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信息成果轉化

電子商務信息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3-02-15 15:28:40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趨勢怎麼樣

電子商務目前發展趨勢很快而且在未來的話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㈡ 淺談電子商務與金融論文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借力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各具特色的銀行電子商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與金融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子商務與金融論文 範文 一:中小企業電子商務運作與金融危機防範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從拉動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社會技術進步和出口創匯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後列舉出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國際市場萎縮、生產成本上升和融資困難等非常迫切的問題,以及電子商務的出現為中小企業帶來的機會,最後提出了幾種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求得新發展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電子商務 中小企業 金融危機

一、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維持社會穩定的最重要的支撐力量之一,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分別佔全國的60%、57%和40%,流通領域中小企業佔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中小企業大約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近年來的出口總額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的。這些統計資料表明,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確實十分重要。

1、中小企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7%來自中小企業。2009年全國工業企業中小型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和工商稅收增長率分別為10.27%和11.64%,均高於大中型企業。同年,私營中小企業戶數同比上升25.10%,注冊資本同比增長40.04%,總產值同比增長49.2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29%,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4.95%。2009年企業產值構成中,中小企業產值占企業總產值的76%,中小企業所有制構成中個體佔25%,三資佔13%,集體佔54%,國有佔8%。

2、中小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

中小企業發展之所以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業能夠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對於社會發展起到了穩壓器作用。中小企業投資少,有機構成低,經營方式靈活、工資水平低。與大企業相比,如果相同的資金投入到小企業中去,小企業能夠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全國工業就業職工1.5億中,有1.1億人分布在中小企業,約占總數的73%。

3、中小企業是推動社會技術進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場所。

傳統觀念認為,中小企業往往與落後的生產方式結合在一起。但是,現實經濟活動表明,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不僅在數量上佔有相當的份額,創新的水平和影響也不亞於大企業,而且,中小企業做出了許多被認為是現代最重要的工業創新與發展。如美國矽谷及其二板市場就是有力的明證。人類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約有70%的創新成果由中小企業來完成,中小企業的人均發明是大型企業的2倍多。

4、中小企業帶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業多帶區域特點,其產品和性質多與區域資源的豐富密切相關,其產品多帶有很強的地方色彩,很強的區域性,很多產品具有鮮明的特色,有濃厚的民族風味,使中小企業成為出口創匯的主要對象。

因此,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特別是當前,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2008 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了整個世界,這場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也是非常大。雖然我國金融體系相對獨立、介入國際金融市場不深,但作為一個外貿依存度高達 60%的開放大國,中國要想獨善其身顯然不太可能。

目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非常明顯,眾多的中小企業生產與經營陷入困難重重的境地。雖然,國家最近出台的多項幫助中小企業“過冬”的政策 措施 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生產經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1.國際市場萎縮

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造成全球通貨緊縮,直接導致了國際產品市場急劇萎縮。我國產品出口從2008年前的多年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長,到2008年增幅只有8%左右,從2008年11月開始,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同比雙雙下降,出現了負增長。這樣,受第一波沖擊的就是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

2.生產成本上升

相對於產品價格,目前中小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幅度較大。從 2007年初開始,國家確定了以“兩防”(就是防止經濟發展從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從結構性上漲發展到通貨膨脹) 為主導的宏觀調控政策走向,使產品市場逐步萎縮,價格逐步下降。而包括能源在內的原材料,則呈上升趨勢。加之人民幣匯率上升,以及《 勞動合同 法》的頒發布實施,更增加了成本上升的幅度。其中後兩項屬於硬成本,企業是不能消化的。這就大大增加了企業控製成本的難度。

3.融資難度大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全世界的通病,不過融資難的程度、表現和原因各國都不相同。在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創辦資金一般都是自籌和向親友借貸,企業有所發展後,便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吸引投資者,企業進一步壯大便有風險投資介入,包裝上市後便進一步擴大資金來源,隨著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產品、市場和經營管理日趨成熟,這時銀行才予以貸款。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有成熟的金融市場,企業融資 渠道 比較多;而在我國,由於金融市場發育不夠,企業融資渠道不多,銀行成為主渠道,加之銀行結構不合理,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問題,便造成中國特有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4.中小企業自身資源稟賦較弱

中小企業規模相對較小,這是之所以稱為中小企業的最本質的特徵。由於規模小,這就決定了中小企業的實力較弱。由於規模小,資本金相對較少就難以抵禦市場變化的沖擊。由於規模小,缺乏人才, 企業管理 粗放 ,技術水平低,多數企業只能以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生產貼近市場、適應人們的生活需求、技術層次較低或者為大企業配套的產品。由於創新能力弱,中小企業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新產品開發能力,就只能被動地適應市場,因此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顯得無能為力。

三、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必要性

對我國中小企業來說,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實施電子商務的需要更為迫切。我國中小企業在規模、資金和管理方面的實力比較弱小,營銷手段落後,市場佔有率較低且市場范圍小,電子商務則可以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打開新的局面。利用Internet贏得新市場、創造新的行銷手段、參與到與大企業的競爭中來,正日益成為中小企業新的戰略發展目標。

1、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大量新的市場機會

通過電子商務網路,企業可以發布自己的產品信息,宣傳與企業有關的形象資料,並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信息網頁,通過上網及時了解顧客的消費狀況和競爭對手的情況,尋找新的商業合作夥伴和商業機會,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網路把自己的產品宣傳到世界各地的潛在顧客手中,從而無限地擴大市場,獲得新的商機,通過電子商務網路可以加強企業同供應商、客戶的聯系,收集商品供求信息,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利用信息優勢來加速企業內部的產品、資金循環。尤其在信息技術廣泛普及、行業管理日臻完善、技術成果轉讓速度加快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得以比大企業更快地將新產品投放市場。

2、電子商務使中小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電子商務網路可將市場需求與銷售、采購、生產製造、 保險 、運輸、銀行結算、貨運、報關等貿易環節有機結合起來,自動完成整個商業貿易過程。中小企業採用電子商務,可以改變傳統的商務模式,節省大量推銷人員和市場開拓力量,其管理費用和業務開支將大大降低。國外企業和我國一些大企業應用表明,採用電子商務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到10%。電子商務使中小企業隨時掌握市場行情和顧客需求、降低業務處理差錯、縮短業務運轉時間、降低貿易管理成本、改善顧客服務質量、降低庫存成本、加快資金流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電子商務促使中小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電子商務還改變了企業競爭態勢,使實力較差的中小企業也能在大范圍內發揮其靈活機動的競爭優勢。一個小企業雖然勢小力微,但通過電子商務,可以直接和直觀地把自己的商品介紹給千千萬萬的客戶,其影響力和營銷力也會大大提高,更容易適應市場的變化。

4、電子商務有利於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開展與國際市場的對話,可以使企業的資本、產品和貿易國際化,開拓國際市場。企業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較容易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國際機遇。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技術,它可以從信息管理的各個方面把一個小企業變大,使得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不再受到經濟規模大小的制約,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的交流、管理與利用。

5、電子商務促使企業改革管理組織

隨著Internet在全球范圍內的不斷延伸和擴展,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地球村”己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接受並認可她的形象化。電子商務和計算機網路改變了信息傳遞方式,使其由階層型變為水平型,重要的改變和發展將體現在企業經營和管理方式上,由原來從上至下的垂直結構,向水平型的開放式結構轉變,與信息傳遞方式緊密相依的管理組織結構也從金字塔型變成矩陣型。原來起上傳下達重要作用的中層組織大為減少,高層決策者可以與基層執行者直接聯系,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決策。

