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鮮電商七大模式各有優劣,群雄爭霸誰能笑到最後
二類電商具體的定義是泛指在今日頭條、廣點通、快手等移動信息流平台上,依託優質廣告流內量做容單品銷售的商家,交易形式以包郵和貨到付款為主。
二類電商的關鍵,一是選品,二是投放,三是物流。所以對於個人或者小企業要了解清楚加緯心,894中間984後622。
B. 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的簡介
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 佔地60畝,位於上海青浦區新府中路1500號,東依嘉金高速(A5),西鄰同三國道高速(A30)和嘉松公路,南靠蘇滬高速(A16),北毗滬寧高速(A11),高速交通路網體系完備,出入迅捷,四通八達。建築面積4萬余平方米,整個建築分四層,地下一層,地上三層。2008年6月開工建設,已被列為2009年和201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現於2010年9月28日試營業。
展銷中心共設50個場館,分別來自東盟和波蘭的農副產品,我國1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農副產品。有11大類、近萬種優質農副產品登台亮相,部分產品首次來滬展示直銷。
展銷中心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連接海內外。堅持走農副產品「品牌」化發展戰略,為各地優質農副產品進入上海市場培育載體、提供通道,使之成為上海服務全國農業的大平台、各地農副產品進入上海市場的新渠道、上海市民購買優質農副產品的首選地,成為集展示直銷、看樣訂單、物流配送、內外貿易和電子商務等五大功能於一體的交互市場,成為架接農副產品產銷兩地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孵化」農副產品產業化生產、品牌化建設、市場化發展的示範窗口和總部基地。
展示直銷
一個平台
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連接海內外,為國內外優質農產品搭建展示直銷的服務平台。
兩個目標
把傳統農產品孵化為精品、名品、禮品,提高其產品附加值。
把農耕文化與人文、地理相結合,成為各地農業交流和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
三個結合
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互為共舉
展示直銷中心佔地6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分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地上一二層為有形市場,2萬平方米的展示直銷區。三層為無形市場的綜合功能區,設會展會務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配備遠程視頻、網上訂單管理等13個信息子系統,形成高效、便捷的網路銷售市場。
內場與外場有機聯動
展示直銷中心內場全天侯進行展示直銷、訂單批發,外場中央廣場可不定期舉辦各類特色主題展,從而達到內外有機聯動,互聚人氣的效果。
展銷與文化相融升華
融全球名品,精品,禮品於一體,匯各地風土人情、人文地理於一隅,成為各國各地區農耕文化和地域文化傳播的最佳場所。
四大特色
國際一流的信息化交易的高地
軟硬體國際一流的展示直銷平台,多種高新技術的應用和完善,使客商能隨時查詢到最新的市場價格、性情以及供需、訂單、物流、貨款等各種信息。
安全可靠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高地
立足高品位,高起點,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每件農產品由最權威的檢測機構實施檢測,從而保證其安全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跨越超市、服務農商的高地
以優惠的價格標准收取租金和物業管理費,租憑方式靈活,立足長期繁榮,鑄造價值矽谷。
高起點、全方位服務的高地
工商、稅務、海關、檢驗檢疫等行政機構的一站式服務。
銀行、快遞、郵政、保險等社會服務機構的全方位服務。
會議中心
