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試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是什麼
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試行)
本服務規范就縣級人民政府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6方面的具體建議,並對功能、建設和服務等要求進行了系統闡述,便於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縣級人民政府和相關企業參考。本服務規范非強制性要求,各地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優化和完善。
各縣級人民政府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要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搭建綜合性的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包括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體系、農村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體系。
通過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整合各方資源,構建培訓、物流、農村服務站、農村產品營銷和供應鏈體系,解決理念、創業培訓、氛圍營造、農產品銷售、O2O農村消費等問題。提供公共倉儲、代發貨等基礎服務;加強品控,制定標准,建立農村產品供應鏈上行體系;推動政府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整合資源,協助農村群眾對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第三方服務商(如:物流、金融)等,讓有意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企業、農戶等市場主體能在公共服務中心找到所需要的相應服務。
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建設,提供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電子商務理論及實操培訓,提高農村群眾電子商務技能。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理論和實踐能力強的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
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整合縣域現有的物流資源,力爭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為農村群眾提供快遞收發、本地物流配送等服務,為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奠定基礎。
通過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建設,為縣域內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群眾,提供產地預冷、集貨倉儲、分揀包裝、冷鏈運輸、質檢追溯等公共服務,指導農民開展標准化生產並根據消費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結構。
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建設,為農村群眾提供活動策劃、產品包裝設計與視頻拍攝、代運營、分銷體系建設等服務,指導創建自有品牌,積極推動「三品一標」、「一村一品」農產品網上營銷。
通過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體系建設,突破農村信息瓶頸,為農村群眾提供在線購物、銷售、繳費、出行、娛樂、資訊、創業等服務,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促進農村消費,帶動農村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搞活農村經濟。
一、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在農村,由於受地域、文化、配套設施等因素影響,互聯網應用難度較大,必須主動推進。公共服務中心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運行,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交由具備運營經驗及條件的企業運營管理,定期重新招標。也可以由政府招聘一批熟悉電子商務運作的人員,成立或指定專門工作機構,負責運營管理。
公共服務中心應紮根於農村,服務於政府、企業及農民,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支持、培訓孵化、產品對接、品牌建設、金融信用和其他衍生增值服務等,使縣域電子商務形成抱團合力、區域特點和優勢。根據需要可設產品中心、單品(Stock Keeping Unit,簡稱SKU)管理中心、品牌中心、二維碼中心、質量追溯中心、訂單中心、客服中心、移動電子商務中心、O2O中心、商流中心等子中心。
(一)建設內容。
1.一個固定的場地。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應因地制宜,由當地政府利用現有資源提供一個固定的場所,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可以統籌考慮物流、培訓、交流等需要,預留空間。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適應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要求的冷鏈設施,提供低溫環境下的分揀、加工、包裝、倉儲等服務,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場地要交通便利,滿足辦公接待需求。
2.一個運營團隊。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運營團隊必須具備一定的電商公共服務平台運營經驗,配備專職運營人員。要具備常規的業務對接、咨詢等服務功能,還能根據當地實際提供特色增值服務內容。
3.一個服務前台和線上體驗區。設立一個獨立的服務前台和線上體驗區,並配備專業服務人員,負責為區域內企業、網商、服務商提供業務咨詢和技術服務。在顯著位置放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運營授權標識。
4.一個線上服務平台系統。具備以下幾個功能模塊:一是電子商務資訊,統計分析;二是服務內容展示;三是電子商務(遠程)培訓;四是本地電子商務企業展示。
5.一套服務管理制度。包括但不僅限於會員服務登記及服務、公共服務中心服務項目公示、服務時間、設備管理、網站平台信息維護、投訴反饋、公共服務中心崗位職責和考核指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每項制度都應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保證落實到位。
6.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運營經費保障。公共服務中心要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列支專項資金保障運行。基礎服務免費,特色增值服務微利,體現公益性。
(二)服務規范。
公共服務中心要積極做好服務資源落地和專業服務需求對接工作,加強資源整合,建立服務標准,規范服務流程,確保服務資源有保證、服務質量有保障、服務機制有效率。
1.決策支持。編制縣域農村電商發展規劃;監督落實農村電子商務實施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對農村電商基礎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企業開展相關業務等提供支撐。
2.電商主體發展及管理。公共服務中心是一個面向全縣各市場主體的服務機構,針對網商、第三方服務商、有關企業和個人等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力量,進行需求挖掘和分析。中心可開展會員服務。
3.資源整合與統籌。
整合政府資源。將原有的分散在商務等有關部門的政策進行整合,將政府電子商務政策通過一個口落地。
整合行業資源。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加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旅遊企業等主體進行市場化整合,引導企業向薄弱、缺失環節投資,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物流資源整合,提供物流解決方案。組織對接活動,協助企業尋找經銷(分銷)商。
整合第三方服務商資源。為企業提供全產業、全方位電商服務解決方案。將原來分散、自發的第三方服務商有機結合,讓電商企業、傳統企業和其它有需求的企業能快速地與平台運營商、品牌策劃公司、營銷公司、本地生活服務企業及電商培訓機構建立聯系。
4.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及營銷服務。
推動農業生產、流通數據信息開放共享,探索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與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協同發展模式,推動農業技術、商業模式集成,加強農產品供應鏈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農產品檢驗檢測、質量標准和追溯體系,針對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分布特點,規劃和建設一批物流、初加工節點,建立健全農產品上行渠道,引導農民生產滿足消費需求、適合網路銷售的產品,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針對當地特色農產品,幫助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網商、服務商集中產品,做好拍攝、文字編輯,形成縣域產品資源庫,實現農產品向網銷單品SKU的轉化。
公共服務中心為當地特色農產品提供品牌、商標注冊服務,打造特色品牌。通過全網營銷體系進行縣域產品整合式網路銷售。