四、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防範金融危機的解決方案

1、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進一步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當前金融危機對歐美地區影響最為直接與巨大,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直接影響是:曾經的高額訂單大幅銳減,再像過去那樣單純依賴向歐美出口而求生存的方式顯然不切實際。在這種形勢下,開拓新興市場可以說是實現多元化訂單的一種明智之舉。

東盟是我國第五大貿易夥伴,而我國是東盟第四大貿易夥伴,雙方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合作夥伴。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通過電子商務積極開拓東盟市場以獲得較大市場空間與贏利機會,有著較大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拉美地區也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傳統方式是依賴展覽交易會,但在當前總體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仍然依靠這種方式來建立拉美國家的貿易渠道,必將耗費更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因此中小企業應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充分發揮其電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在拉美等新興市場開拓新渠道。而對我國多年來的主要出口國,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可以利用電子商務開展深度營銷。

另外,適時的轉型也是規避外界風險的一種積極應對策略。當中小企業面對世界性的出口困難時,及時地明確國內市場需求,果斷地利用電子商務轉向進口業務會使企業在短期內擺脫虧損的局面,成功擺脫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不僅可以利用原有的電子商務平台從事國內業務,如阿里巴巴、網盛科技、慧聰網、中國製造等大型的 B2B 電子商務平台。也可以充分利用諸如淘寶網(www.taobao.com)、騰訊拍拍網(www.paipai.com)、易趣網(www.eachnet.com)與網路有啊(www.youa.com)等中國著名的 C2C 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他們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內需市場,將國內外優質產品傳輸給國內用戶。

2、中小企業利用電子聯合採購,降低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

資金缺乏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開展電子采購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率。這種模式為企業節省大筆的材料費、倉儲費和管理費,加速了資金的流轉,非常有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

在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時候,同時保證產品質量、交貨時間和優惠的價格是取勝的關鍵。權威調查顯示,製造型中小企業多採用傳統的市場運作方式,使用電子商務進行產品的采購、銷售的比例不到整體企業比重的1%。這為企業進入全球采購行列設置了諸多的障礙。對一個製造企業來說,原材料的采購是影響企業獲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製造業企業可以根據信息技術和 網路技術 的發展,採取電子采購的方式。這種電子商務模式頗有些B2B的味道。由於互聯網是基於全球的,在網上尋求供應商選擇的餘地大大增加,這有助於更好的壓低成本,尋找質量更為優良的產品。

3、中小企業藉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融資,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銀行政策取向的制約主要表現在:防範金融風險強化了銀行的貸款風險約束機制。銀行有一套完整的信貸業務審批制度,操作流程長,貸款手續繁,審批環節多,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簡單快捷的要求,影響了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的積極性。另外,銀行經營利潤最大化的要求不斷升級,貸款投嚮往往集中於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高科技項目。供應鏈融資區別於傳統貸款,依託第三方平台,通過對物流中的貨權動態監管及企業專用託管帳號實現銀行貸款風險控制從而簡化針對貨款主體的審查,真正滿足急需資金而又難以貸到款的中小企業。

4、專業化電子商務(ASP)應用模式,改變中小企業經營模式,開拓營銷新思路

ASP(英文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應用服務提供商”)主要是適應廣大中小企業對IT技術不熟悉,缺乏人才、資金有限而興起的一種嶄新的商業服務模式。它與傳統企業應用不同。傳統企業應用擁有自己的區域網,自己的應用軟體系統,自己的信息中心及專業開發維護人員。而ASP廠商擁有應用系統(含硬體和軟體)所有權,應用系統集中放置在Internet數據中心集中管理,以一對多租賃的形式為眾多企業提供有品質保證和安全保證的應用服務。眾多的企業用戶不用擔心整個系統的維護與應用軟體的維護,並可大大減少資金和人員的投入。ASP以“省錢、省力、省心、賺錢”等優勢,倍受廣大中小企業的青睞。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的出現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於我國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利用電子商務走出金融危機的困境,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電子商務與金融論文範文二: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金融研究

[摘 要]我們在研究供應鏈問題時,多數是圍繞供應鏈環節中的產品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來進行,整個供應鏈最終的利潤來自於終端用戶,然後各企業之間再進行博弈,最後實現利潤的分配。但其實銀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機構對供應鏈各環節上的企業融資活動一直都存在著,本文就針對基於電子商務平台的供應鏈融資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

1 供應鏈概述

1.1 供應鏈的概念

其實到目前為止,供應鏈還未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定義,很多學者從各種角度針對其做出很多不同的定義。傳統的供應鏈概念僅僅局限於企業的內部操作層面,其側重點放在企業自身的資源利用方面。其實供應鏈是核心企業為中心,控制與其相關的信息流、物品流以及資金流,由原材料的采購開始,製成中間的產品及最終產品,然後再經過銷售網路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該功能網鏈包括原料供應商、生產製造商、商品分銷商以及零售商和終端的用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屬於一種企業結構模式,只是其范圍更廣,它將所有加盟到該功能網鏈中的節點企業全部包含在內。它不只是一條把供應到客戶等各環節節點連接起來的資金鏈、產品鏈、信息鏈,它更是一條增值鏈。由於物料在供應鏈中有加工、包裝以及運輸等過程,因此其價值有所增加,與之相關的企業都會得到相應的收益。

1.2 供應鏈的類型

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劃分標准,將供應鏈大概分為幾種類型,即穩定供應鏈與動態供應鏈、平衡供應鏈與傾斜供應鏈以及有效性供應鏈與反應性供應鏈等。

(1)穩定供應鏈與動態供應鏈

按照穩定性可以把供應鏈分為穩定供應鏈及動態供應鏈兩種。一些以市場需求相對單一、穩定的產品為核心所組成的供應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而一些以市場需求變化多樣、復雜的產品為核心所組成的供應鏈則動態性較強。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要按照需求的不斷變化對供應鏈的組成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優化。

(2)平衡供應鏈與傾斜供應鏈

按照供應鏈的容量及用戶需求關系可以將其分為平衡供應鏈及傾斜供應鏈。如果一個供應鏈的設備容量及生產能力相對穩定,但是用戶的需求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果供應鏈的容量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則證明供應鏈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反之如果市場出現變化,供應鏈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其庫存、浪費現象等也均不斷增加,企業的運作狀態無法保持最佳水平,則此時供應鏈就處於一種傾斜的狀態。通常平衡的供應鏈可以實現各個主要職能間的均衡。

(3)有效性供應鏈與反應性供應鏈

按照供應鏈不同的功能模式,即其物理功能與市場中介功能,可以將其分為有效性供應鏈及反應性供應鏈兩種。所謂的有效性供應鏈主要體現出供應鏈的物理功能,即在將原材料轉化為零部件或者半成品以及成品的過程中,其成本可以控制到最低的水平;而反應性供應鏈所體現的主要是市場的中介功能,即將產品向各個市場進行分配,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且對未預知的需求迅速作出反應。

2 供應鏈融資

與傳統的貸款業務相比,供應鏈融資與其還是有區別的,所謂供應鏈融資是通過對物流中貨權動態的監管以及企業專用的託管賬號來控制銀行貸款風險,而對貸款主體的審查工作也可得到進一步的簡化,因此一些急需資金但是貸款困難的企業可以得到滿足。通常而言,一個商品的供應鏈由原料采購開始,到中間的製造及最終的銷售,形成一個供應鏈整體。這其中一些規模大、綜合競爭能力相對較強的企業會在一些貿易條件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從而使其上下游的相關配套企業受到比較大的壓力。而供應鏈融資就是將供應鏈中最大的核心企業找出來,並以其為出發點,為整條供應鏈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基於供應鏈融資的模式,供應鏈中的各企業如果可以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整個鏈條的運轉就會被激活,從而供應鏈中的各企業均會得到更多商機。