西郊國際會議中心是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西郊國際展銷中心作為上海政府部門「服務全國三農,服務上海市民」而傾力打造的規模化農產品展示交易新平台,2009年、2010年被列為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
會議中心位於展銷中心三層,共有大小不一的會議廳7個,從最大的500人會議廳到10多人的VIP視頻會議室,全新建設。一流的會議視頻系統,完備的配套服務設施,是舉辦年終表彰、產品推介、經貿洽談、選舉活動、視頻對接、學生農耕教學等各類會議的理想場所。
網上西郊
網上西郊是西郊國際的一大亮點,運用三維虛擬現實、多媒體等技術,將西郊展銷中心再現到互聯網上。全球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瀏覽西郊展銷中心,身臨其境的體驗展館實地 並進行網上購物,從而構築一個能夠進行網路體驗和實時互動的網路平台和B2C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
三維體驗是網上西郊最大的創新,對西郊國際進行全景再現,對西郊國際的展館進行多角度展現。在展館內部,三維漫遊的展示方式將使遊客有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
同時,通過與國內最大的優質農產品訂購平台——「菜管家」的聯動,網上西郊成為銷售農產品的重要渠道,可以幫助西郊展示直銷中心的入駐商家向單位宣傳節日福利團購商品,向市民宣傳優質農副產品、綠色食品。像 崇明林下雞、新疆的哈密大棗、都江堰的獼猴桃、黑龍江五常大米等名優農副產品,廣大市民可以一覽無余。
此外,網上西郊 還為農業主管部門提供場館的各種交易數據查詢,各位領導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通過互聯網訪問網上西郊,查詢他所關心的各類交易數據,為領導決策提供了第一手的數據支持。
C. 菜管家的介紹
菜管家優質農產品訂購平台,由上海菜管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依託廣泛的農業基地聯盟,強大的信息技術和物流配送實力,已經迅速成為中國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B2C領域的佼佼者。菜管家集農產品基地培育、市場開發、生鮮配送及終端銷售於一體,提供E時代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
D. 如何通過電子商務來運作銷售生鮮食品
可以通過七種模式運作電子商務銷售生鮮食品
模式一:綜合電商平台
說到電商,我們不得不提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如今,國內的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一號店、亞馬遜等綜合電商平台都已經開始涉足生鮮電商。那麼相比其他生鮮電商而言,綜合電商平台具有幾大明顯的優勢。
其一,綜合電商平台最大的優勢則是入口上的優勢,尤其是天貓、淘寶,占據著整個中國超過80%的市場份額,這種強大的流量優勢是其他生鮮電商平台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其二,綜合電商平台早就培養了用戶良好的購物習慣,這更是一種天然的優勢。很多用戶到天貓、淘寶、蘇寧易購等平台上購物的同時看到了生鮮電商類的產品也就相應地會去選擇購買。
其三,對於網購的用戶來說,信任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因素。很多人選擇網購更願意選擇天貓、京東等具備足夠誠信力的平台去購買,而很多剛剛起步的生鮮電商卻很難在一開始做到這一點。
其四,對於生鮮電商這樣的網購平台來說,完善的支付系統也是相當有必要的。而這一點上,恐怕對於其他生鮮電商平台來說,是很難像淘寶、天貓那樣再打造出一個強大的支付寶出來。
其五,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平台具有強大的品牌優勢,擁有眾多忠誠的用戶,這也是其他生鮮電商所不具備的。
既然綜合電商平台具有如此眾多的優勢,那麼是不是就說他們在生鮮電商領域就完美無瑕了呢?當然不是。
