適應這場「革命」,就終究會在歷史舞台退出 。
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對交易雙方進行身份認證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沒有專業的第三方認證,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將會給交易雙方帶來強烈的不安全感,嚴重阻礙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
2.5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經營理念
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於其通過網路技術將一項商務交易的關聯方極大地擴大了。在英國,通過瀏覽網頁,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購買美國、法國等國外的產品。應該說這樣的跨國交易甚至比你出去逛街釆購還要方便,因為消費者需要做的僅僅是在電腦面前用滑鼠輕輕一點,甚至消費者可以在做其他事情時,用手機花不到一分鍾時間來完成一項交易。所以說,電子商務面向的市場是全球化的市場,這種量變直接導致了質變的發生。因為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面對的客戶更加多元化,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化,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去管理一個電子商務時代的企業,就註定要失敗。因此,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應該順應新時代的要求,調整自身的經營理念。如圖2.5所示,本文根據前人對電子商務_究進行總結,歸納出以下幾點基本的新的經營理念。

2.5.1追求「持續創新」
當今社會的競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只有不斷開拓創新,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艱巨歷史任務。對一個企業來說,在信息化前所未有的發達的今天,如果不保持持續創新的動力,就會被殘酷的競爭所淘汰 。我們可以看到,喬布斯團隊對工業設計與技術的創新創造了蘋果在世界的奇跡,看到雷軍對營銷模式的創新創造了小米在中國的奇跡。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創新對於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來說,就如同汽油對於汽車,食物對於人類,丟掉了創新的企業就註定要停滯和死亡。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創新涵蓋企業體制創新、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營銷模式創新、和企業文化創新4個方面的內容。之所以說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倒逼了企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首先,電子商務的運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大量縮減,企業為了適應電子商務的特點,必然會通過改革自身的機構設置,以此減少人力物力的配置。此外,電子商務企業的運營靈活性較高,企業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勵制度才能迅速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創新力。
其次,電子商務的優勢究其根本是技術上的優勢,是科技進步帶動了商務活動的電子化。因此,作為電子商務企業,如果不在技術上開拓進取,創新技術成果讓客戶體驗更加極致,則永遠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薪露頭角。所以說電子商務時代在壓力的驅動下使得企業不得不持續進行技術創新。
再者,由於電子商務面對的客戶是處在全球市場的任何一個角落。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必須針對客戶進行系統分類,並對各類客戶提出創新性的營銷策略,以此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
最後,電子商務營銷模式的改變必然造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在管理模式上的變革。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的管理不再專注於體制的層層控制。由於其運營模式的快捷化與扁平化。層層控制的管理方式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運營效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管理者不得不創新管理模式建設。一個主要的趨勢就是從傳統體制來凝聚企業的戰鬥力變為通過一種自由平等、公平競爭的企業文化力量來聚集人才。
2.5.2牢記「速度取勝」
信息時代的速度是就是光的速度。人類之間的交流就是以這樣一種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進行著,電子商務的成功也正是利用了信息時代的速度。正是因為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都快速運行著,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抓住機遇,轉瞬就會被競爭奪取了客戶資源,從而失去了客戶的信任。速度取勝應該體現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產能是否能迅速跟上客戶的需求,長期合作的物流企業是否能迅速將產品進行配送,是否能及時迅速地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等等方面。只有在這些方面做到快速有效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取得客戶的信任。
2.5.3體現「顧客至上」
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理念對於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在電子商務時代,雖然網際網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市場的范圍,極大地做大了市場的蛋糕。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加強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的兩極分化,獲得消費者認同的企業將在市場份額的佔比中越來越大,反之沒有獲得認同的企業則越來越邊緣化 。一旦在某一領域通過創新獲得廣大的客戶資源,其他企業很難在後來競爭中取得後發優勢。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阿里巴巴集團推出互聯網金融產品「余額寶」獲得了廣大的客戶資源,後來者如「理財通」、「財付通」均難以與之競爭。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獲得了廣大用戶的好平,客戶量極速攀升,後來者如「來往」、「易信」、「米聊」等均難以與之匹敵。說到底,就是這些創新都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來開發設計的,正是領頭羊們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產品的開發,讓他們始終走在了同領域的前列,地位難以撼動。

⑤ 綜述電子商務下物流管理程序

1.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

1.1 電子商務與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商務的核心內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會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貨幣的支付,有關信息的獲取與應用,商品本身的轉交。即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後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詢價單、報價單、付款通知單、轉賬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購、銷之間進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權轉移的運動過程,具體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資金流主要是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帳等過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四個部分都與傳統情況有所不同。商流、資金流與信息流這三種流的處理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通信設備實現。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指物質實體的流動過程,具體指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種活動。對於少數商品和服務來說,可以直接通過網路傳輸的方式進行配送,如各種電子出版物、信息咨詢服務等。而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仍要經由物理方式傳輸。

1.2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

電子商務是一場商業領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國的發展的實際情況卻遠沒有預想中的那樣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滯後是一個重大的原因。