5.電商氛圍營造與宣傳。為網路創業人員實際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提供咨詢與解答;向政府推薦優秀電商創業項目,爭取政策扶持;組織開展各類電商文化活動,舉辦網上創業創新項目大賽等,為創業人員、電商企業和人才之間搭建交流平台。挖掘和培育一批優秀網商、典型網商、創業案例,通過政府網站、電視、報紙、微信、微博等宣傳渠道進行宣傳,並將本地電子商務氛圍營造、平台建設與當地農特產品宣傳、休閑旅遊產品推介有機結合。
二、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建設
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培訓體系。
(一)建設內容。
1.一個固定場所。具備辦公場地、培訓場地和實訓機房,可長期實施電商培訓,方便停車,電商理念、企業文化、往期培訓照片上牆,統一標識標牌。可考慮設在公共服務中心之內,或與本地院校、黨校、行政培訓機構等緊密合作。
2.一個專業的培訓工作團隊和講師團隊。具備電商知識、經驗以及教學經驗,團隊人員需具備常規培訓業務接單、培訓計劃擬定、培訓計劃對接及培訓相關事項咨詢能力,還可以根據需求方的實際情況調整培訓計劃方案。
3.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和培訓管理制度。制定講師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課件研發制度等相應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每項制度及工作流程都應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保證後續能落實到位。
4.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培訓經費保障。當地政府對於培訓相關工作在政策及經費上應給予一定支持與保障。
(二)服務規范。
組織當地院校、社會組織,或引進培訓機構,對合作社農民、創業就業人員、電商轉型的企業和政府人員開展電商理念培訓、技能方法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等不同層次、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培訓。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實踐教育機制,對培訓進行跟蹤,提供後續實踐引導和服務,確保培訓實效。
能夠提供電商理念和實操培訓,實操培訓內容包含微商系類、淘寶系類及第三方營銷平台和其他新平台的實操。開展現場和網路遠程培訓。基礎公益培訓可在網上免費下載。
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對於每月培訓場次、人數、培訓學員滿意度等都要做好規劃,並嚴格執行。嚴格遵守中央和地方培訓管理辦法,做好培訓情況的記錄,加強培訓檔案和經費管理。嚴格挑選講師及工作人員,制定完善工作監督與考核機制。
三、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
當前農村收發的物流數量還不多,並且很多農民白天在田間勞作無法收貨,物流企業業務收益與支出不相稱,不少地區的農村還是快遞物流的盲區。可通過整合當地郵政、各大快遞物流公司,成立專業的物流公司,負責從縣到村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包括建設農村物流倉儲中心、農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及農村物流運輸體系。
農村物流倉儲中心和物流運輸體系建設,要充分發揮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可以以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為基礎,結合郵政現有的鄉鎮物流配送網路,交通運輸部門的農村公交班線,以及本地貨運等各種運輸資源,解決物流服務在農村服務能力較弱問題。
農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設,重點解決農村物流資源的協調統籌,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快遞跟蹤信息能夠從縣級物流倉儲中心傳達到農村,讓農村群眾實時查詢到包裹在縣域內的流轉情況,享受包裹到達簡訊提醒等服務。
(一)建設內容。
1.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中轉。縣級電子商務物流倉儲中心可建於交通便利處,場地周圍便於停放物流運輸車。有條件的可設於縣級公共服務中心內。鄉鎮、村的物流中轉應在鄉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開辟的物流服務區實現,避免重復浪費。
2.一個物流體系運營團隊。不同范圍的工作人員可以給予不同定位,縣級工作人員必須配備專業團隊,鄉村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兼職。
3.一套管理制度。針對縣鄉村三級物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登記流程、產品貨架歸類制度、問題件處理流程、配送員考核及其它工作流程。農村物流配送要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明確價格,每項制度及工作流程都應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保證後續能落實到位。
4.一個高效機制。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需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整合郵政等物流資源,以行政方式推動,採取市場化方式解決,要處理好每個環節的物流中轉銜接和每個環節所代表的利益分配。
(二)服務規范。
1.快遞收發。對於快遞不能直接配送到村的,需要建立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承擔快遞收發工作,解決農村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
2.本地化物流配送。協助當地村民將農村產品配送到縣城。
3.物流整合。在基於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自有物流配送體系的基礎上,需要不斷整合市場化的物流資源。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建設
農產品具有鮮活易腐性,對外在條件的依賴比較明顯。農業生產的區域性、季節性、分散性也十分突出,農產品供應鏈是一個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過程,傳統的農產品交易是農產品沿著農戶、加工企業、配送中心、批發商、零售商,向消費者運動的一個網狀鏈條。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有必要加強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統籌資源,加強協作,以信息化帶動農產品生產、流通的標准化、規模化和現代化。
(一)建設內容。
可建於縣級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中心或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地。場地應能停放物流配送車。品控部門需要有獨立的化驗室,場地要位於通風處,配備品控檢測的專業儀器和設備、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等必要的軟硬體設備。擁有專業農產品開發人員、品控人員、倉儲配送人員。需建立品控、售後、供應商入駐、產品檢測、發貨流程、倉儲6S管理等各崗位的管理制度。
(二)服務規范。
一是建設農產品開發體系,讓農產品能實現在線化、互聯網化、品牌化;建設農產品品質管理體系,通過集中倉儲加強產品品質監控。
二是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農產品溯源系統。健全「三品一標」、「一村一品」等基礎資料庫,記錄農產品種植、加工、包裝、檢測、運輸、銷售等關鍵環節的信息,設置系統預警,並通過互聯網、手機APP、電話等途徑發布信息,增強公眾對產品的認可,實現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查。
三是提供農產品電子商務標准化工作指導。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堅持統一、簡化、協調和最優化原則,與便民、規范、效益相結合,確立可測量的標准化方針和目標,建立可操作的服務程序和制度,開展多元化、特色化服務。
鼓勵農產品企業按照國際、國內相關標准,制定適應電子商務要求的農產品等級劃分、包裝、物流配送、流程規范等質量規范和質量追溯要求。鼓勵支持快遞企業制定適應電子商務寄遞需求的定製化包裝、專業化服務等規范。
四是提供專業的供應鏈培訓服務。構建電子商務平台下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要注意保持農產品供需的相對穩定,減少信息不對稱,對農產品產銷形成穩定預期。
五、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服務體系
以電子商務為手段,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和推廣。運用電子商務大數據引導農業生產,拓寬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遊等市場。
由公共服務中心牽頭,帶動和扶持本地網商、農業和旅遊企業參與到營銷體系建設中來。運用多種電子商務營銷手段,如微信營銷、微博營銷、手機APP、農產品垂直營銷平台等,提高農產品的產業化、組織化程度,讓更多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以便捷的方式、通暢的渠道進入市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建設內容。
可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盡量靠近旅遊路線附近和有實際需求的地方,建設一個具備網超條件的O2O展示展銷中心。既在線下推銷本地產品,也提供線下展示功能。對於缺乏上述條件的縣城,不建議建設線下展示中心。
(二)服務規范。
重點在線上進行主題策劃、活動策劃、媒體策略、品牌塑造、形象打造、市場監測,進行稿件、媒體、活動等公關、推廣,渠道維護和拓展。
積極組織、引導合作社與電商平台對接。在繼續做好農產品營銷促銷工作的同時,集中打造網上展示大廳,推動「名特優新」、「三品一標」、「一村一品」農產品上網營銷,加強宣傳推介,提高農產品網路銷售的公信力、信譽度和美譽度。
引導農民合作社與城市社區建立直供關系,共同設立農產品體驗店、自提點和提貨櫃。推動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推動跨境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體系建設
分級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為農民提供電子商務基礎服務。
