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民俗文化對旅遊電子商務

民俗文化對旅遊電子商務

發布時間:2023-01-25 11:10:05

① 民俗對旅遊業的影響

在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過程中,除了對其本身文化價值的重視之外筆者認為,還應考慮以下的一些問題:
一、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民俗文化的開發必將干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沖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徵,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徵,從而影響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現象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業已出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的現代生活,大多數民俗文化形態逐漸淡出入們的生活,成了人們逐漸遺忘的角落,民俗發展後繼無人,青黃不接,許多已經面臨斷線的危險。還有一些民俗旅遊村落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掌握傳統的民俗技藝的人也逐漸減少。近期,河南大學做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他們組織了一個民俗文化考察團,沿黃河流域先後走訪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和商丘等地,在調查中他們發現,「沿黃」民俗文化的現狀十分令人擔憂。許多人認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傳統落後的東西,又由於民俗文化的經濟效益在許多地區未被發掘,所以在城市裡,除了有一些公園會定期組織一些民俗節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戲等民俗藝術,目前僅僅有少數老年藝人會表演,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滅絕。不難想像,長此以往,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消失殆盡。
盡管我們知道,民俗是發展變化的,同時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成分,但我們在旅遊開發工作中還是應當盡可能的做到,在認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盡量真實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態的一面。我們應當認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無法實現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
民俗文化是一個涵蓋非常廣泛的社會文化構成,它以民間文化和風俗為主體,包括了生產與生活習俗、娛樂競技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禮儀制度習俗、民間文藝等,其內容非常龐雜聿富,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做到對開發對象的了解,並精心選擇開發內容。當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與客源地文化習俗差異越大,越能夠產生吸引力,所以,在選擇開發項目時,應主重有特色的部分
三、開發效益的問題
作為一項產業的旅遊業,其開發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作為旅遊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民俗旅遊的開發又有它自身的復雜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經濟效益,要通過吃、住、行、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顧賺錢,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遊因商業氣息過濃而影響文化內涵的體現,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才是我們進行旅遊開發的長遠之計。
在民俗旅遊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首先應當選擇恰當的經營管理制度,其次應注重開發地區的區位特徵。民俗文化的旅遊開發應慎選區位,注重開發區域的可進入性和環境狀況,盡量依託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規模都比較大的城市,使景點構成產品組合,優化投資效果。
四、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組合狀況
首先,要處理好單一景點與成片的旅遊區之間的關系。一個孤立景點的市場吸引力不大,可進入性也不強,應盡量組合成旅遊線路進行開發。其次,要開發一個理想的民俗文化旅遊勝地,應做到文化、鄉情、景觀三者的和諧統一,這樣才能使遊客從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鄉情,使旅遊活動更豐富、更真實、更有意義。
最後,旅遊購物也是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部分。旅遊購物是旅遊消費中最有彈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遊中,由於民俗旅遊商品能夠較好的滿足遊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現當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開發是大有可為的。大力發展具有紀念性、工藝性和實用性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濃厚的旅遊商品、食品、服飾和工藝品應當是民俗旅遊開發的一個重點項目。傳統產品要鞏固,新產品要大膽開發,這些必將為民俗旅遊開發的成功提供強大的支持。
總之,民俗旅遊可以說是當代旅遊業發展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將以它那傳統、神秘、迷人的風姿為我們展現中華民族的深厚的又化內涵,作為一名旅遊工作者,我們應當使它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② 如何評價文化傳播在交旅融合發展中的作用