第一,他們面臨著商品標准不統一的問題。對於綜合電商平台來說,他們主要做的都是平台,大部分生鮮電商是通過平台上的商家來銷售。可是不同的商家他們銷售的生鮮產品在質量、價格等方面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這對消費者來說就需要大量的對比才能選擇出更物廉價美的生鮮產品。
第二,由於綜合電商平台做的是平台模式,商家銷售的生鮮產品質量無法把控。可是生鮮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那對整個平台來說是毀滅性的災難。
第三,對於綜合電商平台來說,商品損耗是一個非常普遍且嚴重的問題。很多商家在郵寄商品的時候沒有特別註明或者選擇一些服務不太好的快遞,商品損耗就避免不了。
第四,很多商家選擇的送貨物流在送貨時間上沒有保證,這對於生鮮產品的保鮮來說也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第五,同樣還是物流上的問題,由於生鮮產品對於物流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它的運送單價自然也就貴。本來就沒有什麼價格優勢的生鮮電商還需要客戶付出昂貴的物流費用,這自然是客戶難以接受的。
模式二:物流電商
說到生鮮電商模式,依託快遞起家的順豐優選是我們不得不提的一種模式。農業是電子商務唯一一個沒有完全電商化的行業,順豐CEO王衛選擇從快遞跨界到生鮮電商也是雄心不小。在他看來,順豐快遞選擇做生鮮電商有著其他任何平台所不具備的優勢。
優勢一:順豐擁有國內最龐大的快遞大軍,而順豐的快遞服務在國內所有的快遞公司當中也是最受用戶認可的。生鮮電商是一個對快遞要求非常好的領域,而這個恰恰是順豐的優勢所在。
優勢二:生鮮電商對於倉儲的要求也十分高,順豐物流在全國各地擁有大量的倉儲中心,而這個也是順豐相較於其他平台不小的優勢。
優勢三:順豐快遞能夠與順豐嘿店很好的結合起來,如今順豐在全國70個城市擁有超過500家順豐嘿店,這個對於順豐優選做社區O2O來說也是個明顯的優勢。
當然,順豐打造一個全新的生鮮電商平台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挑戰一:順豐優選在前期的推廣成本會非常高,這也是為何目前順豐優選雖然在生鮮電商的市場份額最高卻仍然不能盈利的原因所在。
挑戰二:順豐優選做生鮮電商自營,在供應鏈管理方面面臨的挑戰非常之高。如何保證平台能夠實時供應新鮮、上好的生鮮產品需要與全國各地很多農場、水果蔬菜批發市場達成緊密的合作。
模式三:食品供應商
中糧我買網和光明菜管家是傳統食品公司進軍生鮮電商的兩位典型代表,當然我買網是中糧一手打造的,而菜管家則是光明食品集團後來收購的。食品公司直接做生鮮電商,自然也是有著不小的優勢。
首先,我買網和菜管家在食品供應鏈上是其他生鮮平台難以PK的。很多生鮮電商之所以會難以運轉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食品的供應鏈上面出了問題。
其次,中糧和光明食品集團在食品倉儲上能力也是相當強大的,這一點也是很多生鮮電商平台難以企及的。
其三,中糧和光明的食品在安全上很容易獲得用戶的信賴。食品安全對於一個生鮮電商平台來說是用戶購買的第一步。
最後,中糧和光明在生鮮食品上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很多食品的價格都掌握在他們手中,所以打價格戰的話他們會很有優勢。
同時,對於我買網和菜管家來說,物流也是他們面臨的一大困難。物流跟不上,就意味著生鮮產品送到用戶手中很難繼續保持新鮮,同時損耗率也會比較高。
此外,相較於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我買網、菜管家在前期運營上需要更多的人力、財力。
模式四:垂直電商
莆田網、優菜網、本來生活網等垂直生鮮電商可謂是生鮮電商的發起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崛起,才讓其他的電商平台開始覺醒。
由於垂直電商的專注,比別人更關注細分領域,所以也就比其他平台更懂用戶。不過由於垂直電商的諸多劣勢,劉曠認為垂直生鮮電商很難做大做強。
劣勢一:對於垂直電商來說,他們在食品的供應商並沒有前期的積累,這就導致他們在供應鏈上很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一些剛創業的垂直電商,由於實力比較弱小,也就沒有食品供應商願意與其合作。
劣勢二:生鮮電商對於物流配送來說,要求十分高。如果採用物流外包,商品損耗的可能性會比較高。而如果採用員工配送,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擴張速度。