(一)建設內容。
鄉鎮、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要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場地位於村民日常活動集中區,且網路已覆蓋,可以選擇建於農村商店、村民活動中心、村民自住房等。一個行政村建設服務站點個數盡量不超過一個,已有企業服務站點的,可以考慮合並建設。
至少配備1名及以上專職人員,且參加過相應培訓,能夠熟練操作農村電子商務平台上的各項服務功能,能夠對所在服務區域的農民的需求和生產進行摸底統計。
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誠信經營,對各個電商平台開放,不能僅為一家平台服務。服務站應定期向縣級公共服務中心報送有關信息,並建立日常網路安全管理、考勤、假期管理、貨物配送等制度。
(二)服務規范。
1.入戶宣傳。向村民宣傳服務站各項功能、電子商務行業相關資訊,提供農村電子商務普及培訓,培育農村群眾網上購物、商品銷售、購買服務等習慣。
2.網上代買代賣。幫助村民網上購物,並協助解決購物過程產生的糾紛等問題。公共服務中心組織村級服務站收集當地特色農產品,匯總後對外發布信息、銷售。
3.便民服務。為村民提供水、電、寬頻、話費等生活網上繳費,代收代發快遞、車票代購、酒店預定、本地資訊等服務。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小額取現、生產貸款等服務。對外發布村級各項服務內容。
4.創業服務。組織當地青年參加網上創業就業學習、交流,營造氛圍,培育人才。
5.生產服務。與種子、農葯、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企業合作,依託村級服務站網上銷售,開展技術指導。
6.依照當地情況其他增值服務。
❷ 消費品工業三品是什麼意思
❸ 如何看待電商扶貧
電商模式擺脫了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不便等對農產品銷售的束縛,架起了偏遠地區農產品進入城市市場的「橋梁」,在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就業增收方面效果顯著。
同時,電商扶貧促進了農村產業發展。一方面,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使貧困地區農產品直接融入到市場經濟產業鏈和國際國內供應鏈中;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農產品生產銷售方式,賦能龍頭企業、合作社、個體戶等市場主體,形成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為農村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電商扶貧還為農村全面發展注入新活力。精準扶貧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從單純的給錢給物轉變為物質扶貧與技術扶貧、教育扶貧相結合。電商扶貧充分調動貧困戶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培養了數百萬的新型農民,吸引大批人才返鄉創業,為農村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3)三品電子商務修水擴展閱讀
首先,完善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網路是天路,交通是地路。」電商扶貧發展離不開互聯網、交通、電力、物流和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的不足70%提升到98%,有96.6%的鄉鎮設立了快遞服務網點,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建立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實現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管理與物流配送網路全覆蓋。
第二,推出特色扶貧產品。
貧困地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品,如陝西柞水木耳、甘肅禮縣蘋果、雲南西盟山林百花蜜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制定產地認證、質量追溯、冷藏保鮮、分等分級、產品包裝、冷鏈物流等環節標准;開展「名特優新」「三品一標」「一村一品」等農產品認證,實施電商扶貧產品的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使電商扶貧產品滿足市場質量要求。
第三,健全服務支持體系。
一是基層扶貧隊伍帶動,通過組織貧困人口參與電商扶貧,讓貧困戶了解並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二是銀行和支付平台在小額信貸、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電商扶貧發展提供動力。三是電商協會等社會組織發展,為貧困戶提供電商產品集貨、分級包裝、品牌營銷、物流配送、售後保障等規范化服務,支持電商扶貧行穩致遠。
❹ 2019年貴州新農村建設政策規定,貴州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商務部等19部門《關於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商建發〔2015〕306號)、《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5〕28號)精神,加快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充分發揮貴州特色產品資源和大數據產業優勢,以拓寬農特旅產品網銷渠道和滿足農村電子商務消費需求為重點,依託現有開發區、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園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著力抓好試點示範建設,加快完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物流、通信、政策等支撐體系,推動電子商務與「三農」融合發展,促進農村經濟農民生活加快轉型升級,為實現我省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17年末,全省共打造50個以上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各縣(市、區、特區)分別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建成1000個以上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建成10000個以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鼓勵具有條件的縣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園,2017年力爭達到50個;力爭培育發展1000個以上注冊地在縣鄉的電子商務企業法人主體;發展鄉村網店10000個以上;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0萬人次以上;開創貴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成功模式,力爭農村產品(包括農產品和產自農村的工業品、民間工藝品、鄉村旅遊產品等)上網銷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實現農村產品賣得出、賣得好,鄉村用品買得到、方便買,促進農村加速發展、加快轉型。
三、工作內容
(一)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1.引導農民運用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政策引導和職業技能培訓,以大學生村官、返鄉青年、大學畢業生、農村能人等有潛力、能成長的創業群體為重點,積極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帶動農村居民從事電子商務創業和就業。(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團省委、省婦聯,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引導農村市場主體應用電子商務。引導農業園區、農業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家庭作坊、鄉村景點、鄉村旅館、農村經紀人、民間藝人工匠、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生產經營主體,轉型利用電子商務從事網上產品和服務營銷。支持「萬村千鄉」農家店、供銷合作社農資連鎖店、農村郵政局所(站)、農村信息化基層信息服務站點、農經網信息服務站等利用電子商務組織放心農貨進城市,推動放心商品進農家,為農民提供優質、方便、實惠、可溯源的生產生活資料。鼓勵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服務機構開展網上業務,提供便捷、專業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及時傳播推廣最新農業科研成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省郵政局、省遠教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3.引導電子商務企業下鄉開展業務。加強電子商務招商選商,重點面向江蘇、浙江等電子商務發達地區開展電子商務產業招商選商,積極引進各類電子商務企業落戶縣鄉。引導電子信息、金融服務、倉儲物流、策劃營銷等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開拓農村業務,提供農村電子商務產品策劃、小額信貸、網店建設、網店代運營、營銷推廣、倉儲包裝、物流快遞、資金結算等服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投資促進局、省供銷社、省政府金融辦、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二)搭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平台。