過去,人們對物流在電子商務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於物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應發生變化也認識不足,認為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仍然可以經由傳統的經銷渠道。但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物流能力的滯後對其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物流的重要性對電子商務活動的影響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電子商務與物流究竟是什麼關系,卻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對這個關系把握最宏觀的一個觀點是「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它有一定道理,但並不確切。這是基於以下兩點理由:

第一,電子商務最本質的成功是將商流處理信息化,信息處理電子化。電子商務簡而言之,就是在網上進行商品或服務的買賣。這種買賣,是商品或服務所有權的買賣,也就是商流。有的觀點認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說「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間並不只是支持與被支持的關系,像廢棄物回收與退貨就是兩個例子。對於物流與商流的關系,可能這樣說更好一點:物流與商流,即電子商務的本質內容,是相對應關系,換個說法,就是物流和電子商務是相對應的關系。

第二,網路經濟將商流、資金流信息化,將信息流電子化,把商務、廣告、訂貨、購買、支付、認證等實物和事務處理虛擬化、信息化,可以說是虛擬經濟。而物流是實體的位置轉移,說「實」是「虛」的組成部分,怎麼看也是不恰當的,而把這種關系說成是「虛實相應」可能更為合適。

這里補充一點,商流可以包括服務(此處的「服務」不包含物流服務)所有權的轉移,而服務的真實「交付」,即消費,並不是物流的內容,但這也是一種「虛實相應」關系,把服務消費與實物位移合並在一起,與電子商務稱「虛實相應」才真正恰當。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物流與電子商務的關系極為密切。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實現很重要,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也肯定極為巨大。物流在未來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理解這種關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發展,而電子商務恰恰提供了解決這種矛盾的手段;反過來,電子商務本身矛盾的解決,也需要物流來提供手段,新經濟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2.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

由於電子商務與物流間密切的關系,電子商務這場革命必然對物流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從物流業的地位到物流組織模式、再到物流各作業、功能環節,都將在電子商務的影響下發生巨大的變化。

2.1 電子商務對物流業的影響

1、物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

電子商務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務、廣告、訂貨、購買、支付、認證等實物和事務處理虛擬化、信息化,使它們變成脫離實體而能在計算機網路上處理的信息,又將信息處理電子化,強化了信息處理,弱化了實體處理。這必然導致產業大重組,原有的一些行業、企業將逐漸壓縮乃至消亡,將擴大和新增一些行業、企業。

產業重組的結果,可能實際上使得社會上的產業只剩下兩類行業,一類是實業,包括製造業和物流業;一類是信息業,包括服務、金融、信息處理業等。在實業中,物流企業會逐漸強化。

物流企業會越來越強化,是因為在電子商務環境里必須承擔更重要的任務:既要把虛擬商店的貨物送到用戶手中,而且還要從生產企業及時進貨入庫。物流公司既是生產企業的倉庫,又是用戶的實物供應者。物流企業成了代表所有生產企業及供應商對用戶的唯一最集中、最廣泛的實物供應者。物流業成為社會生產鏈條的領導者和協調者,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可見電子商務把物流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其提供了空前發展的機遇。

2、供應鏈管理的變化

(1)供應鏈短路化

在傳統的供應鏈渠道中,產品從生產企業流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多層分銷商,流程很長,由此造成了很多問題。現在電子商務縮短了生產廠家與最終用戶之間供應鏈上的距離,改變了傳統市場的結構。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站繞過傳統的經銷商與客戶直接溝通。雖然目前很多非生產企業的商業網站繼續充當了傳統經銷商的角色,但由於它們與生產企業和消費者都直接互連,只是一個虛擬的信息與組織中介,不需要設置多層實體分銷網路(包括人員與店鋪設施),也不需要存貨,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縮短了流通時間,使物流徑路短路化。

(2)供應鏈中貨物流動方向由「推動式」變成「拉動式」

傳統的供應鏈由於供銷之間的脫節,供應商難以得到及時而准確的銷售信息,因此只能對存貨管理採用計劃方法,存貨的流動是「推動式」的。它有幾個明顯的缺點:第一是缺乏靈活性,銷路好的商品,其存貨往往可得性差,銷路不好的就積壓;第二是運轉周期長,等等。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實現了一體化,供應商與零售商、消費者通過Internet連在了一起,通過POS、EOS等供應商可以及時且准確的掌握產品銷售信息與顧客信息。此時存貨管理採用反應方法,按所獲信息組織產品生產和對零售商供貨,存貨的流動變成「拉動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兩個缺點,並實現銷售方面的「零庫存」。

3、第三方物流成為物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鑒於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實踐中的成功發展,有人預言它將是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業方面最大的 變化。

第三方物流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得到極大發展,因為:

(1)跨區域物流。電子商務的跨時域性與跨區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動也具有跨區域或國際化特徵。電子商務按其交易對象可分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國的消費者在B國的網上商店用國際通用的信用卡購買了商品,若要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裡,對於小件商品(如圖書),可以通過郵購;對於大件商品,則是速遞公司完成交貨。目前,這些流通費用一般均由消費者承擔,對於零散用戶而言流通費用顯然過高。如在各國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戶所在國配送中心將貨物送到用戶手裡,可大大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國運輸是極為繁復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門到門的服務,則可大大簡化交易,減少貨物周轉環節,降低物流費用。