摘 要:旅遊與文化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兩者之間的發展具有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作用。在我國經濟與文化都得到快速發展的階段,文化與旅遊之間,有了更加緊密的關系,兩者之間的融合越來越緊密。所以說,研究文化與旅遊的融合路徑,了解他們之間的融合規律,對於掌握文化與旅遊的發展動向以及積極引導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文化;旅遊;政策;發展
一、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將旅遊與文化融合起來,協調兩者的發展,是目前旅遊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主線。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不僅僅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還具有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同時,還能刺激第三產業的發展,讓遊客在享受休閑娛樂的同時,能夠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通過第三產業將這種記憶深化於心。在傳統的旅遊中,遊客只是逛逛景點,吃吃喝喝,這種方式對於文化的傳播並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為了促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應該從文化的來源下手,通過向遊客詳細講解景點的歷史典故的方式,讓遊客既能夠了解與景點相關的歷史文化,還能夠加深對景點的印象。
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遊的精品,我們要創造更加舒適、便利的旅遊環境,實現安全旅遊、文明旅遊。實現文化與旅遊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二、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路徑
(一)優化資源開發的整合工作
在資源的開發整合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該考慮到產業的聯動發展,積極溝通,攜手努力,加大產業投入力度,實現產業聯動發展。在旅遊業的發展中,要促進產業的不斷發展,相關部門就應該文化產業納入旅遊規劃中,做好相關產品的開發、宣傳與銷售,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有機結合,促進兩者的緊密融合。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該緊抓文化的切入點,實現文化與旅遊的無縫對接,尤其是要對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運用,提高旅遊產業中的文化深度,實現地方文化旅遊品牌的塑造,建立雙贏局面。
(二)立足文化營銷,提升旅遊品位
雒樹剛部長曾說過:「有的藝術作品沉醉於形式技巧,內容空洞無物;有的追求奢華和大場面、大製作,打造所謂的視覺盛宴,但思想貧瘠、精神蒼白;有的甚至消解崇高、扭曲價值。像這樣片面追求形式至上、為形式而形式的藝術作品,即使有再華麗的場面、再新穎的設計、再嫻熟的技巧,也只能像缺乏靈魂的軀殼、沒有生命的假花,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
首先,各地區可以舉行一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文化節,將其打造成新型旅遊項目。比如坐落於通遼市開魯縣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麥新紀念館」來說,遊客通過參觀紀念館中對麥新同志的介紹(麥新,原名孫默心,1914年出生於上海,代表作《大刀進行曲》《國民革命軍歌》《克服困難迎光明》等鼓舞人民抗日殺敵的號角。),了解老一輩人為新中國做出的偉大貢獻,讓遊客深刻體會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含義。
其次,做好文化旅遊的宣傳。相關旅遊企業或者相關部門,應該加大與當地主流媒體的合作,加大宣傳力度,採用多種宣傳手段與宣傳途徑,對本地的特色文化旅遊項目進行有效的宣傳與推廣,樹立旅遊目的地新形象。通過黃金時間段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本地文化旅遊項目,接受本地文化旅遊,同時,通過廣告的形式,擴大受眾范圍,為吸引大量的遊客打下良好基礎。
最後,實現與網路媒體的「聯姻」,通過網路渠道,發展旅遊業的電子商務。在信息時代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網路,旅遊、文化產業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順應「互聯網+」的時代潮流,利用網路渠道,擴大文化旅遊產品的營銷時間與空間。通過網路,向遊客提供信息查詢、在線預訂、代理服務等多種服務內容。通過旅遊電子商務系統,對產品質量和產品服務進行很大的提高。近年來,景點本身已不是旅遊唯一的賣點,隨著人們選擇的多樣化,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愈加旺盛。近年來,旅遊演藝和旅遊民宿逐漸升溫,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隨著文化產業的興起,文化思維的灌注,或將給旅遊業帶來驚喜。比如,坐落於通遼經濟開發區遼河鎮的 哈布圖哈薩爾聖地蒙古風情園,主要是以蒙古族文化藝術陳列館、蒙古族文化藝術創作基地、青少年弓箭實訓基地及弓箭博物館、科爾沁人文始祖哈布圖.哈薩爾祭祀堂、養生體驗館、民谷文化體驗區、非遺大師工作室、哈薩爾文化研究 初中基地、馬術表演場地、蒙古族民俗文化旅遊產品製作購物集聚區等文化鏈條:依託科爾沁民歌;運營鏈條:文化+演藝+旅遊+餐飲;市場鏈條:通過互聯網鏈接到全國各地巡演(冬季)。主要打造通遼市的城市名片、城市休閑綜合體、科爾沁民俗文化及游牧民族(代表性)綜合體、文化大都匯。
通過互聯網製作企業網頁,通過照片、視頻等向遊客進行文化旅遊的宣傳,同時,在網頁上介紹旅遊路線,為遊客節約時間。
(三)充分利用旅遊度假區的平台,盡可能地延長文化產業鏈條
在推動文化與旅遊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低端產業的階段,更應該向著產業價值鏈的高端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不僅僅是表面的融合,更應該是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的融合,促進產業鏈的相互結合。目前來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具有良好的資源環境,完善的服務設施,向遊客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休閑方式,可見,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對於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宣傳,文化的弘揚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在文創項目上,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最容易開出艷麗之花。
三、過好品牌建設關
以規劃為引領,以資源整合為支撐,以彰顯特色為目標,以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沙漠草原、等文化旅遊為重點,堅持突出本源文化、吸收外來精華、面向未來需求的原則,將文化融入旅遊景區、品牌線路和各項旅遊活動中,努力建設精品景區,全域打造更加舒適、便利的旅遊環境,精品線路,實現安全旅遊、文明旅遊的堅實基礎。圍繞旅遊是典型的眼球經濟、形象經濟、開放經濟的思路,構建政企聯合、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機制,統一旅遊與文化形象品牌和宣傳口號,利用國家、自治區權威媒體、傳統媒介和各種新媒體,加大文化旅遊品牌、景區、線路的宣傳、營銷、推介力度,形成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增強我區文化旅遊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③ 民俗在旅遊活動中的作用

