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2013全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2013全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發布時間:2024-06-27 01:02:59

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

目前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可謂是全球電子商務領先者,主要以阿里、京東平台為主的幾大體系,也還很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例如退換貨、售後服務、假貨(實物照片不真實)等等問題需要改進.另外中國電子商務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電子商務未來有十大趨勢,關鍵詞分別是:移動化,平台化,三四五線城市,物聯網,社交購物,O2O,雲服務,大數據,精準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以及互聯網金融.

電子商務最近一年面臨巨大拐點:1.以馬雲主導的淘寶系,以及京東這些以產品為主要形式的實物型電商;2.以馬化騰為主導的騰訊系,以及美團等,這些以服務為主要形式的服務型電商.

第一個趨勢,移動購物.大家知道去年年底時候,手機用戶已經達到了五億,而PC用戶是5.9億,而手機的滲透率增速是遠大於PC的滲透率的.也就是說在2017年,手機用戶將超過PC用戶,也就是說電子商務將來的主戰場不是在PC,而是在移動設備上.而移動用戶有很多的特點,首先購買的頻次更高、更零碎,購買的高峰不是在白天,是在晚上和周末、節假日.而移動購物將會革PC電子商務的命,我們要做好准備,我們要迎接這場新的革命.而做好移動購物,不能簡簡單單的把PC電子商務搬到移動上面,而要充分的利用這種移動設備的特徵,比如說它的掃描特徵、圖象、語音識別特徵、感應特徵、地理化、GPS的特徵,這些功能可以真正的把移動帶到千家萬戶.

第二個趨勢,平台化.大家可以看到大的電商都開始有自己的平台,其實這個道理很清楚,就是因為這是最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自己的商品和服務最大效益化的一個過程,因為有平台,可以利用全社會的資源彌補自己商品的豐富度,增加自己商品的豐富度,增加自己的服務和地理覆蓋.

第三個趨勢,電子商務將向三四五線城市滲透.一方面來源於移動設備繼續的滲透,很多三四五線城市接觸互聯網是靠手機、Pad來上網的,而且這些城市首先經濟收入提高,再加上本地的購物不便,加上商品可獲得性很差,加上零售比先進國家落後.

隨著一二線城市網購滲透率接近飽和,電商城鎮化布局將成為電商企業們發展的重點,三四線城市、鄉鎮等地區將成為電商"渠道下沉"的主戰場,同時電商在三四線欠發達地區可以更大的發揮其優勢,縮小三四線城市、鄉鎮與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差別.阿里在發展菜鳥物流,不斷輻射三四線城市;京東IPO申請的融資金額大約為15億美元到19億美元之間,但是京東在招股書中表示,將要有10到12億美元用於電商基礎設施的建設,似乎兩大巨頭都將重點放在了三四線城市.事實上,誰先搶佔了三四線城市,誰將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大的優勢.

第四個趨勢,我認為是物聯網.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些可穿戴設備和RFID的發展,將來的晶元可以植入在皮膚裡面,可以植入在衣服裡面,可以在任何的物品裡面,任何物品狀態的變化可以引起其他相關物品的狀態變化.你可以想像,如果你放一個牛奶放進你的冰箱,進冰箱的時候自動掃描,自動的知道這個保質期,知道什麼時候放進去,知道你的用量,當你要完的時候,馬上可以自動下訂單,這個訂單作為商家接到訂單馬上給你送貨,剛好下訂單可能又會觸發電子商務,從供應商那裡下訂單,而那個訂單觸發生產,也就是說所有的零售、物流和最後的生產可以全部結合起來.

第五個趨勢,我認為是社交購物.希望聽到親人、朋友、意見領袖的意見,作為參考,我們推薦.社交購物可以讓大家在社交網路上面更加精準的去為顧客營銷,更個性化的為顧客服務.

第六個趨勢,O2O.很有意思,線上線下相結合,那有三個功能,第一是集貨的區域,由那個地方集散到顧客手中;第二那個地方是顧客取貨的點;第三個那個地方是營銷的點,展示我們的商品,為社區的居民進行團購,幫助他們上網,幫助他們使用手機購物,起了三個作用.但很感嘆的是什麼呢?傳統零售在往線上走,電子商務往線下走,最後一定是O2O的融合,為顧客提供多渠道、更大的便利.

第七個趨勢,雲服務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大量的電子商務的企業發展了很多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物流的能力、營銷的能力、系統的能力、各種各樣為商家為供應商為合作夥伴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能力,這些能力希望最大效率的發揮作用.比如說我們推出一個SBY,這裡面有營銷服務、數據服務、平台服務、物流服務.剛剛又推出了金融服務,還會有更多的服務.也就是說我們把自己研發出來的,為電子商務本身提供的能力,提供給全社會.

第八個趨勢,大數據的應用.大家知道實際上從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逐漸作為一個升級.低級的,盈利是靠商品的差價.下一個能力是為供應商商品做營銷,而做到返點,營銷所帶來的盈利.下一個盈利方面是靠平台,有了流量、顧客,希望收取平台使用費和傭金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下一個能力是金融能力,也就是說為我們的供應商、商家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得到的能力.下一個能力是數據,也就是我們有大量電子商務顧客行為數據,利用這個數據充分產生它的價值,這個能力也是為電子商務盈利的最高層次.而數據,我們知道也是一個逐漸升級的過程,原始的數據是零散的,價值非常小,而這些數據經過過濾、分析而成為了信息,而在信息的基礎之上建立模型,來支持決策,成了我們的知識,而這些知識能夠做預測,能夠舉一反三,能夠悟出道理,成了我們的智慧.所以在整個升級,數據升級,和我們數據價值的升級,我們從中就充分的體現這個大數據的價值.

❷ 電子商務與國際經濟貿易探究

電子商務與國際經濟貿易探究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實施,能為企業進軍國際社會提供諸多的優勢,增強企業在國際社會中的知名度,能大大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利於國際貿易額度的全面提升。 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電子商務與國際經濟貿易探究,希望能提供幫助。

摘要: 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形式,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電子商務是一種給予互聯網的一種經濟運用模式,藉助計算機與互聯網平台來發展經濟,其經濟發展形式眾多,以B2B、B2C、C2C三種為主。電子商務發展引領潮流,是經濟的一次蛻變,對國際經濟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此,本文就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及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貿易;影響

如今,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國際間的貿易往來也變得更為頻繁,國際貿易額度在逐漸增長。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其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轉變了傳統的國際貿易發展形式,藉助電子商務即可實現選擇目標產品、協商、下單、付款等工作,為國際貿易的開展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實現了國際貿易的電子化,也能促進國際交流,利於國家打開國際市場,進而刺激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

一、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一)實現貿易開展的電子化

電子商務的出現,對於國際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可透過電子平台實現貿易夥伴的有效尋找,物色更為適合的合作夥伴是每個企業發展最為關注的話題。傳統的國際貿易發展方式,若想尋求優質的夥伴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電子商務解決了這項問題,可在短暫的時間內即可實現人力、物力的有效投入,不會受到空間與時間上的控制。國內的企業可以構建自己的專屬網站,將企業的相關產品上傳至網路之中,通過電子平台實現對企業的宣傳與推廣,能讓全球看到,能夠吸引相應的客戶前來,利於合作的開展。

此外,貿易雙方就貿易問題的洽談、協商等都是通過電子溝通的方式,當然,支付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針對游有形與無形商品的交易都遵循電子商務的運行標准,實現國際貿易的電子交易。

(二)利於拓寬企業的國際貿易市場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12.3萬億元,增長21.3%,其中網路購物增長48.7%,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滲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 [1]。電子商務是一種主流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其能讓企業將原有的貿易壁壘打破,擴大國際貿易的范圍,增強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實施,能為企業進軍國際社會提供諸多的優勢,增強企業在國際社會中的知名度,能大大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利於國際貿易額度的全面提升。

(三)實現國際貿易主體的多元化

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互聯網與計算機平台之上的,是在網路環境中設定多個虛擬的企業[2],以充分發揮個體外貿企業無法完成的任務與業務,電子商務環境中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且部分中小型企業的外貿水平也在逐漸提升,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開展國際貿易,其不會受到企業規模大小的影響,都能實現貿易的有效運行。