並且,網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業,不可能投資建設自己的全球配送網路,甚至全國配送網路都無法建成,所以他們對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

(2)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重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業的地位將大大提高,而未來物流企業的形式就是以現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為雛形,第三方物流將發展成為將來整個社會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第三方」。

2.2 電子商務對物流各作業環節的影響

1、采購

傳統的采購極其復雜。采購員要完成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檢驗產品、下訂單、接取發貨通知單和貨物發票等一系列復雜繁瑣的工作。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采購過程會變得簡單、順暢。

近年來,國際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專用網路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購過程中的勞務、印刷和郵寄費用。通常,公司可由此節約5—10%的采購成本。

網際網路與之相比可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與專用增值網相比,大公司能從網際網路的更低傳輸成本中獲得更多收益。網際網路也為中小型企業打開了一扇大門。通過網際網路采購,可以接觸到更大范圍的供應廠商,因而也就產生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又從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購成本。

2、配送

(1)配送業地位強化

配送在其發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銷手段的職能來發揮作用。據有的學者研究,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格局才是推行和發展配送的適宜環境。這說明在電子商務產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為了促銷。配送建築在這樣的層次上,地位並不高,發展也不太快。我國推行配送制的過程就不很順利,如試點城市之一的無錫市,物資配送的總金額,1992年和1993年分別達8億元和10億元,1995年則降至8億元,1996年不足8億元。

而在電子商務時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來提供,B2B的物流業務會逐漸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其供貨方式也是配送制。沒有配送,電子商務物流就無法實現,電子商務也就無法實現,電子商務的命運與配送業聯在了一起。同時,電子商務使製造業與零售業實現「零庫存」,實際上是把庫存轉移給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為整個社會的倉庫。由此可貝」配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實際上,對於電子商務交易方式本身來說,買方通過輕松點擊完成了購買,買方勢必要把貨物配送到家,否則買方選擇這種交易方式的意義何在呢?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2)配送中心成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匯集中心

原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事配送業務離不開「三流」,其中信息流最為重要。實際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運作的。暢通、准確、及時的信息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商流和物流的高質量與高效率。

2.3 電子商務對物流各功能環節的影響
1、物流網路的變化

下面將從兩個方面來探討電子商務對物流網路的影響,一個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關的物流網路,另一方面是實際的物流網路。

(1)物流網路信息化

物流的網路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當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網路資源的可用性及網路技術的普及為物流的網路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這里指的網路信息化主要指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第二是組織的網路,即Intranet。比如,台灣的電腦業在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點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採取外包的形式將一台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晶元外包給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去生產,然後通過全球的物流網路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晶元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這一過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網路支持,當然物流網路的基礎是信息、電腦網路。

(2)實體物流網路的變化

物流網路可劃分成線路和結點兩部分,其相互交織連結,就成了物流網路。我們知道物流結點設施的設置,將確定如何進行存貨、交付,還融合進運輸能力。電子商務會使物流網路產生那些變化呢?

首先,倉庫數目將減少,庫存集中化。配送與JIT的運用已使某些企業實現了零庫存生產,將來由於物流業會成為製造業的倉庫與用戶的實物供應者,工廠、商場等都會實現零庫存, 自然也不會再設倉庫了。配送中心的庫存將取代社會上千家萬戶的零散庫存。

其次,將來的物流結點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現在,倉庫的專業分工將其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以長期貯藏為主要功能的「保管倉庫」,另一類是以貨物的流轉為主要功能的「流通倉庫」。在未來的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以時間為基礎,貨物流轉更快,製造業都實現「零庫存」,倉庫又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所經營,這些都決定了「保管倉庫」進一步減少,而「流通倉庫」將發展為配送中心。

第三,綜合物流中心將與大型配送中心合而為一。物流中心被認為是各種不同運輸方式的貨站、貨場、倉庫、轉運站等演變和進化而成的一種物流結點,主要功能是銜接不同運輸方式。綜合物流中心一般設於大城市,數目極少,而且主要銜接鐵路與公路運輸。配送中心是集集貨、分貨、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結點。

物流結點的設置與運輸是有密切關系的。目前,歐洲一些國家的貨運己被劃為「一次運輸」和「二次運輸」。「一次運輸」是由中央倉庫到配送中心的運輸,「二次運輸」是從配送中心到用戶的末端運輸。這也是運輸的一個發展趨勢。

結合運輸來考慮,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都處於一次運輸與二次運輸的銜接點(物流中心銜接了不同運輸方式,也同時銜接了一次運輸與二次運輸),都具有強大的貨物集散功能,因此綜合物流中心與大型配送中心很可能 合而為一。

目前在實踐中,城市綜合物流中心的籌建已經開始,它是上述變化的一個具體體現。城市綜合物流中心將鐵路貨運站、鐵路編組站和公路貨運站、配送、倉儲、信息設施集約在一起,可以減少必須經過大規模編組站進行編組的鐵道運輸方式,實現各城市綜合物流中心之間的直達貨物列車運行,使「一次運輸」順暢化;又可以利用公路運輸實行貨物的集散、完成「二次運輸」;還可以實現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會化,並使庫存集中化。物流中心己成為城市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其選址應處於市區邊緣和交通樞紐結點。