3 銀行主導的電子商務供應鏈模式

3.1 銀行對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融資有著獨特的優勢

在供應鏈中,由於銀行與企業處於一種戰略關系,因此一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各企業在供應鏈中的關系為戰略聯盟關系,因為上下游企業相對比較穩定,受到市場經營環境影響的風險比較小,因此其經營風險也隨之降低,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由於存在供應鏈,所以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在銀行進行零售型放貸業務時,其交易成本相對較高,例如企業的前景預測以及信息的收集等。但是如果處於同一個供應鏈中,企業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從而產生信息聚集效應。銀行和供應鏈中的企業進行合作時,其信息收集體成本就會有所降低,從而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就會更高。此外,供應鏈融資模式還為各企業的信用擔保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為現階段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還相對不完善,一些中小企業獲得擔保支持比較困難,因此貸款的難度也比較高。而供應鏈融資可以由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為各中小企業擔保,使得中小企業的貸款相對比較容易。

3.2 銀行主導的電子商務供應鏈模式的自循環系統

基於銀行主導的虛擬供應鏈自身有一個內在的自循環系統。由於該供應鏈模式是基於電子商務平台的,因此在收集、存儲以及處理海量數據和各企業間的交易運作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方面非常有利。基於電子商務平台對供應鏈中的企業交易信息數據作出全面的分析,幫助銀行了解各個企業間的產業信息,從而在放貸過程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並且銀行可以按照一定的集成化供應鏈評價標准,針對供應鏈中的各企業進行綜合評級。在銀行評出優質供應鏈及企業後,供應鏈或者企業可以以評級結果為依據向銀行申請貸款。評級良好的企業不僅可以貸到資金,而且也獲得了銀行的信用評價,並以此為基礎與銀行進行其他業務的合作,例如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可以幫助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展開貸款業務。其基本過程如下:供應商將其所采購的原材料存儲於第三方物流企業所開設的融通倉內,在向銀行提出質押貸款時可以以此為依據,銀行再根據融通倉所出具的相關證明材料向有貸款業務需求的企業發放相應比例的短期貸款,然後銀行再按照供應商企業的還貸情況向融通倉發出允許放貸的通知。

3.3 該模式對社會生產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如果銀行主導的虛擬供應鏈模式經過成熟的發展與運營,不僅可以改善我國現階段的商業氛圍,提高企業的誠信度,使得粗放型經營向著精細化經營而轉變,而且電子商務模式對於核心企業操縱供應鏈所產生的權利復歸問題的解決也十分有利。因為計算機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與創新,虛擬化的運作模式也會越來越成熟,制定相關的規則對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強權統治做出一定的限制,盡量將供應鏈的解散成本及重新組合的成本降至最低,使得供應鏈中各企業均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磊,楊放敏.基於電子商務平台的供應鏈管理[J].市場周刊,2010(6).

[2]劉源,周永務,盧廣彥.銀行主導虛擬供應鏈的電子商務模式初探[J]. 現代管理科學,2007(11).

[3]趙冰.電子商務環境下實施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現代商業,2009(6).

[4]黃利榮.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探析[J].現代商業,2009(4).

[5]李健,宋麗.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探討[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3).

淺談電子商務與金融論文相關 文章 :

1. 淺談電子商務專業論文精選範文

2. 淺議電子商務畢業論文參考

3. 淺談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範文

4. 淺談電子商務畢業論文參考

5. 淺談電子商務論文

㈢ 汕頭經濟特區電子商務促進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電子商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高地區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汕頭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特區范圍內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的經營活動。第三條電子商務促進工作堅持企業主導、行業自律、政府推動、重在培育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引導社會逐步建立、完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和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系統,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支持引進國內外電子商務知名企業。
政府采購應當優先採用電子化方式,利用相關電子商務平台,開展信息發布和交易、支付、信用評估等活動。
市人民政府設立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用於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具體管理辦法由市財政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另行制定。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成立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特區電子商務促進工作,其日常工作由下設的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創建辦)負責。
市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辦法。
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區(縣)人民政府及其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及其相關管理工作。第六條市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科學技術、城鄉規劃等部門,編制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納入特區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應當與特區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第七條特區優先支持下列電子商務項目:
(一)商貿業、國際貿易、製造業、物流業、農業、旅遊業、金融業等重點領域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二)電子商務集聚區、電子支付、安全認證、可信交易、跨境交易、物流信息等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的建設;
(三)電子商務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軟、硬體的研發和產業化;
(五)開發方便城鄉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殘障人士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軟、硬體產品;
(六)移動電子商務。
經認定從事與前款所列項目相關活動的電子商務企業,按項目當年實際投資額的百分之三十給予一次性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一百五十萬元。具體認定辦法由市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有關部門另行制定。第八條在不違反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的前提下,電子商務企業可以使用包括自有網站中文域名在內的個性化詞語作為企業名稱的字型大小。
除法律、法規禁止或者需要前置行政許可(審批)外,電子商務企業辦理工商登記,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申請核定其經營范圍。
電子商務企業可以使用集中辦公區域作為住所(經營場所)辦理工商登記。在符合國家及當地政府關於住所(經營場所)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只從事網上經營活動的電子商務企業,可以使用自有或者租用的住宅作為住所(經營場所)辦理工商登記。第九條電子商務企業享受下列優惠:
(一)屬於國家和省確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且授權特區確定收費標準的,按照低限標准收取;
(二)經依法確認進入示範園區的,享受園區的各項優惠待遇;
(三)經依法確認為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的,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資金補助;
(四)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符合國家和省認定條件的,予以優先推薦。符合特區科技發展計劃要求的,在有關專項資金中給予扶持;
(五)同等條件下,優先認定、評定電子商務人才為特區高層次人才和優秀拔尖人才,享受相應待遇;
(六)自投產之日起兩年內,所需周轉資金及其他必要的借貸資金,同等條件下金融機構優先予以貸款。獲得金融機構貸款的項目,按同檔次最低利率計算;
(七)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完成配送,對其投保的物流保險費用給予百分之五十的補助,單次補助額不超過一萬元;
(八)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開展電子商務應用的高級管理人員培訓和一百人以上的基礎應用培訓,給予場租費、資料費、講課費等費用百分之三十的補助,單次補助額不超過兩萬元;
(九)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及購進軟體費用,享受有關資產核算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一個納稅年度內,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享受有關所得稅優惠政策;
(十)依法享受其他優惠。
電子商務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扶持條件的,除享受前款規定的優惠外,享受省、市財政專項資金扶持。
電子商務平台企業除本條規定外,還享受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優惠。

㈣ 「互聯網+」農業:首農的本地產業鏈創新啟示

首農集團全稱為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傳統老國企重組而成的。近年來,首農集團制定了發展的新戰略,試圖建設成為具有行業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團。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農業成為行業發展的創新趨勢,我國的生鮮電商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期,首農集團搭建了線上農商平台,推出眾多高品質的產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打造了自身優勢地位。「互聯網+」模式與農業大型國企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產業鏈的創新發展。首農集團作為老牌國企在互聯網時代轉型發展和創新經營實踐中取得了很好效益,也給其他傳統農業企業,老牌國企的發展帶來了示範性。互聯網時代,不僅催生和促進了新興行業企業的發展,也給傳統企業尤其是國企帶來了新的發展力量,藉助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創新自身發展模式,將是未來傳統企業發展的重要策略。首農集團在「互聯網+」農業模式下,開創的本地產業創新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首農發展的成功經驗