二、電子商務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策略

(一)積極培養電子商務人才

在電子商務背景下,國際經濟已經呈現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態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3]。若想將電子商務更好的應用到國際經濟貿易之中,其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需要人才去執行,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成為當前我國的重要目標。因此,外貿企業應與高校進行合作,開展人才的“訂單式”培養,將電子商務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企業與高校簽訂人才訂單,能加強高校的重視程度,利於電商人才的培養。

此外,電商人才的應用,應充分結合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形式,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進行人才崗位的安排,在上崗前應接受嚴格的評估、測試和培訓,專業人員不僅僅要具備電商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巧與國際貿易知識,利於電商平台的維護與國際貿易的開展,是實現電子商務有效利用、國際貿易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優化電子商務的法律制度

為了保護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環境中的安全應用,應加強相關的法律建設,如稅收問題、電子商務信息不對稱現象、電子商務欺詐等現象,都應在法律條文中進行明確的列舉,應及時總結以往電子商務中可能出現的威脅與風險,將其寫入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文件之中。同時,由於開展國家貿易,涉及到一定的稅收問題,應根據兩國的稅收制度進行有效的'協商,並嚴格對國際貿易市場進行合理的規范。

(三)積極發展國際門戶網站

通過對現代外貿企業運行情況的分析,了解到外貿工作的開展都是藉助相應的外貿網站進行產品信息的有效推廣,通過相關的網站平台上傳產品的圖片、描述、關鍵詞等,能實現對產品更為具體、直接的展現,並未客戶提供相應的價格參考區間,一般情況下,國內的外貿網站是漢英兩種語言模式,利於為外國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

同時,企業應藉助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諸多優勢,充分發揮其高度的互動性營銷模式,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主張為客戶提供主動服務,進行相關信息的推送,以擴大影響力,進而拓寬國際門戶,利於實現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同時,外貿企業應將網上調研、網上溝通與客戶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統籌企業資源,為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實施提供條件[4]。

(四)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

電子商務經濟的開展,尤其是國際貿易額度的不斷提升,其對信息技術與網路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對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要求很高。

電子商務過程中會涉及到國際貿易的交易與支付問題,若系統安全維護與保護不當,會導致信息化系統出現漏洞,交易的安全性受限,國際貿易的相關數據、信息面臨被窺探的威脅。針對當前問題,應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強調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對國際電子商務經濟的運行系統進行不斷的升級與加密處理,保證國際貿易的機密性,維持相對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已經成為21世紀話題的引領者,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寬,應用價值也在不斷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也更為深遠。為了將電子商務更好的融入到國際貿易發展之中,應注重電子商務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優化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制度,積極發展國際門戶網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拓寬平台,讓中國經濟走向國際,促進我國經濟的全面提升,進而擴大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喬陽,沈孟,劉傑,楊光,岳強.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分析[J].對外經貿,2012,03:39-41.

[2]劉暢.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與對策[J].企業導報,2015,06:46-47.

[3]秦斯睿.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商,2015,04:82.

[4]候斌.淺談電子商務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及建議[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1:460-461.

;

❸ 跨境電商的主要市場有哪些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3.1萬億元,增長率為31.3%,其中B2C佔比6.10%。2015年5月7日,自華南城電子商務產業園跨境電商企業入駐產業園後,主要的精力放在業務的開發上輕裝上陣。根據財政部網站最新掛出的通知,從2016年4月8日開始,中國將執行新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並調整行郵稅政策。 2017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零售進出口總額達到902.4億元,同比增長80.6%。 2018年10月1日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日前聯合發文明確,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電商出口企業實行免稅新規網路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媒介體,具有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徵。依附於網路發生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因此具有了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性。電子商務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其一個重要特點在於電子商務是一種無邊界交易,喪失了傳統交易所具有的地理因素。互聯網用戶不需要考慮跨越國界就可以把產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提交到市場。網路的全球性特徵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共享,消極影響是用戶必須面臨因文化、政治和法律的不同而產生的風險。任何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手段,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讓信息進入網路,相互聯系進行交易。美國財政部在其財政報告中指出,對基於全球化的網路建立起來的電子商務活動進行課稅是困難重重的,因為:電子商務是基於虛擬的電腦空間展開的,喪失了傳統交易方式下的地理因素;電子商務中的製造商容易隱匿其住所而消費者對製造商的住所是漠不關心的。比如,一家很小的愛爾蘭在線公司,通過一個可供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點擊觀看的網頁,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銷售其產品和服務,只要消費者接入了互聯網。很難界定這一交易究竟是在哪個國家內發生的。

這種遠程交易的發展,給稅收當局製造了許多困難。稅收權力只能嚴格的在一國范圍內實施,網路的這種特性為稅務機關對超越一國的在線交易行使稅收管轄權帶來了困難。而且互聯網有時扮演了代理中介的角色。在傳統交易模式下往往需要一個有形的銷售網點的存在,例如,通過書店將書賣給讀者,而在線書店可以代替書店這個銷售網點直接完成整個交易。而問題是,稅務當局往往要依靠這些銷售網點獲取稅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代扣代繳所得稅等。沒有這些銷售網點的存在稅收權力的行使也會發生困難。

無形性
無形性(Intangible)

網路的發展使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傳輸盛行。而數字化傳輸是通過不同類型的媒介,例如數據、聲音和圖像在全球化網路環境中集中而進行的,這些媒介在網路中是以計算機數據代碼的形式出現的,因而是無形的。以一個e-mail信息的傳輸為例,這一信息首先要被伺服器分解為數以百萬計的數據包,然後按照TCP/IP 協議通過不同的網路路徑傳輸到一個目的地伺服器並重新組織轉發給接收人,整個過程都是在網路中瞬間完成的。電子商務是數字化傳輸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無形性的特性使得稅務機關很難控制和檢查銷售商的交易活動,稅務機關面對的交易記錄都是體現為數據代碼的形式,使得稅務核查員無法准確地計算銷售所得和利潤所得,從而給稅收帶來困難。

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基於數字傳輸活動的特性也必然具有無形性,傳統交易以實物交易為主,而在電子商務中,無形產品卻可以替代實物成為交易的對象。以書籍為例,傳統的紙質書籍,其排版、印刷、銷售和購買被看作是產品的生產、銷售。然而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消費者只要購買網上的數據權便可以使用書中的知識和信息。而如何界定該交易的性質、如何監督、如何征稅等一系列的問題卻給稅務和法律部門帶來了新的課題。