1.分類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完善貴州電子商務雲等本土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支持貴州農業信息網、農經網等省內涉農信息發布平台向商品在線交易平台轉型;支持省供銷社建設「貴農網」,為農村市場主體提供上網開店銷售、運營管理等優惠服務,降低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和經營成本。鼓勵各地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一號店、郵樂購等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企業合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氣象局、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鼓勵各縣圍繞當地特色優勢資源,在完善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建設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聚合電子商務發展要素,為當地網商和創業群體提供低成本的辦公用房、倉儲物流、產品包裝、宣傳推廣、產品攝影、融資支持、網路通信、人才引進、培訓交流等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吸引電子商務企業集聚發展,孵化培育電子商務企業成長壯大,把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成為地域特色明顯、服務體系完善、產業鏈條完整、產值增長強勁的產業集聚區。有條件的鄉鎮要積極為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群體集中提供創業公共場所,完善配套服務,建設鄉鎮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3.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支持建設貴州農業雲,建設「大數據+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公共雲服務系統,應用雲數據分析發布農業產銷、鄉村旅遊動態市場信息,提高農產品產銷率與鄉村旅遊接待率;建設農產品生產、流通全過程質量標准檢測監管的雲服務體系,實現上線農產品質量可控可溯源。(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農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支撐體系。
1.建設縣級電子商務服務(運營)中心。各縣要落實場地,鼓勵依託現有產業園區、空置廠房等閑置土地資源,集中建設1個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運營)中心,服務中心採用政府監管、企業運營的模式,由運營企業負責落實服務管理專業人員,承擔縣域電子商務創業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工作和電子商務業務咨詢工作;建立和縣級政務中心直通通道,為電子商務企業代辦需要向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辦理的各種證照;為電子商務創業、電子商務運營企業提供產品攝影、包裝設計、倉儲配送、物流快遞、融資等中介服務;向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申報兌現服務;按照統一的電子商務統計口徑,承擔縣域電子商務統計分析工作、監測電子商務市場信息,向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決策所需信息咨詢;負責組織縣域產品公共品牌的宣傳推廣;指導和管理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開展相關業務;負責與電子商務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同行服務機構、相關行業協會對接交流,組織各類電子商務服務資源為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服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扶貧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建設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服務站(點)。對現有的「萬村千鄉」農家店、供銷合作社基層網點、農村郵政局所(站)、農村信息化基層信息服務站點、農經網信息服務站、遠程教育站點等網點進行相互整合,賦予電子商務服務職能,實現農村電子商務「鄉站、村點」服務全覆蓋,為農村居民提供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咨詢服務和代辦網路購物、代辦上網售貨、代收快遞包裹、代購車票、代辦轉賬匯款等便民服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農委、省扶貧辦、省氣象局、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構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支撐體系。
認真落實「雁歸興貴」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整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春潮行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扶貧部門「雨露計劃」、農業部門「陽光工程」等部門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支持開展針對農民及返鄉人員的電子商務職業基礎技能培訓。建設貴州省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鼓勵省內高校、職業院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擴大電子商務專業招生規模,鼓勵電子商務培訓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針對農民進行專業化培訓,努力培養一批兼有電子商務理論和實操能力的農村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回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完善電子商務基礎支撐體系。
1.完善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完善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鄉村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鼓勵快遞物流企業建設農村快遞物流倉儲包裝網點設施尤其是冷鏈物流設施,開拓鄉村快遞物流業務;完善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供銷社村級綜合服務站、郵政快遞網點等物流節點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城鄉客運站與快遞物流企業合作,利用農村客運班車搭載快件,降低運輸成本,著力解決鄉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鼓勵大中城市發展農產品銷售終端配送服務,推進生鮮農產品經營企業與社區便利店合作開展「時令預訂」、「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業務,暢通農產品進城銷售「最後一百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寬頻網路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實施「寬頻貴州」行動計劃、信息基礎設施三年會戰,加快4G網路向鄉村覆蓋,落實通信提速降費政策,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網路服務能力和水平,降低農村電子商務網路服務成本。(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六)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推廣。
1.拓展農產品網路銷售渠道。支持引導各類涉農生產經營主體到貴州電子商務雲、貴農網等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開店營銷,重點支持「三品一標」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開設旗艦店,鼓勵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開拓網上B2B市場,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發展網路分銷業務。(責任單位:省農委、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省氣象局、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2.支持農產品網路營銷推廣。支持利用貴州電子商務雲、農業雲、貴農網、農業信息網、農經網和有關官方微博微信等公眾平台,發布農村產品營銷信息尤其是公共品牌產品、特色優勢產品、季節性大宗產品的產銷信息。(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旅遊局、省供銷社、省氣象局、省郵政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3.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貴品系列」公共品牌建設,支持特色優勢農產品集中出產區建設區域性特色公共品牌,鼓勵各類涉農市場主體爭創馳名商標,提升貴州農村產品的市場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委、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七)規范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秩序。加強市場和上線產品質量監管,強化「三品一標」產品和認證標志監督,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的原則,探索建立上線產品的指導准入標准,嚴禁濫用相關標識;加強農村產品標准化、安全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的質量管控;鼓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標准研製、標准化項目建設等標准化工作,逐步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溯源體系,保障電子商務上線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電子商務誠信信息監管機制,依法打擊危害農村電子商務中的制假售假、網路詐騙、網路盜竊、惡意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農村電子商務有序健康發展。(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農委、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食葯監局、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扶持政策