2、運輸的變化

電子商務環境下,傳統運輸的原理並沒有改變,但運輸組織形式受其影響,卻有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

(1) 運輸分為一次運輸與二次運輸

物流網路由物流結點和運輸線路共同組成,結點決定著線路。傳統經濟模式下,各個倉庫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較低,這使得運輸也很分散,像鐵路這種運量較大較集中的運輸方式,為集中運量,不得不採取編組而非直達方式(只有煤炭等幾種大宗貨物才可以採用直達方式)。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庫存集中起來,而庫存集中必然導致運輸集中。隨著城市綜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貨站、鐵路貨站、鐵路編組站被集約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達到足夠大,可以實現大規模的城市之間的鐵路直達運輸,運輸也就被劃分成一次運輸與二次運輸。一次運輸是指綜合物流中心之間的運輸,二次運輸是指物流中心輻射范圍內的運輸。一次運輸主要應運用鐵路運輸,因為運輸費率低,直達方式又使速度大大提高了。二次運輸用來完成配送任務,它由當地運輸組織(即運輸組織人員、運輸范圍,服務對象都在當地區域范圍內)來完成。

(2)多式聯運大發展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多式聯運將得到大發展。這是由以下幾條原因所導致的:第一,電子商務技術,尤其是Extranet使企業聯盟更加容易實現。而運輸企業之間通過聯盟,可擴大多式聯運經營。

第二,多式聯運方式為托運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門到門的服務方式,因為電子商務的本質特徵之一就是簡化交易過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來電子商務環境下,多式聯運與其說是一種運輸方式,不如說是一種組織方式或服務方式。它很可能成為運輸所提供的首選服務方式。

3、信息的變化

物流信息在將來變得十分重要,將成為物流管理的依據。

(1)信息流由閉環變為開環

原來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業的運輸、保管、裝卸、包裝等功能環節為對象,以自身企業的物資流管理為中心,與外界信息交換很少,是一種閉環管理模式。

現在和未來的物流企業注重供應鏈管理,以顧客服務為中心。它通過加強企業間合作,把產品生產、采購、庫存、運輸配送、產品銷售等環節集成起來,將生產企業、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銷商(零售點)網路等經營過程的各方面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此時,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業內閉環流動,信息的快速流動、交換和共享成為信息管理的新特徵。

(2)信息諸模塊功能的變化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使得傳統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某些模塊的功能發生了變化。例如:

①采購。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采購的范圍擴大到全世界,可以利用網上產品目錄和供應商供貨清單生成需求和購貨需求文檔。

①運輸。運用GIS、GPS和RF等技術,運輸更加合理,路線更短,載貨更多,而且運輸由不可見變為可見。

②倉庫。條碼技術的使用可以決速、准確而可靠的採集信息,這極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庫存管理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④發貨。原先一個公司的各倉庫管理系統互不聯系,從而造成大量交叉運輸、脫銷及積壓。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各個倉庫管理系統實現了信息共享,發貨由公司中央倉庫統籌規劃,可以消除上述缺點。

發貨同時發送相關運輸文件,收貨人可以隨時查詢發貨情況。

⑤交易過程無紙化。

3.結束語

電子商務和物流作為現代流通的兩大手段,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前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傳統物流組織產生極大影響。本文對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虛實相應」的關系。然後本文從各個角度分析了電子商務對物流及其管理產生的影響,從物流業這方面得出了物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供應鏈短路化、第三方物流成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企業的主要形式等結論;從物流的兩個作業環節——采購與配送——的角度分析,采購將更方便、價格更低,配送的規模與地位將大大提高,並且成為商流、信息流與物流的匯集中心;從物流的各功能環節看,庫存集中化得到實現;庫存集中導致運輸集中,運輸被劃分為一次運輸與二次運輸,更為方便的「多式聯運服務」被廣泛提供;開環流動的信息成為物流作業的主要依據。

⑥ 求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論文 文獻綜述

電子商務的興起是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深刻的商業革命。在這場變革中,世界市場的重新建構,國際貿易方式的創新深化,對每一個國家都將產生深刻影響。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認真研究和探索電子商務發展規律及其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培育企業的創新機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使我國對外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意義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給全球工業化帶來了飛躍性發展,網路建設已給全球企業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巨大推動力,它使企業產品的各項信息24小時不間斷地向全球發布,使全球各個角落的人們通過INTERNET互聯網路均可及時准確地獲取信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目前世界各地,特別是歐美地區發達國家的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等紛紛建起的網站,並已進入了電子商務階段,使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迅速轉變為全球性網路化的電子商業經營模式。在我國,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也建起了網站,然而,這些網站大多是在網上發布一下產品信息、政府消息而已,而能在網上實現在線即時交易、在線支付、在線海關申報、貨物保險等的網站還為數甚少,距離網路化商業經營方式——「電子商務」這一更高水準的目標還相去甚遠。