❹ 跨境電商是什麼

跨境電子商務是基於網路發展起來的,網路空間相對於物理空間來說是一個新空間,是一個由網址和密碼組成的虛擬但客觀存在的世界。網路空間獨特的價值標准和行為模式深刻地影響著跨境電子商務,使其不同於傳統的交易方式而呈現出自己的特點。
跨國電子商務具有如下特徵(基於網路空間的分析):
(一)全球性(Global Forum)
網路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媒介體,具有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徵。依附於網路發生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因此具有了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性。電子商務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其一個重要特點在於電子商務是一種無邊界交易,喪失了傳統交易所具有的地理因素。互聯網用戶不需要考慮跨越國界就可以把產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提交到市場。網路的全球性特徵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共享,消極影響是用戶必須面臨因文化、政治和法律的不同而產生的風險。任何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手段,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讓信息進入網路,相互聯系進行交易。美國財政部在其財政報告中指出,對基於全球化的網路建立起來的電子商務活動進行課稅是困難重重的,因為:電子商務是基於虛擬的電腦空間展開的,喪失了傳統交易方式下的地理因素;電子商務中的製造商容易隱匿其住所而消費者對製造商的住所是漠不關心的。比如,一家很小的愛爾蘭在線公司,通過一個可供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點擊觀看的網頁,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銷售其產品和服務,只要消費者接入了互聯網。很難界定這一交易究竟是在哪個國家內發生的。
這種遠程交易的發展,給稅收當局製造了許多困難。稅收權力只能嚴格的在一國范圍內實施,網路的這種特性為稅務機關對超越一國的在線交易行使稅收管轄權帶來了困難。而且互聯網有時扮演了代理中介的角色。在傳統交易模式下往往需要一個有形的銷售網點的存在,例如,通過書店將書賣給讀者,而在線書店可以代替書店這個銷售網點直接完成整個交易。而問題是,稅務當局往往要依靠這些銷售網點獲取稅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代扣代繳所得稅等。沒有這些銷售網點的存在稅收權力的行使也會發生困難。
(二)無形性(Intangible)
網路的發展使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傳輸盛行。而數字化傳輸是通過不同類型的媒介,例如數據、聲音和圖像在全球化網路環境中集中而進行的,這些媒介在網路中是以計算機數據代碼的形式出現的,因而是無形的。以一個e-mail 信息的傳輸為例,這一信息首先要被伺服器分解為數以百萬計的數據包,然後按照TCP/IP 協議通過不同的網路路徑傳輸到一個目的地伺服器並重新組織轉發給接收人,整個過程都是在網路中瞬間完成的。電子商務是數字化傳輸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無形性的特性使得稅務機關很難控制和檢查銷售商的交易活動,稅務機關面對的交易記錄都是體現為數據代碼的形式,使得稅務核查員無法准確地計算銷售所得和利潤所得,從而給稅收帶來困難。
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基於數字傳輸活動的特性也必然具有無形性,傳統交易以實物交易為主,而在電子商務中,無形產品卻可以替代實物成為交易的對象。以書籍為例,傳統的紙質書籍,其排版、印刷、銷售和購買被看作是產品的生產、銷售。然而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消費者只要購買網上的數據權便可以使用書中的知識和信息。而如何界定該交易的性質、如何監督、如何征稅等一系列的問題卻給稅務和法律部門帶來了新的課題。
(三)匿名性(Anonymous)
由於跨境電子商務的非中心化和全球性的特性,因此很難識別電子商務用戶的身份和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在線交易的消費者往往不顯示自己的真實身份和自己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是這絲毫不影響交易的進行,網路的匿名性也允許消費者這樣做。在虛擬社會里,隱匿身份的便利迅即導致自由與責任的不對稱。人們在這里可以享受最大的自由,卻只承擔最小的責任,甚至乾脆逃避責任。這顯然給稅務機關製造了麻煩,稅務機關無法查明應當納稅的在線交易人的身份和地理位置,也就無法獲知納稅人的交易情況和應納稅額,更不要說去審計核實。該部分交易和納稅人在稅務機關的視野中隱身了,這對稅務機關是致命的。以eBay為例,eBay是美國的一家網上拍賣公司,允許個人和商家拍賣任何物品,到目前為止eBay 已經擁有1.5 億用戶,每天拍賣數以萬計的物品,總計營業額超過800 億美元。
電子商務交易的匿名性導致了逃避稅現象的惡化,網路的發展,降低了避稅成本,使電子商務避稅更輕松易行。電子商務交易的匿名性使得應納稅人利用避稅地聯機金融機構規避稅收監管成為可能。電子貨幣的廣泛使用,以及國際互聯網所提供的某些避稅地聯機銀行對客戶的「完全稅收保護」,使納稅人可將其源於世界各國的投資所得直接匯入避稅地聯機銀行,規避了應納所得稅。美國國內收入服務處(IRS)在其規模最大的一次審計調查中發現大量的居民納稅人通過離岸避稅地的金融機構隱藏了大量的應稅收入。而美國政府估計大約三萬億美元的資金因受避稅地聯機銀行的「完全稅收保護」而被藏匿在避稅地。
(四)即時性(Instantaneously)
對於網路而言,傳輸的速度和地理距離無關。傳統交易模式,信息交流方式如信函、電報、傳真等,在信息的發送與接收間,存在著長短不同的時間差。而電子商務中的信息交流,無論實際時空距離遠近,一方發送信息與另一方接收信息幾乎是同時的,就如同生活中面對面交談。某些數字化產品(如音像製品、軟體等)的交易,還可以即時清結,訂貨、付款、交貨都可以在瞬間完成。
電子商務交易的即時性提高了人們交往和交易的效率,免去了傳統交易中的中介環節,但也隱藏了法律危機。在稅收領域表現為:電子商務交易的即時性往往會導致交易活動的隨意性,電子商務主體的交易活動可能隨時開始、隨時終止、隨時變動,這就使得稅務機關難以掌握交易雙方的具體交易情況,不僅使得稅收的源泉扣繳的控管手段失靈,而且客觀上促成了納稅人不遵從稅法的隨意性,加之稅收領域現代化征管技術的嚴重滯後作用,都使依法治稅變得蒼白無力。
(五)無紙化(Paperless)
電子商務主要採取無紙化操作的方式,這是以電子商務形式進行交易的主要特徵。在電子商務中,電子計算機通訊記錄取代了一系列的紙面交易文件。用戶發送或接收電子信息。由於電子信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和傳送,整個信息發送和接收過程實現了無紙化。無紙化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使信息傳遞擺脫了紙張的限制,但由於傳統法律的許多規范是以規范「有紙交易」為出發點的,因此,無紙化帶來了一定程度上法律的混亂。
電子商務以數字合同、數字時間截取了傳統貿易中的書面合同、結算票據,削弱了稅務當局獲取跨國納稅人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的能力,且電子商務所採用的其他保密措施也將增加稅務機關掌握納稅人財務信息的難度。在某些交易無據可查的情形下,跨國納稅人的申報額將會大大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和所征稅款都將少於實際所達到的數量,從而引起征稅國國際稅收流失。例如,世界各國普遍開征的傳統稅種之一的印花稅,其課稅對象是交易各方提供的書面憑證,課稅環節為各種法律合同、憑證的書立或做成,而在網路交易無紙化的情況下,物質形態的合同、憑證形式已不復存在,因而印花稅的合同、憑證貼花(即完成印花稅的繳納行為)便無從下手。
(六)快速演進(Rapidly Evolving)
互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現階段它尚處在幼年時期網路設施和相應的軟體協議的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稅法制定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是網路,象其他的新生兒一樣,必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無法預知的方式不斷演進。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活動也處在瞬息萬變的過程中,短短的幾十年中電子交易經歷了從EDI到電子商務零售業的興起的過程,而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更是花樣出新,不斷的改變著人類的生活。
而一般情況下,各國為維護社會的穩定,都會注意保持法律的持續性與穩定性,稅收法律也不例外。這就會引起網路的超速發展與稅收法律規范相對滯後的矛盾。如何將分秒都處在發展與變化中的網路交易納入稅法的規范,是稅收領域的一個難題。網路的發展不斷給稅務機關帶來新的挑戰,稅務政策的制定者和稅法立法機關應當密切注意網路的發展,在制定稅務政策和稅法規范時充分考慮這一因素。
跨國電子商務具有不同於傳統貿易方式的諸多特點,而傳統的稅法制度卻是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下產生的,必然會在電子商務貿易中漏洞百出。網路深刻的影響著人類社會,也給稅收法律規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 [1] 。
發展意義編輯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跨境電子商務不僅沖破了國家間的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同時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對企業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極大地拓寬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大大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企業間的互利共贏;對於消費者來說,跨境電子商務使他們非常容易地獲取其他國家的信息並買到物美價廉 [2] 的商品 [2] 。
業務模式編輯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即B2B)和企業對消費者(即B2C)的貿易模式。B2B模式下,企業運用電子商務以廣告和信息發布為主,成交和通關流程基本在線下完成,本質上仍屬傳統貿易,已納入海關一般貿易統計。B2C模式下,我國企業直接面對國外消費者,以銷售個人消費品為主,物流方面主要採用航空小包、郵寄、快遞等方式,其報關主體是郵政或快遞公司,目前大多未納入海關登記。
跨境電商分為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和進口跨境電子商務 [3] 。
跨境電商
發展概況編輯
隨著2015年"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跨境電商已經站到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上。跨境電商有望成為對沖出口增速下台階的利器。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條件的惡化,以及歐洲、日本的需求持續疲弱,中國出口貿易增速出現了下台階式的減緩。而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近年來的發展腳步正在逐漸加快,並有望成為中國貿易乃至整個經濟的全新增長引擎。
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規模達4.49萬億元,跨境進口交易規模達9072億元。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比例中出口電商佔比83.2%,進口電商佔比16.8%。
從結構上看,跨境出口電商的比例將長期高於跨境進口電商的比例,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將始終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國家近年來力促跨境電商的發展,更多旨在扶持傳統外貿企業藉助互聯網的渠道實現轉型升級。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跨境電商B2B交易佔比達到88.5%,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據絕對優勢,跨境電商B2C交易佔比11.5%。 [4]
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將快速發展,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而其中主導仍是出口電商,佔比約保持在80%以上,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出口電商交易規模仍將保持20%-25%的增速,2017年將達到6.64萬億的規模。未來隨著跨境物流、支付等環節問題的進一步突破和跨境電商企業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未來中國跨境電商重點將從B2C轉向B2B,電子商務的B2B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通過推動製造型企業上線,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從生產、銷售端共同發力,成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策略。 [4]
政策支持編輯
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於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
電子商務出口在交易方式、貨物運輸、支付結算等方面與傳統貿易方式差異較大。現行管理體制、政策、法規及現有環境條件已無法滿足其發展要求,主要問題集中在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和收付匯等方面。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於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提出了6項具體措施。
一是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新型海關監管模式並進行專項統計,主要用以解決目前零售出口無法辦理海關監管統計的問題;
二是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檢驗監管模式,主要用以解決電子商務出口無法辦理檢驗檢疫的問題。
三是支持企業正常收結匯,主要用以解決企業目 前辦理出口收匯存在困難的問題;
四是鼓勵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主要用以解決支付服務配套環節比較薄弱的問題。
此外還實施適應電子商務出口的稅收政策,主要用以解決電子商務出口企業無法辦理出口退稅的問題;
最後是建立電子商務出口信用體系,主要用以解決信用體系和市場秩序有待改善的問題。