民俗是人類文化形式的一種,狹義來講,是民風和習俗,是人類在文明發展過程中形成過程中的文化遺產。廣義上,還包括服飾,建築,飲食等有形的實體。
而文化是旅遊的核心,體驗是旅遊的本質,文化是旅遊的翅膀,沒有文化,旅遊彷彿失去了騰飛的翅膀。所以在一些具有特殊風情的地方,民俗就是當地旅遊的根基,人們去旅遊就是為了體驗異於自己的圈子的另一種生活方式,或者品一口大草原的酥油茶,或者聽黃土高原高亢的歌聲,抑或去跟土家族的姑娘一起跳擺手舞……
現在的城市越來越像一座水泥牢籠,我們都是在其中穿來穿去的奮斗的螞蟻,人們厭倦了,疲憊了,希望呼吸一口來自異域的空氣,看一眼不呆板的微笑,而與人們日常生活又很大差異的少數民族的民俗無疑是很吸引人的。
很多地方,比方雲南的盧溝湖,大理就很好的利用民俗來吸引遊客前來尋找不一樣的體驗。就沿著這個方向去寫,查一下一些以民俗為旅遊吸引物的案例加以闡述就行了,說明民俗對旅遊的支撐作用

④ 民俗文化對電商平台購買的優勢

對民俗文化與電商平台產業+共同發展的認識
5分鍾
親,1.1傳統節日文化的優越性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在漫長的發展中也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它所包含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今天的我們,足以證明它的優越性。 傳統節日是從宗教、祭祀和慶典等活動演化而來,人們通過這些活動使得日常生活得到滿足,於是約定在固定的時間來進行某種活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節日。因此傳統節日在最初就已經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都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透露著儒家「禮樂」的特點,使得人們在加深親情,增進友情的同時也在「禮」的影響下看到中國文化的精神,重視倫理道德,規范舉止行為。所以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一個節日,還形成了一種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優越性讓世界各國人民都體味到了它的無窮的魅力。不管是埃菲爾鐵塔上的「中國

⑤ 民俗與旅遊的關系

1.民俗是一種地方文化,具有吸引遊客的力量,是旅遊資源的重要構成。
2.旅遊將民俗文化宣介出去,促進了民俗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3.旅遊開發如果過分,民俗文化則會在經濟發展中迷失方向,是那些傳襲文化的人們將其商品化,破壞了民俗文化的真實性。
4.被破壞了的民俗文化一旦破壞就很難再發展,最後從旅遊資源中推出。