電子商務作為行業最先進的經營模式,將為企業大大的節約金錢、時間和資源,並將對整個行業的商業運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據初步統計,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比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所能節省的資金大約是營業總額的5%~7%以上,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甚至能超過15%。

交易費用降低:電子商務免去了一切煩瑣的手續,所有的商務活動均在網上一氣呵成,諸如海關、商檢、外貿、外匯、工商、稅務、銀行、保險、貨運方式、費用、貨物保險、合同簽署等都能在網上完成,節省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和時間,為企業減少了大量的費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與國際接軌。電子商務正在掀起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新的革命。

二、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首先,國際貿易市場交易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市場」。電子商務通過網上「虛擬」的信息交換,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市場空間,突破了傳統市場必須以一定的地域存在為前提的條件,全球以信息網路為紐帶連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市場化的形成。信息流動帶來的資本、商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動,促進了全球「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在這種網路貿易的環境下各國間的經貿聯系與合作得以大大加強。

其次,國際貿易經營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公司」。現代信息通訊技術通過單個公司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擁有的核心技術,把眾多公司相互聯接為公司群體網路,完成一個公司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在資本關繫上不具有強制各個公司發生聯系的權力,而是由於承擔了一定的信息搜集處理和傳遞功能似乎具有某種實體性。跨國公司戰略聯盟便是這種「虛擬公司」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開放系統的動態網路組合尋找資源和聯盟,實現「虛擬經營」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競爭環境和消費需求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給跨國公司帶來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處。

再次,國際貿易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子商務提供的互動式網路運行機制,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種信息較為完備的市場環境,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貿易方式突破了傳統貿易以單向物流為主的運作格局,實現了「四流一體」,即以物流為依託,資金流為形式,信息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經營方式通過信息網路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式的商貿服務。

三、電子商務帶來網路貿易的優勢

網路貿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貿易將會大大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買賣雙方通過網路直接接觸,無需貿易中介的參與,減少了交易的中間環節;參與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較低的網路通信和管理費用就可存儲、交換和處理信息,節省了資金,降低了成本;由於Internet是全球性開放網路,有利於交易雙方獲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場上的搜尋成本,減少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在網上直接傳遞電子單證,既節約了紙單證的製作費用,又可縮短交單結匯時間,加快資金周轉,節省利息開支。

2.網路貿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現有網路技術實現了商業用戶間標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單、發票等)即時傳送和交換,買賣雙方足不出戶就可在網上直接辦理訂購、談判、簽約、報關、報檢、租船訂艙、繳稅、支付結算等各項外貿業務手續,大大縮短了交易時間,使整個交易非常快捷方便,從而帶動了金融、海關、運輸、保險等有關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

3.網路貿易有利於企業增強競

公司和廠商可以申請注冊域名,在Internet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網頁介紹產品、勞務和宣傳企業形象,有利於擴大企業知名度,開拓海外市場和提高國際競爭力。此外,網路貿易無時間、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條件影響小,可以進行「全天候交易」,把產品推向全球,增加貿易機會,同時又有助於及時、准確地掌握市場動態,密切同客戶的業務聯系,提高其市場競爭地位。

總之,全球化的結果形成了地球村,而電子商務的發展加速了地球村各個不同成員間之信息交流與溝通。國際貿易為電子商務之驅動力量之一,而電子商務則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個方便的交易與信息傳輸的平台。電子商務的興起是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深刻的商業革命。在這場變革中,世界市場的重新構造,國際貿易方式創新的深化,對每一個國家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認真研究和探索電子商務發展規律及其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培育企業的創新機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使我國對外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保持快速和健康的發展。