通知同時要求,自《意見》發布之日起,先在已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試點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等5個城市試行上述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起,上述政策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實施。
目前全國共批准設立16個保稅區:上海浦東新區的外高橋保稅區、天津港保稅區、深圳沙頭保稅區、深圳福田保稅區、大連保稅區、廣州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海口保稅區、廈門象嶼保稅區、福州保稅區、寧波保稅區、青島保稅區、汕頭保稅區、深圳鹽田港保稅區、珠海保稅區、深圳前海保稅區 [5] 。
2、《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和交易規模。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有利於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發揮我國製造業大國優勢,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有利於增加就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加快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針對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有必要加快建立適應其特點的政策體系和監管體系,營造更加便利的發展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意見》體現了「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總體原則,明確了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發展目標,既普遍支持國內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又突出重點,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提出要培育一批公共平台、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自建平台,並鼓勵國內企業與境外電子商務企業強強聯合。
《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支持措施。一是優化海關監管措施,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管理模式,優化跨境電子商務海關進出口通關作業流程。二是完善檢驗檢疫監管政策措施,對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商品實施集中申報、查驗和放行,對跨境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及商品實施備案管理制度。三是明確規范進出口稅收政策,繼續落實現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按照有利於拉動國內消費、公平競爭、促進發展和加強進口稅收管理的原則,制訂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四是完善電子商務支付結算管理,穩妥推進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鼓勵境內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業務。五是提供財政金融支持,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重點項目給予必要資金支持,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適合的信用保險服務。向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保險支持。 [6]
管理體系編輯
一、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交易現狀
1.跨境電子商務起步晚增速快
2011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小額出口業務的總體規模超過100億美元,雖僅佔2011年全國出口總額的0.5%,但同比增速超過100%。2011年全國電子商務用戶增至2.03億戶,若以2009年跨境電子商務用戶佔全國電子商戶總數13%來計算,則2011年跨境電子商務用戶達2369萬戶,從電子商務發展速度上分析國內跨境電子商務用戶實際增長額應遠高於上述測算額。
2.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將成為企業新的盈利點
《2011年全球支付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電子支付交易額預計將達到1.6萬億美元,是2010年交易金額的近兩倍。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的巨大空間及潛藏的盈利空間已引起國內涉外經濟主體的關注。據有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開始國內電子商務及支付傳統細分領域的佔比不斷縮小,2011年網上支付在航空、電信等領域的總佔比由2010年的72.9%下降為67.2%,經測算到2014年這一比例將下降到為48%。同時,隨著2010-2011年各大電子商務平台在教育、公共事業繳費和保險、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的應用上的積極布局,電子商務的國內支付領域格局將逐漸趨於穩定。面對激烈的細分市場競爭和海外電子商務平台的進入,跨境市場無疑是電子商務及支付的下一個爭奪點。
3.跨境電子支付結算方式多種多樣
跨境電子支付業務發生的外匯資金流動,必然涉及資金結售匯與收付匯。從目前支付業務發展情況看,我國跨境電子支付結算的方式主要有跨境支付購匯方式(含第三方購匯支付、境外電商接受人民幣支付、通過國內銀行購匯匯出等)、跨境收入結匯方式(含第三方收結匯、通過國內銀行匯款,以結匯或個人名義拆分結匯流入、通過地下錢庄實現資金跨境收結匯等)。
二、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與支付業務管理缺陷
雖然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業務的迅猛發展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但是如果管理不當也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當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與支付業務的管理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政策缺陷
(1)電子商務交易歸屬管理問題
從電子商務交易形式上分析,純粹的電子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服務貿易范疇,國際普遍認可歸入GATS的規則中按服務貿易進行管理。對於只是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完成定購、簽約等,但要通過傳統的運輸方式運送至購買人所在地,則歸入貨物貿易范疇,屬於GATT的管理范疇。此外,對於特殊的電子商務種類,既非明顯的服務貿易也非明顯貨物貿易,如通過電子商務手段提供電子類產品(如文化、軟體、娛樂產品等),國際上對此類電子商務交易歸屬服務貿易或貨物貿易仍存在較大分歧。因我國尚未出台《服務貿易外匯管理辦法》及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法規,對電子商務涉及到的外匯交易歸屬管理范疇更難以把握。
(2)交易主體市場准入問題
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業務能夠突破時空限制,將商務輻射到世界的每個角落,使經濟金融信息和資金鏈日益集中在數據平台。一旦交易主體缺乏足夠的資金實力或出現違規經營、信用危機、系統故障、信息泄露等問題,便會引發客戶外匯資金風險。因此,對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業務參與主體進行市場准入規范管理極其重要與迫切。
(3)支付機構外匯管理與監管職責問題
首先,支付機構在跨境外匯收支管理中承擔了部份外匯政策執行及管理職責,其與外匯指定銀行類似,既是外匯管理政策的執行者與監督者;其次,支付機構主要為電子商務交易主體提供貨幣資金支付清算服務,屬於支付清算組織的一種,又不同於金融機構。如何對此類非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跨境外匯收支服務進行管理與職能定位,急需外匯管理局在法規中加以明確,制度上規范操作。
2.操作瓶頸
(1)交易真實性難以審核
電子商務的虛擬性,直接導致外匯監管部門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真實性、支付資金的合法性難以審核,為境內外異常資金通過跨境電子商務辦理收支提供了途徑。
(2)國際收支申報存在困難
一方面,通過電子支付平台,境內外電商的銀行賬戶並不直接發生跨境資金流動,且支付平台完成實質交易資金清算常需要7至10天,因此由交易主體辦理對外收付款申報的規定較難實施。另一方,不同的交易方式下對國際收支申報主體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代理購匯支付方式實際購匯人為交易主體,應由交易主體進行國際收支申報,但依前所述較難實施;線下統一購匯支付方式實際購匯人為支付機構,可以支付機構為主體進行國際收支申報,但此種申報方式難以體現每筆交易資金實質,增加外匯監管難度。
(3)外匯備付金賬戶管理缺失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外匯備付金管理問題日益突顯,而國內當前對外匯備付金管理仍未有明確規定,如外匯備付金是歸屬經常項目范疇或資本項目范疇(按貿易信貸管理);外匯備付金賬戶開立、收支范圍、收支數據報送;同一機構本外幣備付金是否可以軋差結算等無統一管理標准,易使外匯備付金游離於外匯監管體系外。
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業務管理體系構建建議
1.管理政策層面
(1)明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業務范圍和開放順序結合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現狀,建議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遵循先經常性項目後資本性項目,先貨物貿易後服務貿易再至虛擬交易,先出口後進口的順序逐步推進。提供跨境支付服務的電子支付機構應遵循先開放境內機構,慎重開放境外機構的管理原則,限制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跨境外匯收支范圍,暫時禁止經常轉移項目和資本項目外匯通過電子支付渠道跨境流動,做好對支付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2)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登記及支付機構結售匯市場准入制度
一方面,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境內主體(除個人外)要求其必需在外匯局辦理相關信息登記後,方可進行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登記制度。另一方面,對支付機構的外匯業務經營資格、業務范圍、外匯業務監督等方面參照外匯指定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市場准入標准,建立跨境支付業務准入機制,對具備一定條件的支付機構,給予結售匯市場准入資格。外匯局可在一定范圍內賦予支付機構部份代位監管職能,並建立銀行與支付機構責任共擔機制,形成多方監管、互為監督的監管格局。
(3)適時出台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外匯管理辦法
將跨境電子外匯業務納入監管體系,在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適時出台《跨境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外匯管理辦法》,對跨境電子商務主體資格、真實性審核職責、外匯資金交易性質、外匯數據管理、外匯收支統計等方面做出統一明確的管理規定。
2.業務操作層面
(1)將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主體納入外匯主體監管體系結合當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監管理念由行為監管向主體監管的轉變,建議將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交易主體納入外匯主體監管范疇,充分利用現有主體監管結果實行分類管理。一是跨境電子商務中境內交易主體為法人機構時,外匯局應依據已公布的機構考核分類結果,有區別的開放跨境電子商務范疇。電子支付機構在為電商客戶辦理跨境收支業務時,應先查詢機構所屬類別,再提供相應跨境電子支付服務。二是境內交易主體為個人時,除執行個人年度購結匯限額管理規定外,支付機構還要健全客戶認證機制,對屬「關注名單」內的個人應拒絕辦理跨境電子收支業務。三是將支付機構納入外匯主體監管范疇,實行考核分類管理。
(2)有效統計與監測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收支數據
建議要求開辦電子商務貿易的境內機構無論是否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均需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辦理跨境外匯收支業務,對辦理跨境電子商務的人民幣、外匯收支數據需標注特殊標識,便於對跨境電子商務收支數據開展統計與監測。同時,在個人結售匯系統未向電子支付機構提供介面的情況下,同意支付機構採取先購結匯再由補錄結售匯信息的模式。外匯局要加強對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收支數據的統計、監測、管理,定期進行現場檢查,以達到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相結合的管理目標,增強監管力度。
(3)明確規范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主體和申報方式
一是境內交易主體為法人機構的方式下,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主體應規定為法人機構,申報時間為發生跨境資金收付日,申報方式由法人機構主動到外匯指定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申報;二是境內交易主體為個人的方式下,建議申報主體為支付機構,由其將當日辦理的個人項下跨境外匯收支數據匯總後到銀行辦理國際收支申報,並留存交易清單等相關資料備查。
(4)規范外匯備付金管理
明確規定電子支付機構通過外匯備付金專戶存取外匯備付金。外匯局要規范外匯備付金專戶外匯收支范圍,將專戶發生的外匯收支數據納入外匯賬戶非現場監管體系進行監測。建議將外匯備付金按資本項下進行管理,收取外匯備付金的支付機構需定時向外匯局報送備付金收支情況,並將其納入外匯指定銀行外債指標范圍 [7] 。
主要分類編輯
跨境電子商務從進出口方向分為: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和進口跨境電子商務。從交易模式分為B2B跨境電子商務和B2C跨境電子商務。2013年E貿易的提出。跨境電子商務分為:一般跨境電子商務和E貿易跨境電子商務 [8] 。