劣勢三:由於缺乏品牌知名度,前期要獲取用戶的信賴並到平台上直接消費購買生鮮產品的難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
劣勢四:食品冷倉儲也是垂直電商的一大劣勢。規模龐大的冷倉儲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對於實力並不雄厚的垂直電商來說自然也是困難重重。
模式五:農場直銷
農場直銷模式的代表有多利農庄、沱沱公社,依託自己的農場打造生鮮電商,他們也有著不小的過人之處。
第一個優勢也是最大的優勢,因為是自己的農場,所以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他們有絕對的信心,而且生態果蔬也是消費者最喜歡也最願意購買的。
第二個優勢則是他們在供應鏈上的優勢,由於是自產自銷,所以他們完全不用擔心產品的供應會突然出現問題。
第三個優勢則是在近距離上的優勢。由於都是剛採摘的新鮮果蔬,近距離配送的話對於農場直銷來說能夠保證果蔬的新鮮度。
既然近距離是優勢,那麼遠距離配送自然就成為了農場直銷模式的劣勢。因為對於農場直銷平台來說,由於農場的距離比較偏遠,快遞上門取貨送貨都是一個比較麻煩和耗費時間的過程。
再者,農場直銷平台由於是自產自銷,在產品的廣度上自然也就無法滿足具有多樣化需求的用戶。
此外,農場直銷平台也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自產的果蔬有可能會因為季節、雨水、技術等原因會導致收成不好,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供貨量。
模式六:線下超市
從華潤萬家、永輝超市到麥德龍等生鮮平台的相繼關閉,可以看出線下超市涉足生鮮電商並非易事。
雖然在商品的近距離配送、冷倉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由於搭建生鮮電商平台之後的入不敷出,這就導致了線下超市涉足生鮮電商紛紛關門大吉。
一方面,他們多了一項沒必要的配送人工成本(本來客戶都是直接到超市購物,如今卻需要給他們配送,如果是遠距離同樣也多了一份快遞成本,且需要專人來打包發貨);另一方面,他們還需要為此付出更多的網上運營成本,這個本來就不是線下超市的強項,不懂互聯網的他們自然需要為此付出更多。
模式七:社區O2O
其實說到社區生鮮O2O,不管是淘寶、京東,還是順豐優選、垂直電商等都有在涉及,他們都在試圖以此作為生鮮電商的突破口。不過,最具代表的還是要數微商,通過藉助微信公眾號,大量的創業者做起了社區生鮮配送。
其一,社區O2O送貨上門十分方便,並且能夠保證菜品的新鮮,減少損耗率。
其二,在支付環節上,社區O2O也能夠通過線下貨到付款的方式,這樣對消費者來說更有保障。
其三,對於很多購買生鮮電商的用戶來說,他們講究的是一個速度,因為家裡沒菜了需要買菜,但是又不想去菜市場,而這個時候只需要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手機app就可以直接購買。社區O2O模式能夠保證送貨時間很短。
其四,社區O2O商家只是送貨到附近的小區,不需要大量的冷倉儲,他們只需要采購少量的新鮮蔬菜就行,同時還能保證果蔬及時賣掉,這就減少了浪費、節省了成本。
當然,對於社區生鮮微商來說,他們前期也需要在推廣上下一番苦功夫。尤其是在規模擴張上,需要更多的成本,同時擴張速度也會相當緩慢。
大家都知道,手機淘寶、手機天貓同樣具有定位的特性,而這就解決了淘寶做生鮮O2O的困境,淘寶推淘點點成功殺入餐飲O2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比微商而言,淘寶、天貓在生鮮電商的商品標准統一上更容易實現。此外,阿里菜鳥物流正在為生鮮電商的遠程配送保駕護航。
總體來看,在這七種模式當中,劉曠認為最後生鮮電商會形成以淘寶為主、微商為輔的格局。垂直生鮮電商、順豐優選、我買網、菜管家等最終在規模上很難跟淘寶相比,而線下超市、農場直銷等最後可能都會跑到淘寶上去開店,並且藉助微信公眾號來為其推廣、服務。
E. 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怎麼樣
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F. 上海農產品配送哪家最好