(一)財政扶持。省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國家電子商務支持政策,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和單位要將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納入重點支持范圍,每年從有關專項資金和基金中明確一定比例資金,市縣相應安排適當財政資金,共同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各級財政資金重點用於支持創建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村,重點投向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縣鄉電子商務產業園、農村冷鏈物流設施等平台設施建設和農民電子商務創業就業技能培訓,適度補貼鄉村物流,重點向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傾斜。(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二)金融支持。鼓勵金融及擔保機構加大農村電商項目信貸扶持力度,創新金融信貸產品、降低信貸門檻、簡化信貸程序,為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營業主體提供便利的融資服務;鼓勵發展農村小微企業信貸信用保險,增強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營業主體的融資能力。「黔微貸」、「貴園信貸通」、「特貧特惠貸」等既有金融服務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開放。
各部門要努力營造有利於電子商務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輿論氛圍,切實促進民間投資電子商務,激活並調動民間資本向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流動。(責任單位:人行貴陽中心支行、省政府金融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用地支持。依法優先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農村倉儲物流等建設項目用地。對於年銷售額在500萬以上,且以銷售本地產品為主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在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方面給予適度傾斜。對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帶動影響的建設項目實行專項協調制度,確保項目用地條件。(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稅收支持。全面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按規定減免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稅收。(責任單位: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我省農村全面發展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重要途徑,切實加強領導,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明確發展目標、制定具體工作措施,並認真組織落實,合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要切實履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主體責任,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要切實承擔省級行業主抓職責,密切配合,共同對本方案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工作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協調推進落實;縣級供銷社要認真履行本級行政區域的工作主抓責任,各級職能部門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省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好對各地區各部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的督促檢查,對工作推動落實得好、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適當方式表揚鼓勵,對工作推動不力、發展效果差的給予適當方式批評鞭策。
(三)宣傳推廣。堅持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正確輿論導向,利用各類新興媒體和有效形式,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廣泛宣傳報道農村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典型人物,提升示範效果。召開農村電子商務現場會,總結交流農村電子商務經驗和模式;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營造我省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良好氛圍。
❺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淺析
網路商品消費穩步增長
2019年我國電商行業以倡導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為目標,組織指導主要電商平台和郵政快遞企業開展「雙品網購節」,帶動同期全國實物商品網路零售額2850億元,同比增長28%,商品好評率97%以上。2019年1-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94958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6032億元,增長19.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4%,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45.3%,拉動消費增長作用明顯。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2020經信局鄉村振興工作自評報告
2020經信局鄉村振興工作自評報告20xx年F縣電商工作在省市商務部門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直接領導下,以電商扶貧整改為契機,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村級電商網點優化,培育電商品牌和一批“電商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典型。20xx年全縣網路銷售額*億元,其中,農村產品網銷額*萬元,增幅30%,新增電商經營主體*個,農村電商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具體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一)電商示範創建工作取得成效。20xx年8月2日,在20xx年全省農村電商優化升級現場會上,省推進“電商A”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了22個全省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工作示範縣(市、區),F縣榮獲全省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工作示範縣稱號,Z鎮獲全省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工作示範鎮稱號,G鎮Y社區、L村等獲全省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工作示範村(社區)稱號,糯米和女裝成功獲得了超百萬電商品牌的榮譽。
(二)積極開展站點融合創建工作。對一些有意願主動承擔電商扶貧的家庭農場、合作社重點支持培養,縣經信局、縣郵政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與家庭農場融合工作進行調研,如,對D鎮S村(貧困村)家庭農場進行了實地走訪,了解了農場的種植規模、經營范圍、銷售數據、相關證件等情況。通過調研,縣經信局、縣郵政公司已經將沈庄村原有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與S的家庭農場進行融合,以更好的發揮便民服務以及農產品上行功能。
(三)積極抓好農村電商整改提升工作。F經信局、F郵政多次對F縣234個站點、重點是38個貧困村進行信息摸排,建立健全村級電商服務站點信息資料庫,包括服務網點經營者個人基本信息、當地特色農產品信息、快遞物流基本情況、生活繳費情況等資料;鼓勵電商企業參與扶貧,與貧困村、戶對接,採取農產品上行、勞動用工等多種方式參與扶貧,今年以來,我縣積極引導支持開設了郵樂購F館、九個挑夫F館、懶貓拼拼、部分家庭農場等各種網上銷售平台,電商扶貧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通過用工、項目分紅等,廳返戶年均增收1000元。
F縣政府多次專題召開電商扶貧整改工作推進會,參會人員主要有各鄉鎮分管扶貧的領導及扶貧辦具辦人員、*個貧困村負責人、縣郵政公司分管領導、業務員及各鄉鎮郵政支局長、縣直有關單位、部分電商企業負責人,通過會蘆伏大議傳達省商務廳最新政策文件精神。F縣經信局多次開展督查工作,對F縣轄下14個鄉鎮38個貧困村進行了實地督查,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向相關承建單位下達督查通知,限期整改。