⑦ 2018電子商務文獻綜述選題

2017-2018年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參考對中國電子商務商業模式模仿性創新發展的研究
網路團購的商業與盈利模式研究
我國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研究
企業電子商務協同演化及其策略研究
我國電子商務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
美國電子商務對我國的啟示
外貿B2C平台的發展問題研究
網上消費者行為方式研究
家電B2C商業模式研究
用平衡計分法進行企業績效評價-以阿里巴巴為例
web2.0與大學生網路創業研究
我國家電專業連鎖企業體驗營銷研究
Facebook的商業模式和價值研究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實施中的對策
電子商務系統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機制分析:基於信息與知識的視角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探討與分析
網路交易實名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及實行對策
國內微博廣告研究
電子商務企業盈利模式分析
從網路售假肆虐探究C2C電子商務網站的信用管理
基於案例分析的email營銷研究
實名制對電子商務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基於南海青年網路社區Young地帶的分析
"C2C電子商務背景下物流配送的研究
"
Web2.0時代的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淺析國內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我國網上書店的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分析
珠三角基於電子商務的物流行為分析及策略研究
垂直搜索引擎的比較研究
博客策略在SEO中的應用研究
電子商務下的旅行社業務流程再造研究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研究
企業組織智力的構成及其測度研究
婚戀交友網站的盈利模式及發展探究
中國銀行業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研究
論微博營銷的商業價值
互聯網廣告盈利模式研究
廣州聯通客戶關系管理策略分析
網店實名制的利弊及對策意見
網上拍賣信譽管理
B2C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我國C2C模式下的電子商務監管研究
淺析我國傳統製造業電子商務「瓶頸」問題
電子商務企業的適應性分析
淺談網上拍賣網站的發展趨勢
移動互聯網的廣告模式
網路實名制的商業機遇與挑戰
有關電子商務創業方法的研究
傳統企業電子商務轉型的演變路徑研究
搜索引擎優化在網路營銷中的應用
影響我國中小型服裝企業實施電子商務因素的研究
論網路廣告的娛樂性
客戶體驗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電子商務中的信用問題研究
互聯網廣告與網路營銷的關系研究
中小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優勢和戰略
團購網站信用體系的研究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探究
我國網路團購商業模式研究及發展趨勢
B2C電子商務網站競爭力評價研究
校園電子商務的問題研究
微博團購營銷——團購與微博結合下的微利潤最大化
基於電子商務的珠三角民營企業轉型對策研究
我國農產品經濟的電子商務模式研究
淺析客戶體驗管理
網路事件營銷研究
網上拍賣信譽管理的研究
網路游戲的興起與現狀
論移動電子商務與企業的發展
微博營銷模式研究
網路著作權的保護研究
數字鴻溝——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引起的馬太效應
風險投資與我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關系效應分析
淺析基於社交媒體的關系鏈營銷
我國網路著作權侵權及保護
我國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互聯網廣告研究
淘寶B2C與凡客誠品B2C運營方式比較研究
淺析網路著作權問題
網路交易權益保障
蘋果手機市場銷售分析
雲計算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

⑧ 100分急求電子商務的應用模式論文~要正規格式~有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等等~

以下素材,希望對你寫論文有所幫助。

題目:Dell的網上電子商務應用模式分析

目錄:
Dell網站的特點
網站應用模式特點
商業模式分析
業務模式分析
贏利模式分析
「客戶——管理者」的用戶管理模式
數字化管理模式
供應鏈管理模式
競爭策略與環境
系統功能體系和商務流程

Dell網站的特點:
1、直銷型的企業網站

它是直銷型企業網站。

在發布企業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增加網上接受訂單和支付的功能,網站就具備了網上銷售的條件。網上直銷型企業網站的價值在於企業基於網站直接面向用戶提供產品銷售或服務,改變傳統的分銷渠道,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從而降低總成本,增強競爭力。通常適用於消費類產品或辦公用品等,網上直銷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一種方式,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也不一定適合所有類型的企業。

創立於1984年的戴爾計算機公司,首創了具有革命性的「直線訂購模式」,直線訂購模式使戴爾公司能夠提供最佳價值的技術方案,與大型跨國企業、政府部門、教育機構、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系,在美國,DELL已經成為占這些領域市場份額第一的個人計算機供應商。 戴爾在199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企業網站 www.dell.com,並在1996年加入了電子商務功能,現在該網站包括80個國家的站點,目前每季度有超過4000萬人瀏覽,通過網站的銷售額占公司總收益的40-50%。

在DELL公司中文網站(http://www.dell.com.cn )首頁上,可以看到一個非常簡潔的界面,除了公司介紹、技術支持和聯系信息之外,最醒目的就是針對中國市場四類不同用戶(家庭、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的產品目錄簡介和鏈接了,所有詳細的產品介紹和在線訂單處理程序都恰到好處安排在應該出現的地方。

當我們打開「小型企業」網頁,可以看到,主要內容是針對小型企業用戶的產品目錄和重點介紹,DELL公司網站和一般的網上購物網站有所不同,與產品不相關的內容很少,也沒有太復雜的網頁設計,基本是針對相關產品的促銷、訂購和幫助信息。針對其它類別用戶設計的網頁從表現形式上來看和「小型企業」基本類似, 從網站表面上看,像DELL這樣的網上直銷型網站內容並不復雜,真正復雜的是網站背後的高效管理模式。

2、依據的理論:

客戶關系管理CRM(特別是定製的個性化服務)和良好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3、依據的技術:

採用DELL自己的配有兩個333MHz PentiumII處理器的Microsoft Windows NT

Sever的PowerEdge 2300、4200及6300伺服器,同時搭配Microsoft的伺服器軟體。執行Microsoft IIS 4.0、Site Server 3.0 Commerce Edition和Microsoft SQL Server 7.0資料庫系統。還有基於Internet的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這個電子商務系統與DELL的企業咨詢系統良好的整合,並提供卓越的客戶技術支援及良好的成本控制。

網站應用模式特點:
Dell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集B2B、B2C和B2G為一體,即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和企業對政府。具有更強的綜合性。

這是屬於產品主導型的模式,以銷售實體產品和核心技術為主。

商業模式分析:
1、Dell的經營模式:

1984年,戴爾公司成立。該公司一改行業內製造商與分銷商緊密聯系的傳統,而進行了去掉分銷商的經營模式創新。

Dell的成功很好地證實了經營模式創新象產品、技術創新一樣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Dell進行了企業內部價值鏈各環節的創新和縱向創新,將企業中的部分職能活動外包出去,同時改變與分銷渠道的聯系方式,通過在分銷渠道上創新而成功的。