首農電商近年來的創新發展成就說明,在互聯網背景下,有一定 歷史 基礎的本地涉農企業可以構建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在自身強大資金支持下,運用科學經營理念和技術手段,建立物流系統和產品追溯系統,實現規模化發展。其主要經驗如下:

第一,首農藉助於自身資金和規模優勢,在整個行業中迅速崛起。首農具有多年 歷史 ,眾多核心產品均具有完整的產業鏈。以北京烤鴨為例,從北京鴨的品種培育、加工、物流整個鏈條都控制在企業手中,其完整的產業鏈條保證自身可以實現規模化發展。

第二,首農電商物流系統已形成突出優勢。好的生鮮產品屬於低溫產品,整體重量大、溫度要求高,對於整個物流系統要求高。首農電商堅持本地生產、本地消費理念,其電商配送全部應用自身物流系統,結合車輛和員工將物流配送環節把控在企業手中,這是其重金投入的大項目,也是其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

第三,首農電商的產品追溯系統較為完備。在生鮮電商發展中,只有保證完整的產品追溯系統才能夠獲得消費者信任,提升產品質量。首農多數產品採取農業部追溯系統,實現了完整的產品追溯環節。例如,其推出的雞蛋可以追溯到具體批次和工廠車間,這一追溯系統的塑造使其具有開放的場景,包括檢驗報告、生產環境和周期。這不僅僅是企業投入的重點,也是其營銷的動力,在獲得眾多消費者認可的基礎上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盡管近年來生鮮電商發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是國有企業大力發展的卻相對較少,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產品標准化不足。在生鮮電商發展中,為了保證其自身競爭力提升,必須實現農產品標准化生產,結合統一的產業鏈重構來提升整個行業的影響力。但是從當前生鮮電商實際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都是由小微企業自身在互聯網上自行發展,整個行業標准化不足,導致了無法形成規模化發展。

第二,需要冷鏈支持。生鮮電商必須依託完善的物流系統來保障生鮮在運輸過程當中不會出現損壞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敏捷的售後服務系統。但是,由於缺乏物流系統的支持,導致一些生鮮電商的運輸范圍有限,無法形成規模化的發展。

第三,當前眾多生鮮電商從業者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我國生鮮電商大多數是農戶來進行創業的,其自身資金籌募能力不足,無法形成標准化、規模化發展。而首農這樣的農業國企,可以使得生鮮電商實現規模化、標准化發展,並且使得生鮮電商的各個鏈條能夠凝聚在一起形成產業集中化發展。

涉農國企的未來發展策略

第一,制定「互聯網+」發展戰略。作為國有企業,需要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對於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應結合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來實施「互聯網+」農業的實用性發展。企業可以結合用戶信息共享來加大農業電商平台的規范化發展,結合總體的戰略規劃來明確精細的技術路線圖,從而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使得互聯網與農業之間的結合與創新更加深入。這對於其整體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競爭力的提升都將產生重要作用。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有企業在實現互聯網與農業相結合的基礎上,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物流體系、網路營銷渠道等,在積極建立信息化服務平台的基礎上,提升其物流的覆蓋范圍。同時,國有企業需要重視農產品網路營銷渠道的拓展,使得其農業電商的銷售范圍不斷擴大,並爭取成為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巨頭。在構建「互聯網+」農產品營銷以及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中,應積極培養企業的網路營銷精英,鼓勵眾多網路營銷從業人員提升其自身的影響。

第三,實現傳統農業的升級換代。為了提升農業 科技 的創新能力,結合協作發展來建立協作網路,並且實現企業創新資源的共享,國有企業可以與其他的科研單位之間進行合作,明確其自身職能管理,結合網路團購營銷模式積極創新其配送模式,從而在減少成本、提升勞動生產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其自身發展。

第四,藉助於互聯網電商實現成果的轉化。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使得國有企業增值增收,並且推動了其農產品的流通效率。結合綠色電商來展示農產品的優勢,使得其自身發展可以不斷創新。國有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可以實現農產品市場價格的透明化,在實現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發展基礎上,使得其網路運營體系不斷優化。

涉農國企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是實現智慧農業。應用科學技術,打破傳統農業生產弊端,結合農業生產經營網路化、管理數字化來提升自身服務水平,這是涉農國企的創新發展趨勢之一。在智能設備價格不斷下降基礎上,涉農企業可以在其產業鏈建設中使用智能設備,並結合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對於農業信息進行挖掘和多層次分析,結合多種指令設備控制來實現聯動的生產管理,有效解決其發展中勞動力成本過高與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保證其生產經營的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

二是實現精準農業發展。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平台來優化傳統生產、經營和管理流程,尤其是結合天氣、市場環境、市場需求等信息數據,在產品生產與銷售中根據嚴格的標准來進行,涉農企業的這些 探索 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建立了農業生產的標准,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例如,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中基於感測器的生態體系,使得農田、水產、養殖可以連接在一起,並且實現不同主體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換。在進行系統經濟計算的基礎上,可以保證生產管理環節中實現精準的施肥等方面的集約化管理,這對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三是高效農業發展。在國有企業發展中實現物聯網與農業之間跨界融合,使得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都實現物聯網化,並保證農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涉農國企在對農業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的基礎上,使得其他從業者服務具有較強針對性,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科學性,藉助於互聯網實現國有企業現代生產要素集合,並且在經營管理中融入綠色發展理念,拓展其生產規模,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四是綠色農業發展。互聯網與農業的結合使得國有企業注重生態保護,並且提升發展水平,這有效解決了我國農業在可持續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國有企業藉助於互聯網思維與系統改造來實現農業專業化、管理科學化發展,在保障各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實現生產高效節能減排。

從首農集團的上述經驗可以看出,基於本地消費者需求和資源優勢打造完整產業鏈,在實現農業標准化生產、完善物流建設以及產品追溯系統的基礎上,提升了其自身的影響力,是一個值得投入更多 探索 的發展路徑。當前眾多老牌國企都在積極尋找轉型發展路徑,在面對「互聯網+」時仍有很多困惑,首農的經驗成為重要參考。在新時期國有企業發展中,更多涉農國企,可以明確發展定位,結合現代化運營理念,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並以本地化產品供應為突破口構建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