❺ 全球電子商務詳細資料大全

全球電子商務是指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電子交易活動,參加電子交易各方通過網路進辯迅行貿易。涉及到有關交易各方的相關系統,如買方國家進出口公司系統、海關系統、銀行金融系統、稅務系統、運輸系統、保險系統等。

全球電子商務業務內容繁雜,數據來往頻繁,要求電子商務系統嚴格、准確、安全、可靠,應制定出世界統一的電子商務標准和電子商務(貿易)協定。

基本介紹

主要特點,相關比較,發展,面臨問題,

主要特點

1.BtoB佔主導地位。2000年B2B交易額為1848.5億美元,佔全球網路貿易總額79%,而B2C為485億美元,僅佔21%。今後幾年,B2B在全球網路貿易交易額中所佔比重呈進一步擴大趨勢,並將在2003年達到87%。到2005年全球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5458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今後5年內,B2B每年將以66%的增長率發展。 2.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地區發展不平衡和行業發展不平衡。 (1)地區發展不平衡,以美歐日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占盡先機。美國是世界上電子商務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憑借其網路技術、市場優勢和良好的商務基礎在全球網路貿易中占據絕對優勢。1998年全球網路貿易總額500億美元中僅美國就佔了170億美元,佔69%。其次是加拿大、日本、歐盟等已開發國家。北美地區線上零售額以每年翻三番的速度增長。亞太地區信息產業發達的日本、新加坡和韓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很迅猛。已開發國家佔了1998年全球網路貿易總額的96%。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開發中國家的電子商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有關方面預測,2003年,我國網路貿易將達到40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1998年的23.53%。 (2)行業發展不平衡。就行業分布看,電子商務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特別是在金融業、旅遊業、電腦軟體、音像製品和信息咨詢等行業。據1998年《商業周刊》的統計和預測,1997年金融服務業的網上交易總額為12億美元,2001年將達到50億美元;電腦軟體的網上交易總額也由1997年的8.63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38億美元;旅遊業的網上交易總額也由1997年的6.54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74億美元;1997年音像製品、娛樂和售票服務的網上交易總額分別為1.56億、2.98億和0.79億,而在2001年它們將分別達到11億、27億和20億美元。電腦電子類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在該行業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最高,達8.2%,其次是航空國防(3.5%)、水電(2.9%)。在法國所有網上銷售服務中,成交數量最多的是文化產品,其次是電子產品和旅遊服務。

相關比較攜岩此

與一般電子商務相比,全球電子商務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一般電子商務泛指所有商務活動的電子化過程,主要是國內商務活動,而全球電子商務主要針對全球商務活動中的電子商務。 2.一般電子商務包含所有類型的電子商務活動,如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以及消費者對行政機構等的電子商務活動。而在全球貿易活動中,交易行為一般棗掘涉及到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門、貿易夥伴和相關的結算、運輸、商檢等商業部門,全球貿易的交易行為和過程本身並不直接針對市場上的消費者。因此,全球電子商務只是包括了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和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活動。貿易夥伴之間以及貿易夥伴與相關銀行、運輸部門、保險部門、商檢、海關和政府部門等傳輸訂單和相關單據和檔案就成為國際電子商務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 3.一般電子商務雖然使企業直接面對全球市場,可以採取網上成交模式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直接達成交易,但是企業所從事的全球商務活動行為不僅是成交活動本身,它往往涉及交易從前期准備到契約履行的方方面面。這些活動與一般貿易活動畢竟不同,要受到不同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與措施的制約,同時又要納入國際規范。 全球電子商務的具體運作涉及的部門和范圍要遠遠多於或大於一般的電子商務,其相關的協調工作和法律慣例規范都是全球性的。因此全球電子商務活動仍然有它的特殊性。