⑥ 民俗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意義

旅遊業是一門兼具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多種功能的新興經濟產業,在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市場需求、增加勞動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並成為一些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後地方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旅遊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因為旅遊活動大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旅遊者來說,他們進行旅遊主要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參觀重要的歷史古跡,欣賞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購買有特殊含義的紀念品、工藝品和禮物,品嘗精美的佳食,進行度假或有益於自身事業和學習的探訪等,這些大都是一種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費,是一種文化旅遊.旅遊活動中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和旅遊資源的文化意義直接相關,可以說,旅遊資源對於旅遊者來說,主要是一種能夠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義上的存在.
... ...
見<管理科學文摘>2005年03期

⑦ 如何把文化旅遊和電子商務聯系起來

1、把文化旅遊的產品上架在電商平台上。
2、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宣傳本地文化旅遊產業。
3、利用抖音、淘寶這樣的平台售賣周邊。

⑧ 民俗對旅遊的作用有哪些

民俗是一種民間傳承文化,屬於民族的傳統文化,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變化。近年來民俗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因為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能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民俗是溝通傳統和現實、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紐帶,它能反映民間地域或社區人群的共同意願,並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同和繼承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文化現象,可以用「民俗文化」來概括。民俗文化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不是落後地區的奇風異俗,不是窮鄉僻壤的「專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產」。民俗文化是遍布於任何地區、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社區的文化現象。

⑨ 民風民俗與旅遊業的關系

民俗,即民間的風俗,自古有之.民俗文化是指創造於民間又傳承於民間,具有世代相習和傳承性的文化,是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社會生活文化,它是傳統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各民族各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特色的民俗。我國56個民族在居住、服飾、生產、交通、婚姻、節日、禮儀、飲食等各方面的風俗都各不相同。這些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從多方面反映了中華民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傳承,引人入勝,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徵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世界民俗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一席。當世界各國將自然風光旅遊推向人文生態旅遊的高層次旅遊經濟趨勢時,我國則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民俗文化資源,結合豐富而廣闊的自然生態資源,進行全面的系統規劃,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俗旅遊經濟,並注重人文生態旅遊的整體開發,使我國的民俗旅遊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成為國民經濟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極。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幾枝纏著花布、彩紙的竹校。人們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和講解歷史傳說,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上山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著,男女老少提著水桶,端著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萬的人隨著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水產,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丟包做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縫抨,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先是無目的的拋來擲去,後漸漸有了固定的目標,等姑娘有意識的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妨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潑水節還要舉行劃龍舟比賽,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聚集到瀾滄江邊,觀看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競賽,傣家兒女在"瞠瞠瞠"的茫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歡樂的氣氛。放高升和孔明燈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屆時將自製的土火箭點燃,它一邊噴出白煙,一邊"嗖嗖 嗖 "的尖嘯著飛上藍天,引得人們舉目張望,不時發出喝采聲,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孔雀舞,斗雞等,也是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近幾年,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得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采。潑水節的活動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發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潑水節,不僅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傣族的重要標志和傣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果單純的把它看成一個節日,不從深度去領會開發它、挖掘它,宣傳它、運用它,它的旅遊經濟效益就無法凸顯。在錦綉中華、在民俗村,潑水節都被搬到了舞台上面,讓遊客與之同樂,形成互動氣氛,極大的推動了當地旅遊的發展。在四川, 在雲南,各具特色的潑水節節慶活動紛紛登台亮相,在增強當地旅遊吸引力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民俗對旅遊業發展的作用,總結有以下幾點:

1、察風觀俗是推動旅遊發展的重要動力

民俗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以此可以了解民間疾苦、生活狀況,考察政治得失。在古代上自帝王,下至府縣仕宦,無不以「觀風察俗」進行旅遊的。采風問俗既推動了旅遊發展,又豐富了民俗資料,增添了旅遊資源。