(四)積極培育電商品牌,推動農產品上行。20xx年5月,F郵樂購F館上線試運營,首批入駐的商品中有包括米面等F本地農產品 ,目前已實現網上銷售零的突破。六月下旬,F縣九個挑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線上農產品銷售平台F館已成功開通,上線了如X牌糯米、Z黑芝麻醬、J湖瑞園牌蓮子等十幾種F縣特色農副產品。
(五)出台了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實施辦法。20xx年5月26日,F縣經信局、財政局聯合印發了《20xx年F縣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實施辦法》。明確了總體目標、年度任務、實施內容、資金籌措和保障措施。
(六)積極開展培訓工作。F縣經信局聯合F郵政分公司對站點經營者進行了電商培訓,側重於農產品上行基礎培訓,採取基礎培訓、銷售實操、電商企業示範引領等方式,加大對村級站點經營者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對農產品上行的認知,開展網點融合共建,打造一批具有農產品上行功能的綜合服務網點。截止到12月底,已經培訓了10期,培訓人數超過1500人,其中有實操培訓500人,重點培訓了站點服務經營者,通過郵樂小店APP,爭取實現F本地農產品上行。
二、存在的問題及工作措施
(二)存在電商培訓不夠精準、不夠全面的問題。我縣電子商務發展起步較晚,電商人才缺乏,村級電商服務網點經營者本身對電子商務就一知半解。我縣下一步將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針對想通過電商創業的人員等全體開展基礎班及精英班培訓,提高實操能力,重點培訓有志立足於農村、通過電子商務發展創業的人員,著力於進行脫貧基礎培訓,培養農民電商高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電商A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陪豎電子商務進農村優化升級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補齊短板,完善措施,全面推進電商進農村優化升級工作,同時積極開展電商示範鎮和示範村活動,加快建成農村電子商務“一中心五體系”,扎實推進我縣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上台階上水平。
一是重點抓好電商示範鎮、村創建工作。電商發展依然是省市政府考核縣級政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政府必須實施33項民生工程之一,而電商鎮、電商村打造是電商發展的“重中之重”。關於20xx年電商示範鎮、村創建工作,經過F縣經信局領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考察,與各鄉鎮、村進行充分溝通,初步確定新集鎮作為新一輪電商示範鎮創建目標,D鎮沈庄村、Y鎮後海村、F鎮酒東村、D鄉安圩村、新集鎮大庄村、G鄉北王集村、G鎮顧橋村、D鎮大興村作為新一輪電商示範村創建目標。
二是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做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溝通配合協調,積極推動農產品朔源體系建設和“三品一標”產品上線,推動農村青年創業就業、電商主體培育和電商人才培養,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是拓展村級服務站點的服務功能。加強對基層站點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拓寬站點的業務和便民服務內容,完善網點的基礎台賬,提升村級站點內生動力和運營業績,使村級服務站點真正成為當地村民服務的“加油站”。
四是抓好農產品上行和電商扶貧。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加大對傳統企業電商轉型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縣域公共品牌開發、培育、推廣工作,引導電商、微商強化網銷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意識,著力提升F電商產品及品牌的市場影響力、競爭力,努力擴大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網路銷售空間。同時繼續加大電商精準扶貧模式的推廣復制和創新,力爭有條件有能力的貧困戶參與電商,貧困戶的農產品大多通過電商銷售出去,鼓勵支持電商企業參與幫扶貧困戶脫貧增收。
五是積極培育電商龍頭企業。大力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種養、加工、物流、銷售等產業鏈各環節經營主體,開展合同、合作、股份聯結,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鼓勵龍頭企業加大引資力度、爭創名優品牌,健全物流、配送、追溯等服務體系,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產業化經營核心力量,提高帶動輻射能力。
❼ 關於加快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企業自建電商平台100餘個,在第三方平台開店1200餘個。2017年-2019年,全市網路零售額累計10.43億元,年平均增速達28.65%。2020年1-7月,全市網路零售額完成3.26億元。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支撐不夠,產業聚合力不足。一是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大多數土特產種植培育周期長、季節性強,走電商渠道銷售時效性、及時性要求高,現有產品嫁接網路難度大。二是農產品經營主體較弱。全市共有240家農業龍頭企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僅佔1/3;共有410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常運轉的僅有2218家,佔比54%。三是我市農產品產業鏈不完善。我市缺乏農產品深加工的產業鏈,附加價值低,標准化不夠,導致「三品一標」產品極少,由於缺乏質量認證,很多產品無法進行網路銷售。
(二)人才吸附力較弱,培育引進機制尚需完善。一是本地專業人才匱乏,農村電商實踐人才少,同時缺乏對優秀電商專業人才進入我市的吸引力。二是電商培訓人員轉化率不高。參與電子商務網路銷售的積極性較低,企業沒有專門人員操作電商銷售,改造難度大。
(三)流通體系不健全,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還未形成。一是物流體系不健全。村級郵政物流快遞點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農村群眾網購網銷成本較大。二是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我市現有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普遍存在小、散、弱的問題,極大降低了農產品流通效率。同時,缺乏市場化農產品配送和農業產業服務企業,本地農產品產業整合力度不足。
(四)企業營銷能力不足,市場競爭能力弱。企業營銷缺乏謀劃,商家缺乏專業知識技能,整合資源能力、營銷技巧和創新能力較弱,打造不出爆款產品、網紅產品,面對既新又快的電商發展形勢無所適從,未能在新消費形式下抓住趨勢紅利乘勢而上。
二、意見和建議
(一)強化電商政策引領。圍繞組織、資金、人才、服務、產品、冷鏈、物流「七位一體」工作思路,發揮本地區優勢產業,推廣印江縣「電商驛站」模式,推動農產品上行。將電商產業發展和物流產業供應鏈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通過人才培訓、主體培育、打造示範、網銷獎補、物流補貼等方面完善電商政策體系。進一步釐清電商發展中市、縣、鄉三級工作職責,統籌推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
(二)加快電商體系建設。圍繞七大產業和全市500畝以上壩區,做好冷鏈發展布局,完善農產品電商供應鏈,推動電商站點分類整改,建立健全「基地+站點+產地預冷+網格化銷售」一體化運營體系,推動農村電商上行規模穩定增長。堅持「因地制宜、按需發展、多業融合」理念,立足產品上行,助推農產品從「小農戶」邁向「大市場」,積極構建更加完善高效的電商體系。
(三)加強電商人才培訓。採取「理論+案例+實踐」的培訓方式,定期開展電商傳統企業培訓工作,因人施教,分類進行短期強化訓練、程式控制教育、提升教育,並通過教學實訓、技能訓練、綜合模擬實習,切實提高受訓人員的電商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學員參訓轉化率。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健全物流配送網路。加快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物流配送體系,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在鄉鎮設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站點,設立村級物流快遞服務點。二是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行政村寬頻網路和4G網路全覆蓋,改善電商發展基礎條件,促進電子商務站點服務行政村全覆蓋,整合物流快遞、包裹收發、金融服務、網路購物等功能,使農村網店成為農產品網上銷售的重要流通窗口,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網店模式。
(五)注重主體市場培育。一是大力推動村級規模化農業網店建設,打造具有六盤水特色的電子商務企業。二是積極鼓勵電子商務領域創新創業,在場地、稅費、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落實好各項補貼政策。三是培育電商龍頭企業。要有針對性的扶持培育一批營銷模式新、產業帶動能力強、網路銷售規模大、市場認可度高的電子商務龍頭骨幹企業,發揮其領頭帶動作用。四是主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對接,引進一批知名電商企業在我市設立區域總部或辦事處。
(六)加強宣傳氛圍營造。一是通過電視、廣播、海報、高鐵站廣告等,及時投放大型電商活動與網銷產品信息。二是印製農村電商宣傳物品,讓電商概念嵌入商品,讓群眾更簡單明了的認識電商。三是進一步健全各級各部門的電商宣傳工作,推動電子商務知識進縣區、進鄉鎮、進村居、進合作社、進農戶,尤其是村級電商氛圍營造,全面提升公眾認知度與認可度。
(七)著力電商產品打造。加大我市7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技術推廣服務隊伍建設。鼓勵市縣差異化發展,縣區打造「地名+品名」的農產品區域品牌,提升我市農業產業形象。以綠色公共品牌創建為引領,整合資源,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每個縣區每年集中力量推出1-2個網路爆款產品,助推產品品質提質增效,增加產品網路銷售。對本地無品牌產品統一貼牌、統一包裝,優化本地農特產品的分選、包裝,完善相關檢測手續,整體提升我市電商產品辨識度和知名度。