(1)了解顧客需求的變化:顧客需求的變化是經營模式創新最基本的驅動力量。在80年代中期,消費者對計算機的熟練程度大大提高,一些以前由供應商支持的服務不再是必須的了。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所做的就是發現這種變化,然後去掉多餘的服務——於是計算機「直銷」模式產生了。

(2)結合技術上的突破:一些技術突破能被應用到經營模式的創新上來,從而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3)加深對資源特性的認識:資源之間的組合方式並不是唯一的。

(4)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導致經營模式的變革。

2、Dell的核心能力:

Dell的核心能力在於其直銷模式以及核心的IT技術,但更重要的是整個公司運營管理體系的規范。從供應鏈管理到數字化化管理和營銷管理,都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Dell的業務模式:
Dell屬於產品生產型企業,作為此種企業,它實現了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產品的價值增值並建立起了高效、一體化的產品生產和供應鏈系統。Dell在CRM方面做的很好,及時與客戶溝通聯系,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和客戶的意願,產品生產以客戶為導向。

Dell採用按訂單生產和直銷的業務模式,因此能夠保持一個較低的成本結構,並利用這種優勢不斷挑起新的價格戰和贏得市場份額。

贏利模式分析:
Dell設計、製造和提供創新的、按需配置系統為客戶提供出色的產品價值。個性化的服務是Dell贏利的一個亮點。

首先,DELL實現了企業E化,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其次,由電子商務替代企業基本活動中的傳統商務環節,如將產品分發給零售商,這樣節省了時間成本和運輸倉儲成本,產生了收益遞增利潤。此外,由電子商務替代企業輔助活動中的人工操作,使得管理成本降低。最後,第三方物流替代企業基本活動中的進貨、發貨和倉儲等實體活動,使經營成本也實現了降低。DELL直接與客戶接觸,省去了交易服務的中介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客戶——管理者」的用戶管理模式:
一般以B2B和B2C應用模式為主的電子商務網站的用戶管理模式都是「客戶——管理者」的用戶管理模式,以DELL為例。網站的登陸者設定為可能的「客戶」,他們只准備在線跟客人進行交易。

Dell的網站有統一的顧客登陸頁,所有想交易的顧客必須經過注冊、登陸再交易的流程。所有顧客都享有平等、自由的權利。在交易過程當中,顧客進行選擇商品放入購物籃、校驗、選擇結帳方式和發貨方式、填寫注冊信息等。所有顧客的訂單填寫方式都是一樣的。

而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所有信息的處理工作。

數字化管理模式:
數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DM)是指利用計算機、通信、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量化管理對象與管理行為,實現計劃、組織、協調、服務、創新等職能的管理活動和管理方法的總稱。

數字化管理有兩層基本涵義:一是企業管理活動的實現是基於網路的,即企業的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和財富可數字化;二是運用量化管理技術來解決企業的管理問題,即管理的可計算性。

戴爾的管理模式,就是成功運用了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如它們直接面對每一個客戶按訂單生產的營銷形式,運作成本低、反應速度快的效果都是典型的數字化管理。

定量化。定量化表現在數字化管理是通過應用模型化和定量化的技術來解決問題。
智能化。
集成性。將各種管理方法的好的方面、精華部分集中起來組合在一起,融合創造性的思維等智力因素在其中,以實現管理系統的功能集成和技術集成。
動態開發性。動態性是指要求管理者在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要隨著內外部的情況變化而不斷補充和修改數字化的信息輸入,從而求出新的數字化的最優信息輸出。
系統性。系統性指數字化管理根據系統觀點來研究各種功能的關系。
DELL具有強大的Internet(網際網路)技術、Intranet (企業內部網)技術、Extranet(企業外部網)技術、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通信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作為數字化管理的外部支撐條件,它們為管理信息的識別、獲取、傳輸和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供應鏈管理模式:
戴爾公司以「直接經營」模式著稱,其高效運作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使它在全球IT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逆市而上。

戴爾公司在全球的業務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戴爾獨特的直接經營模式和高效供應鏈,直接經營模式使戴爾與供應商、客戶之間構築了一個稱之為「虛擬整合」的平台,保證了供應鏈的無縫集成。事實上, 戴爾的供應鏈系統早已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廠家」與「供應商」之間的供需配給。在戴爾的業務平台中,客戶變成了供應鏈的核心。直接經營模式可以讓戴爾從市場得到第一手的客戶反饋和需求,生產等其他業務部門便可以及時將這些客戶信息傳達到戴爾原材料供應商和合作夥伴那裡。這種在供應鏈系統中將客戶視為核心的「超常規」運作,使得戴爾能做到到4天的庫存周期,而競爭對手大都還徘徊在30-40天。這樣,以IT行業零部件產品每周平均貶值1%計算,戴爾產品的競爭力顯而易見。在不斷完善供應鏈系統的過程中,戴爾公司還敏銳捕捉到互聯網對供應鏈和物流帶來的巨大變革,不失時機地建立了包括信息搜集、原材料采購、生產、客戶支持及客戶關系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環節在內的網上電子商務平台。