菜管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優質農產品訂購平台,由上海農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從08年開始為企業提供農副產品團購服務,09年7月菜管家網站改版上 線試運行,推出個人在線訂購服務。遵循「新鮮美味送到家」的服務宗旨,為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客戶提供新鮮健康的農產品與特色食品,同時為個人用戶提供安心食 材宅配服務。2009年12月26日,菜管家網站經過半年的試運行後正式上線運營。
合作夥伴: 312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合作供應夥伴) 合作基地: 197家(獲得有機及綠色認證的上海市周邊生產基地) 合作品牌: 106個(食品領域的龍頭與知名品牌企業) 合作專家: 100+(農業專家熱線021-12316) 商品類目: 8大類37個小類 商品數量:1800+件(僅包含上架的商品數量)服務企業: 3000+(為3000多家企事業提供節日福利與禮品組合) 服務個人: 17000多個人客戶和2500多個安心食材宅配客戶。
G. 菜管家做的怎麼樣大家是否看好蔬菜瓜果的電子商務
配套設施能跟上的話,前景會不錯
H. 生鮮電商行業發展怎麼樣
傳統的b2c、b2b、b2b2c等模式也已經被說爛了,現在流行一個叫o2o的。傳統零售電商造就了一大批宅男宅女,如果o2o模式盛行,有可能把大批宅男宅女解放出來。然而,傳統電商模式中涌現的另外一些元素則很有可能會把宅潮推向另外一個高潮,起碼會從年齡結構上有很大的改變。這些元素當中,生鮮電商很可能就是 未來幾年的主角。 中國的生鮮電商在2013年初才被提及得比較多,聽到的都是幾個失敗案例,但是後面陸續有更多的企業在嘗試。因此,目前國內的生鮮電商還處於一片藍海的狀況。歐美生鮮電商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相對國內成熟不少。以下即是國外比較成功的生鮮電商案例: 1、freshdirect:以快物流致勝 2、peapod:平台商,本質是玩網站+物流 3、relayfoods:c2b+快物流模式 4、ocado:自建物流,覆蓋英國70%家庭 5、amazonfresh:高密度倉庫實現快物流服務 幾大國外生鮮電商模式,無論怎麼玩花招,都離不開兩個字——物流。物流是生鮮的生命線,要想保鮮,配送一定耽誤不得。因此,實際上物流在生鮮電商中占據了半壁江山。前面國內的幾個失敗案例都在物流上面栽了跟頭。劉強東燒錢打造生死時速般的物流可能 是為了避開淘寶,形成差異化的購物體驗,但是做生鮮一切都得以物流為基礎,沒得商量。 目前國內有哪個生鮮做得比較好的呢?非常成功的還沒聽說,最近倒閉的應該是永輝的半邊天,之前已有幾家悄然倒下。目前正常努力嘗試的也有不少,像易果、多利農庄、天天鮮果、海客樂等等。從些現存的生鮮電商來分析,目前比較有希望的是後起之秀海客樂有機食品連鎖。這家立足上海的生鮮電商讓人們看到了未來壯大的光芒,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目前的生鮮借鑒的: 1、產品定位準 把菜市場直接搬到線上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一個菜場層次是在太多太雜,很難統一管理。所以那些一開始就在網上開菜市場的都落敗了。生鮮一開始必須找准一個非常狹窄的產品切入點,之後再慢慢補全產品品類。海客樂從一開始就定位在高端的有機農產品,賣 的就是安全健康高品質,面向的也是中高端用戶。 2、物流夠硬 生鮮的物流是生命線,也是很多人頭疼的問題。海客樂在這個環節下了重本,打造了業界領先的「一日三送」高效物流,滿足了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在這個環節抓得夠不夠狠,是生鮮創業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3、建立自有農庄 這可能不是所有生鮮電商都能做到的,但是做到了就一定會加分不少。海客樂建立了大型的農庄培育自己的有機產品,在產品供應鏈上可以略去很多中間環節,為保鮮又增加了一個籌碼。 4、線下實體連鎖店 目前海客樂有機食品已經在上海建立了十多家實體連鎖店,線上線下的結合不但可以更好地服務於物流,而且可以提升品牌形象。這對於未來的發展是鋪好了良好的基礎設施。 從海客樂的案例可以看出,它做生鮮電商,雖然說有電商兩字,但是實質上線下的基礎是打得非常牢固的。這種基礎正是保鮮的有力支持,也是業界普遍看好其前景的原因。因此,生鮮在很大程度上是硬功夫,線上線下絕對不能脫節,用做平台的思維去做生鮮,下 場可想而知。