(八)強化農產品孵化。通過「直播帶貨」「黔郵鄉情」「832平台」「一碼貴州」等銷售平台,帶動提升六盤水農特產品知名度和銷售量。同時,大力推動社區電商發展,鼓勵支持本地電子商務平台在餐飲、住宿、家政、維修、保潔、外賣等領域開展網上訂單、上門服務,探索建立社區快遞包裹投遞站,創新社區電子商務服務模式。
❽ 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資金1850萬可以做什麼
電商示範縣的資金有使用要求,國家列出一下大項,省里出一個細分要求,市裡還會出一份詳細要求,縣里根據以上三個要求做規劃,提交審批,審批通過後開始進行招投標做執行。進行投標的公司,根據所選標段不同,所需要的資質要不同,所以投標公司一定要注意所選標段是否有投標資質。
❾ 「數商興農」:農村電子商務的新方向|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
歐陽日輝 中央 財經 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黨和政府提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很多地方政府在謀劃數字經濟發展時,為「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兩個概念困擾。實際上,電子商務是我國數字經濟最重要的源頭,是數字經濟最活躍、最集中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數字經濟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將全面引領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建設中,電子商務工作就是發展數字經濟最好的抓手。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電商領域提出新舉措:實施「數商興農」工程。
中央一號文件中的農村電子商務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電子商務」,「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與此同時,2005年1月8日,我國第一個專門指導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2號)發布,提出了國家對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八條重要意見,確立了我國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六大舉措。
2005年以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可以分為兩個大階段:
第一階段 ,2005-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從流通方式、交易方式和平台建設的角度對農村電商做出新要求。 一是從流通方式角度要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2005年、2007年、2010年都提出,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2013年提出,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 二是從交易方式的角度強調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2012年提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 三是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2014年提出,啟動農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2005年以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2013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10萬億元,2014年達到13.4萬億,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動能。國家加大了電子商務發展指導工作的力度,2015年5月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提出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支持快遞服務網路向農村地區延伸;2015年12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電子商務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精準扶貧」,開展電子商務促進縣域經濟行動、「電商扶貧」專項行動。
第二階段, 從2015年以後,中央一號文件加大了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部署,逐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了農村電商的主要工作方向:
一是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 2016年提出,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系統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實施「快遞下鄉」工程。2017年提出,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2018年提出,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2020年提出,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路,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2021年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
二是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從2015年開始,提出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2016-2018年又連續三年提出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2019年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三是健全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2016年提出,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後處理、包裝配送等標准體系,支持地方和行業健全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2017年提出,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准體系。2018年提出,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台,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2020年提出,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實施電子商務技能培訓。2021年提出,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
四是支持涉農電商載體建設和新模式發展。 比如,2015年提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2016年提出,鼓勵大型電商平台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2017年提出,支持農產品電商平台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鼓勵地方規范發展電商產業園,聚集品牌推廣、物流集散、人才培養、技術支持、質量安全等功能服務。2018年提出,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
2015年以來,農村電子商務在促進農產品上行、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改善提升農村風貌等方面成效顯著,成為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商務大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2083個縣域網路零售額達35303.2億元,比上年增長14.0%,佔全國網路零售額的比重為30.0%,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縣域農產品網路零售額為3507.6億元,同比增長29.0%。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農村網路零售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3%;農產品網路零售額4221億元,同比增長2.8%。
「數商興農」是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電商的新舉措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大了農村電商的篇幅,集中體現在,一號文件的第四部分「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第十六條「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十八條「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和第五部分「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第二十四條「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范 健康 發展」,持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兩大融合」,加大力度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快遞進村」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三大強基固本工程。