在valuechain.dell.com 網站上,戴爾公司和供應商共享包括產品質量和庫存清單在內的一整套信息。與此同時,戴爾公司還利用互聯網與全球超過113,000個商業和機構客戶直接開展業務,通過戴爾公司先進的www.dell.com網站,用戶可以隨時對戴爾公司的全系列產品進行評比、配置、並獲知相應的報價。用戶也可以在線訂購,並且隨時監測產品製造及送貨過程。戴爾公司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成功實踐使「直接經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極大增強了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優勢。

競爭策略與環境:
市場基礎和市場結構:

在巨大的IT市場當中,IBM、HP和Apple等知名的強大企業占據了計算機硬體市場相當大的份額,同時這些企業也在其他領域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比如:HP的列印機、IBM的電子商務服務、Apple的MP3播放器以及獨有的MAC系統軟體。Dell想要在這巨人林立的IT市場站穩腳是相當困難的,但是Dell卻真正做到了。

Dell模式去掉了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消費者,它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之與競爭者相比具有成本優勢,而能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產品;另一方面,與消費者的緊密接觸又使它能及時獲得信息來對產品予以調整,從而又具有了差異化優勢,這兩者結合的最終效用是有效地彌補了Dell公司規模、技術和資金上的劣勢,而使它在隨後的十幾年中,公司業務扶搖直上。迄今為上,在美國PC機市場上,Dell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了IBM和康柏,並於1998年,在全美最受贊譽的公司中排名第4。

同時Dell也進入了列印機、企業伺服器、MP3播放器等新領域。

市場定位

Dell面對企業、政府和個人消費者進行個性化的直銷服務,能夠對消費者的要求進行定製化服務。由於省卻了中間環節,所以價格更具競爭優勢,同時也能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

系統功能體系和商務流程:
網上直銷型企業電子商務系統:

網上直銷型企業間電子商務的主要特點是利用Internet代替傳統的中間商,如零售商和批發商。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反應速度,也可以減少企業的營銷費用,特別是營銷渠道費用,以更低廉的價格為客戶提供更滿意的服務。因此,企業一旦建立網上直銷渠道模式,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利用網上直銷渠道,企業可以直接與客戶建立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方式,突破經由傳統中間商分銷時所受到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企業服務的客戶可以跨越時空,從而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

網上支付功能。企業可以藉助第三方提供的網上支付平台,來建立企業的支付系統,如採用銀行提供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實現。

配送功能。由於網上直銷服務的客戶可以超越時空,因此僅僅依賴傳統的企業內部固有的配送系統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一些專業化的全球性的物流公司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如Dell公司的配送服務是通過聯邦快遞公司進行的,他們之間通過網路實現配送信息的同步,當Dell公司有定單需要配送服務時,該定單同時送達聯邦快遞公司,由聯邦快遞公司根據定單需要從生產地直接送到企業的顧客。

網上定貨功能。企業提供網上定貨功能時,要根據企業產品特性和企業生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企業將已經生產出的產品在網上進行展示,允許客戶隨時隨量進行訂購,這只要求企業的生產系統的生產能力比較充足即可;第二階段是企業不但展示已經設計生產的產品,還允許顧客對產品某些配置和某些功能進行調整,以滿足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企業的生產系統必須是標准化的和柔性化的;第三階段就是允許客戶提出需求,在企業設計系統引導下,客戶自己設計出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這要求企業的內部系統必須高度柔性化和智能化。目前,最多的方式是第一階段的模式,少數企業如Dell公司實現了第二階段,至於要達到第三階段還需要很多智能化技術進行配合。

企業內部的柔性生產、後勤系統的配套。Dell可以直接與客戶進行面對面接觸,能根據客戶直接提出的要求生產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因此企業內部的生產系統和後勤系統必須與客戶需求同步。Dell做到了與市場同步的生產系統柔性化,即根據定單進行生產;同時企業的後勤系統也緊密配合柔性化生產過程中的原料需求和人員配備需求。

良好的售後服務。Dell公司在網上為客戶提供產品同時,允許客戶實時查詢定單處理情況,從網上獲取技術支持和升級軟體。當然,網上不可提供所有的售後服務,但可以提高企業整體售後服務水平。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理論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凸點 電影 瀏覽:89
金燕電影有多少部 瀏覽:591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相關問題 瀏覽:333
毒液1叫什麼名字 瀏覽:785
何佩瑜雨天換輪胎電影名 瀏覽:310
企業形象大使海選策劃方案 瀏覽:270
法國啄木鳥作品排行 瀏覽:218
魔幻喜劇英文 瀏覽:194
培訓機構疫情防控方案及應急預案 瀏覽:360
性電影日韓 瀏覽:842
韓國電影禁男主帥 瀏覽:178
有個電影叫什麼一點半 瀏覽:261
奧迪a8l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6
小學教師教科研能力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767
投資電影最少需要多少錢 瀏覽:477
市場營銷理論與營銷實務的關系 瀏覽:197
怎麼把網路營銷做好 瀏覽:394
熟市場營銷專業崗位 瀏覽:165
日本左右格式的3d電影資源下載 瀏覽:483
利通電子商務ceo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