㈤ 怎樣提高電子商務網站訪客的轉換率

影響電子商務網站轉化率的因素分析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影響企業電子商務網站轉化率的因素有網站品牌、商品吸引力、客戶服務、顧客行為、用戶體驗、流量質量等因素,其中每一因素又包括很多影響因子,這使得電子商務網站的轉化率變得更加復雜。提高電子商務網站訪客的轉化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和採取應對措施:
(1)流量質量網站的流量是網站運行的基礎,網站的流量質量直接影響著網站的發展。觀察一些網站後發現有的網站流量不大,但是收益很好,而有些網站有著不錯的流量,卻收益很差,這就是網站的流量質量問題。
影響流量的子因子主要包括:
①用戶訪問來源:自行輸入網址,關鍵詞流量還是活躍用戶/企業客戶流量。
②搜索關鍵詞的分布:如果關鍵詞很分散,要看是否跟網站主題匹配,越匹配越有價值。如果關鍵詞很集中,要看時間分布,如果在網路前排的時間太短,則不太穩定。
(2)顧客行為對網站績效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找准顧客行為因素各子因素對網站轉化率的影響規律,能夠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主動。
①搜索關鍵詞的用戶真實需求。關鍵詞搜索是滿足顧客網站瀏覽時查找所需產品或服務的一個重要工具,是顧客真實需求的體現。有效運用關鍵詞搜索不僅能增加網站流量,提升網站排名,從而獲得最好的網站宣傳及推廣效果。
②顧客忠誠度,重復購買率。早在1989年《哈佛商業評論》上有這樣一組數據:如果客戶保持率提高5個百分點,則每個客戶的平均價值增長25%~100%。因此,企業如何通過電子商務網站保持客戶的忠誠,從而促使顧客重復購買尤為重要。
③用戶真實點評。企業電子商務網站運營的同時必須能夠做到了解用戶對網站或企業的真實點評,使企業隨時了解客戶對網站的真實想法,並能夠及時改進網站的版塊和內容。
④引導老客戶進行轉介紹。任何一個企業的電子商務網站都不能忽視引導老客戶介紹新客戶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利用網路營銷。
(3)用戶體驗不僅決定著在線客戶的交易成功與否,也決定客戶對於企業品牌、電子商務網站的忠誠度。
影響用戶體驗的子因子有:
①網站訪問速度。訪客進入網站的第一感覺就是網站的響應速度,如果打開速度超過10秒,企業可能永遠失去了這個訪問用戶。
②網站形象。網站形象表現主要體現在網站整體是否符合用戶體驗,完備的網站內容,漂亮簡潔的網站界面讓網站的美化度、專業度、信息度都做到最好,提高網站整體形象。
③網站的實用性。網站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網站的設計符合用戶習慣,容易操作,購物車流程優化;網站的層次合理,導航清晰;網站互動能力強,有用戶反饋、網站論壇、網站博客等互動性欄目;有必要的在線客服服務。

㈥ 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意義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務院信息辦

關於印發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經委)、信息辦,國務院有關部門:

為了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意見》提出的編制規劃要求,圍繞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確立的中心任務,我們組織編制了《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務院信息辦

二○○七年六月一日

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

前 言

電子商務是網路化的新型經濟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主要發達國家增強經濟競爭實力,贏得全球資源配置優勢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是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機遇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

本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的組成部分,旨在貫徹落實《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現狀與趨勢

(一)「十五」電子商務發展基本情況

「十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在經歷了探索和理性調整

後,步入務實發展的軌道,為「十一五」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電子商務應用初見成效。電子商務逐步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層面,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不斷深化,網路化生產經營與消費方式逐漸形成。2005年,全國企業網上采購商品和服務總額達16889億元,占采購總額的比重約8.5%,企業網上銷售商品和服務總額為9095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近2%。中小企業成為電子商務的積極實踐者,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約佔全國中小企業總數的2%。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日益創新,基於網路的數字化產品與服務不斷涌現,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電子認證、電子支付、現代物流、信用、標准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逐步展開。19家電子認證機構獲得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近20家商業銀行開辦電子銀行服務,第三方電子支付業務穩步上升。物流專業化、社會化和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信用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40餘項電子商務和物流標准陸續頒布,標准推廣應用工作進一步深化。

電子商務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基於網路的產品、技術與服務的創新能力穩步提升,自主發展態勢日漸顯現。在線交易、電子支付、電子認證、現代物流等領域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究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行業、區域及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平台加快發展,基礎電信運營商、軟體供應商等涉足電子商務服務,新型業務模式不斷涌現。300多所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陸續展開,培養了一批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確立了電子商務的戰略地位,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意見明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電子簽名法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制定配套措施,加大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力度。全社會電子商務應用意識不斷增強,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現代物流、信用、安全防護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尚不能適應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要,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標准規范的完整性、配套性和協調性不足,市場適用性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信息化發展不平衡,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滯後,普及應用水平亟待提高。電子商務在加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二)發展趨勢

全球電子商務日趨活躍,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我國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機遇期。

電子商務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經濟競爭新態勢。電子商務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改變著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和生產組織形態,正在突破國家和地區局限,影響著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加速經濟全球化進程。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把電子商務作為強化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制定電子商務發展政策和行動計劃,力求把握發展主動權。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和市場化進程加快,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的必然選擇。

電子商務服務業蓬勃發展,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技術創新加速社會專業化分工,為電子商務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基於網路的交易服務、業務外包服務、信息技術外包服務規模逐漸擴大,模式不斷創新。網路消費文化逐步形成,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服務范圍不斷拓寬,網上消費服務模式日漸豐富。電子商務服務業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活動向集約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續方向發展。

我國電子商務基礎條件日趨成熟,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力度繼續加大,對發展電子商務的需求更加強勁。全球范圍內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愈加激烈,進一步激發了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動力持續增強,我國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期。

二、發展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原則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府推動與企業主導相結合、營造環境與推廣應用相結合、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重點推進與協調發展相結合、加快發展與加強管理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的中心任務,完善發展環境,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應用水平,培育服務產業,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道路。

——完善發展環境。以構建電子商務支撐體系為核心,統籌發展全局,突破瓶頸制約,強化政策導向,突出建設重點,推進法制建設,加強市場管理,更好地發揮政府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引導和保障作用。

——創新發展模式。以促進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有機結合為著力點,面向發展前沿,立足自主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務求實用高效,探索多層次、多類型的電子商務模式。

——提高應用水平。以培育電子商務應用主體為基礎,提高全社會電子商務應用意識,深化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普及面向中小企業和社會公眾的電子商務服務,推進電子商務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培育服務產業。以大力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為切入點,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新型服務,擴大服務領域,促進服務貿易,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帶動就業增長。

(二)主要目標

圍繞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到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大幅提高並取得明顯成效。

——網路化生產經營方式基本形成,企業間業務協同能力明顯加強,網上采購與銷售額占采購和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超過25%和10%。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普及水平大幅提高,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達到中小企業總數的30%。網路消費成為重要的消費形態。

——基本形成以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為主流的發展態勢,基於網路的交易服務、業務外包服務和信息技術外包服務等電子商務服務業初具規模。

——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自有品牌的電子商務關鍵技術裝備與軟體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40%。

——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基本滿足應用需求,法律法規、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等基本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企業管理人員五年內普遍接受信息化培訓,掌握信息化基本技能。

三、主要任務

(一)普及深化電子商務應用,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

大力推進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持續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骨幹企業在采購、銷售等方面的帶動作用,以產業鏈為基礎,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相關資源,促進企業間的業務協同。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倍增作用,深化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企業群體的市場反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高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鼓勵中小企業積極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開展在線銷售、采購等生產經營活動,降低中小企業在投資、技術等方面的風險,提高生產經營和流通效率。

積極推進政府采購電子商務應用。完善政府采購法規,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引入市場機制,鼓勵採用特許經營模式,加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逐步實現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各級政府要積極運用電子商務平台進行政府采購,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切實發揮政府在電子商務應用中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形成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積極推進交易服務。緊密結合行業、區域特點,創新交易模式,深度開發和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發展面向行業、區域、企業及消費者的第三方交易及相關信息增值服務。探索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發展新型服務模式,進一步增強電子商務應用的滲透性。推廣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中的應用,加強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國際競爭優勢。

加快發展業務外包服務。扶持基於網路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現代物流、財務管理等生產經營性業務外包服務,培育在線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技能培訓等輔助性業務外包服務。鼓勵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整合旅遊、教育、文化、培訓、保險、醫療保健等服務業資源,提高服務水平,帶動傳統服務業快速發展。

穩步推動信息技術外包服務。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軟體供應商、系統集成商的業務轉型,發展面向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信息處理、數據託管、應用系統等信息技術外包服務,降低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應用成本,促進專業化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業發展。

(三)著力完善支撐環境,促進電子商務協調發展

健全電子認證體系。進一步規范密鑰、證書、電子認證機構的管理,發展和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密和認證技術。整合現有資源,完善電子認證基礎設施,規范電子認證服務,建立布局合理的電子認證體系,實現交叉認證,為社會提供可靠的電子認證服務。