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是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農村電商的最大亮點。
講清楚「數商興農」要從「數商」說起。「數商」是指數字商務,這個概念在理論和實踐中已經存在一二十年了,隨著時代發展這個概念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當前,大家普遍認為,數字商務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比電子商務范圍更寬廣。2017年,商務部首次提出發展數字商務的新思路。2019年,商務部出台了《數字商務企業發展指引(試行)》,開始啟動數字商務企業的遴選工作。到2020年11月,商務部已確認108家數字商務企業。筆者認為,數字商務是以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為驅動,聚焦商產融合這個主線,加速數字技術與商務活動深度融合,實現商品和服務交易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新型商務活動。
「數商興農」行動是商務部2021年部署的數字商務建設的五大行動(消費數字化升級行動、「數商興農」行動、「絲路電商」行動、數字化轉型賦能行動、數字商務服務創新行動)之一。2021年1月,商務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數字商務建設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通知》,專門部署了數字商務建設工作。2021年6月,《商務部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實施方案》再次提出,要在推動流通提升方面實施「數商興農」。
筆者認為,「數商興農」是發展數字商務振興農業的簡稱,是農村電商的升級概念。「數商興農」就是充分釋放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對農村商務領域的賦能效應,全面提升農村商務領域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提升農產品可電商化水平,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進而支持和促進農業農村的生產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簡而言之,「數商興農」是根據「商」與「農」互聯互促的經濟規律,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賦能農村商務發展,涉農商務數字化轉型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數字化和產業振興。
2021年10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包括:引導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提升農產品物流配送、分揀加工等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發展智慧供應鏈,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行「最後一公里」;培育農產品網路品牌,加強可電商化農產品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推廣,深入開展農產品網路品牌創建,大力提升農產品電商化水平。由此來看,「數商興農」行動著眼於改善農村電商的基礎設施、物流配送和農產品電商化,促進產銷銜接,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程的升級。
2022年一號文件將「數商興農」工程與「快遞進村」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相結合,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快遞進村」工程由國家郵政局牽頭實施,國家郵政局於2014年啟動了「快遞下鄉」工程,2020年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重點是鄉村快遞物流體系建立和完善,2022年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由農業農村部牽頭實施,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100個縣試點建設任務, 探索 形成了一批符合各地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推進模式和標准規范。《「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和網路營銷,優化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以實施「數商興農」工程為牽引,夯實「快遞進村」工程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是中央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統籌布局。2021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關於農村電商發展的布局也是圍繞這三個工程部署:一是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加快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引導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市場主體到鄉村布局。二是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優化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功能,規范引導網路直播帶貨發展。三是實施「數商興農」,推動農村電商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打造農產品網路品牌。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電子商務」,到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快遞進村」工程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中央政府把握了農村電商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關於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工作思路逐步明確了。
抓住「數商興農」助力數字鄉村和鄉村振興的機遇
「數商興農」工程及其相關工程的實施,既為努力做下沉市場的電商平台提供了重大機遇,也對電商平台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電商平台如何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整業務結構,在新一輪的農村電商發展大潮中搶佔先機,聚焦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平台以消費和銷售為重點的發展模式,應該過渡到消費和生產並重的發展模式,實現由農村電子商務向農村數字商務的升級轉型。推動電子商務與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 旅遊 等結合,支持當地企業深入產地發展糧油加工、食品製造,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打造價值共創、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農村電子商務生態,是夯實平台下沉市場的關鍵。
第二,服務縣域商業體系和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參與服務農村的農村電商新基建,建設生產加工和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智慧倉儲、產銷地冷鏈設施和服務網路、農村傳統零售終端數字化改造,也有不少商機。
第三,積極 探索 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引領和規范發展社區團購、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社交電商、農產品眾籌、預售、領養、定製等農村電商新業態,在數字技術和數據的驅動下,聚焦商產融合, 探索 「數商興農」的新業態新模式。
第四,助力農產品網路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培育「小而美」網路品牌,助力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大力提升農產品電商化水平。
第五, 探索 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推動涉農數據和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發展和應用。 探索 與地方政府合作採集和利用農業大數據、縣域農產品大數據、電子商務大數據,加快物聯網、人工智慧、先進感知技術、區塊鏈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完善農產品安全追溯監管體系,打造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
第六,積極開展服務農民的電商人才培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培訓人才既可以為平台生態優化奠定基礎,也為業務下沉建立了通道。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 社會 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時期,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村大市場,農村電商將成為數字鄉村最大的推動力和發展基礎,農村電商生態要素將加速整合,農村電商對農業生產和農村消費的巨大潛能將加速釋放,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巨大引擎。
責編:斌卡(轉載及媒體合作請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