發展

全球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1)20世紀60年代-20世紀90年代,基於EDI的電子商務。EDI在60年代末期產生於美國,當時的貿易商們在使用計算機處理各類商務檔案的時候發現,由人工輸入到一台計算機中的數據70%是來源於另一台計算機輸出的檔案,由於過多的人為因素,影響了數據的准確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開始嘗試在貿易夥伴之間的計算機上使數據能夠自動交換,EDI應運而生。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將業務檔案按一個公認的標准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上去的電子傳輸方法。由於EDl大大減少了紙張票據,因此,人們也形象地稱之為「無紙貿易」或「無紙交易」。 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數EDI都不通過Inter,而是通過租用的電腦線在專用網路上實現,這類專用的網路被稱為VAN(Value-Addle Neork,增值網),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問題。但隨著Inter安全性的El益提高,作為一個費用更低、覆蓋面更廣、服務更好的系統,Inter已表現出替代VAN而成為EDI的硬體載體的趨勢,因此,有人把通過Inter實現的EDI直接叫做Inter EDI。 (2)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於國際網際網路的電子商務。由於使用VAN的費用高,僅大型企業才會使用,因此,限制了基於EDI的電子商務套用范圍的擴大。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網際網路(Inter)逐步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網際網路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這個王國,電子商務逐漸成為網際網路套用的最大熱點。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網路直銷模式而聞名的美國戴爾(Dell)公司1998年5月的線上銷售額達500萬美元,到2000年線上收入就占該公司總收人的一半。另一個網路新貴亞馬遜(Amazon.com)網上書店的營業收入從1996年的1580萬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圖書零售商。eBay公司是網際網路上最大的個人對個人的拍賣網站,這個跳蚤市場1998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就達1億美元。美國像這樣的營業性網站已從1995年的2000個急升為1998年的42.4萬個,目前已經超過二百多萬個。到2006年,網際網路網站數量已經突破1億,被頻繁訪問並一直保持更新的網站,總數大概在4700萬至4800萬左右。到2005年,全球僅B2B網路交易額就達到8.5萬億美元,並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 面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各國都根據本國具體情況,相應的做出了一系列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規定。其中,已開發國家政府最先調整了他們的相關政策。美國於1997年推出了《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1998年又宣布電子商務為免稅區,網際網路為全球貿易區;1999年開始實行政府采購全部上網,搶佔了電子商務的制高點。歐日等國也不甘落後,先後提出了《歐洲電子商務行動方案》、《歐盟支持電子商務共同宣言》、《歐盟電子簽名的法律框架指南》以及《日本改善電子商務環境》檔案。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國際貿易法理事會(UNCI-TRAL)推出了《電子商務示範法》;世界貿易組織(WTO)各成員國簽署了《電子商務宣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渥太華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上,達成了全球電子商務里程碑式的檔案《一個無國界的世界:發揮全球電子商務的潛力》;各國企業界的知名人士還在巴黎舉行了影響廣泛的「電子商務全球商家對話會議」。 在這場信息技術革命引起的國際貿易方式的變革中,開發中國家處於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他們寄希望乘機取得後發優勢,又無奈資金、技術等先天不足。因而除了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等少數國家發表了自己的《電子商務政策框架》、《電子商務基本法》、《電子商務發展戰略》外,絕大部分國家還無法佔據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引導地位。

面臨問題

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面臨如下新問題: (一)法律問題 電子商務,尤其是EDI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可以為用戶帶來頗豐的經濟效益,但作為一種有別於傳統技術和概念的載體,對現行民、商法律提出了挑戰。 全球電子商務的技術平台日益完善。在全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方面,國際社會也正在努力打破地區、國家之間的界限,建立一套國際統一的貿易規范與法律框架,包括對電子契約的認可、接受電子簽名以及其他類似授權程式的規則,制定爭端解決機制,制定權責明確的根本原則等等。 1996年6月,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推出《電子商務示範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Electronic Commerce),對電子契約成立的時間、地點、契約的有效性、電子證據的有效性等方面作了規定。電子商務涉及電子檔案、契約、公證、簽名等認證問題,也涉及商務的爭端解決問題。電子商務市場的參與者,包括消費者、企業、金融機構和網路服務提供者都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共同遵守的商業規則。聯合國《電子商務示範法》在這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但需要各國政府及有關的國際組織努力使之納入自己的法律體系。 1999年2月,歐盟提出建立一個旨在協調全球通訊,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國際憲章的提議;1999年5月,美日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在關稅、稅收、隱私權、身份確認等方面確定了共同原則。 (二)標准化問題 標准化是電子商務普及中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的定義,標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標准化分為兩類:一種是事實上的(de facto)標准化,一種是法律上的(de jure)標准化。 由於電子商務的實施離不開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標准化所採用的標准實際上是建立在網路技術標准化基礎上的,主要包括網路標准化與數據傳輸標准化。 對網路標准化起到重要作用的國際性標准化組織有國際標准化組織、國際電信聯盟一電信標准部(ITU-T)、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網際網路活動委員會(IAB)。 目前,國際國內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已存在的或正在發展中的行業標准有很多,適合我國國情的,能夠通行的有關標准要適時引導國內企業積極套用;不足以通行的要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促成國內標準的產生,使之能夠對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實現與國際接軌。條件成熟時,應組織行業力量直接參與電子商務國際標準的研究制定。現有的行業標准有: UNSPSC:(United Nations Standard Procts and Service Classification)聯合國標准產品和服務分類標准,用於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B2B業務及服務的開展。 UUDI:是通用發現、描述與集成協定的簡稱。UDDI用於Web服務的供應商發布對自己的注冊、讓應用程式查找特定的web服務並實施連線和互動。 EBXML:聯合國(UN/CEFACT,貿易促進和電子商務中心)和OASIS(結構化信息標准發展組織)共同倡導、全球參與開發和使用的規范。作為電子商務全球化標准,它是一組支持模組化電子商務框架的規范,支持全球化的電子市場,它使得任意規模的企業能夠通過交換基於XML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地接洽和處理生意。 CnXML:在吸收了EBXML的基礎上,由中國科學院軟體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作為發起人,聯合中國電子信息化發展研究院、8848、聯想神州數碼,方正數碼,用友軟體集團等國內企業組成CnXML聯盟,研究發展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子商務交易規范語言及其支持平台。據估算,中國如果普遍採用CnXML標准實施ERP和電子商務系統,規模效應可以把ERP的成本降低10%,而ERP和電子商務的集成費用可以完全消除,節省的成本將是相當可觀的。CnXML軟體可為我國在三年內節省1.5萬億人民幣。 物流標准化體系:我國在物流標准化體系建設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如《物流術語》、《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物流單元條碼》等國家標準的制定,但在推廣力度、標准化水平和套用范圍上仍存在問題。 對於以上標准或規范,還有電子商務中將會用到但這里沒有提及的其他標准及規范,我們應當加以研究,樹立自己對於這些標準的觀點,引導相關的行業逐步正確地套用、研究和發展完善。 未來的全球貿易是以電子商務套用為基礎的智慧型化商業,如果我們現在不積極參與列國際電子化貿易服務標准和游戲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去,就會在將來的全球貿易中受制於人,對國家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就像WTO,我們之所以要加入,是因為能夠在其中進行對話,並能夠主導一些對我國有利的規則的制定。國際電子商務標准就如同電子WTO,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另一方面我們應積極建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電子商務標准化工作機構,可聘請國內在這方面已經開展了一些工作的企業、專家和相關管理部門參加,也積極歡迎願意在這方面開展一些工作的單位和個人參加,積極跟進有關標準的發展,著手研究相關的標准問題。最起碼也要能夠正確的指導我國的企業如何來利用這些發展中的標准獲得經營效益,少走彎路。 (三)稅收問題 國際網際網路用戶一般對信息在網上運行的路徑不十分清楚。作為用戶身份證實的注冊要求只是最低的要求,在國際網際網路上安排一個不可追蹤的網點易如反掌,這就使得國際網際網路地址(計算機域名)與供貨履行或消費活動實際發生的位置之間的聯系相當微妙。 雖然網址可以使你知道誰在負責養護那個網點,但它決不會讓你知道任何有關聯在國際網際網路地址上的那台計算機的情況,甚至也不會知道那個機器所處的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稅務機構難以對交易進行追蹤,無法確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發生地,因而給稅收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國際網際網路為企業和個人避稅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一個高稅率國家的消費者通過國際網際網路只要付少許的網上費用便可以從另一個低稅率國家購買到比本國價格便宜得多的商品,進行貿易的公司或企業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實現逃稅,其後果便對稅率相對較高的國家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造成財政稅收的損失。 然而,各國政府對網上征稅又面臨著種種實際的困難,如果政策不當,很可能會對網路的套用、電子商務的開展產生阻礙作用,結果因小失大。因此,既要從網上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保證有足夠的稅收來源,又要不阻礙這種新技術的發展。這對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各國開展電子商務所面臨的一項挑戰。 國際上在網路交易稅收方面,1997年12月,歐盟與美國發表了有關電子商務的聯合宣言,與美國就全球電子商務指導原則達成協定,承諾建立「無關稅電子空間」;1998年5月,世貿組織132個成員國簽署《關於電子商務的宣言》,規定至少一年內免徵網際網路上所有貿易活動關稅,隨後OECD國家也接受了關稅豁免建議,世貿組織也已認可這一原則;1999年2月,歐盟又提出建立一個旨在協調全球通訊,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國際憲章的提議。美國依據「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規定的原則,已經分別與日本、法國、加拿大、荷蘭、愛爾蘭、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智利、埃及等國簽署了《電子商務聯合宣言》。 (四)安全問題 在全球電子商務的安全認證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方面,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為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制度而努力。國際上基於公開密鑰體制(PKI)的CA安全認證保障體系,已被普遍認可,多數國家都在建立自己的CA安全認證保障體系,但目前還沒有國際統一的認證機構。在技術標准與標准化模式的發展方面,為了解決互聯、互通、互操作問題,許多國際大型公司提出了B2B電子商務架構,這些架構旨在提供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企業之間高效互動的功能,國際性標准化組織(如ISO、IEC、ITU)、國際網際網路協會(ISOC)、企業聯盟性標准化組織等許多國際組織,也都對電子商務標准化模式進行了研究、分析。 從全球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上看,一般要滿足三個要求: 1.安全可靠的電信網路; 2.保護有關網路的信息系統的有效方法; 3.證實及確保電子信息的機密性,防止信息未經授權而使用的有效方法。 面對國際網際網路上的Web伺服器存在的危險,企業經理或者安全人員會對安全問題以及使企業網路處於潛在危險的網路配置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 根據舊金山計算機協會對428家負責信息安全的經理所做的調查,42%的人稱他們的系統曾經被非法使用過,37%的人認為未曾被非法使用過,21%的人承認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系統是否被非法使用過。 企業在網上設立主頁,總體上是企業向外界樹立的企業形象。對許多企業來講,網上主頁就是企業。侵入者對企業主頁形象的破壞就是對企業形象的破壞。第三者在Web主頁上散布如兼並的謠言、虛假新聞發布會等都會左右市場,從而對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目前黑客的行為正在不斷地走向系統化和組織化,企業、集團、金融界高薪聘請黑客進行商業間諜幕後戰,商業間諜愈來愈成為一個問題。如果在Wed伺服器里沒有敏感性檔案,侵入者還會再進入企業內部網路探尋信息,其目的在於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優勢。目前在內部網路向第三者開放有增長趨勢的情況下,必然會給網上黑客帶來可乘之機。 因此,企業在國際網際網路和內部網路的聯接上必須採取足夠的安全防範措施。例如,用數據機這樣的普通裝置也能成為安全保護的一種手段。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數字,每年被盜竊信息的損失僅在美國就高達100億美元。侵入者除了從外部進入企業內部進行間諜活動,企業內部雇員也犯了許多安全方面的錯誤。 從安全性的要求上看,就是要有保護網路信息系統的有效方法。而這些有效的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的,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手段可以獨自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必須依靠不同層次的安全方法來共同實現。例如,防火牆技術,結構安裝正確的防火牆雖然可以大大減少來自於外部非授權的侵入的可能性,但卻不能保護企業網路染上計算機病毒。