加快在線支付體系建設。加緊制定在線支付業務規范和技術標准,研究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業務監督和風險控制。研究制定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的管理措施,實現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服務的銜接協同。引導商業銀行、中國銀聯等機構建設安全快捷、標准規范的在線支付平台。大力推廣銀行卡等電子支付工具,推動網上支付、電話支付和移動支付等新興支付工具的發展。進一步完善在線資金清算體系,推動在線支付業務規范化、標准化並與國際接軌。

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充分利用鐵道、公路、水路、民航、郵政、倉儲、商業網點等現有物流資源,完善信息平台等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裝備,優化業務流程,促進物流信息資源共享,提升物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現代物流基礎設施與裝備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發揮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整合優勢,有效支撐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

推進信用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及部門間協調與聯合,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建立科學、合理、權威、公正的信用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相關部門間信用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推進在線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實現信用數據的動態採集、處理、交換。嚴格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基本形成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信用服務體系。

完善電子商務國家標准體系。圍繞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環節,鼓勵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制定物品編碼、電子單證、信息交換、業務流程等電子商務關鍵技術標准和規范,參與國際標准制修訂工作,完善電子商務國家標准體系。

(四)鼓勵電子商務技術創新,提高自主發展能力

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緊密結合應用需求,著力解決制約電子商務應用的重大科技問題,重點突破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加密與電子認證、在線支付、信用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加大無線射頻識別、智能終端等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力度,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與軟體,推進綜合集成應用,加快產業化進程。

加強電子商務創新能力建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現有資源與技術力量,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化研究開發機制,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驗證與系統集成,加快技術成果應用轉化,強化技術咨詢和人才培訓服務,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企業要緊密結合行業特點和應用需求,加強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融合。

(五)加強市場監管,規范電子商務秩序

依據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企業間電子商務的相互協作和發展。明確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及公眾的職責與義務,加強對電子商務從業人員、企業及相關機構的管理,維護電子商務活動的正常秩序。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監督管理規范,逐步建立虛擬貨幣、電子合同、網上產品與服務信息的監測體系,加大對網路經濟活動的監管力度,防範電子商務各類經營風險。打擊電子商務領域中虛假交易、網上詐騙等非法經營以及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

(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促進電子商務普及應用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採用多種形式,加強電子商務的宣傳、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工作,強化守法、誠信、自律觀念的引導和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各界對發展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企業和公民對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信息安全意識。加強電子商務基礎理論和發展戰略研究,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相關學科建設。各類教育機構要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培養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改造和完善現有教育培訓機構,多渠道強化電子商務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提高各行業不同層次人員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

四、重點引導工程

(一)政府采購電子商務試點工程

適時建設政府網上采購業務系統,制訂政府采購電子商務標准規范,健全政府采購信用評估制度,逐步形成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實現政府采購部門、供應商、銀行、財政、稅務、工商和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采購信息發布和交易、支付、物流、信用、監管等服務。 11

(二)公共電子商務服務工程

支持面向行業並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運營企業,建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服務平台,發展行業公共信息服務,推進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支持條件較好的電信運營商和軟體企業,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信息服務平台,開展信息發布、采購銷售和信息系統外包等服務業務,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成本,提高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三)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工程

支持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和相關標准建設,為從事貿易活動的企業提供單證處理、貿易申報、物流信息處理、貿易結算、跨境電子單證交換等電子商務服務,促進銀行、保險、檢驗檢疫、貿易管理、口岸物流、交通、海關等國際貿易相關機構間的業務協同、數據共享。

(四)移動電子商務試點工程

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電信增值業務服務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服務機構相互協作,建設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廣泛應用手機、個人數字助理和掌上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面向公共事業、交通旅遊、就業家政、休閑娛樂、市場商情等領域,發展小額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和商務信息服務,探索麵向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新型服務模式。

(五)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工程

鼓勵基礎條件較好的物流信息服務企業,廣泛採用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無線射頻識別等先進物流技術與裝備,建設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為社會提供物流供需信息發布、服務交易、過程優化與跟蹤等服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六)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工程

適時啟動國家電子認證根服務和綜合監管平台建設,支持第三方電子認證業務平台建設。支持虛擬貨幣、電子合同、在線產品信息監測平台建設,逐步規范在線經濟活動。支持在線信用信息服務平台試點示範建設,探索與政府相關部門、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台間信用數據共享的實現形式。支持第三方在線支付平台和電子銀行建設,發展在線支付業務。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府部門協調機制

建立相關部門在政策規劃制定和重大項目審理等方面的協調配合機制,形成合力,強化政府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宏觀指導。加快稅務、工商、銀行、海關等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實現基於網路的跨部門業務協同,推進網上納稅、網上年檢、網上申報和電子通關等政府公共服務。依法公開政府信息資源,促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制定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

研究制定信用管理、在線支付、網上交易稅收征管、隱私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快制定虛擬貨幣、電子合同、在線產品信息管理辦法。根據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適時修訂現行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三)完善財稅支持政策

加大對電子商務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重大政策研究的財政支持,形成持續穩定的經費渠道。加強政府對共性技術開發、重大裝備研製、重點應用示範的引導性投入,支持電子商務領域信息資源的公益性開發和利用。對開展信用信息、電子認證等公共服務的企業和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服務、技術外包服務等高技術服務的企業,允許享受與現行高新技術企業同等優惠的財稅政策。

(四)建立多元投資機制

建立健全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研究制定促進金融業與電子商務相關企業互相支持、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強化企業在電子商務投資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培育創業風險投資市場,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促進創業投資與電子商務企業自主創新有機結合。在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電子商務發展領域,政府運用投資補助、貼息等多種手段,分步驟、有重點地予以支持。

(五)建立電子商務評價體系

研究制定電子商務能力認證制度,引導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促進電子商務有序健康發展。鼓勵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研究電子商務績效評價指標,逐步形成企業自我評價和社會中介評價相結合的互動機制,提升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統計制度,將電子商務統計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