2、民俗充實了旅遊內容,豐富了旅遊者的文化知識,使旅遊者得到精神享受

恩格斯曾把人的生活分為生存、享受和發展、表現自己三方面。旅遊顯然不屬於生存需要的范疇,而是一種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的獲得為目的的、高層次的文化生活。我國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燦爛的文化、多彩的民俗風情。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同一民族的不同區域,民俗也有差異。民俗文化的「新」、「奇」、「美」、「樂」吸引著旅遊者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到旅遊地去旅遊,旅遊地的民俗成了旅遊者十分重要的觀賞內容之一。民俗既反映了旅遊地的歷史,又體現了旅遊地的文化和社會生活。觀賞考察旅遊地的民俗,還是一次對旅遊地的認知過程,它不僅可以幫助旅遊者擴大視野,而且能增加旅遊的興趣和愉悅度。在潑水節活動中,旅遊者不僅能體會傣族特有的民族風情,也可以了解到關於傣族的重教知識。

3、民俗能為旅遊景點的開發提供第一手資料

旅遊活動的中心內容之一是游覽景點。在中國即將跨進21世紀的日子裡,旅遊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保護固有的旅遊景點、景區的生態平衡,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建設新的旅遊景點,成為迫切的任務。隨著新世紀「文化旅遊熱」的到來,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民間古老文化、傳統民俗的形象再現,更能激發和滿足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人的好奇心。因此,有必要加強民俗資料的發掘、研究,加大民俗開發的投入,加快民俗旅遊的產品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在當前民俗旅遊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大量問題,主要問題有:

1.民俗文化被淡化.以無錫的吳文化公園為例,它是一個以挖掘吳地民俗文化而成功的主題公園。人們在這里可以欣賞吳地幾千年的傳統風俗文化。然而它在園內的知名度並不高,報刊上很少見到宣傳、介紹它的文章,這很不利於組織客源。

2.民俗文化被同化.在改革開放以前,一些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由於與外界接觸少,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繼承下來。然而,隨著國家的開放,異地、異國文化介入,使旅遊地的民俗文化被沖淡和同化。如:湘西在未開發之前保留著大量淳樸的民風和民情,然而,當國外旅遊者進入後,取而代之的是襯衣、西裝,各種流行的長短裙,穿民族服裝的人少了,鋪著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被柏油馬路和水泥建築取而代之,當地的傳統與文化逐漸消逝。

3.民俗文化被庸俗化。民俗旅遊魅力無窮,並非說明民俗旅遊資源就可以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地開發。民俗旅遊之所以有強大的吸引力,在於其深厚文化內涵,而不是那種隨意照搬、盲目建設、重經濟輕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以民俗風情表演為幌子進行強制「捐獻」,結果遊客大呼上當,於是對它敬而遠之.還有些地方在優美的旅遊勝地摘起《西遊記》、《封神榜》等所謂文學名著景點,不僅工藝粗糙,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恐怖的東西來招攬遊客,最終也落得個「門前冷落車馬稀」。

民俗文化度旅遊業的發展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遍及全球的大眾文化旅遊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人們閑暇時間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大眾化的民俗文化旅遊正從和平與德定的國際環境中脫順而出,並始終保持著商速發展的強勁勢頭。中國,作為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有著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全社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好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避免開發中破壞民俗的行為,必能使我國的旅遊事業迅速發展。

閱讀全文

與民俗文化對旅遊電子商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十一營銷策劃全方案 瀏覽:100
網點標准化培訓招標方案 瀏覽:764
赤峰4s促銷活動 瀏覽:893
連花清瘟顆粒市場營銷的意義 瀏覽:31
酒店品牌營銷現狀分析 瀏覽:584
成都鳥巢品牌營銷 瀏覽:147
海珠區電子商務規劃 瀏覽:685
網路營銷的歷史起源 瀏覽:229
培訓方案完整版 瀏覽:168
66促銷活動 瀏覽:239
地產整合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54
車友會慰問策劃方案 瀏覽:431
東莞市淘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25
烘焙跟電子商務的關系 瀏覽:290
營銷區域考核方案 瀏覽:953
中專市場營銷專業介紹 瀏覽:866
銀行營銷方案效果 瀏覽:173
茶葉促銷方案大綱 瀏覽:749
電子商務法律書單 瀏覽:73
上海郵政電子商務網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