❻ 中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利弊條件有哪些

摘要:從去年七月份開始,國家多次提出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的利好政策,「跨境電商」一躍成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界最熱門的詞。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目前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還處於發展初期,存在著物流障礙、通關不夠簡便、交易信用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7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0-02
跨境電子商務(cross-boarder electronic commerce)指的是電子商務應用過程中一種較為高級的形式,是指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以郵件或者快遞等形式通關,將傳統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數字化,實現產品進出口的新型貿易方式。當前主流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有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三種,主要區別如下表所示:
B2B模式下,企業通常是線上發廣告和信息,先下成交和通關,本質上還屬於傳統貿易,目前已經納入海關一般貿易統計。而B2C模式下,企業直接面向廣大消費者,主要銷售個人消費品,主要通過航空小包、郵寄和快遞等物流方式,目前大多未納入海關登記。我們通常所說的小額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包括B2C和C2C兩種模式。
一、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加之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影響,我國傳統的外貿行業遭受很大的打擊,進出口增速明顯下跌,很多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紛紛倒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跨境電子商務因為具備中間環節少、價格低廉和利潤率高等優點還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的原因分析如下:
傳統外貿出口,一般包括「中國工廠-中國出口商-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外國消費者」6個環節。這種模式下,外貿中的最大份額的利潤被流通中介獲得,例如,一個在義烏市場售價為1元的鑰匙扣,出口到澳大利亞後的售價將達1澳元(約合5元人民幣),其中的4元除去物流費用後都被中間商所得。引入跨境電子商務後,出口環節可以簡化為「中國工廠-外國零售商-外國消費者或者進一步簡化為「中國工廠-外國消費者」 ,繞開很多外貿中間商,一方面出口商品的價格可以進一步下降,提高我國商品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艾瑞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為2.3萬億元,同比增長32.0%,艾瑞預測,在全球電商快速發展和中國電商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持續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2]。
另外,我國政府非常重視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除了第一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5個城市之外,廣州、深圳前海以及青島也相繼獲批了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2014年國家關於跨境電子商務的一系列措施將會逐步落地,今年會有更多條件合適的城市申請跨境電商試點。
雖然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呈現出非常好的形勢,甚至有很人大膽預測,跨國貿易的電商巨頭有可能在中國出現,但是我們要清楚意識到,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存在的問題還不少。
二、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制約因素及應對策略
1.跨境物流發展滯後
跨境電商主要以零售為主,金額小、體積小、頻率高是其普遍特點,一般不大可能採用傳統集裝箱海運的方式運輸,主要的物流模式包括:國際小包和國際快遞、B2C外貿企業聯盟集貨、B2C外貿企業自身集貨、第三方物流模式和海外倉儲5種方式,其中國際小包和國際快遞是最簡單直接的物流方式,國際小包的特點是資費便宜,但是運送時間長,國際快遞比國際小包運送時間短,但是運費較高;B2C外貿企業聯盟集貨和自身集貨,兩種模式都可以產生規模效益,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由於聯盟內部的管理難度問題,多以自身集貨為主;使用第三方物流,跨境電商可將有限的精力放在主營業務上;海外倉儲模式由於需要在海外存貨,可以有效提高發貨速度,但是如果貨物滯銷所帶來的成本會顯著增加。跨境外貿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國際物流發展還沒有跟上節奏,勢必會帶來很多隱患,因為物流不僅直接關繫到跨境電商的交易成本,還關繫到買家對賣家的滿意度、購物體驗和忠誠度。
2.通關手續不夠簡化
盡管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流動暢通無阻但是跨境貨物流動並不自由,通關』是跨境電商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額度小」、「頻率高」是跨境電子商務的優勢,「額度小」決定跨境交易難以走集裝箱;「頻率高」意味著復雜漫長的傳統外貿出口程序不適合跨境電子商務,再加上部分跨境電商的法律意識不強,為了逃避關稅,往往以「樣品」、「禮品」方式通過香港郵政小包、UPS等國際物流公司直接發給國外的買家,通關快,手續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交稅。
針對這個現象,海關總署出台了更為嚴格的政策:個人進口稅額的臨界點由500元降低為50元,超出50元的,要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相比之下,個人郵寄物品的免稅額度縮小了近十倍,這就意味著原來越多的跨境交易需要進行申報,其間一系列繁瑣的手續及費用的支出常常成為消費者和網上賣家嚴重的經濟負擔,此外,因申報不合格而使商品滯留在海關而使消費者無法收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3.結匯不易
根據我國現行政策,國外買家支付的款項只能通過個人儲蓄賬號結匯,但是我國限制個人結匯每年最高為5萬美元,導致一些出口企業借用親屬賬戶進行結匯或者通過地下錢庄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第三方服務商,外貿企業在香港等離岸地區注冊一個離岸賬戶把外匯轉匯給服務商的離岸賬戶,然後服務商在國內按當日匯率把外匯轉化為人民幣給外貿企業,無論哪種結匯方式,都不算是正規的渠道,存在極大的風險。 4.支付安全問題明顯
跨境電子支付服務涉及企業、個人、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個個體,典型的跨境電子支付服務方式主要包括網上銀行支付服務系統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參與的電子支付服務。網上銀行支付服務系統主要用於B2B這種大額的交易方式,由於款項和收貨有前後,很有可能會給交易一方帶來貨款兩失的可能性,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款項還是先支付到第三方,對於買賣雙方都會比較公平,但是由於交易周期性,第三方平台很有可能會存在大量資金沉澱,如果資金管理出現問題,或者是系統出現故障導致信息丟失都會給交易各方帶來重大損失,另外,無論哪種支付方式還存在一個共同的風險,網路支付信息被非法盜取帶來的損失[3]。
5.退繳稅制度匱乏
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主要以快件的方式,無法提供報關單,因而大部分賣家沒有辦法繳稅,同時也享受不到出口退稅的好處。另外,跨境電子商務是通過網路等信息交流平台來進行的,這就使得稅務機關難以掌握交易雙方的具體交易情況,不僅使得稅收的源泉扣繳的管控手段失靈,而且客觀上促成了納稅人不遵從稅法的可能性,加之稅收領域現代化征管技術的嚴重滯後,都使依法征稅變得蒼白無力。
6.部分跨境電商信用不足
跨境電子商務是基於網路的虛擬模式,由此產生的參與者信用不確定性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桎梏。再加上我國的電商缺乏法律意識,假冒偽劣商品時有發生,因為侵犯知識產權而被海關扣留的仿牌產品事件略見不鮮,甚至有很多國外客戶有內心裡有些排斥「中國製造」,帶來了惡劣的影響遠遠,較之國內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對於跨境商尤為重要,因為交易雙方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區差異,信用往往是吸引客戶駐足的決定性因素。
7.專業人才欠缺
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是復合型人才,應具備英文網店管理、在線英語交流、海外網路營銷策劃及執行、搜索引擎優化,海外客戶需求分析等應用能力,同時了解國際支付方式、國際物流工具、國際貿易常識、跨文化交流等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然而,跨境電子商務屬於新興產業,本身人才存量不多,有經驗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時,高校與社會培訓機構來不及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與培訓進行調整,故產生巨大的人才缺口。
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1.對於國家的建議
針對上述物流、通關、收匯及退繳稅等問題,國家應該積極研究、制定出相應的政策,讓廣大的跨境電商從根本上得到保障。
目前,政府已經出台很多很好的政策,部分試點城市開始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在園區內通過「分送集報」的方式,提高企業的物流效率,通過海關、國檢、外匯管理等部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使規范化的國際收支申報與結匯成為可能,並使進駐園區的企業可以享受出口退稅的政策優惠,為跨境電子行業的發展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但是目前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的設立僅限於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的幾個城市,對於其他同樣有需求的城市來說,報關、物流、收付匯還存在很多難題。
2.對於企業的建議
針對信用不足問題,首先要增強跨境電商企業的法律意識,應當加強自身實力建設,努力培養自己的品牌,加快學習國際法律法規的進度,逐漸避免因為知識產權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給國外的消費者帶來不好的印象,減少給雙方帶來損失。
3.對於學校的建議
加快力度,培養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內部合作,為社會培養適時可用的人才,關於培養模式,有部分院校已經在嘗試,我們可以借鑒一下,例如,針對跨境電商是新興行業,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教材,各大高校可以整合現有資源,讓不同專業的老師進行配合,進行模塊化教學,同時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讓學生可以有實踐的機會,同時為企業輸送人才,最終達到共贏。