㈦ 電子商務給社會帶來哪些效益

電子商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應用初見成效,促進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商務仍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著應用范圍不廣、水平不高等問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環境急需完善。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發展戰略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要求,經國務院同意,現就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推進電子商務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形成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把握發展主動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有利於提高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地位。
(三)推廣電子商務應用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效措施,將有力地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的流動,消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制約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動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與完善,更好地實現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
二、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四)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綜合競爭力的中心任務,實行體制創新,著力營造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廣電子商務應用,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道路。
(五)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原則。
政府推動與企業主導相結合。完善管理體制,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應用中的主體作用,建立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促進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營造環境與推廣應用相結合。加強政策法規、信用服務、安全認證、標准規范、在線支付、現代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營造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廣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以環境建設促進應用發展,以應用帶動環境建設。
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把電子商務作為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的實現形式,以技術創新推動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改造傳統業務流程,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重點推進與協調發展相結合。圍繞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和關鍵環節,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試點,推進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電子商務應用,探索多層次、多模式的中國特色電子商務發展道路,促進各類電子商務應用的協調發展。
加快發展與加強管理相結合。抓住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機遇,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應用的同時,建立有利於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管理體制,加強網路環境下的市場監管,規范在線交易行為,保障信息安全,維護電子商務活動的正常秩序。
三、完善政策法規環境,規范電子商務發展
(六)加強統籌規劃和協調配合。加緊編制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建立健全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組織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
(七)推動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抓緊研究電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認證、在線支付、稅收、市場准入、隱私權保護、信息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問題,盡快提出制訂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見;根據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的要求,抓緊研究並及時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制訂在網上開展相關業務的管理辦法;推動網路仲裁、網路公證等法律服務與保障體系建設;打擊電子商務領域的非法經營以及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電子商務的正常秩序。
(八)研究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財稅政策。有關部門應本著積極穩妥推進的原則,加快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稅費優惠政策,加強電子商務稅費管理;加大對電子商務基礎性和關鍵性領域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採取積極措施,支持企業面向國際市場在線銷售和采購,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政府采購要積極應用電子商務。
(九)完善電子商務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研究制定促進金融業與電子商務相關企業互相支持、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政府投入對企業和社會投入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企業在電子商務投資中的主體地位。
四、加快信用、認證、標准、支付和現代物流建設,形成有利於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體系
(十)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及部門間的協調與聯合,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建立科學、合理、權威、公正的信用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相關部門間信用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建設在線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信用數據的動態採集、處理、交換;嚴格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信用服務體系。
(十一)建立健全安全認證體系。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制訂電子商務安全認證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密鑰、證書、認證機構的管理,注重責任體系建設,發展和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密和認證技術;整合現有資源,完善安全認證基礎設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安全認證體系,實現行業、地方等安全認證機構的交叉認證,為社會提供可靠的電子商務安全認證服務。
(十二)建立並完善電子商務國家標准體系。提高標准化意識,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抓緊完善電子商務的國家標准體系;鼓勵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制訂電子商務關鍵技術標准和規范,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正,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標准化進程。
(十三)推進在線支付體系建設。加緊制訂在線支付業務規范和技術標准,研究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業務監督和風險控制;積極研究第三方支付服務的相關法規,引導商業銀行、中國銀聯等機構建設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線支付平台,大力推廣使用銀行卡、網上銀行等在線支付工具;進一步完善在線資金清算體系,推動在線支付業務規范化、標准化並與國際接軌。
(十四)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充分利用鐵道、交通、民航、郵政、倉儲、商業網點等現有物流資源,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裝備,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物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現代物流基礎設施與裝備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發揮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整合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撐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
五、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應用
(十五)繼續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要不斷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促進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重組與優化,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應用,增強產、供、銷協同運作能力,提高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科學決策水平和經濟效益。
(十六)重點推進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要充分發揮骨幹企業在采購、銷售等方面的帶動作用,以產業鏈為基礎,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相關資源,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推進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提高企業群體的市場反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十七)推動行業電子商務應用。緊密結合行業特點,研究制訂行業電子商務規范,切實做好重點行業電子商務試點示範,推廣具有行業特點的電子商務經驗,探索行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建立行業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機制,促進行業內有序競爭與合作,提高行業的信息化及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十八)支持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提高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扶持服務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建設,解決中小企業在投資、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商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
(十九)促進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應用。發展面向消費者的新型電子商務模式,創新服務內容,建立並完善企業、消費者在線交易的信用機制,擴大企業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電子商務的應用規模。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
六、提升電子商務技術和服務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二十)發展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裝備和軟體。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適用的電子商務應用技術,鼓勵技術創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硬體和軟體產業化進程,提高電子商務平台軟體、應用軟體、終端設備等關鍵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和裝備能力。
(二十一)推動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加強網路化、系統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建設,開展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咨詢服務、工程監理等服務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統計和評價體系,推動電子商務服務業健康發展。
七、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企業和公民的電子商務應用意識
(二十二)加大電子商務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採用多種形式,加強電子商務的宣傳、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工作,強化守法、誠信、自律觀念的引導和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各界對發展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企業和公民對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信息安全意識。
(二十三)加強電子商務的教育培訓和理論研究。高等院校要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相關學科建設,培養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加強電子商務理論研究;改造和完善現有教育培訓機構,多渠道強化電子商務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提高各行業不同層次人員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
八、加強交流合作,參與國際競爭
(二十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有關電子商務的國際組織,參與國際電子商務重要規則、條約與示範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密切跟蹤研究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加強技術合作,推動市場融合,不斷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的整體水平。
(二十五)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企業要強化國際競爭意識,積極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有關部門要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發揮信息資源優勢,為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及時准確的信息和優質的服務。
發展電子商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戰略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密切協同配合,制定並不斷完善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推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㈧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所取得的成就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電子商務創投持續發揮巨大作用

  1. 據了解,2015年電子商務領域創造投資2790億,較2014年增加1431起,同比增長72.6%。其中,互聯網創業投資15.62億美元,佔比達到28.5%;

  2. 除了創業投資以外,大型的互聯網企業也在加速開展相應的並購行為,去年主要投資和並購大概是895億美金,創造了歷史的新紀錄。

二,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1. 中國電子商務已經成功走入了國際視野;

  2. 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總數已達5000多家,這是一個非常快的發展速度。

三,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進步巨大

  1. 大量的企業已經開始應用電子商務進行新的產業發展,依託電子商務拓展新渠道;

  2. 中國的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

四,電子商務融合傳統產業促進就業

  1. 隨著電子商務與傳統行業的不斷滲透,在餐飲、社區、旅遊等各領域都出現了電子商務,有大量O2O的創業企業不斷涌現,極大地帶動了就業」;

  2. 電子商務對新農村的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作用。

㈨ 如何發展第三物流

發展第三方物流:
一、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一)依託交通樞紐、生產基地、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構建全國骨幹流通網路,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商貿中心、專業市場以及全國性和區域性配送中心。(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農業部、供銷合作總社。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二)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向現貨轉型,增加期貨市場交易品種。(商務部、證監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城市流通網路布局,有序推進貿易中心城市和商業街建設,支持特色商業適度集聚,鼓勵便利店、中小綜合超市等發展,構建便利消費、便民生活服務體系。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經營網路,增加農村商業網點,拓展網點功能,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營銷服務水平。支持流通企業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營銷網路,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商務部、農業部、工商總局、供銷合作總社)
(四)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加強城際配送、城市配送、農村配送的有效銜接,推廣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規范貨物裝卸場站建設和作業標准。(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建設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健全舊貨流通網路,促進循環消費。(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供銷合作總社)
二、積極創新流通方式
(六)大力推廣並優化供應鏈管理,鼓勵流通企業拓展設計、展示、配送、分銷、回收等業務。(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普及和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完善認證、支付等支撐體系,鼓勵流通企業建立或依託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網上交易。創新網路銷售模式,發展電話購物、網上購物、電視購物等網路商品與服務交易。(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供銷合作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統籌農產品集散地、銷地、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構建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流通鏈條,積極推廣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以及農產品展銷中心、直銷店等產銷銜接方式,在大中城市探索採用流動售賣車。(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農業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鼓勵商業企業采購和銷售綠色產品,促進節能環保產品消費,支持發展信用消費。(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圍繞節能環保、流通設施、流通信息化等關鍵領域,大力推進流通標准應用。推動商品條碼在流通領域的廣泛應用,健全全國統一的物品編碼體系。(質檢總局、商務部)
三、提高保障市場供應能力
(十一)支持建設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質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農副產品平價商店以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等,發揮公益性流通設施在滿足消費需求、保障市場穩定、提高應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農業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完善中央與地方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優化儲備品種和區域結構,適當擴大肉類、食糖、邊銷茶和地方儲備中的小包裝糧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儲備規模。(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財政部、糧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強化市場運行分析和預測預警,增強市場調控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加強市場應急調控骨幹企業隊伍建設,提高迅速集散應急商品能力,綜合運用信息引導、區域調劑、收儲投放、進出口等手段保障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農業部、財政部、糧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
(十四)將信息化建設作為發展現代流通產業的戰略任務,加強規劃和引導,推動營銷網、物流網、信息網的有機融合。鼓勵流通領域信息技術的研發和集成創新,加快推廣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全球定位系統、移動通信、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標簽等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糧食局)
(十五)推進流通領域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糧食局)
(十六)支持流通企業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倉儲、采購、運輸、訂單等環節的科學管理水平。鼓勵流通企業與供應商、信息服務商加強合作,支持開發和推廣適用於中小流通企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
(十七)加強流通領域信息安全保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五、培育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
(十八)積極培育大型流通企業,支持有實力的流通企業跨行業、跨地區兼並重組。支持中小流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健全中小流通企業服務體系,扶持發展一批專業服務機構,為中小流通企業提供融資、市場開拓、科技應用和管理咨詢等服務。(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
(十九)鼓勵發展直營連鎖和特許連鎖,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拓展連鎖經營網路。(商務部、供銷合作總社)
(二十)積極推進批發市場建設改造和運營模式創新,增強商品吞吐能力和價格發現功能。推動零售企業轉變營銷方式,提高自營比重。(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支持流通企業建設現代物流中心,積極發展統一配送。(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流通品牌創新發展。(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
六、大力規范市場秩序
(二十三)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生命安全等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形成覆蓋准入、監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機制。(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糧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充分利用社會檢測資源,建立涉及人身健康與安全的商品檢驗制度。加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檢查力度,改進監管手段和檢驗檢測技術條件。細化部門職責分工,堵塞監管漏洞。(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商務部、公安部、糧食局)
(二十五)建立健全肉類、水產品、蔬菜、水果、酒類、中葯材、農資等商品流通追溯體系。(商務部、農業部、供銷合作總社)
(二十六)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和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加強網路商品交易的監督管理。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建立平等和諧的零供關系。(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
(二十七)加快商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信息採集、利用、查詢、披露等制度,推動行業管理部門、執法監管部門、行業組織和徵信機構、金融監管部門、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共享。(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
七、深化流通領域改革開放
(二十八)建立分工明確、權責統一、協調高效的流通管理體制,健全部門協作機制,強化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相互銜接,提高管理效能。加快流通管理部門職能轉變,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加強統籌協調,加快推進大流通、大市場建設。(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糧食局)
(二十九)消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嚴禁阻礙、限制外地商品、服務和經營者進入本地市場。(商務部、稅務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等部門負責)
(三十)嚴厲查處經營者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流通領域,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商務部、發展改革委)
(三十二)進一步提高流通產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引進現代物流和信息技術帶動傳統流通產業升級改造。支持有條件的流通企業「走出去」,通過新建、並購、參股、增資等方式建立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等營銷網路和物流服務網路。(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積極培育國內商品市場的對外貿易功能,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商務部牽頭)
八、制定完善流通網路規劃
(三十四)制定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做好各層級、各區域之間規劃銜接。(商務部牽頭)
(三十五)科學編制商業網點規劃,確定商業網點發展建設需求,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商業網點建設納入小城鎮建設規劃。各地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商業網點建設需求,做好與商業網點規劃的相互銜接。完善社區商業網點配置,新建社區(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區、棚戶區改造和舊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於10%。嚴格社區商業網點用途監管,不得隨意改變必備商業網點的用途和性質,拆遷改建時應保證其基本服務功能不缺失。各地可根據實際發布商業網點建設指導目錄,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國土資源部)
九、加大流通業用地支持力度
(三十六)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流通業建設項目用地標准,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土地供應計劃中統籌安排流通業各類用地。鼓勵利用舊廠房、閑置倉庫等建設符合規劃的流通設施,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租賃的,經批准可採取協議方式供應。鼓勵各地以租賃方式供應流通業用地。支持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流通業。依法加強流通業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義圈佔土地,防止土地閑置浪費。(國土資源部、商務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農業部)
(三十七)制定政府鼓勵的流通設施目錄,對納入目錄的項目用地予以支持。(商務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
十、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
(三十八)積極發揮中央政府相關投資的促進作用,完善促進消費的財政政策,擴大流通促進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公益性流通設施、農產品和農村流通體系、流通信息化建設,以及家政和餐飲等生活服務業、中小流通企業發展、綠色流通、擴大消費等。(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九)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流通產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動產、倉單、商鋪經營權、租賃權等質押融資。改進信貸管理,發展融資租賃、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商業保理等業務。充分發揮典當等行業對中小和微型企業融資的補充作用。拓寬流通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流通企業上市融資、設立財務公司及發行公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改進消費信貸業務管理方式,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人民銀行、銀監會、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證監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減輕流通產業稅收負擔
(四十)在一定期限內免徵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有條件的鮮活農產品。加快制定和完善促進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建設的稅收政策。完善並落實家政服務企業免徵營業稅政策,促進生活服務業發展。落實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促進連鎖經營企業跨地區發展。積極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完善流通業稅制。(財政部、稅務總局)
十二、降低流通環節費用
(四十一)抓緊出台降低流通費用綜合性實施方案。優化銀行卡刷卡費率結構,降低總體費用水平,擴大銀行卡使用范圍。加快推進工商用電用水同價。切實規范農產品市場收費、零售商供應商交易收費等流通領域收費行為。(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會、商務部、糧食局)
(四十二)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所有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全部免繳車輛通行費,結合實際完善適用品種范圍。(交通運輸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
(四十三)深入推進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堅決取締各種違規及不合理收費,降低偏高的通行費收費標准。從嚴審批一級及以下公路和獨立橋梁、隧道收費項目。按照逐步有序的原則,加快推進國家確定的西部地區省份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工作進度。(交通運輸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監察部、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
十三、完善流通領域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
(四十四)推動制定、修改流通領域的法律法規,提升流通立法層級。抓緊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積極推動修改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研究制定典當管理、商業網點管理、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規。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進入本地市場的規定。(法制辦、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工商總局、農業部、質檢總局、糧食局)
(四十五)積極完善流通標准化體系,加大流通標準的制定、實施與宣傳力度。(質檢總局、商務部)
十四、健全統計和監測制度
(四十六)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科學規范的流通統計調查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不斷提高流通統計數據質量和工作水平。加強零售、電子商務、居民服務、生產資料流通等重點流通領域的統計數據開發應用,提高服務宏觀調控和企業發展的能力。(統計局、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
(四十七)擴大城鄉市場監測體系覆蓋面,優化樣本企業結構,推進信息採集智能化發展,保證數據真實、准確、及時,加快監測信息成果轉化。(商務部、糧食局)
十五、加強組織領導
(四十八)建立由商務部牽頭的全國流通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加強對流通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及時研究解決流通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商務部牽頭)
國辦要求加強流通領域信息安全保障
國辦:建立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商品檢驗制度
國辦:降低流通環節費用 取締各種違規收費
國辦:禁止以物流中心等名義圈佔土地
國辦:發展第三方物流 促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信息成果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浮h石材公司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瀏覽:474
2014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5
五一高校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9
茶葉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332
學校教師培訓需求方案設計 瀏覽:449
陝西歡囍品牌營銷策劃公司 瀏覽:126
現代企業營銷管理與品牌經營 瀏覽:916
廣譽遠品牌營銷總監 瀏覽:51
網路營銷站點策劃 瀏覽:304
怎麼能查到酒店的促銷活動 瀏覽:642
教研電教培訓方案 瀏覽:871
翼支付線下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414
學市場營銷學心得體會 瀏覽:525
市場營銷研究哪些內容 瀏覽:904
市場營銷學吳健安業務戰略 瀏覽:9
學校食品安全宣傳培訓的方案 瀏覽:167
雙11購物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6
農產品網路營銷量 瀏覽:119
書店網路營銷策劃活動 瀏覽:177
2016電子商務政策法規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