請多詳情可以網路雲影飛舞,了解更多。

❼ 中國的跨境電商是如何發展的

根據抄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襲跨境電商發展趨勢專題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跨境電商的主要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正從全產業鏈在線化走向新零售。
一、1999-2003年,處於跨境電商行業試水階段,主要模式是網上展示、線下交易的外貿信息模式,網上交易環節涉及少。代表企業有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等。
二、2004-2012年,處於跨境電商行業探索發展階段,主要模式是將線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實現電子化,依託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逐步實現在線交易。代表企業有全球速賣通、DHgate敦煌網等。
三、2013-2017年,跨境電商實現全產業鏈在線化,線上產業生態更加完善,平台服務升級加快,大型平台不斷涌現。B2C平台佔比提升,移動端發展迅猛。代表企業有天貓國際、奧買家、考拉海購、小紅書等。
四、2018年開始至今,處於跨境電商發展的第四階段。我國跨境電商行業逐步走向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加強,各大主流平台加大線下新零售門店布局。代表企業有蘇寧國際、奧買家、天貓國際、考拉工廠店等。

❽ 我國和世界電子商務的發展相比有何不同

我國電商市場的現狀。2015年,我國網民的規模達到了6.9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了50.3%,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了3.87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3%,其中實物商品,達到了3.24萬億元。3.87萬億減去3.24萬億,剩餘的部分是虛擬商品的零售交易量,比如說類似的像點卡,像虛擬的游戲道具等等。這里所說的虛擬商品不屬於實物商品,但也屬於電商零售的成交范圍。在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已經超過了20萬億元,已經成為了全球電商最大的市場。根據商務部《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16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6.1萬億元,同比增長19.8%;網上零售交易總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我國世界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地位進一步穩固;農村網路零售交易額8945.4億元,已佔全國網路零售額的17.4%;移動購物在網路購物交易規模中佔比達到70.7%;電子商務及相關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已達3700萬。
歐洲的電商市場規模,在2013年的規模大約是3500億歐元,其中最主要的三個國家與地區是德國、俄羅斯和東歐地區。以國家來講,最重要的是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俄羅斯這五個國家,其中,英國、德國和法國的電商規模基本上佔了整個歐洲的60%以上,三國市場的規模總和超過了1800億歐元。2014年日本主要的電商交易規模如下:樂天,20058億日元;雅虎,11800億日元;亞馬遜日本,9494億日元。以上三個平台是日本最主要的電商平台。
美國最大的五百個電商,他們網站的市場份額,佔了全美國的84%。如果我們對比中國可能top5,也就是最大的五個電商,網站的市場份額可能就已經佔到全部市場的80%以上。這說明從電商角度來講,我國的電商市場壟斷程度要遠遠高於美國,大家知道從線下來講美國各大零售品牌對線下市場的壟斷程度,要遠遠高於中國。因此在電商領域,我國的零售電商壟斷程度比美國要高得多。

❾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和技術等服務企業不斷涌現。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元,同比增長22%。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再創新高,達到5.88萬億元,其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21萬億元。

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1.76萬億,同比增長25.8%,環比下降4.2%。2012年第二季度,我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1.88萬億,同比增長25.0%,環比增長7.3%。

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0.2萬億,同比增長29.9%。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8.2萬億元,同比增長31.2%。

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同比增長42.8%。排在前十的省份(含直轄市)分別為: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湖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

截至2013年12月,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35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1680萬人。

2013年電子商務市場細分行業結構中,B2B電子商務佔比80.4%;網路零售交易規模市場份額達到17.6%;網路團購佔比0.6%;其他佔1.4%。

(9)2013全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更廣闊的環境:人們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空間的限制,不受傳統購物的諸多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

更廣闊的市場:在網上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很小,一個商家可以面對全球的消費者,而一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購物。

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價格:電子商務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從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如今人們越來越追求時尚、講究個性,注重購物的環境,網上購物,更能體現個性化的購物過程。

閱讀全文

與2013全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港大商業分析和市場營銷 瀏覽:860
浙江大學市場營銷學視頻下載 瀏覽:120
香奈兒營銷方案 瀏覽:179
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方案 瀏覽:140
網站後台培訓方案 瀏覽:776
校學生會針對各部門培訓方案 瀏覽:409
市場營銷要素7p 瀏覽:119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代碼 瀏覽:781
養老護工培訓方案 瀏覽:644
傢具商場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234
整合營銷方案格式 瀏覽:726
活動促銷費率 瀏覽:234
自助燒烤營銷方案 瀏覽:479
農村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117
紅白電子商務是什麼 瀏覽:69
商城周年慶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310
btob電子商務模式的交易流程 瀏覽:385
市場營銷題及答案 瀏覽:241
產品生命周期與市場營銷組合 瀏覽:911
電子商務網站實訓報告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